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0458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0458B
CN112840458B CN201980066437.6A CN201980066437A CN112840458B CN 112840458 B CN112840458 B CN 112840458B CN 201980066437 A CN201980066437 A CN 201980066437A CN 112840458 B CN112840458 B CN 112840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insulating layer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64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40458A (zh
Inventor
郑载勳
李元镐
任铉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40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0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40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0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01L33/38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the electrode extending partially in or entirely through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95Post-treatment of devices, e.g. annealing, recrystallisation or short-circuit eli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93Batch processes
    • H01L2224/95Batch processes at chip-level, i.e. with connecting carried out on a plurality of singulated devices, i.e. on diced ch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93Batch processes
    • H01L2224/95Batch processes at chip-level, i.e. with connecting carried out on a plurality of singulated devices, i.e. on diced chips
    • H01L2224/9512Aligning the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 H01L2224/95143Passive alignment, i.e. self alignment, e.g. using surface energy, chemical reactions, thermal equilibrium
    • H01L2224/95146Passive alignment, i.e. self alignment, e.g. using surface energy, chemical reactions, thermal equilibrium by surface ten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33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2933/0066Processes relating to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relating to 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crystal structure or orientation, e.g. polycrystalline, amorphous or porous
    • H01L33/1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crystal structure or orientation, e.g. polycrystalline, amorphous or porous within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布置成与第一电极间隔开,并且面对第一电极;第一绝缘层,布置成部分地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绝缘层,布置在第一绝缘层的至少一部分上;以及发光元件,在第二绝缘层上布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具有下表面,所述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绝缘层化学结合。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0月1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12043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及其所有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形成在电极表面上的有机图案化学键合到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目前使用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诸如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LCD)装置。
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图像,并且包括诸如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在它们之中,发光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可以包括使用有机材料作为荧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使用无机材料作为荧光材料的无机发光二极管。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使用有机材料作为发光元件的荧光材料。其优点在于,制造工艺简单并且元件具有柔性。然而,已知有机材料易受高温驱动环境的影响,并且蓝光的效率相对低。
另一方面,在无机发光二极管的情况下,因为其使用无机半导体作为荧光材料,所以存在无机发光二极管即使在高温环境中也具有耐久性并且具有比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蓝光的效率高的蓝光效率的优点。此外,即使在已经指出作为常规无机发光二极管的限制的制造工艺中,也已经开发了使用介电泳(DEP)的转录方法。因此,对具有比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耐久性和效率高的耐久性和效率的无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正在继续。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绝缘层,绝缘层用于通过在绝缘层与发光元件之间形成键来固定发光元件的位置,从而改善发光元件的对准。
应当注意的是,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以上提及的目的;并且通过下面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间隔开,并且面对第一电极;第一绝缘层,设置成部分地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至少一部分上;以及发光元件,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其中,发光元件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化学键合到第二绝缘层。
可以使发光元件与第二绝缘层接触,以形成化学键,其中,发光元件与第二绝缘层彼此接触的区域可以包括共价键区域,共价键区域包含发光元件与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化学键。
发光元件可以包括棒状半导体芯、围绕棒状半导体芯的绝缘膜和结合到绝缘膜的结合基团,其中,第二绝缘层可以包括第二官能团,并且其中,发光元件与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化学键可以通过结合基团与第二官能团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
结合基团可以包括主链、结合到主链并且将主链与发光元件连接的连接体以及在主链上取代的第一官能团,其中,第一官能团可以与第二官能团形成共价键。
第二绝缘层可以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绝缘图案,其中,绝缘图案可以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另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第二绝缘层可以包括与第一电极部分地叠置的第一绝缘图案以及与第二电极部分地叠置的第二绝缘图案。
第一绝缘图案可以与第一电极的两个侧部叠置,但是在第一电极的两个侧部之间不叠置,其中,第二绝缘图案可以与第二电极的两个侧部叠置,但是在第二电极的两个侧部之间不叠置。
第一绝缘图案可以与第一电极的面对第二电极的一个侧部叠置,其中,发光元件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的侧部与第二电极的面对第一电极的一个侧部之间。
共价键区域可以形成在第一绝缘图案和第二绝缘图案中的每者上,并且可以定位成与发光元件的下表面的两端中的每者相邻。
第二绝缘层可以包括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三绝缘图案。
共价键区域可以设置在第三绝缘图案上,并且位于发光元件的下表面的中心处。
第二绝缘层可以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叠置,并且被设置成部分地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第二绝缘层可以设置成覆盖第二电极的两个端部和第一电极的两个端部中的面对第二电极一个端部。
第一电极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电极主干以及从第一电极主干分叉并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分支,其中,第二电极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与第一电极主干间隔开的第二电极主干以及从第二电极主干分叉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电极分支,第二电极分支与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分支间隔开。
第二绝缘层可以设置成部分地覆盖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分支和第二电极分支,其中,发光元件可以设置成与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分支和第二电极分支之间的第二绝缘层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显示装置包括:基底;堤,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堤和第二堤,设置在基底上,并且彼此间隔开,其中,堤中的每个堤的至少一部分朝向基底的上表面突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设置成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堤,第二电极设置成覆盖第二堤;第一绝缘层,设置成覆盖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第二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至少一部分上;以及发光元件,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其中所述发光元件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化学键合到所述第二绝缘层,其中,发光元件包括棒状半导体芯、围绕棒状半导体芯的绝缘膜和结合到绝缘膜的结合基团,其中,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二官能团,其中,发光元件与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化学键通过结合基团和第二官能团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
结合基团可以包括主链、结合到主链并且将主链与发光元件连接的连接体以及在主链上取代的第一官能团,其中,第一官能团可以与第二官能团形成共价键。
可以使发光元件与第二绝缘层接触,以形成化学键,其中,发光元件与第二绝缘层彼此接触的区域可以包括共价键区域,共价键区域包括第一官能团与第二官能团之间的共价键。
第二绝缘层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中,其中,共价键区域可以位于发光元件的下表面的中心处。
第二绝缘层可以延伸为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部分地叠置,并且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堤和第二堤的侧表面上,其中,共价键区域可以定位成与发光元件的下表面的两端中的每者相邻。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能够与发光元件中的每个的外表面形成共价键的绝缘层。发光元件可以固定在绝缘层上,使得能够减少在制造显示装置的工艺期间发光元件的对准的变化。因此,可以改善发光元件的对准,并且显示装置可以改善像素中的每个的发射可靠性。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根据权利要求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地理解其他未提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II'和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部分A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视图。
图5是图4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6至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的一些工艺步骤的视图。
图8至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的一些工艺步骤的剖视图。
图14至图22是根据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和剖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发明的范围。
还将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该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层或基底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层。贯穿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组件。
将理解的是,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相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被限定为像素PX的一个或更多个区域。多个像素PX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0的显示部件中,使得特定波段的光可以射出显示装置10。尽管在图1中通过示例的方式描绘了三个像素PX1、PX2和PX3,但是将理解的是,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更多个像素。尽管图1的剖视图示出了仅在一个方向(即,第一方向D1)上布置的像素PX,但是像素PX也可以在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上布置。另外,图1中示出的像素PX可以被划分为几个像素,其中的每个像素可以构成像素PX。像素可以不必如图1中示出地在第一方向DR1上平行地布置,而是可以以各种方式(例如,在竖直方向(或第二方向D2)上、以“之”字形图案等)布置。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发射区域和非发射区域,发光元件300设置在发射区域中以发射一定颜色的光,非发射区域被限定为除了发射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非发射区域可以被一些元件覆盖,使得非发射区域从显示装置10的外部不可见。在非发射区域中,可以设置用于驱动发射区域中的发光元件300的各种元件。例如,在非发射区域中,可以设置电路、驱动器、用于将电信号施加到发射区域的线等。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像素PX可以包括发射特定波段的光以表现颜色的一个或更多个发光元件300。可以经由发射区域从显示装置10的外部看到从发光元件300发射的光。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表现不同颜色的像素PX可以包括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的发光元件300。例如,用于表现红色的第一像素PX1可以包括用于发射红光的发光元件300,用于表现绿色的第二像素PX2可以包括用于发射绿光的发光元件300,并且用于表现蓝色的第三像素PX3可以包括用于发射蓝光的发光元件300。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表示不同颜色的像素可以包括发射相同颜色(例如,蓝色)的发光元件300,并且波长转换层或滤色器可以设置在光路上以表现像素的颜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像素PX可以发射相同颜色的光。
参照图1,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多个电极210和220以及多个发光元件300。电极210和220中的至少一些可以设置在像素PX中的每个中,并且可以电连接到发光元件300以施加电信号,使得发光元件300可以表现特定的颜色。
另外,电极210和220中的至少一些可以用于在像素PX内形成电场,以使发光元件300对准。具体地,当在多个像素PX中使发光元件300对准时,需要在像素PX中的电极210与电极220之间使发光元件300精确地对准。例如,可以如下使用介电泳来对准发光元件300:对显示装置10施用包含发光元件300的溶液,并且对显示装置10施加AC电力以通过电场形成电容,使得介电泳力可以施加到发光元件300,以使发光元件300对准。
在发光元件300已经对准之后对包含发光元件300的溶液进行干燥的工艺期间,会改变发光元件300的对准。当溶液干燥时,溶液分子不会在整个区域之上均匀地挥发。结果,溶液会首先在一定区域中挥发,并且会在溶液中形成流体动力。这样的流体动力会施加到发光元件300以使发光元件300的位置移动。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中,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可以与设置在电极210和220上或在电极210与220之间的第二绝缘层520(见图2)形成键。通过这样做,即使在使发光元件300对准之后对溶液进行干燥的工艺期间对发光元件300施加流体动力,也可以保持发光元件300的位置,从而改善发光元件300的对准。稍后将给出其更详细的描述。
电极210和22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0可以逐个像素PX断开,而第二电极220可以是横跨多个像素PX连接的共电极。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中的一者可以是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的阳电极,而另一者可以是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的阴电极。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可以包括分别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电极主干210S和220S以及分别从电极主干210S和220S分叉并在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电极分支210B和220B。
具体地,第一电极210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第一电极主干210S以及从第一电极主干210S分叉并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分支210B。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一电极主干210S的一端可以连接到信号施加垫(pad,或称为“焊盘”或“焊垫”),其另一端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并且逐个像素PX电断开。信号施加垫可以连接到显示装置10或外部电源,以将电信号施加到第一电极主干210S或施加AC电力以使发光元件300对准。
像素的第一电极主干210S可以与同一行(例如,在第一方向D1上)中的与该像素相邻的另一像素的第一电极主干210S基本上成一直线。换句话说,像素的第一电极主干210S可以在像素与其他相邻像素PX之间终止并与其他相邻像素PX分离,并且相邻像素的第一电极主干210S可以与像素的第一电极主干210S成一直线。
第一电极主干210S可以在制造工艺期间形成为单个主干电极,并且然后可以在发光元件300已经对准之后使用激光等被切割。因此,设置在像素PX中的每个中的第一电极主干210S可以将不同的电信号施加到第一电极分支210B,使得可以单独驱动设置在像素PX中的每个中的第一电极分支210B。
第一电极分支210B可以从第一电极主干210S的至少一部分分叉以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并且可以在同与第一电极主干210S相对的第二电极主干220S间隔开的同时终止。也就是说,在像素PX中,第一电极分支210B的一端可以连接到第一电极主干210S,并且第一电极分支210B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电极主干220S间隔开。由于第一电极分支210B连接到逐个像素电分离的第一电极主干210S,因此不同的像素PX可以接收不同的电信号。
另外,一个或更多个第一电极分支210B可以设置在每个像素PX中。尽管在图1示出的示例中设置了两个第一电极分支210B并且第二电极分支220B设置在两个第一电极分支210B之间,但是这仅仅是说明性的。可以设置多于两个的第一电极分支210B。当存在多个第二电极分支220B时,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可以交替地布置并且彼此间隔开,使得多个发光元件3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分支220B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之间,并且像素PX中的每个可以具有相对于第二电极分支220B的对称结构。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二电极220可以包括第二电极主干220S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分支220B,第二电极主干220S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并且与第一电极主干210S间隔开并相对,至少一个第二电极分支220B从第二电极主干220S分叉,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并且与第一电极分支210B间隔开并面对第一电极分支210B。与第一电极主干210S一样,第二电极主干220S的一端可以连接到信号施加垫。将注意的是,第二电极主干220S的另一端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横跨彼此相邻的多个像素PX。也就是说,第二电极主干220S可以在像素PX之间电连接。因此,像素中的第二电极主干220S的两端可以连接到任一侧上的相邻像素的端部,使得相同的电信号可以施加到像素。
第二电极分支220B可以从第二电极主干220S的至少一部分分叉以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并且可以在与第一电极主干210S间隔开的同时终止。也就是说,在像素PX中,第二电极分支220B的一端可以连接到第二电极主干220S,并且第二电极分支220B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电极主干210S间隔开。由于第二电极分支220B连接到逐个像素电连接的第二电极主干220S,因此不同的像素PX可以接收相同的电信号。
另外,第二电极分支220B可以与第一电极分支210B间隔开并面对第一电极分支210B。由于第一电极主干210S和第二电极主干220S在每个像素PX的中心的相对侧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相对,因此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第一电极分支210B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朝向一侧延伸,并且第二电极分支220B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朝向相对侧延伸,使得它们可以设置在相对于像素PX的中心的相对侧上。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电极主干210S和第二电极主干220S可以设置在像素PX的中心的同一侧上,并且可以彼此间隔开。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别从电极主干210S和220S分叉的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可以在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尽管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一个第二电极分支220B设置在像素PX中的每个中,但是这仅仅是说明性的。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第二电极分支220B。
多个发光元件300可以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中的每个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对准。具体地,发光元件300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具有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分支210B的端部和电连接到第二电极分支220B的其他端部。
发光元件300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对准。发光元件300之间的间隔在此不受特别地限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300中的一些可以彼此靠近地设置以形成组,并且发光元件300中的另一些发光元件300可以彼此靠近地设置以形成与所述组间隔开的另一组。可选地,发光元件300可以布置成使得它们以不均匀的密度在一个方向定位。
尽管在图1中未示出,但是第一绝缘层510(见图2)可以设置成部分地覆盖第一电极分支210B、第二电极分支220B以及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的空间。第一绝缘层510可以保护电极210和220并使它们彼此绝缘,使得它们彼此不直接接触。另外,发光元件300可以在设置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的空间中的第一绝缘层510上对准。因此,第一绝缘层510可以防止发光元件300与其他元件直接接触。稍后将对第一绝缘层510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第二绝缘层520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10上。第二绝缘层520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二绝缘层520与发光元件300在其上对准的电极分支210B和220B或在电极分支210B与220B之间的空间叠置。因此,第二绝缘层520可以与布置在第一绝缘层510上的发光元件300部分地叠置。换句话说,发光元件300可以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对准,并且可以布置成使得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层520至少部分地叠置。
第二绝缘层520可以在第一绝缘层510上形成图案。也就是说,第二绝缘层520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绝缘图案,并且多个绝缘图案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间隔开。绝缘图案可以与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叠置。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绝缘图案可以仅设置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的空间中,使得绝缘图案不与电极分支210B和220B叠置。
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二绝缘层520的绝缘图案在第一方向D1上覆盖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中的每者的两个侧部,但是不与电极分支的中心部叠置。因此,第二绝缘层520可以具有其中在像素PX中的每个中在第一方向D1上布置有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绝缘图案的形状。
另外,第二绝缘层520在第二方向D2上的端部设置成使得它们不与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电极分支210B和220B的端部中的任一者叠置。第二绝缘层520在第二方向D2上的端部可以在与电极主干210S和220S间隔开的同时终止。
然而,将注意的是,第二绝缘层520的布置和结构不限于此。作为另一示例,第二绝缘层520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二绝缘层520不与电极210和220叠置,或者可以设置成覆盖电极分支210B和220B中的每者的仅一侧。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二绝缘层520的结构。
第二绝缘层520设置成使得电极分支210B和220B的一些部分暴露,使得稍后将描述的接触电极260在暴露的部分处可以与电极分支210B和220B中的每者接触。因此,施加到电极210和220的电信号可以通过接触电极260传输到发光元件300。
第二绝缘层520可以与在其上对准的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形成键。发光元件300和第二绝缘层520可以包括能够形成键的官能团。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发光元件300可以包括第一官能团385c,并且第二绝缘层520可以包括第二官能团521。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官能团52l可以形成共价键。形成在官能团之间的键可以将发光元件300固定在第二绝缘层520上。
因此,在制造显示装置10的工艺中,第二绝缘层520可以与发光元件300形成化学键,使得发光元件300不与电极210、220断开而可以固定在其上。换句话说,即使施加流体动力,发光元件300也可以保持它们的对准位置,因此能够改善发光元件300在完成的显示装置10中的对准。下面将参照其他附图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接触电极26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上。接触电极260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10和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10上的第二绝缘层520(图1中未示出)上。也就是说,接触电极260可以基本上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10和第二绝缘层520上,使得接触电极260与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叠置。
多个接触电极260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并且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间隔开。接触电极260可以与发光元件300的至少一端接触,并且接触电极260可以与第一电极210或第二电极220接触,以接收电信号。
接触电极260可以在通过对部分地覆盖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的第二绝缘层520进行图案化而暴露的部分处与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接触。因此,接触电极260可以将电信号从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传输到发光元件300。
接触电极260可以设置在电极分支210B和220B上,以部分地覆盖它们。接触电极260可以包括与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的一端或另一端接触的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
第一接触电极261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上,并且可以与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的端部接触,以将发光元件300与第一电极210电连接。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分支220B上,并且可以与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的另一端接触,以将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电极220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的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分支210B或第二电极分支220B的两端可以是n型掺杂的导电半导体层或p型掺杂的导电半导体层。当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的电连接到第一电极分支210B的一端是p型掺杂的导电半导体层时,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的电连接到第二电极分支220B的另一端可以是n型掺杂的导电半导体层。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半导体层的类型可以颠倒。
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上,以部分地覆盖它们。如图1中所示,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并且可以彼此间隔开。将注意的是,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的端部可以终止,使得电极分支210B和220B的端部被部分地暴露。另外,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的另一端可以在与电极主干210S和220S间隔开的同时终止,使得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不与电极主干210S和220S叠置。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分别覆盖电极分支210B和220B。
顺便提及,如图1中所示,第一电极主干210S和第二电极主干220S可以分别通过接触孔(例如,第一电极接触孔CNTD和第二电极接触孔CNTS)电连接到下面描述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20或电源线161。尽管第一电极主干210S和第二电极主干220S上的接触孔形成在像素PX中的每个中,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由于第二电极主干220S可以如上所述延伸并电连接到相邻的像素PX,因此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电极主干220S可以通过单个接触孔电连接到薄膜晶体管。
另外,尽管在图1中未示出,但是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设置成覆盖电极210和220以及发光元件300中的每者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三绝缘层530(见图2)、第四绝缘层540(见图2)和钝化层550(见图2)。稍后将参照图2描述相对布置和结构。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更详细地描述设置在显示装置10上的多个元件。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II'和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尽管图2示出了仅一个像素PX,但是将理解的是,该描述也可以同样地应用于其他像素。图2示出了穿过发光元件3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剖面。
参照图1和图2,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基底110、设置在基底110上的一个或更多个薄膜晶体管120和140、电极210和220以及设置在薄膜晶体管120和140上方的发光元件300。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可以作为驱动晶体管或开关晶体管的第一薄膜晶体管120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40。薄膜晶体管120和140中的每者可以具有有源层、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第一电极210可以电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120的第一漏电极123。尽管在图2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电极210直接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12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电极210可以通过导电层电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120。
更具体地,基底110可以是绝缘基底。基底110可以由诸如玻璃、石英和聚合物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聚合物材料的示例可以包括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基化物、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CAT)、乙酸丙酸纤维素(CAP)或它们的组合。基底110可以是刚性基底或可以弯曲、折叠或卷曲的柔性基底。
缓冲层115可以设置在基底110上。缓冲层115可以防止杂质离子扩散,可以防止湿气或外部空气的渗透,并且可以提供平坦的表面。缓冲层115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
半导体层设置在缓冲层115上。半导体层可以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120的第一有源层126、第二薄膜晶体管140的第二有源层146和辅助层163。半导体层可以包括多晶硅、单晶硅、氧化物半导体等。
第一栅极绝缘层170设置在半导体层上。第一栅极绝缘层170覆盖半导体层。第一栅极绝缘层170可以用作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第一栅极绝缘层170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钽、氧化铪、氧化锆、氧化钛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第一导电层设置在第一栅极绝缘层170上。第一导电层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薄膜晶体管120的第一有源层126上的第一栅电极121、设置在第二薄膜晶体管140的第二有源层146上的第二栅电极141和设置在辅助层163上的电源线161,且第一栅极绝缘层170位于第一有源层126、第二有源层146和辅助层163与第一栅电极121、第二栅电极141和电源线161之间。第一导电层可以包括从由以下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钼(Mo)、铝(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钙(Ca)、钛(Ti)、钽(Ta)、钨(W)和铜(Cu)。第一导电层可以由单层或多层组成。
第二栅极绝缘层18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上。第二栅极绝缘层180可以是层间介电层。第二栅极绝缘层180可以由无机绝缘材料(诸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铪、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钽和氧化锌)制成。
第二导电层设置在第二栅极绝缘层180上。第二导电层包括设置在第一栅电极121上方的电容器电极128,且第二栅极绝缘层180位于第一栅电极121与电容器电极128之间。电容器电极128可以与第一栅电极121形成存储电容器。
与上述第一导电层一样,第二导电层可以包括从以下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钼(Mo)、铝(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钙(Ca)、钛(Ti)、钽(Ta)、钨(W)和铜(Cu)。
层间介电层190设置在第二导电层上。层间介电层190可以是层间介电膜。层间介电层190还可以提供平坦的表面。层间介电层190可以包括有机绝缘材料,诸如聚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苯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和苯并环丁烯(BCB)。
第三导电层设置在层间介电层190上。第三导电层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120的第一漏电极123和第一源电极124、第二薄膜晶体管140的第二漏电极143和第二源电极144以及设置在电源线161上的电源电极162。
第一源电极124和第一漏电极123可以分别通过穿透层间介电层190和第二栅极绝缘层180的第一接触孔129电连接到第一有源层126。第二源电极144和第二漏电极143可以分别通过穿透层间介电层190和第二栅极绝缘层180的第二接触孔149电连接到第二有源层146。电源电极162可以通过穿透层间介电层190和第二栅极绝缘层180的第三接触孔169电连接到电源线161。
第三导电层可以包括从由以下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铝(Al)、钼(Mo)、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钙(Ca)、钛(Ti)、钽(Ta)、钨(W)和铜(Cu)。第三导电层可以由单个膜或多个膜组成。例如,第三导电层可以具有Ti/Al/Ti、Mo/Al/Mo、Mo/AlGe/Mo和Ti/Cu的堆叠结构。
绝缘基底层200设置在第三导电层之上。绝缘基底层200可以由有机绝缘材料(诸如聚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苯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和苯并环丁烯(BCB))制成。绝缘基底层200的表面可以是平坦的。
多个堤410和420可以设置在绝缘基底层200上。在像素PX中的每个中,堤410和420可以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面对。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可以设置在堤410和420(例如,第一堤410和第二堤420)上。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三个堤410和420(具体地,两个第一堤410和一个第二堤420)设置在一个像素PX中,并且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设置成覆盖三个堤410和420。图2是示出第一堤410中的仅一个和一个第二堤420的剖视图。其布置结构可以同样地应用于图2中未示出的另一个第一堤410。
将注意的是,堤410和420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一个像素PX中设置更大数量的堤410和420,使得可以设置更大数量的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堤410和420可以包括其上设置有第一电极210的至少一个第一堤410、其上设置有第二电极220的至少一个第二堤420。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堤410和第二堤420可以彼此间隔开,并且多个堤可以在一个方向上交替地布置。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堤410可以彼此间隔开,并且一个第二堤420可以设置在第一堤410之间。
尽管在图2中未示出,但是如上所述,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可以分别包括电极主干210S和220S以及电极分支210B和220B。换句话说,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堤410和第二堤420上。
多个堤410和420可以经由单个工艺由基本上相同的材料制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堤410和420可以形成单个网格图案。堤410和420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I)。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多个堤410和420中的至少一些可以设置在像素PX之间的边界处,以彼此区分。在这种情况下,电极210和220可以不设置在设置于像素PX的边界处的堤410和420上。这样的堤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堤410和第二堤420一起以基本上网格图案设置。设置在像素PX的边界处的堤410和420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形成为覆盖显示装置10的电极线。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通过在形成电极210和220之后执行附加工艺来设置除了其上设置有电极210和220的第一堤410和第二堤420之外的堤。
多个堤410和4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绝缘基底层200突出。堤410和420可以从其上设置有发光元件300的平面向上突出,并且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倾斜度。具有具备倾斜度的突出部的堤410和420可以将入射在设置在堤410和420上的反射层211和221上的光反射。从发光元件300朝向反射层211、221行进的光被反射离开反射层211、221而朝向显示装置10的外部(例如,堤410、420的上方)透射。具有突出部的堤410和420的形状不受特别地限制。尽管在图2中示出的示例中,堤410和420的侧表面是倾斜的并且其上表面是平坦的,且具有尖角,但是结构不限于此。它们可以具有圆的突起形状。
反射层211和221可以设置在堤410和420上。
第一反射层211覆盖第一堤410,并且其一部分通过穿透绝缘基底层200的第四接触孔319_1电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120的第一漏电极123。第二反射层221覆盖第二堤420,并且其一部分通过穿透绝缘基底层200的第五接触孔319_2电连接到电源电极162。
第一反射层211可以通过像素PX中的第四接触孔319_1电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120的第一漏电极123。因此,第一薄膜晶体管120可以设置在使第一薄膜晶体管120与像素PX叠置的位置处。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电极210通过形成在第一电极主干210S上的第一电极接触孔CNTD电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120。也就是说,第一电极接触孔CNTD可以是第四接触孔319_1。
第二反射层221也可以通过像素PX中的第五接触孔319_2电连接到电源电极162。在图2中,第二反射层221通过一个像素PX中的第五接触孔319_2连接。图1示出了像素PX中的每个的第二电极220通过第二电极主干220S上的多个第二电极接触孔CNTS电连接到电源线161。也就是说,第二电极接触孔CNTS可以是第五接触孔319_2。
如上所述,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电极接触孔CNTD和第二电极接触孔CNTS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极主干210S和第二电极主干220S上。因此,在示出显示装置10的图2的剖视图中,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在与其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的堤间隔开的区域处分别通过第四接触孔319_1和第五接触孔319_2电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120和电源线161。
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在图1中,第二电极接触孔CNTS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主干220S上的各种位置处,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位于第二电极分支220B上。此外,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层221可以在除了一个像素PX之外的区域中连接到一个第二电极接触孔CNTS或第五接触孔319_2。
在除了设置有显示装置10的像素PX的发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例如,在像素PX的外侧上),可以存在未设置发光元件300的非发射区域。如上所述,每个像素PX的第二电极220可以通过第二电极主干220S彼此电连接,以接收相同的电信号。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20的第二电极主干220S可以在位于显示装置10的外侧上的非发射区域中通过第二电极接触孔CNTS电连接到电源电极162。与图1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0不同,尽管第二电极主干220S通过一个接触孔连接到电源电极162,但是第二电极主干220S延伸到并电连接到相邻像素PX,能够将相同的电信号施加到每个像素PX的第二电极分支220B。对于显示装置10的第二电极220,用于从电源电极162接收电信号的接触孔的位置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0的结构而变化。
返回参照图1和图2,反射层211和221可以包括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以反射从发光元件300发射的光。例如,反射层211和22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银(Ag)和铜(Cu)的材料。
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电极层222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反射层211和第二反射层221上。
第一电极层212直接设置在第一反射层211上。第一电极层212可以具有与第一反射层211的图案基本上相同的图案。第二电极层222直接设置在第二反射层221上,并且与第一电极层212间隔开。第二电极层222可以具有与第二反射层221的图案基本上相同的图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极层212和222可以分别覆盖电极层212和222下面的反射层211和221。也就是说,电极层212和222可以比反射层211和221大,以覆盖反射层211和221的端部的侧表面。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电极层222可以将传输到分别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120或电源电极162的第一反射层211和第二反射层221的电信号传输到下面将描述的接触电极261和262。电极层212和222可以包括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电极层212和22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和氧化铟锡锌(ITZO)的材料。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反射层211和221以及电极层212和222中的每者可以具有其中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诸如ITO、IZO和ITZO)和至少一个金属层(诸如银和铜)彼此堆叠的结构。例如,反射层211和221以及电极层212和222可以形成ITO/银(Ag)/ITO的堆叠结构。
设置在第一堤410上的第一反射层211和第一电极层212形成第一电极210。第一电极210可以突出到从第一堤410的两端延伸的区域,使得第一电极210可以与绝缘基底层200接触。设置在第二堤420上的第二反射层221和第二电极层222形成第二电极220。第二电极220可以突出到从第二堤420的两端延伸的区域,使得第二电极220可以与绝缘基底层200接触。
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可以覆盖第一堤410和第二堤420的整个区域。如上所述,第一电极210可以与第二电极220间隔开并面对第二电极220。第一绝缘层510可以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电极之间,这将在下面详细地描述,并且第二绝缘层520和发光元件300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10上。
由于第一反射层211可以从第一薄膜晶体管120接收驱动电压,并且第二反射层221可以从电源线161接收电源电压,因此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分别接收驱动电压和电源电压。
具体地,第一电极210可以电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120,并且第二电极220可以电连接到电源线161。因此,设置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上的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接收驱动电压和电源电压。驱动电压和电源电压可以被传输到发光元件300,并且预定电流可以在发光元件300中流动以发光。
第一绝缘层510设置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上,以部分地覆盖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第一绝缘层510可以覆盖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中的每者的上表面的大部分,并且可以使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中的每者的一部分暴露。另外,第一绝缘层51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的空间中。参照图1,当从顶部观看时,第一绝缘层510可以设置成沿着第一电极分支210B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的空间具有岛形状或线性形状。
在图2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一绝缘层510设置在一个第一电极210(例如,第一电极分支210B)与一个第二电极220(例如,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的空间中。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可以存在多个第一电极210和多个第二电极220,因此第一绝缘层510可以设置在一个第一电极210与另一第二电极220之间或在一个第二电极220与另一第一电极210之间。
第一绝缘层510可以与电极210和220的一些部分(例如,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彼此面对的方向上的突出部的一部分)叠置。第一绝缘层510也可以设置在电极210和220与堤410和420的倾斜侧表面和平坦的上表面叠置的部分中。另外,第一绝缘层510可以设置成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彼此面对的侧部的相对侧上部分地覆盖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也就是说,第一绝缘层510可以设置成使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仅中心部暴露。
第一绝缘层510可以设置在发光元件300与绝缘基底层200之间。第一绝缘层510的下表面可以与绝缘基底层200接触,并且发光元件300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10的上表面上。第一绝缘层510可以在两侧上与电极210和220接触,并且可以使它们彼此电绝缘。
例如,第一绝缘层510可以覆盖在第一电极210面对第二电极220的方向上突出的端部。第一绝缘层5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可以与绝缘基底层200接触,并且下表面和侧表面的一部分可以与电极210和220接触。因此,第一绝缘层510可以保护与电极210和220叠置的部分,并且使它们彼此电绝缘。另外,第一绝缘层510可以防止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与其他基底接触,从而可以避免对发光元件300的损坏。
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第一绝缘层510可以仅设置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与堤410和420的倾斜侧表面叠置的部分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绝缘层510的下表面在堤410和420的倾斜侧表面处终止,并且设置在堤410和420的倾斜侧表面的一部分上的电极210和220可以暴露,以与接触电极260接触。
另外,第一绝缘层510可以设置成使得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的两端暴露。因此,接触电极260可以与电极210和220中的每个的暴露的上表面以及发光元件300的两端接触,并且接触电极260可以将施加到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电信号传输到发光元件300。
第二绝缘层520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10上。第二绝缘层520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10上,并且可以与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对准的发光元件300部分地叠置。
在图2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二绝缘层520设置成部分地覆盖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并且不设置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的空间中。换句话说,第二绝缘层520可以基本上以与第一绝缘层510的形状相同的形状设置,但是可以不设置在发光元件300的下表面的中心下面。
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二绝缘层520可以具有与第一绝缘层510分离的结构。将参照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给出关于其的更详细的描述。
第二绝缘层520可以包括有机材料。第二绝缘层520可以用作防止发光元件300与其他电极210和220直接接触的保护层。另外,如上所述,第二绝缘层520可以包括第二官能团521以与发光元件300形成键。
第一绝缘层510的下表面可以与电极210和220中的每者接触以保护电极210和220并使电极210和220彼此绝缘,使得电极210和220彼此不直接接触。另外,第一绝缘层510的上表面可以部分地与发光元件300接触,并且还能够防止发光元件300与电极210和220中的每者直接接触。另一方面,第二绝缘层520的下表面可以不与电极210和220中的每者直接接触,而是可以仅与第一绝缘层510接触。第二绝缘层520可以保护发光元件300,并且可以由于第二绝缘层520的上表面与发光元件300部分地结合而将发光元件300固定在第一绝缘层510上。发光元件30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并且发光元件300中的每个的下表面可以包括与第二绝缘层520叠置的区域。在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层520彼此叠置的区域中,发光元件300的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绝缘层520的第二官能团521可以形成共价键。
图3是图2的部分A的放大图。
在图3示出的示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层520间隔开。将注意的是,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层520被示出为彼此分离,以说明结合基团385的第一官能团385c与第二绝缘层520的第二官能团521之间的结合关系。实际上,发光元件300可以在显示装置10中与第二绝缘层520接触。
参照图3,发光元件300可以包括结合基团385,并且结合基团385可以包括主链385a、连接体385b和第一官能团385c。第二绝缘层520包括能够与第一官能团385c形成共价键的第二官能团521。由第一官能团385c与第二官能团521形成的共价键可以将发光元件300固定在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层520叠置的区域处。因此,即使在执行制造显示装置10的工艺之后,发光元件300也可以保持其初始对准的位置。在完成的显示装置10中,发光元件300可以具有高对准度,并且可以减少发光元件300的连接或接触故障。
尽管图2的剖视图示出了一个发光元件300设置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但是将理解的是,多个发光元件300可以在另一方向上(例如,当从如图1中示出的顶部观看时的第二方向DR2上)设置。
发光元件300的一端可以电连接到第一电极210,并且其另一端可以电连接到第二电极220。发光元件300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接触。
图1示出了在每个像素PX中仅设置发射相同颜色的光的发光元件300的示例。然而,将理解的是,如前面提及的,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的发光元件300可以设置在一个像素PX中。
发光元件30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300可以是其尺寸通常为纳米级的纳米结构。发光元件300可以是由无机材料制成的无机发光二极管。当发光元件300是无机发光二极管时,通过在两个相对的电极之间设置具有无机晶体结构的发光材料并在横跨发光材料的方向上施加电场,可以使无机发光二极管在具有极性的两个电极之间对准。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光元件300可以具有其中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活性层330、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和电极材料层370彼此堆叠的结构。在发光元件300中,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活性层330、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和电极材料层370可以在与绝缘基底层200平行的方向上以该顺序布置。换句话说,其中多个层彼此堆叠的发光元件30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与绝缘基底层200平行地设置。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发光元件3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使得上述元件以相反的顺序布置。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发光元件300的构造。
第三绝缘层530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三绝缘层530与发光元件300的至少一部分叠置。第三绝缘层530可以保护发光元件300,并且可以将发光元件300固定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
尽管在图2的剖视图中第三绝缘层530设置在发光元件300的上表面上,但是第三绝缘层530可以设置成围绕发光元件300的外表面。也就是说,与第一绝缘层510一样,第三绝缘层530可以沿着第一电极分支210B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的空间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使得在从顶部观看时,第三绝缘层530具有岛状形状或线性形状。
另外,第三绝缘层530的材料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发光元件300的下表面与第一绝缘层510彼此接触的区域中。在制造显示装置10的工艺期间,当发光元件300在第一绝缘层510上对准并且第三绝缘层530设置在发光元件300上时,可以形成这样的材料。如果在与发光元件300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一绝缘层510中形成一些空隙,则第三绝缘层530的材料的一部分在形成第三绝缘层530时可以侵入空隙中。
第三绝缘层530设置成使得发光元件300的两个侧表面暴露。也就是说,在剖视图中,设置在发光元件300的上表面上的第三绝缘层530具有在一个轴向方向上测量的比发光元件300的长度短的长度,因此与发光元件300的两个侧表面相比,第三绝缘层530可以向内凹陷。因此,第一绝缘层510、发光元件300和第三绝缘层530的侧表面可以具有阶梯状形状。通过这样做,可以容易地使稍后将描述的接触电极261和262与发光元件300的两个端表面接触。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三绝缘层530的长度可以等于发光元件300的长度,使得它们的侧表面可以分别彼此对准。
顺便提及,例如,第三绝缘层530可以设置成覆盖第一绝缘层510和第二绝缘层520,然后可以对部分中的一些进行图案化,使得发光元件300暴露以与接触电极260接触。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干蚀刻或湿蚀刻来对第三绝缘层530进行图案化。为了避免第一绝缘层510被图案化,第一绝缘层510和第三绝缘层530可以包括具有不同的蚀刻选择性的材料。换句话说,当第三绝缘层530被图案化时,第一绝缘层510可以用作蚀刻停止件。
因此,即使第三绝缘层530被图案化成使得其覆盖发光元件300的外表面并且发光元件300的两端暴露,第一绝缘层510的材料也不会损坏。特别地,第一绝缘层510和发光元件300可以在发光元件300的其中发光元件300和接触电极260彼此接触的两端处形成平滑的接触表面。
在第三绝缘层530上,可以设置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第一接触电极261设置在第一电极210上并且与第三绝缘层530的至少一部分叠置,第二接触电极262设置在第二电极220上并且与第三绝缘层530的至少一部分叠置。
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极210的上表面和第二电极220的上表面上。具体地,在第一绝缘层510和第二绝缘层520被图案化成使得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部分被暴露的区域中,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分别与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电极层222接触。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中的每者可以与发光元件300(例如,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或电极材料层370)的一个端表面接触。因此,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将施加到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电极层222的电信号传输到发光元件300。
第一接触电极261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210上并且部分地覆盖第一电极210。第一接触电极261的下表面可以与发光元件300、第一绝缘层510、第二绝缘层520和第三绝缘层530中的每者的一部分接触。第一接触电极261的更靠近第二接触电极262的一端设置在第三绝缘层530上。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220上并且部分地覆盖第二电极220。第二接触电极262的下表面可以与发光元件300、第一绝缘层510、第二绝缘层520和第四绝缘层540中的每者的一部分接触。第二接触电极262的更靠近第一接触电极261的一端设置在第四绝缘层540上。
第一绝缘层510、第二绝缘层520和第三绝缘层530可以被图案化,使得它们在第一堤410和第二堤420的上表面上覆盖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部分被去除。因此,第一电极210的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电极220的第二电极层222可以被暴露并且可以分别电连接到接触电极261和262。
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设置在第三绝缘层530或第四绝缘层540上,使得它们彼此间隔开。具体地,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与发光元件300一起与第三绝缘层530或第四绝缘层540接触,但是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因它们在堆叠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而电绝缘。因此,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从第一薄膜晶体管120和电源线161接收不同的电源电压。例如,第一接触电极261可以从第一薄膜晶体管120接收施加到第一电极210的驱动电压,并且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从电源线161接收施加到第二电极220的共电源电压。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接触电极261和262可以包括导电材料。例如,接触电极可以包括ITO、IZO、ITZO、铝(Al)等。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另外,接触电极261和262可以包括与电极层212和222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接触电极261和262可以在电极层212和222上布置成基本上相同的图案,以与电极层212和222接触。例如,分别与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电极层222接触的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接收施加到第一电极层212和第二电极层222的电信号,以将电信号传输到发光元件300。
第四绝缘层540可以设置在第一接触电极261上,以将第一接触电极261与第二接触电极262电隔离。第四绝缘层540设置成覆盖第一接触电极261并且可以不与发光元件300的一部分叠置,使得发光元件300可以与第二接触电极262接触。第四绝缘层540可以在第三绝缘层530的上表面上与第一接触电极261、第二接触电极262和第三绝缘层530部分地接触。第四绝缘层540可以在第三绝缘层530的上表面上设置成覆盖第一接触电极261的一端。因此,第四绝缘层540可以保护第一接触电极261,并且使第一接触电极261与第二接触电极262电绝缘。
第四绝缘层540的更靠近第二电极220的一端可以与第三绝缘层530的一个侧表面对准。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从显示装置10除去第四绝缘层540。因此,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设置在基本上相同的平面上,并且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可以通过稍后描述的钝化层550而彼此电绝缘。
钝化层550可以形成在第四绝缘层540和第二接触电极262之上,以保护设置在绝缘基底层200上的元件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被暴露,则电极会损坏,因此会出现断开的问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设置钝化层550以覆盖它们。也就是说,可以将钝化层550设置成覆盖第一电极210、第二电极220、发光元件300等。如果如上所述除去第四绝缘层540,则钝化层550可以形成在第一接触电极261和第二接触电极262上。在这种情况下,钝化层550可以使第一接触电极261与第二接触电极262电绝缘。
第一绝缘层510、第三绝缘层530、第四绝缘层540和钝化层550中的每者可以包括无机绝缘材料。例如,第一绝缘层510、第三绝缘层530、第四绝缘层540和钝化层550可以包括诸如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xNy)、氧化铝(Al2O3)和氮化铝(AlN)的材料。第一绝缘层510、第三绝缘层530、第四绝缘层540和钝化层55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制成。此外,第一绝缘层510、第三绝缘层530、第四绝缘层540和钝化层550中的每者可以由赋予绝缘性质的各种材料中的任何材料制成。
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510和第三绝缘层530可以具有不同的蚀刻选择性。例如,当第一绝缘层510包括氧化硅(SiOx)时,第三绝缘层530可以包括氮化硅(SiNx)。作为另一实例,当第一绝缘层510包括氮化硅(SiNx)时,第三绝缘层530可以包括氧化硅(SiOx)。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第二绝缘层520可以包括包含能够与发光元件300的第一官能团385c形成共价键的第二官能团521的有机材料。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二绝缘层520的材料不受特别地限制,只要其能够固定发光元件300即可。
可以通过外延生长技术在基底上制造发光元件300。具体地,在基底上形成用于形成半导体层的籽晶层,然后在其上沉积并生长期望的半导体材料。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和图5详细地描述根据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发光元件300的构造。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视图。图5是图4的部分B的放大图。
参照图4,发光元件300可以包括多个导电型半导体310和320、活性层330、电极材料层370和绝缘材料膜380。从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施加的电信号可以经由多个导电型半导体310和320传输到活性层330以发光。
具体地,发光元件300可以包括:棒状半导体芯,包括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设置在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与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之间的活性层330以及设置在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上的电极材料层370;以及绝缘材料膜380,围绕半导体芯的外圆周表面。尽管图4中示出的发光元件300具有其中半导体芯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活性层330、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和电极材料层370在纵向方向上以该顺序彼此堆叠的结构,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除去电极材料层37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极材料层370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的两个侧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下文中,将描述图4的发光元件300作为示例。将理解的是,即使发光元件300还包括其他结构,也可以同样地应用发光元件300的下面描述。
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可以是n型半导体层。例如,当发光元件300发射蓝色波段的光时,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可以是具有下式的半导体材料:InxAlyGa(1-x-y)N,其中,0≤x≤1,0≤y≤1,0≤x+y≤1。例如,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可以是n型掺杂的InAlGaN、GaN、AlGaN、InGaN、AlN和InN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可以掺杂有第一导电型掺杂剂。例如,第一导电型掺杂剂可以是Si、Ge、Sn等。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的长度可以在但不限于1.5μm至5μm的范围内。
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可以是p型半导体层。例如,当发光元件300发射蓝色波段的光时,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可以是具有下式的半导体材料:InxAlyGa(2-x-y)N,其中,0≤x≤1,0≤y≤1,0≤x+y≤1。例如,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可以是p型掺杂的InAlGaN、GaN、AlGaN、InGaN、AlN和InN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可以掺杂有第二导电型掺杂剂。例如,第二导电型掺杂剂可以是Mg、Zn、Ca、Se、Ba等。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的长度范围可以在但不限于0.08μm至0.25μm的范围内。
活性层330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与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之间,并且可以包括具有单量子阱结构或多量子阱结构的材料。当活性层330包括具有多量子阱结构的材料时,量子层和阱层可以交替地堆叠在该结构中。活性层330可以响应于通过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施加的电信号随着电子-空穴对在其中复合而发射光。例如,当活性层330发射蓝色波长范围内的光时,活性层330可以包括诸如AlGaN和AlInGaN的材料。特别地,当活性材料层353具有其中量子层和阱层彼此交替地堆叠的多量子阱结构时,量子层可以包括AlGaN或AlInGaN,并且阱层可以包括诸如GaN或AlGaN的材料。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活性层330可以具有其中具有大带隙能量的半导体材料和具有小带隙能量的半导体材料彼此交替地堆叠的结构,并且根据发射光的波长范围而可以包括其他III族至V族半导体材料。因此,从活性层330发射的光不限于蓝色波段的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性材料层353可以发射红色波段或绿色波段的光。活性层330的长度可以在但不限于0.05μm至0.25μm的范围内。
从活性层330发射的光不仅可以在纵向方向上通过发光元件300的外表面射出,而且可以通过两个侧表面射出。也就是说,从活性层330射出的光传播的方向不限于一个方向。
电极材料层370可以是欧姆接触电极。然而,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电极材料层370可以是肖特基接触电极。电极材料层370可以包括具有导电性的金属。例如,电极材料层370可以包括铝(Al)、钛(Ti)、铟(In)、金(Au)、银(Ag)、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和氧化铟锡锌(ITZO)中的至少一种。电极材料层370可以包括相同的材料,并且可以包括不同的材料。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绝缘材料膜380设置成围绕半导体芯的外圆周表面。具体地,绝缘材料膜380可以形成在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活性层330和电极材料层370的外部,并且可以保护它们。例如,绝缘材料膜380可以围绕上述元件的侧表面,并且可以不形成在发光元件300在纵向方向上的两端(例如,设置有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和电极材料层370的两端)处。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尽管在附图中绝缘材料膜380在纵向方向上延伸以从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覆盖到电极材料层37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绝缘材料膜380可以仅覆盖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活性层330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或者可以仅覆盖电极材料层370的一部分,使得电极材料层37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可以暴露。
绝缘材料膜380的厚度可以在但不限于0.5μm至1.5μm的范围内。
绝缘材料膜380可以包括绝缘膜381和结合到绝缘膜381的结合基团385。具体地,绝缘膜381可以具有绝缘性质,并且可以保护第一导电型半导体310、第二导电型半导体320、活性层330和电极材料层370。
绝缘膜381可以包括具有绝缘性质的材料,诸如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xNy)、氮化铝(AlN)和氧化铝(Al2O3)。因此,能够防止在活性层330与第一电极210或第二电极220进行接触时可能产生的电短路。另外,由于绝缘膜381保护包括活性层330的发光元件300的外圆周表面,因此能够防止发光效率的降低。
另外,对绝缘膜381的外圆周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得结合基团385可以结合到该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结合基团385可以与第二绝缘层520形成共价键,并且可以在制造显示装置10时将发光元件300固定在电极210与220之间。
参照图5,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结合基团385可以具有由下面的结构式1表示的结构:
<结构式1>
L-X-R1
其中,X表示主链385a,L表示连接到主链385a并且能够键合到绝缘膜381的表面的连接体385b,并且R1表示连接到主链385a并且能够通过与第二绝缘层520形成共价键来固定发光元件300的第一官能团385c。
主链385a可以是结合基团385的主体,并且连接体385b和第一官能团385c与主链385a键合。主链385a可以包括碳链,并且其结构不受特别地限制,只要其不影响发光元件300的对准。例如,主链385a可以是C1-6烷基、C1-6烯基和C1-6炔基中的一种。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主链385a可以具有共振结构,并且可以通过共振结构在分子中形成电荷。通过由主链385a在分子中形成偶极子,结合基团385可以提高发光元件300的介电各向异性,介电泳反应性提高,从而可以改善发光元件300在电极210与电极220之间的对准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链385a可以具有包括至少一个苯基的结构。具体地,主链385a可以是苯基、联苯基、萘基等。
连接体385b可以连接到主链385a以与绝缘膜381的表面上的原子形成共价键。连接体385b可以包括与绝缘膜381形成共价键的结合部,以及将结合部与主链385a连接的连接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绝缘膜381可以包括诸如氧化铝(Al2O3)和氧化硅(SiOx)的材料,并且连接体385b可以包括硅烷基、硼酸酯基等作为结合部。例如,连接体385b可以包括-Si(OH)3、-Si(OR)3、-(R)Si(OH)3、-(R)Si(OR)3、-B(OH)2、-B(OR)2、-(R)B(OH)2和-(R)B(OR)2。R可以包括包含碳和氢的碳链。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由于硅烷基和硼酸酯基可以与存在于绝缘膜381的表面上的氧原子(O)形成共价键,所以结合基团385可以通过连接体385b来与绝缘膜381结合。
另外,连接体385b可以包括具有1个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烯基或炔基作为结合部。换句话说,连接体385b可以包括具有单键的碳链作为结合部。具有单键的碳链能够进行单键旋转,使得通过连接体385b结合的结合基团385可以在随机方向上取向。
如稍后描述的,第一官能团385c可以与包括在第二绝缘层520中的第二官能团521形成键(例如,共价键)。第一官能团385c与第二官能团521之间的共价键可以将发光元件300固定在第二绝缘层520上。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官能团52l中的每者可以是亲核官能团或亲电子官能团,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是形成环加成的官能团。也就是说,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官能团52l不受特别地限制,只要它们具有能够形成共价键的结构即可,并且它们中的一者不必是亲核体或亲电子体。
例如,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官能团52l可以包括作为亲核官能团的醇基、烷基胺基等以及作为亲电子官能团的丙烯酸酯基、环氧基等。
在制造显示装置10时,发光元件300的对准的位置会被任意地改变。特别地,当其中分散有发光元件300的涂覆溶液S挥发时,发光元件300的对准会被改变。相反,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层520形成共价键,因此能够减少固定在它们的相应的位置处的发光元件300的对准的变化。
图6至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的一些工艺步骤的视图。
参照图6和图7,可以通过形成第二绝缘层520并在第二绝缘层520上使发光元件300对准来制造显示装置10。将分散在涂覆溶液S中的发光元件300施用在电极210和220上。当对电极210和220中的每者施加电力时,可以通过介电泳(DEP)力使发光元件300对准。稍后将给出其更详细的描述。
涂覆溶液S可以是其中分散有发光元件300的溶剂。涂覆溶液S可以具有诸如墨水和糊剂的配方,并且可以是丙酮、水、乙醇和甲苯中的一种或更多种。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涂覆溶液S不受特别地限制,只要其可以在室温下或通过加热挥发即可。
涂覆溶液S可以从一个区域到另一区域以不均匀的速率挥发,在这种情况下,流体动力FHDF会被施加在区域之间。分散在涂覆溶液S中的发光元件300的位置会因流体动力FHDF而移动。
如果发光元件300直接在第一绝缘层510上对准而没有第二绝缘层520,则发光元件300在第一绝缘层510上对准而不固定在第一绝缘层510上。因此,发光元件300的位置通过在涂覆溶液S挥发时会施加的流体动力FHDF而移动,并且发光元件300的两端中的一者可以与第一电极210或第二电极220电分离。因此,在没有第二绝缘层520的情况下制造的显示装置10中,发光元件300的对准度会是差的,因此任何像素PX会无法发光。
相反,当在第一绝缘层510上形成第二绝缘层520然后使发光元件300对准时,发光元件300的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绝缘层520的第二官能团521可以形成化学键(例如,共价键)以固定发光元件300。发光元件300的第一官能团385c与第二绝缘层520的第二官能团521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可以防止发光元件300因流体动力FHDF而移动。
如图6中所示,在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层520接触的区域中,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层520彼此结合以形成共价键区域CBA。在共价键区域CBA中,发光元件300的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绝缘层520的第二官能团521可以形成共价键。也就是说,第二绝缘层520与发光元件300彼此接触的区域可以包括共价键区域CBA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共价键区域CBA可以包含由第一官能团385c与第二官能团521形成的共价键。共价键在可以在第一官能团385c与第二官能团521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之中具有相对强的结合能。因此,发光元件300可以通过共价键固定在第二绝缘层520上。
形成在第一官能团385c与第二官能团52l之间的共价键比流体动力FHDF强。尽管涂覆溶液S挥发并因此施加流体动力FHDF,但是发光元件300可以相对于在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层520之间的共价键区域CBA保持其初始位置。因此,可以在显示装置10的像素PX中的每个中使发光元件300高度均匀地对准,从而可以改善显示装置10的针对不同像素PX的可靠性。
另外,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用其他材料对绝缘材料膜380的绝缘膜381的外圆周表面进一步进行表面处理。如上所述,当使发光元件300在电极210与220之间对准时,可以施用分散在溶液中的多个发光元件300。在这样做时,可以将表面处理应用到绝缘膜381,使得绝缘膜381变得疏水或亲水,以保持分散在墨水中的发光元件300不聚集在一起。因此,发光元件300可以保持分散在溶液中。以这种方式,发光元件300可以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对准而不聚集在一起。
发光元件300可以是圆柱形的。因此,沿着穿过发光元件300的两端的纵向方向截取的剖面可以具有四边形形状。将理解的是,发光元件300的形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具有诸如立方体、长方体和六角柱体的各种形状。发光元件300的长度l可以在1μm至10μm或2μm至5μm的范围内,优选近似4μm。发光元件300的直径可以在400nm至700nm的范围内,优选近似500nm。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10的方法。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制造显示装置10的方法的工艺步骤中的一些。然而,将理解的是,还可以执行其他工艺步骤。在下文中,将详细地描述制造显示装置10的方法中的使发光元件300对准的工艺。
图8至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的一些工艺步骤的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8,制备包括绝缘基底层200的下基底、设置在绝缘基底层200上并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堤410和第二堤420、分别设置在第一堤410和第二堤420上的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以及设置成覆盖它们的第一绝缘材料层510'。可以通过执行典型的掩模工艺以对金属或有机材料进行图案化来形成以上元件。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不描述形成元件中的每个的工艺或方法。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不在附图中描绘设置在绝缘基底层200下方的元件(例如,第一薄膜晶体管120、第二薄膜晶体管140和电源线161)。
将第一绝缘材料层510'设置成覆盖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整个上表面。在发光元件300已经对准之后,可以在稍后描述的工艺期间对第一绝缘材料层510'进行部分地图案化,以形成第一绝缘层510。
随后,参照图9,在第一绝缘材料层510'上对第二绝缘材料层520'进行图案化。第二绝缘材料层520'可以包括能够与发光元件300的第一官能团385c形成化学键(例如,共价键)的第二官能团521。
第二绝缘材料层520'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材料层510'上,但是可以与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叠置。换句话说,第二绝缘材料层520'可以基本上覆盖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与第一绝缘材料层510'一样,第二绝缘材料层520'可以在下面描述的工艺期间被部分地图案化以形成第二绝缘层520。
当制造显示装置10时,设置第二绝缘材料层520'的区域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材料层520'可以仅覆盖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倾斜侧表面,并且还可以设置在彼此分离的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下面将参照其他附图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随后,参照图10,将其中分散有发光元件300的涂覆溶液S施用在第二绝缘材料层520'上,并且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形成电场E以使发光元件300对准。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介电泳技术使发光元件300在电极210与220之间对准。通过形成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的电场E将介电泳力施加到分散在涂覆溶液S中的发光元件300。因此,发光元件300可以对准,使得发光元件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叠置。
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工艺施用涂覆溶液S,所述各种工艺包括但不限于喷墨印刷、喷墨注射、狭缝模头涂覆、狭缝模头印刷等。
图10示出了在两个堤410和420上分别形成一个第一电极210和一个第二电极220。然而,将理解的是,即使在第一电极210还设置在如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的另一堤上时,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使用涂覆溶液S。
随后,参照图11和图12,在使发光元件300对准之后,执行对涂覆溶液S进行紫外线照射或热处理的工艺。在通过使涂覆溶液S挥发来去除涂覆溶液S之前,发光元件300的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绝缘材料层520'的第二官能团521通过紫外线或热处理彼此键合。如上所述,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官能团521可以通过亲核-亲电子反应、环加成反应等形成共价键。因此,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材料层520'接触的区域可以是包含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官能团521的共价键的共价键区域CBA。通过形成共价键区域CBA,发光元件300可以在第二绝缘材料层520'上保持其初始对准的位置。
随后,参照图13,通过使涂覆溶液S挥发来除去涂覆溶液S。即使在涂覆溶液S挥发时施加流体动力,固定在第二绝缘材料层520'上的发光元件300也可以保持其对准的初始位置。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此后可以经由附加工艺形成上述多个元件(诸如第三绝缘层530、接触电极260、第四绝缘层540和钝化层550),以制造显示装置10。特别地,为了使接触电极260与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接触,可以部分地去除第一绝缘材料层510'和第二绝缘材料层520'。结果,可以形成图2的第一绝缘层510和第二绝缘层520。
因此,在制造显示装置10时,可以使发光元件300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高度正确地对准。通过改善发光元件300的对准,能够减少发光元件300与电极210和220或接触电极260之间的连接或接触故障,并且可以改善显示装置10的像素PX中的每个的可靠性。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4至图21描述根据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为了便于说明,图14至图21示出了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特别地,将详细地描述形成在显示装置中的第二绝缘层的结构。
在图1和图2的显示装置10中,将第二绝缘层520设置成覆盖电极210和220或电极分支210B和220B,然后对第二绝缘层520进行图案化,使得电极210和220或电极分支210B和220B被部分地暴露。也就是说,执行去除第二绝缘层520的工艺,使得电极210和220与接触电极260彼此接触。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图14至图22是根据其他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和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14,在显示装置10_1中,第二绝缘层520_1可以设置成使得其仅覆盖电极分支210B和220B中的每者的两个侧部。换句话说,与图1的第二绝缘层520不同,图14的第二绝缘层520_1可以设置在电极分支210B和220B中的每者上,使得第二绝缘层520_1在第二方向DR2上的端部彼此不连接。
换句话说,第二绝缘层520_1可以包括与第一电极分支210B叠置并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第一绝缘图案以及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叠置并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第二绝缘图案。第一绝缘图案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与第二绝缘图案间隔开。第一绝缘图案和第二绝缘图案可以分别与第一电极分支210B的两个侧部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的两个侧部叠置。
可以通过沿着电极分支210B和220B延伸的方向沉积第二绝缘层520_1的材料来形成第二绝缘层520_1的结构。将第二绝缘层520_1形成为不覆盖电极210和220或电极分支210B和220B的整个上表面。因此,当电极210和220中的每者的一部分被暴露并且与接触电极260接触时,可以不对第二绝缘层520_1进行图案化。
图15是沿着图14的线15a-15a'截取的剖视图。参照图15,第二绝缘层520_1可以不设置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二绝缘层520_1与电极210和220的倾斜侧表面叠置。发光元件300可以例如在第一绝缘层510上的基本上平坦的区域上与第二绝缘层520_1的一部分接触。在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层520_1接触的区域中,发光元件300的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绝缘层520_1的第二官能团521可以形成键。在发光元件300与第二绝缘层520_1接触的区域中,第一官能团385c和第二官能团52l形成共价键,从而可以定位共价键区域CBA。在这样的情况下,共价键区域CBA可以定位为与发光元件300的下表面的两个侧部中的每者相邻。
参照图16,在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_2中,第二绝缘层520_2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二绝缘层520_2仅与电极分支210B和220B中的一些的一个侧部叠置。发光元件300可以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对准,并且发光元件300可以不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中的每个的侧部中的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相对的一个侧部上对准。由于第二绝缘层520_2未设置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中的每个的侧部上,因此发光元件300可以不在那里对准。然而,将理解的是,第二绝缘层520_2不必仅设置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中的每个的一个侧部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层520_2可以仅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的一个侧部叠置。也就是说,第二绝缘层520_2可以选择性地形成在发光元件300对准的部分上。
也就是说,第二绝缘层520可以设置在发光元件300在其上对准的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上,或者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
图17和图18是示出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绝缘层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9是沿着图18的线19a-19a'截取的剖视图。图20是示出图19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的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17,在显示装置10_3中,第二绝缘层520_3可以部分地覆盖电极分支210B和220B,并且也可以设置在电极分支210B与220B之间的空间中。另外,参照图18,在显示装置10_4中,第二绝缘层520_4可以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电极分支210B与220B之间的空间中,但是可以不覆盖发光元件300未对准的部分(例如,第一电极分支210B中的每个的一个侧部)。参照图16进行的描述同样地应用于此。因此,第二绝缘层520_3和520_4可以在像素PX中的每个中形成为单个图案,并且可以连接在电极分支210B与220B之间。
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二绝缘层520_3和520_4可以设置在电极分支210B与220B之间的空间中,但是第二方向D2上的两个侧部可以如图14中那样彼此不连接。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图17和图18不同,第二绝缘层520_3和520_4可以具有其中多个图案设置在像素PX中的每个中的结构,并且多个图案的在第一方向D1上测量的宽度可以不同。
第二绝缘层520_3和520_4的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以下工艺来形成:形成第二绝缘层520_3和520_4使得它们覆盖包括第一电极分支210B、第二电极分支220B和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的空间的整个区域,并且对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进行图案化使得电极分支210B和220B的中心被暴露。
参照图19,图18的第二绝缘层520_4不设置在第一电极210的上表面上,而是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210的倾斜侧表面上以与第一电极210叠置。第二绝缘层520_4可以设置在第二电极220的上表面上以与第二电极220部分地叠置,并且可以具有与被图案化以与接触电极260接触的第一绝缘层510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因此,形成为与第二绝缘层520_4接触的共价键区域CBA可以位于发光元件300的下表面的两个端部中的每者上。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层520_4可以形成为与发光元件300的整个下表面叠置。参照图20,由于第二绝缘层520_4还设置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可以增大第二绝缘层520_4与发光元件300的下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光元件300的第一官能团385c与第二绝缘层520_4的第二官能团521可以形成更大数量的键,因此可以形成更宽的共价键区域CBA。也就是说,共价键区域CBA可以定位成使得共价键区域CBA与发光元件300的整个下表面叠置。第二绝缘层520_4的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使用半色调掩模或狭缝掩模而形成为在一些部分处具有不同的厚度。
另外,参照图21,在显示装置10_5中,第二绝缘层520_5可以仅设置在电极分支210B与220B之间的空间中。也就是说,第二绝缘层520_5可以包括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延伸的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第三绝缘图案。可以存在可以在第一方向D1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三绝缘图案。与第一绝缘层510一样,第三绝缘图案可以设置成当从顶部观看时沿着第一电极分支210B与第二电极分支220B之间的空间具有岛形状或线性形状。
图22是沿着图21的线21a-21a'截取的剖视图。参照图22,第二绝缘层520_5可以仅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10与发光元件300的下表面之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绝缘层520_5的整个区域可以与发光元件300的下表面接触,并且第二绝缘层520_5可以减小因第一绝缘层510产生的高度差。发光元件300可以在发光元件300的中心部而不是发光元件300的两个端部处与第二绝缘层520_5形成键。换句话说,共价键区域CBA可以位于发光元件300的下表面的中心部处。
图23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参照图23,在显示装置10_6中,在单个像素PX中,可以存在两个或更多个(例如,三个)第一电极分支210B_6和两个电极分支220B_6。例如,第一电极210_6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第一电极主干210S_6和从第一电极主干210S_6分叉并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三个第一电极分支210B_6,第二电极220_6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第二电极主干220S_6和从第二电极主干220S_6分叉并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两个第二电极分支220B_6。第二绝缘层520_6可以设置成覆盖电极分支210B_6和220B_6中的每者的至少一个侧部。将注意的是,在设置在相对于像素PX的中心的最外侧位置处的第一电极分支210B_6上,第二绝缘层520_6可以仅设置在第一电极分支210B_6中的每个的其中发光元件300对准的一个侧部上。另一方面,在第二电极分支220B_6和设置在相对于像素PX的中心的内侧上的第一电极分支210B_6上,第二绝缘层520_6可以设置在两个侧部上。
在图23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二绝缘层520_6在与第一电极分支210B_6和第二电极分支220B_6延伸的方向平行的第二方向D2上延伸,并且第二绝缘层520_6的图案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间隔开。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如以上参照其他附图描述的,第二绝缘层520_6也可以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电极分支210B_6与220B_6之间的空间中,使得第二绝缘层520_6的图案可以部分地连接。
在详细的描述的最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基本上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优选实施例进行许多变化和修改。因此,所公开的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仅在一般性和描述性意义上使用,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隔开,并且面对所述第一电极;
第一绝缘层,设置成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至少一部分上;以及
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化学键合到所述第二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使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以形成化学键,并且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彼此接触的区域包括共价键区域,所述共价键区域包含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的所述化学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包括:
棒状半导体芯;
绝缘膜,围绕所述棒状半导体芯;以及
结合基团,结合到所述绝缘膜,
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二官能团,并且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的所述化学键通过所述结合基团与所述第二官能团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结合基团包括:
主链;
连接体,结合到所述主链,并且将所述主链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以及
第一官能团,在所述主链上取代,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官能团与所述第二官能团形成共价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绝缘图案,并且
其中,所述绝缘图案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另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
第一绝缘图案,与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地叠置;以及
第二绝缘图案,与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地叠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图案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两个侧部叠置,但是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两个侧部之间不叠置,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图案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两个侧部叠置,但是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两个侧部之间不叠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图案与所述第一电极的面对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个侧部叠置,并且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侧部与所述第二电极的面对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个侧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共价键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图案和所述第二绝缘图案中的每者上,并且定位成与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下表面的两端中的每者相邻。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三绝缘图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共价键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图案上,并且位于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下表面的中心处。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与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叠置,并且设置成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成覆盖所述第二电极的两个端部和所述第一电极的两个端部中面对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个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电极主干以及从所述第一电极主干分叉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分支,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电极主干间隔开的第二电极主干以及从所述第二电极主干分叉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电极分支,所述第二电极分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分支间隔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成部分地覆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分支和所述第二电极分支,并且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设置成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分支和所述第二电极分支之间的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
16.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基底;
堤,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堤和第二堤,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彼此间隔开,其中,所述堤中的每个堤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基底的上表面突出;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置成覆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堤,所述第二电极设置成覆盖所述第二堤;
第一绝缘层,设置成覆盖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
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至少一部分上;以及
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其中,所述发光元件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化学键合到所述第二绝缘层,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包括棒状半导体芯、围绕所述棒状半导体芯的绝缘膜以及结合到所述绝缘膜的结合基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第二官能团,并且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化学键通过所述结合基团与所述第二官能团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结合基团包括:
主链;
连接体,结合到所述主链,并且将所述主链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以及
第一官能团,在所述主链上取代,
其中,所述第一官能团与所述第二官能团形成共价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使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以形成所述化学键,并且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绝缘层彼此接触的区域包括共价键区域,所述共价键区域包括在所述第一官能团与所述第二官能团之间的共价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其中,所述共价键区域位于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下表面的中心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延伸以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地叠置,并且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堤和所述第二堤的侧表面上,并且
其中,所述共价键区域定位成与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下表面的两端中的每者相邻。
CN201980066437.6A 2018-10-10 2019-04-23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840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20437 2018-10-10
KR1020180120437A KR102654268B1 (ko) 2018-10-10 2018-10-10 표시 장치
PCT/KR2019/004871 WO2020075939A1 (ko) 2018-10-10 2019-04-23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0458A CN112840458A (zh) 2021-05-25
CN112840458B true CN112840458B (zh) 2024-04-23

Family

ID=70163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6437.6A Active CN112840458B (zh) 2018-10-10 2019-04-2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888092B2 (zh)
EP (1) EP3866204A4 (zh)
KR (1) KR102654268B1 (zh)
CN (1) CN112840458B (zh)
WO (1) WO20200759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65239A (ko) * 2019-11-26 2021-06-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124564A (ko) * 2020-04-03 2021-10-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132786A (ko) * 2020-04-27 2021-11-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소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02573265B1 (ko) * 2021-03-25 2023-08-31 국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초박형 led 전극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618047B1 (ko) * 2021-10-26 2023-12-27 국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Led 구조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잉크젯용 잉크 및 광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3634A (ja) * 2005-09-05 2007-03-22 Canon Inc 有機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24891A (zh) * 2009-09-18 2011-04-20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发光元件
KR20120045350A (ko) * 2010-10-29 2012-05-09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CN106299040A (zh) * 2016-08-18 2017-01-04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倒装发光组件的制作方法及其薄膜倒装发光组件
CN205944139U (zh) * 2016-03-30 2017-02-08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紫外线发光二极管封装件以及包含此的发光二极管模块
KR20170028456A (ko) * 2009-06-26 2017-03-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사히 러버 백색 반사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69924A1 (en) 2006-05-18 2007-11-22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Patterning nanowires on surfaces for fabricating nanoscale electronic devices
JP2008016832A (ja) 2006-06-08 2008-0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tft駆動回路、パネル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JP2012004535A (ja) * 2010-05-17 2012-01-05 Sharp Corp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209449B1 (ko) * 2011-04-29 2012-12-07 피에스아이 주식회사 풀-칼라 le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90758B1 (ko) 2013-07-09 2015-02-06 피에스아이 주식회사 초소형 led 전극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592276B1 (ko) 2016-07-15 2023-10-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574603B1 (ko) * 2016-07-15 2023-09-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587215B1 (ko) * 2016-12-21 2023-10-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02503172B1 (ko) * 2018-02-13 2023-02-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85158B1 (ko) * 2018-07-04 2023-10-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3634A (ja) * 2005-09-05 2007-03-22 Canon Inc 有機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70028456A (ko) * 2009-06-26 2017-03-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사히 러버 백색 반사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024891A (zh) * 2009-09-18 2011-04-20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发光元件
KR20120045350A (ko) * 2010-10-29 2012-05-09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CN205944139U (zh) * 2016-03-30 2017-02-08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紫外线发光二极管封装件以及包含此的发光二极管模块
CN106299040A (zh) * 2016-08-18 2017-01-04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倒装发光组件的制作方法及其薄膜倒装发光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0458A (zh) 2021-05-25
EP3866204A4 (en) 2022-07-06
US20210359166A1 (en) 2021-11-18
KR20200040959A (ko) 2020-04-21
WO2020075939A1 (ko) 2020-04-16
US11888092B2 (en) 2024-01-30
KR102654268B1 (ko) 2024-04-03
US20240178347A1 (en) 2024-05-30
EP3866204A1 (en) 2021-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40458B (zh) 显示装置
TWI816826B (zh) 顯示裝置
KR102606922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2585771B (zh) 发光元件、包括其的显示装置及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TWI830755B (zh) 顯示裝置
KR102545982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57754B1 (ko) 발광 소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발광 소자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2534581A (zh) 显示设备
CN112997325B (zh) 发光元件分散剂、包括其的发光元件墨以及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10676262A (zh) 显示设备及制造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