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4209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4209A
CN112864209A CN202110100714.XA CN202110100714A CN112864209A CN 112864209 A CN112864209 A CN 112864209A CN 202110100714 A CN202110100714 A CN 202110100714A CN 112864209 A CN112864209 A CN 112864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curved surface
terminal area
area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07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允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007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42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4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42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端子区,所述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其包括平面部和位于所述平面部外围的具有预设弯曲角度的曲面部。所述端子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其连接于所述曲面部并具有弯折部。本申请显示面板将端子区设置于具有预设弯曲角度的曲面部的外围并将端子区弯折于非出光侧,从而能够将所述端子区完全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面,而不出现于正视线范围内,这样可以大幅度收紧边框,提高手机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窄边框、双曲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变化及移动终端产品的发展,全面屏是移动终端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柔性OLED显示面板底部会有密集的走线区及绑定区,称之为端子区或外部走线区。将端子区弯折到柔性面板背面的工艺称之为端子区弯折(pad bending)工艺,利用端子区弯折技术可将信号走线区域弯折到屏幕下方,实现了下边框收窄的效果。
图1为现有OLED显示模组进行端子区弯折工艺后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90,所述显示面板90包括显示区91和位于显示区外91外围的端子区92。通过所述端子区弯折工艺(pad bending),所述端子区92被弯折于所述显示面板90的非出光侧。因而说,所述端子区弯折工艺能收窄边框。
图2为现有双曲面屏的后视图,图3为图2的A-A方向的截面图。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90,所述显示面板90包括平面部911和分别位于所述平面部911左右两侧的第一曲面部912和第二曲面部913。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即使OLED显示面板90底部可以通过端子区92弯折而收窄下边框,但是由于端子区92弯折制程偏差及弯折半圆的存在,下边框的宽度仍然比上边框大较多,不利于屏占比的进一步提高。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将端子区设置于具有预设弯曲角度的曲面部的外围并进一步进行对所述端子区进行弯折,从而使得端子区完全位于显示面板的背面,从而能使得显示面板能在左右边框同样不可见的情况下,大幅度收紧下边框,提高手机屏占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划分有显示区和端子区,所述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所述显示区包括平面部和至少一曲面部;其中所述曲面部位于所述平面部的外围,并且所述曲面部具有预设弯曲角度,所述预设弯曲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所述端子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所述端子区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曲面部,所述端子区通过所述弯折部弯折于所述显示区的背面。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具有两个曲面部,位于所述平面部的左右边侧;所述端子区的所述弯折部连接至其中一个曲面部;所述端子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显示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区还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于所述弯折部并朝远离所述曲面部的方向延伸。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曲面部的背面,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曲面部的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相同。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区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依次层叠的第一走线层、层间介电层和第二走线层,其中所述第一走线层和所述第二走线层在所述弯折区内通过贯穿所述层间介电层的第一过孔电性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层和所述第二走线层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内通过贯穿所述层间介电层的第二过孔电性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区还包括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平面部的背面。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平行于所述平面部。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远离所述平面部的表面上设有绑定焊盘,所述绑定焊盘用于绑定驱动芯片。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端子区设置于具有预设弯曲角度的曲面部的外围并通过端子区弯折工艺将端子区弯折于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能在保障左右边框同样不可见的情况下,大幅度收紧下边框,提高手机屏占比;通过将第一延伸部的金属走线进行换线设计,能避免第一延伸部的金属走线因应力产生破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OLED显示模组进行端子区弯折工艺后的截面图;
图2为现有双曲面屏的后视图;
图3为图2的A-A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背面视图一;
图6为图5的B-B方向的截面图;
图7为图6中显示面板正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背面视图二,图8和图5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显示装置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以及采用本申请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能收紧边框,甚至使边框完全不可见,提高手机屏占比。
以下将结合图4至图8详细阐述本申请显示面板和采用本申请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4为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图4仅表现出本申请显示面板中端子区所在区域的结构。图5至图8为采用本申请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4所示,本申请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11和端子区12。
所述显示区11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正面(即出光侧),所述显示区11包括平面部111以及至少一个曲面部,所述曲面部位于所述平面部111的外围,其中所述曲面部具有预设弯曲角度,所述预设弯曲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
所述端子区12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背面(即非出光侧),所述端子区12包括弯折部121,所述弯折部121连接于所述曲面部,所述端子区12通过所述弯折部121弯折于所述显示区11的背面。
本申请所述显示面板10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请进一步参考图5,图5中水平线X和竖直线Y分别示意所述显示面板1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为了进行区分,本实施例中将以长度方向Y和宽度方向X进行具体阐述。
这里对于显示面板10的类型不做限定,其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还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也可以为量子点电致发光(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11可显示画面,且显示的画面可被用户实际观看到。
上述显示面板10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又称柔性屏),也可以是刚性显示面板(即不能折弯的显示面板),这里不做限定,只要至少具有一个曲面部即可。这里对曲面部的数量和端子区12的数量也不做限定。例如,所述曲面部的数目可以为两个或四个或其它数目。为了更大程度地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一般显示面板10仅需设置一个端子区12即可满足要求。因此,以下将以显示面板10具有两个曲面部和仅有一个端子区12为例进行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区11具有平面部111和两个曲面部,所述曲面部分别位于所述平面部111的左右两侧。请进一步结合图5和图6,从显示面板10的非出光侧或者说背面观察,所述显示区11在所述平面部111左侧设有第一曲面部112,所述显示区11在所述平面部111的右侧设有第二曲面部113。也就是说,在所述宽度方向X上,所述第一曲面部112、所述平面部111和所述第二曲面部113沿所述宽度方向X依次排布。
具体地,所述曲面部的弯曲起始线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Y。请进一步结合图5,所述第一曲面部112和所述第二曲面部113的弯曲起始线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Y。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曲面部112为具有预设弯曲角度θ的弧形曲面,所述预设弯曲角度θ大于或等于90度。
如图4所示,所述端子区12位于所述曲面部的远离所述平面部111的一侧,并通过所述曲面部与所述平面部111连接。或者说,所述端子区12和所述平面部111分别位于所述曲面部的宽度方向X的相对两侧。
具体地,所述端子区12沿所述曲面部的所述长度方向Y设置于所述曲面部的上部、中部或下部。
例如,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区12设置于第一曲面部112的远离所述显示区11的一侧,并且所述端子区12沿长度方向Y具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曲面部112的左侧边缘的中部。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端子区12的位置及配置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只要所述显示面板10的具体配置方式适当,所述端子区12位于所述曲面部112远离所述平面部111的一侧即可。
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区12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曲面部113远离所述平面部111的一侧。当然,若所述端子区12的数目为两个或其它数目时,所述端子区12还可以同时设置于所述第二曲面部113和所述第一曲面部112的远离所述平面部111的一侧。而且所述端子区12沿所述长度方向Y还可以设置于上部或下部。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所述端子区12沿远离所述显示区11的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弯折部121、第一延伸部122和第二延伸部123。更具体地说,在宽度方向X上,所述弯折部121、所述第一延伸部1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23沿远离所述显示区11的依次排布。
如图6所示,所述弯折部121位于所述第一曲面部112与所述平面部111相对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曲面部112。所述端子区12能在所述弯折部121进行端子区弯折工艺,从而使所述端子区12弯折于所述显示区11的非出光侧。此时,所述端子区12的位于所述显示区11的非出光侧(即背面)。
结合上述具有预设弯曲角度θ的曲面部的结构特点可知,当所述端子区12完成所述端子区弯折工艺后,整个所述端子区12在所述曲面部的弯曲作用下均位于所述曲面部的背面。为了更详细阐述上述效果,请进一步结合图6和图7。以正视角从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表面进行观察,所述显示面板10或所述显示装置的正视角范围为L,而此时,在所述第一曲面部112和所述弯折部121的共同作用下,所述端子区12的弯折部121、第一延伸部122和第二延伸部123均位于正视角范围L内,因而说该处的外围边框不可见。
请再次结合图6和图7,所述端子区12在宽度方向X的区域范围完全落入所述显示区11在所述宽度方向X的区域范围内。或者说,所述端子区12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显示区11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正投影的范围内。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延伸部122在宽度方向X上位于所述弯折部121的远离所述第一曲面部112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122连接于所述弯折部121。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22位于所述第一曲面部112的非出光侧,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122与所述第一曲面部112的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完全相同。即,所述第一延伸部122弯曲角度为预设弯曲角度θ。
请进一步参考图6,所述第二延伸部123在宽度方向X上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22的远离所述第一曲面部112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延伸部123位于所述平面部111内。
如图4、图6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延伸部123平行于所述平面部111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延伸部123在其背离所述平面部111的表面上设有用于绑定驱动芯片20的绑定焊盘124。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并未对端子区12、所述弯折部121、第一延伸部1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23的形状、结构以及延伸长度进行具体限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121被弯折为半圆状曲面,所述第一延伸部122与所述曲面部的弯曲角度相同。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121还可以仅仅为一段弧状曲面,所述第一延伸部122可以为平面,所述平面可以平行于或延长线相交于所述平面部11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延伸部122和第二延伸部123之间设置另一弯折部,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平滑过渡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延伸部122和/或所述弯折部121的金属走线进行开孔换线设计。通过采用开孔换线设计,能避免所述第一延伸部122和所述弯折部121内金属走线因应力产生破裂(crack)。
例如,所述端子区12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走线层、层间介电层和第二走线层。所述层间介电层具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弯折部121内,所述弯折部121内的第一走线层和所述第二走线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过孔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22内,所述第一延伸部122内的第一走线层和所述第二走线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电性连接。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对整个端子区12的走线进行开孔换线设计。
具体地,所述端子区12可以在第一走线层和/或所述第二走线层的表面设置有机保护层。通过增设有机保护层,能增加弯折部121和/或第一延伸部122的抗弯折性能,为第一走线层和/或第二走线层提供保护。当然,在所述弯折部121和/或所述第一延伸部122内,还可以设置填充有机光阻的深孔结构,以增加抗弯折性能。
本申请所述显示面板10通过设置具有预设弯曲角度θ的曲面部,并将端子区12设置于曲面部的外围,并进一步通过将所述端子区12弯折于非出光侧,可以将端子区12完全设置于显示区11的背面,而不出现于正视线范围内,从而能提升占屏比。例如,对于左右双曲面显示装置,本申请显示面板10能在左右边框同样不可见的情况下,大幅度收紧下边框,提高手机屏占比。此外,所述显示面板10将第一延伸部122和/或弯折部121的金属走线进行换线设计,能避免第一延伸部122和/或弯折部121的金属走线因应力产生破裂。
请结合图5至图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述显示面板10。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的具体结构请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本申请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20、印刷电路板30、填充垫片40和盖板50。
其中,所述驱动芯片20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123的背离所述显示区11的表面上并与所述绑定焊盘124绑定或电性连接。此时,这种方案可以同时对应COF(Chip On Flex或者Chip On Film,覆晶薄膜)和COP(Chip On Panel)工艺。
如图6所示,所述印刷电路板30位于所述驱动芯片20的远离所述显示区11的一侧。
如图6所示,所述填充垫片40设置于所述端子区12和所述显示区11之间,以支撑所述端子区12。通过设置所述填充垫片40,可以对曲面部和端子区12分别提供稳定的支撑,一方面能避免因端子区12和曲面部的处于悬空状态而造成的显示面板10的抗冲击能力降低,使得端子区12的金属线不易发生断裂;另一方面,还能减小甚至避免显示面板10的边缘出现移动或错位等现象。综上可知,所述填充垫片40能使显示面板10中的端子区12和曲面部保持良好弯折轨迹与弯折形态,有利于减小因曲面区域或弯折区域造成的多方向拉应力,提高显示面板良率。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垫片40延伸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23。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垫片40的结构或形状还能依据端子区12和曲面部的结构进行变化,以保障对两者的支撑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填充垫片40的材质为硅胶、聚酰亚胺、聚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至少一种。
如图6所示,所述盖板5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表面(即正面)上,并且所述盖板50的形状匹配对应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11。
如图6所示,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50为双曲面盖板。即所述盖板50对应贴附于所述平面部111、所述第一曲面部112和所述第二曲面部113。所述双曲面盖板能用于制备双曲面显示屏。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盖板50还能采用其他形状,例如但不限于,四曲面盖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50为柔性盖板。所述柔性盖板包括柔性衬底及层叠于所述柔性衬底一面的硬化薄膜层。所述柔性衬底可以为PI或PET等高分子材料,其厚度一般不超过50μm,以保证所述柔性盖板有较好的弯折特性。所述硬化薄膜层为沉积于所述柔性衬底的一个面上的一层薄膜结构,其厚度一般不超过10μm。通过所述硬化薄膜层能够增强所述柔性盖板的强度,实现所述柔性盖板的防摔、耐磨以及防水等特性。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盖板50为由全透明玻璃或其他透明材质,形成的单层或者多层层叠结构。例如,所述盖板50能通过所述光学胶层贴合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显示装置的部件并不限于上述该些部件。例如,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例如触控层、保护层、背板、散热功能层或其他适合的结构层或功能层,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其他功能层的具体结构及设置方式不作限制。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划分有显示区和端子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所述显示区包括平面部和至少一曲面部;其中所述曲面部位于所述平面部的外围,并且所述曲面部具有预设弯曲角度,所述预设弯曲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
所述端子区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所述端子区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曲面部,所述端子区通过所述弯折部弯折于所述显示区的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具有两个曲面部,位于所述平面部的左右边侧;
所述端子区的所述弯折部连接至其中一个曲面部;
所述端子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显示区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区还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于所述弯折部并朝远离所述曲面部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曲面部的背面,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曲面部的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区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依次层叠的第一走线层、层间介电层和第二走线层,其中所述第一走线层和所述第二走线层在所述弯折区内通过贯穿所述层间介电层的第一过孔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层和所述第二走线层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内通过贯穿所述层间介电层的第二过孔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区还包括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平面部的背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平行于所述平面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远离所述平面部的表面上设有绑定焊盘,所述绑定焊盘用于绑定驱动芯片。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100714.XA 2021-01-26 2021-01-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8642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0714.XA CN112864209A (zh) 2021-01-26 2021-01-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0714.XA CN112864209A (zh) 2021-01-26 2021-01-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4209A true CN112864209A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08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00714.XA Pending CN112864209A (zh) 2021-01-26 2021-01-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42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9634A (zh) * 2021-09-23 2022-09-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其制备方法和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1839A (zh) * 2017-12-27 2018-06-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WO2019041237A1 (zh) * 2017-08-31 2019-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12116879A (zh) * 2020-10-14 2020-1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多曲面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41237A1 (zh) * 2017-08-31 2019-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N108231839A (zh) * 2017-12-27 2018-06-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2116879A (zh) * 2020-10-14 2020-1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多曲面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9634A (zh) * 2021-09-23 2022-09-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其制备方法和终端
CN115019634B (zh) * 2021-09-23 2023-09-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其制备方法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2497B (zh)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柔性显示装置及组装方法
CN112116879A (zh) 多曲面显示装置
CN110491882B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31909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384303B (z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062524B (zh) 绑定结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212089B (zh) 柔性oled显示面板
CN110610961B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9686757B (zh) 柔性基板及采用该柔性基板的显示面板
CN112599018B (zh) 显示装置
CN11167946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42259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1045264A (zh) 显示面板
CN111292614B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US2021033360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403833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1236524U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286420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70757A (zh) 显示面板
WO2022040968A1 (zh) 电磁屏蔽膜、柔性电路板和显示装置
US1153701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151556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2712761A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719688B (zh) 液晶顯示面板
CN11061855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