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8490B - 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18490B CN112918490B CN202110293755.5A CN202110293755A CN112918490B CN 112918490 B CN112918490 B CN 112918490B CN 202110293755 A CN202110293755 A CN 202110293755A CN 112918490 B CN112918490 B CN 1129184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control
- formula
- variable
- tr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60/00—Drive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utonomous road vehicles
- B60W60/001—Planning or execution of driving tas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50/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process diagnostic or vehicle driver interfa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50/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process diagnostic or vehicle driver interfaces
- B60W2050/0001—Details of the control system
- B60W2050/0019—Control system elements or transfer functions
- B60W2050/0028—Mathematical models, e.g. for simulation
- B60W2050/0031—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vehicle
- B60W2050/0034—Multiple-track, 2D vehicle model, e.g. four-wheel mod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立参考轨迹,建立地面坐标系,得到车辆单轨动力学模型,建立控制导向的状态空间模型;步骤二、通过基于理想状态的前馈控制方法调节所述状态空间模型,获得前馈控制变量;步骤三、将所述前馈控制方法的输入代入反演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调节所述状态空间模型,获得反演滑模控制量;步骤四、调节控制变量使得车辆的实际轨迹与参考轨迹误差趋近于0,实现车辆的轨迹跟踪。本发明以四轮独立驱动车辆为平台,以期望值为目标计算控制器对应的前馈输出,以反演控制克服各种干扰,并针对部分参数难以测量的特性,设计了成熟可靠的龙伯格状态观测器,实现了良好的轨迹跟踪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紧张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各国政府先后出台大量政策措施,鼓励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同时,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计算机技术的兴起,车辆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和共享化逐渐成为了新的潮流,尤其是无人驾驶技术,更是成为了各大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追逐的热点。而实现高精度的轨迹跟踪是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关键,同时也对车辆的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具有巨大影响。综合上述研究热点,以新能源车辆为载体,通过传统控制或底盘线控实现高精度的轨迹跟踪,成为广大科研人员竞相追逐的目标。
在现有技术中,主要以纯电动车辆为载体,现有纯电动车辆与传统车辆除了动力源不同外,转向、制动、驱动等执行机构并无明显不同,无法充分发挥新能源车辆控制灵活的特性。同时在控制策略上,传统的PID控制及其改进型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新的模型预测控制、深度强化学习等方法在实时性、可靠性上依然有所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前馈控制方法减小车辆模型的调节时间,以反演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减小车辆模型的误差,实现高精度的轨迹跟踪。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立参考轨迹,建立地面坐标系,得到车辆单轨动力学模型,建立控制导向的状态空间模型:
式中,状态变量[x1,x2,x3,x4]T为控制变量[u1,u2]T为[δf,δr]T,y为车辆横向位移,vy为车辆横向速度,φ为车辆横摆角度,为车辆横摆角速度,δf为前轮转角,δr为后轮转角,kf为前轮胎侧偏刚度,kr为后轮胎侧偏刚度,m为整车质量,vx为车辆纵向速度,a为质心到前轴的距离,b为质心到后轴距离,Iz为整车转动惯量;
步骤二、通过基于理想状态的前馈控制方法调节所述状态空间模型,获得前馈控制变量为:
步骤三、将所述前馈控制方法的输入代入反演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调节所述状态空间模型,获得反演滑模控制量为:
式中,u1b为第一反演滑模控制量,u2b为第二反演滑模控制量,f为第一中间变量,g为第二中间变量,e1为第一辅助控制量,e2为第二辅助控制量,e3为第三辅助控制量,e4为第四辅助控制量,c1为第一常数,c2为第二常数,c3为第三常数,c4为第四常数;
步骤四、调节所述控制变量使得车辆的实际轨迹与参考轨迹误差趋近于0,实现车辆的轨迹跟踪;其中,所述控制变量满足:
u1=u1f+u1b;
u2=u2f+u2b。
优选的是,通过车辆侧向动力学方程和横摆动力学方程获得所述状态空间模型;
所述车辆侧向动力学方程为:
所述车辆横摆动力学方程为:
优选的是,所述前轴横向力满足:
Fyf=Fflo·sin(δf)+Ffla·cos(δf);
式中,Fflo为前轮胎纵向力,Ffla为前轮胎横向力;
所述后轴横向力满足:
Fyr=Frlo·sin(δr)+Frla·cos(δr);
式中,Frlo为后轮胎纵向力,Frla为后轮胎横向力。
优选的是,所述前轮胎横向力满足:
Ffla=kf·αf;
式中,kf为前轮胎侧偏刚度,αf为前轮侧偏角;
所述后轮胎横向力满足:
Frla=kr·αr;
式中,kr为后轮胎侧偏刚度,αr为后轮侧偏角。
优选的是,所述前轮侧偏角满足:
所述后轮侧偏角满足:
优选的是,所述车辆横向位移和车辆横摆角度通过传感器采集;
所述车辆横向速度和车辆横摆角速度通过龙伯格观测器观测,所述龙伯格观测器模型为:
优选的是,所述理想状态为:
代入所述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设定所述第一辅助控制量、第二辅助控制量、第三辅助控制量和第四辅助控制量满足:
e1=y-yd=x1-yd;
e3=φ-φd=x3-φd;
将所述前馈控制方法的输入代入所述状态空间模型中并将其转换为:
进而获得所述第一反演滑模控制量和第二反演滑模控制量;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中间变量和第二中间变量满足:
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开发的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包括新能源车辆结构局限性,控制策略的局限性,基于四轮独立驱动车辆平台,为解决其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前馈控制和反演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相结合,以实现对轨迹的高精度跟踪,并保持操纵稳定性;并设计了龙伯格观测器对横摆角速度和侧向速度进行观测,前馈控制直接将参考值作为初始状态值,直接缩短了调节时间;反演控制以被控系统反馈值为基础,对误差进行调节,对前馈控制输出值进行修正,从而使误差趋于0,而针对横摆角速度和侧向速度较难测量,以较为成熟的龙伯格观测器对二者进行观测,在保证控制器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测量成本。
本发明充分发挥四轮独立驱动车辆操纵灵活、自由度多的特性,并在保证实时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高精度的轨迹跟踪,形成了新能源车与智能驾驶巧妙结合的新架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以控制为导向的单轨车辆模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龙伯格观测器的总体控制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观测器观测的横向位移与实际横向位移的贴近程度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观测器观测的横摆角与实际横摆角的贴近程度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双移线工况下本发明所述轨迹跟踪控制策略跟踪期望横摆角和PID方法跟踪期望横摆角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以四轮独立驱动车辆为平台,四轮独立驱动车辆4个车轮各自独立,自由度多,结构简单,操纵灵活,容易发挥新能源车辆易于控制的特性,同时,这种车辆又是一种强非线性、过耦合的冗余控制系统,实际模型极其复杂,本发明主要以轨迹跟踪为主要目标,在数学模型与实际模型的贴近程度达到一定水平后,不会再对控制效果有显著影响,因此,不是数学模型与实际模型越贴近,控制效果就越好,所以本发明对实际模型进行简化,如图1所示,建立以控制为导向的四轮独立驱动车辆的数学模型,而在轨迹跟踪过程中,重点涉及纵向、横向与横摆3个自由度,在假设纵向速度为不变常数之后,进一步可简化为横向和横摆两个自由度,最终演化成适于控制的车辆单轨动力学模型,具体车辆模型的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车辆模型的数据
参数 | 符号 | 值 |
质心到前轴距离 | a(m) | 1.464 |
质心到后轴距离 | b(m) | 1.672 |
前轮侧偏刚度 | kf(N/rad) | 15000 |
后轮侧偏刚度 | kr(N/rad) | 18000 |
整车转动惯量 | Iz(kg·m<sup>2</sup>) | 4178 |
整车质量 | m(kg) | 1528 |
车辆宽度 | w(m) | 1.672 |
前后轴之间距离 | l(m) | 3.136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车辆横轴方向上,可以得到车辆侧向动力学方程为:
考虑横摆动力学特性,可以得到横摆动力学方程为:
式中,a为质心到前轴的距离,b为质心到后轴距离,Iz为整车转动惯量;
而根据图1,前轴横向力、后轴横向力与轮胎力的关系为:
Fyf=Fflo·sin(δf)+Ffla·cos(δf);
Fyr=Frlo·sin(δr)+Frla·cos(δr);
式中,Fflo为前轮胎纵向力,Ffla为前轮胎横向力,Frlo为后轮胎纵向力,Frla为后轮胎横向力,δf为前轮转角,δr为后轮转角。
进而引入小角度理论,即在侧偏角、车轮转角都很小时,可以假设轮胎侧向力与侧偏角成线性关系:
Ffla=kf·αf;
Frla=kr·αr;
式中,kf为前轮胎侧偏刚度,αf为前轮侧偏角,kr为后轮胎侧偏刚度,αr为后轮侧偏角。
其中,所述前轮侧偏角满足:
所述后轮侧偏角满足:
在纵向速度为常数和小角度理论的假设下,可以得到:
设立参考轨迹,以参考轨迹为目标,运用所设计的前馈+反演的滑模控制方法进行控制跟踪。
本发明针对部分参数难以测量的特性,具体而言,针对在控制器所需要的反馈量中,侧向速度和车辆横摆角速度难以测量,设计了成熟可靠的龙伯格状态观测器,如图2所示,为所述龙伯格观测器的总体控制框图,如图3、图4所示,图中实线为所述龙伯格观测器的观测值,虚线为实际值,由图能够看出所述龙伯格观测器性能优异,实现了良好的轨迹跟踪性能。
所述龙伯格观测器模型为:
而为了减小控制系统的调节时间,首先引入基于理想状态的前馈控制,即令状态变量值等于理想状态值:
式中,yd为期望横向位移,φd为期望横摆角;
在此情形下,状态空间方程变为:
式中,u1f为第一前馈控制变量,u2f为第二前馈控制变量;
进而由上式可得:
前馈控制可以大幅缩小调节时间,为应对外界干扰、参数摄动,以反演误差反馈的方式进行进一步调节,首先定义:
e1=y-yd=x1-yd;
将前馈控制的输入带入,这时状态空间模型为:
式中,u1b为第一反演滑模控制量,u2b为第二反演滑模控制量;
令:
式中,f为第一中间变量,g为第二中间变量;
可以解得:
式中,c1为第一常数,c2为第二常数,c3为第三常数,c4为第四常数,c1=0.78,c2=0.96,c3=1.23,c4=1.03;
则最后总的控制变量是:
u1=u1f+u1b;
u2=u2f+u2b。
调节控制变量使得车辆模型输出的状态变量与期望值间的误差趋近于0时,所述车辆模型输出的状态变量为车辆的轨迹。
如图5所示,图中直线是期望值,虚线是本发明所述的前馈控制和反演滑模变结构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轨迹跟踪结果,点线是滑模变结构控制与PID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轨迹跟踪结果,前馈控制和反演滑模变结构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相较于滑模变结构控制与PID相结合的方法,误差峰值更小。
本发明以四轮独立驱动车辆为平台,提出了一种前馈+反演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充分发挥四轮独立驱动车辆操纵灵活、自由度多的特性,并在保证实时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高精度的轨迹跟踪。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立参考轨迹,建立地面坐标系,得到车辆单轨动力学模型,建立控制导向的状态空间模型:
式中,状态变量[x1,x2,x3,x4]T为控制变量[u1,u2]T为[δf,δr]T,y为车辆横向位移,vy为车辆横向速度,φ为车辆横摆角度,为车辆横摆角速度,δf为前轮转角,δr为后轮转角,kf为前轮胎侧偏刚度,kr为后轮胎侧偏刚度,m为整车质量,vx为车辆纵向速度,a为质心到前轴的距离,b为质心到后轴距离,Iz为整车转动惯量;
步骤二、通过基于理想状态的前馈控制方法调节所述状态空间模型,获得前馈控制变量为:
步骤三、将所述前馈控制方法的输入代入反演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调节所述状态空间模型,获得反演滑模控制量为:
式中,u1b为第一反演滑模控制量,u2b为第二反演滑模控制量,f为第一中间变量,g为第二中间变量,e1为第一辅助控制量,e2为第二辅助控制量,e3为第三辅助控制量,e4为第四辅助控制量,c1为第一常数,c2为第二常数,c3为第三常数,c4为第四常数;
步骤四、调节所述控制变量使得车辆的实际轨迹与参考轨迹误差趋近于0,实现车辆的轨迹跟踪;其中,所述控制变量满足:
u1=u1f+u1b;
u2=u2f+u2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横向力满足:
Fyf=Fflo·sin(δf)+Ffla·cos(δf);
式中,Fflo为前轮胎纵向力,Ffla为前轮胎横向力;
所述后轴横向力满足:
Fyr=Frlo·sin(δr)+Frla·cos(δr);
式中,Frlo为后轮胎纵向力,Frla为后轮胎横向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胎横向力满足:
Ffla=kf·αf;
式中,kf为前轮胎侧偏刚度,αf为前轮侧偏角;
所述后轮胎横向力满足:
Frla=kr·αr;
式中,kr为后轮胎侧偏刚度,αr为后轮侧偏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93755.5A CN112918490B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93755.5A CN112918490B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18490A CN112918490A (zh) | 2021-06-08 |
CN112918490B true CN112918490B (zh) | 2022-03-25 |
Family
ID=76175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93755.5A Active CN112918490B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184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25019A (zh) * | 2022-10-13 | 2022-12-27 | 长春工业大学 | 基于操纵稳定性概率分布的复合工况底盘集成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00446B2 (ja) * | 2014-05-14 | 2019-10-30 |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 車両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0196086B2 (en) * | 2016-08-11 | 2019-02-05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obust trajectory control of an autonomous vehicle |
CN107561942B (zh) * | 2017-09-12 | 2021-02-09 | 重庆邮电大学 | 基于模型补偿的智能车辆轨迹跟踪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
CN108674414B (zh) * | 2018-07-02 | 2019-11-08 | 清华大学 | 一种极限工况的智能汽车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
CN109407677A (zh) * | 2018-12-24 | 2019-03-01 | 清华大学 | 自动驾驶车辆的轨迹跟踪方法 |
CN110395120A (zh) * | 2019-08-14 | 2019-11-01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四轮分布式驱动客车的横摆运动控制方法 |
CN111240187B (zh) * | 2020-01-16 | 2023-01-13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车辆误差模型的车辆轨迹跟踪控制算法 |
CN111679575B (zh) * | 2020-05-14 | 2022-05-20 | 江苏大学 | 一种基于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汽车轨迹跟踪控制器及其构造方法 |
CN111890951B (zh) * | 2020-08-07 | 2022-08-05 | 吉林大学 | 智能电动汽车轨迹跟踪与运动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03-19 CN CN202110293755.5A patent/CN11291849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18490A (zh) | 2021-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47434B (zh) |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矩矢量分配控制方法 | |
Zhao et al. | Yaw and lateral stability control for four-wheel steer-by-wire system | |
CN107415939B (zh) | 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向稳定性控制方法 | |
CN103057436B (zh) |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横摆力矩控制方法 | |
CN111959288B (zh) | 一种车辆横摆力矩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8340967B (zh) | 多轮独立驱动电动车辆转向时的横摆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 |
CN107215329B (zh) | 一种基于atsm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方法 | |
CN109606466B (zh) |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辆的主动转向控制方法 | |
CN107992681A (zh) | 一种电动汽车主动前轮转向系统的复合控制策略 | |
CN110481343A (zh) | 四轮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力矩补偿的组合二阶滑模控制方法 | |
CN112829766B (zh) | 一种基于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的自适应路径跟踪方法 | |
Tan et al. | Sliding-mode control of four wheel steering systems | |
Chen et al. | Path tracking control of four-wheel independent steering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optimal control | |
CN112918490B (zh) | 一种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 |
CN106347361A (zh) | 一种冗余驱动车辆动力学控制分配方法 | |
CN114148403B (zh) | 一种线控转向系统多工况稳定性控制方法 | |
Liu et al. | Cooperative control of path tracking and driving stability for intelligent vehicles on potholed road | |
CN106168758B (zh) |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航向跟踪控制方法 | |
CN111731380B (zh) | 一种基于轮胎非线性特点的线控四轮转向分段控制方法 | |
Qi et al. | Fuzzy and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of vehicle active steering system | |
Huang et al. | Torque Fault-Tolerant Hierarchical Control of 4WID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Improved MPC and SMC | |
Liu et al. | A novel control strategy of straight-line driving stability for 4WID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sliding mode control | |
CN113044047B (zh) | 一种基于类pid-stsm的afs/dyc集成控制方法 | |
Li et al. | Research on torque distribution control of high-performance distributed drive multi-axle special vehicle | |
Yiran et al. | Application of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active front wheel steering contro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