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5985B - 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5985B
CN112855985B CN202011244659.3A CN202011244659A CN112855985B CN 112855985 B CN112855985 B CN 112855985B CN 202011244659 A CN202011244659 A CN 202011244659A CN 112855985 B CN112855985 B CN 112855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press
control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46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5985A (zh
Inventor
浜田裕司
菅村领太
利根川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G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G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G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G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55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5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5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5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6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16K11/071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linearly sliding closure member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with fluid passages through the valv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16K27/041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cylindrical slide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16K31/0613Sliding valve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75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1/00Spindle sealings
    • F16K41/10Spindle sealings with diaphragm, e.g. shaped as bellows or tub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耐侵蚀性能的控制阀中,防止或抑制压入对象构件的脱落或偏移。控制阀(1)包括:阀体(5),其设有从上游侧导入流体的入口端口、向下游侧导出流体的出口端口、将入口端口与出口端口连通的通路;阀座,其设于通路;阀芯,其接触/脱离于阀座来开闭阀部;驱动机构,其用于将阀芯向阀部的开闭方向驱动;以及压入对象构件,其被压入阀体(5)。阀体(5)包含:阀座形成部,其由铝合金构成,构成阀座;以及支承部,其由蠕变极限比构成阀座形成部的铝合金大的材质构成,具有与所述压入对象构件的压入面。

Description

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控制阀,尤其涉及阀体中的压入对象构件的压入部位的构造。
背景技术
汽车用空调装置一般是在制冷循环中配置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蒸发器等而构成。作为压缩机,使用能够以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地维持一定的制冷能力的方式使冷媒的排出容量可变的可变容量压缩机(也简称为“压缩机”)。该压缩机在安装于被发动机驱动的旋转轴的斜板上连结有压缩用的活塞,使斜板的角度变化来改变活塞的行程,从而调整冷媒的排出容量。通过向密闭的曲轴室内导入排出冷媒的一部分,并使施加到活塞两面的压力的平衡变化,斜板的角度连续变化。曲轴室内的压力(以下称为“控制压力”)例如通过设于压缩机的排出室与曲轴室之间的导入控制的控制阀、或设于曲轴室与吸入室之间的抽出控制的控制阀来调整。
在这样的控制阀中,要求耐侵蚀性能。即,在压缩机的排出冷媒中有时含有金属粉等异物。这些金属粉由压缩机的活塞周边的磨损等产生。若该异物与阀座中的阀芯的接触/脱离点直接碰撞,则在该接触/脱离点周边产生侵蚀,有可能会引起闭阀时的阀泄漏。另外,在高速的液体冷媒通过阀部时产生气蚀,其也有可能产生侵蚀。以往,开发了在包含阀座的阀体中使用具有耐侵蚀性的铝合金的控制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942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控制阀中可能包含压入固定于阀体的构件(以下称为“压入对象构件”)。另一方面,铝合金的蠕变极限较小。在控制阀的阀体的材质中应用铝合金的情况下,有时阀体因蠕变而变形(蠕变变形)。由此,作用于阀体与压入对象构件的压入部位的应力缓和。以下,将该现象称为“应力缓和”。特别是,在控制阀的驱动中阀体成为高温的情况下,该应力缓和变得显著。若产生应力缓和,则压入对象构件有可能从阀体脱落、或从阀体的适当的压入位置偏移。这样的问题不限于压缩机的控制阀,也同样可能产生于将蠕变极限小的材质应用于从压入对象构件承受压入载荷的构件的控制阀。
本发明鉴于以上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具有耐侵蚀性能的控制阀中,防止或抑制压入对象构件的脱落或偏移。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控制阀。该控制阀包括:阀体,其设有从上游侧导入流体的入口端口、向下游侧导出流体的出口端口、以及将入口端口与出口端口连通的通路;阀座,其设于通路;阀芯,其接触/脱离于阀座来开闭阀部;驱动机构,其用于将阀芯向阀部的开闭方向驱动;以及压入对象构件,其被压入阀体。阀体包含:阀座形成部,其由铝合金构成,构成阀座;以及支承部,其由蠕变极限比构成阀座形成部的铝合金大的材质构成,具有与压入对象构件的压入面。
根据本方案,通过在可能发生侵蚀的阀座中采用具有耐侵蚀性能的铝合金,能够确保阀部的耐侵蚀性能。另外,通过对压入面采用蠕变极限大的材质,从而即使阀体成为高温也难以产生应力缓和。因此,能够确保耐侵蚀性能并防止或抑制压入对象构件的脱落、偏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耐侵蚀性能的控制阀中,能够防止或抑制压入对象构件的脱落或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2是与控制阀的上半部对应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控制阀的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动力元件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5是变形例1的控制阀的阀体周边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变形例2的控制阀的阀体周边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构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有时以图示的状态为基准表达各构造的位置关系。另外,对于以下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对大致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阀的构成的剖视图。
控制阀1控制被设置于汽车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的可变容量压缩机(简称为“压缩机”。)的排出容量。该压缩机对在制冷循环中流动的冷媒进行压缩,使其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并排出。该气体冷媒被冷凝器(外部热交换器)冷凝,进而被膨胀装置隔热膨胀而成为低温、低压的雾状的冷媒。该低温、低压的冷媒在蒸发器进行蒸发,并通过其蒸发潜热将车厢内空气冷却。被蒸发器蒸发的冷媒再次返回压缩机,在制冷循环中循环。
压缩机具有被汽车的发动机旋转驱动的旋转轴,在安装于该旋转轴的斜板上连结有压缩用的活塞。通过使该斜板的角度变化来改变活塞的行程,从而调整冷媒的排出量。控制阀1根据从该压缩机的排出室向控制室导入的冷媒流量及从控制室向吸入室导出的冷媒流量而使斜板的角度、以及该压缩机的排出容量变化。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室由曲轴室构成,但在变形例中也可以是在曲轴室内或曲轴室外单独设置的压力室。
控制阀1以将压缩机的吸入压力Ps保持为设定压力的方式而构成为对从排出室导入到控制室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的所谓的Ps感测阀。控制阀1将阀主体2和螺线管3在轴线方向上组装而构成。阀主体2包含主阀7和副阀8。主阀7的开度在压缩机的运转时被调整,将排出冷媒的一部分向控制室引导。副阀8在压缩机的启动时成为完全打开状态,作为使控制室的冷媒逃逸到吸入室的所谓的放泄阀而发挥功能。
螺线管3产生主阀7的闭阀方向且副阀8的开阀方向的驱动力。以与供给电流值相应的大小得到该驱动力。阀主体2具有阶梯圆筒状的阀体5,在该阀体5内收纳主阀7、副阀8以及动力元件6。动力元件6作为“感压部”发挥功能,产生与吸入压力Ps的大小相应的对螺线管3的对抗力。
阀体5具有包含主阀7的阀座即主阀座22的阶梯圆筒状的第1阀体90和与第1阀体90同轴状地组装的圆筒状的第2阀体92。在第1阀体90中,构成主阀座22的部分称为“阀座形成部”。第1阀体90由铝合金构成,第2阀体92由蠕变极限比铝合金大的材质(例如黄铜、不锈钢等)构成。第1阀体90和第2阀体92通过铆接固定。关于第1阀体90和第2阀体92的详细情况后述。
在阀体5上,从其上端侧起设有端口12、14、16。端口12是与压缩机的吸入室连通的“吸入室连通端口”。端口14是与压缩机的控制室连通的“控制室连通端口”。端口16是与压缩机的排出室连通的“排出室连通端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口14也称为“曲轴室连通端口”。
在阀体5内形成有将端口16与端口14连通的主通路和将端口14与端口12连通的副通路。在主通路上设有主阀7,在副通路上设有副阀8。即,控制阀1具有从一端侧起依次配置有动力元件6、副阀8、主阀7、螺线管3的构成。在主通路上设有主阀孔22和主阀座22。在副通路上设有副阀座34。
端口12将在阀体5的上部划分出的工作室23与吸入室连通。动力元件6被配置于工作室23。端口16从排出室导入排出压力Pd的冷媒。在端口16与主阀孔20之间设有主阀室24,配置有主阀7。在主阀孔20的下端开口部形成有主阀座22。端口14在压缩机的正常动作时经由主阀7将成为控制压力Pc的冷媒向控制室导出,而在压缩机的启动时导入从控制室排出的控制压力Pc的冷媒。在端口14与主阀孔20之间设有副阀室26,配置有副阀8。端口12在压缩机的启动时经由副阀8将成为吸入压力Ps的冷媒向吸入室导出。
在端口14、16上分别安装有圆筒状的过滤器构件15、17。过滤器构件15、17包含用于抑制异物向阀体5的内部的侵入的网。在主阀7的开阀时过滤器构件17抑制异物向端口16的侵入,在副阀8的开阀时过滤器构件15抑制异物向端口14的侵入。
在副阀室26与工作室23之间设有引导孔25。在阀体5的下部(主阀室24的与主阀孔20相反的一侧)设有引导孔27。阀驱动体29可滑动地插通于引导孔27。
阀驱动体29呈阶梯圆筒状,其上部缩径而成为贯通主阀孔20并划分内外的划分部33。在阀驱动体29上形成的阶梯部成为接触/脱离于主阀座22而开闭主阀7的主阀芯30。主阀芯30通过从主阀室24侧接触/脱离于主阀座22来开闭主阀7。划分部33的上部向上方锥状地扩径,其上端开口部构成副阀座34。副阀座34作为与阀驱动体29一起位移的可动阀座发挥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阀驱动体29和主阀芯30进行区分,但也可以将阀驱动体29理解为“主阀芯”。也可以将阀驱动体29理解为“阀座构件”。
另一方面,圆筒状的阀工作体35可滑动地插通于引导孔25。在阀工作体35的下端部一体地设有副阀芯36。以沿轴线方向贯通阀工作体35的方式设有多条连通通路37。副阀芯36与副阀座34沿轴线方向相对配置。副阀芯36通过在副阀室26处接触/脱离于副阀座34来开闭副阀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阀工作体35和副阀芯36进行区分,但也可以将阀工作体35理解为“副阀芯”。
另外,沿阀体5的轴线设有长条状的工作杆38。工作杆38的上端部贯通阀工作体35并游隙嵌合于动力元件6。阀工作体35与动力元件6可联动地连接。工作杆38的下端部与螺线管3的柱塞50连结。工作杆38的上半部贯通阀驱动体29,其上部缩径。阀工作体35外插并固定于该缩径部。该缩径部的前端游隙嵌合于动力元件6。
在工作杆38的轴线方向中间部嵌合安装并支承有环状的弹簧支承件40。在阀驱动体29与弹簧支承体40之间夹装有对阀驱动体29向主阀7的闭阀方向施力的弹簧42(作为“施力构件”发挥功能)。在主阀7的控制时,阀驱动体29与弹簧支承件40因弹簧42的弹性力而成为绷紧的状态,主阀芯30与工作杆38一体地动作。
动力元件6包含感测吸入压力Ps而位移的波纹管45,通过该波纹管45的位移而产生与螺线管力对抗的力。该对抗力经由工作杆38及阀工作体35还传递到主阀芯30。通过副阀芯36落座于副阀座34而关闭副阀8,切断冷媒从控制室向吸入室的释放。另外,通过副阀芯36从副阀座34分离而打开副阀8,允许冷媒从控制室向吸入室的释放。
另一方面,螺线管3具备:阶梯圆筒状的芯46;以密封芯46的下端开口部的方式组装的有底圆筒状的套筒48;收纳于套筒48并与芯46沿轴线方向相对配置的阶梯圆筒状的柱塞50;外插于芯46及套筒48的圆筒状的绕线架52;通过通电而生成磁路的电磁线圈54;以从外侧覆盖电磁线圈54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的外壳56;以密封外壳56的下端开口部的方式设置的端构件58;以及在绕线架52的下方由被埋设于端构件58的磁性材料构成的套环60。电磁线圈54是在绕线架52上卷绕磁导线而形成的。
阀主体2和螺线管3通过阀体5的下端部被压入芯46的上端开口部、且芯46的上端开口部被铆接而被固定。在阀体5与芯46之间形成有工作室28。另一方面,以沿轴线方向贯通芯46的中央的方式插通有工作杆38。工作室28经由阀驱动体29及阀工作体35各自的内部通路与工作室23连通。因此,工作室28中被导入工作室23的吸入压力Ps。该吸入压力Ps通过由工作杆38与芯46的间隙形成的连通通路62还被引导到套筒48的内部。
在芯46与柱塞50之间,夹装有向使二者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力的弹簧44(作为“施力构件”发挥功能)。弹簧44作为在螺线管3的关断时使主阀7完全打开的所谓的关断弹簧而发挥功能。工作杆38与阀工作体35及柱塞50分别同轴状地连接。工作杆38的上部被压入阀工作体35,下端部被压入柱塞50的上部。这些工作杆38、阀工作体35及柱塞50构成在主阀7的控制时与阀驱动体29一体位移的“可动体”。
工作杆38将作为芯46与柱塞50的吸引力的螺线管力适当地传递到主阀芯30及副阀芯36。另一方面,由动力元件6的伸缩动作而产生的驱动力(也称为“感压驱动力”)以与螺线管力对抗的方式施加于工作杆38。即,在主阀7的控制状态下,被由螺线管力与感压驱动力调整后的力作用于主阀芯30,适当地控制主阀7的开度。在压缩机的启动时,工作杆38根据螺线管力的大小克服弹簧44的作用力及动力元件6的作用力而相对于阀体5进行相对位移,在关闭主阀7后将副阀芯36上推而使副阀8开阀。另外,即使在主阀7的控制中,若吸入压力Ps相当高,则波纹管45收缩且工作杆38相对于阀体5进行相对位移,在关闭主阀7后将副阀芯36上推而使副阀8开阀。由此发挥放泄功能。
套筒48由非磁性材料构成。在柱塞50的侧面设有与轴线平行的连通槽66,在柱塞50的下部设有连通内外的连通孔68。通过这样的构成,如图示那样即使柱塞50位于下止点,吸入压力Ps也通过柱塞50与套筒48之间的间隙而被引导到背压室70。
从绕线架52延伸出与电磁线圈54相连的一对连接端子72,分别贯通端构件58而被引出到外部。在该附图上为了便于说明,仅表示其一对中的单侧。端构件58以从下方密封内包于外壳56的螺线管3内的构造物整体的方式安装。端构件58由具有耐侵蚀性的树脂材料的模制成形(注射成形)而形成,该树脂材料也介于外壳56与电磁线圈54的间隙。像这样通过使树脂材料介于外壳56与电磁线圈54的间隙,从而易于将在电磁线圈54产生的热传递到外壳56,提高其散热性能。从端构件58引出连接端子72的前端部,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连接。
图2是与控制阀1的上半部对应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在阀驱动体29的与引导孔27的滑动面上环绕设置有环状槽73,并嵌合安装有O形环74(密封环)。由此,能够防止冷媒经由二者的间隙流通。工作杆38与副阀芯36一体设置,因此能够将螺线管力直接传递到副阀芯36。
阀驱动体29的上端部(副阀座34)与阀工作体35的下端部(副阀芯36)以在相互的锥面上接触/脱离的方式构成。由此,阀驱动体29的上端部被调心而下半部可滑动地支承于引导孔27,从而被沿轴线方向稳定地驱动。
副阀芯36的下端部形成为朝向下方外径变小的锥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锥面为具有规定的曲率的球状面(曲面),并以线接触状态落座于锥状的副阀座34。由此,在副阀8的闭阀时,阀驱动体29与阀工作体35成为一体而被稳定地驱动。
阀工作体35具有沿轴线方向贯通其中央的插通孔43。在插通孔43的周围设有多条连通通路37。各连通通路37将阀驱动体29的内部通路39与工作室23连通。连通通路37在副阀8的开阀时将副阀室26与工作室23连通。
工作杆38的上部贯通插通孔43并延伸至动力元件6。阀工作体35通过卡止于工作杆38中的缩径部的基端即阶梯部79,从而进行相对于工作杆38的定位。
若加大螺线管力,则也能够使工作杆38相对于主阀芯30(阀驱动体29)进行相对位移从而上推阀工作体35。由此,能够使副阀芯36与副阀座34分离而打开副阀8。另外,能够在使弹簧支承件40与阀驱动体29卡合(抵接)的状态下将螺线管力直接传递到主阀芯30,能够以较大的力将主阀芯30向主阀7的闭阀方向按压。该构成在因异物向阀驱动体29与引导孔27的滑动部咬入而主阀芯30的动作锁定的情况下,作为解除该锁定的锁定解除机构发挥作用。
主阀室24与阀体5同轴状地设置,构成为直径比主阀孔20大的压力室。因此,在主阀7与端口16之间形成比较大的空间,在使主阀7开阀时能够充分确保在主通路中流动的冷媒的流量。同样,副阀室26也与阀体5同轴状地设置,构成为直径比主阀孔20大的压力室。因此,在副阀8与端口14之间也形成比较大的空间。并且如图示那样,阀驱动体29的上端与副阀芯36的下端的接触/脱离部以位于副阀室26的中央部的方式设定。也就是说,以副阀座34始终位于副阀室26的方式设定主阀芯30的可动范围,副阀8在副阀室26中开闭。因此,在使副阀8开阀时能够充分确保在副通路中流动的冷媒的流量。也就是说,能够有效地发挥放泄功能。
动力元件6被构成为通过第1止动件82关闭波纹管45的上端开口部,通过第2止动件84关闭下端开口部。波纹管45作为“感压构件”发挥功能。第1止动件82与端构件13一体成形。第2止动件84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压成形而构成为有底圆筒状,在其下端开口部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86。波纹管45的蛇腹状的主体的上端部气密地熔接于端构件13的下表面,其主体的下端开口部气密地熔接于凸缘部86的上表面。波纹管45的内部成为密闭的基准压力室S。在波纹管45的内侧配设有弹簧88。弹簧88夹装于端构件13与凸缘部86之间,对波纹管45向伸长方向施力。基准压力室S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为真空状态。
端构件13成为动力元件6的固定端。端构件13由磷青铜构成,以关闭阀体5的上端开口部的方式压入固定。即,端构件13向控制阀1的外侧露出。通过调整端构件13的向阀体5的压入量,能够调整动力元件6的设定载荷(弹簧88的设定载荷)。此外,第1止动件82的中央部向波纹管45的内侧向下方延伸,第2止动件84的中央部向波纹管45的内侧向上方延伸,它们形成波纹管45的轴芯。波纹管45根据工作室23的吸入压力Ps(被感测压力)与基准压力室S的基准压力的差压而沿轴线方向(主阀即副阀的开闭方向)伸长或收缩。根据该压差变小而波纹管45伸长,阀驱动体29被赋予主阀7的开阀方向且副阀8的闭阀方向的驱动力。即使该压差变大,若波纹管45收缩规定量,则第2止动件84与第1止动件82抵接而卡止,因此其收缩被限制。
接着,说明控制阀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螺线管3的通电控制中采用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方式。该PWM控制供给被设定为规定的占空比的400Hz程度的脉冲电流来进行控制,由未图示的控制部执行。该控制部具有输出指定的占空比的脉冲信号的PWM输出部,其结构自身采用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图3是表示控制阀的动作的图。已进行说明的图2表示最小容量运转时的控制阀的状态。图3表示在最大容量运转时(空调装置的启动时等)发挥放泄功能时的状态。以下基于图1,并适当参照图2、图3进行说明。
在控制阀1中螺线管3为非通电(断开)时,也就是空调装置未动作时,吸引力不作用于芯46与柱塞50之间。另一方面,弹簧44的作用力经由柱塞50、工作杆38及阀工作体35传递到阀驱动体29。其结果,如图2所示,主阀芯30从主阀座22分离而主阀7成为完全打开状态。这时,副阀8维持闭阀状态。
另一方面,在空调装置的启动时等,若向螺线管3供给控制电流(启动电流),则芯46吸引柱塞50。因此,工作杆38被上推。这时,阀驱动体29被由弹簧42的作用力上推,如图3所示,主阀芯30落座于主阀座22而关闭主阀7。另一方面,工作杆38相对于阀驱动体29进行相对位移并被进一步上推,且工作杆38将阀工作体35上推。其结果,副阀芯36从副阀座34分离而打开副阀8。由此,从控制室向吸入室进行规定流量的冷媒的释放从而控制压力Pc降低,压缩机进行最大容量运转。也就是说,放泄功能发挥,压缩机迅速启动。
这样若吸入压力Ps充分降低,则动力元件6伸长而关闭副阀8。这时,若根据空调的设定温度减小供给到螺线管3的控制电流,则阀驱动体29与动力元件6成为一体地动作,主阀7被设定为规定的开度。
以下,将用于将主阀芯30(阀芯)向主阀7(阀部)的开闭方向驱动的部分统称为“驱动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元件6、工作杆38、螺线管3等包含于驱动机构。另外,有时将相对于阀体5从上游侧导入冷媒的端口16称为“入口端口”,将向下游侧导出冷媒的端口14称为“出口端口”。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阀体5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如与图1相关联地说明的那样,阀体5具有包含主阀座22的第1阀体90和第2阀体9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阀体90的上端部构成工作室23的下半部,第2阀体92构成工作室23的上半部。
如与图1相关联地说明的那样,阀体5的下端部铆接固定于芯46的上端开口部。即,将第1阀体90的下端部以内插于芯46的上端开口部的方式压入后,铆接芯46的上端开口部从而将第1阀体90与芯46固定。
如与图2相关联地说明的那样,在阀体5的上端开口部压入有端构件13(压入对象构件)。即,在第2阀体92的上端部内周面上压入有端构件13(压入对象构件),第2阀体92的上端部内周面成为与端构件13的压入面。以下,有时将具有与端构件13(压入对象构件)的压入面的部分称为“支承部”。
图4是表示动力元件6的组装工序的图。图4的(A)表示对第1阀体90进行铆接前的状态,图4的(B)表示对第1阀体90进行铆接后将动力元件6插入阀体5的状态。
第2阀体92的下端部具有凸缘部94。第1阀体90的上端部与第2阀体92的下端部(凸缘部94)通过铆接固定。以下,对第1阀体90与第2阀体92的组装进行说明。
首先,第2阀体92的下端部(凸缘部94)以成为同轴的方式内插于第1阀体90的上端部(图4的(A))。接着,将第1阀体90的上端部从其外周侧向第1阀体90的径向内侧铆接。由此,第1阀体90的上端部紧固于凸缘部94。因此,如图4的(B)所示,第1阀体90与第2阀体92被牢固地固定,形成阀体5。
在第1阀体90与第2阀体92铆接固定之后,将动力元件6从阀体5的上端开口部向阀体5的内侧插入(图4的(B))。并且,通过将端构件13压入第2阀体92,动力元件6被固定于阀体5。在压入端构件13时,通过调整相对于第2阀体92的压入量,来调整作用于主阀芯30的动力元件6的设定载荷(弹簧88的设定载荷)。
如与图1相关联地说明的那样,第1阀体90包含主阀座22。即,主阀座22也由铝合金构成。并且,铝合金对侵蚀的耐性高。因此,即使冷媒中包含的异物(金属粉等)与主阀座22碰撞,在主阀座22上也难以产生侵蚀,主阀7的闭阀时的阀泄漏被抑制。
另一方面,铝合金的蠕变极限小。假设在将构件压入由铝合金构成的阀芯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应力缓和。在阀驱动时阀芯成为高温的情况下,该应力缓和更容易产生。在产生应力缓和的情况下,即使阀芯为常温也有可能产生压入对象构件的脱落或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与图4的(A)、图4的(B)相关联地说明的那样,将第1阀体90与第2阀体92通过铆接沿轴线方向固定。之后,将端构件13压入第2阀体92。如与图1相关联地说明的那样,第2阀体92由蠕变极限比铝合金大的材质构成。因此,若将端构件13压入第2阀体92,则阀体5成为高温也难以产生应力缓和,端构件13不会从第2阀体92脱落或偏移。
如上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阀体5由第1阀体90及第2阀体92构成。由铝合金构成的第1阀体90包含主阀座22。由此,即使冷媒中包含的异物与主阀座22碰撞,在主阀座22上也难以产生侵蚀,能够抑制主阀7的闭阀时的阀泄漏。另一方面,由蠕变极限比铝合金大的材质构成的第2阀体92具有端构件13的压入面。由此,即使阀体5成为高温,第2阀体92也难以产生应力缓和,端构件13不会从第2阀体92脱落、或从适当的压入部位偏移。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阀1能够确保主阀7的耐侵蚀性能并防止或抑制端构件13从阀体5的脱落或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阀体90与第2阀体92的固定通过铆接进行。另外,第1阀体90与芯46的固定也通过铆接进行。因此,在控制阀1的驱动时即使阀体5成为高温,也能够维持第1阀体90与第2阀体92的固定状态。同样,能够维持第1阀体90与芯46的固定状态。
图5是变形例1的控制阀的阀体周边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变形例1的控制阀100的第1阀体及第2阀体的形状与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以与控制阀1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控制阀100包括阀体105。阀体105具有由铝合金构成的阶梯圆筒状的主阀体190、由蠕变极限比铝合金大的材质(黄铜、不锈钢等)构成的圆筒状的支承构件192。主阀体190作为“第1阀体”发挥功能,支承构件192作为“第2阀体”发挥功能。在支承构件192上压入有端构件13。
在主阀体190的上端开口部,在其内周面上设有阶梯部196。支承构件192以支承于该阶梯部196的方式内插于主阀体190。在支承构件192支承于阶梯部196的状态下,主阀体190的上端部被铆接,形成主阀体190的铆接部198。由此,以支承构件192被阶梯部196和铆接部198夹持的方式将主阀体190和支承构件192固定。
在控制阀100中,在由铝合金构成的主阀体190上也设有主阀座22。因此,能够抑制主阀座22的侵蚀。即,即使冷媒中包含的异物与主阀座22碰撞,也难以产生侵蚀,能够抑制主阀7的闭阀时的阀泄漏。另外,端构件13以内插的方式压入支承构件192。即,支承构件192的内周面成为端构件13的压入面。即使阀体105成为高温,由蠕变极限比铝合金大的材质构成的支承构件192也不产生应力缓和。由此,端构件13不会从支承构件192脱落、或从支承构件192的适当的压入部位偏移。在控制阀100中,也能够确保主阀7的耐侵蚀性能,并防止或抑制端构件13从阀体105的脱落或偏移。
在控制阀100中,支承构件192收纳于主阀体190的内侧。换言之,控制阀100将圆筒状的支承部(支承构件192)内插于作为控制阀中的主要阀体的主阀体190而构成。因此,控制阀100仅通过将支承部嵌入主阀体190就能够简单地实现。
图6是变形例2的控制阀的阀体周边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变形例2的控制阀200的第1阀体及第2阀体的形状与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以与控制阀1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控制阀200包括阀体205。阀体205具有由铝合金构成的阶梯圆筒状的第1阀体290、由蠕变极限比铝合金大的材质(黄铜、不锈钢等)构成的阶梯圆筒状的第2阀体292。第2阀体292形成工作室23的侧面,第1阀体290形成其底面。在第1阀体290的上端开口部,在其内周面上设有阶梯部296。端构件13以内插的方式压入第2阀体292。即,第2阀体292的内周面成为端构件13的压入面。
在控制阀200中,第1阀体290与第2阀体292也通过铆接固定。即,第2阀体292以支承于阶梯部296的方式内插于第1阀体290的上端开口部。之后,通过对第1阀体290的上端部进行铆接而将第1阀体290与第2阀体292牢固地固定。
在第2阀体292的外周面中的比与第1阀体290的铆接位置靠端口12侧,环绕设置有环状槽291,嵌合安装有O形环293(密封环)。通过O形环293能够防止冷媒(控制压力Pc)经由控制阀200所插入的壳体(未图示)与第2阀体292的间隙流通。
在控制阀200中,主阀座22也由铝合金构成。因此,能够抑制主阀座22中的侵蚀。即,即使冷媒中包含的异物与主阀座22碰撞,也难以产生侵蚀,能够抑制主阀7的闭阀时的阀泄漏。另外,因为端构件13以内插的方式压入第2阀体292,所以即使阀体205成为高温,端构件13也不会从第2阀体292脱落、或从第2阀体292的适当的压入部位偏移。在控制阀200中,也能够确保主阀7的耐侵蚀性能,并防止或抑制端构件13从阀体205的脱落或偏移。
在控制阀200中,第2阀体292在阀体205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第2阀体292由刚性比构成第1阀体290的铝合金高的材料构成。因此,阀体205能够增大刚性,容易耐受端构件13的压入载荷。另一方面,第1阀体290与第2阀体292的铆接位置成为控制压力Pc与吸入压力Ps的压差的边界,控制压力Pc容易通过铆接部分而向工作室23泄漏。关于这一点,实施方式的第1阀体90与第2阀体92的铆接位置不在控制压力Pc与吸入压力Ps的边界上,因此控制压力Pc不会向工作室23泄漏。
[第2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控制阀400的构成的剖视图。
控制阀400也控制压缩机的排出容量,构成为Ps感测阀。控制阀400将阀主体402和螺线管403沿轴线方向组装而构成。阀主体402包含阀部407。阀部407的开度在压缩机的运转时被调整,将排出冷媒的一部分向控制室引导。螺线管403产生阀部407的闭阀方向的驱动力。
阀主体402具有阶梯圆筒状的阀体405。阀体405由阶梯圆筒状的主阀体492和圆筒状的阀座构件490构成,其中主阀体492由蠕变极限比铝合金大的材质(黄铜、不锈钢等)构成,阀座构件490由铝合金构成。阀座构件490作为“第1阀体”发挥功能,主阀体492作为“第2阀体”发挥功能。主阀体492在中央部具有内径小的小径部496,在比小径部496靠下方处具有内径大的大径部498。大径部498从小径部496的正下方延伸到主阀体492的下端。小径部496的上端面成为阶梯部495。在小径部496的下端开口端部上设有突部497。突部497从小径部496的下端开口端部向大径部498内侧突出。阀座构件490以抵接于阶梯部495的方式组装于小径部496。关于主阀体492与阀座构件490的组装方式的详细情况后述。
在主阀体492上,从其上端侧起设有端口414、416。端口414与压缩机的排出室连通。端口416与压缩机的控制室连通。在主阀体492上形成有将端口414与端口416连通的通路。在通路上配设有阀座构件490。
在阀座构件490上,在侧面设有导入端口491,在下端面设有导出端口493。导入端口491与端口414连通,导出端口493与端口416连通。在阀座构件490上形成有将导入端口491与导出端口493连通的内部通路。由导出端口493的开口部内周面构成阀部407的阀孔420,由开口部端面构成阀部407的阀座422。即,阀部407构成为所谓的平阀。形成有阀座422的阀座构件490也称为“阀座形成部”。
有底圆筒状的端构件413以其开口部外插于主阀体492的方式压入固定于主阀体492的上端部。由主阀体492、端构件413及阀座构件490形成工作室423。在端构件413上设有端口412。端口412将工作室423与压缩机的吸入室连通。
在工作室423中配置有动力元件406。动力元件406作为“感压部”发挥功能,产生与吸入压力Ps的大小相应的对螺线管403的对抗力。
端口414从排出室导入排出压力Pd的冷媒。端口416在压缩机的正常动作时经由阀部407将成为控制压力Pc的冷媒向控制室导出。在端口416与阀孔420之间设有阀室424,并配置有阀部407。
在端口414与工作室423之间设有引导孔427。沿阀体405的轴线延伸的长条状的工作杆438可滑动地插通于引导孔427。工作杆438的上端部游隙嵌合于动力元件406。在工作杆438的上半部外周面上形成有阶梯部。该阶梯部成为接触/脱离于阀座422来开闭阀部407的阀芯430。工作杆438的下端部与螺线管403的柱塞450连结。
阀主体402与螺线管403经由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筒状的连结构件404而连结。即,主阀体492的下端部压入固定于连结构件404的上端部。连接构件404的下端部插入螺线管403的外壳456的上端部,并铆接接合。连结构件404还作为螺线管403的磁轭发挥功能。
螺线管403具备芯446、套筒448、柱塞450、绕线架452、电磁线圈454、外壳456、端构件458及套环460。外壳456及套环460作为磁轭发挥功能。
动力元件406包含感测吸入压力Ps而位移的有底状的波纹管445,通过该波纹管445的位移而产生与螺线管力对抗的力。该对抗力也传递到工作杆438。波纹管445的开口部被止动件484关闭。波纹管445作为“感压构件”发挥功能。止动件484构成为有底圆筒状,在其下端开口部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486。波纹管445的蛇腹状的主体的下端开口部气密地熔接于凸缘部486的上表面。波纹管445的内部成为密闭的基准压力室S2。
在波纹管445的底部内包有弹簧支承件482。在波纹管445的内侧,在弹簧支承件482与凸缘部486的上表面之间夹装有弹簧488。弹簧488对波纹管445向伸长方向施力。另外,在凸缘部486的下表面与阀座构件490的上表面之间夹装有弹簧489。弹簧489对波纹管445向收缩方向施力。
波纹管445的上端部与端构件413的底部抵接。通过调整端构件413的向阀体405(主阀体492)的压入量,能够调整动力元件406的设定载荷(弹簧488、489的设定载荷)。即,端构件413规定动力元件406的固定端。
对主阀体492与阀座构件490的组装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从主阀体492的下端开口部插入阀座构件490。以使阀座构件490抵接于阶梯部495的方式将阀座构件490配设于小径部496。之后,对突部497进行铆接,将阀座构件490与主阀体492固定。
在控制阀400中,包含阀座422的阀座构件490由铝合金构成。即,阀座422也由铝合金构成。因此,即使冷媒中包含的异物与阀座422碰撞,在阀座422上也难以产生侵蚀,阀部407的闭阀时的阀泄漏被抑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阀400中,也能够确保阀部407的耐侵蚀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端构件413以外插于主阀体492的上端部的方式压入固定。即,主阀体492的上端外周面成为与端构件413的压入面。具有与端构件413(压入对象构件)的压入面的主阀体492也称为“支承部”。如已说明的那样,主阀体492由蠕变极限比铝合金大的材质构成。因此,即使阀体405成为高温,主阀体492也不会产生应力缓和,端构件413不会从主阀体492脱落、或从主阀体492的适当的压入部位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阀400中,也能够防止或抑制端构件413从阀体405的脱落或偏移。即,即使驱动控制阀400,也能够维持动力元件406的设定载荷。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阀体492与阀座构件490通过铆接固定。通过该构造,即使阀体405成为高温,也能够维持主阀体492与阀座构件490的固定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阀体405中的构成阀座422的部分(阀座构件490)采用铝合金。即,在阀体405中主阀体492所占的比例较大。主阀体492由刚性比构成阀座构件490的铝合金高的材料构成。因此,阀体405的刚性高,容易耐受端构件413的压入载荷。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该特定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构件(压入对象构件)采用磷青铜,具有与端构件的压入面的构件(支承部)采用黄铜或不锈钢等。在变形例中,压入对象构件与支承部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材质。例如,二者可以都采用黄铜,也可以都采用不锈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以控制从排出室向控制室流动的冷媒的流量的所谓的导入控制为主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以控制从控制室向吸入室流动的冷媒的流量的所谓的抽出控制为主的构成。抽出控制的控制阀构成为调整从控制室向吸入室抽出的冷媒流量的Ps感测阀,以将压缩机的吸入压力Ps(相当于“被感测压力”)保持为设定压力。或者,也可以采用对导入控制及抽出控制的二者进行适当地控制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阀例示了直接感测吸入压力Ps而动作的所谓的Ps感测阀。即,将由感压部感测到的压力(也称为“被感测压力”)设为吸入压力Ps。在变形例中,也可以采用感测控制压力Pc作为被感测压力而动作的所谓的Pc感测阀。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也可以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所公开多个构成要素适当组合而形成各种发明。另外,也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阀,2阀主体,3螺线管,5阀体,6动力元件,7主阀,8副阀,12端口,13端构件,14端口,15过滤器构件,16端口,17过滤器构件,20主阀孔,22主阀座,23工作室,24主阀室,25引导孔,26副阀室,27引导孔,28工作室,29阀驱动体,30主阀芯,33划分部,34副阀座,35阀工作体,36副阀芯,37连通通路,38工作杆,39内部通路,40弹簧支承件,42弹簧,43插通孔,44弹簧,45波纹管,46芯,48套筒,50柱塞,52绕线架,54电磁线圈,56外壳,58端构件,60套环,62连通通路,66连通槽,68连通孔,70背压室,72连接端子,73环状槽,74O形环,79阶梯部,82第1止动件,84第2止动件,86凸缘部,88弹簧,90第1阀体,92第2阀体,94凸缘部,100控制阀,105阀体,190主阀体,192支承构件,196阶梯部,198铆接部,200控制阀,205阀体,290第1阀体,291环状槽,292第2阀体,293O形环,296阶梯部,400控制阀,402阀主体,403螺线管,404连接构件,405阀体,406动力原件,407阀部,412端口,413端构件,414端口,415过滤器构件,416端口,420阀孔,422阀座,423工作室,424阀室,427引导孔,430阀芯,438工作杆,445波纹管,446芯,448套筒,450柱塞,452绕线架,454电磁线圈,456外壳,458端构件,460套环,482弹簧支承件,484止动件,486凸缘部,488弹簧,489弹簧,490阀座构件,491导入端口,492主阀体,493导出端口,495阶梯部,496小径部,497突部,498大径部,Pc控制压力,Pd排出压力,Ps吸入压力,S基准压力室,S2基准压力室。

Claims (9)

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其设有从上游侧导入流体的入口端口、向下游侧导出流体的出口端口、将所述入口端口与所述出口端口连通的通路,
阀芯,其接触/脱离于阀座来开闭阀部,
驱动机构,其用于将所述阀芯向所述阀部的开闭方向驱动,以及
压入对象构件,其被压入所述阀体;
所述阀体包含:
阀座形成部,其由铝合金构成,构成设于所述通路的所述阀座,以及
支承部,其由蠕变极限比构成所述阀座形成部的铝合金大的材质构成;
在所述阀体上压入所述压入对象构件时,所述支承部具有供所述压入对象构件压入的压入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对象构件由所述驱动机构的局部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被构成为可通过调整所述压入对象构件向所述阀体的压入量,来调整作用于所述阀芯的所述驱动机构的设定载荷。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形成部和所述支承部通过铆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对象构件向该控制阀的外侧露出。
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是应用于将导入到吸入室的冷媒进行压缩并从排出室排出的可变容量压缩机,通过调整从所述排出室导入到控制室的冷媒的流量而使所述可变容量压缩机的排出容量变化的控制阀;
所述入口端口构成与所述排出室连通的排出室连通端口;
所述出口端口构成与所述控制室连通的控制室连通端口;
所述阀体由包含所述阀座形成部的第1阀体和包含所述支承部的第2阀体构成;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动力元件,其包含感测规定的被感测压力而在所述阀部的开闭方向上位移的感压构件,可根据该感压构件的位移对所述阀芯赋予开闭方向的驱动力,
螺线管,其可通过通电而产生与所述动力元件的驱动力对抗的力,以及
工作杆,其与所述螺线管连结,用于将所述螺线管的力传递到所述动力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阀体与所述第2阀体在轴向上连续设置,通过铆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阀体配设于所述第1阀体的内侧,通过铆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入对象构件构成所述动力元件的固定端。
CN202011244659.3A 2019-11-12 2020-11-10 控制阀 Active CN1128559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4449A JP7359432B2 (ja) 2019-11-12 2019-11-12 制御弁
JP2019-204449 2019-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5985A CN112855985A (zh) 2021-05-28
CN112855985B true CN112855985B (zh) 2024-04-09

Family

ID=75897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4659.3A Active CN112855985B (zh) 2019-11-12 2020-11-10 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59432B2 (zh)
CN (1) CN11285598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13286Y (zh) * 2006-04-07 2007-06-20 王述洋 超高温坚硬固体颗粒流量控制装置
CN106461115A (zh) * 2014-06-25 2017-02-22 株式会社 Ihi 气动工作阀
CN106439060A (zh) * 2016-12-30 2017-02-2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体式低温铝角阀
CN107489791A (zh) * 2016-06-13 2017-12-19 株式会社Tgk 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
CN207880092U (zh) * 2018-02-10 2018-09-18 洪福南 一种脚踏式控制水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0260A (ja) * 1982-04-30 1983-11-07 Nippon Radiator Co Ltd モ−タハウジングの製造方法
JP3969247B2 (ja) 2001-11-06 2007-09-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弁
JP4165286B2 (ja) 2003-04-28 2008-10-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開閉弁
WO2013176012A1 (ja) 2012-05-24 2013-11-28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容量制御弁
JP2015094294A (ja) 2013-11-12 2015-05-1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制御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13286Y (zh) * 2006-04-07 2007-06-20 王述洋 超高温坚硬固体颗粒流量控制装置
CN106461115A (zh) * 2014-06-25 2017-02-22 株式会社 Ihi 气动工作阀
CN107489791A (zh) * 2016-06-13 2017-12-19 株式会社Tgk 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
CN106439060A (zh) * 2016-12-30 2017-02-2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体式低温铝角阀
CN207880092U (zh) * 2018-02-10 2018-09-18 洪福南 一种脚踏式控制水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76201A (ja) 2021-05-20
CN112855985A (zh) 2021-05-28
JP7359432B2 (ja) 2023-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1750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
CN108071824B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用控制阀
JP6709916B2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KR101762471B1 (ko) 가변 용량 압축기용 제어 밸브
JP6281046B2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JP2018040385A (ja) 電磁弁
KR20140118808A (ko) 가변 용량 압축기용 제어 밸브
EP2977607B1 (en) Control valve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KR20170056447A (ko) 전자 밸브
JP2011043102A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KR20150006406A (ko) 가변 용량 압축기용 제어 밸브 및 제어 밸브
CN112855985B (zh) 控制阀
KR20120040708A (ko) 가변 용량 압축기용 제어 밸브
JP2020101242A (ja) 制御弁
JP6040371B2 (ja) 制御弁
JP6040372B2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KR20140141432A (ko) 가변 용량 압축기용 제어 밸브
JP6040343B2 (ja) 電磁弁
JP6446641B2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EP3012454B1 (en) Control valve
JP2024046023A (ja) 制御弁
JP2021025490A (ja) 制御弁
CN114962240A (zh) 可变容量压缩机
JP2015161301A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JP2016014334A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