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2738B -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2738B
CN112812738B CN202011617853.1A CN202011617853A CN112812738B CN 112812738 B CN112812738 B CN 112812738B CN 202011617853 A CN202011617853 A CN 202011617853A CN 112812738 B CN112812738 B CN 112812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olysiloxane
sensitive adhesive
hydroxyl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78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12738A (zh
Inventor
王岩
袁胥
周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uih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uih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uih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uih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78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27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2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2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12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2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83/00Adhesive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83/00Adhesive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83/10Block or graft 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70Siloxanes defined by use of the MDTQ nomencl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在有机硅压敏胶过程中的MQ硅树脂制备过程中,采用微乳液制备技术,制备出内部羟基含量低且与低粘度羟基硅油/乙烯基硅油相容性好的MQ硅树脂,从而实现低溶剂、无溶剂制备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有机硅压敏胶,具有很好的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高分散有机硅压敏胶组合物,可经由硅氢加成反应高温条件下固化。通过使其在基材上固化制备有机硅压敏胶保护膜/掩蔽胶带,用于电子器件加工期间的保护应用。
现在应用较多的180°剥离力在100g/25mm以上的有机硅压敏胶,均需要使用MQ硅树脂作为增粘成份,提供较高的粘着力与内聚力。为了有效地将MQ硅树脂分散到硅橡胶中,形成剥离力、内聚力高且稳定的压敏胶体系,压敏胶粘剂在制备,储存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比较好的分散性,方便调参、涂布,常需要添加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丁酮等有机溶剂溶解,不利于安全、环保。并且传统的制备MQ硅树脂的方法,不可避免地产生分布于MQ硅树脂内部的羟基。
这部分羟基由于存在于MQ硅树脂内部,并没有分布在压敏胶表面或MQ硅树脂表面,一方面这些羟基处于硅树脂内部,对于固化后压敏胶表面的剥离力的提升,起不到太大作用;另一方面,当这些压敏胶内部的羟基在湿气、酸碱性等条件发生变化后,可能发生缩合、水解等反应,使有机硅压敏胶体系的下降,影响使用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其剥离力高、耐候性好。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在MQ硅树脂制备过程中,微乳液制备技术,制备出内部羟基含量低且与低粘度羟基硅油/乙烯基硅油相容性好的MQ硅树脂,从而实现低溶剂、无溶剂制备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有机硅压敏胶。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20-80份,苯基聚硅氧烷0-4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20-80份,MQ硅树脂20-5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2-0.5份,抑制剂0.05-0.4份,0.6-2份硅氢加成催化剂。
优选的是,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100-500份,MM 100-300份,ViSi(OMe)3 0-150份,乙醇5-50份,乳化剂2-20份,助乳化剂2-20份,乙烯基聚硅氧烷30-7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30-70份。
优选的是,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氯铂酸催化剂和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与铂的络合物催化剂的一种或者两种;
其中,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中的Pt含量为3000-7000ppm。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MQ硅树脂,待用;
将重量份数为20-8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10-4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20-8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20-5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
将0.2-0.5份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05-0.4份的抑制剂加入100份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0.6-2份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优选的是,所述制备MQ硅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100-500份的聚硅酸乙酯、100-300份MM、0-150份的ViSi(OMe)3、5-50份的乙醇,2-20份的乳化剂、2-20份的助乳化剂,混合后,在20℃下反应15-18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继续反应2-8h,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30-7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30-7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加热保持微沸状态2-6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1-6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优选的是,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5000-20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0.1%;所述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000-3000mPa·s,苯基含量为0.03%-0.15%;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0.1%-0.15%。
优选的是,所述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的含H量为0.5%~2.0%。
优选的是,所述盐酸水溶液的浓度为2%-10%,所述聚硅酸乙酯中的SiO2含量为40%;
其中,在盐酸水溶液中,加入聚硅酸乙酯、MM、ViSi(OMe)3、乙醇,乳化剂、助乳化剂,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15-18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2-8h。
优选的是,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000~3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0.10%;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HO含量为0.1~1.5%。
优选的是,在得到第二混合溶液过程中,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2-6h,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硅压敏胶,其剥离力高、耐候性好、稳定性高、副作用小。
2、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在MQ硅树脂制备过程中,微乳液制备技术,制备出内部羟基含量低且与低粘度羟基硅油/乙烯基硅油相容性好的MQ硅树脂。
3、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实现低溶剂、无溶剂制备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有机硅压敏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MQ硅树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20-80份,苯基聚硅氧烷0-4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20-80份,MQ硅树脂20-5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2-0.5份,抑制剂0.05-0.4份,0.6-2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氯铂酸催化剂和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与铂的络合物催化剂的一种或者两种;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100-500份,MM 100-300份,ViSi(OMe)30-150份,乙醇5-50份,乳化剂2-20份,助乳化剂2-20份,乙烯基聚硅氧烷30-7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30-70份,NaHCO310份,浓硫酸10份。
本发明采用的MQ硅树脂,降低了MQ硅树脂内部的羟基含量,对于提高有机硅压敏胶体系的耐候性、稳定性,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200,将重量份数为20-8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0-4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20-8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20-5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5000-20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0.1%;所述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000-3000mPa·s,苯基含量为0.03%-0.15%;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0.1%-0.15%;
步骤300,将0.2~0.5份的含H量为0.5%~2.0%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05~0.4份的抑制剂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0.6-2份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制备MQ硅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2%-10%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100-5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100-300份MM、0-150份的ViSi(OMe)3、5-50份的乙醇,2-20份的乳化剂、2-20份的助乳化剂,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15-18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2-8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30-70份的粘度为1000~3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0.10%的乙烯基聚硅氧烷、30-70份的HO含量为0.1~1.5%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2-6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1-6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本发明在MQ硅树脂制备过程中,采用微乳液制备技术,制备出内部羟基含量低且与低粘度羟基硅油/乙烯基硅油相容性好的MQ硅树脂,从而实现低溶剂、无溶剂制备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有机硅压敏胶。
本发明提供以下实施例,来具体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50份,苯基聚硅氧烷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50份,MQ硅树脂2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4份,抑制剂0.05份,1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氯铂酸六水合物,Pt含量为3000ppm单位;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200份,MM 150份,ViSi(OMe)350份,OP-10乳化剂10份,乙醇5份,助乳化剂2份,乙烯基聚硅氧烷3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70份;
用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2%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2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150份MM、50份的ViSi(OMe)3,10份的乳化剂、2份的助乳化剂、乙醇5份,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6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6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30份的粘度为1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8%的乙烯基聚硅氧烷、70份的HO含量为0.5%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2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2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步骤2,将重量份数为5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5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2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5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8%;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0.5%;
步骤3,将0.4份的含H量为0.5%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05份的抑制剂甲基丁炔醇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1份氯铂酸六水合物作为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在150℃条件下,反应160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30份,苯基聚硅氧烷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70份,MQ硅树脂3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2份,抑制剂0.1份,2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二氯化铂,Pt含量为4000ppm;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400份,MM 300份,ViSi(OMe)3100份,NP-10乳化剂15份,乙醇15份,异丙醇助乳化剂10份,乙烯基聚硅氧烷4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60份。
用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4%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4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300份MM、100份的ViSi(OMe)3,15份的NP-10乳化剂、10份的助乳化剂异丙醇、乙醇15份,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10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8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40份的粘度为15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的乙烯基聚硅氧烷、60份的HO含量为0.2%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3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5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步骤2,将重量份数为3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7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3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8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0.2%;
步骤3,将0.2份的含H量为2%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1份的抑制剂乙炔基环已醇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2份的二氯化铂作为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在80℃条件下,反应110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60份,苯基聚硅氧烷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40份,MQ硅树脂4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4份,抑制剂0.2份,0.6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与铂的络合物,Pt含量为5000ppm;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500份,MM 100份,ViSi(OMe)30份,TX-10乳化剂20份,乙醇25份,正丁醇助乳化剂5份,乙烯基聚硅氧烷5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50份。
用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6%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5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100份MM、0份的ViSi(OMe)3,20份的TX-10乳化剂、5份的助乳化剂正丁醇、乙醇25份,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18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2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50份的粘度为3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1%的乙烯基聚硅氧烷、50份的HO含量为0.1%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4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6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步骤2,将重量份数为6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4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4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0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1%;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0.1%;
步骤3,将0.4份的含H量为1%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2份的抑制剂3,5-二甲基-1-己炔-3-醇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0.6份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与铂的络合物作为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在140℃条件下,反应200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80份,苯基聚硅氧烷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20份,MQ硅树脂5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5份,抑制剂0.3份,0.6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氯铂酸六水合物,Pt含量为6000ppm;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100份,MM 250份,ViSi(OMe)3150份,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的乳化剂3份,乙醇50份,正己醇助乳化剂20份,乙烯基聚硅氧烷6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40份。
用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7%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1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250份MM、150份的ViSi(OMe)3,3份的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乳化剂、20份的助乳化剂正己醇、乙醇50份,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15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4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60份的粘度为1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8%的乙烯基聚硅氧烷、40份的HO含量为0.9%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5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4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步骤2,将重量份数为8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2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5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20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8%;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0.1%;
步骤3,将0.5份的含H量为0.8%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3份的抑制剂苄醇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0.6份的氯铂酸六水合物作为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在100℃条件下,反应180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实施例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20份,苯基聚硅氧烷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80份,MQ硅树脂2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8份,抑制剂0.4份,1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与铂的络合物,Pt含量为7000ppm;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200份,MM 150份,ViSi(OMe)350份,乙二醇单硬脂肪酸的乳化剂2份,乙醇25份,正癸醇助乳化剂2份,乙烯基聚硅氧烷7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30份。
用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8%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2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150份MM、50份的ViSi(OMe)3,25份乙醇,2份的乙二醇单硬脂肪酸乳化剂、2份的助乳化剂正癸醇,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3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6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70份的粘度为15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的乙烯基聚硅氧烷、30份的HO含量为1.5%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6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3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步骤2,将重量份数为2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8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2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5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1.5%;
步骤3,将0.8份的含H量为0.6%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4份的抑制剂2-甲基-3-丁炔-2-醇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1份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与铂的络合物作为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在80℃条件下,反应120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实施例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55份,苯基聚硅氧烷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45份,MQ硅树脂3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4份,抑制剂0.4份,1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二氯化铂,其中Pt含量为3000ppm;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200份,MM 300份,ViSi(OMe)310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乳化剂10份,乙醇5份,十二碳醇和乙醇(体积1:1)的助乳化剂6份,乙烯基聚硅氧烷3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70份。
用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9%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2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300份MM、100份的ViSi(OMe)3,10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乙醇5份,6份的助乳化剂十二碳醇和乙醇(体积1:1),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5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5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30份的粘度为3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1%的乙烯基聚硅氧烷、70份的HO含量为1.2%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2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1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步骤2,将重量份数为55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45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3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8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1%;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1.2%;
步骤3,将0.4份的含H量为1.5%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4份的抑制剂3-甲基-1-丁炔-3-醇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1份的二氯化铂作为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在120℃条件下,反应200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实施例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50份,苯基聚硅氧烷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50份,MQ硅树脂4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8份,抑制剂0.05份,2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氯铂酸六水合物,其中Pt含量为4000ppm;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400份,MM 100份,ViSi(OMe)3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乳化剂10份,乙醇15份,助乳化剂8份,乙烯基聚硅氧烷4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60份。
用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10%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4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100份MM、0份的ViSi(OMe)3,10份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乙醇15份、8份的助乳化剂乙醇,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6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6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40份的粘度为1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8%的乙烯基聚硅氧烷、60份的HO含量为0.5%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2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2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步骤2,将重量份数为5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5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4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0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8%;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0.5%;
步骤3,将0.8份的含H量为0.5%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05份的抑制剂1-丙炔-3-醇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2份的氯铂酸六水合物作为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在100℃条件下,反应90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实施例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30份,苯基聚硅氧烷4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30份,MQ硅树脂5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2份,抑制剂0.1份,0.6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二氯化铂,其中Pt含量为5000ppm;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500份,MM 250份,ViSi(OMe)3 150份,6501的乳化剂15份,异丙醇的助乳化剂9份,乙醇25份,乙烯基聚硅氧烷5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50份。
用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2%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5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250份MM、100份的ViSi(OMe)3,15份的6501乳化剂、9份的助乳化剂异丙醇、乙醇25份,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10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8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50份的粘度为15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的乙烯基聚硅氧烷、50份的HO含量为0.2%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3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5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步骤2,将重量份数为3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4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3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5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20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所述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500mPa·s,苯基含量为0.03%%;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0.2%;
步骤3,将0.2份的含H量为2%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1份的抑制剂3,5-二甲基-1-己炔-3-醇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0.6份的二氯化铂作为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在80℃条件下,反应200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实施例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30份,苯基聚硅氧烷1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60份,MQ硅树脂2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4份,抑制剂0.2份,0.6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与铂的络合物,其中Pt含量为6000ppm;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100份,MM 150份,ViSi(OMe)350份,6503的乳化剂20份,正丁醇的助乳化剂15份,乙醇50份,乙烯基聚硅氧烷6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40份。
用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4%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1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150份MM、50份的ViSi(OMe)3,20份的6503乳化剂、15份的助乳化剂正丁醇、乙醇50份,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18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2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60份的粘度为3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1%的乙烯基聚硅氧烷、40份的HO含量为0.1%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4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6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步骤2,将重量份数为3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1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6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2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5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1%;所述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3000mPa·s,苯基含量为0.08%%;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0.1%;
步骤3,将0.4份的含H量为1%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2份的抑制剂3-苯基-1-丁炔-3-醇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0.6份的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与铂的络合物作为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在140℃条件下,反应140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实施例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60份,苯基聚硅氧烷1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30份,MQ硅树脂3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5份,抑制剂0.3份,1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氯铂酸六水合物,其中Pt含量为7000ppm;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200份,MM 300份,ViSi(OMe)3100份,OP-10的乳化剂3份,正己醇的助乳化剂2份,乙醇25份,乙烯基聚硅氧烷7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30份。
用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6%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2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300份MM、100份的ViSi(OMe)3,3份的OP-10乳化剂、2份的助乳化剂正己醇、乙醇25份,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15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4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70份的粘度为1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8%的乙烯基聚硅氧烷、30份的HO含量为0.9%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5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4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步骤2,将重量份数为6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1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3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3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8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8%;所述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000mPa·s,苯基含量为0.1%%;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0.9%;
步骤3,将0.5份的含H量为0.8%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3份的抑制剂四甲基乙二胺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1份的氯铂酸六水合物作为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在100℃条件下,反应100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实施例1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20份,苯基聚硅氧烷2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60份,MQ硅树脂4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8份,抑制剂0.4份,1份硅氢加成催化剂,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二氯化铂,其中Pt含量为3000ppm;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200份,MM 100份,ViSi(OMe)30份,NP-10的乳化剂2份,正癸醇的助乳化剂10份,乙醇5份,乙烯基聚硅氧烷3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70份。
用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有机硅压敏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MQ硅树脂,待用;
步骤101,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浓度为7%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200份的SiO2含量为40%的聚硅酸乙酯、100份MM、0份的ViSi(OMe)3,2份的NP-10乳化剂、10份的助乳化剂正癸醇、乙醇5份,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20℃下反应3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6h。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30份的粘度为15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的乙烯基聚硅氧烷、70份的HO含量为1.5%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6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步骤103,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3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步骤2,将重量份数为2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2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6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4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其中,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0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所述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500mPa·s,苯基含量为0.15%%;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1.5%;
步骤3,将0.8份的含H量为0.6%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4份的抑制剂富马酸二烯基酯加入100份的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1份的氯铂酸六水合物作为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在80℃条件下,反应200min,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本发明中MM为封头剂,其化学名称为六甲基二硅氧烷。
本发明针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分别做了对比试验1-4,具体步骤如下:
对比试验1是实施例1的对比试验,其中对比试验1中的MQ硅树脂未微乳化,其他试验步骤和原料及其原料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试验2是实施例2的对比试验,其中对比试验2中的MQ硅树脂未微乳化,其他试验步骤和原料及其原料含量与实施例2相同,
对比试验3、对比试验4分别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对比试验,其中对比试验3和对比试验4涉及到的搅拌步骤进行了对比,减慢了搅拌速度,对比实验3中的搅拌速度为200rpm,对比试验4中的搅拌速度为100rpm。
本发明对实施例1至实施例11,以及对比试验1至4中制备好的有机硅压敏胶进行涂布、固化及性能测试,具体如下:
将配置好的压敏胶胶水上机涂布于事先经过底涂或者电晕处理的PET薄膜上,控制干胶厚度为10-25μm,测试保护膜的剥离力,且在高温85℃、高湿85%湿度的环境下,测试其180°剥离力,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2871711340000201
从表1数据中,可以说明,相同MQ加量下,实施例1的压敏胶的剥离力明显高于对比试验1和对比试验3的压敏胶的剥离力,实施例2的压敏胶的剥离力明显高于对比试验2和对比试验4的压敏胶的剥离力,而且其他实施例中的压敏胶的剥离力也高于对比试验1-4中压敏胶的剥离力。
本发明能够在制备阶段,使用微乳液聚合技术,对MQ硅树脂微结构进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MQ硅树脂内部的羟基含量,大大提高了有机硅压敏胶体系的耐候性、稳定性,而且使用微乳液聚合技术,制备MQ硅树脂,除了能够对MQ硅树脂的尺寸进行有效控制,还能提高MQ硅树脂与硅橡胶的亲和性,降低溶剂用量,甚至实现无溶剂制备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有机硅压敏胶体系。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的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MQ硅树脂,待用;
将重量份数为20-8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10-40份的苯基聚硅氧烷、20-8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充分混合后,加入20-50份MQ硅树脂,形成聚硅氧烷混合物;
将0.2-0.5份的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05-0.4份的抑制剂加入100份所述聚硅氧烷混合物中,充分混合至少5min后,再加入0.6-2份硅氢加成催化剂,充分混合后,得到有机硅压敏胶;
其中,所述制备MQ硅树脂包括以下步骤:
在重量份数为100份的盐酸水溶液中,加入100-500份的聚硅酸乙酯、100-300份MM、0-150份的ViSi(OMe)3、5-50份的乙醇,2-20份的乳化剂、2-20份的助乳化剂,混合后,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在20℃下反应15-180min,再升温至混合液呈微沸状态,保持搅拌速度1000rpm,继续反应2-8h,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在所述第一混合溶液中,加入30-70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30-70份的端羟基聚硅氧烷、10份的NaHCO3,蒸馏出乙醇,加热保持微沸状态2-6h,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在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加入10份的95%浓硫酸,50℃下加热1-6h,中和,得到高分散性的MQ硅树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5000-20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0.1%;所述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000-3000mPa·s,苯基含量为0.03%-0.15%;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羟基含量为0.1%-0.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的含H量为0.5%~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水溶液的浓度为2%-10%,所述聚硅酸乙酯中的SiO2含量为4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基聚硅氧烷的粘度为1000~3000mPa·s,乙烯基含量为0.03%~0.10%;所述端羟基聚硅氧烷的HO含量为0.1~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第二混合溶液过程中,如果体系粘度升高,加入二甲苯,再将体系粘度降至10000mPa·s以下,升温至114℃,保持微沸状态2-6h,冷却至室温。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乙烯基聚硅氧烷20-80份,苯基聚硅氧烷10-4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20-80份,MQ硅树脂20-50份,甲基氢聚硅氧烷交联剂0.2-0.5份,抑制剂0.05-0.4份,0.6-2份硅氢加成催化剂;
其中,所述MQ硅树脂包括以下各重量份数的原料:
聚硅酸乙酯100-500份,MM 100-300份,ViSi(OMe)30-150份,乙醇5-50份,乳化剂2-20份,助乳化剂2-20份,乙烯基聚硅氧烷30-70份,端羟基聚硅氧烷30-70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硅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选择氯铂酸催化剂和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与铂的络合物催化剂的一种或者两种;
其中,所述硅氢加成催化剂中的Pt含量为3000-7000ppm。
CN202011617853.1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812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7853.1A CN112812738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7853.1A CN112812738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2738A CN112812738A (zh) 2021-05-18
CN112812738B true CN112812738B (zh) 2021-11-09

Family

ID=7585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7853.1A Active CN112812738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273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6924A (zh) * 2011-12-07 2012-06-27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导电型的有机硅压敏胶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39027A (zh) * 2020-01-10 2020-05-12 广东标美硅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基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4072B2 (ja) * 2001-12-26 2006-09-2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基材に密着良好なシリコーンエマルジョン組成物及び剥離フィルム
JP4761049B2 (ja) * 2006-01-24 2011-08-3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マルジョン型シリコーン粘着剤組成物
CN102174309B (zh) * 2011-01-13 2014-08-13 深圳市森日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溶剂型的有机硅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JP5794207B2 (ja) * 2012-06-07 2015-10-1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付加硬化型シリコーンエマルジョン組成物及び剥離フィルム
CN104152104B (zh) * 2014-08-21 2016-01-27 深圳市康利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粘性有机硅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6924A (zh) * 2011-12-07 2012-06-27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导电型的有机硅压敏胶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39027A (zh) * 2020-01-10 2020-05-12 广东标美硅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基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2738A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2104B (zh) 一种自粘性有机硅压敏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6249B (zh) 可剥离型有机硅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CN106753195B (zh)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压敏胶胶带或膜
CN105400484B (zh) 一种有机硅胶黏剂及应用该胶黏剂的钢化玻璃保护膜用光学双面胶带
CN113388362A (zh) 一种低爬升有机硅压敏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3275961B1 (en) Laminate comprising release liner based on release agent composition for silicone adhesive
TW201716539A (zh) 聚矽氧壓敏性黏著劑組成物及含彼之保護膜
CN107936830A (zh) 一种轻剥离力的无溶剂型有机硅离型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56833B (zh) 用于抗指纹玻璃的有机硅压敏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130001B (zh) 一种常温快速固化有机硅离型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6837B (zh) 一种无停顿印、高锚固性有机硅压敏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130740A (zh) 一种具有高剥离力的pet保护膜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8290A (zh) 一种超低离型力的无溶剂有机硅离型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15307B (zh) 一种单组份水性丙烯酸可剥离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12400A (zh) 一种转印用水基abs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54367A (zh) 一种抗指纹玻璃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3607441B2 (ja) 剥離性硬化皮膜形成性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
CN112480863A (zh) 一种有机硅灌封胶的制备方法
CN114316893B (zh) 有机硅压敏胶组合物及压敏胶制品
CN112812738B (zh) 一种有机硅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8313B (zh) 一种高粘接热固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030180468A1 (en) Silicone release coating compositions
CN103305179A (zh) 一种硅氢加成/自由基双交联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方法
CN114058326B (zh) 一种粘接及可靠性优异的有机聚硅氧烷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54407A (zh) 一种纯水性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