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4194A - 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4194A
CN112944194A CN202110223677.1A CN202110223677A CN112944194A CN 112944194 A CN112944194 A CN 112944194A CN 202110223677 A CN202110223677 A CN 202110223677A CN 112944194 A CN112944194 A CN 112944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elded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36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勤
戴卫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tai Chaod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tai Chaod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tai Chaod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tai Chaod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236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41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4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41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7/00Equipment for transferring lubricant from one container to another
    • F16N37/003Equipment for transferring lubricant from one container to another for filling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7/00Cooling of bearings
    • F16C37/007Cooling of bearings of rolling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涉及新型金属循环器技术领域。包括直线导轨主体,直线导轨主体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循环器滑块主体,直线导轨主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本发明通过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进行自动化定时储蓄注油,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循环器滑块主体的推导带动,配合结构的设计使得整体完成对直线导轨主体及循环器滑块主体的自动润滑,大大提高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且通过辅助冷却润滑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完成对喷油润滑处的油进行冷却覆盖,使得喷油润滑处在被润滑的同时获得冷却效果,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应用稳定性和应用的温度维持。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金属循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
背景技术
金属循环器时一种短距离的滚珠直线导轨,用于高精或高速直线往复运动场合,且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在维持稳定运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金属循环器进行注油润滑,但是,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润滑难度的限制,导致不便于进行自动化的润滑,且缺乏对应的冷却处理,导致润滑油在金属循环器的持续运行下产生高温,容易对金属循环器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润滑难度的限制,导致不便于进行自动化的润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包括直线导轨主体,所述直线导轨主体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循环器滑块主体,所述直线导轨主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所述直线导轨主体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辅助冷却润滑结构;
所述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包括内装搭载块、时间控制器、第一电机、行程导向柱、主动螺杆、同步动导块、同步挤压板杆、主蓄油管和定装基板,所述内装搭载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时间控制器,所述内装搭载块的内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螺杆,所述内装搭载块的另一侧焊接有行程导向柱,所述主动螺杆的一端与行程导向柱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螺杆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同步动导块,所述同步动导块与行程导向柱滑动连接,所述同步动导块的两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同步挤压板杆,所述定装基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主蓄油管,所述同步挤压板杆与主蓄油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时间控制器与第一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还包括集中分流柱、引导注油管、自润滑注液结构、行程引导柱、配合内滑柱和受力挤压推板,所述主蓄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集中分流柱,所述集中分流柱的两侧均焊接有多个引导注油管,所述引导注油管的一端连接有自润滑注液结构,所述集中分流柱的一端焊接有行程引导柱,所述行程引导柱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配合内滑柱,所述配合内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挤压推板。
优选的,所述自润滑注液结构包括推导挤压杆、预储备注油管、分隔限位止板、第一推动板、复位推导弹簧、延伸推杆、活塞挤压板、引出油管和外导油管,所述预储备注油管的内侧焊接有分隔限位止板,所述预储备注油管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推导挤压杆,所述推导挤压杆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推动板,所述第一推动板的一端焊接有延伸推杆,所述延伸推杆的一端焊接有活塞挤压板,所述第一推动板与分隔限位止板之间固定有复位推导弹簧,所述第一推动板和活塞挤压板均与预储备注油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预储备注油管的另一端焊接有引出油管,所述引出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导油管,所述外导油管的一端焊接有雾化喷嘴。
优选的,所述辅助冷却润滑结构包括风力搭载架、蓄水箱、半导体制冷板、接触制冷块、第一循环冷却管和第二循环冷却管,所述风力搭载架的一侧焊接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板,所述蓄水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接触制冷块,所述接触制冷块的一侧与半导体制冷板贴合,所述蓄水箱的顶端通过微型水泵连接有第一循环冷却管,所述蓄水箱的底端通过微型水泵连接有第二循环冷却管。
优选的,所述辅助冷却润滑结构还包括风力扇、分流导管、集中回流管、回流引出导管、搭载支撑架和过流降温板,所述风力搭载架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风力扇,所述第二循环冷却管的一端焊接有多个分流导管,所述分流导管的另一端焊接有集中回流管,所述集中回流管的顶端焊接有回流引出导管,所述回流引出导管的底端与蓄水箱焊接连接,所述风力搭载架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搭载支撑架,所述搭载支撑架的内侧焊接有过流降温板,所述过流降温板与分流导管完全贴合。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温硅胶,所述接触制冷块的材质为铜,所述接触制冷块与半导体制冷板通过导温硅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冷却管的材质、分流导管的材质和过流降温板的材质均为铜,所述过流降温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引导过流槽,所述引导过流槽的宽度为两厘米。
优选的,所述行程导向柱的两侧均开设有引导配合槽,所述同步动导块的两侧均焊接有配动延伸块,所述配动延伸块与引导配合槽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配合内滑柱的一端与推导挤压杆的一端均与受力挤压推板贴合,所述配合内滑柱与推导挤压杆均与受力挤压推板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进行自动化定时储蓄注油,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循环器滑块主体的推导带动,配合结构的设计使得整体完成对直线导轨主体及循环器滑块主体的自动润滑,大大提高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
2、本发明通过辅助冷却润滑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完成对喷油润滑处的油进行冷却覆盖,使得喷油润滑处在被润滑的同时获得冷却效果,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应用稳定性和应用的温度维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多个自润滑注液结构的配合使用图;
图5为本发明自润滑注液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辅助冷却润滑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辅助冷却润滑结构的后视图。
图中:1、直线导轨主体;2、循环器滑块主体;3、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4、辅助冷却润滑结构;5、内装搭载块;6、时间控制器;7、第一电机;8、行程导向柱;9、主动螺杆;10、同步动导块;11、同步挤压板杆;12、主蓄油管;13、定装基板;14、集中分流柱;15、引导注油管;16、自润滑注液结构;17、行程引导柱;18、配合内滑柱;19、受力挤压推板;20、推导挤压杆;21、预储备注油管;22、分隔限位止板;23、第一推动板;24、复位推导弹簧;25、延伸推杆;26、活塞挤压板;27、引出油管;28、外导油管;29、雾化喷嘴;30、风力搭载架;31、蓄水箱;32、半导体制冷板;33、接触制冷块;34、第一循环冷却管;35、第二循环冷却管;36、风力扇;37、分流导管;38、集中回流管;39、回流引出导管;40、搭载支撑架;41、过流降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7,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包括直线导轨主体1,直线导轨主体1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循环器滑块主体2,直线导轨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3,直线导轨主体1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辅助冷却润滑结构4;
请参阅图3-5,
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3包括内装搭载块5、时间控制器6、第一电机7、行程导向柱8、主动螺杆9、同步动导块10、同步挤压板杆11、主蓄油管12和定装基板13,内装搭载块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时间控制器6,内装搭载块5的内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螺杆9,内装搭载块5的另一侧焊接有行程导向柱8,主动螺杆9的一端与行程导向柱8的内侧转动连接,主动螺杆9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同步动导块10,同步动导块10与行程导向柱8滑动连接,同步动导块10的两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同步挤压板杆11,定装基板1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主蓄油管12,同步挤压板杆11与主蓄油管12的内侧滑动连接,时间控制器6与第一电机7电性连接;
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3还包括集中分流柱14、引导注油管15、自润滑注液结构16、行程引导柱17、配合内滑柱18和受力挤压推板19,主蓄油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集中分流柱14,集中分流柱14的两侧均焊接有多个引导注油管15,引导注油管15的一端连接有自润滑注液结构16,集中分流柱14的一端焊接有行程引导柱17,行程引导柱17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配合内滑柱18,配合内滑柱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挤压推板19,配合内滑柱18的一端与推导挤压杆20的一端均与受力挤压推板19贴合,配合内滑柱18与推导挤压杆20均与受力挤压推板19焊接连接,;
自润滑注液结构16包括推导挤压杆20、预储备注油管21、分隔限位止板22、第一推动板23、复位推导弹簧24、延伸推杆25、活塞挤压板26、引出油管27和外导油管28,预储备注油管21的内侧焊接有分隔限位止板22,预储备注油管2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推导挤压杆20,推导挤压杆20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推动板23,第一推动板23的一端焊接有延伸推杆25,延伸推杆25的一端焊接有活塞挤压板26,所述第一推动板23与分隔限位止板22之间固定有复位推导弹簧24,第一推动板23和活塞挤压板26均与预储备注油管21的内侧滑动连接,预储备注油管21的另一端焊接有引出油管27,引出油管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导油管28,外导油管28的一端焊接有雾化喷嘴29;
具体为,利用在时间控制器6内输入时间的控制量,利用时间控制器6定时控制第一电机7完成输出,利用第一电机7带动主动螺杆9完成转动,利用主动螺杆9和同步动导块10的螺纹连接,使得同步动导块10获得转矩,此时利用行程导向柱8的两侧均开设有引导配合槽,同步动导块10的两侧均焊接有配动延伸块,配动延伸块与引导配合槽为间隙配合,并利用同步动导块10与引导配合槽的配合限位,使得同步动导块10处受到的转矩被限位形成推导动力,利用同步动导块10的推导动力带动同步挤压板杆11进行位移,使得同步挤压板杆11在主蓄油管12的内部位移推动,在主蓄油管12内部形成推导空气柱,将主蓄油管12内部的油定时注入集中分流柱14内部,并利用集中分流柱14和引导注油管15的配合,将集中分流柱14处的润滑油被引导注油管15引导至预储备注油管21的内部进行预喷;
在直线导轨主体1带动循环器滑块主体2向两侧均滑动推导时,利用循环器滑块主体2向两侧的移动推导接触至受力挤压推板19时,用受力挤压推板19带动配合内滑柱18和推导挤压杆20完成同步的滑动位移,当推导挤压杆20在预储备注油管21的内部滑动时,推动第一推动板23挤压复位推导弹簧24收缩,并同步通过推导延伸推杆25和活塞挤压板26在预储备注油管21的内部滑动,将通过引导注油管15注入预储备注油管21内部的油液被挤压排出至引出油管27处,使得油液通过引出油管27和外导油管28最后经过雾化喷嘴29雾化后排出,喷洒至直线导轨主体1和循环器滑块主体2处完成润滑,在循环器滑块主体2远离一侧的受力挤压推板19时,使得对应的复位推导弹簧24失去挤压受力,复位推导弹簧24复位推导第一推动板23带动活塞挤压板26和延伸推杆25回收,完成油液的排出注入;
请参阅图6-7,
辅助冷却润滑结构4包括风力搭载架30、蓄水箱31、半导体制冷板32、接触制冷块33、第一循环冷却管34和第二循环冷却管35,风力搭载架30的一侧焊接有蓄水箱31,蓄水箱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板32,蓄水箱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接触制冷块33,接触制冷块33的一侧与半导体制冷板32贴合,蓄水箱31的顶端通过微型水泵连接有第一循环冷却管34,蓄水箱31的底端通过微型水泵连接有第二循环冷却管35;
辅助冷却润滑结构4还包括风力扇36、分流导管37、集中回流管38、回流引出导管39、搭载支撑架40和过流降温板41,风力搭载架30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风力扇36,第二循环冷却管35的一端焊接有多个分流导管37,分流导管37的另一端焊接有集中回流管38,集中回流管38的顶端焊接有回流引出导管39,回流引出导管39的底端与蓄水箱31焊接连接,风力搭载架30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搭载支撑架40,搭载支撑架40的内侧焊接有过流降温板41,过流降温板41与分流导管37完全贴合;
具体为,向蓄水箱31的内部注入冷却液,此时利用半导体制冷板32通电后产生的冷却温度,利用半导体制冷板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温硅胶,以及接触制冷块33的材质为铜,使得接触制冷块33与半导体制冷板32通过导温硅胶连接,使得半导体制冷板32的冷却温度利用接触制冷块33导入蓄水箱31内侧的冷却液中,使得冷却液持续维持低温,此时利用第一循环冷却管34的循环导出冷却液,完成对被风力扇36引出风力的第一次冷却,第一循环冷却管34的材质、分流导管37的材质和过流降温板41的材质均为铜,过流降温板4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引导过流槽,引导过流槽的宽度为两厘米,利用第二循环冷却管35导出的冷却液通过分流导管37、集中回流管38和回流引出导管39的配合形成冷却循环,并利用分流导管37和过流降温板41的贴合,使得过流降温板41也获得冷却效果,当风力扇36导出的风力经过过流降温板41处的引导过流槽时,利用热传递原理,使得风力再次被降温,完成整体的高效制冷性能,将冷却风吹到被润滑的直线导轨主体1和循环器滑块主体2处,使得装置便于完成对喷油润滑处的油进行冷却覆盖,使得喷油润滑处在被润滑的同时获得冷却效果,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应用稳定性和应用的温度维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包括直线导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主体(1)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循环器滑块主体(2),所述直线导轨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3),所述直线导轨主体(1)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辅助冷却润滑结构(4);
所述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3)包括内装搭载块(5)、时间控制器(6)、第一电机(7)、行程导向柱(8)、主动螺杆(9)、同步动导块(10)、同步挤压板杆(11)、主蓄油管(12)和定装基板(13),所述内装搭载块(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时间控制器(6),所述内装搭载块(5)的内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螺杆(9),所述内装搭载块(5)的另一侧焊接有行程导向柱(8),所述主动螺杆(9)的一端与行程导向柱(8)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螺杆(9)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同步动导块(10),所述同步动导块(10)与行程导向柱(8)滑动连接,所述同步动导块(10)的两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同步挤压板杆(11),所述定装基板(1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主蓄油管(12),所述同步挤压板杆(11)与主蓄油管(12)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时间控制器(6)与第一电机(7)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3)还包括集中分流柱(14)、引导注油管(15)、自润滑注液结构(16)、行程引导柱(17)、配合内滑柱(18)和受力挤压推板(19),所述主蓄油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集中分流柱(14),所述集中分流柱(14)的两侧均焊接有多个引导注油管(15),所述引导注油管(15)的一端连接有自润滑注液结构(16),所述集中分流柱(14)的一端焊接有行程引导柱(17),所述行程引导柱(17)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配合内滑柱(18),所述配合内滑柱(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挤压推板(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润滑注液结构(16)包括推导挤压杆(20)、预储备注油管(21)、分隔限位止板(22)、第一推动板(23)、复位推导弹簧(24)、延伸推杆(25)、活塞挤压板(26)、引出油管(27)和外导油管(28),所述预储备注油管(21)的内侧焊接有分隔限位止板(22),所述预储备注油管(2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推导挤压杆(20),所述推导挤压杆(20)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推动板(23),所述第一推动板(23)的一端焊接有延伸推杆(25),所述延伸推杆(25)的一端焊接有活塞挤压板(26),所述第一推动板(23)与分隔限位止板(22)之间固定有复位推导弹簧(24),所述第一推动板(23)和活塞挤压板(26)均与预储备注油管(21)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预储备注油管(21)的另一端焊接有引出油管(27),所述引出油管(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导油管(28),所述外导油管(28)的一端焊接有雾化喷嘴(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冷却润滑结构(4)包括风力搭载架(30)、蓄水箱(31)、半导体制冷板(32)、接触制冷块(33)、第一循环冷却管(34)和第二循环冷却管(35),所述风力搭载架(30)的一侧焊接有蓄水箱(31),所述蓄水箱(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板(32),所述蓄水箱(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接触制冷块(33),所述接触制冷块(33)的一侧与半导体制冷板(32)贴合,所述蓄水箱(31)的顶端通过微型水泵连接有第一循环冷却管(34),所述蓄水箱(31)的底端通过微型水泵连接有第二循环冷却管(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冷却润滑结构(4)还包括风力扇(36)、分流导管(37)、集中回流管(38)、回流引出导管(39)、搭载支撑架(40)和过流降温板(41),所述风力搭载架(30)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风力扇(36),所述第二循环冷却管(35)的一端焊接有多个分流导管(37),所述分流导管(37)的另一端焊接有集中回流管(38),所述集中回流管(38)的顶端焊接有回流引出导管(39),所述回流引出导管(39)的底端与蓄水箱(31)焊接连接,所述风力搭载架(30)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搭载支撑架(40),所述搭载支撑架(40)的内侧焊接有过流降温板(41),所述过流降温板(41)与分流导管(37)完全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板(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温硅胶,所述接触制冷块(33)的材质为铜,所述接触制冷块(33)与半导体制冷板(32)通过导温硅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冷却管(34)的材质、分流导管(37)的材质和过流降温板(41)的材质均为铜,所述过流降温板(4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引导过流槽,所述引导过流槽的宽度为两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导向柱(8)的两侧均开设有引导配合槽,所述同步动导块(10)的两侧均焊接有配动延伸块,所述配动延伸块与引导配合槽为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内滑柱(18)的一端与推导挤压杆(20)的一端均与受力挤压推板(19)贴合,所述配合内滑柱(18)与推导挤压杆(20)均与受力挤压推板(19)焊接连接。
CN202110223677.1A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 Pending CN1129441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3677.1A CN112944194A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3677.1A CN112944194A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4194A true CN112944194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46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3677.1A Pending CN112944194A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41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172A (zh) * 2021-06-29 2021-09-14 南京皓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碎屑清理功能的桁架机器人轨道用集中润滑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3003A (en) * 1995-01-24 1997-01-14 Nsk Ltd. Lubricating mechanism for a linear guide apparatus
US20060231335A1 (en) * 2004-02-06 2006-10-19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linear guideway
US20150010253A1 (en) * 2013-07-04 2015-01-08 Nippon Thompson Co., Ltd. Linear motion guide system unit
CN111702144A (zh) * 2020-06-27 2020-09-25 合肥学院 一种半固态铸件的压铸设备
CN211820398U (zh) * 2020-03-19 2020-10-30 飞创直线模组(苏州)有限公司 自润滑装置及直线电机
CN112236002A (zh) * 2020-10-12 2021-01-15 江苏爱力生蓄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蓄电池电源箱水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3003A (en) * 1995-01-24 1997-01-14 Nsk Ltd. Lubricating mechanism for a linear guide apparatus
US20060231335A1 (en) * 2004-02-06 2006-10-19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linear guideway
US20150010253A1 (en) * 2013-07-04 2015-01-08 Nippon Thompson Co., Ltd. Linear motion guide system unit
CN211820398U (zh) * 2020-03-19 2020-10-30 飞创直线模组(苏州)有限公司 自润滑装置及直线电机
CN111702144A (zh) * 2020-06-27 2020-09-25 合肥学院 一种半固态铸件的压铸设备
CN112236002A (zh) * 2020-10-12 2021-01-15 江苏爱力生蓄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蓄电池电源箱水冷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172A (zh) * 2021-06-29 2021-09-14 南京皓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碎屑清理功能的桁架机器人轨道用集中润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44194A (zh) 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
CN212045836U (zh) 一种水口成型用模具升降设备
CN107584032A (zh)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压模具
CN105173887A (zh) 一种细铜线自动收线装置
CN215199465U (zh) 一种发卡电机铜线成型设备的输送气爪
CN204564791U (zh) 全自动微拉机
CN207401963U (zh) 一种电动汽车钣金冲压装置
CN116000125A (zh) 一种特种超宽铝型材挤压机
CN215434885U (zh) 一种灯罩支架用环保注塑模具
CN106363778B (zh) 一种陶瓷膏体材料低温挤压自由成形装置
CN211009575U (zh) 一种电动推杆滑动架
CN109877436A (zh) 一种用于轻量化铝车身电阻铝点焊的机械装置
CN203152700U (zh) 一种自动插管机
CN111572089A (zh) 一种新型自动定位模具换型小车
CN207889112U (zh) 一种合模结构及吹塑机
CN209288295U (zh) 一种车床直线驱动装置
CN219268701U (zh) 一种真空直线电机
CN218460640U (zh) 圆形管材铅合金热挤压模具
CN214294238U (zh) 一种可防浇口堵塞的液体硅胶模具
CN204997263U (zh) 一种直线式柔性定位装置
CN210940204U (zh) 便于更换的注塑机用直线导轨
CN113386172A (zh) 一种具有碎屑清理功能的桁架机器人轨道用集中润滑器
CN212949109U (zh) 一种冷却挤出机挤出塑料用的冷却槽
CN220851700U (zh) 一种润滑油冷却装置
CN220550107U (zh) 一种光伏玻璃加工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