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7259A - 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7259A
CN112847259A CN201911173466.0A CN201911173466A CN112847259A CN 112847259 A CN112847259 A CN 112847259A CN 201911173466 A CN201911173466 A CN 201911173466A CN 112847259 A CN112847259 A CN 112847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ssembly
locking
axial
work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34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47259B (zh
Inventor
钱富
鲁义刚
张士松
钟红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34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4725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3504 priority patent/WO20211038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847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7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47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7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3/00Associations of tools for different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one portable power-drive means; Adapt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用于将工作头以可围绕输出轴线运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动力工具上,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组件,其通过沿偏离轴向动作形成扩张状态和闭合状态;轴向移动组件;所述轴向移动组件能够沿轴向移动所述夹紧组件,使所述夹紧组件具有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通过动作具有锁定位置以及解锁位置;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夹紧组件锁定在所述扩张状态;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能够切换至所述闭合状态;本申请公开的动力工具的夹紧装置能够使得动力工具可靠地进行工作头的安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尤其是摆动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多功能机是业界常见的摆动动力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输出轴围绕自身的轴心线做摆动运动。因此,当用户在输出轴的自由端上安装有不同的工作头后,如直锯片、圆锯片、三角形磨砂盘、铲型刮刀后,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操作功能,如锯、切、磨、刮等,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中国公开专利申请第CN101780668A号,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机,包括电机,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偏心销,在偏心销上套设有轴承,从而构成一个偏心轮结构。当电机轴旋转时,偏心轮结构可以围绕电机轴的轴心线做偏心旋转运动。多功能机的输出轴是垂直于电机轴设置的,在输出轴上固定的连接有一个拨叉组件,拨叉组件形成有相对的两个延伸臂,将偏心轮结构包围,两个延伸臂的内侧均与偏心轮结构中的轴承紧密接触,从而当偏心轮做偏心旋转时,偏心轮结构会带动拨叉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摆动运动,又借助拨叉与输出轴的固定连接,使输出轴围绕其轴心线做摆动。在输出轴的自由端安装不同的工作头后,多功能机即可以在高速的摆动运动下实现多种操作功能。
但是,目前的多功能机仍然采用较为原始的工作头安装方式,即通过扳手将紧固螺栓拧松,而后将紧固元件从输出轴上取下:同样的,在附件的安装和更换上,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需要借助扳手将紧固螺栓拧松才能够更换工作头并拧紧安装,操作起来十分繁琐且费时费力。
相对比的,业界技术人员也做了很多改进,通过快速夹紧装置来解决不需要借助扳手来安装和更换工作头。但是,还是存在了很多问题,如操作不够舒适;或是结构可靠性差;或是安装不够方便等等。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动力工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使得动力工具能够可靠地进行工作头的安装和拆卸。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能够提升工作头安装和拆卸操作的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工具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用于将工作头以可围绕输出轴线运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动力工具上,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组件,其通过沿偏离轴向动作形成扩张状态和闭合状态;轴向移动组件;所述轴向移动组件能够沿轴向移动所述夹紧组件,使所述夹紧组件具有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通过动作具有锁定位置以及解锁位置;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夹紧组件锁定在所述扩张状态;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能够切换至所述闭合状态;其中,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处于能夹紧工作头的夹紧模式;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且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处于允许释放或安装工作头的拆装模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定组件通过沿轴向移动形成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从所述夹紧模式至所述拆装模式,所述锁定组件的轴向位移量大于所述轴向移动组件的轴向位移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定组件和所述轴向移动组件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定组件在所述夹紧组件处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时从所述锁定位置动作至所述解锁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用于接受施力进行动作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可围绕与所述输出轴线垂直的操作轴线转动;所述操作组件具有操作件和驱动件;所述操作件可操作地带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轴向移动组件配合和脱开。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操作件上;所述驱动件具有围绕于所述操作轴线周围的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所述锁定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面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面;所述轴向移动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驱动面可操作地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接触配合和脱开;所述第二驱动面可操作地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接触配合和脱开。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操作件上的驱动凸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操作组件具有与所述夹紧模式相对应的脱开位置、以及与所述拆装模式相对应的卸载位置;所述操作组件位于脱开位置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定组件、轴向移动组件均不接触,所述操作组件位于卸载位置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定组件、轴向移动组件均保持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驱动面至少具有用于驱动所述轴向移动组件的第一部分、以及维持所述轴向移动组件位于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对应位置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驱动面的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同一圆心角的部分用于驱动所述锁定组件;所述第一驱动面的与所述第二部分对应同一圆心角的部分还用于驱动所述锁定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驱动面为围绕所述操作轴线的弧面;所述操作组件位于所述卸载位置时,该弧面与所述轴向移动组件保持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向所述轴向移动组件施加朝向所述夹紧模式所对应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的第一弹性件、以及向所述锁定组件施加朝向所述夹紧模式所对应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一弹性件差时进行弹性形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具有锁紧端和配合端;至少两个所述锁紧件的锁紧端通过反向运动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扩张状态切换。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芯杆、与所述夹紧组件相配合的卡套;所述卡套固定连接于所述芯杆靠近所述夹紧组件的一端;所述轴向移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芯杆外的夹紧轴杆;所述夹紧轴杆靠近所述夹紧组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夹紧组件相配合的带动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卡套设有内限位台、以及位于所述内限位台远离所述锁紧端一侧的嵌槽;所述锁紧件的配合端设有周向凸台、以及位于所述周向凸台靠近所述锁紧端一侧的卡槽;所述卡套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周向凸台收拢于所述内限位台内;所述卡套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周向凸台卡入所述嵌槽,内限位台卡入所述卡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带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夹紧轴杆端部的圆环凸起;所述锁紧件内侧具有嵌入槽;所述圆环凸起嵌入所述嵌入槽中;至少两个所述锁紧件均匀围绕所述圆环凸起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轴杆内设有顶抵所述芯杆的第一弹簧;所述夹紧轴杆的壁上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滑动长孔;所述卡套套设于所述夹紧轴杆外;所述芯杆设有销钉;所述销钉穿过所述滑动长孔与所述卡套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装置还设有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向所述夹紧组件施加朝向所述扩张状态动作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组件具有与所述输出轴线垂直的夹紧轴;两个所述锁紧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夹紧轴外;所述夹紧轴与所述带动部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带动部包括两个相对的连接板;所述卡套的侧部设有容纳所述连接板的容纳槽;所述连接板穿过所述容纳槽连接所述夹紧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锁紧件之间还设有扭簧,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夹紧轴;所述扭簧向两个所述锁紧件施加朝向所述扩张状态动作的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工具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用于将工作头以可围绕输出轴线运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动力工具上,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组件,其通过沿偏离轴向动作形成扩张状态和闭合状态;其中,所述夹紧组件处于能夹紧工作头的夹紧模式时,所述夹紧组件被限制在所述扩张状态;所述夹紧组件处于允许释放或安装工作头的拆装模式时,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所述扩张状态且允许从所述扩张状态进入所述闭合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轴向移动组件;所述轴向移动组件能够沿轴向移动所述夹紧组件,使所述夹紧组件具有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所述夹紧组件处于夹紧模式时,所述夹紧组件处于第一轴向位置;所述夹紧组件处于拆装模式时,所述夹紧组件处于第二轴向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装置还设有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向所述夹紧组件施加朝向所述扩张状态动作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相对于所述夹紧组件具有锁定位置以及解锁位置;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夹紧组件锁定在所述扩张状态;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被允许切换至所述闭合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用于接受施力进行动作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可围绕与所述输出轴线垂直的操作轴线转动;所述操作组件具有操作件和驱动件;所述操作件可操作地带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轴向移动组件配合和脱开。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定组件相对于所述输出轴线位置固定,所述夹紧组件位于第一轴向位置时,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夹紧组件位于第二轴向位置时,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定组件相对于所述输出轴线可运动,以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向所述轴向移动组件施加朝向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所对应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的第一弹性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定组件设有内限位台;所述夹紧组件具有用于夹紧工作头的锁紧端和用于与所述内限位台相配合的配合端;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所述夹紧模式时,所述配合端与所述内限位台阶位于同一轴向位置;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所述拆装模式时,所述配合端与所述内限位台阶位于不同轴向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组件具有用于夹紧工作头的锁紧端和用于与所述锁定组件相配合的配合端;所述夹紧组件可围绕与所述输出轴线垂直的夹紧轴线转动;所述锁紧端和所述配合端位于所述夹紧轴线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紧端具有用于夹持工作头的锁紧面97;所述锁紧面97在所述扩张状态下与所述夹紧轴线沿轴向的间距在8-12毫米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紧端具有用于夹持工作头的锁紧面97;所述锁定组件的锁紧面在所述扩张状态下的外径在13-16毫米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紧端具有用于夹持工作头的锁紧面97;所述锁定组件的锁紧面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的外径在9-11毫米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紧组件在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扩张状态之间切换的开合角度在20度-30度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扩张状态且安装所述工作头时,所述锁紧端具有与所述工作头的最初接触点;沿最初接触点的切线方向,该最初接触点的法线与所述夹紧轴线的间距大于2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工具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用于将工作头以可围绕输出轴线运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动力工具上,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组件,其通过沿偏离轴向动作形成扩张状态和闭合状态;其中,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向所述夹紧组件施加朝向所述扩张状态动作的作用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工具,所述动力工具包括:壳体;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机;由所述电机驱动做旋转运动的电机轴;用于安装工作头的输出轴;设置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偏心摆动机构;所述偏心摆动机构将所述电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输出轴的摆动;如上述的夹紧装置。
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夹紧装置无需操作人员进行复杂的操作,只需通过操作锁定组件和轴向移动组件将夹紧组件切换至第二轴向位置以及闭合状态,即可将工作头进行安装和拆卸,无需对夹紧装置自身的部件进行拆卸操作,从而可以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工具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处于夹紧模式下的夹紧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爆炸图;
图5-图8是图4的零件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3的工作头状态示意图;
图10-图11是图3向拆装模式的中间过程示意图;
图12是图1处于拆装模式下的夹紧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工作头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图1的驱动件的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的锁定组件和轴向移动组件的位移曲线;
图16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夹紧装置爆炸图;
图17-图20是图16的零件放大示意图;
图21、图22是图16处于夹紧模式下两个呈垂直关系的剖面图;
图23-图26是图16向拆装模式的中间过程示意图;
图27、图28是图16处于拆装模式下的两个呈垂直关系的剖面图;
图29、图30是图16处于拆装模式下进行拆卸工作头状态示意图;
图31a-d是工作头与两锁紧件不同角度处于夹紧模式下状态示意图;
图32a-d是工作头与三锁紧件不同角度处于夹紧模式下状态示意图;
图33a-d是工作头与四锁紧件不同角度处于夹紧模式下状态示意图;
图3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夹紧装置处于夹紧模式下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4处于拆装模式下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34的夹紧组件在扩张状态和闭合状态标注示意图;
图37-图39是夹紧组件安装工作头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另一个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图1至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动力工具10。该动力工具10具有壳体20、自壳体20的内部延伸出的输出轴38、安装在输出轴38末端的工作头40、用于将工作头40固定在输出轴38末端的夹紧装置30。所述夹紧装置30用于将工作头40以可围绕输出轴线V运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动力工具10上。夹紧装置30可以使动力工具10在轴向50夹紧工作头40。轴向50大致沿平行于输出轴38的输出轴线V延伸。
动力工具10工作时,输出轴38围绕其自身的输出轴线V做旋转摆动运动,从而沿摆动的两个方向产生较大的突变扭矩。因此,需要非常大的轴向50夹持力来确保所有的工作条件下,上述工作头40均能保持在输出轴38上,并不会出现打滑而影响工作效率或无法工作。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工具10能够满足上述需求,夹紧装置30可以提供足够的夹持力,并能快速夹紧和释放工作头40,而无需使用另外的辅助工具。
壳体20内还设置有电机、电机具有电机轴201、将电机轴201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输出轴38的摆动运动的偏心传动机构。该偏心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电机轴201上的偏心件及套设在输出轴38上的拨叉11。偏心件被包围在拨叉11的两个滑动表面之间。偏心件转动时,通过与拨叉11的配合,将其转动运动转化为输出轴38相对于其自身输出轴线V的摆动运动。本实施例中,电机轴201的轴线大致垂直于输出轴38的轴线。优选的,电机轴201的轴线与输出轴38的轴线共面,构成中心平面。
再参见图3,将输出轴38的输出轴线V所在直线定义为纵向,与输出轴线V垂直的方向定位横向。在面对图3时,纸面的底部为下,纸面的顶部为上。后文的描述均采用此处的定义。输出轴38为中空状,纵向支撑在壳体20内的两个滚动轴承之间。部分输出轴38收容在壳体20内。输出轴38设有将其贯通的腔体,套设于夹紧装置30的部分部件外。输出轴38的下端设有延伸出壳体20用于安装工作头40的末端。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头40为一种直锯片,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想到,工作头40也可以是其他附件,如圆锯片、砂盘、刮刀等。如图9所示,该工作头40横向设置,其具有用于安装在输出轴38上的平板状安装部401以及用于切割的切割部。平板安装部401设有将其贯通的安装通孔,夹紧组件33可以穿过工作头40的安装部的安装通孔,进而伸出输出轴38的腔体内。夹紧组件33在闭合状态下可以从安装通孔中穿入穿出,而在扩张状态下无法通过该安装通孔。
为使工作头40与输出轴38一同围绕输出轴线V摆动,所述夹紧装置30可以将工作头40轴向50固定于所述输出轴38的末端。其中,所述工作头40可以设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定位部403。具体的,工作头40在安装通孔的周围设有多个定位部403。该定位部403可以为定位槽,也可以定位孔。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403为定位孔,多个定位孔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于安装通孔的周围。输出轴38的末端具有插入到定位部403中的插入凸起71。多个插入凸起71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输出轴38的末端。
为便于操作人员安装和拆卸该工作头40,工作头40上还设有与安装通孔连通的豁口结构402。通过该豁口结构402,工作头40可以沿横向将夹紧组件33卡入到安装通孔中,从而在夹紧组件33位于第二轴向位置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横向移动工作头40实现工作头40的拆装。具体的,该豁口结构402位于工作头40远离切割部的端侧。该豁口结构402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度,避免开口过大影响工作头40的正常夹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工作头40无需设置该豁口结构402,可以通过夹紧组件33的闭合状态可穿过安装通孔的特点实现工作头的拆卸和安装。
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工作头40的安装部还可以设有凸起台,定位部403和安装通孔位于该凸起台上。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夹紧装置30可以适配不同种类的工作头40。
继续参阅图2至图13,所述夹紧装置30包括:夹紧组件33,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夹紧组件33用于将工作头40固定夹紧于输出轴38的末端。所述夹紧组件33通过沿偏离轴向动作形成扩张状态和闭合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组件33具有夹紧模式和拆装模式,其中,夹紧组件33位于第一轴向位置时,夹紧组件33处于能将工作头40夹紧的夹紧模式,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且所述锁定组件35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33处于允许释放或安装工作头40的拆装模式。
具体的,夹紧组件33位于夹紧模式(如图3所示)时,处于第一轴向位置和扩张状态,此时夹紧组件33能将工作头40夹紧。夹紧组件33位于拆装模式(如图12所示)时,处于第二轴向位置和闭合状态(或允许进入闭合状态),此时夹紧组件33允许释放工作头40或者安装工作头40,相应的,在拆装模式下实现工作头的拆卸或安装。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均可以通过沿轴向50运动实现将夹紧组件33从夹紧模式到拆装模式转变。
其中,夹紧组件33可以根据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的移动进行相应动作。夹紧组件33在扩张状态下其夹紧部分可以偏离轴向50扩张,在扩张状态下工作头40无法从夹紧组件33上取下,而在闭合状态下夹紧组件33的夹紧部分(锁紧端93)可以收缩,从而工作头40可以沿轴向50从夹紧组件33移出。在夹紧组件33从第一轴向位置向第二轴向位置移动时,伸出输出轴38的长度增大,方便操作人员将工作头40放置于夹紧组件33的锁紧端93上。
所述夹紧组件33通过沿与所述轴向50相偏离的方向移动,形成所述扩张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具体的,夹紧组件33可以具有锁紧面97,该锁紧面97在拉紧力的作用下将工作头40夹紧在输出轴38的末端。在闭合状态下,工作头40和夹紧组件33沿轴向50相对移动时锁紧面97可以通过工作头40的通孔。而在扩张状态下,工作头40和夹紧组件33沿轴向50移动时,锁紧面97无法通过工作头40的通孔。
如图12、图13所示,在闭合状态下,锁紧面97所在的锁紧端93最大外径小于工作头的安装通孔的直径,而在扩张状态下,锁紧端93向外扩张,锁紧面97处的最大外径大于通孔的直径。并且,为可靠地将工作头40夹紧,在扩张状态下,整个锁紧面97可以均覆盖于工作头40的非通孔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组件33包括至少两个锁紧件9。如图7、图8所示,所述锁紧件9具有锁紧端93和配合端98。至少两个所述锁紧件9的锁紧端93通过反向运动从闭合状态向扩张状态切换。具体的,至少两个锁紧件9切换至扩张状态时,锁紧件9的锁紧端93反向移动,相应的,在切换至闭合状态时,锁紧件9的锁紧端93相向移动。配合端98与锁定组件35相配合,锁定组件35通过沿轴向50移动与配合端98的不同部位接合,实现锁紧端93的反向移动或相向移动。
如图4、图7所示,夹紧组件33包括四个锁紧件9a、9b、9c、9d。具体的,锁紧件9可以为钩挂结构。锁紧件9具有锁紧端93,在锁紧端93设有钩挂面(锁紧面97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锁紧件9在第一轴向位置通过扩张状态,钩挂面向上钩挂住工作头40,将其紧密夹紧在输出轴38末端,保持与输出轴38同步运动。另外,锁紧件在配合端98和锁紧端93之间的中间部分94的外壁上还设有防转槽95。
为方便用户将工作头40按照任意期望朝向安装于动力工具10上,两个或更多个锁紧件9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或者镜像对称分布。如图29、图30、图31a-d所示,工作头40在不同朝向上均可以被固定安装至输出轴38的末端,只需插入凸起71与定位孔相对齐即可。
当然,本申请并不排斥夹紧组件33仅有一个锁紧件9的情况,此时,通过单个锁紧件9钩挂面依然可以将工作头40保持在输出轴38的末端。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组件33在第一轴向位置且位于扩张状态时可将工作头40夹紧固定。轴向移动组件32为夹紧组件33提供轴向50拉紧力,锁定组件35将夹紧组件33的锁紧端93张开,使得钩挂结构的锁紧面97覆盖于工作头40的板体下(而非覆盖于安装通孔下),如此,在轴向移动组件32提供的拉紧力下钩挂结构可以将工作头40轴向50固定于输出轴38的末端。
而需要释放工作头40时,轴向移动组件32为夹紧组件33提供轴向50的推动力,使得夹紧组件33的钩挂结构沿轴向50远离输出轴38的末端,将夹紧状态破坏。而夹紧组件33处于扩张状态下夹紧组件33无法通过工作头40的通孔,为取下工作头40,通过锁定组件35动作至解锁状态即可允许夹紧组件33或者使得夹紧组件33切换至闭合状态。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夹紧装置30无需操作人员进行复杂的操作,只需通过操作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将夹紧组件33切换至第二轴向位置以及闭合状态,即可将工作头40进行安装和拆卸,无需对夹紧装置30自身的部件进行拆卸操作,从而可以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38做摆动运动时,会带动工作头40一起摆动。同时,输出轴38同样会带动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一起摆动。操作组件31设置在壳体20外部,便于操作人员直接手动操作,而无需使用其他的辅助工具。而如果夹紧组件33摆动的同时带动操作组件31摆动,则会影响操作人员的操作手感,甚至在一些状态下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夹紧装置30将工作头40锁紧后,避免带动操作组件31同步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组件31具有与上述拆装模式相对应的卸载位置(图12)和与上述夹紧模式相对应的脱开位置(图3),从而实现操作组件31可选择地与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相配合。在需要将工作头40拆卸或安装时,可以选择将操作组件31位于卸载位置,将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与操作组件31相配合,使夹紧组件33位于第二轴向位置以及处于闭合状态或者处于允许闭合的状态,操作人员将工作头40拆卸移除或者安装。在需要工作头40进行摆动工作时,可选择将操作组件31位于脱开位置,操作组件31则可以与传动组件(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相脱离一定距离,互不接触,二者之间动作互不影响,从而操作组件31不会受到夹紧组件33摆动的影响。
进一步地,操作组件31包括操作件1和驱动件2。操作件1可操作地带动驱动件2在与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配合和脱开的两个位置之间活动。在本实施例中,操作组件31并不随输出轴38围绕输出轴线V转动。操作组件31安装于壳体20上。其中,夹紧装置30包括固定于壳体20上的安装座36。操作组件31和驱动件2可活动地安装于该安装座36上。为便于操作人员对操作件1进行操作握持,该操作组件31安装于壳体20的顶部,方便用户识别和操作。
所述操作组件31具有脱开位置、以及卸载位置。其中,所述操作组件31位于脱开位置时,所述驱动件2与所述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互不接触,相应的,夹紧组件33位于夹紧模式,也即,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且所述锁定组件35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所述操作组件31位于卸载位置时,所述驱动件2与所述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保持接触,相应的,夹紧组件33位于拆装模式,也即,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且所述锁定组件35位于所述解锁位置。
操作组件31可围绕位置固定的操作轴线翻转,具体的,操作组件31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座36上,仅需将操作组件31旋转即可实现驱动件2与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的配合以及脱开,进而实现工作头40的安装或拆除,无需复杂的操作。该翻转轴线整体与输出轴线V相垂直。安装座36上可以设有相对的支撑耳板。操作组件31通过销轴可转动地安装于该支撑耳板上。
驱动件2固定设置在操作件1上。当然,驱动件2也可以与操作件1为一体成型结构。操作件1可以为扳手,其具有握持端和连接端。在操作件1的连接端具有嵌入槽,凸轮结构的驱动件2固定安装于该嵌入槽中。销轴将安装座36的支撑耳板、连接端和驱动件2共同穿过,实现操作组件31和安装座36的可相对转动连接。如图4、图5所示,驱动件2具有限位凹槽23,操作件1在嵌入槽的底壁上设有插入限位凹槽23中的配合凸起101,如此实现二者同步转动。
所述驱动件2固定于所述操作件1上;所述驱动件2具有围绕于所述操作轴线周围的第一驱动面22和第二驱动面21。所述锁定组件35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面22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面。所述轴向移动组件32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面21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
所述第一驱动面22和所述第二驱动面21可操作地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相接触配合。安装座36具有通孔,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可以从该通孔中伸出,通过旋转操作组件31实现与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的可选择性地配合。如图4、图5所示,驱动件2为驱动凸轮结构。一个所述第一驱动面22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驱动面21之间形成凹槽结构。两个第二驱动面21a、21b分别位于驱动凸轮的外轮廓,第一驱动面22位于驱动凸轮外轮廓之间的内轮廓。
参阅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面21至少具有用于驱动所述轴向移动组件32的第一部分2111、以及维持所述轴向移动组件32位于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对应位置的第二部分2112。在操作组件从脱开位置向卸载位置转动时,第一部分2111先于第二部分2112与轴向移动组件32(的第二配合面)接触。第二驱动面21通过第一部分2111与轴向移动组件32接触,将轴向移动组件32沿轴向推动,直至带动夹紧组件到达第二轴向位置。随后,第二部分2112与轴向移动组件32相接触,此时,随着操作组件的继续转动,轴向移动组件32的轴向位置不发生改变,维持在与第二轴向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相应的,夹紧组件保持在第二轴向位置不动。
参考图14所示,第一驱动面22同样至少包括与上述第一部分2111、第二部分2112相对应的两个部分。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面22的与所述第一部分2111对应同一圆心角的部分(以下称为a部分2222)用于驱动所述锁定组件35。所述第一驱动面22的与所述第二部分2112对应同一圆心角的部分(以下称为b部分2221)还用于驱动所述锁定组件35。在操作组件从脱开位置向卸载位置转动时,a部分2222先于b部分2221与锁定组件35(的第一配合面)相接触,推动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a部分2222和第一部分2111对应的圆心角相等,a部分2222与锁定组件35接触所驱动锁定组件35移动的距离,与第一部分2111驱动轴向移动组件32的距离相同。可以理解的,存在预定转动角度范围,操作组件在该预定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时,轴向移动组件32和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相同步。b部分2221与第二部分2112所对应圆心角相同,在b部分2221与锁定组件35相接触时,会继续驱动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直至到达解锁位置。
通过图15所示的锁定组件35、轴向移动组件32位移曲线同样可以看出,在第一部分2111以及a部分2222分别驱动轴向移动组件32和锁定组件35时,轴向移动组件32和锁定组件35同步运动,具体的为自操作组件转动25度至150度区间范围,相应的,第一部分2111和a部分2222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25度。自操作组件转动150度后,轴向移动组件32不发生轴向位移,此时位置不发生改变,也即第二部分2112并未推动轴向移动组件32发生位移。而锁定组件35继续运动,形成轴向位移。并且在图15中可以看出,b部分2221所对应的位移变化相较于a部分2222所对应的位移变化更快,直至锁定组件35达到解锁位置。需要解释的是,此处的圆心角的圆心即操作组件的操作轴线所在的位置。
如图10、图12所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面22可以包括平面段223、以及曲面段222。所述操作组件31位于所述卸载位置时,所述平面段223与所述锁定组件35接触,且所述平面段223基本与所述输出轴线V相垂直。该平面段223为类平面结构,在操作组件31位于卸载位置时,通过该平面段223与锁定组件35相接触可以使得操作组件31维持在该卸载位置,避免操作组件31未按照期望地复位至脱开位置。在操作组件31从脱开位置向下压锁定组件35,直至进入平面段223与锁定组件35相接触,此时操作组件31位于卸载位置,相应的,锁定组件35位于解锁位置。
在曲面段222与第一配合面相接触时,操作组件31向卸载位置转动过程中曲面段222将锁定组件35推动下移。另外,驱动件2的内轮廓还具有平面结构221,曲面段222位于平面结构221和平面段223之间。在操作组件31位于脱开位置时,平面结构221位于第一配合面的上方,二者互不接触。
为实现轴向移动组件32在进入到对应第二轴向位置的目标轴向位置后锁定组件35依然可以移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驱动面21为围绕所述操作轴线的弧面。所述操作组件31位于所述卸载位置时,该弧面与所述轴向移动组件32保持接触。在该弧面与锁定组件35保持接触时,操作组件31的旋转并不会引起轴向移动组件32的轴向50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面22和第一驱动面22的位置可以相互切换,相应的,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作相应变动即可,本申请并不作唯一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35通过动作具有锁定位置(例如:图3)以及解锁位置(例如:图12)。所述锁定组件35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夹紧组件33锁定在所述扩张状态。所述锁定组件35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至少允许所述夹紧组件33切换至所述闭合状态。锁定组件35位于锁定位置时将夹紧组件33限制在扩张状态,以此将工作头40可靠地限制夹紧。
锁定组件35位于解锁位置时,至少允许所述夹紧组件33切换至所述闭合状态;此时,可以通过人工操作将夹紧组件33切换至闭合状态(如图27-图30所示),也可以锁定组件35动作至解锁位置的同时将所述夹紧组件33通过沿与所述轴向50相偏离的方向移动进入所述闭合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组件35位于解锁位置时同时使得夹紧组件33位于闭合状态,如此无需操作人员将夹紧组件33手工闭合,只需取下工作头40(工作头40也可自行掉落)或者将工作头40安装即可。在安装工作头40时手工将工作头40保持直至夹紧组件33将工作头40锁紧固定,防止旋动操作组件31过程中工作头40掉落。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锁定组件35位于解锁位置(图27)时,操作人员可以手工将夹紧组件33闭合,再将工作头40安装,此时释放夹紧组件33即可使得工作头40悬挂在夹紧组件33上,之后旋动操作组件31将工作头40夹紧。
需要说明的是,锁定组件35在壳体20中可以动作,通过动作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该动作形式可以为旋转、平移、摆动等形式,本申请并不作唯一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锁定组件35沿轴向50移动与夹紧组件33的不同部位相接合,形成夹紧组件33的不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向移动组件32能够沿轴向50移动所述夹紧组件33,使所述夹紧组件33具有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轴向移动组件32与夹紧组件33可一同沿轴向50移动,轴向移动组件32将夹紧组件33推拉实现夹紧组件33在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第一轴向位置与所述夹紧模式相对应,第二轴向位置与所述拆装模式相对应。也即,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且所述锁定组件35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33能夹紧工作头(夹紧组件33位于夹紧模式);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且所述锁定组件35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33能释放或安装工作头40(夹紧组件33位于拆装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将所述操作组件31的动作传递至所述夹紧组件33,使所述夹紧组件33形成轴向移动以及在所述扩张状态和所述闭合状态之间切换,进而使得夹紧组件33在夹紧模式和拆装模式之间切换。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围绕平行于轴向50的输出轴线V可枢转地设置于动力工具10上,套设于输出轴38内。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二者之间至少部分运动过程为异步运动。在操作组件31转动过程中,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可以同时开始位移,但互不同时结束位移或者互不同时开始位移。例如:在操作组件31从脱开位置向卸载位置转动过程中,锁定组件35晚于轴向移动组件32结束位移。
具体的,从所述夹紧模式至所述拆装模式,所述锁定组件的轴向位移量大于所述轴向移动组件的轴向位移量。其中,所述锁定组件35在所述夹紧组件33基本处于第二轴向位置时从所述锁定位置动作至所述解锁位置。当然,在操作组件31转动过程中,轴向移动组件32将夹紧组件33推动至第二轴向位置,此时,操作组件31继续转动并推动锁定组件35继续沿轴向50移动,轴向移动组件32此时可以允许轻微位移或者不发生位移。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也可以同步运动,例如同步运动,此时,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同时沿轴向50移动并同时停止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锁定组件35通过轴向位移形成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可以理解的,只需锁定组件35可以将夹紧组件33锁定在扩张状态的位置,即可视为锁定组件35位于锁定位置;相应的,锁定组件35可以允许夹紧组件33切换至闭合状态的位置,即可视为锁定组件35位于解锁位置。
基于此理解,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锁定组件35和夹紧组件33在一部分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并未发生改变,共同产生一段轴向位移,进而相对于整个动力工具10的壳体20而言,锁定组件35的锁定位置对应一段长度的轴向位移,在该段长度的轴向位移中,锁定组件35均将夹紧组件33锁定在扩张状态,如此锁定组件35一直处于锁定位置。相对应的,解锁位置可以对应在拆装模式时锁定组件35所处的轴向位置,在即锁定组件35的轴向最下位置。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12。所述锁定组件35包括:芯杆10、与所述夹紧组件33相配合的卡套8。所述卡套8固定连接所述芯杆10靠近所述夹紧组件33一端。所述轴向移动组件32包括:套设于所述芯杆10外的夹紧轴杆14。所述夹紧轴杆14靠近所述夹紧组件33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夹紧组件33相配合的带动部142。
在本实施例中,芯杆10的上端101凸出输出轴38和定位座36,芯杆10的上端面形成与驱动件2的第一驱动面22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面。夹紧轴杆14的上端凸出输出轴38和定位座,夹紧轴杆14的上端面可以形成与驱动件2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为方便芯杆10与驱动件2相配合,两个第二驱动面21沿操作轴线方向的间隔距离(即,第一驱动面22沿操作轴线方向的宽度)大于芯杆10的直径。进一步地,芯杆10可以凸出的高度大于夹紧轴杆14凸出的高度。在夹紧轴杆14携带芯杆10一同下移一定距离后,驱动件2再推动芯杆10可以继续下移。
在本实施例中,该夹紧装置30还包括向所述锁定组件35施加朝向所述夹紧模式所对应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的第二弹性件13、以及向所述轴向移动组件32施加朝向所述夹紧模式所对应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的第一弹性件5。在去除操作组件31的限制的情况下(即操作组件31位于脱开位置),依靠第二弹性件13和第一弹性件5使得夹紧装置30可以自行恢复到夹紧模式,并保持在夹紧模式。重要的是,第一弹性件5还可以向夹紧组件33提供轴向拉紧力,使得夹紧组件33可靠地保持在夹紧模式而不易被破坏,从而保证动力工具10可以可靠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13和所述第一弹性件5差时进行弹性形变。第二弹性件13和第一弹性件5的形变时期相错开。具体的,在第一弹性件5形变时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共同移动,在第二弹性件13形变时仅锁定组件35进行轴向50移动。
其中,第二弹性件13附着于轴向移动组件32向锁定组件35施加弹性力。轴向移动组件32的夹紧轴杆14具有支撑第二弹性件13的支撑部。第二弹性件13的一端支撑于支撑部,另一端向芯杆10施加弹性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轴杆14内设有顶抵所述芯杆10的第一弹簧。夹紧轴杆14的下端为封堵端,形成对第一弹簧的支撑部。
第一弹性件5可以包括套设在夹紧轴杆14外的第二弹簧。为安装第二弹簧,所述夹紧轴杆14外固设有受力台阶,所述输出轴38内设有顶抵台阶。所述受力台阶和所述顶抵台阶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具体的,夹紧轴杆14外固定套设有定位套4。定位套4的上端面也可以形成第二配合面,定位套4的下端具有形成受力台阶的圆盘结构。输出轴38中固定设有垫片6,该垫片6提供顶抵台阶。第二弹簧5的一端与垫片6抵接,另一端与定位4抵接,为夹紧轴杆14提供向上的弹性力。
为方便安装垫片6,输出轴38包括上轴套3和下轴套7。插入凸起71位于下轴套7的末端。拨叉11固定套设于上轴套3外。下轴套7的上端72固定连接于上轴套3的下端和拨叉11的下端之间。垫片6将输出轴38的内部分隔形成上下两个腔体,第一弹性件5位于垫片6上方的腔体中,第二弹性件13和卡套8位于垫片6下方的腔体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带动部142包括设置于所述夹紧轴杆14端部的圆环凸起1421。夹紧轴杆14包括中心杆体141以及固定于中心杆体141下端的圆环凸起1421。所述锁紧件9内侧具有嵌入槽92。至少两个所述锁紧件9均匀围绕所述圆环凸起1421设置。所述圆环凸起1421嵌入所述嵌入槽92中。多个嵌入槽92沿周向形成环形槽,圆环凸起1421位于该环形槽中。通过圆环凸起1421嵌入夹紧组件33的嵌入槽92中,借此带动部142可以推动或拉动夹紧组件33。
为连接卡套8和芯杆10,使芯杆10和卡套8同步运动,所述夹紧轴杆14的壁上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滑动长孔143。所述卡套8套设于所述夹紧轴杆14外。所述芯杆10通过销钉12穿过所述滑动长孔143与所述卡套8相连接。芯杆10设有供销钉12穿过的连接通孔102。卡套8整体套设在夹紧轴杆14的带动部142上方。卡套8的上端81贴合套设于夹紧轴杆14外,与夹紧轴杆14的内壁相贴合,从而夹紧轴杆14可以为卡套8的移动进行导向。并且,销钉12的两端分别穿入卡套8的上端81设置的连接孔83中。
卡套8在其上端81的下方具有主体82。所述卡套8设有内限位台84、以及位于所述内限位台84远离所述锁紧端93一侧的嵌槽85。内限位台84以及嵌槽85位于主体82上。所述锁紧件9的配合端98设有周向凸台96、以及位于所述周向凸台96靠近所述锁紧端93一侧的卡槽91。所述卡套8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周向凸台96收拢于所述内限位台84内。所述卡套8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周向凸台96卡入所述嵌槽85,内限位台84卡入所述卡槽91。
如图8所示,卡套8的嵌槽85位于周向凸台96的上方,锁紧件9的卡槽91位于周向凸台96的下方。卡套8位于锁定位置时,周向凸台96和内限位台84位于同一轴向位置,被内限位台84沿径向限位收拢,锁紧件9以带动部142(圆环凸起)为轴形成杠杆结构,产生翻转,进而使得锁紧端93反向运动张开。
卡套8的内限位台84卡入卡槽91中时,失去对锁紧件9的配合端98的径向限位,此时允许操作人员将夹紧组件33的锁紧端93手工闭合。为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所述卡槽91靠近所述锁紧端93一侧设有顶抵台阶981。所述内限位台84顶抵在所述顶抵台阶981使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所述闭合状态。内限位台84的下表面接触顶抵台阶981时,锁紧件9可以以带动部142(圆环凸起)为轴形成翻转,多个锁紧端93相向运动闭合,如此,卡套8位于解锁位置时,夹紧组件33自动被切换至闭合状态,工作头40可以自行脱落或者通过人工沿轴向50移出拆卸安装即可。
在夹紧模式下,卡套8限制锁紧件9的锁紧端93处于张开的扩张状态。并且,锁紧件9被夹紧轴杆14拉动处于第一轴向位置,夹紧轴杆14并将第二弹簧通过定位套4所施加的弹性力将锁紧件9轴向50拉紧,从而使得锁紧件9轴向50将锯片夹紧在输出轴38的末端,输出轴38末端的插入凸起71插入到锯片板体上的定位部403,进而输出轴38可带动锯片围绕输出轴线V摆动。此时,作为操作件1的扳手处于脱开位置,作为驱动件2的驱动凸轮与夹紧轴杆14、芯杆10并不接触。
在需要拆卸锯片时,扳动扳手。结合图5、图10所示,驱动凸轮的外轮廓的第二驱动面21与夹紧轴杆14和/或定位套4上端面的配合面相接触,位于内轮廓的驱动面与芯杆10的上端面的配合面相接触。在面对图10时,扳手沿逆时针方向(O方向)转动,远离壳体20运动。
继续扳动扳手,在第二驱动面的作用下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定位套4和夹紧轴杆14下移,第一驱动面作用于芯杆10上,使得芯杆10和夹紧轴杆14同步下移。夹紧轴杆14下移时,通过下端的圆环凸起推动多个锁紧件9向下移动。芯杆10通过销钉12和卡套8相连接,芯杆10向下移动时带动卡套8同步下移,运动时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相对静止,此时卡爪依然处于扩张状态。
继续扳动扳手,如图11所示,第二弹簧保持压缩状态,第一驱动面随着转动开始压缩芯杆10,芯杆10下移压缩第一弹簧,由于夹紧轴杆14具有滑动长孔143,销钉12穿过滑动长孔143将夹紧轴杆14内外的芯杆10和卡套8相固定连接。在销钉12作用下,芯杆10带动卡套8沿滑动长孔143向下移动。将卡套8下端运动到锁紧件9配合端98的卡槽91时,将驱使锁紧件9闭合,进入如图12所示的闭合状态。此时,可以拆卸旧锯片。在安装新锯片时,将扳手顺时针(C方向)朝向后方壳体20移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锁紧件9切换至闭合状态时,如图12所示,工作头40(锯片)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掉落,下轴套7的末端设置有磁吸附装置。通过磁吸附装置将工作头40磁吸保持在下轴套7的末端,之后通过人工取下即可。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此方式为限制,例如下述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均提供防止工作头40掉落的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面可以先不与芯杆10相接触,第二驱动面21先与第一驱动面22接触配合面。该种情况下,先在第二驱动面21作用下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定位套4和夹紧轴杆14下移。夹紧轴杆14通过内部的第一弹簧对芯杆10以及卡套8进行支撑,在夹紧轴杆14下移过程中,芯杆10以及卡套8会同步运动,该过程中,卡套8和锁紧件9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锁紧件9依然处于扩张状态。之后,第二弹簧保持压缩状态基本不改变,第一驱动面22开始与芯杆10的配合面相接触,推动芯杆10压缩第一弹簧,将锁紧件9切换至闭合状态,实现锯片的拆装。
本实施例的夹紧装置30,锁紧件9为周向布置,如此还可以允许锁紧件9的数量为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并且,可以允许工作头40以多种角度安装在动力工具10上,且均能将工作头40夹紧,从而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如图31a-d所示,在锁紧件9数量为两个的情况下,以不同的配合部位实现锁紧件9与工作头40相配合,只需定位孔与插入凸起71相适配插入即可。如图32a-d所示,在锁紧件9数量为三个的情况下,以不同的配合部位实现锁紧件9与工作头40相配合,只需定位孔与插入凸起71相适配插入即可。如图33a-d所示,在锁紧件9数量为四个的情况下,以不同的配合部位实现锁紧件9与工作头40相配合,只需定位孔与插入凸起71相适配插入即可。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6至图30。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工具1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动力工具10相同,包括壳体20、自壳体20的内部延伸出的输出轴38、安装在输出轴38末端的工作头40、用于将工作头40固定在输出轴38末端的夹紧装置30’。所述夹紧装置30’用于将工作头40以可围绕输出轴线V运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动力工具10上。夹紧装置30’可以在动力工具10在轴向50夹紧工作头40。轴向50大致沿平行于输出轴38的输出轴线V延伸。其中,夹紧装置30’的具体结构、原理基本同第一实施例相同,下面主要针对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结构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9’通过旋转进行扩张状态(图21、图22)和闭合状态(图29、图30)的切换。具体的,所述夹紧组件33’具有与所述输出轴线V垂直的夹紧轴12’(夹紧轴12’具有与所述输出轴线V垂直的轴线H)。两个所述锁紧件9’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夹紧轴12’外。所述夹紧轴12’与所述带动部相连接。如图18所示,所述带动部包括两个相对的连接板1422。所述卡套8’的侧部设有容纳所述连接板1422的容纳槽86。所述连接板1422穿过所述容纳槽86连接所述夹紧轴12’。
第二弹性件13包括套设于芯杆10’上的第三弹簧。如图17、图18所示,芯杆10’的杆体具有缩径台阶104,夹紧轴杆14’在连接板1422的上方具有支撑台阶144,该支撑台阶144形成支撑第二弹性件13的支撑部。第三弹簧夹设于支撑台阶144和缩径台阶104之间将芯杆10’顶抵支撑。
相比于上一实施例芯杆10和卡套8的销钉12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芯杆10’的下端直接固定连接卡套8’的上端。芯杆10’和卡套8’相对于夹紧轴杆14’可沿轴向50移动。夹紧轴杆14’的两个连接板1422横跨分布于夹紧组件33’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夹紧装置30’还设有使所述夹紧组件33’朝向所述扩张状态动作的保持件16。具体的,所述保持件16包括套设于两个所述锁紧件9’之间的扭簧。扭簧与夹紧轴12’同轴设置,具有两个连接端。其中一个连接端作用于一个锁紧件9’,另一个连接端作用于另一个锁紧件9’。通过该保持件16,可使得夹紧组件33’保持在扩张状态。而在卡套8’进入解锁位置时依然维持在扩张状态,并允许切换至闭合状态。此时,工作头40不会自行脱落,需要人工将卡紧组件闭合或者下压工作头40将卡紧组件闭合,相应的,在安装工作头40时无需一直保持工作头40,只要工作头40被锁紧端93’保持,用户只需旋转操作组件31至脱开位置即可。
如图16、图20所示,夹紧装置3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夹紧组件33’外的防尘套15。所述夹紧轴12’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防尘套15的壁。所述防尘套15具有相对设置的容置槽151。所述连接板1422插入所述容置槽151中被所述夹紧轴12’穿过。连接板1422设有供夹紧轴12’穿过的连接孔143’。防尘套15和夹紧组件33’一同沿轴向50移动。防尘套15可滑动地套设于输出轴38中,可以避免杂物进入到夹紧装置30’中,保证夹紧装置30’各部件之间的平滑运动的顺利,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该夹紧组件33’具有两个锁紧件9’。锁紧件9’具有位于配合端98’和锁紧端93’之间的中间连接部,该中间连接部具有被夹紧轴12’穿过的轴孔。中间连接部整体为圆环结构,并在下侧设有弧形贴合部99。两个锁紧件9’的中间连接部相对贴合,扭簧套设于该中间连接部外。该弧形贴合部99与防尘套15的底壁152相贴合,使得锁紧件9’平稳顺利转动。
在夹紧模式下,卡套8’和扭簧限制锁紧件9’的锁紧端93’处于张开的扩张状态。并且,锁紧件9’被夹紧轴杆14’拉动处于第一轴向位置,夹紧轴杆14’并将第二弹簧通过定位套4’所施加的弹性力将锁紧件9’轴向50拉紧,从而使得锁紧件9’轴向50将锯片夹紧在输出轴38的末端。锯片整体处于被吊紧状态。
输出轴38末端的插入凸起71插入到锯片板体上的定位部403,进而输出轴38可带动锯片围绕输出轴线V摆动。此时,作为操作件1的扳手处于脱开位置,作为驱动件2的驱动凸轮与夹紧轴杆14’、芯杆10’并不接触。
在需要拆卸锯片时,扳动扳手。如图21至图23所示,驱动凸轮的外轮廓的第二驱动面21与夹紧轴杆14’和/或定位套4’上端面的第二配合面相接触,位于内轮廓的第一驱动面22与芯杆10’的上端面的第一配合面相接触。在面对图21时,扳手沿逆时针方向(O方向)转动,远离壳体20运动。
继续扳动扳手,在第二驱动面21的作用下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定位套4’和夹紧轴杆14’下移,第一驱动面22作用于芯杆10’上,使得芯杆10’和夹紧轴杆14’同步下移。夹紧轴杆14’下移时,通过下端的夹紧轴12’一起推动两个锁紧件9’和防尘套15向下移动。芯杆10’和卡套8’相固定连接,芯杆10’向下移动时带动卡套8’同步下移。卡套8’和芯杆10’随夹紧轴杆14’一同下移,在此过程中锁定组件35’和轴向移动组件32’相对静止,此时卡爪依然处于扩张状态。
继续扳动扳手,如图25、图26所示,第二弹簧保持压缩状态,第一驱动面22随着转动开始压缩芯杆10’,芯杆10’下移压缩第一弹簧,芯杆10’带动卡套8’沿滑动长孔向下移动。在该过程中,锁定组件35’相对于轴向移动组件32’向下移动,轴向移动组件32’整体静止。如图27、图28所示,在卡套8’下端的内限位台84’运动到锁紧件9’的配合端98’的卡槽91’时,将失去对锁紧件9’的锁定状态,允许锁紧件9’切换至闭合状态;相应的,锁紧端98’同样运动至与嵌槽85’径向对齐。此时,如图29、图30可以直接扳动锯片,克服扭簧力,完成拆卸旧锯片。
在安装新锯片时,通过下压锯片,卡爪克服扭簧力绕夹紧轴12’旋转进行闭合,将扳手顺时针(C方向)朝向后方壳体20移动即可。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4至图39,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动力工具的夹紧装置30〞,所述夹紧装置30〞用于将工作头40以可围绕输出轴线运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动力工具上。采用该夹紧装置30〞的动力工具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在拆装工作头时,工作头40不会自行掉落而造成工作头损伤,并且,在安装工作头40时无需时时保持工作头40。
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动力工具类似,本实施例中的动力工具同样可以包括壳体、自壳体的内部延伸出的输出轴、安装在输出轴末端的工作头40、用于将工作头40固定在输出轴末端的夹紧装置30〞。输出轴具有上轴套3和下轴套7。拨叉11套设在输出轴38上。所述夹紧装置30〞用于将工作头40以可围绕输出轴线V运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动力工具上。夹紧装置30〞可以在轴向50夹紧工作头40。轴向50大致沿平行于输出轴的输出轴线V延伸。
其中,本实施例的夹紧装置30〞的部分结构同第二实施例相同,下面主要针对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结构进行描述,不过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引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装置30〞包括:夹紧组件33〞,其通过沿偏离轴向动作形成扩张状态和闭合状态。其中,所述夹紧组件33〞处于夹紧模式(如图34所示)时,所述夹紧组件33〞被限制在所述扩张状态;所述夹紧组件33〞处于拆装模式(如图35所示)时,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所述扩张状态且允许从所述扩张状态进入所述闭合状态。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夹紧装置30〞通过设有夹紧组件33〞,该夹紧组件33〞处于拆装模式时,仍位于所述扩张状态且允许从所述扩张状态进入所述闭合状态,从而在动力工具进入到拆装模式时,工作头40不会自行掉落而损伤工作头40亦或者引起安全问题,无需保持工作头40,方便操作人员操作。当然,第二实施例中的夹紧装置同样可以形成该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组件33〞包括两个锁紧件9〞。该夹紧装置30〞还设有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向所述夹紧组件33〞施加朝向所述扩张状态动作的作用力。所述夹紧组件33〞具有用于夹紧工作头40的锁紧端93〞和用于与所述锁定组件相配合的配合端98〞。
该夹紧组件33〞的锁紧件9〞、保持件等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夹紧组件33、保持件16等结构,相似之处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组件33〞可围绕与所述输出轴线V垂直的夹紧轴线121’转动。所述锁紧端93〞和所述配合端98〞位于所述夹紧轴线121’的两侧。相应的,两个锁紧件9〞与夹紧轴12〞同心设置,夹紧轴线121’可以为夹紧轴12〞的中心轴线,本申请并不限制夹紧轴是否围绕夹紧轴线12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夹紧装置30〞还包括:轴向移动组件;所述轴向移动组件能够沿轴向移动所述夹紧组件33〞,使所述夹紧组件33〞具有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所述夹紧组件33〞处于夹紧模式时,所述夹紧组件33〞处于第一轴向位置。所述夹紧组件33〞处于拆装模式时,所述夹紧组件33〞处于第二轴向位置。
本实施例中,轴向移动组件包括夹紧轴杆14〞和套设在夹紧轴杆14〞外部的定位套4〞。其中定位套4〞与夹紧轴杆14〞相对固定设置。夹紧轴杆14〞的下端形成诸如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板,连接板设有供夹紧轴12〞穿过的连接孔。当轴向移动组件受力沿轴向移动时,夹紧轴杆14〞的连接板能带动夹紧组件33〞轴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该夹紧装置30〞还包括:向所述轴向移动组件施加朝向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所对应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的第一弹性件5〞。该第一弹性件5〞位于输出轴内,可以为套设于夹紧轴杆14〞外的圆柱弹簧。输出轴内设有顶抵台阶,该第一弹性件5〞沿轴向夹设于顶抵台阶和定位套4〞之间,并将定位套4〞向上顶抵。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装置30〞还包括用于接受施力进行动作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可围绕与所述输出轴线V垂直的操作轴线转动。所述操作组件具有操作件1〞和驱动件2〞;所述操作件1〞可操作地带动所述驱动件2〞与所述轴向移动组件配合和脱开。
其中,操作组件可以参考第二实施例中操作组件31的相应描述,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2〞相较于第二实施例中的驱动件2的结构更加简单,其可以无需设置第一驱动面22,仅需设置推动轴向移动组件的第二驱动面21即可,其他不再赘述。
该夹紧装置30〞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相对于所述夹紧组件33〞具有锁定位置以及解锁位置。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夹紧组件33〞锁定在所述扩张状态;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33〞被允许切换至所述闭合状态。
锁定组件在壳体或输出轴中可以位置固定,也可以单独动作,以相对于夹紧组件33〞形成锁定位置以及解锁位置。
诸如上述图16至图3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在所述夹紧组件33〞处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时从所述锁定位置动作至所述解锁位置。在第二实施例中,夹紧组件33〞从第一轴向位置向第二轴向位置移动过程中,锁定组件与夹紧组件33〞一同移动;当夹紧组件33〞运动至第二轴向位置并保持在该位置后,锁定组件单独运动,将夹紧组件33〞和锁定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
再看本实施例,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卡套8〞,其沿输出轴的轴向50固定设置。卡套8〞上端可相对滑动地套设于夹紧轴杆14〞(轴向移动组件)外,并提供第一弹性件5〞的顶抵部(顶抵台阶)。卡套8〞设有与所述夹紧组件33〞的配合端98〞相配合的内限位台84〞。
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第一轴向位置时,所述锁定组件相对于夹紧组件33〞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第二轴向位置时,所述锁定组件相对于夹紧组件33〞位于所述解锁位置。具体的,所述锁定组件设有内限位台84〞。内限位台84〞可以和配合端98〞相配合,将多个锁紧件9〞的配合端98〞限位收拢,进而将夹紧组件33〞保持在张开的扩张状态。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所述夹紧模式时,所述配合端98〞与所述内限位台84〞位于同一轴向位置;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所述拆装模式时,所述配合端98〞与所述内限位台84〞位于不同轴向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组件33〞位于第二轴向位置时,如图35所示,配合端98〞下移与内限位台84〞相错开,失去内限位台84〞的限位作用,但是由于复位弹性件的存在,夹紧组件33〞依然维持在扩张状态,相应的,此时按照C方向旋动操作件1使夹紧组件33〞上移,配合端98〞可以直接上移至内限位台84〞所对应的轴向位置。内限位台84〞可以在与配合端98〞径向对齐时阻止配合端98〞围绕夹紧轴12〞转动,进而可以防止在该位置时夹紧组件33〞在外力作用下变动至闭合状态,保证工作头40被可靠地夹紧,确保期望操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的内限位台84〞上侧(远离夹紧轴12〞一侧)设有嵌槽、以及配合端98〞的下侧设有卡槽。但是,本实施例中的配合端98〞下侧(靠近夹紧轴12〞一侧)无需设置卡槽,相应的,内限位台84〞的内侧同样无需设置嵌槽85〞,从而并不以此为限制,本实施例中的卡套8〞以及夹紧组件33〞结构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制造。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夹紧装置30〞无需移动锁定组件,进而无需在操作组件和锁定组件之间设置相应的传动结构,结构可靠性高,相较于第二实施例结构更加简单,方便制造以及节省制造成本。
如图36所示,为比较方便工作头40拆装,所述锁紧端93〞具有用于夹持工作头40的锁紧面97〞。所述锁紧面97〞在所述扩张状态下与所述夹紧轴线121’沿轴向的间距H在8-12毫米之间。锁紧面97〞为圆环表面,锁紧面97〞的外径可以为外轮廓或外圆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的锁紧面97〞在所述扩张状态下的外径L2在13-16毫米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锁定组件的锁紧面97〞在所述闭合状态下的外径L3在9-11毫米之间。所述夹紧组件33〞在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扩张状态之间切换的开合角度α在20度-30度之间。
请参阅图37至图39所示的工作头40的安装过程示意图。夹紧组件33〞在保持件的作用下位于扩张状态,操作人员将工作头40的安装通孔对准多个锁紧件9〞的锁紧端93〞继续向着夹紧组件33〞移动。锁紧端93〞逐步伸入安装通孔中,直至如图37所示工作头40与锁紧端93〞的外壁初始接触,此时,部分锁紧端93〞可以已伸入到安装通孔中,锁紧端93〞的外壁开始与安装通孔的端部进行接触,但对于锁紧端93〞并不进行向内收拢,继续推动工作头40,工作头40将如图38所示,将锁紧端93〞向内收拢,夹紧组件33〞伸入安装通孔的长度逐渐增大,相应的,推动工作头40的施力在此过程中会逐渐增大。最终,如图39所示,整个锁紧端93〞全部通过安装通孔,锁紧端93〞上侧的收窄处(也可以称为脖颈处)与安装通孔径向对齐,锁紧端93〞失去安装通孔的收拢作用,向外快速张开,将工作头40悬挂。此时,操作人员无需保持工作头40仅需沿C方向旋转操作件,将工作头40锁紧即可。
在需要拆卸工作头40的情况下,夹紧组件33〞处于如图35所示的拆装模式。此时对工作头40(如锯片)施加向下的力,该力与夹紧轴线121’形成一力矩,使得两锁紧端93〞相向旋转,夹紧组件33〞由扩张状态动作至闭合状态,闭合状态下的锁紧端93〞可以通过工作头40的安装通孔,相应的,继续向下推动工作头40使得锁紧端93〞通过安装通孔即可完成对工作头的拆卸。
如图37所示,在所述夹紧组件33〞位于扩张状态且安装所述工作头40时,所述锁紧端93〞具有与所述工作头40的最初接触点932。如上段描述,工作头40的最初接触点932和锁紧端93〞相接触时,多个锁紧件9〞的锁紧端93〞开始向内收拢但并未向内收拢。该最初接触点932位于锁紧面97〞下方的侧壁931上。侧壁931可以为锥面也可以为弧面,本申请并不作限制。沿最初接触点932的切线方向940,该最初接触点932的法线与所述夹紧轴线121’的间距L1大于2毫米。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22)

1.一种动力工具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用于将工作头以可围绕输出轴线运动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动力工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
夹紧组件,其通过沿偏离轴向动作形成扩张状态和闭合状态;
轴向移动组件;所述轴向移动组件能够沿轴向移动所述夹紧组件,使所述夹紧组件具有第一轴向位置和第二轴向位置;
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通过动作具有锁定位置以及解锁位置;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夹紧组件锁定在所述扩张状态;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能够切换至所述闭合状态;
其中,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处于能夹紧工作头的夹紧模式;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且所述锁定组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夹紧组件处于允许释放或安装工作头的拆装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通过沿轴向移动形成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夹紧模式至所述拆装模式,所述锁定组件的轴向位移量大于所述轴向移动组件的轴向位移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和所述轴向移动组件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在所述夹紧组件处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时从所述锁定位置动作至所述解锁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用于接受施力进行动作的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可围绕与所述输出轴线垂直的操作轴线转动;所述操作组件具有操作件和驱动件;所述操作件可操作地带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定组件、所述轴向移动组件配合和脱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操作件上;所述驱动件具有围绕于所述操作轴线周围的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
所述锁定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面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面;所述轴向移动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面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面;
所述第一驱动面可操作地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接触配合和脱开;所述第二驱动面可操作地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接触配合和脱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操作件上的驱动凸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组件具有与所述夹紧模式相对应的脱开位置、以及与所述拆装模式相对应的卸载位置;
所述操作组件位于脱开位置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定组件、轴向移动组件均不接触,
所述操作组件位于卸载位置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锁定组件、轴向移动组件均保持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面至少具有用于驱动所述轴向移动组件的第一部分、以及维持所述轴向移动组件位于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对应位置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驱动面的与所述第一部分对应同一圆心角的部分用于驱动所述锁定组件;所述第一驱动面的与所述第二部分对应同一圆心角的部分还用于驱动所述锁定组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驱动面为围绕所述操作轴线的弧面;所述操作组件位于所述卸载位置时,该弧面与所述轴向移动组件保持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轴向移动组件施加朝向所述夹紧模式所对应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的第一弹性件、以及向所述锁定组件施加朝向所述夹紧模式所对应位置移动的作用力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一弹性件差时进行弹性形变。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具有锁紧端和配合端;至少两个所述锁紧件的锁紧端通过反向运动从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扩张状态切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芯杆、与所述夹紧组件相配合的卡套;所述卡套固定连接于所述芯杆靠近所述夹紧组件的一端;
所述轴向移动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芯杆外的夹紧轴杆;所述夹紧轴杆靠近所述夹紧组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夹紧组件相配合的带动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套设有内限位台、以及位于所述内限位台远离所述锁紧端一侧的嵌槽;
所述锁紧件的配合端设有周向凸台、以及位于所述周向凸台靠近所述锁紧端一侧的卡槽;
所述卡套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周向凸台收拢于所述内限位台内;
所述卡套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周向凸台卡入所述嵌槽,内限位台卡入所述卡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夹紧轴杆端部的圆环凸起;
所述锁紧件内侧具有嵌入槽;所述圆环凸起嵌入所述嵌入槽中;至少两个所述锁紧件均匀围绕所述圆环凸起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轴杆内设有顶抵所述芯杆的第一弹簧;所述夹紧轴杆的壁上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滑动长孔;所述卡套套设于所述夹紧轴杆外;所述芯杆设有销钉;所述销钉穿过所述滑动长孔与所述卡套相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向所述夹紧组件施加朝向所述扩张状态动作的作用力。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具有与所述输出轴线垂直的夹紧轴;两个所述锁紧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夹紧轴外;所述夹紧轴与所述带动部相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部包括两个相对的连接板;所述卡套的侧部设有容纳所述连接板的容纳槽;所述连接板穿过所述容纳槽连接所述夹紧轴。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锁紧件之间还设有扭簧,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夹紧轴;所述扭簧向两个所述锁紧件施加朝向所述扩张状态动作的作用力。
22.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机;
由所述电机驱动做旋转运动的电机轴;
用于安装工作头的输出轴;
设置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偏心摆动机构;所述偏心摆动机构将所述电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输出轴的摆动;
如权利要求1至21任意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
CN201911173466.0A 2019-11-26 2019-11-26 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Active CN112847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3466.0A CN112847259B (zh) 2019-11-26 2019-11-26 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PCT/CN2020/123504 WO2021103878A1 (zh) 2019-11-26 2020-10-26 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3466.0A CN112847259B (zh) 2019-11-26 2019-11-26 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7259A true CN112847259A (zh) 2021-05-28
CN112847259B CN112847259B (zh) 2022-12-06

Family

ID=75985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3466.0A Active CN112847259B (zh) 2019-11-26 2019-11-26 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47259B (zh)
WO (1) WO20211038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1432A (zh) * 2021-07-21 2021-11-05 丹阳市剑庐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附属工具快速夹持装置及工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1612B (zh) * 2022-01-11 2024-02-20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实验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60030A1 (en) * 2004-04-23 2007-03-15 Roland Pollak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Clamping Device For A Tool
US20090156107A1 (en) * 2007-12-12 2009-06-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locking nut
US20090178520A1 (en) * 2006-11-22 2009-07-16 Uwe Engelfried Auxiliary handle with eccentric clamping lever for a hand-held power tool
CN102328304A (zh) * 2010-07-12 2012-01-2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2416603A (zh) * 2011-12-15 2012-04-18 苏州百泰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冲击式电动压接或剪切钳
CN102785162A (zh) * 2011-05-18 2012-11-2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3170956A (zh) * 2012-12-29 2013-06-2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附件夹紧机构及带有该附件夹紧机构的动力工具
CN103182705A (zh) * 2011-12-28 2013-07-0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4690694A (zh) * 2013-12-09 2015-06-1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204431111U (zh) * 2015-01-29 2015-07-01 舒尔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快速夹紧装置
CN105328649A (zh) * 2014-07-01 2016-02-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工作附件以及动力工具
JP2016529119A (ja) * 2013-08-01 2016-09-23 ツェー. ウント エー. ファイン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C. & E. Fein Gmbh ツール受容デバイスを有する機械加工ツール
CN108274435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US20180243894A1 (en) * 2015-08-31 2018-08-30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Hand-Held Tool and Clamping Device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9001440U1 (de) * 2009-01-30 2010-07-01 C. & E. Fein Gmbh Kraftgetriebenes Handwerkzeug mit Spanneinrichtung für ein Werkzeug
CN102896619B (zh) * 2011-07-26 2015-04-2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CN203092511U (zh) * 2012-12-29 2013-07-3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附件夹紧机构及带有该附件夹紧机构的动力工具
CN109986513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60030A1 (en) * 2004-04-23 2007-03-15 Roland Pollak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Clamping Device For A Tool
CN1946517A (zh) * 2004-04-23 2007-04-11 C.&E.泛音有限公司 具有工具夹紧装置的手持动力工具
US20090178520A1 (en) * 2006-11-22 2009-07-16 Uwe Engelfried Auxiliary handle with eccentric clamping lever for a hand-held power tool
US20090156107A1 (en) * 2007-12-12 2009-06-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locking nut
CN102328304A (zh) * 2010-07-12 2012-01-2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2785162A (zh) * 2011-05-18 2012-11-2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2416603A (zh) * 2011-12-15 2012-04-18 苏州百泰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冲击式电动压接或剪切钳
CN103182705A (zh) * 2011-12-28 2013-07-0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3170956A (zh) * 2012-12-29 2013-06-2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附件夹紧机构及带有该附件夹紧机构的动力工具
JP2016529119A (ja) * 2013-08-01 2016-09-23 ツェー. ウント エー. ファイン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C. & E. Fein Gmbh ツール受容デバイスを有する機械加工ツール
CN104690694A (zh) * 2013-12-09 2015-06-1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5328649A (zh) * 2014-07-01 2016-02-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工作附件以及动力工具
CN204431111U (zh) * 2015-01-29 2015-07-01 舒尔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快速夹紧装置
US20180243894A1 (en) * 2015-08-31 2018-08-30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Hand-Held Tool and Clamping Device Thereof
CN108274435A (zh) * 2017-01-06 2018-07-13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1432A (zh) * 2021-07-21 2021-11-05 丹阳市剑庐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附属工具快速夹持装置及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7259B (zh) 2022-12-06
WO2021103878A1 (zh)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1430B2 (en) Power tools
EP3345728B1 (en) Hand-held tool and clamping device thereof
US9764444B2 (en) Power tool
CN112847259B (zh) 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US9050663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a quick-clamping device for a working element
CN102896619B (zh) 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US9061410B2 (en) Power tool having a clamping device for a working element
TWI388451B (zh) 用於自行車零件之可釋開鎖裝置,用於輪胎之可釋開鎖裝置,及其夾箍裝置
EP1754630A2 (en) Lowering mechanism for the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s of motor vehicles
WO2012006948A1 (zh) 动力工具
WO2019085150A1 (zh) 一种折叠桨及无人飞行器
CN109018308B (zh) 一种螺旋桨快拆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机
CN103182706B (zh) 动力工具
CN109901678B (zh) 快拆机构及其电子设备
JP2016176518A (ja) 軸止め構造
WO2012006867A1 (zh) 动力工具
CN103182705B (zh) 动力工具
CN209755055U (zh) 用于制动卡钳活塞的拆装工具
CN109222734B (zh) 一种转动拆装式马桶盖板支架
CN110720855A (zh) 马桶盖板的快速拆装机构
CN216581004U (zh) 桨叶折叠机构及直升机
RU2776267C1 (ru) Механизм сцепления, зажимной патрон, приводно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и способ двунаправленного вращения зажимного патрона
CN219874010U (zh) 调试工具及调试设备
CN114905465B (zh) 紧固机构及动力工具
CN211975661U (zh) 销连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