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8645A - 电梯控制盘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8645A
CN112888645A CN201980065831.8A CN201980065831A CN112888645A CN 112888645 A CN112888645 A CN 112888645A CN 201980065831 A CN201980065831 A CN 201980065831A CN 112888645 A CN112888645 A CN 112888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trol panel
elevator control
wiring board
printed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58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8645B (zh
Inventor
佐藤翔太
细川淳史
竹井亮
山中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888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8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电梯控制盘100具备:框体(8),其具有门部(9),该门部配置于电梯的供轿厢(300)升降的井道(200)内;驱动部(1),其配置于框体(8)内,并一体地形成有使轿厢(300)升降的驱动用电气部件;控制部(2),其配置于框体(8)内,并一体地形成有控制驱动部(1)的控制用电气部件;以及布线部(6),其配置于框体(8)内的相对于控制部(2)与门部(9)相反的一侧,驱动部(1)的动力线(63)、以及驱动部(1)和控制部(2)的信号线(64)分别聚集收纳于该布线部。

Description

电梯控制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设置于电梯的井道内的电梯控制盘。
背景技术
不具备收纳用于使电梯运行的曳引机和控制盘的机房、从而确保空间的无机房电梯正在普及。
在无机房电梯中,将控制盘设置于狭小的井道内,因此搬入、配置等需要工夫。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将控制盘的功能分为主电路用、电池用等而形成为分体并纵向配置于导轨,由此收纳于狭小的井道。而且,分开的盘根据各自的功能而厚度不同,因此通过与门的面对齐,并使从作业位置到作业部位的间隔一致,来提高控制盘的维护检查、故障修理时的作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1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井道内不仅狭小,而且无法确保照度,因此维护检查、故障修理时的作业性较差,可能错误地连接复杂的布线,或使布线损伤。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设置于电梯的井道内的电梯控制盘的维护检查、故障修理等的作业质量的电梯控制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电梯控制盘具备:框体,其具有门部,门部配置于电梯的供轿厢升降的井道内;驱动部,其配置于框体内,并一体地形成有使轿厢升降的驱动用电气部件;控制部,其配置于框体内,并一体地形成有控制驱动部的控制用电气部件;以及布线部,其配置于框体内的相对于控制部与门部相反的一侧,驱动部的动力线、以及驱动部和控制部的信号线分别聚集收纳于布线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电梯控制盘的动力线和信号线被聚集,并作为集成动力线和集成信号线收纳于框体的后部,因此进行维护检查或故障修理的作业者不会触碰到与作业无关的集成动力线和集成信号线,从而能够防止这些线被错误地连接或受到损伤,并提高作业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盘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驱动部与布线部的连接例。
图4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盘的连接例。
图5是实施方式1的驱动部的电路的例子。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控制部的安装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盘的概略结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的固定方法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盘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盘的罩部件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盘的罩部件的概略结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盘的概略结构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的布线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布线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的电梯控制盘的连接例。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驱动部的安装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电梯控制盘的概略结构图。
图18是实施方式6的印刷布线板的概略结构图。
图19是实施方式6的印刷布线板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概略结构图。在电梯的井道200内配置有供乘客搭乘的轿厢300、使轿厢300升降的缆绳400、滑轮500以及重块600,通过与曳引机700连接的绳索曳引部800,缆绳400被卷起,从而进行轿厢300的升降。
控制曳引机700的电梯控制盘100配置于井道200内的壁的狭小位置,通过电梯控制盘100的驱动部1和控制部2进行用于顺畅地进行轿厢300的升降的控制。
在图1中,在井道200的下部示出曳引机700,但也可以在井道200的上部。这时,电梯控制盘100也配置于井道200的上部。
图2是示出电梯控制盘的概略结构图,图2的(a)表示电梯控制盘100的外观,图2的(b)表示正面,图2的(c)表示图2的(b)的A-A截面。图中的X轴表示电梯控制盘100的宽度方向,Z轴表示高度方向。Y轴表示进深,-Y方向表示电梯控制盘100的前方,+Y方向表示后方。
电梯控制盘100在具有门部9的框体8的内部沿升降方向具备驱动部1、控制部2,驱动部1、控制部2的动力线、信号线分别被聚集并作为集成动力线、集成信号线配置于控制部2的后侧,即配置于相对于控制部2与门部9相反的一侧的布线部6。另外,门部9不仅是旋转而开闭的门,也可以是能够容易地卸下而确认内部的门。
如打开了门部9的框体8的主视图(图2的(b))所示,电气部件分别形成为单元的驱动部1、控制部2按照各个功能沿纵向配置于框体8的内部。在这里,单元是指各个功能所需的电气部件一体化而得到的单元。各单元具有配置电气部件的基座39,并在该基座39的一部分具有缺口部1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示出了将驱动部1和控制部2作为分体分别单元化,并配置于电梯控制盘100内的例子,但也可以将驱动部1和控制部2作为一体。
驱动部1的动力线63、驱动部1和控制部2的信号线64通过缺口部10,分别被聚集并收纳于布线部6。缺口部10也可以设置有多个。而且,也可以不设置缺口部10而使动力线63和信号线64聚集。
而且,如图2的(b)的A-A剖视图(图2的(c))所示,在作为框体8的门部9侧的控制部2的后侧的后部,即与门部9夹着控制部2的位置配置有布线部6。根据需要,在图中的驱动部1、控制部2的下部能够配置例如后述的电池部3、附带部5等其他单元。
在示出框体8的右侧面的图3中示出驱动部1与配置于框体8的后部的布线部6的连接例。驱动部1的动力线63和信号线64借助作为连接部的连接器11与收纳于布线部6的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电连接。另外,在图3的(a)中,信号线64在里侧,仅示出动力线63。
在这里,连接器11可以如图3的(a)所示那样从驱动部1朝向下方设置,也可以如图3的(b)所示那样横向设置。
这样,电梯控制盘100的动力线63和信号线64被聚集,并作为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收纳于框体8的后部,因此进行维护检查或故障修理的作业者不会触碰到与作业无关的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从而能够防止这些线被错误地连接或受到损伤,并提高作业质量。
图4示出了除了驱动部1、控制部2以外还包含电池部3和附带部5的电梯控制盘100的连接例。例如驱动部1对来自三相电源21的交流信号进行直流转换,并再次使其成为交流而驱动曳引机700内的马达701。控制部2控制驱动部1,驱动部1和控制部2收纳于电梯控制盘100的框体8内。
在图4的例子中,还具有向驱动部1和控制部2供给电力的电池部3和控制例如作为周边设备23的照明等的附带部5。它们搭载于基座39,并分别按照功能而一体化,从而形成单元,单元内的动力线63(实线)和信号线64(虚线)被聚集,从而作为集成动力线61(实线)和集成信号线62(虚线)收纳于布线部6。
在这里,多个动力线63和信号线64分别聚集而成的集成动力线61(实线)和集成信号线62(虚线)分别与至少两个以上单元连接。而且,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分别被线束化。即,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的端部通过连接器或端子等被汇集。
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被线束化,因此具有作为除了电连接驱动部1和控制部2以外,还电连接电池部3和附带部5的线束的作用。即,布线部6配置于各单元的背面侧的空间,可以说是配置集成动力线61(实线)和集成信号线62(虚线)的空间。
在图4中,示出了驱动部1与电梯控制盘100外的再生电阻器22连接,控制部2和附带部5与电梯控制盘100外的周边设备23连接的例子。
图5示出了驱动部1的电路的例子。驱动部1例如具备二极管转换器24、平滑电容器25、电阻26、晶体管27、逆变器28、栅极驱动电路29,二极管转换器24作为二极管模块30被模块化,电阻26、晶体管27以及逆变器28作为逆变器电路模块31被模块化,并与平滑电容器25、栅极驱动电路29一起安装于基座39,从而构成驱动部1。
这样驱动用电气部件一体化而形成单元的驱动部1通过二极管转换器24将从设置有电梯的建筑物接受的三相电源21转换为直流,并通过逆变器28将转换后的直流再次转换为交流,从而使曳引机700的马达701驱动。
图6是示出控制部2的安装例的概略结构图,图6的(a)示出了收纳于框体8内并安装于基座39的控制部2,图6的(b)示出了图6的(a)的右侧面。控制部2的控制基板32、断路器33、电磁接触器34、电源35的控制用电气部件一体化从而形成单元,控制部2控制用于对驱动部1的驱动指令的电流、电压。
这些控制用电气部件例如安装于在四角具有螺钉孔36的基座39上。例如,这些各电气部件的信号线64被作为连接部的连接器12汇集,并通过设置于基座39的缺口部10,被聚集从而作为集成信号线62收纳于框体8的后部的布线部6。连接器12也可以分成两个以上。
在驱动部1和控制部2中,对动力线63和信号线64进行聚集的连接器11、12如果为能够容易地装卸的例如动态连接器的方式,则能够将构成驱动部1、控制部2的单元分别分离并搬运至明亮的场所进行维护检查、故障修理,从而是更优选的。
另外,可以仅聚集驱动部1的动力线63,也可以聚集驱动部1和控制部2的动力线63和信号线64或其一部分。
另外,驱动部1和控制部2的上下的位置关系没有限定,但优选驱动部1配置于比控制部2靠上方的位置。由此,能够高效地排出驱动部1的热。
驱动部1具有在电梯控制盘100中每单位体积的发热量最大,温度也最高的倾向。因此,通过将驱动部1配置于比控制部2靠上方的位置,能够使因驱动部1的发热而被加热的空气向驱动部1的上方、即电梯控制盘100的上方释放,而不与电梯控制盘100内的其他部件接触。由此,驱动部1的散热性能提高,因此能够使电梯控制盘100小型化。而且,控制部2的周边空气温度不会上升,因此能够在安全的温度下使用控制部2的部件,从而能够抑制故障。
另外,驱动部1具有驱动曳引机700的逆变器电路,并高速地开关半导体元件。因此,当信号线64被配置为接近驱动部1时,电磁噪声从驱动部1干涉信号线64,从而包含于控制部2和附带部5的设备可能经由信号线64进行误动作,但通过将驱动部1配置于比控制部2靠上方的位置,能够抑制控制部2与驱动部1的电磁噪声干涉。
进而,通过将驱动部1配置于控制部2的上方,能够将控制部2与附带部5接近地配置。由此,由于在控制部2与附带部5的连接中连接有较多的信号线64,因此能够抑制从驱动部1产生的电磁噪声对连接控制部2与附带部5的集成信号线62的干涉,从而能够在安全的状态下使用控制部2和附带部5的部件,因此能够抑制故障。
实施方式2.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控制盘的概略结构图。在实施方式1中,控制部2具有对驱动部1发出驱动指令的功能,但在这里,作为分体而设置具有CPU的指令部4。指令部4例如对控制部2发出控制电梯的运行速度的指令,并将从驱动部1得到的逆变器28的驱动状况、即曳引机700的驱动状况的信息作为电流值而得到反馈,由此执行适当的运行管理。
电池部3是与停电时的电梯运行相关的电力供给用电气部件一体化而得到的单元。电梯具有如下的功能:在停电时轿厢300的升降停止的情况下,使轿厢300移动至最近楼层,并使乘客安全地下梯。为了实现该功能,电池部3向驱动部1和控制部2供给电力,从而使电梯的轿厢300升降。
关于附带部5,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控制照明的例子,但也可以搭载实现其他功能的单元。例如也可以搭载多个电梯并列设置的情况下的群管理功能、管理轿厢300的目的地的层站按钮盘的动作功能、实现用于符合国外法规的规格的各种功能等。
附带部5主要与指令部4连接,除了实现上述的功能的指令,还向指令部4发送轿厢300的门动作指令、安全开关动作指令等与电梯的运行相关的指令或与周边设备23相关的指令。
关于电池部3、指令部4以及附带部5也与实施方式1的控制部2相同,将实现各自的功能的电气部件分别一体化地安装在基座39上,从而形成单元,并使动力线63和信号线64从基座39的缺口部10通过,借助连接器13~15而聚集,从而作为聚集的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收纳于布线部6。在这里,可以聚集所有动力线63和信号线64并收纳于布线部6,也可以收纳一部分。至少信号线64被聚集并收纳于布线部6即可。
可以将它们分别沿升降方向排列,也可以将指令部4和附带部5设计得较薄,并前后重叠地配置于框体8。例如,关于指令部4和附带部5,如作为图7的(a)的B-B剖视图的图7的(b)所示,也可以将指令部4和附带部5重叠地配置于框体8的门部9侧,并在它们的后侧配置布线部6。虽然示出了将指令部4和附带部5重叠配置的例子,但也可以将其他单元重叠配置。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框体8小型化。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的固定方法的概略结构图。图8的(a)是取出框体8的控制部2的设置位置的水平截面的图,图8的(b)是卸下了门部9的框体8的主视图,图8的(c)是示出框体8的右侧的一部分的图,对用虚线示出的控制部2进行透视。
在框体8的内部,以连接框体8的右侧面与左侧面的方式例如安装有两个单元安装板37。单元安装板37的两端朝向框体8的门部9侧呈L字弯曲,并例如使用铆钉、螺钉等紧固部件38固定于框体8。进而,控制部2通过紧固基座39的螺钉孔36和设置于单元安装板37的螺钉孔36而安装于框体8。
通过这样的固定方法,能够增大布线部6的空间。在框体8的后部设置单元的固定部的情况下,需要安装固定部及其固定部件(螺钉等)的区域,从而布线部在横向上变小。即,与框体8的X方向的尺寸相比,布线部的X方向尺寸变小。
然而,通过在框体的右侧面和左侧面设置固定部,能够充分地设置布线部6的空间。即,能够使框体8的X方向尺寸与布线部6的X方向尺寸为大致相等的宽度。
通过充分地设置布线部6的空间,能够充分地隔开集成动力线61与集成信号线62的距离,因此动力线-信号线间的电磁噪声干涉变小,从而能够防止设备的误动作。而且,由于布线部6的空间变大,集成动力线61的冷却性能提高,从而能够在安全的温度下使用电梯控制盘100。进而,通过较高的冷却性能,能够缩小使用于集成动力线61的布线直径。
另外,通过上述固定方法,能够提高电梯控制盘100的刚性。能够通过框体8的背面、右侧面、左侧面以及单元的基座39在投影面上形成棱柱结构,因此电梯控制盘100针对横摇(X方向和Y方向)的刚性提高。由此,在地震发生时等,即使对电梯控制盘100施加较大的振动,也能够抑制框体8的破损,从而电梯能够安全地进行动作。
另外,在单元安装板37的背面侧、即框体8的后部配置有聚集的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从而成为布线部6。在这里,示出了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固定于基座39上的例子,但也可以不使用基座39。而且,电池部3、指令部4以及附带部5也能够使用相同的方法安装于框体8。
另外,图9是取出框体8的控制部2的设置位置的水平截面的其他例子,标注了与图8相同的标号的结构表示相同或对应的结构,并省略其说明。如图9所示,设置具有弯曲部41以及覆盖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的罩部的罩部件40来代替基座39,并在罩部件40上配置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
罩部件40的弯曲部41使用L字金属板42安装于框体8的侧面。图10是示出罩部件40的例子的立体图,并省略了螺钉孔。
这样,将紧固部件38配置于框体8的侧面,则能够使框体8的外侧的背面成为平坦的形状。
另外,如图11的(a)和图11的(b)所示,也可以在罩部件的侧面设置与驱动部1、控制部2、电池部3、指令部4以及附带部5的各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161,在上端部和下端部设置动力用连接器17、信号用连接器18。
在这里,连续地形成罩部件40的弯曲部41,并使设置连接器161的侧面铅直且与罩部连续。
图12是示出电梯控制盘的概略结构图。标注了与图8相同的标号的结构表示相同或对应的结构,并省略其说明。图12的(a)是取出使用了罩部件40的电梯控制盘100的框体8的控制部2的设置位置的水平截面的图,图12的(b)是卸下了门部9的框体8的主视图,图12的(c)是在图12的(b)中卸下了控制部2和电池部3的状态。
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分别沿升降方向配置于罩部件40的凸部的背侧,并设置有分隔罩部件40内的集成动力线61与集成信号线62的、被实施了Z弯曲加工的分隔板43。
通过这样设置分隔板43,能够防止集成动力线61与集成信号线62的磁噪声的干涉,并且能够提高布线部6的刚性。
进而,形成单元的控制部2、电池部3、指令部4以及附带部5如果能够装卸与布线部6连接的连接器12~15,则仅通过卸下与单元安装板37或罩部件40的紧固部件38,就能够被从框体8卸下,从而能够转移到例如底坑、轿厢300上、井道200的外部等较大的区域进行作业。由此,不会触碰到与作业无关的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从而防止这些线被错误地连接或受到损伤,并且作业性显著提高。
实施方式3.
图13是实施方式3的布线部6的概略结构图,在图13的(b)示出图13的(a)的C-C剖视图,在图13的(c)示出布线部6的下端部的结构。在这里,聚集各单元的动力线63而成的集成动力线61是例如导体的截面积为2.0mm2以上并主要用于电源电路的交互的电线,聚集各单元的信号线64而成的集成信号线62是例如导体的截面积小于2.0mm2并主要用于控制信号的交互的电线。
布线部6配置于从在电梯控制盘100的维护检查、故障修理时接近的一侧观察时的里侧,即框体8的后部,并借助以驱动部1为代表的各单元的连接器与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连接。
在布线部6的下端部有集成动力线61和集成信号线62的取出口,并分别安装有动力用连接器17和信号用连接器18,从而与外部连接。集成动力线61经由下端的动力用连接器17接受作为外部电力的三相电源21,并经由上端的动力用连接器17与驱动部1连接。而且,集成信号线62借助下端的信号用连接器18与设置于井道200内、轿厢周围、层站周围等的周边设备连接,借助上端的信号用连接器18与驱动部1连接,并借助连接器16与控制部2、电池部3等各单元连接。
这样,使集成动力线61与集成信号线62分离,由此能够减轻噪声干涉。
进而,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集成信号线62的一部分设为印刷布线板44(第一印刷布线板),在该印刷布线板44中,集成信号线62的一部分被形成为布线图案。通过印刷布线板44的连接器19与各单元连接。
印刷布线板44例如是集成信号线62的一部分由铜形成的玻璃环氧树脂制的双面基板。印刷布线板44也可以构成为多个。
另外,电梯控制盘100从建筑物借助设置于集成动力线61的下端的动力用连接器17接受电力,并借助设置于集成动力线61的上端的动力用连接器17与驱动部1连接。而且,设置于集成动力线61的上端的动力用连接器17借助连接器16与控制部2和电池部3连接。
如图15所示,在布线部6设置有印刷布线板44的情况下,印刷布线板44与驱动部1、控制部2、电池部3、指令部4以及附带部5连接。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布线部6小型化。
另外,在产生部件的追加变更的情况下,印刷布线板44容易被更换,并在初期设计时额外制作有连接器,因此功能的追加变更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4.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驱动部1的一部分的安装例的概略结构图,图16的(a)示出了驱动部1的安装例,图16的(b)示出了图16的(a)的D-D剖视图,图16的(c)示出了图16的(a)的右侧视图。具有电源电路的驱动部1的发热量较大,因此在二极管模块30、逆变器电路模块31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冷却的散热翅片45和风扇46。
在图16中,逆变器电路模块31、具有平滑电容器25的平滑电容器基板47以及具有栅极驱动电路29的驱动电路基板48使用紧固部件38紧固于散热翅片45。图中,50表示连接销,51~53表示连接电极。
在驱动部1需要散热翅片45、风扇46的情况下,在Y方向上比其他单元大,因此优选在驱动部1的后侧不设置布线部6,而在框体8的端部配置布线部6。通过配置于上端部,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并且能够作为连续的一个单元构成,而不需要对配置于框体8的后部的布线部6进行分割。
而且,驱动部1的动力线63能够聚集并收纳于布线部6,因此能够防止动力线63被错误地连接或受到损伤。
而且,在本公开中,使作为外部电源的三相电源21在电梯控制盘100的下部接受电力,因此在将主要利用从三相电源21接受的电力的驱动部1配置于上端部的情况下,需要将集成动力线61从电梯控制盘100的下部引绕至上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8通过基座39被分隔为前部和后部,集成动力线61被隔离在后部,因此能够减轻CPU基板等弱电部件与集成动力线61接近而由噪声干涉引起的误动作、集成动力线61的发热对部件温度的影响。
实施方式5.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电梯控制盘的概略结构图。在图17中,标注了与图2相同的标号的结构表示相同或对应的结构,并省略其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再生电阻器22配置于电梯控制盘100的外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有再生电阻器22并形成单元的再生电阻部7与其他单元一起配置于框体8内。
再生电阻器22具有消耗例如使电梯的轿厢300停止时的再生电力的功能,再生电力消耗时的发热量非常大。因此,在驱动部1的上部配置于框体8的端部会使散热效率提高,因此是优选的。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再生电阻部7收纳于框体8。
实施方式6.
图18是实施方式6的印刷布线板的概略结构图。图18所示的印刷布线板440(第一印刷布线板)是在印刷布线板44的布线图案上安装有连接器的印刷布线板。
在印刷布线板440的外周安装有插拔方向安装于面方向(X方向或Z方向)的连接器110,在印刷布线板440的内侧安装有插拔方向安装于面外方向(Y方向)的连接器111。连接器111中的至少一个是例如与控制部2连接的主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111a”)。而且,也可以将连接器111中的至少一个作为例如在检查时提取电梯的过去的运行信息或环境信息等数据的检查用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111b”)。另外,图18的连接器110与图14的连接器19相同。而且,可以说连接器111a配置于印刷布线板440的布线图案上。
首先,对连接器111a进行说明。连接器111a例如具有插头65和插座66。电信号从与控制部2、指令部4以及附带部5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连接的集成信号线62被取入连接器110。被取入到连接器110的电信号被取入印刷布线板440,并经由设置于印刷布线板440内的布线图案被取入连接器111a。连接器111a为至少两个以上的极数,即插头65侧能够连接至少两条以上的电线的结构,连接器111a与印刷布线板440的布线图案连接。例如,插座66通过焊料与印刷布线板440接合,插座66和插头65以能够取下的方式接触。
插头65从插头65的端子通过电线、例如环形布线连接至其他端子(图18未图示)。即,通过使插头65与插座66连接,能够使印刷布线板440的任意图案短路。另一方面,通过从插座66取下插头65,能够断开印刷布线板440的任意图案的导通。也就是说,作业者通过对连接器111a的插头65和插座66进行插拔,能够使经由印刷布线板440的任意电路接通/断开。另外,插头65和插座66不一定需要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对一个插座66连接多个插头65。
在维护检查时或作业中,作业者需要注意不接触带电线部、即正在通电的动力线63和信号线64,通常必须在访问各单元并断开断路器而确保安全之后进行作业。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拔出印刷布线板440的连接器111a,能够断开任意电路,因此能够减少对各单元进行维护检查时的关于安全性确保的作业工序。进而,按照维护检查的作业单位对进行插拔的连接器进行汇集,能够简化作业工序。
接着,对连接器111b进行说明。连接器111b主要与指令部4和附带部5等连接,利用连接器111b交换信号。连接器111b在通常的状态下未插入有插头65,以插座66单体的形式配置于电梯控制盘100内,在检查时,作业者使插头65插入连接器111b。
在维护检查时,作业者将通常作业者作为辅具使用的检查用连接器插入连接器111b,由此能够容易地掌握电梯控制盘100的状态信息。例如,能够从连接器111b提取存储于指令部4的电梯的过去的运行信息或环境信息等庞大的数据。
进而,电梯控制盘100纵向较长,因此为了访问各单元,需要使轿厢300上下移动,从而作业时间较长。然而,使维护用的数据聚集于印刷布线板440,并通过连接器111b提取数据,由此无需使轿厢300上下移动,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这里,图19是实施方式6的印刷布线板的概略剖视图。在图18中,作为主连接器的连接器111(第一连接器)是安装于印刷布线板440上且分别独立配置的方式,但在图19中,连接器112(第二连接器)安装于印刷布线板440和在比印刷布线板440靠框体8的门部9侧的位置配置的印刷布线板441,并连接印刷布线板440和印刷布线板441。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图19所示的布线单元67是指例如基座39和基座39上的印刷布线板441(第二印刷布线板)。图19所示的电梯控制盘100通过卸下布线单元67,成为至少一个连接器112断开的结构。另外,布线单元67也可以不是单独的,也可以是使印刷布线板441例如与指令部4或附带部5等整合的状态。而且,可以与控制部2等一起沿电梯控制盘100的升降方向排列配置,也可以配置于控制部2等与布线部6之间。
插头65以与安装于印刷布线板440的插座66对应的方式安装于印刷布线板441。基座39形成有孔部(图19未图示),以使印刷布线板441的插头65能够与插座66连接。另外,也可以在印刷布线板440配置插头65,在印刷布线板441配置插座66。而且,如果将安装于印刷布线板440的插座66和安装于印刷布线板441的插头65合并起来称为连接器112,可以说连接器112配置在印刷布线板440和印刷布线板441的布线图案上,印刷布线板440和印刷布线板441通过连接器112连接。
在将连接器112安装到印刷布线板441的情况下,与连接器111分别独立配置的情况相比,设计自由度变高。而且,通过将由指令部4或附带部5构成的电路功能与印刷布线板441整合,能够使指令部4或附带部5与其他单元的信号传递成为简单的结构。
进而,能够在卸下布线单元67的同时断开电梯控制盘100的任意电路,因此容易确保更换电梯控制盘100的各单元时的安全。
进而,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设计变更变得容易。在电梯控制盘100中扩充可选功能等、仅通过印刷布线板440信号线64无法处理的情况下,即使不对印刷布线板440进行设计变更,也能够通过追加布线单元67来增加能够处理的信号数量。
另外,本公开能够在发明的范围内自由地组合各实施方式、以及适当地对各实施方式进行变形、省略。
标号说明
1:驱动部;2:控制部;3:电池部;4:指令部;5:附带部;6:布线部;7:再生电阻部;8:框体;9:门部;10:缺口部;11、12、13、14、15、16、19、110、111、161:连接器;17:动力用连接器;18:信号用连接器;21:三相电源;22:再生电阻器;23:周边设备;24:二极管转换器;25:平滑电容器;26:电阻;27:晶体管;28:逆变器;29:栅极驱动电路;30:二极管模块;31:逆变器电路模块;32:控制基板;33:断路器;34:电磁接触器;35:电源;36:螺钉孔;37:单元安装板;38:紧固部件;39:基座;40:罩部件;41:弯曲部;42:L字金属板;43:分隔板;44、440、441:印刷布线板;45:散热翅片;46:风扇;47:平滑电容器基板;48:驱动电路基板;50:连接销;51、52、53:连接电极;61:集成动力线;62:集成信号线;63:动力线;64:信号线;65:插头;66:插座;67:布线单元;100:电梯控制盘;200:井道;300:轿厢;400:缆绳;500:滑轮;600:重块;700:曳引机;800:绳索曳引部。

Claims (14)

1.一种电梯控制盘,其具备:
框体,其具有门部,该门部配置于电梯的供轿厢升降的井道内;
驱动部,其配置于所述框体内,并一体地形成有使所述轿厢升降的驱动用电气部件;
控制部,其配置于所述框体内,并一体地形成有控制所述驱动部的控制用电气部件;以及
布线部,其配置于所述框体内的相对于所述控制部与所述门部相反的一侧,所述驱动部的动力线、以及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控制部的信号线分别聚集收纳于该布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的聚集的所述动力线、以及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控制部的聚集的所述信号线借助能够装卸的连接部与所述布线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该电梯控制盘还具备:
指令部,其一体地形成有向所述控制部发送指令的电气部件;以及
附带部,其与所述指令部连接,并向所述指令部发送与电梯运行相关的指令或与周边设备相关的指令,
所述指令部和所述附带部相对于所述布线部重叠地配置于所述框体的门部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在布线部设置有将聚集的所述信号线的一部分形成为布线图案的第一印刷布线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印刷布线板的所述布线图案上安装有与所述控制部连接的第一连接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该电梯控制盘还具备第二印刷布线板,该第二印刷布线板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印刷布线板靠所述框体的所述门部侧的位置,
在所述第一印刷布线板和所述第二印刷布线板的所述布线图案上安装有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印刷布线板和所述第二印刷布线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配置于比所述控制部靠上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驱动部配置于所述框体的上端部,
与所述驱动部连接的聚集的所述动力线在所述框体的下部与外部电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控制部中的至少一方聚集于基座上,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框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的右端和左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框体内的右侧面部和左侧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内还具备安装有再生电阻器的再生电阻部,
所述再生电阻部配置于所述框体的上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部具备罩部件,该罩部件通过弯曲部和罩部覆盖聚集的所述动力线和聚集的所述信号线,
所述弯曲部通过与所述布线部的L字金属板紧固而安装于所述框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部具备罩部件,该罩部件通过弯曲部和罩部覆盖聚集的所述动力线和聚集的所述信号线,
所述罩部件的侧面具备与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控制部连接的连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梯控制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具有分隔板,该分隔板对所述罩部件内的聚集的所述动力线和聚集的所述信号线之间进行分隔。
CN201980065831.8A 2018-10-31 2019-10-30 电梯控制盘 Active CN1128886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5229 2018-10-31
JP2018-205229 2018-10-31
PCT/JP2019/042489 WO2020090858A1 (ja) 2018-10-31 2019-10-30 エレベータ制御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8645A true CN112888645A (zh) 2021-06-01
CN112888645B CN112888645B (zh) 2023-02-17

Family

ID=7046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5831.8A Active CN112888645B (zh) 2018-10-31 2019-10-30 电梯控制盘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04084B2 (zh)
CN (1) CN112888645B (zh)
WO (1) WO20200908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1376A1 (ja) * 2022-03-25 2023-09-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63020A1 (de) * 2001-12-20 2003-07-17 Schmitt & Sohn Aufzugwerke Elektrischer Sicherheitskreis für einen Aufzug
CN101077747A (zh) * 2006-05-22 2007-11-2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柜
WO2008139587A1 (ja) * 2007-05-10 2008-1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1321444A (zh) * 2007-06-04 2008-12-10 小松电机产业株式会社 控制盘
JP2010208764A (ja) * 2009-03-09 2010-09-2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11168353A (ja) * 2010-02-16 2011-09-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コネクタ
CN102674096A (zh) * 2012-05-25 2012-09-19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无机房家用电梯控制柜
CN105270935A (zh) * 2015-11-06 2016-01-27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化印刷电路板及其电梯控制柜
CN105314502A (zh) * 2014-06-11 2016-02-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结构
CN205195047U (zh) * 2015-11-30 2016-04-27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柜
JP2016064878A (ja) * 2014-09-24 2016-04-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
JP2017118605A (ja) * 2015-12-21 2017-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12478A (ja) * 2011-11-29 2013-06-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63020A1 (de) * 2001-12-20 2003-07-17 Schmitt & Sohn Aufzugwerke Elektrischer Sicherheitskreis für einen Aufzug
CN101077747A (zh) * 2006-05-22 2007-11-2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柜
WO2008139587A1 (ja) * 2007-05-10 2008-1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1321444A (zh) * 2007-06-04 2008-12-10 小松电机产业株式会社 控制盘
JP2010208764A (ja) * 2009-03-09 2010-09-2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11168353A (ja) * 2010-02-16 2011-09-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コネクタ
CN102674096A (zh) * 2012-05-25 2012-09-19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无机房家用电梯控制柜
CN105314502A (zh) * 2014-06-11 2016-02-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结构
JP2016064878A (ja) * 2014-09-24 2016-04-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
CN105270935A (zh) * 2015-11-06 2016-01-27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化印刷电路板及其电梯控制柜
CN205195047U (zh) * 2015-11-30 2016-04-27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控制柜
JP2017118605A (ja) * 2015-12-21 2017-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90858A1 (ja) 2021-05-13
WO2020090858A1 (ja) 2020-05-07
JP7004084B2 (ja) 2022-01-21
CN112888645B (zh) 2023-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16716A1 (en) Vehicle drive control device
JP5549120B2 (ja) 鉄道車両用の電力変換装置
CN105540390A (zh) 驱动单元
JP2015508366A (ja) 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におけるバッテリの取り付け
CN112888645B (zh) 电梯控制盘
JP4581637B2 (ja) 分割機器群式エレベータ
JP2010208764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6953505B (zh) 电力转换装置和电梯
US11332342B2 (en) Elevator
CN115800769A (zh) 变频控制模组、电梯控制柜及电梯系统
JP427925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09075672A1 (en) Integrated elevator machine motor and drive
JP2022138342A (ja) 電力装置
JPWO2005085113A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EP3197037B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220249772U (zh) 控制柜的显示装置
CN219372288U (zh) 变频控制模组以及电梯变频控制柜
CN215297471U (zh) 变电站继电保护测控和保护单元试验用移动式直流电源
JP6329502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エレベータ
CN220674055U (zh) 控制柜
CN220383348U (zh) 控制柜
CN219437410U (zh) 电梯控制驱动设备以及电梯设备
CN218888407U (zh) 变频控制模组、电梯控制柜及电梯系统
CN215682941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控制器升降装置
CN212799142U (zh) 一种能进行身份信息识别的升降机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