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7486B -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7486B
CN112797486B CN202011577512.6A CN202011577512A CN112797486B CN 112797486 B CN112797486 B CN 112797486B CN 202011577512 A CN202011577512 A CN 202011577512A CN 112797486 B CN112797486 B CN 1127974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air
air inlet
fan
fa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75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97486A (zh
Inventor
梁玉林
邹云辉
刘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15775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74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7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97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风机组件、第一挡风部件和第二挡风部件,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口的上方,所述第一挡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挡风部件的上方;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能够形成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一挡风部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能够形成第二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根据本公开能够形成有效的下进上出的制冷运行,解决制冷时“冷风吹人”的问题,同时能够形成有效的上进下出的制热运行,解决制热时“头热脚冷”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人体对“偏热环境的制冷需求”与“偏冷环境的制热需求”是不同的。制冷需求和制热需求又分为动态环境(空调器开启运行,室内环境温度未达到稳定状态)和稳态环境(空调器已运行一段时间,室内环境温度已趋于稳定状态)下的不同需求。
偏热环境的制冷需求:在动态环境过程中,在偏热环境下,人体的头部、背部、胸口和小腿四个部位对冷刺激更加敏感,故在空调器开机阶段,利用冷风对人体头部、背部、胸口、小腿等局部冷刺激,人体更容易感到舒适。在稳态环境,制冷时,冷风直吹人,能够引起人体的不舒适感。冷风吹到人身上,还会使人精神涣散,分散工作注意力。而长期处于冷风直吹状态,极易诱发人体各种疾病。故此时人体不希望有冷风直接吹向身体,最易被人们接受的制冷方式为沐浴式送风,冷风避免直接吹人,舒适性也大幅度增加。
偏冷环境的制热需求:在动态环境过程中,在偏冷环境下,人体的头部、大腿、小腿和手四个部位对热刺激更加敏感,热风对人体头部、背部、胸口、小腿等局部热刺激,人体更容易感到舒适。在稳态环境,因热气上浮,房间温度分层明显,热量大部分积聚于房间上部区域,人体最需要温暖的脚部部位却得不到温暖,若热风可以从先送至脚部,使脚部得到温暖,那么可以极大改善人体的冷环境下的稳态热舒适。
而传统空调器的出风形式单一,制冷/热时的出风形式一致,仅通过调整扫风或者导风叶片改变气流的方向。但是由于空气的自然特性,热空气密度比较小,容易上浮;而冷空气密度较大,容易下沉。因此导致现有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舒适性问题,如制热时“头热脚冷”,制冷时“冷风吹人”等。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制热时“头热脚冷”,制冷时“冷风吹人”的舒适性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公开内容
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制热时“头热脚冷”,制冷时“冷风吹人”的舒适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机壳、风机组件、第一挡风部件和第二挡风部件,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口的上方,所述第一挡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挡风部件的上方;
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能够形成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一挡风部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能够形成第二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挡风部件能够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能够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使得从所述第二风口进风、经过第二进风路径和所述风机组件后从所述第一风口吹出;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挡风部件能够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能够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使得从所述第一风口进风、经过第一进风路径和所述风机组件后从所述第二风口吹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风部件的第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第二端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的上端相接、以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一挡风部件的所述第二端还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的上端相接、以打开从所述第一进风路径;和/或,
所述第二挡风部件的第三端连接设置在所述机壳上,第四端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的下端相接、以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的所述第四端还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的下端相接、以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风机上风口和风机下风口,所述离心风机的轴线沿着水平方向布置,使得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风机上风口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径向方向的上端、能够将风从所述离心风机内部、经过所述风机上风口吹至所述第一风口,所述风机下风口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径向方向的下端、能够将风从所述离心风机内部、经过所述风机下风口吹至所述第二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离心蜗壳,所述离心蜗壳设置于所述机壳中,且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离心蜗壳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机壳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风机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换热器;或者,在所述机壳中、且位于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风机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在所述机壳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风机组件之间还设置有换热器时:
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风口之间形成第一通风腔体,所述换热器与风机组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一挡风部件的上端之间共同围成第二通风腔体,所述第一挡风部件和所述第二挡风部件之间围成第三通风腔体,所述第二风口与风机组件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挡风部件的下端之间共同围成第四通风腔体;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腔体、所述第二通风腔体和所述第三通风腔体共同构成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四通风腔体和所述第三通风腔体共同构成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挡风部件的所述第二端以朝向所述换热器的方向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或者所述第一挡风部件的所述第二端以远离所述换热器的方向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和/或,
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二挡风部件的所述第四端以朝向所述换热器的方向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或者所述第二挡风部件的所述第四端以远离所述换热器的方向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口开设于所述室内机的正面的上方位置、侧面的上方位置和顶部中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第二风口开设于所述室内机的正面的下方位置和侧面的下方位置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风部件为挡风板的结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为挡风板的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风口处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风口处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导风板。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空调运行模式;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控制步骤,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还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步骤,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上端相接,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下端相接;
还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上端相接,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下端相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
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在制冷模式下判断T内环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T,以及判断T内环-T设定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ΔT;
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T内环>T或T内环-T设定>ΔT,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
当T内环≤T且T内环-T设定≤ΔT,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风机系统切换为上出风。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通过在空调室内机中设置位于上方的第一风口和位于下方的第二风口,并且通过第一和第二挡风部件的设置,与风机组件一起作用,使得第一挡风部件关闭第一风口和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的第一进风路径时、第二挡风部件打开第二风口和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的第二进风路径,使得空调室内机从下方的第二风口进风、经由第二进风路径进入风机组件中,并排风至第一风口、并排出室内机外部,使得上方的第一风口为出风口、下方的第二风口为进风口,此种情况适用于制冷模式,能够形成有效的下进上出的制冷运行,为淋浴式制冷出风,有效解决制冷时“冷风吹人”的问题;还能使得第一挡风部件打开第一风口和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的第一进风路径时、第二挡风部件关闭第二风口和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的第二进风路径,使得空调室内机从上方的第一风口进风、经由第一进风路径进入风机组件中,并排风至第二风口、并排出室内机外部,使得上方的第一风口为进风口、下方的第二风口为出风口,此种情况适用于制热模式,能够形成有效的上进下出的制热运行,为地毯式制热出风,有效解决制热时“头热脚冷”的问题;
2.本公开还通过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制冷工况下实时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与空调器设定温度的差值,若室内环境温度、或室内环境温度与空调器设定温度的差值有任意一值大于预设阈值,打开第一挡风部件,关闭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若室内环境温度、且室内环境温度与空调器设定温度的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关闭第一挡风部件,打开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上出风。制热工况下则始终打开第一挡风部件,关闭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中第一风口为出风口,第二风口为进风口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空调室内机中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1;
图5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2;
图6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3;
图7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4;
图8是本公开空调室内机中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的另一实施例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空调室内机中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迹线图;
图10是本公开空调室内机中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迹线图;
图11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流程图;
图12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策略图。
注:图1~10图均为右视图的剖视图;图中,
Figure BDA0002864794030000061
为气体流向,
Figure BDA0002864794030000062
为气流轨迹。
附图标记表示为:
100、机壳;201、第一风口;202、第二风口;300、换热器;401、第一挡风部件;402、第二挡风部件;501、第一通风腔体;502、第二通风腔体;503、第三通风腔体;504、第四通风腔体;600、风机组件;601、风机上风口;602、风机下风口;603、进风口;604、离心风机;7、离心蜗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机壳100、风机组件600、第一挡风部件401和第二挡风部件402,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风口201和第二风口202,所述第一风口201位于所述第二风口202的上方,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位于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上方;
所述第一风口201和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之间能够形成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二风口202和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之间能够形成第二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本公开通过在空调室内机中设置位于上方的第一风口和位于下方的第二风口,并且通过第一和第二挡风部件的设置,与风机组件一起作用,使得第一挡风部件关闭第一风口和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的第一进风路径时、第二挡风部件打开第二风口和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的第二进风路径,使得空调室内机从下方的第二风口进风、经由第二进风路径进入风机组件中,并排风至第一风口、并排出室内机外部,使得上方的第一风口为出风口、下方的第二风口为进风口,此种情况适用于制冷模式,能够形成有效的下进上出的制冷运行,为淋浴式制冷出风,有效解决制冷时“冷风吹人”的问题;还能使得第一挡风部件打开第一风口和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的第一进风路径时、第二挡风部件关闭第二风口和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的第二进风路径,使得空调室内机从上方的第一风口进风、经由第一进风路径进入风机组件中,并排风至第二风口、并排出室内机外部,使得上方的第一风口为进风口、下方的第二风口为出风口,此种情况适用于制热模式,能够形成有效的上进下出的制热运行,为地毯式制热出风,有效解决制热时“头热脚冷”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能够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能够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使得从所述第二风口202进风、经过第二进风路径和所述风机组件600后从所述第一风口201吹出;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能够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能够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使得从所述第一风口201进风、经过第一进风路径和所述风机组件600后从所述第二风口202吹出。
本公开还主要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第一风口及第二风口,其中第一风口位于机壳上部,第二风口位于机壳下部。机壳内上部设有换热器,可换向的风机组件、第一挡风部件、第二挡风部件。第一挡风部件及第二挡风部件均可绕旋转轴旋转。第一风口及第二风口均可作为进风口及出风口,通过第一挡风部件及第二挡风部件打开、关闭切换,可实现进风口与出风口相互切换。
本公开还通过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制冷工况下实时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与空调器设定温度的差值,若室内环境温度、或室内环境温度与空调器设定温度的差值有任意一值大于预设阈值,打开第一挡风部件,关闭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若室内环境温度、且室内环境温度与空调器设定温度的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关闭第一挡风部件,打开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上出风。制热工况下则始终打开第一挡风部件,关闭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机壳100,机壳上设有第一风口201及第二风口202,其中第一风口位于机壳上部,第二风口位于机壳下部。机壳内上部设有换热器300,换热器倾斜摆放,将机壳内上部划分为两个通风腔体,分别为第一通风腔体501和第二通风腔体502,其中第一通风腔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机壳内中部设有可换向的风机组件600、第一挡风部件401、第二挡风部件402及其之间的通风腔体第三通风腔体503。第一挡风部件及第二挡风部件均可绕旋转轴旋转。风机系统为可换向的风机组件,通过蜗壳旋转,可改变其出风方向,使之切换为上出风或者下出风。第一风口及第二风口均可作为进风口及出风口,通过旋转第一挡风部件或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换向,可实现该空调器的进风口及出风口相互切换。
当采用第一风口为出风口,第二风口为进风口时,如图2所示:第一挡风部件旋转为水平状态,使第二通风腔体与第三通风腔体不相通。第二挡逆时针旋转为竖直状态,使第三通风腔体与第四通风腔体相通。并且风机系统通过蜗壳旋转,切换为上出风状态,风机系统上风口打开,风机系统下风口闭合,使风机系统上风口与第二通风腔体相通,风机系统下风口与第四通风腔体不相通。当空调器启动时,气流由第二风口进入机壳,依次流经第四通风腔体、第三通风腔体、风机系统、第二通风腔体、换热器、第一通风腔体,最终由第一风口出风。
当采用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时,如图3所示:第一挡风部件顺时针旋转为竖直状态,使第二通风腔体与第三通风腔体相通。第二挡旋转为水平状态,使第三通风腔体与第四通风腔体不相通。并且风机系统通过蜗壳旋转,切换为下出风状态,风机系统上风口闭合,风机系统下风口打开,使风机系统上风口与第二通风腔体不相通,风机系统下风口与第四通风腔体相通。当空调器启动时,气流由第一风口进入机壳,依次流经第一通风腔体、换热器、第二通风腔体、第三通风腔体、风机系统、第四通风腔体,最终由第二风口出风。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风口的高度位置是位于机壳上部,其具体位置既可在机壳上部正面,也可在机壳上部侧面,甚至是上部顶部。图1为第一风口位于机壳正面的示例,图4为第一风口位于机壳顶部的示例,图6为第一风口位于机壳侧面的示例。第二风口的高度位置是位于机壳下部,其具体位置既可在机壳下部正面,也可在机壳下部侧面。图1为第二风口位于机壳正面的示例,图7为第二风口位于机壳侧面的示例。当第一风口位于机壳顶部时,换热器还能程Λ形摆放,如图5所示。
此外,对于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状态时,将第一挡风部件逆时针旋转至与水平线上方靠近换热器位置,如图8所示,也可使第二通风腔体与第三通风腔体相通。且采用该种旋转方式与图3的顺时针旋转为竖直状态相比,换热器进风更均匀。第一挡风部件的两种旋转方式对气流影响的气流迹线图如图9、图10所示。图9为第一挡风部件顺时针旋转为竖直状态的气流迹线图,在第二通风腔体中,由于换热器下部距离风机系统进风口近,故第二通风腔体的左下部分相比于右边部分风速大,动压大,静压小,换热器上部迎风面与背风面的静压压差小,换热器下部迎风面与背风面的静压压差大,导致更多的气流从换热器下部经过,换热器进风不均匀,影响换热效率。图10为第一挡风部件板逆时针旋转至与水平线上方靠近换热器位置的气流迹线图,在第二通风腔体中,由于第一挡风部件位于换热器下部背风面的第二通风腔体的左下部分,改变了通过换热器下部气体的流向及第二通风腔体的静压,使第二通风腔体的静压相较于图9更均匀,换热器上部及下部迎风面与背风面的静压压差更小,通过换热器的气流更均匀,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的第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机壳100上,第二端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的上端相接、以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的所述第二端还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的上端相接、以打开从所述第一进风路径;和/或,
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第三端连接设置在所述机壳100上,第四端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的下端相接、以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所述第四端还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的下端相接、以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这是本公开的第一挡风部件的优选结构形式,能够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第一挡风部件与风机组件的进风口相接或不相接的运动,以关闭或打开第一进风路径;以及第二挡风部件的优选结构形式,能够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第二挡风部件与风机组件的进风口相接或不相接的运动,以关闭或打开第二进风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组件600包括离心风机604、风机上风口601和风机下风口602,所述离心风机604的轴线沿着水平方向布置,使得所述进风口603位于所述离心风机604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风机上风口601位于所述离心风机604的径向方向的上端、能够将风从所述离心风机内部、经过所述风机上风口吹至所述第一风口201,所述风机下风口602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径向方向的下端、能够将风从所述离心风机604内部、经过所述风机下风口吹至所述第二风口202。
这是本公开的风机组件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离心风机的设置,离心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水平方向、能够从水平方向进风,并从径向上端的风机上风口进行出风、并到达第一风口,以及从径向下端的风机下风口进行出风、并到达第二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离心蜗壳7,所述离心蜗壳7设置于所述机壳100中,且所述离心风机604设置于所述离心蜗壳7中。这是本公开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离心蜗壳能够形成风道结构,使得离心风机吹出的风在风道中完成加压提升的作用,提高送风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机壳100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风口201和所述风机组件600之间还设置有换热器300;或者,在所述机壳100中、且位于所述第二风口202和所述风机组件600之间还设置有换热器300。本公开还通过设置换热器,能够使得气流在经过换热器时完成换热,换热器可以设置在风机组件的上方或下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在所述机壳100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风口201和所述风机组件600之间还设置有换热器300时:
所述换热器300与所述第一风口201之间形成第一通风腔体501,所述换热器300与风机组件600的上端和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的上端之间共同围成第二通风腔体502,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和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之间围成第三通风腔体503,所述第二风口202与风机组件600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下端之间共同围成第四通风腔体504;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腔体501、所述第二通风腔体502和所述第三通风腔体503共同构成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四通风腔体504和所述第三通风腔体503共同构成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这是本公开的换热器以及机壳内部空间的优选结构形式,即第一通风腔体、所述第二通风腔体和所述第三通风腔体共同构成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四通风腔体和所述第三通风腔体共同构成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300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上方: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的所述第二端以朝向所述换热器300的方向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或者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的所述第二端以远离所述换热器300的方向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和/或,
所述换热器300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下方: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所述第四端以朝向所述换热器300的方向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或者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所述第四端以远离所述换热器300的方向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这是本公开的第一挡风部件或第二挡风部件的优选结构形式和运动方式,能够使得朝换热器的方向转动打开的换热器的换热面更大、换热更加的充分,如图8-10所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口201开设于所述室内机的正面的上方位置、侧面的上方位置和顶部中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第二风口202开设于所述室内机的正面的下方位置和侧面的下方位置中的至少之一。这是本公开的第一和第二风口的多种优选布置位置,第一风口可以设置在室内机的正面上方、侧面上方或顶部,完成上部进风或上出风,第二风口可以设置在室内机的正面下方或侧面下方,完成下部进风或下出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为挡风板的结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为挡风板的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风口201处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风口处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导风板。
这是本公开的第一和第二挡风部件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挡风板的结构形式能够形成有效挡风的作用,形成智能控制的效果,第一风口设置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风口设置的第二导风板能够分别起到朝上方导风、下方导风等导风作用,提高室内的制冷制热的舒适性。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空调运行模式;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控制步骤,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还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本公开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制冷工况下实时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温度与空调器设定温度的差值,若室内环境温度、或室内环境温度与空调器设定温度的差值有任意一值大于预设阈值,打开第一挡风部件,关闭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若室内环境温度、且室内环境温度与空调器设定温度的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阈值,关闭第一挡风部件,打开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上出风。制热工况下则始终打开第一挡风部件,关闭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
人体对“偏热环境的制冷需求”与“偏冷环境的制热需求”是不同的。
偏热环境的制冷需求:在空调器开机阶段,采用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状态(即上进风,下出风),利用冷风对人体头部、背部、胸口、小腿等局部冷刺激,人体更容易感到舒适。在稳态环境,采用第一风口为出风口,第二风口为进风口状态(即下进风,上出风),避免冷风直接吹到人身上。
偏冷环境的制热需求:在开机阶段采用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状态(即上进风,下出风),热风对人体头部、背部、胸口、小腿等局部热刺激,人体更容易感到舒适。在稳态环境,仍采用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第二风口为出风口状态(即上进风,下出风)。
基于人体对“偏热环境的制冷需求”与“偏冷环境的制热需求”,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法,控制流程如图11所示,通过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S1),控制风机系统出风方向、第一挡风部件第二挡风部件旋转位置(S2),具体控制策略如图12所示,并入下所述:
(备注:为简化表述,将第一风口为进风口状态简化描述为上进风,第二风口为出风口状态简化描述为下出风;将第一风口为出风口状态简化描述为上出风,第二风口为进风口状态简化描述为下进风;将使相邻通风腔体气流相通的挡风部件位置描述为打开挡风部件;将使相邻通风腔体气流不相通的挡风部件位置描述为关闭挡风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步骤,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上端相接,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下端相接;
还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上端相接,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下端相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
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在制冷模式下判断T内环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T,以及判断T内环-T设定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ΔT;
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T内环>T或T内环-T设定>ΔT,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
当T内环≤T且T内环-T设定≤ΔT,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风机系统切换为上出风。
1、制冷模式
当用户设定下出风状态,则第一挡风部件始终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挡风部件始终处于关闭状态,风机系统始终处于向下出风状态;
当用户设定上出风状态,则第一挡风部件始终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挡风部件始终处于打开状态,风机系统始终处于向上出风状态;
当用户未设定出风状态,即处于出风口智能检测模式,为达到舒适、节能的目的,出风状态控制按照下述方法进行:
开机,实时检测当前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T内环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若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或T内环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有任意一值大于预设阈值T、ΔT时,表明此时房间温度处于较热的状态,或与用户需求温度相差较大的状态,则采用下出风方式,打开第一挡风部件,关闭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利用冷风对人体头部、背部、胸口、小腿等局部进行冷刺激,使人体快速感到舒适。若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且T内环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均小于等于预设阈值T、ΔT时,表明此时房间温度处于较舒适的状态,且与用户需求温度相差较小,则采用上出风方式,关闭第一挡风部件,打开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上出风,达到降低吹风感、增加舒适感的目的。
即:
当T内环>T或T内环-T设定>ΔT,打开第一挡风部件,关闭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
当T内环≤T且T内环-T设定≤ΔT,关闭第一挡风部件,打开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上出风;
2、制热模式
当用户设定下出风状态,则第一挡风部件始终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挡风部件始终处于关闭状态,风机系统始终处于向下出风状态;
当用户设定上出风状态,则第一挡风部件始终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挡风部件始终处于打开状态,风机系统始终处于向上出风状态;
当用户未设定出风状态,基于人体对“偏冷环境的制热需求”及热空气密度小,易上浮的特性,始终采用下出风状态,即打开第一挡风部件,关闭第二挡风部件,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00)、风机组件(600)、第一挡风部件(401)和第二挡风部件(402),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风口(201)和第二风口(202),所述第一风口(201)位于所述第二风口(202)的上方,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位于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上方;
所述第一风口(201)和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之间能够形成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二风口(202)和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之间能够形成第二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的第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机壳(100)上,第二端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的上端相接、以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的所述第二端还能够绕着所述第一端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的上端相接、以打开从所述第一进风路径;和/或,
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第三端连接设置在所述机壳(100)上,第四端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的下端相接、以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所述第四端还能够绕着所述第三端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的下端相接、以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在所述机壳(100)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风口(201)和所述风机组件(600)之间还设置有换热器(300);或者,在所述机壳(100)中、且位于所述第二风口(202)和所述风机组件(600)之间还设置有换热器(300);
所述换热器(300)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上方: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的所述第二端以朝向所述换热器(300)的方向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的所述第二端旋转至水平线上方靠近换热器位置且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为非竖直状态;和/或,
所述换热器(300)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下方: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所述第四端以朝向所述换热器(300)的方向转动而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所述第四端旋转至水平线下方靠近换热器位置且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为非竖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能够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能够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使得从所述第二风口(202)进风、经过第二进风路径和所述风机组件(600)后从所述第一风口(201)吹出;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能够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能够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使得从所述第一风口(201)进风、经过第一进风路径和所述风机组件(600)后从所述第二风口(202)吹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600)包括离心风机(604)、风机上风口(601)和风机下风口(602),所述离心风机(604)的轴线沿着水平方向布置,使得所述进风口(603)位于所述离心风机(604)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风机上风口(601)位于所述离心风机(604)的径向方向的上端、能够将风从所述离心风机内部、经过所述风机上风口吹至所述第一风口(201),所述风机下风口(602)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径向方向的下端、能够将风从所述离心风机(604)内部、经过所述风机下风口吹至所述第二风口(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离心蜗壳(7),所述离心蜗壳(7)设置于所述机壳(100)中,且所述离心风机(604)设置于所述离心蜗壳(7)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机壳(100)中、且位于所述第一风口(201)和所述风机组件(600)之间还设置有换热器(300)时:
所述换热器(300)与所述第一风口(201)之间形成第一通风腔体(501),所述换热器(300)与风机组件(600)的上端和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的上端之间共同围成第二通风腔体(502),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和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之间围成第三通风腔体(503),所述第二风口(202)与风机组件(600)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的下端之间共同围成第四通风腔体(504);
其中所述第一通风腔体(501)、所述第二通风腔体(502)和所述第三通风腔体(503)共同构成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所述第四通风腔体(504)和所述第三通风腔体(503)共同构成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口(201)开设于所述室内机的正面的上方位置、侧面的上方位置和顶部中的至少之一;和/或,所述第二风口(202)开设于所述室内机的正面的下方位置和侧面的下方位置中的至少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为挡风板的结构,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为挡风板的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风口(201)处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风口()处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导风板。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空调运行模式;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控制步骤,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还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运动至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控制步骤,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上端相接,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下端相接;
还用于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401)转动至不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603)上端相接,同时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402)转动至与所述风机组件(600)的进风口下端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步骤,还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内环
所述判断步骤,还用于在制冷模式下判断T内环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T,以及判断T内环-T设定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ΔT;
所述控制步骤,还用于当T内环>T或T内环-T设定>ΔT,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打开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关闭所述第二进风路径,风机系统切换为下出风;
当T内环≤T且T内环-T设定≤ΔT,控制所述第一挡风部件关闭所述第一进风路径,控制所述第二挡风部件打开所述第二进风路径,风机系统切换为上出风。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011577512.6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ctive CN1127974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7512.6A CN112797486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7512.6A CN112797486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486A CN112797486A (zh) 2021-05-14
CN112797486B true CN112797486B (zh) 2022-04-19

Family

ID=7580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7512.6A Active CN112797486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74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4702A (zh) * 2022-10-31 2023-01-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3423B2 (ja) * 1996-09-11 2004-04-2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0400467B1 (ko) * 2001-06-21 2003-10-01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방법
JP2003130390A (ja) * 2001-10-18 2003-05-08 Hitachi Ltd 除湿乾燥装置
JP4502057B2 (ja) * 2008-09-29 2010-07-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床置型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3776090A (zh) * 2012-10-18 2014-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房间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59333A (zh) * 2014-01-07 2014-04-30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可换向送风的空调器
CN204176746U (zh) * 2014-08-22 2015-0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JP6463478B2 (ja) * 2015-07-17 2019-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5275882B (zh) * 2015-10-21 2018-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7176175B2 (ja) * 2017-06-30 2022-1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8870542B (zh) * 2018-07-06 2021-05-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145799A (zh) * 2019-05-08 2019-08-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出风的壁挂机及其出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10511919U (zh) * 2019-08-02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CN210511922U (zh) * 2019-08-02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CN110966677A (zh) * 2019-11-08 2020-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62619A (zh) * 2019-11-08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62618B (zh) * 2019-11-08 2024-07-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887181A (zh) * 2019-11-08 2020-03-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1023295A (zh) * 2019-11-25 2020-04-1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10986168A (zh) * 2019-12-04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1075762A (zh) * 2019-12-11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076292A (zh) * 2019-12-27 2020-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111594923A (zh) * 2020-05-11 2020-08-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486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2700B (zh)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205579920U (zh) 空调内机及其导风结构
CN107388369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48810A (zh) 一种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9039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595691B (zh) 一种双贯流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7120730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36140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7477671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54619A (zh) 桌面空调
CN112797486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0762634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0965460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819527A (zh) 一种双导风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37513A (zh) 可连续制热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018817U (zh) 空调器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0107955A (zh) 一种上下出风的壁挂机及其出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206875589U (zh) 空调器及其坐吊式空调室内机
CN21243110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731219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7903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674039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