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6034A - 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 - Google Patents

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6034A
CN112846034A CN202110002679.8A CN202110002679A CN112846034A CN 112846034 A CN112846034 A CN 112846034A CN 202110002679 A CN202110002679 A CN 202110002679A CN 112846034 A CN112846034 A CN 112846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lumn
fixedly connected
block
movabl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26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chuang Boyu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chuang Boyu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chuang Boyu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chuang Boyu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26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460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46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603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3/00Details of machines for forging, pressing, or hammering
    • B21J13/02Dies or mounting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面均设置有锻造模块,下模板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通过限位滑动组件连接有移动侧板,移动侧板开设有联动腔,联动腔滑动连接有挤压柱,挤压柱端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本发明利用液压装置带动上盖板进行下移,通过在上盖板上精密灵巧的设置启动触点、联动杆、控制杆和配合块,使得锻造模块、中控板和上盖板能依次进行抵触,从而使得移动侧盖能在锻造模块合模后缓慢的移动到锻造模块侧壁处进行紧固,并能利用侧边块和三角板的配合实现移动侧板的移动,使得移动侧板能加强移动侧盖对锻造模块的紧固力,有效实现对模具的侧面压紧,保证模具强度。

Description

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密封与紧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锻造是指先将金属加热,成为液态或者软化的状态。再把它放入模具中,通过模具的上下模的合闭一次性成型,有时需要多次。他与铸造的不同点在于铸造是将加热后的金属液直接浇注到模型里,而模锻还需要通过上下模的合闭,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了挤压力,所以模锻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都要好于铸造件。
用于锻造模具需要有较强的强度,对于一些特殊的铸件,还需要对铸件进行加压处理,现有的模具在应对高压铸造时,模具之间的左右支撑力较小,使得在每次合模后均需要通过一系统操作来对模具的侧面进行加固,避免侧面的液态金属泄露造成事故,这使得加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模具在应对高压铸造时,模具之间的左右支撑力较小,使得在每次合模后均需要通过一系统操作来对模具的侧面进行加固,避免侧面的液态金属泄露造成事故,这使得加工效率低下的缺点,而提出的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面均设置有锻造模块,所述下模板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通过限位滑动组件连接有移动侧板,所述移动侧板内开设有联动腔,所述联动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挤压柱,所述挤压柱端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上模板顶部通过伸缩组件连接有中控板,所述中控板顶部固定连接有T型柱,所述T型柱滑动连接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调控组件,所述上盖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呈三角状的侧边块。
优选地,所述限位滑动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台上的多个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水平导柱,所述移动侧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套设在水平导柱外侧壁上,并通过套设在水平导柱外侧壁上的抵触弹簧与矩形槽内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与挤压柱固定连接的移动侧盖,所述移动侧盖侧壁固定连接有紧固侧块,所述联动腔顶部滑动连接有受压柱,所述受压柱通过联动柱与挤压柱连接,所述受压柱顶部固定连接有受压块,所述受压块通过套设在受压柱外侧壁上的受压弹簧与移动侧板顶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移动侧板内开设有气腔,所述气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通过连接柱连接有挤压触板,所述紧固侧块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气环,所述紧固侧块上开设有与密封气环相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通过连接软管与气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上模板上的承重柱,所述中控板上开设有与承重柱相适配的滑动孔,所述挤压柱贯穿滑动孔向上延伸,并固定连接有抵触盘,所述中控板通过套设在承重柱上的承重弹簧与上模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控组件包括开设在上盖板上的多个启动腔,所述启动腔底部滑动连接有启动触点,所述启动触点转动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转动连接有控制杆。
优选地,所述中控板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竖直柱,位于竖直柱上方的所述上盖板侧壁开设有配合口,所述配合口内壁开设有矩形口,所述矩形口内壁滑动连接有配合块,所述配合块与控制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配合块上开设有与竖直柱相适配的配合孔。
优选地,所述移动侧板侧壁固定连接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转动球。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液压装置带动上盖板进行下移,通过在上盖板上精密灵巧的设置启动触点、联动杆、控制杆和配合块,使得锻造模块、中控板和上盖板能依次进行抵触,从而使得移动侧盖能在锻造模块合模后缓慢的移动到锻造模块侧壁处进行紧固,并能利用侧边块和三角板的配合实现移动侧板的移动,使得移动侧板能加强移动侧盖对锻造模块的紧固力,有效实现对模具的侧面压紧,保证模具强度。
2、移动侧板移动时,设置在其上的挤压触板会被下模板侧壁挤压使得气腔内的气体被活塞块压缩,使得气体能输出到密封气环21内,密封气环会变大,使得紧固侧块与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的密封能加强,避免漏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锻造模块、4支撑台、5移动侧板、6挤压柱、7中控板、8T型柱、9上盖板、10侧边块、11水平导柱、12滑动块、13移动侧盖、14紧固侧块、15受压柱、16联动柱、17受压块、18气腔、19活塞块、20挤压触板、21密封气环、22连接软管、23承重柱、24抵触盘、25启动触点、26联动杆、27控制杆、28竖直柱、29配合块、30配合孔、31三角板、32转动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模板1与下模板2相对面均设置有锻造模块3,下模板2底部设置有支撑台4,支撑台4通过限位滑动组件连接有移动侧板5,进一步地,限位滑动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台4上的多个矩形槽,矩形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水平导柱11,移动侧板5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2,滑动块12套设在水平导柱11外侧壁上,并通过套设在水平导柱11外侧壁上的抵触弹簧与矩形槽内壁连接。
移动侧板5内开设有联动腔,联动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挤压柱6,挤压柱6端部设置有密封组件,进一步地,密封组件包括与挤压柱6固定连接的移动侧盖13,移动侧盖13侧壁固定连接有紧固侧块14,联动腔顶部滑动连接有受压柱15,受压柱15通过联动柱16与挤压柱6连接,受压柱15顶部固定连接有受压块17,受压块17通过套设在受压柱15外侧壁上的受压弹簧与移动侧板5顶部连接;再进一步地,移动侧板5内开设有气腔18,气腔18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块19,活塞块19通过连接柱连接有挤压触板20,紧固侧块14上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气环21,紧固侧块14上开设有与密封气环21相连通的气道,气道通过连接软管22与气腔18连通。
上模板1顶部通过伸缩组件连接有中控板7,进一步地,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上模板1上的承重柱23,中控板7上开设有与承重柱23相适配的滑动孔,挤压柱6贯穿滑动孔向上延伸,并固定连接有抵触盘24,中控板7通过套设在承重柱23上的承重弹簧与上模板1连接;中控板7顶部固定连接有T型柱8,T型柱8滑动连接有上盖板9,其中上盖板9顶部与液压装置的输出端进行连接,上盖板9上设置有调控组件,上盖板9底部固定连接有呈三角状的侧边块10;进一步地,调控组件包括开设在上盖板9上的多个启动腔,启动腔底部滑动连接有启动触点25,启动触点25具有一定的重量,使得能自动实现回复,启动触点25转动连接有联动杆26,联动杆26转动连接有控制杆27;再进一步地,中控板7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竖直柱28,位于竖直柱28上方的上盖板9侧壁开设有配合口,配合口内壁开设有矩形口,矩形口内壁滑动连接有配合块29,配合块29与控制杆27端部固定连接,配合块29上开设有与竖直柱28相适配的配合孔30,移动侧板5侧壁固定连接有三角板31,三角板31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转动球32,转动球32能有效的减小与侧边块10接触时的摩擦力。
本发明中当液压设备带动上盖板9进行下移进行合模时,设置在上模板1上的锻造模块3会与设置在下模板2上的锻造模块3进行对接,实现配合,此时液压设备带动上盖板9继续下移,由于锻造模块3的阻挡,此时,当上盖板9下移时,会使竖直柱28移动到配合口处,但此时的配合口内的配合块29处在偏移的状态,配合块29上的配合孔30与配合口错位,竖直柱29会被配合块29阻挡,无法实现移动,这使得中控板7受力向下移动使得套设在承重柱23上的承重弹簧逐渐被压缩,即中控板7会逐渐的向下移动,中控板7会抵触到受压块17,使得受压柱15向下移动,当受压柱15向下移动时,会通过联动柱16带动挤压柱6向内进行移动,设置在挤压柱6端部的移动侧盖13会将紧固侧块14逐渐的向上模板1与下模板之间的间隙处进行挤压,使得紧固侧块14能实现对锻造模块侧壁的支撑与紧固,
当承重弹簧被挤压到临近极限时,此时设置在中控板7上的竖直柱28会与启动触点25接触,启动触点25的会被挤压向上移动,启动触点25通过联动杆26连接的控制杆27会带动配合块29进行移动,配合块29会在矩形槽内进行移动,使得原先设置在配合块29上的配合孔30能与配合口处在同一位置,这时上盖板9能实现下移,在上盖板9持续下移时,会使设置在上盖板9上的侧边块10与三角板31进行接触,在倾斜设置的侧边的作用下使得三角板31连接的移动侧板5会受力向内移动,使得设置在移动侧板5上的紧固侧块14能加强对锻造模块3的夹持紧固力,保证对锻造模块3的侧壁支撑效果;
并且在移动侧板5移动时,设置在其上的挤压触板20会被下模板2侧壁挤压使得气腔18内的气体被活塞块19压缩,使得气体能输出到密封气环21内,密封气环21会变大,使得紧固侧块14与上模板1和下模板2之间的密封能加强,避免漏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与下模板(2)相对面均设置有锻造模块(3),所述下模板(2)底部设置有支撑台(4),所述支撑台(4)通过限位滑动组件连接有移动侧板(5),所述移动侧板(5)内开设有联动腔,所述联动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挤压柱(6),所述挤压柱(6)端部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上模板(1)顶部通过伸缩组件连接有中控板(7),所述中控板(7)顶部固定连接有T型柱(8),所述T型柱(8)滑动连接有上盖板(9),所述上盖板(9)上设置有调控组件,所述上盖板(9)底部固定连接有呈三角状的侧边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动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台(4)上的多个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水平导柱(11),所述移动侧板(5)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12),所述滑动块(12)套设在水平导柱(11)外侧壁上,并通过套设在水平导柱(11)外侧壁上的抵触弹簧与矩形槽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与挤压柱(6)固定连接的移动侧盖(13),所述移动侧盖(13)侧壁固定连接有紧固侧块(14),所述联动腔顶部滑动连接有受压柱(15),所述受压柱(15)通过联动柱(16)与挤压柱(6)连接,所述受压柱(15)顶部固定连接有受压块(17),所述受压块(17)通过套设在受压柱(15)外侧壁上的受压弹簧与移动侧板(5)顶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侧板(5)内开设有气腔(18),所述气腔(18)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块(19),所述活塞块(19)通过连接柱连接有挤压触板(20),所述紧固侧块(14)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气环(21),所述紧固侧块(14)上开设有与密封气环(21)相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通过连接软管(22)与气腔(18)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上模板(1)上的承重柱(23),所述中控板(7)上开设有与承重柱(23)相适配的滑动孔,所述挤压柱(6)贯穿滑动孔向上延伸,并固定连接有抵触盘(24),所述中控板(7)通过套设在承重柱(23)上的承重弹簧与上模板(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组件包括开设在上盖板(9)上的多个启动腔,所述启动腔底部滑动连接有启动触点(25),所述启动触点(25)转动连接有联动杆(26),所述联动杆(26)转动连接有控制杆(2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板(7)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竖直柱(28),位于竖直柱(28)上方的所述上盖板(9)侧壁开设有配合口,所述配合口内壁开设有矩形口,所述矩形口内壁滑动连接有配合块(29),所述配合块(29)与控制杆(27)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配合块(29)上开设有与竖直柱(28)相适配的配合孔(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侧板(5)侧壁固定连接有三角板(31),所述三角板(31)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转动球(32)。
CN202110002679.8A 2021-01-04 2021-01-04 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 Withdrawn CN1128460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2679.8A CN112846034A (zh) 2021-01-04 2021-01-04 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2679.8A CN112846034A (zh) 2021-01-04 2021-01-04 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6034A true CN112846034A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01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2679.8A Withdrawn CN112846034A (zh) 2021-01-04 2021-01-04 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460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9709A (zh) * 2022-04-02 2022-06-28 湖南博锐重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异形锻造件的锻造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9709A (zh) * 2022-04-02 2022-06-28 湖南博锐重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异形锻造件的锻造装置
CN114669709B (zh) * 2022-04-02 2024-02-20 湖南博锐重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异形锻造件的锻造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01156U (zh) 一种汽车d柱下内板生产用冲压模具
CN107297468A (zh) 一种三工位冷芯盒制芯机
CN112846034A (zh) 可侧面自动压紧减振的精密锻造模具
CN211136185U (zh) 一种模具装配设备
CN212045827U (zh) 一种分步成型的光学镜片注塑模具
CN116441409A (zh) 一种输电线路支撑铁塔连接件成型加工设备
CN216461671U (zh) 一种可快速脱模的压铸模具
CN214557286U (zh) 一种铝合金板坯生产用压铸装置
CN115722590A (zh) 一种整体成型的机身结构油箱的成型模具
CN210450968U (zh) 粉末冶金成形装置用取料机械手
CN108817353B (zh) 电动汽车电池底壳毛坯的复合液态模锻装置及方法
CN114472805A (zh) 一种压紧型消失模及消失模铸造用浇注方法
CN114833919A (zh) 透水混凝土砖的成型设备
CN212551547U (zh) 一种履带铁齿的锻造模具
KR20080041337A (ko) 프레스장치를 이용한 다단가압식 주·단조 금형유닛 및 그공법
CN210632924U (zh) 一种用于自动铸造的斜顶抽芯装置
JPH03155444A (ja) 竪型鋳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7990593U (zh) 一种五金配件生产打孔装置
CN216729362U (zh) 一种液态锻造哈夫模架安全锁模结构
CN206392793U (zh) 一种螺栓的压扁装置
CN216705853U (zh) 一种合金铸造设备
CN112296267A (zh) 一种t型连接件自动化铸造设备
CN214442937U (zh) 一种无水口的压铸模具
CN218452517U (zh) 一种缝纫机机架加工用输送折弯装置
CN214601869U (zh) 一种金属制品的压铸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