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4253B - 机动载运装备及其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载运装备及其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4253B
CN112874253B CN202110212369.9A CN202110212369A CN112874253B CN 112874253 B CN112874253 B CN 112874253B CN 202110212369 A CN202110212369 A CN 202110212369A CN 112874253 B CN112874253 B CN 1128742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 arm
crawler
rotating shaft
vehicle body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23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74253A (zh
Inventor
金鑫
赵宾
王向阳
赵坤
徐琳
刘北川
谢金铭
贺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to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123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42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4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4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74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4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07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07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 B60F3/0015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comprising track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载运装备及其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机动载运装备包括车体和履带行走机构,履带行走机构通过提升机构可收放地装配在车体上,提升机构包括支撑转轴和液压油缸,支撑转轴上沿轴向间隔布置有输入拐臂和输出拐臂,输出拐臂与履带行走机构支撑装配,液压油缸下端与输入拐臂铰接,上端与车体铰接,液压油缸能够通过输入拐臂、支撑转轴及输出拐臂驱动履带行走机构提升、下落。履带行走机构与输出拐臂装配,液压油缸和输入拐臂装配,且输入拐臂和输出拐臂在支撑转轴轴向上错开分布,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液压油缸和输入拐臂的连接位置,不会受到履带行走机构的影响。

Description

机动载运装备及其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载运装备及其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一些特种机动载运装备为需要跨车、船两界的机械装置,在陆地行驶时具备混合动力车辆的特性,在水上航行时具备船的特性。水上和陆地均实现高航速和高机动性,将是该类特种机动载运装备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的该类特种机动载运装备,主要构型是全轮式或者履带式,且履带不能实现提升或者提升行程较小,履带不能完全收入舱内,履带舱占据车内空间较大,造成浮力小,吃水线深,阻力大,严重影响水上航速以及机动性。
在申请公布号为CN11143907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特种车辆,车体上既布置有轮式行走机构,又布置有履带行走机构,还布置水上推进机构,对于轮式行走机构和履带行走机构来讲,还配置有相应的升降机构,在进入水中后,利用升降机构将轮式行走机构和履带行走机构升起,减少水中行驶阻力。对于履带行走机构来讲,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油缸,履带行走装置通过升降臂与车体装配,升降油缸与升降臂铰接,升降油缸伸长时,下放履带行走装置,升降油缸回缩时,收起履带行走装置。实际上,即便是收起履带行走装置,依然存在水下阻力,对应于此问题,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17105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特种车辆,其对应履带装置设置有封舱机构,在将履带行走装置收起来后,利用封舱机构,将履带装置遮挡在舱体,进一步减少水中行驶阻力。
上述两类特种车辆中,油缸和履带装置均与同一个支撑杆连接,形成直拉式结构,以通过油缸控制履带装置升降。由于油缸和履带装置均连接在支撑杆上,不仅对支撑杆的强度要求较高,而且,油缸和支撑杆的连接位置需要与履带装置和支撑杆的连接位置错开,限制了油缸的连接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载运装备的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油缸和履带装置均与同一个支撑杆连接导致油缸和支撑杆连接位置受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提升机构的机动载运装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的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动载运装备的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包括:
支撑转轴,用于可转动地支撑装配在机动载运装备的车体上,支撑转轴上沿支撑转轴轴向间隔布置有输入拐臂和输出拐臂,输入拐臂和输出拐臂分别沿支撑转轴的径向延伸;
所述输出拐臂具有输出端,该输出端用于与机动载运装备的履带行走机构支撑装配;
液压油缸,下端与输入拐臂铰接,上端用于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液压油缸能够通过输入拐臂、支撑转轴及输出拐臂驱动履带行走机构提升、下落。
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的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中,履带行走机构与输出拐臂装配,液压油缸和输入拐臂装配,且输入拐臂和输出拐臂在支撑转轴轴向上错开分布,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液压油缸和输入拐臂的连接位置,不会受到履带行走机构的影响。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支撑转轴上设有密封结构或密封配合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与车体转动密封配合,所述密封配合结构用于与车体上的相应密封件转动密封配合,使得所述支撑转轴能够密封穿出所述车体,所述输入拐臂位于密封结构或密封配合结构的内侧,使得输入拐臂和液压油缸能够布置于密封的车体内,所述输出拐臂位于所述密封结构或密封配合结构的外侧,以正常驱动位于车体外侧的所述履带行走机构提升、下落。
有益效果是:支撑转轴上设置密封结构或密封配合结构,并且,输入拐臂位于密封结构或密封配合结构的内侧,这样一来,在支撑转轴转动密封装配在车体上时,可使得输入拐臂和液压油缸布置在车体内,在机动载运装备整体宽度一定的情况下,轴向错开布置的两拐臂不会影响车体本身宽度,不会影响车体稳定性,同时,利用密封车体可有效保护液压油缸,可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泥沙、杂质等对液压油缸造成影响,在入水后,还可避免海水对液压油缸的腐蚀影响。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支撑转轴具有用于布置在车体内的内端和用于布置在车体外的外端,内端为内花键端,外端为外花键端,内花键端和所述输入拐臂固定装配,外花键端和所述输出拐臂固定装配。
有益效果是:利用花键结构实现两拐臂和支撑转轴的装配,可保证精准的设计位置,保证装配精度,保证装配稳定性,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轴向和径向松旷,结构稳定性强,有效支撑履带行走机构工作上的直线行驶能力。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输入拐臂与液压油缸铰接的铰接端到所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输出拐臂的输出端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有益效果是:输入拐臂铰接端到支撑转轴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输出拐臂输出端到支撑转轴中心轴线的距离,在履带行走机构收放幅度一定的情况下,液压油缸的伸缩幅度较小时即可满足履带行走机构的收放幅度,可减少液压油缸占用空间,保证正常安装。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提升机构驱动履带行走机构提升、下落过程中,输出拐臂围绕所述支撑转轴正向向下摆动以下放履带行走机构,反向向上摆动以提升收起履带行走机构,输出拐臂在其往复摆动行程上具有上极限位和下极限位,输出拐臂在上极限位时,履带行走机构提升到位,输出拐臂在下极限位时,履带行走机构下落到位;
在支撑转轴反向摆动方向上,输入拐臂位于输出拐臂的前侧。
有益效果是:在支撑转轴反向摆动方向上,输入拐臂位于输出拐臂的前侧,以尽量减少所需的液压油缸的伸缩行程。
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动载运装备,包括:
密封的车体,车体外设有能够配合使用的轮式行走机构和履带行走机构;
所述履带行走机构通过提升机构可收放地装配在所述车体上;
所述车体外侧布置履带舱,用于容纳收起的履带行走机构;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
支撑转轴,可转动地支撑装配在所述车体上,支撑转轴上沿支撑转轴轴向间隔布置有输入拐臂和输出拐臂,输入拐臂和输出拐臂分别沿支撑转轴径向延伸;
所述输出拐臂具有输出端,该输出端与所述履带行走机构支撑装配;
液压油缸,下端与输入拐臂铰接,上端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液压油缸能够通过输入拐臂、支撑转轴及输出拐臂驱动履带行走机构提升、下落。
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中,履带行走机构与输出拐臂装配,液压油缸和输入拐臂装配,且输入拐臂和输出拐臂在支撑转轴轴向上错开分布,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液压油缸和输入拐臂的连接位置,不会受到履带行走机构的影响。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支撑转轴密封穿出所述车体,并进入所述履带舱中,所述支撑转轴上设有密封结构或密封配合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与车体转动密封配合,所述密封配合结构与车体上的相应密封件转动密封配合,输入拐臂和液压油缸位于所述车体内,使得车体能够形成对液压油缸的密封防护,所述输出拐臂位于履带舱内,以正常驱动所述履带行走机构提升、下落。
有益效果是:支撑转轴密封穿出车体,输入拐臂和液压油缸布置在车体内,输出拐臂位于履带舱内,在机动载运装备整体宽度一定的情况下,轴向错开布置的两拐臂不会影响车体本身宽度,不会影响车体稳定性,同时,可利用密封的车体形成对液压油缸的保护,可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泥沙、杂质等对液压油缸造成影响,在入水后,可避免海水对液压油缸的腐蚀影响。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支撑转轴具有位于所述车体内的内端和位于所述履带舱中的外端,内端为内花键端,外端为外花键端,内花键端和所述输入拐臂固定装配,外花键端和所述输出拐臂固定装配。
有益效果是:利用花键结构实现两拐臂和支撑转轴的装配,可保证精准的设计位置,保证装配精度,保证装配稳定性,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轴向和径向松旷,结构稳定性强,有效支撑履带行走机构工作上的直线行驶能力。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输入拐臂与液压油缸铰接的铰接端到所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输出拐臂的输出端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有益效果是:输入拐臂铰接端到支撑转轴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输出拐臂输出端到支撑转轴中心轴线的距离,在履带行走机构收放幅度一定的情况下,液压油缸的伸缩幅度较小时即可满足履带行走机构的收放幅度,可减少液压油缸占用空间,保证正常安装。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提升机构驱动履带行走机构提升、下落过程中,输出拐臂围绕所述支撑转轴正向向下摆动以下放履带行走机构,反向向上摆动以提升收起履带行走机构,输出拐臂在其往复摆动行程上具有上极限位和下极限位,输出拐臂在上极限位时,履带行走机构提升到位,输出拐臂在下极限位时,履带行走机构下落到位;
在支撑转轴反向摆动方向上,输入拐臂位于输出拐臂的前侧。
有益效果是:在支撑转轴反向摆动方向上,输入拐臂位于输出拐臂的前侧,以尽量减少所需的液压油缸的伸缩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履带舱、履带行走机构、液压油缸在车体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提升机构和履带行走机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花键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支座;2、液压油缸;3、输入拐臂;4、支撑转轴;41、内花键端;42、密封圈;43、外花键端;5、输出拐臂;6、负重轮轴;7、履带行走机构;8、轮式行走机构;9、甲板面;10、车体;11、履带舱;12、舱体立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的具体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整个机动载运装备包括整体密封的车体10,车体10上安装有轮式行走机构8和履带行走机构7,履带行走机构7可由如图3至图5所示的提升机构驱动收放,并支撑,起到悬架作用。轮式行走机构8和履带行走机构7的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应轮式行走机构和履带行走机构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车体10外侧设置履带舱11,用于容纳收起的履带行机构7,相应的,提升机构具体包括液压油缸2和支撑转轴4,支撑转轴4密封穿出车体10,支撑转轴4的内端位于车体内,外端穿过舱体立面12以进入履带舱11中,在支撑转轴4上沿支撑转轴向间隔布置有输入拐臂3和输出拐臂5,输入拐臂3和输出拐臂4分别沿支撑转轴的径向延伸,并且,输入拐臂3固定在支撑转轴4的内端,输出拐臂5固定在支撑转轴4的外端,相应的,液压油缸2和输入拐臂3位于车体10内,输出拐臂5位于履带舱11中,与布置在车体外。
对于液压油缸来讲,液压油缸2上端与车体10铰接,下端与输入拐臂3铰接。本实施例中,液压油缸2的上端铰接有固定支座1,固定支座1用于固定在车体10上,并位于甲板面9的下方,以使得液压油缸2的上端与车体10铰接。
履带行走机构7上设置负重轮轴6,负重轮轴6伸出并与输出拐臂5的输出端固定装配,实现输出拐臂的输出端与履带行走机构7的支撑装配。
实施例中,液压油缸2能够通过输入拐臂3、支撑转轴4及输出拐臂5驱动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下落。在提升机构驱动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下落过程中,输出拐臂5围绕支撑转轴正向向下摆动以下放履带行走机构,反向向上摆动以提升收起履带行走机构7,输出拐臂5在其往复摆动行程上具有上极限位和下极限位,输出拐臂5在上极限位时,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到位,输出拐臂5在下极限位时,履带行走机构7下落到位,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转轴反向摆动方向上,输入拐臂3位于输出拐臂5的前侧,即输入拐臂3位于输出拐臂5上方,这样一来,在液压油缸上端连接位置限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较小伸缩行程以满足输出拐臂5的往复移动行程,降低对液压油缸的需求,降低成本。
另外,在输出拐臂处于相应往复摆动行程的极限位时,液压油缸可提供良好的自锁性能,保证履带行走机构稳定收放。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支撑转轴4来讲,支撑转轴4的内端为内花键端41,其外端为外花键端43,内花键端41和输入拐臂3固定装配,外花键端43和输出拐臂5固定装配,满足两拐臂在支撑转轴4上的固定装配。
并且,在支撑转轴4上设有密封槽,以装配密封圈42,该密封圈42设置两道,以形成支撑转轴4上的密封结构,满足支撑转轴4和车体10的转动密封配合,对于输入拐臂和输出拐臂来讲,输入拐臂3位于密封圈42的内侧,使得输入拐臂3和液压油缸2位于车体内,使得车体能够形成对液压油缸2的密封防护,输出拐臂5位于密封圈42的外侧,输出拐臂5位于履带舱11内,即布置在车体外,以正常驱动位于车体外侧的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下落。
实际上,由于履带行走机构的提升、下落幅度需要根据实际要求确定,为缩短液压油缸2的伸缩行程,可以使输入拐臂3与液压油缸2铰接的铰接端到支撑转轴4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输出拐臂5的输出端到支撑转轴4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装配时,将支撑转轴4可转动地密封装配在车体10上,可以设置相应的轴承结构,在支撑转轴4的内端安装输入拐臂3,在车体内布置液压油缸2,将液压油缸2的一端与固定支座1铰接,另一端与输入拐臂3铰接,在履带舱11中,将输出拐臂5与支撑转轴4的外端固定装配,并将输出拐臂5与负重轮轴6固定装配,实现输出拐臂5和履带行走机构7的支撑装配。
使用时,液压油缸2伸出,利用输出拐臂5下放履带行走机构7,而当不需要履带行走机构支撑地面时,液压油缸3缩回,利用输出拐臂5升起履带行走机构7即可。
在机动载运装备入水后,液压油缸2通过两拐臂及支撑转轴驱动履带行走机构7收入履带舱11中,以减少水下阻力。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中,利用支撑转轴和轴向间隔布置的两拐臂实现液压油缸和履带行走机构的传动连接,在满足弹性减振和收放操作的基础上,有效简化了整个传动结构,所需零部件数量少,便于安装和维护整修。并且,通过调整输入拐臂长度,使得液压油缸和输入拐臂连接点到支撑转轴的距离小于输出拐臂的输出端到支撑转轴的距离,使得液压油缸在伸缩行程不大的情况下,即可满足履带行走机构的升降幅度要求,这样一来,可使得液压油缸布置不超过车厢地板,实现机动载运装备车厢的平整布置。
而且,在两拐臂轴向间隔分布的基础上,由于液压油缸和输入拐臂位于车体内,不仅可利用车体保护液压油缸,避免在陆地行车时外部粉尘及泥沙的影响,在入水后,可有效避免海水腐蚀,在机动载运装备整体宽度有限的情况下,不会因为轴向间隔布置的两拐臂缩减车体自身宽度,保证车体仍然具有较大的体积,满足浮力要求,保证通过稳定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的具体实施例2: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输入拐臂和液压油缸位于车体内部,在支撑转轴上设置与车体转动密封配合的密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在输入拐臂和输出拐臂在支撑转轴上轴向间隔分布的基础上,将液压油缸和输入拐臂暴露在车体外,可位于履带舱内,虽然此时液压油缸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因为支撑转轴不需要密封穿出车体,不需要在车体上设置密封结构,避免出现密封意外失效导致出现车体内部进水的风险。
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的具体实施例3: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支撑转轴上设置密封圈作为密封结构,以用于与车体转动密封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可在车体上设置密封圈,该密封圈作为密封件以用于与支撑转轴上的密封配合轴段转动密封配合,此处的密封配合轴段作为密封配合结构使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的具体实施例4: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输入拐臂和输出拐臂通过花键连接结构对应布置在支撑转轴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转轴的内端可设置位置检测结构,可用于检测支撑转轴转动角度,此时,可将输入拐臂相对位置检测结构靠外布置,让开支撑转轴的内端,此时,可以考虑采用紧固销将输入拐臂和支撑转轴固定装配在一起。
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的具体实施例5: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输入拐臂与液压油缸铰接的铰接端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输出拐臂的输出端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输入拐臂与液压油缸铰接的铰接端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也可大于或等于输出拐臂的输出端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的具体实施例6: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固定支座属于提升机构的一部分,液压油缸通过固定支座实现与车体的铰接装配。在本实施例中,提升机构不包括固定支座,装配时,可预先在车体上安装相应的固定支座,再将液压油缸的相应端与固定支座铰接装配即可,同样可实现液压油缸与车体的铰接装配。
本发明所提供的机动载运装备的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的具体实施例:
该实施例中的提升机构的结构与上述机动载运装备中提升机构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机动载运装备的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也可采用上述机动载运装备实施例2至6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提升机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机动载运装备的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转轴(4),用于可转动地支撑装配在机动载运装备的车体上,支撑转轴上沿支撑转轴轴向间隔布置有输入拐臂(3)和输出拐臂(5),输入拐臂(3)和输出拐臂(5)分别沿支撑转轴的径向延伸;
所述输出拐臂(5)具有输出端,该输出端用于与机动载运装备的履带行走机构(7)支撑装配;
液压油缸(2),下端与输入拐臂(3)铰接,上端用于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液压油缸(2)能够通过输入拐臂(3)、支撑转轴及输出拐臂(5)驱动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下落;
所述支撑转轴上设有密封结构或密封配合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与车体转动密封配合,所述密封配合结构用于与车体上的相应密封件转动密封配合,使得所述支撑转轴能够密封穿出所述车体,所述输入拐臂(3)位于密封结构或密封配合结构的内侧,使得输入拐臂(3)和液压油缸(2)能够布置于密封的车体内,所述输出拐臂(5)位于所述密封结构或密封配合结构的外侧,以正常驱动位于车体外侧的所述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下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载运装备的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转轴具有用于布置在车体内的内端和用于布置在车体外的外端,内端为内花键端,外端为外花键端,内花键端和所述输入拐臂(3)固定装配,外花键端和所述输出拐臂(5)固定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载运装备的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拐臂(3)与液压油缸(2)铰接的铰接端到所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输出拐臂(5)的输出端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载运装备的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提升机构驱动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下落过程中,输出拐臂(5)围绕所述支撑转轴正向向下摆动以下放履带行走机构,反向向上摆动以提升收起履带行走机构(7),输出拐臂(5)在其往复摆动行程上具有上极限位和下极限位,输出拐臂(5)在上极限位时,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到位,输出拐臂(5)在下极限位时,履带行走机构(7)下落到位;
在支撑转轴反向摆动方向上,输入拐臂(3)位于输出拐臂(5)的前侧。
5.一种机动载运装备,包括:
密封的车体(10),车体外设有能够配合使用的轮式行走机构(8)和履带行走机构(7);
所述履带行走机构(7)通过提升机构可收放地装配在所述车体上;
所述车体外侧布置履带舱(11),用于容纳收起的履带行走机构(7);
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
支撑转轴(4),可转动地支撑装配在所述车体(10)上,支撑转轴(4)上沿支撑转轴轴向间隔布置有输入拐臂(3)和输出拐臂(5),输入拐臂(3)和输出拐臂(5)分别沿支撑转轴径向延伸;
所述输出拐臂(5)具有输出端,该输出端与所述履带行走机构(7)支撑装配;
液压油缸(2),下端与输入拐臂(3)铰接,上端与所述车体(10)铰接,所述液压油缸(2)能够通过输入拐臂(3)、支撑转轴(4)及输出拐臂(5)驱动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下落;
所述支撑转轴密封穿出所述车体,并进入所述履带舱中,所述支撑转轴上设有密封结构或密封配合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与车体转动密封配合,所述密封配合结构与车体上的相应密封件转动密封配合,输入拐臂(3)和液压油缸(2)位于所述车体内,使得车体能够形成对液压油缸(2)的密封防护,所述输出拐臂(5)位于履带舱内,以正常驱动所述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下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载运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转轴具有位于所述车体内的内端和位于所述履带舱中的外端,内端为内花键端,外端为外花键端,内花键端和所述输入拐臂(3)固定装配,外花键端和所述输出拐臂(5)固定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机动载运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拐臂(3)与液压油缸(2)铰接的铰接端到所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输出拐臂(5)的输出端到支撑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机动载运装备,其特征在于,在提升机构驱动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下落过程中,输出拐臂(5)围绕所述支撑转轴正向向下摆动以下放履带行走机构,反向向上摆动以提升收起履带行走机构(7),输出拐臂(5)在其往复摆动行程上具有上极限位和下极限位,输出拐臂(5)在上极限位时,履带行走机构(7)提升到位,输出拐臂(5)在下极限位时,履带行走机构(7)下落到位;
在支撑转轴反向摆动方向上,输入拐臂(3)位于输出拐臂(5)的前侧。
CN202110212369.9A 2021-02-25 2021-02-25 机动载运装备及其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 Active CN1128742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2369.9A CN112874253B (zh) 2021-02-25 2021-02-25 机动载运装备及其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2369.9A CN112874253B (zh) 2021-02-25 2021-02-25 机动载运装备及其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4253A CN112874253A (zh) 2021-06-01
CN112874253B true CN112874253B (zh) 2022-10-25

Family

ID=76054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2369.9A Active CN112874253B (zh) 2021-02-25 2021-02-25 机动载运装备及其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42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3683A (zh) * 2021-08-10 2021-11-16 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一种水陆两栖车的液压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56975U (zh) * 2009-08-09 2010-05-12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桥提升机构
CN102862615A (zh) * 2012-09-05 2013-01-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轮履可变换式底盘
CN103661652A (zh) * 2013-12-28 2014-03-26 福州增元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使车轮升降的车轮悬挂机构
CN106428272A (zh) * 2016-09-30 2017-02-22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科研设计院 履带调整器
CN206485413U (zh) * 2016-11-08 2017-09-12 褚红卫 履带及底盘及全地形车
CN211710570U (zh) * 2020-01-20 2020-10-20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混合动力驱动布置结构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6405B1 (fr) * 1992-10-05 1994-12-02 Francois Wardavoir Châssis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amphibie et vé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châssis.
CN100493937C (zh) * 2006-03-01 2009-06-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水陆两栖机器人机构
CN101934694B (zh) * 2010-08-27 2012-11-21 青岛盛世飞洋海上旅游有限公司 水陆两栖“巴士”车船
GB2491845B (en) * 2011-06-13 2013-08-21 Gibbs Tech Ltd A retractable wheel assembly for an amphibia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56975U (zh) * 2009-08-09 2010-05-12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桥提升机构
CN102862615A (zh) * 2012-09-05 2013-01-0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轮履可变换式底盘
CN103661652A (zh) * 2013-12-28 2014-03-26 福州增元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使车轮升降的车轮悬挂机构
CN106428272A (zh) * 2016-09-30 2017-02-22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科研设计院 履带调整器
CN206485413U (zh) * 2016-11-08 2017-09-12 褚红卫 履带及底盘及全地形车
CN211710570U (zh) * 2020-01-20 2020-10-20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混合动力驱动布置结构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4253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4253B (zh) 机动载运装备及其液压式履带提升机构
CN110667326B (zh) 一种水陆两栖动力装置及车辆
CN112918204B (zh) 一种机动载运装备及其浮动式履带提升机构
CN213734484U (zh) 一种两栖履带式车辆车底翻板装置
CN212708788U (zh) 一种水陆两栖无人艇
CN218640639U (zh) 两栖多功能卡车
CN114537064A (zh) 一种用于城市内涝的救援装置
CN210212575U (zh) 一种可摆动的差分立式舵轮
CN208530159U (zh) 动力车舟式驱动轮
CN113306650A (zh) 一种多功能雪地车及其行进方法
CN217495759U (zh) 一种水陆两用高度可调节工作船
CN207374533U (zh) 一种履带式多功能施工平台
CN101823483A (zh) 外露式气垫车
CN220390888U (zh) 一种摆臂式驱动车桥
CN220390889U (zh) 一种摆臂式承载车桥
CN113844218B (zh) 一种两栖车辆转向传动机构
CN209870678U (zh) 一种可移动自动舷梯的驱动转向装置
CN220809035U (zh) 一种用于堆垛机地车的行走轮胀套机构
CN113829813B (zh) 一种可升降的变型履带结构及轮履复合装备
CN216584055U (zh) 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
CN1207347A (zh) 兼备跑车、越野车及船橇功能的汽车
CN218287410U (zh) 一种用于amr自调整舵轮驱动装置
CN217918081U (zh) 一种agv用重负载转向机构
CN214383337U (zh) 一种两栖船
CN218779568U (zh) 一种水陆两用挖掘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