CN112955522A - 通过注入水性聚合物组合物提高油采收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过注入水性聚合物组合物提高油采收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5522A
CN112955522A CN201980072559.6A CN201980072559A CN112955522A CN 112955522 A CN112955522 A CN 112955522A CN 201980072559 A CN201980072559 A CN 201980072559A CN 112955522 A CN112955522 A CN 1129555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cst
mol
soluble
monom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25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5522B (zh
Inventor
C·法佛
O·博朗
T·勒布朗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CM SA
Original Assignee
SPCM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CM SA filed Critical SPCM SA
Publication of CN112955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5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5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55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 C09K8/58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2Polymerisation in water-in-oil emuls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4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08C or C08F
    • C08F290/046Polymers of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扫描地下地层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包括将注入流体注入地下地层,所述的注入流体包含至少一种具有LCST大分子单体的水溶性聚合物。

Description

通过注入水性聚合物组合物提高油采收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储层中采收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将包括至少一种具有LCST大分子单体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注入流体引入到储层中来扫描地下地层以提高采收率的改进方法。包括所述聚合物的注入流体构成本发明的另一主题。
背景技术
目前正在运营的大多数油田已经成熟,实际上已经开始或将要减产。相比最初的石油量,这些油田的采收率目前平均约为15至35%。因此,它们仍然具有相当大的生产潜力。
通常,储层中所含原油的采收分几个阶段进行。
首先,开采得益于流体和岩石减压后的自然能。在该消耗阶段结束时,在地面上采收的石油量平均约占初始储量的5至15%。因此在第二步骤中,采用旨在通过保持油田压力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最常实施的方法包括通过专用于此目的注入井将水注入储层。这称为二次采收。当水/油比太高时,即当由产油井开采的混合物中的水量太高时,第二阶段结束。因此,这种二次采收使得可以获得大约10至20%的额外采收率。
可以使用的其他技术归类为提高采收率(RAP或EOR,缩写为“Enhanced OilRecovery”)。他们的目标是除初始油量外,还可以采收10至35%的油。在术语“提高采收率”下已知有多种热技术,或其他“提高采收率”的诸如电采油、混溶、蒸汽或化学技术等的技术仍在使用(请参阅“石油与天然气科学与技术”,IFP评论,第63卷(2008),n°l,第9-19页)。
术语“石油”表示任何类型的油,即轻油和重油,甚至沥青油。油通常是由有机物的自然转化产生的,且包括烃的混合物。在现有技术或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石油”和“油”表示相同的材料。
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通过化学方法来提高采收率,其涉及将包含至少一种水溶性聚合物的水性注入流体注入地下地层中,所述流体能够扫描地下地层,并因此将油推出岩石。
本发明的目的不是胶凝聚合物以改变岩石的渗透性和堵塞孔;这种技术被称为“轮廓控制”或水道堵塞。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进流动性控制来在提高采收率过程中通过化学手段提高扫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技术(Enhanced Oil Recovery,EOR)和储层增产作业之间存在区别。后者的特征在于注入有限体积的聚合物溶液以在储层中产生局部现象。对于该结构,注水井中的高渗透区域被阻塞,而对于“堵水”,是直接注入产油井来堵塞管道。通常在几天的且通常少于一个月的较短时间内从注入井或产油井中进行注入。使用的注入的组合物体积小于储层孔隙体积的5%。孔体积对应于储层中未被岩石占据的体积,储层是可渗透区域。
相反,使用聚合物通过扫油来提高采收率(EOR)的技术涉及连续和长时间地注入聚合物溶液,以将储层从注入井扫至产油井。目的不是要处理储层的某个区域,而是要扫描整个区域以采收尽可能多的油。为此,必须注入更大量的水溶液,通常在孔体积的30%到500%之间,甚至更多。在一个或多个产油井的水平采收水性的、油性的、有时是气态的混合物。
在所有这些技术中,通常通过添加水溶性聚合物来提高注水的扫油效率。使用这些聚合物的预期和已证实的好处为,通过他们增稠注入流体的能力,提高油田的扫油和流动性控制从而快速有效地采收最大量的油。
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特别是基于丙烯酰胺的水溶性聚合物,对于提高水溶液的粘度是非常有利的聚合物,并且实际上主要用于提高采收率。最近,已经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来改善这些方法,特别是在开发新一代聚合物中。
文献WO 2014/166858描述了使用提高温度稳定性的具有等摩尔比例的ATBS和NVP的共聚物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文献US 2013/108173描述了具有非常好的耐温度和盐度性质的ACMO基共聚物的使用。文献WO 20131/08174描述了具有非常好的抗铁性的聚合物。
与上述文献不同,文献WO 2016/162532没有描述通过扫油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而是描述了通过能够原位形成临时偏转凝胶的聚合物使地下地层偏转的方法。这些聚合物是从具有LCST(低临界混合温度,缩写为“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的大分子单体中获得的,当聚合物满足足够的温度条件时,它们可以原位胶凝。
LCST技术广泛应用于聚合物,使它们能够转变为物理凝胶从而阻塞或堵塞导管、管道或任何其他多孔材料。该技术尤其用于建筑行业。
应用于石油开采中的聚合物的LCST技术使得可以通过将包含热敏聚合物的注入流体凝胶化来暂时或永久地阻塞地下地层,这种热敏聚合物在热的作用下会变成凝胶。
尽管近年来在通过扫油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水溶性聚合物仍不能提供最佳的扫油效率和流动性控制,特别是在困难的条件下。当聚合物遇到高温和/或高盐度条件,这是典型的情况。大量残留油,其难以在今天采收,残留在处理过的地层中。
本发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通过扫描地下地层提高采收率的过程中通过水溶性聚合物提高扫油效率和流动性控制。
发明内容
申请人惊喜地发现可以通过使用包括顺势疗法剂量的LCST大分子单体的水溶性共聚物来解决该问题。
术语“顺势疗法剂量”应理解为是指与水溶性共聚物的其他成分相比极少的量。
由于后者的顺势疗法剂量,可以获得具有流变学特性的水溶性共聚物,以使包含它们的注入流体可提供最优的扫油和流动性控制,特别是在高温(对温度敏感)和/或高盐度(对盐敏感)的条件下。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扫描地下地层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包括至少一种水溶性共聚物的水性注入流体,
-将注入流体注入地下地层,
-使用注入流体扫描地下地层,
-采收水、油和/或气态混合物,
包含单体单元的水溶性共聚物产生于:
a)至少一种水溶性单体,其具有至少一种不饱和官能团;和
b)至少一种LCST大分子单体,其量基于水溶性单体和LCST大分子单体的总摩尔数高于10-5mol%且低于10-1mol%。
为了更清楚起见,“水溶性共聚物”表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水溶性共聚物。另一方面,“水溶性单体”和“大分子单体”分别表示“至少一种水溶性单体”和“至少一种大分子单体”。
水溶性共聚物是至少一种水溶性单体和至少一种LCST大分子单体的聚合物。因此,它是从至少一种水溶性单体和至少一种LCST大分子单体获得的。因此,它包含衍生自所述单体和大分子单体的单体单元。换句话说,所述水溶性共聚物是至少一种具有至少一种不饱和官能团的能够聚合形成水溶性主链的水溶性单体与至少一种LCST大分子单体的共聚物。
术语“水溶性共聚物”表示当在25℃下搅拌并以50g.L-1的浓度溶解在水中时可以获得水溶液的共聚物。
如IUPAC所定义,大分子单体是具有充当单体的端基的聚合物或低聚物。因此,每种聚合物或低聚物对应于最终聚合物链中的单体单元。
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相对于单体和LCST大分子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总摩尔数,在共聚物中衍生自LCST大分子单体的单元(单体单元)的摩尔百分比大于10-4mol%,优选地大于10-3mol%,甚至更优选地大于5×10-3mol%。相对于单体和LCST大分子单体的总摩尔数,在共聚物中衍生自LCST大分子单体的单元的摩尔百分比优选地小于9×10-2mol%,优选地小于8×10-2mol%,更优选地小于6×10-2mol%,甚至更优选地小于5×10-2mol%,甚至更优选地小于4×10-2mol%。
通常,单体(单体或大分子单体)的单体单元的量对应于在聚合物制备中使用的该单体的量。该定义适用于水溶性共聚物或大分子单体的制备,因此,还有低聚物(见下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旨在用于通过扫油提高采收率过程中的注入流体,其包括具有衍生自下述的单体单元的水溶性共聚物:
a)至少一种水溶性单体,其具有至少一种不饱和官能团;和
b)至少一种LCST大分子单体,其量基于水溶性单体和LCST大分子单体的总摩尔数高于10-5mol%且低于10-1mol%。
LCST大分子单体及其合成
考虑到衍生自LCST大分子单体的单元非常少,所用的共聚物具有双重优点,即在地下地层中不转变成凝胶,并且提供了包含它的注入流体,改善扫油和流动性控制性能。
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LCST基团对应于一种基团,其在既定浓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在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改变并且随盐度变化。这些基团通过加热而表现出转变温度,表明其与溶剂介质缺乏亲和力。与溶剂的亲和力不足会导致不透明或失去透明度。
最低转变温度称为“LCST”(低临界溶解温度,缩写为“Lower Critical SolutionTemperature”)。对于每个LCST基团的浓度,可以观察到热转变温度。该温度高于LCST,即曲线的最低点。低于该温度,共聚物可溶于水,高于该温度,共聚物失去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通常,LCST可以目测:测定与溶剂缺乏亲和力的温度,即浊点。浊点对应于溶液的浑浊或失去透明度。
还可以根据相变的类型测定LCST,例如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缩写为“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通过测量透射率或通过测量粘度。
优选地,根据以下方式通过透射率测定浊点来测定LCST。
针对在去离子水中的重量浓度为所述化合物的1重量%的溶液在LCST测量化合物的转变温度。浊点对应于溶液表现出透射率等于波长在400至800nm之间的光线的透射率的85%的温度。
换句话说,溶液表现出等于85%的透射率的温度对应于化合物的最低LCST转变温度,在这种情况下是从大分子单体到LCST的转变温度。
通常,透明组合物表现出通过1cm厚的样品的最大透射率值至少为85%,优选地至少90%,无论在400至800nm之间的任何波长。这就是为什么浊点对应于85%的透射率的原因。
通常,LCST大分子单体通过合成具有功能性末端的LCST低聚物,然后将烯基接枝到该功能性末端获得。
因此,例如,可以提及使用具有所需化学官能团的自由基或离子引发剂、和/或通过引入被所需的化学基团取代的转移剂、和/或通过缩聚从尺寸和官能度受控的LCST低聚物合成LCST大分子单体。
能够用于制造用于获得LCST大分子单体的LCST低聚物的LCST单体,优选地选自: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基吗啉、N,N-二乙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己内酰胺和双丙酮丙烯酰胺。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LCST低聚物相对于低聚物中单体的总摩尔数,有利地包括10mol%至100mol%的包括LCST单元的单体,更有利地在40mol%至100mol%之间,甚至更有利地在50mol%至100mol%之间。根据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LCST低聚物可以特别地包括90至96mol%的包括LCST单元的单体。
除了LCST单体之外,能够用于制造LCST低聚物的水溶性单体优选地选自非离子单体、阴离子单体、阳离子单体和两性离子单体。它们优选地选自非离子单体和阴离子单体。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LCST低聚物相比低聚物中单体的总摩尔数,有利地包括0mol%至90mol%的这个(这些)(非离子和/或阴离子和/或阳离子和/或两性离子)单体,更有利地在0mol%至60mol%之间,甚至更有利地在0mol%和50mol%之间。根据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LCST低聚物可以特别地包括4至10mol%的这种单体。这些单体本质上可以是亲水的或疏水的。
因此,可以从至少一种LCST单体和任选地至少一种水溶性单体获得LCST低聚物,并因此获得LCST大分子单体。因此,它包含衍生自所述单体和所述大分子单体的单体单元。
所述水溶性单体可以是非离子单体,其可以特别地选自包括水溶性乙烯基单体,特别是丙烯酰胺的组。因此,LCST低聚物可包括非离子单体,其有利地选自下组: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甲酰胺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
所述水溶性单体也可以是阴离子单体。可以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使用的一种或多种阴离子单体可以选自一大组。这些单体可具有丙烯酸基、乙烯基、马来酸基、富马酸基、丙二酸基、衣康酸基或烯丙基官能团,并包含羧酸盐、膦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磺酸盐或其他带有阴离子电荷的基团。所述阴离子单体可以为酸或碱土金属盐或碱金属盐或铵盐(有利地为季铵盐)的形式。合适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具有例如磺酸或膦酸型官能团的强酸型单体,例如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乙烯基磺酸、乙烯基膦酸、烯丙基磺酸、烯丙基膦酸、苯乙烯磺酸;和这些单体的水溶性盐,例如它们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或铵(优选地季铵)盐。
任选地,LCST低聚物可包括至少一种阳离子单体。
所述水溶性单体可以任选地是具有胺或季铵官能团的丙烯酰胺、丙烯酸基、乙烯基、烯丙基或马来酸型的阳离子单体。可以特别提及但不限于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ADAME)和季铵化或成盐的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MADAME)、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酰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PTAC)和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
也可以使用具有疏水性的单体,特别是选自具有侧链疏水官能团的丙烯酰胺、丙烯酸基、乙烯基、烯丙基或马来酸型的单体。具体地,可以为甲基丙烯酸丁酯单体。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LCST低聚物是LCST单体(优选N-异丙基丙烯酰胺)、阴离子单体(优选丙烯酸)和具有疏水性的单体(优选甲基丙烯酸丁酯)的聚合物。
因此,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LCST低聚物是LCST单体(优选N-异丙基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优选MADAME.MeCl)和具有疏水性的单体(优选甲基丙烯酸丁酯)的聚合物。
关于LCST大分子单体的合成,第一步,可以提及调聚反应,它是合成低摩尔质量的LSCT低聚物(称为调聚物)的过程。
根据本发明,LCST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优选地在500g/mol至200000g/mol之间,更优选地在1000g/mol至100000g/mol之间,甚至更优选地在1500g/mol至100000g/mol之间。分子量应理解为重均分子量。
调聚剂可选自硫醇、醇、二硫化物,和磷、硼和卤素的衍生物。它们可以特别地使得在调聚物链的末端引入特定的官能团,例如硅烷、三烷氧基硅烷、胺、环氧、羟基、膦酸酯或酸官能团。
一旦形成这些LCST低聚物,第二步,将乙烯基双键(R1R2C=CR3-,R1、R2和R3为氢原子或彼此独立的烃基,或可以包含或不包含杂原子)引入链的末端,以便它们作为LCST大分子单体进而可以聚合。
根据另一种合成方法,LCST大分子单体可以在至少一种交联剂的存在下通过LCST单体的称为RAFT(通过加成-断裂进行可逆链转移,源自英语“reversible-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的受控自由基聚合获得。因此,如此获得的大分子单体被结构化并且作为获得星形形式的水溶性共聚物的核。所述交联剂可以选自包括聚乙烯不饱和单体(具有至少两种不饱和官能团)的组,例如乙烯基,烯丙基和丙烯酸基官能团,并且可以提及例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
LCST大分子单体可以使用相同的技术但不使用交联剂获得。
可进行许多反应在单体上偶联:烷基化、酯化、酰胺化、酯交换或酰胺基转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LCST大分子单体的制备通过LCST低聚物与包含双键的化合物之间的自由基反应进行,所述双键在所述自由基反应之后仍然存在。有利地,LCST低聚物在其末端具有有氮或氧原子的特征,例如醇或胺官能团,其通过包含双键的化合物官能化。这种包含双键的化合物优选地选自:丙烯酰氯、丙烯酸、甲基丙烯酰氯、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酐、不饱和脂族异氰酸酯、烯丙基氯、烯丙基溴、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根据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LCST大分子单体可以如式(I)所示:
Figure BDA0003049307530000081
其中:
m有利地是2到40之间的整数。
通常,水溶性共聚物的LCST基团在去离子水中的质量浓度为所述LCST基团的1重量%时,热转变温度为0℃至180℃,优选地在0℃至100℃之间,甚至更优选地在10℃至60℃之间。
水溶性共聚物及其合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水溶性共聚物可以通过将至少一种具有至少一种不饱和官能团的水溶性单体与至少一种LCST大分子单体共聚获得。换句话说,水溶性单体和LCST大分子单体在反应器中同时聚合。在水溶性单体和LCST大分子单体的存在下,聚合物链逐渐形成。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首先通过水溶性单体的聚合获得水溶性共聚物(主链)。然后第二步,将LCST低聚物接枝到所述共聚物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将LCST大分子单体接枝到共聚物上的技术。我们可以引用例如描述该技术的专利WO 2014/047243。
根据第三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在结构化的LCST大分子单体上聚合水溶性单体聚合获得水溶性共聚物,其是在交联剂存在下通过受控自由基聚合(RAFT)获得。因此,由此获得的共聚物为具有LCST核的星形。
本发明不限于这些获得共聚物的方法。
具有至少一种能够用于制造水溶性共聚物的不饱和官能团的水溶性单体优选地选自非离子单体、阴离子单体、阳离子单体和两性离子单体。它们优选地选自非离子单体和阴离子单体。
所述水溶性单体可以是非离子单体,其可以选自包括水溶性乙烯基单体,特别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甲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组。有利地,所述非离子单体是丙烯酰胺。
所述水溶性单体也可以是阴离子单体。可以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使用的一种或多种阴离子单体可以选自一大组。这些单体可具有丙烯酸基、乙烯基、马来酸基、富马酸基、丙二酸基、衣康酸基或烯丙基官能团,并包含羧酸盐、膦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磺酸盐或其他带有阴离子电荷的基团。所述阴离子单体可以为酸或碱土金属盐或碱金属盐或铵盐的形式。合适的单体的例子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具有例如磺酸或膦酸型官能团的强酸型单体,例如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乙烯基磺酸、乙烯基膦酸、烯丙基磺酸、烯丙基膦酸、苯乙烯磺酸;和这些单体的水溶性盐,例如它们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或铵盐。
任选地,水溶性共聚物的主链可包括至少一种阳离子单体。
所述水溶性单体可以任选地是具有胺或铵官能团(例如,季铵)的丙烯酰胺、丙烯酸基、乙烯基、烯丙基或马来酸型的阳离子单体。可以特别提及但不限于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ADAME)和季铵化或成盐的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MADAME)、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酰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PTAC)和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APTAC)。
根据一个特定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溶性共聚物相对于单体总数,有利地包括高达99.99999mol%的阴离子单体。所述共聚物有利地包括大量阴离子单体,优选地大于30mol%,优选地大于50mol%,甚至更优选地大于70mol%。由于共聚物将在地下地层中遇到高温和/或高盐条件,因此该量将更大。
当所述水溶性共聚物包括至少一种非离子单体时,相对于单体总数,后者优选地以1至70mol%,更优选地以20至50mol%存在。
当所述水溶性共聚物包括至少一种阳离子单体时,后者优选地以小于5mol%的量存在。
所述水溶性共聚物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获得。聚合技术,例如称为RAFT(通过加成-断裂进行可逆链转移,源自英语“reversible-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transfer”)、NMP(在氮氧化物存在下进行聚合,源自英语“Nitroxide MediatedPolymerization”)或ATRP(通过原子转移进行自由基聚合,源自英语“Atom TransfertRadical Polymerization”)的受控自由基聚合,可用于获得水溶性共聚物。
通常,共聚物不需要开发特定的聚合方法。确实,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以下所有聚合技术来获得。具体地,可以是溶液聚合、凝胶聚合、沉淀聚合、乳液聚合(水性或反相)、悬浮聚合、反应挤出聚合、水包水聚合、或胶束聚合。
聚合优选地在反相乳液中进行,随后进行或不进行浓缩步骤或通过凝胶路径进行。
根据本发明,当共聚物的制备包括干燥步骤例如“喷雾干燥”、鼓式干燥、辐射干燥如微波干燥、或流化床均匀干燥时,共聚物可以是液体、凝胶或固体形式(粉末或球形)。
根据本发明,所述水溶性共聚物的分子量有利地为至少50万g/mol,优选地为50万至4000万g/mol,更优选地为500万至3000万g/mol。分子量应理解为重均分子量。
分子量由共聚物的特性粘度测定。特性粘度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来测量。可以通过由确定浓度(x轴)中的比浓粘度值(y轴)并将曲线外推至零浓度组成的图形过程,从不同共聚物浓度的比浓粘度值来计算特性粘度。粘度的特性值在y轴上或使用最小二乘法读取。然后由马克-霍温克方程(Mark-Houwink equation)确定分子量:
[η]=K Mα
[η]代表通过溶液粘度测量过程测定的共聚物的特性粘度,
K代表经验常数(K=3.73×10-4),
M代表共聚物的分子量,
α代表马克-霍温克系数(α=+0,66),
K和α取决于特定的共聚物-溶剂体系。
水溶性共聚物的性质
对于水溶液中的给定质量浓度,超过给定的临界温度时水溶性共聚物具有缔合性质。
在超过LCST链的转变温度时可以观察到的通过加热的这些缔合性质会在主链之间产生粘点,并减慢链的蠕变。
在多孔介质中链蠕变的减慢导致流动性的不断降低,这正是通过扫油(“聚合物驱油”)来提高采收率所寻求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地下地层的扫油通过将包含水溶性共聚物的水性注入流体注入地层中来进行。地下地层的温度的逐渐升高使得聚合物链缔合。其通常在20℃至200℃之间。
水溶性共聚物的缔合作用可以适应于地下地层的性质(温度),特别是根据LCST大分子单体的性质、LCST大分子单体的摩尔量、用于制备要注入的水性注入流体的水的盐度和/或pH值、或共聚物的浓度。
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所述水溶性共聚物的缔合温度有利地在25℃至160℃之间,优选地高于40℃(40℃<温度≤160℃),更优选地高于60℃(60℃<温度≤160℃),甚至更优选地高于80℃(80℃<温度≤160℃),甚至更优选地高于90℃(90℃<温度≤160℃)。
有利地,一旦注入流体注入到待处理的地下地层中之后,注入流体已经达到共聚物的缔合温度就立即发生缔合效应。
通过扫油提高采收率
令人意外地,申请人发现所述水溶性共聚物特别适合用于通过扫描地下地层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在共聚物中使用极少量的LCST大分子单体可以实现特殊的技术效果。所述水溶性共聚物使得能够获得用于扫描地下地层的完全出乎意料的,特别有效的流变特性。
如上所述,并且没有任何理论联系,似乎在超过LCST链的转变温度时可以观察到的通过加热获得的缔合性质在根据本发明的共聚物的主链之间产生了粘点,并且减慢链的蠕变。
因此,这种在多孔介质中,链蠕变的减慢导致流动性的不断降低,从而在扫描地下地层时具有更高的效率。
当地层条件困难时,所述水溶性共聚物特别令人关注且有效。例如,当在地下地层温度高和/或发现了共聚物的注入流体的盐度高时。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对地下地层进行处理,其最高温度在25℃至160℃之间,优选地大于40℃,更优选地大于60℃,再次更优选地大于80℃,甚至更优选地大于90℃。
水性注入流体中水溶性共聚物的浓度,相对于注入流体的重量,有利地为50至50000重量ppm,优选地为100至30000ppm,更优选地为500至10000ppm。
用于制备注入流体的水或盐水可以是采出水。术语“采出水”应理解为是指来自烃储层的所有盐水或无盐水、浓盐水、海水和含水层水。可以如专利申请WO 2018/020175中所述,在制备注入流体之前处理该采出水。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使用包括大于5重量%的盐,优选地大于7%,甚至更优选地大于10%的盐的水性注入流体处理地下地层。
根据本发明的水溶性共聚物可以与稳定化合物结合。所述稳定化合物(稳定剂)可以是足以保护共聚物免受热、化学和/或机械降解的化合物。合适的稳定剂的实例在专利申请WO 2010/133258中提供。
SP(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urfactant Polymer)和ASP(碱性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lkaline Surfactant Polymer)技术或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任何其他技术可以根据本发明以相同的原理实施。
有利地,注入流体在注入时的粘度在1至200cps(厘泊)之间(使用带有UL模块的博勒飞(Brookfield)粘度计以每分钟6转的速度在20℃下进行粘度测量)。
水溶性共聚物的实施有利地在其注入储层的上游现场进行。通常,引入水或盐水中以构成注入流体的所有成分最常添加到水溶液或盐水的循环管线中。
当水溶性共聚物为颗粒形式时,它可以溶解在分散装置内的水性介质中。分散装置的一个例子是专利文件US 8,186,871中描述的聚合物切片单元(PSU),其可以制备浓缩的聚合物水溶液。
除了水溶性共聚物之外,注入流体还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对提高采油率有用的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化合物。
在这些化合物中,可以提到使用弱、强或超强的矿物或有机碱,其可以皂化原油并原位形成可溶解石油的表面活性剂物种。举例来说,在其中发现碳酸钠、苛性钠、硼酸盐和偏硼酸盐化合物、胺、碱性聚合物物种。
与聚合物一起广泛注入的另一类化合物是表面活性剂化合物类,通常是阴离子的、两性离子的、阳离子的、有时甚至是非离子的。这些化合物很少以纯净形式注入,而是与辅助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一起注入以提高其在储层中的相容性和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包括如上所述的水溶性共聚物的注入流体。所述注入流体包括按上述比例的至少一种水溶性共聚物和至少水或盐水。任选地,所述注入流体包括其他组分,例如如上所述的碱、如上所述的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或其他水溶性(共)聚合物。
以下给出的实施例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及其产生的优点,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1/调聚物(或LCST低聚物)的合成
实施以下方法以生产称为T1的调聚物。
在一个夹套反应器中:
-将水醇溶液(410g)以及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NIPAM,113g或1mol),甲基丙烯酸丁酯(7.9g或0.055mol)和丙烯酸(4.44g或0.055mol)装入反应器。
-搅拌混合物。
-使用40重量%的NaOH水溶液,将pH值持续调节在4.0和5.0之间。
-将获得的混合物加热至50℃。
-用氮气鼓泡40分钟将其脱氧。
-加入氨基乙硫醇盐酸盐(2.5g)。
-加入2,2'-偶氮二(2-甲基丙基脒)二盐酸盐(0.22g)以引发调聚反应。
稳定温度后,将混合物搅拌2小时,然后冷却至25℃。
得到浓缩的粘稠溶液,其包含23重量%的聚合度为50个单体单元(DPn 50)的调聚物。根据上述方法,该T1调聚物的LCST估计为38℃。
实施以下方法以生产称为T2的调聚物。
在一个夹套反应器中:
-在445g的水醇溶液中,装入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113g或1mol),甲基丙烯酸丁酯(4.44g或0.031mol)和氯甲基化的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MADAME.MeCl,2.16g或0.01mol)。
-搅拌混合物。
-使用40重量%的NaOH水溶液,将pH值持续调节在4.0和5.0之间。
-将获得的混合物加热至50℃。
-用氮气鼓泡40分钟将其脱氧。
-加入氨基乙硫醇盐酸盐(2.35g)。
-加入2,2'-偶氮二(2-甲基丙基脒)二盐酸盐(0.22g)以引发聚合。
稳定温度后,将混合物搅拌2小时,然后冷却至25℃。
得到浓缩的粘稠溶液,其包含21重量%的聚合度为50个单体单元(DPn 50)的调聚物。根据上述方法,该T2调聚物的LCST估计为32℃。
Figure BDA0003049307530000141
表1:T1和T2调聚物的清单和单体组成
2/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实施以下方法以生产称为M1的大分子单体。
在一个夹套反应器中:
-加入400g的23重量%的调聚物T1水溶液(5581g/mol)。
-搅拌溶液。
-使用40重量%的NaOH水溶液将pH值调节至7.5。
-冷却至5℃。
-使用滴管,逐滴添加3.0g的丙烯酰氯。
-使用40重量%的NaOH水溶液,将pH持续调节在7至9之间。
-整个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在5℃。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搅拌2小时,同时继续检测pH。
得到浓缩的粘稠溶液,其包含21.5重量%的LCST大分子单体M1(5711g/mol)。
M2大分子单体是通过相同的方法用T2调聚物(5740g/mol)制成的。获得浓缩的粘稠溶液,其包含21.5重量%的LCST大分子单体M2(5869g/mol)。
3/高分子合成
A-通过凝胶聚合获得粉末形式的聚合物
进行以下方法以从大分子单体M1生产称为P1的聚合物。
将173g丙烯酰胺、186g ATBS(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1.4g(或相对于单体摩尔数的0.0075mol%)的LCST大分子单体M1和640g去离子水装入烧杯中制备单体水溶液。使用40重量%的NaOH水溶液将单体溶液的pH调节至7。将其冷却至5℃的温度。
然后添加以下添加剂:
-30ppm的Versenex 80(络合剂),
-250ppm的AZDN(偶氮-二-异丁腈)(偶氮引发剂),
-2ppm的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氧化剂)。
溶液冷却至10℃,然后转移至隔热反应器中。溶液用惰性气体脱氧15分钟。加入4ppm的摩尔盐引发聚合反应。该聚合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直到达到85℃的温度。一旦聚合完成,将反应介质静置12小时。然后将获得的凝胶研磨,在烘箱中干燥。回收白色粉末。
使用相同的方法用M2大分子单体生产P2聚合物。得到白色粉末。
作为反例,分别按照相同的方法用大分子单体M1和M2生产聚合物P3和P4。区别在于大分子单体的量相对于单体总数为10-6mol%。
另外,作为反例,分别通过相同的方法用大分子单体M1和M2制备聚合物P5和P6。区别在于大分子单体的量相对于单体总数为2×10-1mol%。
B-反相乳液形式的聚合物
实施以下方法以制备称为EM1的反相乳液。
将146g(74.997mol%)丙烯酰胺、157g(25mol%)ATBS(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0.5g(0.003mol%)LCST大分子单体M1和370g水装入烧杯中制备单体水溶液。使用NaOH将单体溶液的pH调节在5-6之间。
添加了以下添加剂:
-0.37g Versenex 80(络合剂),
-1.29g 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氧化剂)。
将295g Exxsol D100和30g Span 80混合,然后转移到反应器中和水相中。使用混合器将两相混合物乳化。使用惰性气体对该混合物进行脱氧,然后将其冷却至15℃的温度。
合成开始于以(1ml/min)的速率添加MBS溶液(焦亚硫酸钠,1g/l)。由此获得聚合物浓度为30重量%的反相乳液。
通过相同的方法用LCST大分子单体M2制备EM2反相乳液。由此获得聚合物浓度为30重量%的反相乳液EM2。
作为反例,分别按照相同的方法用大分子单体M1和M2生产乳液EM3和EM4。区别在于大分子单体的量相对于单体总数为10-6mol%。
同样,作为反例,分别按照相同的方法用大分子单体M1和M2生产乳液EM5和EM6。区别在于大分子单体的量相对于单体总数为2×10-1mol%。
4/评估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行为
a)材料和工艺
已经在多孔介质中进行了几次链增长实验以评估链增长曲线和流动性的降低。
聚合物溶液由粉末P1至P6和乳液EM1至EM6在具有以下组成的90000TDS盐水(总溶解性固体,在水中90000mg/L)中制备:86.23g NaCl、5g CaCl2,2H2O在水中,总重量为1000克。这些溶液中的聚合物浓度为900ppm。
使用的岩石是本特海默(Bentheimer)型砂岩,平均水渗透率为1.5达西(Darcies)。我们的多孔介质尺寸为直径1英寸(或2.54cm),长3.5英寸(或8.89cm)。多孔介质在烘箱中干燥过夜,然后在真空中在脱氧水中饱和。这些多孔介质在50bar的限制压力下放入哈斯勒(Hassler)槽中。该组件在电池的入口和出口之间装有压力传感器。
b)测试
首先以12cm3/h的流速注入盐水,以形成对照。信号稳定后,注入聚合物溶液。压力传感器将测量相对于粘度发展的压力。根据以下公式,在信号稳定之后确定流动性的降低:
Figure BDA0003049307530000161
追求高的Rm值是因为这对应于聚合物提供的有效扫描岩石的良好能力。
c)结果
在注入聚合物溶液期间,观察到相对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增加的压力升高,直到信号稳定为止。在测试期间,温度为80℃。
A-粉末形式的聚合物
测试了聚合物P1至P2和反例P3至P6,结果列于表2。
Figure BDA0003049307530000171
表2:溶液P1至P6的注入结果。
NA:不适用。信号不稳定,因此无法测量Rm值。在实践中,注入此类溶液会有通过阻塞地层的孔隙而损坏岩石的风险。因此,这些溶液不适合通过扫油提高采收率。
观察到包含适量LCST大分子单体(7.5×10-3mol%)的聚合物P1和P2的流动性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包含不足量大分子单体(10-6mol%)的聚合物P3和P4的流动性降低程度。如果聚合物P5和P6包含大量的大分子单体(2×10-1mol%),则它们不适合通过扫油提高采收率。
B-反相乳液形式的聚合物
测试了乳液EM1至EM2和反例EM3至EM6,结果列于表3。
Figure BDA0003049307530000172
Figure BDA0003049307530000181
表3:EM1至EM6乳液聚合物溶液的注入结果。
NA:不适用。信号不稳定,因此无法测量Rm值。在实践中,注入此类溶液会有通过阻塞地层的孔隙而损坏岩石的风险。因此,这些溶液不适合通过扫油提高采收率。
观察到与粉末形式的聚合物P1至P6相同的趋势。更精确地,包含适量LCST大分子单体(7.5×10-3mol%)的EM1和EM2乳液聚合物的流动性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包含不足量大分子单体(10-6mol%)的乳液聚合物EM3和EM4的流动性降低程度。包含大量大分子单体(2×10-1mol%)的EM5和EM6乳液聚合物不适合通过扫油提高采收率。
因此,由于存在适量的LCST大分子单体,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在通过扫油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中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性能。

Claims (18)

1.一种通过扫描地下地层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包括至少一种水溶性共聚物的水性注入流体,
-将注入流体注入地下地层,
-使用注入流体扫描地下地层,
-采收水、油和/或气态混合物,
包含单体单元的水溶性共聚物产生于:
a)至少一种水溶性单体,其具有至少一种不饱和官能团;和
b)至少一种LCST大分子单体,其量基于水溶性单体和LCST大分子单体的总摩尔数高于10-5mol%且低于10-1mo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单体和LCST大分子单体的总摩尔数,在共聚物中LCST大分子单体的摩尔百分比大于10-4mol%,优选地大于10-3mol%,甚至更优选地大于5×10-3mol%。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单体和LCST大分子单体的总摩尔数,在共聚物中LCST大分子单体的摩尔百分比小于9×10-2mol%,优选地小于8×10-2mol%,更优选地小于6×10-2mol%,甚至更优选地小于4×10-2mol%。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CST大分子单体通过LCST低聚物与包含双键的化合物之间的自由基反应获得,所述双键在所述自由基反应之后仍然存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CST低聚物在其末端有氮或氧原子。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双键的化合物选自丙烯酰氯、丙烯酸、甲基丙烯酰氯、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酐、不饱和脂族异氰酸酯、烯丙基氯、烯丙基溴、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7.如权利要求4至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CST低聚物包括水溶性单体,选自非离子单体、阴离子单体、阳离子单体和两性离子单体,且优选地选自非离子单体和阴离子单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CST单体选自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基吗啉、N,N-二乙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己内酰胺和双丙酮丙烯酰胺。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CST大分子单体如式(I)所示:
Figure FDA0003049307520000021
其中m有利地为2到40之间的整数。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CST大分子单体的重均分子量在500g/mol至200.000g/mol之间,优选地在1000g/mol至100.000g/mol之间。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种不饱和官能团的水溶性共聚物的水溶性单体选自非离子单体、阴离子单体、阳离子单体和两性离子单体。
12.如权利要求4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共聚物包括非离子单体,且所述LCST低聚物包括非离子单体,
这些非离子单体选自下组: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甲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
13.如权利要求4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共聚物包括阴离子单体,且所述LCST低聚物包括阴离子单体,
所述阴离子单体选自下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乙烯基磺酸、乙烯基膦酸、烯丙基磺酸、烯丙基膦酸、苯乙烯磺酸和这些单体的水溶性盐。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在50万至4000万g/mol之间,更优选地在500万至3000万g/mol之间。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共聚物的缔合温度在25℃至160℃之间,优选地大于60℃且小于或等于160℃,更优选地大于90℃且小于或等于160℃。
1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注入流体包括大于5重量%的盐,优选地大于7%,甚至更优选地大于10%。
1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地层的最高温度在25℃至160℃之间,优选地大于60℃且小于或等于160℃,更优选地大于90℃且小于或等于160℃。
18.一种旨在用于通过扫油的提高采收率过程中的注入流体,其包括具有衍生自下述的单体单元的水溶性共聚物:
a)至少一种水溶性单体,其具有至少一种不饱和官能团;和
b)至少一种LCST大分子单体,其量基于水溶性单体和LCST大分子单体的总摩尔数高于10-5mol%且低于10-1mol%。
CN201980072559.6A 2018-11-06 2019-11-04 通过注入水性聚合物组合物提高油采收率的方法 Active CN1129555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860203 2018-11-06
FR1860203A FR3088071B1 (fr) 2018-11-06 2018-11-06 Procede de recuperation assistee de petrole par injection d'une composition aqueuse polymerique
PCT/FR2019/052607 WO2020094961A1 (fr) 2018-11-06 2019-11-04 Procede de recuperation assistee de petrole par injection d'une composition aqueuse polymeriq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5522A true CN112955522A (zh) 2021-06-11
CN112955522B CN112955522B (zh) 2023-08-11

Family

ID=65685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2559.6A Active CN112955522B (zh) 2018-11-06 2019-11-04 通过注入水性聚合物组合物提高油采收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8255B2 (zh)
EP (1) EP3877483A1 (zh)
CN (1) CN112955522B (zh)
AR (1) AR116870A1 (zh)
BR (1) BR112021008597A2 (zh)
CA (1) CA3118003C (zh)
CO (1) CO2021005567A2 (zh)
EA (1) EA202190929A1 (zh)
FR (1) FR3088071B1 (zh)
WO (1) WO20200949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18041B1 (fr) * 2020-12-17 2023-12-22 Snf Sa Macromonomère, son procédé d’obtention et le copolymère le contenant
FR3128461A1 (fr) * 2021-10-27 2023-04-28 Snf Sa Polymères hydrosolubles polymérisés par voie gel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83814A1 (en) * 1992-08-20 1994-02-23 Sofitech N.V. Thermoviscosifying polymers, their synthesis and their uses in particular in the oil industry
WO1995026455A1 (en) * 1994-03-28 1995-10-05 Allied Colloids Limited Downhole fluid control processes
US20030004258A1 (en) * 2001-01-15 2003-01-02 L'alloret Florence Dispersions stabilized at temperatures of from 4 to 50 degrees celsius by means of a polymer comprising water-soluble units and units with an lcst
CN102070754A (zh) * 2009-11-23 2011-05-25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阴离子型热增粘水溶性聚合物
CN102464781A (zh) * 2010-11-05 2012-05-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增稠三元共聚物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07690467A (zh) * 2015-04-10 2018-02-13 S.P.C.M.股份公司 转向地下地层的方法
CN107759738A (zh) * 2016-08-17 2018-03-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热增黏共聚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09154B2 (en) 2003-03-07 2010-10-05 Technology, Patents & Licensing, Inc. Video entity recognition in compressed digital video streams
FR2874617B1 (fr) * 2004-08-25 2006-10-27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Methode de traitement de formations ou de cavites souterraines par des microgels
FR2922214B1 (fr) 2007-10-12 2010-03-12 Spcm Sa Dispositif pour la dispersion dans l'eau de polymeres hydrosolubles, et procede mettant en oeuvre le dispositif
FR2932183B1 (fr) * 2008-06-10 2013-03-29 Seppic Sa Nouveau polyampholyte, et son utilisation dans le traitement des formations rocheuses
FR2945542B1 (fr) 2009-05-18 2013-01-11 Snf Sas Nouvelles formulations de polymeres hydrosolubles et additifs stabilisants permettant l'injection d'un compose unique utilisables dans les fluides d'injections pour la recuperation assistee chimique du petrole
FR2986034B1 (fr) 2012-01-20 2016-08-12 Snf Sas Procede de recuperation assistee de petrole par injection d'une solution polymerique
CN105164169A (zh) 2012-09-19 2015-12-16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转酰胺化制备高分子量、官能化的聚(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
EP2789670A1 (en) 2013-04-08 2014-10-15 S.P.C.M. Sa Polymers for enhanced hydrocarbon recovery
FR3011555A1 (fr) * 2013-10-04 2015-04-10 Rhodia Operations Polymeres sequences pour le controle du filtrat
WO2015189060A1 (de) * 2014-06-11 2015-12-17 Basf Se Amphiphile makromonomer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mphiphilen makromonomeren, copolymere umfassend amphiphile makromonomere sowie verwendung derartiger copolymere für die tertiäre erdölförderung
FR3054543B1 (fr) 2016-07-28 2018-08-10 Snf Sas Procede de traitement d'une eau de production issue d'un procede de recuperation assistee du petrole et/ou du gaz
FR3064004B1 (fr) * 2017-03-20 2019-03-29 S.P.C.M. Sa Forme cristalline hydratee de l'acide 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 sulfoniqu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83814A1 (en) * 1992-08-20 1994-02-23 Sofitech N.V. Thermoviscosifying polymers, their synthesis and their uses in particular in the oil industry
WO1995026455A1 (en) * 1994-03-28 1995-10-05 Allied Colloids Limited Downhole fluid control processes
US20030004258A1 (en) * 2001-01-15 2003-01-02 L'alloret Florence Dispersions stabilized at temperatures of from 4 to 50 degrees celsius by means of a polymer comprising water-soluble units and units with an lcst
CN102070754A (zh) * 2009-11-23 2011-05-25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阴离子型热增粘水溶性聚合物
CN102464781A (zh) * 2010-11-05 2012-05-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增稠三元共聚物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07690467A (zh) * 2015-04-10 2018-02-13 S.P.C.M.股份公司 转向地下地层的方法
CN107759738A (zh) * 2016-08-17 2018-03-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热增黏共聚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郭睿威等: "温敏两亲性接枝物PAM-g-PNIPAm的合成及表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郭睿威等: "热缔合接枝物HPAM-g-PNIPAm的温敏增稠性能", 《石油化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118003C (en) 2024-04-30
CO2021005567A2 (es) 2021-05-10
EA202190929A1 (ru) 2021-07-29
US20210380868A1 (en) 2021-12-09
AR116870A1 (es) 2021-06-23
CA3118003A1 (en) 2020-05-14
FR3088071A1 (fr) 2020-05-08
BR112021008597A2 (pt) 2021-08-03
FR3088071B1 (fr) 2020-11-13
EP3877483A1 (fr) 2021-09-15
US11578255B2 (en) 2023-02-14
CN112955522B (zh) 2023-08-11
WO2020094961A1 (fr)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06045C9 (ru)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отклонения подземного пласта
AU2018238041B2 (en) Fracturing fluid comprising a (co)polymer of a hydrated crystalline form of 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 sulphonic acid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method
US8637622B2 (en) Copolymer including betaine units and hydrophobic and/or amphiphilic units,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and uses thereof
CN101124262B (zh) 可形成包含共聚物的凝胶的组合物以及可用的共聚物
US10040987B2 (en) Polymers for enhanced hydrocarbon recovery
US20130005616A1 (en)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 using water soluble polymers having improved shear resistance
CN112969722B (zh) 可自动反相的反相聚合物乳液
US9051503B2 (en) Use of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ed copolymer as an additive in specific oilfield applications
WO2012069942A1 (en) Use of 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copolymer as additive in specific oilfield applications
CA2667286A1 (en) Functional polymer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CN112955522B (zh) 通过注入水性聚合物组合物提高油采收率的方法
WO2022233555A1 (en) Water-soluble associative amphoteric polymer as a rheology modifier for subterranean treatments
EA043665B1 (ru)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нефтеотдачи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нагнетания водной полимерной композиции
US20240132644A1 (en) Macromonomer, method for obtaining same and copolymer containing same
CN118043430A (zh) 用于水力压裂的水溶性聚合物的分散体
CN115698223A (zh) 地下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强化采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French Andrezi John Bbu Tai Von

Applicant after: Aisen Group

Address before: About boutheon andrest - France

Applicant before: S.P.C.M S.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