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8649A - 工作附件以及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工作附件以及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28649A CN105328649A CN201410310110.8A CN201410310110A CN105328649A CN 105328649 A CN105328649 A CN 105328649A CN 201410310110 A CN201410310110 A CN 201410310110A CN 105328649 A CN105328649 A CN 1053286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ing head
- output shaft
- adapter
- working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附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动力工具的输出轴上,所述工作附件包括工作头,所述工作头至少具有第一安装位置以及第二安装位置;当所述工作头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时,所述工作头的几何中心距离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距离为L1,当所述工作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时,所述工作头的几何中心距离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距离为L2;所述L1不等于所述L2。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动力工具,其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作附件。本发明的工作附件中的工作头可相对输出轴伸缩,可以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附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上述工作附件的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摆动类动力工具中,通常在输出轴的末端配接不同的工作头,进而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操作。例如输出轴末端与直锯片的工作头配接,则此时摆动类动力工具可以对工件进行切割操作。又例如输出轴末端与研磨片的工作头配接,则此时摆动类动力工具可以对工件进行研磨抛光操作。
一般摆动类动力工具的工作头,包括安装段和工作段。安装段上设有中心定位孔以及形配单元,该形配单元具有围绕中心定位孔设置的若干配接孔;对应地,在输出轴的末端一般设置若干配接凸起,工作头上的配接孔能够与输出轴的配接凸起一一配合。当配接凸起和配接孔保持配接状态下,输出轴将扭矩传递给工作头,驱动工作头作旋转往复摆动,从而实现切割、研磨等不同类型的操作。当进行不同类型的操作时,先解除配接凸起和配接孔之间的配接,然后将工作头从输出轴上移除,进而更换不同的工作头。
但是,同一类型操作下,仍然有不同的工况对应不同的要求。例如在进行切割操作时,在一种工况下,需要快速将工件切断,则需要工作头有较大的切割范围,此时需更换较长的直锯片;在另外一种工况下,需要对工件进行精细切割,则需要工作头有较小的切割范围,此时需更换较短的直锯片。
为了满足不同工况的需要,只能频繁的更换不同的直锯片,这样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给用户的操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现在急需在同一类型操作下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工况需求的工作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满足不同工况需求的工作附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作附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动力工具的输出轴上,所述工作附件包括工作头,所述工作头至少具有第一安装位置以及第二安装位置;当所述工作头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时,所述工作头的几何中心距离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距离为L1,当所述工作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时,所述工作头的几何中心距离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距离为L2;所述L1不等于所述L2。
优选地,所述工作附件还包括与所述输出轴配接的转接器,所述工作头可移动地与所述转接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工作头包括安装段、以及与所述安装段连接的工作段;所述安装段具有至少两个安装单元;所述转接器具有转接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可选择地与所述安装单元之一配接。
优选地,所述转接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固定部;所述安装单元包括直线排列的至少两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能够一一对应地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为配接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可嵌入所述配接孔的配接凸起;或,所述第二固定部为配接凸起,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容纳所述配接凸起的配接孔。
优选地,所述配接凸起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星形。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排列方向,所述配接凸起的两端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能够导向工作头移动。
优选地,所述工作头具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所述安装单元沿所述中心线排布。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安装单元的排布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定距排布。
优选地,所述转接单元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固定部;所述安装单元还包括与第二固定部排列方向平行排列的至少两个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分别位于安装槽的两侧;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一一对应配合时,同时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一一对应配合。
优选地,所述转接器具有平行于所述工作头移动方向延伸的配接通道;所述安装段部分容置在所述配接通道内,所述转接单元设置于所述配接通道内。
优选地,所述工作头包括安装段、以及与所述安装段连接的工作段;所述安装段具有至少两个安装单元;所述输出轴的端面具有配接单元;配接单元可选择地与所述安装单元之一配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接单元包括围绕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设置地至少三个第一扭矩传递部;所述安装单元包括至少三个第二扭矩传递部;所述第二扭矩传递部与第一扭矩传递部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工作头具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所述安装单元沿所述中心线排布。
优选地,所述工作头为直锯片,所述直锯片具有中心线,所述直锯片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动力工具,其包括动力工具的本体以及工作附件;所述动力工具的本体具有输出轴、所述工作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将所述工作附件紧固到所述输出轴上的紧固机构;所述工作附件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作附件。
优选地,所述工作附件还包括与所述输出轴配接的转接器,所述工作头可移动地与所述转接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紧固机构具有夹紧状态和松开状态,当所述紧固机构处于松开状态下,所述工作头能够相对转接器移动;当所述紧固机构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工作头和转接器固持在所述输出轴上。
优选地,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件;所述安装段具有安装槽;所述转接器具有通孔,所述紧固件同时穿过所述通孔和安装槽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工作头的移动方向。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设有延伸出所述壳体的承接部;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件,用于将所述工作头固定在所述输出轴的承接部上;锁紧件,支撑在所述输出轴上并用于锁紧所述紧固件;以及驱动单元,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单元可操作地沿第一方向旋转,驱动所述锁紧件和所述紧固件通过螺纹锁紧;所述驱动单元可操作地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所述锁紧件和所述紧固件松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工作附件中的工作头相对输出轴具有不同的安装位置,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工作附件与多功能机本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工作头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转接器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图1中紧固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紧固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转接器与工作头在一安装位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转接器与工作头在另一安装位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转接器与工作头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工作头的示意图。
其中,
1.本体2.工作头3.转接器
4.紧固件10.壳体11.输出轴
14.锁紧件15.驱动单元17.驱动组件
18.操作组件100.轴承
101.轴承102.盖体103.轴套
111.法兰盘112.承接部113.收容孔
114.底壁140.螺纹孔141.第一齿部
170.推杆部171.驱动部172.枢轴
173.凹槽174.第二齿部175.台阶部
176.弹性件180.凸轮部181.手柄
21.工作段22.安装段23.连接段
25.安装槽27.第一安装孔29.第二安装孔
31.第一转接单元32.第二转接单元33.配接通道
35.通孔37.第一通孔39.第二通孔
222.第二固定部225.第四固定部
322.第一固定部325.第三固定部
311.转接扭矩传递部2271.第二扭矩传递部2272.第二扭矩传递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应用于摆动类动力工具(如多功能机)或者旋转型研磨动力工具(如砂光机)的工作附件,所述工作附件可相对同一输出轴伸缩。
本发明优选以适用于多功能机的工作附件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参见图1-5,一种工作附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多功能机本体的输出轴11上,该工作附件包括工作头2和转接器3,工作头2可拆卸地安装于转接器3上,转接器3可拆卸地安装于输出轴11上。
该多功能机本体还包括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可将工作头2连同转接器3紧固在输出轴11上。输出轴11可输出旋转往复运动的扭矩,输出轴11驱动转接器3,转接器3驱动工作头2工作。
其中,工作头2相对输出轴11具有至少两个安装位置,工作头2在每个安装位置上均可通过转接器3接受来自输出轴11的扭矩。
安装位置至少包括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当工作头处于第一安装位置时,工作头的几何中心距离输出轴的轴心线距离为L1,当工作头处于第二安装位置时,工作头的几何中心距离输出轴的轴心线距离为L2;L1与L2为不同的距离。即工作头2在不同安装位置时,工作头2的几何中心距离输出轴11的轴心线距离不同。也即工作头2前端伸出输出轴11外的长度不同。也即工作头2可相对同一输出轴11伸缩,从而满足不同的工况的需求。
具体地,本体1还包括在图中部分示出的壳体10,输出轴11纵向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其末端延伸出壳体10一定距离。壳体10内设有电机(未图示)以及连接在电机的电机轴和输出轴11之间的偏心传动机构(未图示),电机轴通过偏心传动机构带动输出轴11,并使输出轴11围绕其自身的轴线作旋转往复运动。偏心传动机构为业界应用于摆动动力工具的常用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工作时,使得输出轴11绕其自身的轴线以每分钟约5000至30000次的高频率旋转往复摆动运动,并保持在约0.5至7度之间的小摆动角度。
为了使转接器3与输出轴11之间可以具有匹配结构地连接,输出轴11的端面具有配接单元。
参见图4,为了方便配接,输出轴11的末端通常设有特殊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11的末端形成直径较大的法兰盘111。法兰盘为圆形,其具有垂直于输出轴11的底面。配接单元设置于该底面上。
为了连接紧固机构,法兰盘自底面的中心开设有贯穿法兰盘111并沿输出轴11的轴心线延伸的收容孔113。
参考图1和2,工作头2具体地包括工作段21和安装段22。工作段21的作用是实施切割、研磨等工作。安装段22的作用是将工作头2安装到转接器3,进而安装到输出轴1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段21与安装段22直接相连接,且位于同一平面。当然也可以是,安装段22所在的平面平行于工作段21所在的平面。例如,工作头的工作段和安装段通过连接段连接,连接段倾斜延伸,从而使安装段和工作段位于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平面内。
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头2可移动地与转接器3连接。
安装段22具有至少两个安装单元,安装单元可使工作头2通过转接器3安装到输出轴11上;所述每个安装单元的形状相同。安装单元对应安装位置设置,即每个安装位置均与之对应的一个安装单元,也即安装单元位于工作头2的安装段22的不同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单元的排布方式为直线排列。即安装单元沿工作头的移动方向排列,也即安装单元的排布方向与工作头的移动方向相同。
工作头2一般为轴对称形状,具有中心线(即其对称轴)。该中心线垂直于输出轴的轴心线。
更具体地是,安装单元沿工作头的中心线排布。
工作段21远离安装段22的边缘具有若干直线排列的锯齿,锯齿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安装单元的排布方向,也即垂直于工作头的中心线。
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头2为一种直锯片,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想到,工作头2也可以是其它附件,如圆锯片、砂盘、刮刀等。
工作头2的安装段22上还设有供紧固机构在任一安装位置穿过的安装槽25。即无论工作头位于哪一个安装位置,紧固机构均可以穿过该安装槽25,安装槽25并不干涉妨碍紧固机构的穿过。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槽2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安装单元的排布方向,可以在不完全拆卸紧固机构的情况下,在仅松开紧固机构的情况下,可以轻松使工作头2更换不同的安装位置,使操作更加便利。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槽25位于安装段22的中部,相对工作头2的中心线对称。安装槽25没有贯穿安装段22延伸出工作头2外。当然,安装槽也可以贯通安装段22远离工作段21的外边缘,即安装槽25在远离工作段21的一端连通到安装段22外。这样,在不完全拆卸紧固机构的情况下,只需要松开紧固机构,即可以方便地将更换工作头2,使更换工作头2更加便利。
当然,供紧固机构穿过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安装槽25的结构,而是其它结构。例如工作头2的安装段22上设置可供紧固机构穿过若干安装孔,安装孔与安装位置一一对应。在某一安装位置时,紧固机构穿过该安装位置对应的安装孔。
其中,转接器3具有第一转接单元31和第二转接单元32,第一转接单元31能够与输出轴11的配接单元配接,从而将转接器3连接到输出轴11上;第二转接单元32能够与任一安装单元配接,即工作头2在不同安装位置时,第二转接单元32与安装位置对应的那个安装单元配接,从而可以保证在每个安装位置上,将工作头2连接在转接器3上。
在输出轴11轴向方向,即沿输出轴11的轴心线延伸的方向,也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转接器3外表面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朝上,第二端面朝下。
在输出轴11轴向方向,转接器2的中部设有配接通道33。在将工作头2安装到转接器3时,工作头2插入该配接通道33中。此时安装段22部分容置在配接通道33内。
配接通道33具有相对设置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平行于第一端面。配接通道33还具有连接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的两侧壁。
第一转接单元31位于第一端面上,第二转接单元32设置在第二底面上。安装段22容置部分的安装单元与转接器3的第二转接单元32配接,从而将工作头2安装到转接器3上。
当然,第二转接单元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底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接通道3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安装单元排布方向。
两侧壁可以用于导向工作头移动,即方便工作头2在配接通道33中移动,从而方便工作头2的改变安装位置。
具体地,转接器3大致呈方形,具有上下两层,中间中空部分左右贯通形成配接通道33。
当然,转接器并不局限上述结构,转接器还可以是片状实心的。同样,在输出轴的轴向上,转接器具有朝上的第一端面和朝下的第二端面,没有中间的配接通道。第一转接单元设置在第一端面上,而第二转接单元设置在第二端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接器3上还设有供紧固机构穿过的通孔321。通孔321大致位于转接器的中部,贯穿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下面具体讲述输出轴11、转接器3和工作头2的之间的配接结构。
输出轴11的配接单元包括至少三个第一扭矩传递部,第一扭矩传递部用于将输出轴11的扭矩传递至转接器3。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扭矩传递部为自法兰盘底面轴向延伸出的凸起,该凸起围绕输出轴11的轴心线设置,即凸起均匀分布在以输出轴轴心线为圆心的圆周上。
本实施方式中,凸起的数量为十二个,相邻的凸起间隔为30度。当然还可以是三个、四个、六个等其它个数,对应间隔的角度为120度、90度、60度等其它度数。
凸起大致位于法兰盘的中部区域。当然也可以位于法兰盘的边缘区域。
对应地,第一转接单元31包括至少三个转接扭矩传递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接扭矩传递部为设置在转接器3的第一端面上的孔,该孔能够和法兰盘上的凸起相互配合,从而实现配接单元与第一转接单元31之间配接,进而将转接器3安装到输出轴11上。
孔的形状可使上述凸起嵌入,并和凸起相互配合。孔的位置与凸起对应设置。前文中已经对输出轴11的第一扭矩传递部的形状及位置作了详细描述,因此此处对转接器3的第一转接单元31仅作简单描述。
当然,配接单元与第一转接单元还可以为业界应用于摆动动力工具的常用的其它配接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安装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固定部222,同一安装单元中的第二固定部位于同一直线上,即第二固定部222呈直线排列。
对应地,第二转接单元3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固定部322,第一固定部322的个数与第二固定部的个数相同,且与第二固定部222一一对应地配合,从而实现安装单元和第二转接单元32配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222为配接孔,对应地,第一固定部322为配接凸起,配接凸起嵌入配接孔中,配接孔和配接凸起相互配合使安装单元和第二转接单元32配接。
当然,还可以是第二固定部为配接凸起,对应地,第一固定部为配接孔,配接孔容纳配接凸起,同样可以相互配合使安装单元和第二转接单元配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接凸起,也即第一固定部322的横截面为矩形,对应地,第二固定部为长方形的配接孔。
很容易想到,本发明的配接凸起的横截面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矩形,也可以是其它方形(例如正方形、菱形)、角形(例如三角形、五角形)、星形(例如十字星形、五角星形、六角星形等)、圆形、椭圆形、梯形等任一种,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其它不规则形状。
为了方便工作头在配接通道33中移动,即方便工作头的改变安装位置,沿第二固定部的排列方向,在配接凸起的端部设置导向面,使工作头方便移动,增强改变工作头安装位置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222的排列方向与安装单元的排布方向平行。
更优选地,相邻的第二固定部222之间的距离相等。即所有第二固定部222等距排布。这样相邻的安装单元可以共用部分第二固定部22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接单元32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固定部325;对应地,安装单元还包括与第二固定部222排列方向平行排列的至少两个第四固定部225;在第一固定部322和第二固定部222一一对应配合时,同时第三固定部325和第四固定部225也一一对应配合。第四固定部325与第二固定部222分别位于安装槽25的两侧;这样可以提高工作头2的工作稳定性。
结合图2-3,可以看出第二转接单元32具有4个第一固定部322和4个第三固定部325,形成平行的两列。当工作头2处于某个安装位置时,此时与第二转接单元32配接的安装单元为,安装段22上位于上述4个第一固定部322上方的4个第二固定部222和位于上述4个第三固定部上方的4个第四固定部225,4个第二固定部222和4个第四固定部225同样为两列。
当工作头2改变至与现在安装位置相邻的安装位置时,去掉最末尾的1个第二固定部222,在靠近最前端新的1个第二固定部222纳入,与原来的3个第二固定部222组合成新的4个第二固定部222。同样,去掉最末尾的1个第四固定部225,在靠近最前端新的1个第四固定部225纳入,与原来的3个第四固定部225组合成新的4个第四固定部225;这4个第四固定部225和上面新的4个第二固定部222组成新的安装单元。可以看出,相邻安装位置之间距离也就是相邻第二固定部之间(也即相邻第四固定部之间)的距离,这样既增强了工作头2与转接器3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又可以在有限安装段22内,设置更多的安装单元,从而使工作头2的伸缩的调节行程更加密集,相邻安装位置之间更加靠近,可以进行更加精细的调节。另外,相邻的两个安装单元由于共用第二固定部222和第四固定部225,还有效保证了安装段22的刚性,确保工作头2的使用寿命。
其中,紧固机构为一种可以快速夹紧的机构,该紧固机构具有夹紧状态和松开状态,当在紧固机构处于松开状态下,工作头2能够由第一安装位置移动到第二安装位置,即工作头2可以改变安装位置,也即工作头可相对转接器移动,此时可以调节工作头2的长度;当紧固机构处于夹紧状态下,工作头2和输出轴11保持相对静止,即工作头以及转接器固持在输出轴上,此时工作头可以进行切割等操作。
具体地,紧固机构包括一紧固件4,该紧固件4包括螺栓41及套设在螺栓41末端的压盖42。本实施方式中,压盖42为一圆形盖,且与螺栓41相对固定连接,不可拆分。紧固件4拧紧后,压盖42抵靠在工作头2的一侧,可防止由于往复甚至冲击式载荷的情况下而导致工作头2松脱。
参见图4和图5,紧固机构还包括支撑在输出轴11内的锁紧件14、可围绕输出轴11的轴线转动的驱动单元15。沿一个方向旋转驱动单元15时,能够驱动锁紧件14和紧固件4螺纹锁紧;然后沿相反方向旋转驱动单元15时,则驱动锁紧件14和紧固件4松开。
需要非常大的轴向夹持力来确保在所有的工作条件下将上述工作头2保持在输出轴11上,并不会出现打滑而影响工作效率或无法工作。本实施方式紧固机构能够满足上述需求,并能快速夹紧和释放工作头2,而无需使用另外的辅助工具。
紧固件4穿过工作头2和转接器3进而连接到输出轴11内,从而将工作头2与转接器3固定在输出轴11的末端。紧固件的螺栓41收容在输出轴11的收容孔113后,不能相对输出轴11转动。安装时,紧固件4的螺栓41穿过输出轴11的收容孔113,并与锁紧件14螺纹锁紧,从而将工作头2固定在输出轴11的承接部112上,并夹持在法兰盘111的底面和压板130的顶面之间。
锁紧件14收容在输出轴11的腔体110内,并可轴向移动地支撑在腔体110的底壁114上。该锁紧件14大致呈圆环状,能够在腔体110内自由旋转,其中部轴向开设有螺纹孔140,外围周向设置有可与驱动单元15相对轴线X1不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齿部141。沿一个方向旋转驱动单元15,带动锁紧件14相对轴线X1旋转,从而使锁紧件14的螺纹孔140与紧固件4的螺栓41螺纹锁紧。在锁紧状态下,沿相反方向旋转驱动单元15,则可驱动锁紧件14相对轴线X1反向旋转,从而使锁紧件14的螺纹孔140与紧固件4的螺栓41松开。
输出轴11摆动运动时,会带动工作头2、转接器3、紧固件4和锁紧件14一起摆动。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单元的部分元件需要设置在壳体外部,以便于使用者直接手动操作驱动单元,而无需使用其它的辅助工具。如果锁紧件摆动时同时带动驱动单元摆动,则会影响到使用者的操作手感,甚至在一些状况下会有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在锁紧件锁紧后,避免锁紧件带动驱动单元同步摆动。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驱动单元15可选择地与锁紧件14啮合。需要将锁紧件14与紧固件4相对锁紧或松开时,可选择将驱动单元15与锁紧件14啮合,然后驱动锁紧件14;在锁紧件14锁紧后工作时,驱动单元15则与锁紧件14脱开啮合,从而不会受到锁紧件14摆动的影响。
驱动单元15包括驱动组件17和操作组件18。其中,驱动组件用于与锁紧件14啮合并驱动锁紧件14转动。操作组件18用于手动操作以带动驱动组件17转动。
驱动组件17收容在输出轴11的腔体110内,并位于锁紧件14的上方。驱动组件17包括位于上部的竖直圆柱状推杆部170和位于下部的驱动部171,推杆部170自壳体10的顶部延伸出的一端安装有枢轴172,驱动部171自底部轴向开设有凹槽173。其中,枢轴172的轴线垂直于输出轴11的轴线X1。凹槽173的形状与锁紧件14的外部形状相匹配,而且凹槽173内部设有可与锁紧件14的第一齿部141啮合的第二齿部174。驱动组件17与锁紧件14啮合时,凹槽173套设在锁紧件14的外围,通过第一齿部141和第二齿部174的配合,带动锁紧件14转动。另外,驱动部171的径向尺寸大于推杆部170的径向尺寸,从而在驱动部171的顶部形成环形台阶部175。
操作组件18为一操作手柄,通过枢轴172枢接在驱动组件17的推杆部170上。其相对枢轴172的一侧设有凸轮部180,另一侧为延伸有大致垂直于凸轮部180的手柄181,手柄181的末端距离轴线X1有一定距离,以便轻易地通过操作手柄181带动驱动组件17围绕轴线X1转动。
壳体10的顶部安装有套设在驱动组件17上的平板状盖体102,可以密封壳体10,避免轴承100受到灰尘等污染。驱动组件17的推杆部170与输出轴11的腔体110的内壁之间轴向设置有环形轴套103,轴套103与盖体102一体成型,其底端与驱动组件17的台阶部175相对。进一步地,轴套103的底端与驱动组件17的台阶部175之间设有弹性件176,以提供驱动组件17能够轴向往复移动的回复力。
该紧固机构通过轴向上移动驱动组件来实现与锁紧件的啮合或脱开,从而可以方便工作头伸缩调节,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具体地,参见图1,图1中的虚线为装配线。参照装配线,按照如下步骤将工作头2、转接器3安装到输出轴11上:
第一步,将工作头2的安装段22插入转接器3的配接通道33内,此时工作头2的安装段22部分收容于转接器3的配接通道33内。工作头2的安装槽25位于转接器的通孔35处。将工作头2的安装单元与第二转接单元32配接。
第二步,将转接器3连同工作头2放在法兰盘的下方,将转接器3的通孔对准法兰盘的收容孔,调整转接器3与法兰盘的角度,使第一转接单元31的转接扭矩传递部与第一扭矩传递部上下对齐,将转接器3上移与法兰盘接触并使第一转接单元31和配接单元配接。
第三步,将紧固件4同时穿过工作头2的安装槽25和转接器3的通孔35,最后收容在法兰盘上的收容孔内并拧紧,转接器3的上下两层形变,上下两层压紧工作头2,使工作头2不能上下移动,即紧固件4同时保持配接单元与第一转接单元31的配接状态和安装单元与第二转接单元32的配接状态,从而将工作头2固定在输出轴11上。
结合图6和图7可以看出,工作头2可以相对转接器3相对移动,具体地,工作头2沿其的中心线移动。如图6所示,工作头2的锯齿伸出输出轴11的长度较长,此时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切割。如图7所示,工作头2的锯齿伸出输出轴11的长度较短,此时可以实现精细切割。
当需要从高效率切割转变到精细切割时,需要将工作头2的长度缩小,只需将紧固件4松开,而不需要将紧固件4拆下,然后将工作头2轻轻上移,使安装单元与转接器3的第二转接单元32分离,然后将工作头2向远离工作段21的方向拉,同时安装槽25沿同一方向移动,但始终套在紧固件4上,安装槽25并不妨碍紧固件4的相对其移动。当达到需要的安装位置时,将工作头2下移,使安装单元与转接器3的第二转接单元32配接,拧紧紧固件4即可。
当需要从精细切割转变到高效率切割时,参照上述过程,所不同是将工作头2沿朝向工作段21的方向拉。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第一实施方式还公开了将包含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工作附件的动力工具。
下面结合第一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多功能机,不同之处仅在于转接器具体结构不同。
参见图8,转接器3包括第一转接段与第二转接段,第一转接段和第二转接段在输出轴11轴向的投影无重叠,即第一转接段和第二转接段在转接器位于输出轴径向不同的区域。
第一转接单元31位于第一转接段,第二转接单元32位于第二转接段,
在第一转接段设有沿输出轴11轴向贯穿转接器3的第一通孔37,在第二转接段设有沿输出轴11轴向贯穿转接器的第二通孔39或第二盲孔。
第一转接单元31包括围绕第一通孔设置的若干转接扭矩传递部311,具体地,若干转接扭矩部311为十二个圆孔。其它同第一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转接单元同第一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对应地,紧固机构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二紧固件均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穿过转接器3上的第一通孔37收容至输出轴11上的收容孔,从而将转接器3固定在输出轴11上;当第二转接段设有第二通孔39时,第二紧固件同时穿过工作头2上的安装槽35与转接器3上的第二通孔39,其末端与螺母连接,从而将工作头2固定在转接器3上。当第二转接段设有第二盲孔时,第二紧固件穿过工作头2上的安装槽35,其末端收容于转接器3的第二盲孔中,从而将工作头2固定在转接器3上。
其它部分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第一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多功能机,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机相同的本体和紧固机构,在此不再对本体和紧固机构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描述;不同之处仅在于没有转接器,工作头直接与输出轴配接,紧固机构穿过工作头将工作头直接固定在输出轴上。工作头单独组成工作附件。
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头上每个安装单元包括若干第二扭矩传递部,第二扭矩传递部与第一扭矩传递部相配接。
第一扭矩传递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扭矩传递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扭矩传递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转接单元的转接扭矩传递部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配接单元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安装单元还可以为业界应用于摆动动力工具的常用的其它配接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工作头安装段上设置可供紧固机构穿过若干安装孔,安装孔与安装位置一一对应,在某一安装位置时,紧固机构穿过该安装位置对应的安装孔。也即每个安装单元均有与之对应的安装孔,每个安装单元的若干第二扭矩传递部围绕安装孔设置。即第二扭矩传递部分布在安装孔的周围。
安装单元之间彼此不重叠,也不共用第二扭矩传递部。
具体地,如图9所示,工作头2的安装段22包括两个安装单元,分别为远离工作段21的第一安装单元和靠近工作段21的第二安装单元。第一安装单元包括围绕第一安装孔27设置地十二个第二扭矩传递部2271;更具体为十二个圆孔。第二安装单元包括围绕第二安装孔29设置地十二个第二扭矩传递部2272;对应地也为十二个圆孔。
当需要将工作头2的第一安装单元安装到输出轴11时,先将工作头2的安装段22放在法兰盘的下方,将第一安装孔27对准法兰盘的收容孔,调整工作头的角度,对应地使第二扭矩传递部2271与第一扭矩传递部上下对齐,将工作头2上移与法兰盘接触并使第二扭矩传递部2271和第一扭矩传递部配接,最后紧固机构穿过工作头2的第一安装孔27,拧入法兰盘上的收容孔内,从而将工作头2固定在输出轴11上。
当需要将工作头2的第二安装单元安装到输出轴11时,与上述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需要从高效率切割转变到精细切割时,将工作头2从输出轴11上拆卸下来,将第二安装单元位于输出轴11的下方,重新将工作头2安装到输出轴11上。
当需要从精细切割转变到高效率切割时,参照上述过程,所不同是将工作头的第一安装单元位于输出轴的下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通过上述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在工作头的安装段的不同位置上设置相同的安装单元,从而使工作头具有不同的安装位置,这些安装位置使工作头伸出输出轴的长度不同,进而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因此工作头的适用性也大大提高。
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或形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熟知地替换。可视不同格局来相应改变构形,可以增加新的元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元件。
Claims (15)
1.一种工作附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动力工具的输出轴上,所述工作附件包括工作头,所述工作头至少具有第一安装位置以及第二安装位置;当所述工作头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位置时,所述工作头的几何中心距离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距离为L1,当所述工作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位置时,所述工作头的几何中心距离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距离为L2;所述L1不等于所述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附件还包括与所述输出轴配接的转接器,所述工作头可移动地与所述转接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头包括安装段、以及与所述安装段连接的工作段;所述安装段具有至少两个安装单元;所述转接器具有转接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可选择地与所述安装单元之一配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固定部;所述安装单元包括直线排列的至少两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能够一一对应地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为配接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可嵌入所述配接孔的配接凸起;
或,所述第二固定部为配接凸起,所述第一固定部为容纳所述配接凸起的配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头具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垂直于所述输出轴的轴心线,所述安装单元沿所述中心线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安装单元的排布方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定距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具有平行于所述工作头移动方向延伸的配接通道;所述安装段部分容置在所述配接通道内,所述转接单元设置于所述配接通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头包括安装段、以及与所述安装段连接的工作段;所述安装段具有至少两个安装单元;所述输出轴的端面具有配接单元;配接单元可选择地与所述安装单元之一配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头为直锯片,所述直锯片具有中心线,所述直锯片沿所述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12.一种动力工具,其包括动力工具的本体以及工作附件;所述动力工具的本体具有输出轴、所述工作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将所述工作附件紧固到所述输出轴上的紧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附件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附件还包括与所述输出轴配接的转接器,所述工作头可移动地与所述转接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具有夹紧状态和松开状态,当所述紧固机构处于松开状态下,所述工作头能够相对转接器移动;当所述紧固机构处于夹紧状态下,所述工作头和转接器固持在所述输出轴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作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件;所述安装段具有安装槽;所述转接器具有通孔,所述紧固件同时穿过所述通孔和安装槽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0110.8A CN105328649B (zh) | 2014-07-01 | 2014-07-01 | 工作附件以及动力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10110.8A CN105328649B (zh) | 2014-07-01 | 2014-07-01 | 工作附件以及动力工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8649A true CN105328649A (zh) | 2016-02-17 |
CN105328649B CN105328649B (zh) | 2019-03-29 |
Family
ID=55279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10110.8A Active CN105328649B (zh) | 2014-07-01 | 2014-07-01 | 工作附件以及动力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28649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47259A (zh) * | 2019-11-26 | 2021-05-28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
CN113263478A (zh) * | 2020-02-14 | 2021-08-17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多功能机及其工作附件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37391A (en) * | 1986-04-03 | 1987-01-20 | Schlein Allen P | Surgical saw blade |
US5382249A (en) * | 1991-05-30 | 1995-01-17 | Synvasive Technology, Inc. | Adjustable surgical blade |
US5735866A (en) * | 1996-09-19 | 1998-04-07 | Linvatec Corporation | Adjustable length saw blade |
CN102001087A (zh) * | 2009-09-02 | 2011-04-06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转接器 |
WO2011043518A1 (ko) * | 2009-10-08 | 2011-04-14 | Park Sung Chul | 길이조절이 가능한 어댑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멀티디바이스 |
CN102303306A (zh) * | 2011-05-05 | 2012-01-04 | 苏州英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锯类动力工具 |
DE102012007926A1 (de) * | 2012-04-17 | 2013-10-17 | C. & E. Fein Gmbh | Handwerkzeug mit einer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 Werkzeug |
CN204019496U (zh) * | 2014-07-01 | 2014-12-17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工作附件以及动力工具 |
-
2014
- 2014-07-01 CN CN201410310110.8A patent/CN1053286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37391A (en) * | 1986-04-03 | 1987-01-20 | Schlein Allen P | Surgical saw blade |
US5382249A (en) * | 1991-05-30 | 1995-01-17 | Synvasive Technology, Inc. | Adjustable surgical blade |
US5735866A (en) * | 1996-09-19 | 1998-04-07 | Linvatec Corporation | Adjustable length saw blade |
CN102001087A (zh) * | 2009-09-02 | 2011-04-06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转接器 |
WO2011043518A1 (ko) * | 2009-10-08 | 2011-04-14 | Park Sung Chul | 길이조절이 가능한 어댑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멀티디바이스 |
CN102303306A (zh) * | 2011-05-05 | 2012-01-04 | 苏州英诺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锯类动力工具 |
DE102012007926A1 (de) * | 2012-04-17 | 2013-10-17 | C. & E. Fein Gmbh | Handwerkzeug mit einer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 Werkzeug |
CN204019496U (zh) * | 2014-07-01 | 2014-12-17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工作附件以及动力工具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47259A (zh) * | 2019-11-26 | 2021-05-28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
CN113263478A (zh) * | 2020-02-14 | 2021-08-17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多功能机及其工作附件 |
WO2021160118A1 (zh) * | 2020-02-14 | 2021-08-1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多功能机及其工作附件 |
CN113263478B (zh) * | 2020-02-14 | 2022-10-14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多功能机及其工作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8649B (zh) | 2019-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96619B (zh) | 动力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2259328B (zh) | 用于将工作元件适配到动力工具轴端的适配器 | |
US20110227300A1 (en) | Adapter for multifunctional tool | |
CN202212763U (zh) | 车磨一体机 | |
CN201711949U (zh) | 用于将工作元件适配到动力工具轴端的适配器 | |
CN204019496U (zh) | 工作附件以及动力工具 | |
CN106737446A (zh) | 手持式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 |
WO2013044844A1 (zh) | 多功能机 | |
CN102848296A (zh) | 杯体抛光机 | |
KR20150062293A (ko) | 디버링 머신 | |
CN105328649A (zh) | 工作附件以及动力工具 | |
WO2019042361A1 (zh) | 工作头、转接器及分别设工作头、转接器的摆动动力工具 | |
KR200471783Y1 (ko) | 휴대용 연마장치 | |
CN106142019A (zh) | 锯片工作头及具有该工作头的作业工具及安装方法 | |
CN103101038A (zh) | 工作头 | |
CN205166563U (zh) | 曲轴研磨装置 | |
CN103302640B (zh) | 多功能机 | |
CN210476471U (zh) | 一种具有夹持机构的打磨机 | |
CN204771917U (zh) | 型材端面去毛刺装置 | |
US11204061B2 (en) | Bearing unit for an accessory tool | |
CN207495418U (zh) | 工作头固定机构以及电动工具 | |
CN205325351U (zh) | 曲轴研磨机构 | |
CN212665731U (zh) | 手持式砂磨机 | |
KR102560353B1 (ko) | 탈부착이 가능한 지그용 연마장치 | |
CN219704627U (zh) | 一种倒角砂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8 Address after: 215600 No.9, Haixin Road, Nanfeng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OSITEC MACHINERY (ZHANGJIAG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City Industrial Park East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