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4044B - 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14044B CN112814044B CN202110171184.8A CN202110171184A CN112814044B CN 112814044 B CN112814044 B CN 112814044B CN 202110171184 A CN202110171184 A CN 202110171184A CN 112814044 B CN112814044 B CN 1128140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ment
- moisture
- pipe
- wall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室内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包括一组地下室、除湿换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所述地下室的多个面的墙体从室内向室外的方向依次设有装饰层、保温层、隔潮加温层和外墙,相邻的隔潮加温层之间通过隔温固定层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地下室的墙体还设有将室内与外墙、隔潮加温层之间区域导通的电动进气阀。本发明对地下室内部空间除湿和防潮效果好,地下室使用时舒适度极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施工技术的提高,地下室空间都被有效的利用起来。但是施工人员一般认为只要结构没问题就行,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施工却被忽视,导致交工使用的地下室受潮的墙体墙皮脱落,受水侵蚀的部位地下水从地面及墙体没有阻止地渗进室内,这既影响了美观又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利。
在申请号为:CN920699336.X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防潮除湿系统,包括总控系统以及依次设置的外墙、阻隔层和内墙,所述总控系统固定设置于内墙上远离阻隔层的一侧面上,所述外墙内部设有电脉冲防潮机构,所述电脉冲防潮机构与总控系统连接,所述外墙内部还设有一个预留空腔,所述预留空腔内部固定设有一个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总控系统信号连接,所述阻隔层采用防水卷材制成,所述内墙上靠近阻隔层的一侧面设有一层防水砂浆层,所述内墙上远离阻隔层的一侧面依次设有水泥细砂浆层和陶瓷棉砖层。该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且防潮效果好,有利于市场化的推广应用。
但是,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防潮效果不佳,因为其只针对防止地下水通过地下室的外墙向地下室内渗透,而不能有效地解决湿空气进入地下室内部造成的潮湿问题;
第二,舒适度不佳,因为地下室的自然采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地下室所处的外界环境相较于地面以上的室内具有更多的湿气,所以地下室内的温度时低于地面以上室内的温度,这使得进入地下室的人员会感到较为寒冷;
第三,安全性不佳,因为地下室的高度低于地面,所以地下室内的空气在不易流通,从而造成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变差,尤其是地下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显著增加,这对于进入地下室的人员在安全上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包括一组地下室、除湿换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所述地下室的多个面的墙体从室内向室外的方向依次设有装饰层、保温层、隔潮加温层和外墙,相邻的隔潮加温层之间通过隔温固定层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地下室的墙体还设有将室内与外墙、隔潮加温层之间区域导通的电动进气阀;所述除湿换气单元包括除湿新风机、热水管、蓄水池、水汽分离器、高静压吸风机和单向阀;所述热水管设置在隔潮加温层和保温层之间,所述热水管、除湿新风机构成闭环通路;所述蓄水池位于地下室下方,所述蓄水池和水汽分离器通过导管连通,所述水汽分离器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水汽分离器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处还设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在水汽分离器内部的管口靠近水汽分离器的顶端,所述导管上设有单向阀I,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单向阀II,所述高静压吸风机设置在排风管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室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更进一步地,所述除湿新风机包括除湿新风机主机和至少一个外接风机,所述除湿新风机主机包括换热器、压缩机、内风机新风出气管和新风进气管,所述换热器管连接外接风机;所述压缩机分别管连接换热器和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电子膨胀阀管连接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管连接压缩机;所述内风机连接新风出气管,所述外接风机通过冷媒管连接压缩机;所述换热器连接两路热水管,进路的热水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外接风机还包括有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有电子膨胀阀。
更进一步地,所述隔潮加温层与外墙构成空腔,所述隔潮加温层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隔潮加温层的表面均设有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隔温固定层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隔热固定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热水管通过导热U形板连接隔潮加温层,所述导热U形板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汽分离器内部在导管管口的位置处设有与之匹配的挡水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墙体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负压传感器,所述墙体温湿度传感器和负压传感器均设置在隔潮加温层和外墙之间,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均设置在装饰层上。
更进一步地,每一个地下室均设有配合的除湿换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所述除湿换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均通过控制中心控制,所述控制中心还设有控制面板和/或APP控制软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地下室的墙体由装饰层、保温层、隔潮加温层和外墙构成,且隔潮加温层和外墙之间形成空腔,可以有效实现防潮功能,同时配合除湿换气单元实现有效调节地下室内的潮湿度。
2、除湿换气单元配合地下室的墙体,实现地下室内空间与外部环境的气体交换,同时可以将深入地下室外墙的水和潮气排出。
3、本发明的除湿换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通过控制中心控制,通过对地下室内的温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的监控,自动工作,有效地提升地下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视角下的直观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原理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图3中E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水汽分离器的结构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地下室的部分墙体经过层层剖视的截面图;
图6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9为图5中D区域的放大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101-地下室;102-装饰层;103-装饰加固层;104-保温层;105-隔潮加温层;106-外墙;107-隔热固定板;108-电动进气阀;109-隔温固定层;110-螺钉;111-导热U形板;
201-除湿新风机;202-压缩机;203-换热器;204-冷凝器;205-电子膨胀阀I;206-蒸发器;207-风机;208-循环泵;209-热水管;210-外接风机;211-新风进气管;212-新风出气管;213-电子膨胀阀II
301-墙体温湿度传感器;302-二氧化碳传感器;303-室内温湿度传感器,304-负压传感器;
401-蓄水池;402-水汽分离器;403-高静压吸风机;404-单向阀I;405-液位传感器;406-导管;407-排水管;408-排风管;409-单向阀II;410-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参照图1-9:包括一组地下室101、除湿换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
所述地下室101的底面、顶面和四周的墙体其结构一致时效果佳,当然从成本考虑,其部分墙体不采用相同结构也是可行的。墙体从室内向室外的方向依次设有装饰层102、保温层104、隔潮加温层105和外墙106,相邻的隔潮加温层105之间通过隔温固定层109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地下室101的墙体还设有将室内与外墙106、隔潮加温层105之间区域导通的电动进气阀108;
所述除湿换气单元包括除湿新风机201、热水管209、蓄水池401、水汽分离器402、高静压吸风机403和单向阀;所述热水管209设置在隔潮加温层105和保温层104之间;通过热水管实现对墙体的加热除湿,热水管中的热水即可以由除湿新风机201提供,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杜绝能量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外接热源,从而提高更佳的效果。所述蓄水池401位于地下室下方,同样可以位于地下室的最低点,只要能够确保液体流入其中即可;所述蓄水池401和水汽分离器402通过导管406连通,所述水汽分离器402底部设有排水管407,所述水汽分离器402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处还设有排风管408,所述排风管408在水汽分离器402内部的管口靠近水汽分离器402的顶端,所述导管406上设有单向阀I404,所述排水管407上设有单向阀II409,所述高静压吸风机设置在排风管408上。水汽分离器是将蓄水池内的水分和潮气向外界进行排出的设备,配合除湿新风机能够有效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导入地下室内,同时将潮气抽出,从而保证地下室内的干燥、安全和舒适。当抽取湿气时,此时高静压吸风机开始工作,单向阀II关闭,单向阀I开启,将湿气抽出。当水汽分离器中的液体高度到达警戒线时,高静压吸风机停止工作,单向阀II开启,进行排水工作。水汽分离器中设有不同位置的液位传感器,当液位面较低时,高静压吸风机开始工作,单向阀II关闭。
除湿新风机包括除湿新风机主机201和至少一个外接风机210,所述除湿新风机主机201包括换热器203、压缩机202、内风机207、新风出气管212和新风进气管211,所述换热器203管连接管连接外接风机210;所述压缩机分别管连接换热器203和冷凝器204,所述冷凝器204通过电子膨胀阀205管连接蒸发器206,所述蒸发器管连接压缩机202;所述内风机207连接新风出气管212,所述外接风机210通过冷媒管连接压缩机202;所述换热器203连接两路热水管,进路的热水管上设有循环泵208;所述外接风机210还包括有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有电子膨胀阀。新风进气管用于除湿新风机和外界气体的流通,新风出气管212位于地下室内。外接风机的数量和空间相适配,每个独立的空间可以放置一个外接风机,既提高除湿的效果,同时也有效降低成本。
除湿新风机包含有六种工作模式,分别是新风模式、除湿模式、新风除湿模式、新风除湿+除湿模式、新风除湿+热回收+制冷模式、热回收+制冷模式。
当处于新风模式,此时电子膨胀阀II处于关闭状态,电子膨胀阀I处于关闭状态,循环泵208不工作。外界空气经过新风进气管、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机通过新风出气管进入地下室。
当处于除湿模式,此时电子膨胀阀I处于关闭状态,电子膨胀阀II处于开启状态,循环泵208不工作;压缩机将冷媒进行压缩转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经过热交换器最后到达外接风机的冷凝器,进行冷凝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再通过电子膨胀阀节流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最后通过蒸发器,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通过管道回到压缩机。外接风机将室内的空气抽取并经过蒸发器、冷凝器后通过出风口排出。
当处于新风除湿模式,此时外接风机的电子膨胀阀II处于关闭状态,压缩机将冷媒进行压缩转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通过管道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排热,冷媒转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再通过电子膨胀阀I节流转变成低压的液态,最后到达蒸发器,冷媒蒸发吸收热量,此时冷媒转变成低压的气态,通过管道回到压缩机。与此同时,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新风进气管211抵达除湿新风机210内部,通过蒸发器进行水分脱离并降温,再通过冷凝器将温度提高后由内风机207通过新风出气管212排入到地下室内。
当处于新风除湿+除湿模式,此时电子膨胀阀I处于开启状态,电子膨胀阀II处于开启状态,循环泵208不工作;外界空气经过新风进气管、蒸发器进行水分脱离并降温、冷凝器和风机通过新风出气管进入地下室;压缩机将冷媒进行压缩后分成两路;一路通过换热器到达外接风机的冷凝器,再经外接风机的电子膨胀阀II、外接风机的蒸发器回到压缩机;另一路到达冷凝器,再经电子膨胀阀I、蒸发器回到压缩机。室内空气通过外接风机的风机进入,通过蒸发器进行水分脱离并降温,再通过冷凝器由外接风机的出风口排出。
当处于新风除湿+热回收+制冷模式,此时电子膨胀阀I处于开启状态,电子膨胀阀II处于开启状态,循环泵208工作;外界空气经过新风进气管、蒸发器进行水分脱离并降温、冷凝器和风机,通过新风出气管进入室内;压缩机将冷媒进行压缩后分成两路;一路通过换热器到达外接风机的冷凝器,再经外接风机的电子膨胀阀II、外接风机的蒸发器回到压缩机;另一路到达冷凝器,再经电子膨胀阀I、蒸发器回到压缩机。压缩机将冷媒压缩转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通过管道到达换热器203,换热器将冷媒转变常温高压的液态,再通过管道到达外接风机210,再次进行冷凝;此时冷媒转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通过电子膨胀阀节流转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最后通过蒸发器,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通过管道回到压缩机。循环泵工作,低温水通过换热器转变成热水进入热水管。室内空气通过外接风机的风机进入,通过蒸发器进行水分脱离并降温,再通过冷凝器由外接风机的出风口排出。
当处于热回收+制冷模式,压缩机将冷媒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经过换热器203和冷凝器204,再通过电子膨胀阀I,到达蒸发器后回流至压缩机;循环泵工作,低温水通过换热器转变成热水由管道流出。室内空气通过外接风机的风机进入,通过蒸发器进行水分脱离并降温,再通过冷凝器由外接风机的出风口排出。
每一个地下室101均设有配合除湿换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除湿换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均通过控制中心控制,所述控制中心还设有控制面板和/或APP控制软件。
所述隔潮加温层105与外墙106构成空腔,空腔是重要的通道,其设置有墙体温湿度传感器和负压传感器。隔潮加温层的材质可以选用多种材质,但采用不锈钢为最佳,隔潮加温层105的表面均设有凹槽,凹槽用于加强隔潮加温层的整体强度。同样的隔温固定层采用不锈钢为最佳。
隔温固定层109位于相邻的两块隔潮加温层105之间,起到密封连接和隔潮的作用。隔潮加温层105之间通过螺钉110与外墙106相连,隔温固定层109通过螺钉固连隔热固定板107,通过隔热固定板连接装饰加固层,进而固定装饰层。装饰层如采用磁砖,则直接和保温层固定其效果不佳;因此通过隔热固定板连接固定装饰层,然后再敷设磁砖,则能达到良好效果,固定装饰层可以选用铜孔板等。
水汽分离器402内部在导管406管口的位置处设有与之匹配的挡水板410。从而防止蓄水池的液体因冲击内壁而溅射到通风管内。
所述热水管209通过导热U形板111连接隔潮加温层105,所述导热U形板111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热水管内的热能是通过隔潮加温层传递,因此热水管和隔潮加温层的连接和热传递尤其重要,通过导热U形板即确保二者的紧密相连保证热传递性,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工作,确保地下室内的舒适度,各传感器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其位置也非常重要。传感器单元包括室内温湿度传感器303、墙体温湿度传感器301、二氧化碳传感器302和负压传感器304,所述墙体温湿度传感器301和负压传感器304均设置在隔潮加温层105和外墙106之间,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均设置在装饰层上。
其工作原理:
除湿过程:
第一步,控制中心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传感器303和墙体温湿度传感器301的湿度检测数值;
第二步,湿气包括地下室内的湿气和地下室所处外部环境中的渗透水分、渗透的湿气。当控制中心检测到地下室101内部环境湿度超标时,控制中心指令除湿新风机201对地下室101内部环境进行除湿,此时除湿新风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地下室外的水分和湿气会被隔潮加温层阻挡,其中水分会汇聚至蓄水池经水汽分离器然后排出;湿气通过高静压吸风机的工作经蓄水池、水汽分离器然后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除湿时,电动进气阀108打开,当隔潮加温层105和外墙106之间的墙体温湿度传感器301检测到湿度很高,便开启电动进气阀108和高静压吸风机403,等湿度降低到预设值后,停止电动进气阀108,在检测到隔层之间的负压达到预设值后,用负压传感器304来检测整个地下室101墙壁隔层之间的负压,达到标准后再停止高静压吸风机403。
隔潮加温层105和外墙106之间的腔体构成缝隙连通蓄水池401,用于水的排出。
换气过程:
第一步,控制中心实时监测二氧化碳传感器302的检测数值;
第二步,当控制中心检测到地下室101内部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标时,控制中心指令除湿新风机对地下室101内部环境进行通风换气,直至地下室101内部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到正常值。
同样的,换气时,电动进气阀108打开,当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检测数值超过预设值,便开启电动进气阀108和高静压吸风机403,等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预设值后,停止电动进气阀108,在检测到隔层之间的负压达到预设值后,用负压传感器304来检测整个地下室101墙壁隔层之间的负压,达到标准后再停止高静压吸风机403,再停止高静压吸风机40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地下室(101)、除湿换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所述地下室(101)的多个面的墙体从室内向室外的方向依次设有装饰层(102)、保温层(104)、隔潮加温层(105)和外墙(106),相邻的隔潮加温层(105)之间通过隔温固定层(109)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地下室(101)的墙体还设有将室内与外墙(106)、隔潮加温层(105)之间区域导通的电动进气阀(108);所述除湿换气单元包括除湿新风机、热水管(209)、蓄水池(401)、水汽分离器(402)、高静压吸风机(403)和单向阀;所述热水管(209)设置在隔潮加温层(105)和保温层(104)之间;所述蓄水池(401)位于地下室下方,所述蓄水池(401)和水汽分离器(402)通过导管(406)连通,所述水汽分离器(402)底部设有排水管(407),所述水汽分离器(402)靠近其底部的位置处还设有排风管(408),所述排风管(408)在水汽分离器(402)内部的管口靠近水汽分离器(402)的顶端,所述导管(406)上设有单向阀I(404),所述排水管(407)上设有单向阀II(409),所述高静压吸风机设置在排风管(408)上;所述除湿新风机包括除湿新风机主机(201)和至少一个外接风机(210),所述除湿新风机主机(201)包括换热器(203)、压缩机(202)、内风机(207)、新风出气管(212)和新风进气管(211),所述换热器(203)管连接外接风机(210);所述压缩机分别管连接换热器(203)和冷凝器(204),所述冷凝器(204)通过电子膨胀阀(205)管连接蒸发器(206),所述蒸发器管连接压缩机(202);所述内风机(207)连接新风出气管(212),所述外接风机(210)通过冷媒管连接压缩机(202);所述换热器(203)连接两路热水管,进路的热水管上设有循环泵(208);所述外接风机(210)还包括有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有电子膨胀阀;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室内温湿度传感器(303)、墙体温湿度传感器(301)、二氧化碳传感器(302)和负压传感器(304),所述墙体温湿度传感器(301)和负压传感器(304)均设置在隔潮加温层(105)和外墙(106)之间,所述室内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均设置在装饰层上;控制中心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传感器(303)和墙体温湿度传感器(301)的湿度检测数值;湿气包括地下室内的湿气和地下室所处外部环境中的渗透水分、渗透的湿气,当控制中心检测到地下室(101)内部环境湿度超标时,控制中心指令除湿新风机(201)对地下室(101)内部环境进行除湿,此时除湿新风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地下室外的水分和湿气会被隔潮加温层阻挡,其中水分会汇聚至蓄水池经水汽分离器然后排出;湿气通过高静压吸风机的工作经蓄水池、水汽分离器然后排出;除湿时,电动进气阀(108)打开,当隔潮加温层(105)和外墙(106)之间的墙体温湿度传感器(301)检测到湿度很高,便开启电动进气阀(108)和高静压吸风机(403),等湿度降低到预设值后,停止电动进气阀(108),在检测到隔层之间的负压达到预设值后,用负压传感器(304)来检测整个地下室(101)墙壁隔层之间的负压,达到标准后再停止高静压吸风机(403);隔潮加温层(105)和外墙(106)之间的腔体构成缝隙连通蓄水池(401),用于水的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10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潮加温层(105)与外墙(106)构成空腔,所述隔潮加温层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隔潮加温层(105)的表面均设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隔潮加温层(105)通过螺钉(110)与外墙(106)相连,所述隔温固定层(109)通过螺钉固连隔热固定板(10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和保温层之间还设有装饰加固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管(209)通过导热U形板(111)连接隔潮加温层(105),所述导热U形板(111)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分离器(402)内部在导管(406)管口的位置处设有与之匹配的挡水板(41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地下室(101)均设有配合的除湿换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所述除湿换气单元和传感器单元均通过控制中心控制,所述控制中心还设有控制面板和/或APP控制软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71184.8A CN112814044B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71184.8A CN112814044B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14044A CN112814044A (zh) | 2021-05-18 |
CN112814044B true CN112814044B (zh) | 2023-05-26 |
Family
ID=7586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71184.8A Active CN112814044B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14044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69790A (ja) * | 2004-12-15 | 2006-06-29 | Daikyu Kensetsu Kk | 地下室通気システム及び地下室を有する建築物 |
DE202008016914U1 (de) * | 2008-12-22 | 2009-03-05 | Bennert GmbH Betrieb für Bauwerkssicherung | Anordnung zur Entfeuchtung und Klimatisierung von Räumen |
CN206916776U (zh) * | 2017-07-05 | 2018-01-23 | 深圳市泰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防潮地下室 |
CN209099407U (zh) * | 2018-10-12 | 2019-07-12 | 上海星杰装饰有限公司 | 一种别墅地下室防水墙结构 |
CN111139950A (zh) * | 2020-02-17 | 2020-05-12 | 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55181A1 (en) * | 1997-12-02 | 1999-06-02 | Louis J. Bailey | Integrated system for heating, cooling and heat recovery ventilation |
US20170248332A1 (en) * | 2011-06-03 | 2017-08-31 | James P. Wright | Geothermal Heating, Cooling, and De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System |
JP2013122148A (ja) * | 2011-12-12 | 2013-06-20 | Ohbayashi Corp | 遮湿構造 |
CN205776886U (zh) * | 2016-06-30 | 2016-12-07 | 贵阳港创建材有限公司 | 混凝土复合墙体结构 |
CN206387002U (zh) * | 2016-10-19 | 2017-08-08 | 上海朗绿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通道分离式高效除湿新风机 |
CN107221841A (zh) * | 2017-06-22 | 2017-09-29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aeg开关机构除湿装置 |
CN109138263A (zh) * | 2018-09-04 | 2019-01-04 | 贵州西奥轻质节能板材有限公司 | 一种耐高温型墙板及制备方法 |
CN109024982A (zh) * | 2018-09-25 | 2018-12-18 | 四川三阳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用防潮防霉墙体 |
CN110986206A (zh) * | 2019-12-27 | 2020-04-10 | 浙江普瑞泰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带等温或升温除湿功能的全热新风交换设备 |
CN211716807U (zh) * | 2020-03-17 | 2020-10-20 | 江苏梅萨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热回收型多蒸发器水风一体机组 |
CN112032870A (zh) * | 2020-09-10 | 2020-12-04 | 淮安市伟杰配电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除湿降温独立控制系统及除湿降温方法 |
-
2021
- 2021-02-08 CN CN202110171184.8A patent/CN1128140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69790A (ja) * | 2004-12-15 | 2006-06-29 | Daikyu Kensetsu Kk | 地下室通気システム及び地下室を有する建築物 |
DE202008016914U1 (de) * | 2008-12-22 | 2009-03-05 | Bennert GmbH Betrieb für Bauwerkssicherung | Anordnung zur Entfeuchtung und Klimatisierung von Räumen |
CN206916776U (zh) * | 2017-07-05 | 2018-01-23 | 深圳市泰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防潮地下室 |
CN209099407U (zh) * | 2018-10-12 | 2019-07-12 | 上海星杰装饰有限公司 | 一种别墅地下室防水墙结构 |
CN111139950A (zh) * | 2020-02-17 | 2020-05-12 | 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潮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14044A (zh) | 2021-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76574B (zh) | 变制冷剂流量的辐射空调系统 | |
KR101269287B1 (ko) | 열에너지 회수형 환기장치 | |
CN209341472U (zh) | 新风再热型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 |
JP2014051874A (ja) | 気密性住宅の省エネ換気システム | |
CA2525879C (en) | Ventilation system | |
CN207279831U (zh) | 多联机窗式空调系统 | |
CN207720750U (zh) | 马铃薯仓库的空气循环系统 | |
KR100728337B1 (ko) | 히트 펌프를 이용한 폐열회수 환기장치 | |
CN104374026A (zh) | 多功能蔬菜恒温生长空气源热泵烘干机 | |
CN206739499U (zh) | 一种平面辐射空调系统 | |
CN204329216U (zh) |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一体化空调机组 | |
CN112814044B (zh) | 一种地下室防潮系统 | |
KR20080065176A (ko) | 휴대용 공기 조화기 | |
KR100728590B1 (ko) | 절전형 고효율 히트펌프 환기장치 | |
CN2408374Y (zh) | 全室外多空气状态家用空调 | |
CN115076794A (zh) | 一种空调器加湿系统、窗式空调器及其加湿换热方法 | |
CN104374030A (zh) | 多功能地源热泵水冷式一体机 | |
KR20100026351A (ko) | 수냉식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209279281U (zh) |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 |
JP2014142151A (ja) | 地中熱利用空調システム | |
CN209558567U (zh) | 一种泳池热泵除湿机 | |
CN203230062U (zh) | 抗震保温除湿复合墙体 | |
CN201368588Y (zh) | 一种厨房用热泵热水器 | |
CN205717659U (zh) | 具有脉冲电磁阀的家用蒸发冷却式空调 | |
JP3727229B2 (ja) | 空気循環式空調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