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8571B - 车辆的车体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车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8571B
CN112918571B CN202010783564.2A CN202010783564A CN112918571B CN 112918571 B CN112918571 B CN 112918571B CN 202010783564 A CN202010783564 A CN 202010783564A CN 112918571 B CN112918571 B CN 1129185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cross
joint housing
fastening
connec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35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8571A (zh
Inventor
金护渊
许哲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12918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8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8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8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3/00Combined superstructure and frame, i.e. monocoque constructions
    • B62D23/005Combined superstructure and frame, i.e. monocoque constructions with integrated chassis in the whole shell, e.g. meshwork, tub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2Attaching arms to sprung part of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3/00Combined superstructure and frame, i.e. monocoque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6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 B62D27/065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using screwth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8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light alloys, e.g. extru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2Platforms; Open load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4Mounting of suspension arms
    • B60G2204/143Mounting of suspension arms on the vehicle body or chas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13Small sized city mot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7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体,包括:横向连接构件,沿车体的横向方向形成,并具有从其外表面分支的分支部;以及接头壳体,具有管状形状,并且装配到分支部并围绕分支部,使得接头壳体紧固到横向连接构件的端部,接头壳体具有从装配有分支部的部分延伸的构件紧固部,使得框架构件紧固到构件紧固部。

Description

车辆的车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的车体。
背景技术
常规的小型车辆具有单体式车体结构,其中在典型的车辆设计中仅切出后门。
然而,这种典型的去除后门的单体式车体结构的缺点在于,因为单体式车体结构是通过利用模具的冲压加工对部件进行机加工和焊接而制造的,所以除了需要对冲压工厂、车体焊接工厂和涂装工厂等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外,其设计自由度低。
此外,现有的车体在小批量生产时需要许多的设计变更,这可能由于模具数量急剧增加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以及难以确保车体刚性。
另外,为了实现环保/智能工厂环境,可以在构成车体的部件之间不采用传统的焊接。特别地,由于超小型车辆具有极短的悬伸(short-overhang),所以由现有的车辆发动机室的布局吸收的碰撞载荷更可能被转移到超小型车辆的乘客室(安全区)。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车体结构,该车体结构可以在智能工厂环境中提高车体的组装性,同时应对各种设计,并且特别地,其使得构件之间的主要连接部分能够具有更高的结合强度和刚性。
前述内容仅旨在帮助理解本公开的背景,而并非旨在表示本公开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范围之内。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涉及一种车体。特定实施例涉及一种可以简单地组装同时确保构件之间的连接能够具有强度和刚性的车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体,包括:横向连接构件,沿横向方向形成,并具有从其外表面分支的分支部;以及接头壳体,具有管状形状,并且装配到分支部并围绕分支部,使得接头壳体紧固到横向连接构件的端部,接头壳体具有从其装配有分支部的部分延伸的构件紧固部,使得框架构件紧固到构件紧固部。
接头壳体可以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有与分支部的外表面相对应的紧固引导槽,使得分支部装配到紧固引导槽中。
分支部中的每一个和紧固引导槽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可以具有分别在分支部的外表面和紧固引导槽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凹部和凸部或凸部和凹部,凹部和凸部或凸部和凹部彼此对应并且彼此装配。
分支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从其端部的中间凹入的中心凹部,并且紧固引导槽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可以具有从其内表面突出并对应于中心凹部的中心凸部。其它分支部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具有从其端部的两侧延伸的侧凸部,并且紧固引导槽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可以具有从其内表面凹入并对应于侧凸部的侧凹部。
横向连接构件可以是中空的,并且具有横向地形成在中空的中心处的凸台,内部加强肋可以形成在凸台和横向连接构件的内表面之间,并且紧固件可以通过穿过接头壳体而紧固到凸台的中心。
内部加强肋的一端可以连接到凸台的外周表面,内部加强肋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在彼此相邻的分支部之间。
框架构件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或者可以形成为具有一个表面敞开的敞开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构件紧固部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具有一个表面敞开的敞开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使得框架构件装配到相关联的构件紧固部中。紧固件可以通过穿过构件紧固部的侧面而紧固到框架构件的侧面。
外部加强肋可以形成在彼此相邻的构件紧固部之间。
面对横向连接构件的外表面的接头壳体的内壁的一部分可以与横向连接构件间隔开,从而限定第一缓冲空间。
围绕分支部的接头壳体的内壁可以与形成构件紧固部的底表面的接头壳体的外壁间隔开,从而限定第二缓冲空间。
横向连接构件的横截面尺寸可以从其中心朝向其两端逐渐增大。
从以上描述显而易见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将横向连接构件装配到接头壳体中,同时将横向连接构件和接头壳体朝向装配到其中的各个构件进行分支,使车体的主要连接部分通过装配并接合而彼此连接,具有提高需要车辆的连接刚性和强度的主要连接部分的联接刚性和强度的效果。
另外,通过螺栓连接或铆接来组装连接到接头壳体的构件以及包括前围板构件的横向连接构件,例如冲压工厂、车体焊接工厂和涂装工厂的大型设施是不必要的。因此,可以应对智能工厂环境,并且当然可以简化车体的组装以提高组装能力。另外,可以显著提高组装部件的扭转刚性,并保持车体的强度和刚性。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横向连接构件和接头壳体之前的车体结构的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横向连接构件和接头壳体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部分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横向连接构件与接头壳体的紧固结构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横向连接构件被紧固到接头壳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横向连接构件通过穿过其中的紧固件而被紧固到接头壳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将横向连接构件和接头壳体应用于前支柱构件和后支柱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状态的视图;
图8是图7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横向连接构件的视图;以及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横向连接构件和接头壳体的组装过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接头壳体200可以应用于构成车体1的骨架的构件之间的主要连接部分,并且多个构件有机地连接为部分模块,该部分模块彼此连接以形成车体1。
特别地,接头壳体200连接到构件的连接部分中需要高强度和刚性的连接部分,从而确保相应连接部分具有高的强度和刚性。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接头壳体200之前的车体1结构的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接头壳体200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即,图2所示的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接头壳体2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车体1。
参照附图,横向连接构件100沿车体1的横向方向形成,并且具有从其外表面沿上部后方方向和下部前后方向分支的分支部110。
接头壳体200具有管状形状,其装配到相应的分支部110的端部并围绕相应的分支部110的端部,使得接头壳体200紧固到横向连接构件100的每个端部。接头壳体200具有从其装配有分支部110的部分向外延伸的构件紧固部220,使得框架构件紧固到构件紧固部220。
例如,横向连接构件100由铝材料挤压成型,并且具有在其圆周表面上沿三个方向形成的分支部110,其中,分支部110通常在横向方向上突出。因此,确保了整个横向连接构件100的刚性和强度。横向连接构件100可根据应用横向连接构件100的部分而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图9中所示的横向连接构件100可以具有在所有方向上形成的分支部110。
横向连接构件100的横截面尺寸从其中心朝向其两端逐渐增大,从而使横向连接构件100在其两端部具有连接刚性。
可选地,横向连接构件100可以是在车辆前部的挡风玻璃的下端横向连接的前围板构件。
当横向连接构件100是上述的前围板构件时,连接到接头壳体200的框架构件可以是前支柱构件10、前围板连接构件20以及侧加强构件30,前支柱构件10从车辆的前部朝向车顶向上延伸以联接到车顶,前围板连接构件20连接到车辆前部的悬架安装架51并朝向接头壳体200向上延伸以联接到接头壳体200,侧加强构件30连接到车辆底部上的中央地板的侧面并从车辆前部延伸到车辆后部。
当然,除了前围板构件之外,横向连接构件100可以应用于需要车体1的刚性和强度的其他主要连接部分。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横向连接构件100可以是横向连接在前支柱构件10和后支柱构件40之间的后车顶构件。
当横向连接构件100是上述的后车顶构件时,连接到接头壳体200的框架构件可以是从车辆的前部朝向车顶向上延伸以联接到车顶的前支柱构件10以及从车辆的后部朝向车顶向上延伸以联接到车顶的后支柱构件40。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需要车辆的连接刚性和强度的主要连接部分中,特别是,沿车辆主体1的横向方向延伸的连接构件100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朝向构件被装配的方向上分支的形状并装配到接头壳体200中,并且框架构件装配到接头壳体200中,从而车体1的主要连接部分通过装配并接合而彼此连接,从而能够提高相应连接部分的联接刚性和强度。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部分的部件的分解图。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接头壳体200的紧固结构的视图。
参照附图,接头壳体200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有与分支部110的外表面相对应的紧固引导槽210,从而将分支部110装配到紧固引导槽210中。
例如,接头壳体200根据车体1的主要连接部分所需的强度和刚性规格通过压铸成型,并且在接头壳体200的一个内表面上可以形成与横向连接构件100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的紧固引导槽210。然而,每个紧固引导槽21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和横向连接构件10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可以彼此间隔开,以限定将在后面描述的缓冲空间。下面将再次给出其描述。
如上所述,横向连接构件100以横向连接构件100的端部滑动地装配到接头壳体200的内表面中的方式组装到接头壳体200。因此,可以提高横向连接件100和接头壳体200之间的紧固力,并确保相应连接部分的扭转刚性。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横向连接构件100被紧固到接头壳体200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附图,每个分支部110和相关联的紧固引导槽210可以具有分别在分支部110的外表面和紧固引导槽210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凹部和凸部或凸部和凹部,使得凹部和凸部或凸部和凹部彼此对应并且彼此装配。
具体地,分支部11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从其端部的中间凹入的“Ω”形中心凹部112,并且相关联的紧固引导槽210具有从其内表面突出并对应于中心凹部112的“Ω”形中心凸部212,从而中心凸部212被装配到中心凹部112中。
分支部110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从其端部的两侧横向延伸的侧凸部114,并且相关联的紧固引导槽210具有从其内表面凹入并对应于侧凸部114的侧凹部214,从而侧凸部114被装配到侧凹部214中。
即,当横向连接构件100联接到接头壳体200时,彼此对应的凹部和凸部相对于彼此滑动并且彼此装配。因此,可以增加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接头壳体200之间的紧固力并因此提高扭转刚性。另外,由于中心凸部212的突出圆形宽度大于中心凹部的入口宽度,因此,可以防止中心凸部212从中心凹部112脱离,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连接部分的连接刚性和强度。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横向连接构件100通过穿过其中的紧固件B而被紧固到接头壳体200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附图,横向连接构件100是中空的,并且具有横向地形成在中空的中心处的凸台120。内部加强肋130形成在凸台120和横向连接构件100的内表面之间。
紧固件B通过穿过接头壳体200紧固到凸台120的中心。
紧固件B可以是螺栓。接头壳体200可以在其侧面上形成有紧固孔H,使得螺栓通过接头壳体200被紧固到凸台120。另外,凸台120可以在其中心处形成有紧固孔H,使得螺栓螺栓连接到凸台120。
即,当在横向连接构件100装配到接头壳体200的内表面的状态下将螺栓插入并螺栓连接到形成在接头壳体200的侧面上的紧固孔H中时,螺栓的主体紧固到凸台120中形成的紧固孔H,从而使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接头壳体200成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螺栓的紧固力通过凸台120分散到内部加强肋130,所以可以进一步增加该连接部分的联接支撑力。
另外,内部加强肋130的一端连接到凸台120的外周表面,而另一端连接在相邻的分支部110之间。
即,当横向连接构件100具有如图5所示的在三个方向上分支的分支部110时,内部加强肋130的端部连接到相邻的两个分支部110的边界。因此,内部加强肋130更稳定且均匀地支撑横向连接构件100的内部,以进一步提高横向连接构件100的刚性和强度。
作为参考,根据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接头壳体200的连接的部分或诸如期望的成本或重量的条件,凸台120可以具有不同的厚度。除了凸台120之外,横向连接构件100也可以具有限定其外观的不同厚度。
同时,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联接到每个构件紧固部220的框架构件可以形成为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或形成为具有一个表面敞开的敞开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
即,形成为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的框架构件可以用于需要高强度和刚性的部分以形成车体1的主要骨架,并且形成为具有一个表面敞开的敞开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的框架构件可以用于车体1的其余部分。
例如,参考图2,前支柱构件10、前围板连接构件20和侧加强构件30全部均可以形成为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
作为另一示例,参照图7和图8,前支柱构件10可以形成为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并且后支柱构件40可以形成为具有一个表面敞开的敞开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
例如,具有敞开截面结构的框架构件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具有形状,使得框架构件具有其圆周上的三个表面是闭合而其一个表面是敞开的结构。
然而,具有敞开截面结构的框架构件和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框架构件中的每一个在其相对端处是堵塞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框架构件的堵塞端与其它框架构件的侧面表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螺栓或铆钉通过该框架构件的堵塞端将该框架构件紧固到其它框架构件。
另外,构件紧固部220的每一个形成为具有一端敞开的敞开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并且框架构件的端部装配到构件紧固部220中。
紧固件B可以通过穿过构件紧固部220的侧面而紧固到框架构件的侧面。
紧固件B可以是螺栓。构件紧固部220和相关联的框架构件可在其各自的侧面上形成有紧固孔H,使得螺栓穿过构件紧固部220和相关联的框架构件被紧固。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横向连接构件100可以装配到形成在接头壳体200的中心的紧固引导槽210中。此外,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框架构件可以装配到具有敞开截面结构的构件紧固部220中。因此,紧固引导槽210和构件紧固部220的敞开截面可以被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框架构件填充,从而形成闭合的横截面结构。
因此,尽管接头壳体200包括具有敞开截面的构件紧固部220,该构件紧固部220的材料成本和刚性与具有闭合截面的构件紧固部220相比相对较低,但是也可以增加相应连接部分的联接刚性和强度。因此,可以以低成本提高接头的那些连接的刚性和强度。
同时,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外部加强肋230可以形成在相邻的构件紧固部220之间。
优选地,外部加强肋230可以形成在形成90°以上的钝角的相邻构件紧固部220之间。
例如,参照图5,外部加强肋230可以形成在与前支柱构件10的前端联接的构件紧固部220的外表面和与侧加强构件30的前端联接的构件紧固部220的外表面之间。
作为另一示例,参照图8,外部加强肋230可以形成在与前支柱构件10的后端联接的构件紧固部220的外表面和与后支柱构件40的前端联接的构件紧固部220的外表面之间。
如上所述,由于在构件紧固部220之间形成有外部加强肋230,因此可以提高形成有构件紧固部220的接头壳体200的刚性。
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面对横向连接构件100的外表面的接头壳体200的内壁200a的一部分可以与横向连接构件100间隔开,从而限定第一缓冲空间240。
例如,参照图5,第一缓冲空间240可以被限定在彼此间隔开的面对前支柱构件10的分支部110的一个表面和面对侧加强构件30的分支部110的一个表面与面对这些表面的接头壳体200的内壁200a之间。
即,当预定的冲击力传递到前围板构件时,该冲击力通过第一缓冲空间240被部分吸收。因此,可以减小冲击力向连接到前围板构件的构件的传递。
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围绕分支部110的接头壳体200的内壁200a可以与形成构件紧固部220的底表面的接头壳体200的外壁200b间隔开,从而限定第二缓冲空间250。
例如,参照图5,第二缓冲空间250可以被限定在与前支柱构件10联接的上构件紧固部220的外壁200b与在面对外壁200b的同时形成紧固引导槽210的接头壳体200的内壁200a之间。
另外,第二缓冲空间250可以被限定在与前围板连接构件20联接的前下构件紧固部220的外壁200b与面对外壁200b的接头壳体200的内壁200a之间。另外,第二缓冲空间250可以被限定在与侧加强构件30联接的后下构件紧固部220的外壁200b与面对外壁200b的接头壳体200的内壁200a之间。
即,当预定的冲击力被传递到联接到接头壳体200的构件时,该冲击力通过第二缓冲空间250被部分吸收。因此,可以减小冲击力向其它构件以及横向连接构件100的传递。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接头壳体200的组装过程的视图。
将参照附图示意性地描述将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接头壳体200联接的过程。首先,在前围板构件通过挤压成型制成并且接头壳体200通过压铸制成之后,使前围板构件位于车体1的前部。
接下来,前围板构件的端部滑动地装配到形成在接头壳体200中的相关联的一个紧固引导槽210中,并且前围板构件通过穿过接头外壳200的侧面的螺栓被螺栓连接。
同时,将前围板连接构件20的上端和侧加强构件30的前端插入从接头壳体200的下端分支的构件紧固部220中,并且前围板连接构件20和侧加强构件30通过穿过构件紧固部220的侧面的螺栓而被螺栓连接。
接下来,将前支柱构件10的前端插入从接头壳体200的上端分支的构件紧固部220中,并且前支柱构件10通过穿过构件紧固部220的侧面的螺栓而被螺栓连接。
如上所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螺栓连接或铆接来组装联接到接头壳体200的构件以及包括前围板构件的横向连接构件100,例如冲压工厂、车体焊接工厂和涂装工厂的大型设施是不必要的。因此,可以应对智能工厂环境,并且当然可以简化车体的组装以提高组装能力。另外,可以显著提高组装部件的扭转刚性,并保持车体1的强度和刚性。
特别地,通过将横向连接构件100装配到接头壳体200中,同时将横向连接构件100和接头壳体200朝向装配到其中的各个构件进行分支,使车体1的主要连接部分通过装配并接合而彼此连接,可以提高需要车辆的连接刚性和强度的主要连接部分的连接刚性和强度。
尽管出于说明性目的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本公开的范围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Claims (20)

1.一种车体,包括:
横向连接构件,沿所述车体的横向方向形成,并具有从其外表面分支的分支部;以及
接头壳体,具有管状形状,并且装配到所述分支部并围绕所述分支部,使得所述接头壳体紧固到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端部,所述接头壳体具有构件紧固部,所述构件紧固部从装配有所述分支部的部分延伸,使得框架构件紧固到所述构件紧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接头壳体在其内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分支部的外表面相对应的紧固引导槽,使得所述分支部装配到所述紧固引导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分支部中的每一个和所述紧固引导槽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具有凹部和凸部或凸部和凹部,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或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分别在所述分支部的外表面和所述紧固引导槽的内表面上形成,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或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彼此对应并且彼此装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分支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从其端部的中间凹入的中心凹部,并且所述紧固引导槽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具有从其内表面突出并对应于所述中心凹部的中心凸部;并且
其它分支部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从其端部的两侧延伸的侧凸部,并且紧固引导槽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具有从其内表面凹入并对应于所述侧凸部的侧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横向连接构件是中空的,并且具有横向地形成在中空的中心处的凸台;
内部加强肋形成在所述凸台和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内表面之间;并且
紧固件通过穿过所述接头壳体而紧固到所述凸台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内部加强肋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凸台的外周表面,所述内部加强肋的第二端连接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分支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框架构件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具有闭合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
所述构件紧固部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具有一个表面敞开的敞开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使得所述框架构件中的每一个装配到所述构件紧固部中的相关联的一个中;并且
紧固件通过穿过所述构件紧固部的侧面而紧固到所述框架构件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框架构件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具有一个表面敞开的敞开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
所述构件紧固部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具有一个表面敞开的敞开截面结构的管状形状,使得所述框架构件中的每一个装配到所述构件紧固部中的相关联的一个中;并且
紧固件通过穿过所述构件紧固部的侧面而紧固到所述框架构件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中,
外部加强肋形成在彼此相邻的所述构件紧固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中,
面对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外表面的所述接头壳体的内壁的一部分与所述横向连接构件间隔开,从而限定第一缓冲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中,
围绕所述分支部的所述接头壳体的内壁与形成所述构件紧固部的底表面的所述接头壳体的外壁间隔开,从而限定第二缓冲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横截面尺寸从其中心朝向其两端逐渐增大。
13.一种车体,包括:
横向连接构件,沿所述车体的横向方向形成;
分支部,从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外表面延伸;
接头壳体,装配到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端部,所述接头壳体具有形成在内表面上的紧固引导槽,所述紧固引导槽与所述分支部的外表面相对应;
构件紧固部,从所述接头壳体向外延伸;以及
框架构件,紧固到所述构件紧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分支部从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所述外表面沿三个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横向连接构件在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中心处具有第一横截面尺寸并在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每个端部具有第二横截面尺寸,其中所述横截面尺寸从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所述中心向每个端部逐渐增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横向连接构件是在所述车体前端的挡风玻璃的下端横向连接的前围板构件,并且所述框架构件包括:
前支柱构件,从所述车体的前端朝向所述车体的车顶向上延伸;
前围板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车体前端的悬架安装架,并朝向所述接头壳体向上延伸;以及
侧加强构件,连接到所述车体底部上的中央地板的侧面,并从所述车体的前端延伸到所述车体的后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横向连接构件是后车顶构件,并且所述框架构件包括:
前支柱构件,从车辆的前端朝向车顶向上延伸;以及
后支柱构件,从所述车辆的后端朝向车顶向上延伸,所述后车顶构件横向连接在所述前支柱构件和所述后支柱构件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横向连接构件具有中空的内部区域,所述车体进一步包括:
凸台,横向地形成在所述中空的内部区域的中心处;
内部加强肋,形成在所述凸台和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内表面之间;以及
紧固件,穿过所述接头壳体的紧固孔延伸并紧固到所述凸台的中心。
19.一种车体,包括:
横向连接构件,沿所述车体的横向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构件具有中空的内部区域,并且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外表面具有形状;
凸台,横向地形成在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所述中空的内部区域的中心处;
内部加强肋,形成在所述凸台和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内表面之间;
第一紧固孔,穿过所述凸台的中心而延伸;
接头壳体,装配到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端部,所述接头壳体的内部具有与所述横向连接构件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第二紧固孔,穿过所述接头壳体而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紧固孔对齐;
构件紧固部,从所述接头壳体向外延伸;以及
框架构件,紧固到所述构件紧固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体,其中,
所述框架构件包括:
前支柱构件、前围板连接构件和侧加强构件;或者
所述前支柱构件和后支柱构件。
CN202010783564.2A 2019-12-05 2020-08-06 车辆的车体 Active CN1129185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60985 2019-12-05
KR1020190160985A KR20210070809A (ko) 2019-12-05 2019-12-05 차량용 차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8571A CN112918571A (zh) 2021-06-08
CN112918571B true CN112918571B (zh) 2024-04-30

Family

ID=76163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3564.2A Active CN112918571B (zh) 2019-12-05 2020-08-06 车辆的车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2192B2 (zh)
KR (1) KR20210070809A (zh)
CN (1) CN1129185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22671B1 (de) * 2017-11-22 2023-02-15 Piech Design Ag Fahrzeugkarosserie-Plattform für ein Automobil und Automobil, das eine solche Fahrzeugkarosserie-Plattform umfasst
KR20210070808A (ko) 2019-12-05 2021-06-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차체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81732A1 (en) * 2009-08-06 2011-02-0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2991584A (zh) * 2011-09-13 2013-03-27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
CN105358372A (zh) * 2013-07-02 2016-0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头灯固定构造
CN105857413A (zh) * 2016-06-23 2016-08-1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8069822U (zh) * 2017-12-22 2018-11-09 山东红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半挂车新型单片式挡泥板
CN108791509A (zh) * 2017-04-26 2018-1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US10336372B1 (en) * 2018-01-22 2019-07-0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rame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CN110254526A (zh) * 2012-05-04 2019-09-20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5448A (en) 1978-11-24 1982-04-20 American Microcar Incorporated Three-wheeled, motor-powered, pedal-started vehicle
US4660345A (en) 1984-10-10 1987-04-28 Mr. Gasket Company Vehicle space frame, castings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remote construction
JP2595760B2 (ja) 1990-04-27 1997-04-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5209541A (en) * 1992-04-13 1993-05-11 Ford Motor Company Space frame joint construction
US5332281A (en) * 1992-04-30 1994-07-26 Ford Motor Company Space frame construction
JP3269880B2 (ja) * 1993-07-02 2002-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構成部材の製造方法
US6099084A (en) * 1994-11-25 2000-08-08 Vaw Aluminium Ag Twist beam ax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JPH09150752A (ja) * 1995-09-29 1997-06-1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KR100243584B1 (ko) 1996-11-15 2000-03-02 정몽규 자동차의 범퍼빔구조
US6302478B1 (en) 1997-10-16 2001-10-16 Cosma International Inc. Hydroformed space frame joints therefor
US6042163A (en) * 1998-01-28 2000-03-28 Shape Corporation Vehicle bumper including end se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6318775B1 (en) * 1999-06-21 2001-11-20 Shape Corporation Composite bumper construction
US6241310B1 (en) 2000-05-17 2001-06-05 Asc Incorporated Vehicle structure with integral node
WO2002038434A2 (en) 2000-11-13 2002-05-16 Cosma International Inc. Hydroformed space frame and rearward ring assembly therefor
FR2822431A1 (fr) 2001-03-23 2002-09-27 Herve Arduini Vehicule automobile a tres haut niveau de securite
JP3610952B2 (ja) 2002-01-16 2005-01-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ピラー構造
US6695368B1 (en) 2002-10-31 2004-02-24 Shape Corporation Bumper mount forming corner on end of beam
JP2004155219A (ja) * 2002-11-01 2004-06-03 Fuji Heavy Ind Ltd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US7001097B2 (en) * 2003-04-02 2006-02-2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Tubular joint assembly
ITBO20030764A1 (it) * 2003-12-19 2005-06-20 Ferrari Spa Telaio metallico composto dall'unione di una pluralita' di elementi estrusi e metodo per la sua realizzazione
US7386938B2 (en) * 2004-03-08 2008-06-1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ethod of joining hydroformed tubular members
US7251915B2 (en) 2004-09-10 2007-08-07 Pullman Industries, Inc. Frame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EP1836064A4 (en) 2004-12-30 2010-10-06 American Off Road Technologies IMPROVED REDUCED SIZE VEHICLE
DE102005026791A1 (de) 2005-06-10 2007-01-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Karosserie für ein Fahrzeug
KR100941255B1 (ko) 2007-10-05 2010-02-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소형 프레임 차량의 트레일링 암 마운팅 장치
US7758107B2 (en) 2008-07-29 2010-07-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ual cell body side rail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WO2010071664A1 (en) 2008-10-01 2010-06-24 Anthony Sabo Superior safety roll cage frame
US8640814B2 (en) * 2009-06-15 2014-02-04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US8371642B2 (en) * 2010-12-24 2013-02-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5933312B2 (ja) 2012-03-30 2016-06-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WO2014059258A1 (en) * 2012-10-11 2014-04-17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vehicle
DE112013005135A5 (de) * 2012-10-24 2015-07-16 Ksm Castings Group Gmbh Modulares System für den Hinterrahmen eines Kraftfahrzeugs
GB2508075A (en) * 2013-09-18 2014-05-21 Daimler Ag A cross member formed by extrusion or pultrusion
JP6044724B2 (ja) 2013-10-15 2016-1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9114690B1 (en) 2014-02-11 2015-08-25 Webasto-Edscha Cabrio GmbH Modular roof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US9181723B2 (en) 2014-03-05 2015-11-10 Gary Schaefer Tent frame coupler assembly
US20170136874A1 (en) 2015-08-23 2017-05-18 Brian Harris Off road vehicle
US10686304B2 (en) * 2016-10-27 2020-06-16 Fred A. Wagner, III Conn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KR101886087B1 (ko) * 2016-11-25 2018-08-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후방 차체구조
US11317600B2 (en) 2018-01-09 2022-05-03 Robert Wayne Huthmaker Animal pen
US10618489B2 (en) 2018-01-26 2020-04-14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Utility vehicle
KR20210071184A (ko) 2019-12-05 2021-06-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체 형성 구조 및 이를 활용한 차체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81732A1 (en) * 2009-08-06 2011-02-0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2991584A (zh) * 2011-09-13 2013-03-27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
CN110254526A (zh) * 2012-05-04 2019-09-20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CN105358372A (zh) * 2013-07-02 2016-0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头灯固定构造
CN105857413A (zh) * 2016-06-23 2016-08-1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8791509A (zh) * 2017-04-26 2018-1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208069822U (zh) * 2017-12-22 2018-11-09 山东红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半挂车新型单片式挡泥板
US10336372B1 (en) * 2018-01-22 2019-07-02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frame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车身接头刚度测量原理与测量装置设计》;陈少伟等;《中国机械工程》;20171223;2846-285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71101A1 (en) 2021-06-10
KR20210070809A (ko) 2021-06-15
US11332192B2 (en) 2022-05-17
CN112918571A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4031B2 (en) Rea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9764705B2 (en) Vehicle connecting member and vehicle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CN112918571B (zh) 车辆的车体
US8857899B2 (en) Vehicle
US11254366B2 (en) Vehicle body joint structure
US20070210613A1 (en) Hatchback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s
CN112918572B (zh) 车辆的车体
EP3159247B1 (en) Hybrid spare tire receptacle for a vehicle
WO2015146903A1 (ja) 車体側部構造
CN107953846B (zh) 保险杠强化部与纵梁的联结结构
CN112977635A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结构
US20210171111A1 (en) Vehicle Body
CN112918575B (zh) 车辆的车体
JP6863219B2 (ja) 車両側部構造
US11345408B2 (en) Body reinforc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KR20210145017A (ko) 이종소재의 카울패널과 에이필러의 결합구조
US11325650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100445876B1 (ko) 자동차 카울부의 보강구조
CN220374254U (zh) 天窗加强框以及车辆
US20230080893A1 (en) Body for Vehicle
US20240208587A1 (en) Vehicle rear component
CN210653337U (zh) 一种汽车用加强结构
KR20040046712A (ko) 자동차의 프런트 앤드 모듈
KR100380052B1 (ko) 차량용 통합 빔 구조
KR102169361B1 (ko) 루프사이드레일과 프런트루프레일의 연결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