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9227A - 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9227A
CN112829227A CN202110015331.2A CN202110015331A CN112829227A CN 112829227 A CN112829227 A CN 112829227A CN 202110015331 A CN202110015331 A CN 202110015331A CN 112829227 A CN112829227 A CN 112829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mold
pipe
rotating
injection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53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晋东
温超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ongfei Cn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ongfei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ongfei Cn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ongfei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53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292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29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922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4Moulds having ve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25Preventing defects on the moulded article, e.g. weld lines, shrinkage mar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2Transfer moulding, i.e. transferr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by a plunger from a "shot" cavity into a mould cav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05Body finish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涉及汽车零件生产领域,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套,两个转套之间贯穿有转杆,且转杆通过轴承与转套转动连接,转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升齿轮,且提升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梯形滑条,且梯形滑条与承筒的一侧壁滑动连接,上模具的注塑口固定连接有注塑机构,提升齿轮带动齿条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上模具上下移动,通过行走轮对上模具进行移动,从而不需要人工对上模具进行搬运,减小工人的工作量,同时提高出模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零件时组成汽车的一部分,汽车零件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发动机配件、传动系配件、制动系配件、转向系配件、行走系配件、电器仪表系配件、汽车灯具和汽车外饰等,汽车零件的材质有金属和塑料两种。
目前在对汽车的塑料零件进行生产的时候,需要用到模具对其进行生产,而现有的汽车零件生产模具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工厂中大多数汽车零件生产用的模具在脱模的时候,或者在将上模具安装到下模具上时,都是需要人工将上模具抬起,加大了工人的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效率。
2.目前工厂中大多数汽车零件生产用的模具在进行注塑的时候,上模具的注塑通道中都会残留有液体塑料,可能会使得模腔中的塑料不足而使得产品出现空鼓,同时可能导致上模具的注塑通道的堵塞。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来解决上述背景故事中提到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套,两个转套之间贯穿有转杆,且转杆通过轴承与转套转动连接,转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升齿轮,且提升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梯形滑条,且梯形滑条与承筒的一侧壁滑动连接,承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梯形滑条滑动的滑槽,且承筒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配重机构的上表面,且转杆的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且下模具的底座上设置有抽真空机构,且两个承筒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且上模具的注塑口固定连接有注塑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固定套装在转杆上,且电机固定安装在上模具的上表面,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横杆、U型架和限位滚轮,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筒的一侧面,且横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架的侧面,U型架内固定安装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限位滚轮,且两个限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与下模具的长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箱和配重块,承筒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配重箱的上表面,且配重箱的两个相对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配重块的两个相对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边板,配重块位于配重箱内,且边板与限位槽滑动连接,配重箱的一端开口,且配重箱开口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压紧机构,且配重箱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行走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板、U型板、螺纹杆和转盘,U型板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在配重箱开口端的侧面上,螺纹杆贯穿U型板且与U型板螺纹连接,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且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真空机构包括出气槽、电磁阀、连管、软管和真空泵,真空泵安装在下模具的底座上,且真空泵的抽气端通过法兰盘与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软管的上端通过法兰盘与连管的一端固定连通,且连管与出气槽固定连通,且出气槽开设在上模具内,且出气槽与上模具的模腔连通,且连管上安装有电磁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塑机构包括下压管,下压管的下端与上模具上的注塑口固定连接,且下压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通气管和注塑管,通气管位于注塑管的下方,且通气管上安装有阀门,注塑管的上端的注塑口与上模具上的注塑口相同,且下压管内设置有与下压管内管相匹配的活塞,且下压管的上表面连接有动力机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杆,连杆的下端通过铰接座与活塞的上表面转动连接,且连杆的上端与转板的下端转动连接,转板一侧面的上侧与转柱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柱贯穿竖板,且转柱通过轴承与竖板转动连接,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上模具的上表面,且转柱远离转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与下压管的内侧面滑动连接,且活塞与下压管的内侧面相接触,且活塞上开设有两条上下分布的凹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启动电机,从而使得主动齿轮通过从动齿轮带动转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提升齿轮带动齿条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上模具上下移动,当上模具离开下模具的时候,便可以通过行走轮对上模具进行移动,从而不需要人工对上模具进行搬运,减小工人的工作量,同时提高出模的效率。
2.本发明中,启动真空泵,对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模腔进行抽真空,当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模腔达到真空后关闭电磁阀,此时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没有空气,可以防止模腔中的空气在注塑模具时使得产品出现气泡,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同时也可以使得上模具个下模具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3.本发明中,通过活塞不断的上下移动,从而将残存在上模具注塑通道中的液体塑料给压入进入模腔中,使得模腔中的塑料更加充实,防止产品出现空鼓,同时也减小了上模具注塑通道出现堵塞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配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承筒与齿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注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3、承筒;4、齿条;5、提升齿轮;6、转杆;7、支撑板;8、转套;9、电机;10、主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出气槽;13、电磁阀;14、连管;15、软管;16、真空泵;17、配重箱;18、行走轮;19、横杆;20、限位槽;21、边板;22、配重块;23、压板;24、U型板;25、螺纹杆;26、转盘;27、梯形滑条;28、U型架;29、限位滚轮;30、下压管;31、活塞;32、通气管;33、阀门;34、注塑管;35、转板;36、连杆;37、转柱;38、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板7,且支撑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套8,两个转套8之间贯穿有转杆6,且转杆6通过轴承与转套8转动连接,转杆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升齿轮5,且提升齿轮5与齿条4啮合连接,齿条4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梯形滑条27,且梯形滑条27与承筒3的一侧壁滑动连接,承筒3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梯形滑条27滑动的滑槽,且承筒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配重机构的上表面,且转杆6的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且下模具2的底座上设置有抽真空机构,且两个承筒3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且上模具1的注塑口固定连接有注塑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主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1,从动齿轮11固定套装在转杆6上,且电机9固定安装在上模具1的上表面,且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0,主动齿轮10与从动齿轮11啮合连接;使用本装置时,启动电机9,从而使得主动齿轮10通过从动齿轮11带动转杆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提升齿轮5带动齿条4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上模具1上下移动,当上模具1离开下模具2的时候,便可以通过行走轮18对上模具1进行移动,从而不需要人工对上模具1进行搬运,减小工人的工作量,同时提高出模的效率。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横杆19、U型架28和限位滚轮29,横杆1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筒3的一侧面,且横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架28的侧面,U型架28内固定安装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限位滚轮29,且两个限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与下模具2的长度相同;当需要将上模具1盖到下模具2上时,通过行走轮18移动上模具1,使得两个限位滚轮29夹住下模具2,从而方便将上模具1对准下模具2,从而方便将上模具1直接放到下模具2上,提高上模具1和下模具2装配的效率。
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箱17和配重块22,承筒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配重箱17的上表面,且配重箱17的两个相对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20,配重块22的两个相对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边板21,配重块22位于配重箱17内,且边板21与限位槽20滑动连接,配重箱17的一端开口,且配重箱17开口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压紧机构,且配重箱17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行走轮18。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板23、U型板24、螺纹杆25和转盘26,U型板24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在配重箱17开口端的侧面上,螺纹杆25贯穿U型板24且与U型板24螺纹连接,螺纹杆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6,且螺纹杆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23;向配重箱17内放置不同块数的配重块22,从而可以加重配重箱17的重量,同时转动螺纹杆25,使得压板23将配重块22给压紧,从而固定住配重块22,可以防止出现在转动转杆6时配重箱17发生自转的现象,保证能够顺利将上模具1给升起来,同时移动上模具1的时候,可以取出配重块22,从而达到分体移动的效果,从而方便对上模具1进行移动,通过边板21在限位槽20滑动,从而方便将配重块22放入和取出。
所述抽真空机构包括出气槽12、电磁阀13、连管14、软管15和真空泵16,真空泵16安装在下模具2的底座上,且真空泵16的抽气端通过法兰盘与软管1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软管15的上端通过法兰盘与连管14的一端固定连通,且连管14与出气槽12固定连通,且出气槽12开设在上模具1内,且出气槽12与上模具1的模腔连通,且连管14上安装有电磁阀13;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将上模具1盖到下模具2上后,启动真空泵16,对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模腔进行抽真空,当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模腔达到真空后关闭电磁阀13,此时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没有空气,可以防止模腔中的空气在注塑模具时使得产品出现气泡,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同时也可以使得上模具1个下模具2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所述注塑机构包括下压管30,下压管30的下端与上模具1上的注塑口固定连接,且下压管3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通气管32和注塑管34,通气管32位于注塑管34的下方,且通气管32上安装有阀门33,注塑管34的上端的注塑口与上模具1上的注塑口相同,且下压管30内设置有与下压管30内管相匹配的活塞31,且下压管30的上表面连接有动力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杆36,连杆36的下端通过铰接座与活塞3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且连杆36的上端与转板35的下端转动连接,转板35一侧面的上侧与转柱37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柱37贯穿竖板38,且转柱37通过轴承与竖板38转动连接,竖板38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上模具1的上表面,且转柱37远离转板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对本装置进行注塑的时候,首先将注塑机的出口与注塑管34上端的注塑口连接,转动把手,使得转板35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转板35减转动,使得活塞31位于注塑管34与下压管30连接处的上方,此时便可以对本装置进行注塑,注塑完成后,再次通过把手转动转柱37,使得活塞31向下移动,当活塞31位于最下端的时候,打开阀门33,然后再转动把手使得活塞31上升至最高点,此时关闭阀门33,继续转动把手使得活塞31向下移动,以此反复操作,从而将残存在上模具1注塑通道中的液体塑料给压入进入模腔中,使得模腔中的塑料更加充实,防止产品出现空鼓,同时也减小了上模具1注塑通道出现堵塞的可能。
所述活塞31与下压管30的内侧面滑动连接,且活塞31与下压管30的内侧面相接触,且活塞31上开设有两条上下分布的凹环;从而达到活塞31与下压管30的内侧面密封的效果。
具体使用时,启动电机9,从而使得主动齿轮10通过从动齿轮11带动转杆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提升齿轮5带动齿条4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得上模具1上下移动,当上模具1离开下模具2的时候,便可以通过行走轮18对上模具1进行移动,从而不需要人工对上模具1进行搬运,减小工人的工作量,同时提高出模的效率,当需要将上模具1盖到下模具2上时,通过行走轮18移动上模具1,使得两个限位滚轮29夹住下模具2,从而方便将上模具1对准下模具2,从而方便将上模具1直接放到下模具2上,提高上模具1和下模具2装配的效率,同时向配重箱17内放置不同块数的配重块22,从而可以加重配重箱17的重量,同时转动螺纹杆25,使得压板23将配重块22给压紧,从而固定住配重块22,可以防止出现在转动转杆6时配重箱17发生自转的现象,保证能够顺利将上模具1给升起来,同时移动上模具1的时候,可以取出配重块22,从而达到分体移动的效果,从而方便对上模具1进行移动,通过边板21在限位槽20滑动,从而方便将配重块22放入和取出,其次将上模具1盖到下模具2上后,启动真空泵16,对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模腔进行抽真空,当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的模腔达到真空后关闭电磁阀13,此时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间没有空气,可以防止模腔中的空气在注塑模具时使得产品出现气泡,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同时也可以使得上模具1个下模具2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然后将注塑机的出口与注塑管34上端的注塑口连接,转动把手,使得转板35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转板35减转动,使得活塞31位于注塑管34与下压管30连接处的上方,此时便可以对本装置进行注塑,注塑完成后,再次通过把手转动转柱37,使得活塞31向下移动,当活塞31位于最下端的时候,打开阀门33,然后再转动把手使得活塞31上升至最高点,此时关闭阀门33,继续转动把手使得活塞31向下移动,以此反复操作,从而将残存在上模具1注塑通道中的液体塑料给压入进入模腔中,使得模腔中的塑料更加充实,防止产品出现空鼓,同时也减小了上模具1注塑通道出现堵塞的可能,同时本发明中活塞31上开设有两条上下分布的凹环,从而达到活塞31与下压管30的内侧面密封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支撑板(7),且支撑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套(8),两个转套(8)之间贯穿有转杆(6),且转杆(6)通过轴承与转套(8)转动连接,转杆(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提升齿轮(5),且提升齿轮(5)与齿条(4)啮合连接,齿条(4)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梯形滑条(27),且梯形滑条(27)与承筒(3)的一侧壁滑动连接,承筒(3)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梯形滑条(27)滑动的滑槽,且承筒(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配重机构的上表面,且转杆(6)的中部安装有驱动机构,且下模具(2)的底座上设置有抽真空机构,且两个承筒(3)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且上模具(1)的注塑口固定连接有注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主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1),从动齿轮(11)固定套装在转杆(6)上,且电机(9)固定安装在上模具(1)的上表面,且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0),主动齿轮(10)与从动齿轮(11)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横杆(19)、U型架(28)和限位滚轮(29),横杆(1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筒(3)的一侧面,且横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架(28)的侧面,U型架(28)内固定安装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限位滚轮(29),且两个限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与下模具(2)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箱(17)和配重块(22),承筒(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配重箱(17)的上表面,且配重箱(17)的两个相对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槽(20),配重块(22)的两个相对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边板(21),配重块(22)位于配重箱(17)内,且边板(21)与限位槽(20)滑动连接,配重箱(17)的一端开口,且配重箱(17)开口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压紧机构,且配重箱(17)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行走轮(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板(23)、U型板(24)、螺纹杆(25)和转盘(26),U型板(24)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在配重箱(17)开口端的侧面上,螺纹杆(25)贯穿U型板(24)且与U型板(24)螺纹连接,螺纹杆(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6),且螺纹杆(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机构包括出气槽(12)、电磁阀(13)、连管(14)、软管(15)和真空泵(16),真空泵(16)安装在下模具(2)的底座上,且真空泵(16)的抽气端通过法兰盘与软管(1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软管(15)的上端通过法兰盘与连管(14)的一端固定连通,且连管(14)与出气槽(12)固定连通,且出气槽(12)开设在上模具(1)内,且出气槽(12)与上模具(1)的模腔连通,且连管(14)上安装有电磁阀(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构包括下压管(30),下压管(30)的下端与上模具(1)上的注塑口固定连接,且下压管(3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通气管(32)和注塑管(34),通气管(32)位于注塑管(34)的下方,且通气管(32)上安装有阀门(33),注塑管(34)的上端的注塑口与上模具(1)上的注塑口相同,且下压管(30)内设置有与下压管(30)内管相匹配的活塞(31),且下压管(30)的上表面连接有动力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杆(36),连杆(36)的下端通过铰接座与活塞(3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且连杆(36)的上端与转板(35)的下端转动连接,转板(35)一侧面的上侧与转柱(37)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柱(37)贯穿竖板(38),且转柱(37)通过轴承与竖板(38)转动连接,竖板(38)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上模具(1)的上表面,且转柱(37)远离转板(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1)与下压管(30)的内侧面滑动连接,且活塞(31)与下压管(30)的内侧面相接触,且活塞(31)上开设有两条上下分布的凹环。
CN202110015331.2A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 Withdrawn CN1128292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5331.2A CN112829227A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5331.2A CN112829227A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9227A true CN112829227A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26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5331.2A Withdrawn CN112829227A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2922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3300A (zh) * 2022-06-17 2022-08-30 广东安步塔安全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凉感劳保鞋热压成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3300A (zh) * 2022-06-17 2022-08-30 广东安步塔安全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凉感劳保鞋热压成型设备
CN114953300B (zh) * 2022-06-17 2023-06-13 广东安步塔安全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凉感劳保鞋热压成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7860B (zh) 一种实验室全硅胶模口红打样机器及打样方法
CN112829227A (zh) 一种高精度汽车零件生产用模具
CN217434936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生产用顶出机构
CN113619013A (zh) 一种塑料加工用离心式自动成型模具
CN115780764A (zh) 一种带有脱模结构的模压铸件成型机
CN211105243U (zh) 一种注塑机用的模具固定装置
CN112895301B (zh) 一种饮水机配件注塑脱模加工方法
CN214687650U (zh) 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安装辅助装置
CN210999786U (zh) 一种具有干燥功能的注塑模具定位结构
CN213382677U (zh) 一种双模腔面板制作模具
CN212156609U (zh) 一种润滑油脂加注装置
CN210026050U (zh) 一种货车仪表盘注塑机的定位机构
CN211542346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冰箱箱体发泡模具架
CN211279483U (zh) 一种包含伺服驱动机构的注塑装置
CN110370196B (zh) 一种公仔玩具注塑件的工装夹具
CN220447149U (zh) 一种模具开模装置
CN112109289A (zh) 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注塑模具
CN219520288U (zh) 一种便于脱模加工模具
CN220720244U (zh) 一种摩托艇游艇壳体的成型设备
CN210082385U (zh) 一种自动化吸塑设备
CN219543996U (zh) 一种吸塑机用快拆模具
CN217752600U (zh) 汽车灯罩生产用高效脱模装置
CN218660416U (zh) 一种大型吹塑机自动脱模装置
CN219028327U (zh) 一种用于pvc三通管的注塑模具
CN218366295U (zh) 一种tpu鞋底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