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3701A - 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93701A CN112793701A CN202110242329.9A CN202110242329A CN112793701A CN 112793701 A CN112793701 A CN 112793701A CN 202110242329 A CN202110242329 A CN 202110242329A CN 112793701 A CN112793701 A CN 1127937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body
- shock absorber
- elastomer
- hole
- guide r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02—Front wheel forks or equivalent, e.g. single ti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08—Steering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特指一种用于自行车、滑板车或其他类似车辆的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包括螺纹管,横梁,堵头,主避震,左副避震和右副避震。本发明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装配简便,能有效提高前叉的综合避震效果,降低车辆由于碰撞而造成的损坏风险和程度,提高骑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特指一种用于自行车、滑板车或其他类似车辆的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
背景技术
直流电机类或汽油发动机类自行车、滑板车、摩托车、沙滩车等车辆,为了减少和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提高驾驶舒适性,一般装有避震器。通常,避震器主要解决的是车辆上下震动的问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驾驶者不专心,或者由于娱乐的需要,经常会迎面撞上障碍物,由于车辆没有水平方向的避震,车辆震动大,驾驶者容易往前冲而造成伤害,也十分容易损坏车辆,尤其是车辆的前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包括螺纹管,横梁,堵头,主避震,左副避震和右副避震。
所述左副避震包括圆盘螺丝,圆盘,活动体I,固定体I,弹性体螺栓I,弹性体螺母I,弹性体I,刹车勾片,勾片螺母和左垫片。
所述右副避震包括活动体II,固定体II,弹性体螺栓II,弹性体螺母II,弹性体II和右垫片。
所述圆盘设有圆盘中心孔,圆盘沉孔,刹车线安装柱,圆盘凸起和刹车勾片安装柱。所述刹车线安装柱上设有通孔。所述刹车勾片安装柱的外头设有外螺纹。
所述活动体I设有活动体凹孔,活动体螺孔,活动体弹簧孔,螺栓沉孔,活动体中心孔和活动体导轨。
所述活动体II与所述活动体I的结构相同。
所述固定体I设有固定体导轨槽,固定体弹簧孔和固定体条形槽。
所述固定体II和所述固定体I的结构相同,但所述固定体II不必有所述固定体I上的所述固定体条形槽。
所述刹车勾片设有勾片孔和勾片线孔。
所述左垫片设有垫片凸起。
所述右垫片与所述左垫片的结构相同。
所述弹性体螺栓II和所述弹性体螺栓I的结构相同。
所述弹性体螺母II和所述弹性体螺母I的结构相同。
所述弹性体II和所述弹性体I的结构相同。
所述圆盘凸起与所述活动体凹孔配合。
所述活动体导轨与所述固定体导轨槽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构思巧妙,结构合理,装配简便,能有效提高前叉的综合避震效果,降低车辆由于碰撞而造成的损坏风险和程度,提高骑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图形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左副避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左副避震的爆炸图。
图4是所述右副避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右副避震的爆炸图。
图6-7是所述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10是所述活动体I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所述固定体I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所述刹车勾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所述左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纹管,2.横梁,3.堵头,4.主避震,5.左副避震,6.右副避震,7.圆盘螺丝,8.圆盘,9.活动体I,10.固定体I,11.弹性体螺栓I,12.弹性体螺母I,13.弹性体I,14.刹车勾片,15.勾片螺母,16.左垫片,17.活动体II,18.固定体II,19.弹性体螺栓II,20.弹性体螺母II,21.弹性体II,22.右垫片,23.圆盘中心孔,24.圆盘沉孔,25.刹车线安装柱,26.圆盘凸起,27.刹车勾片安装柱,28.活动体凹孔,29.活动体螺孔,30.活动体弹簧孔,31.活动体中心孔,32.活动体导轨,33.固定体导轨槽,34.固定体弹簧孔,35.固定体条形槽,36.勾片孔,37.勾片线孔,38.垫片凸起,39.前轮轴,40.螺栓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1。所述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包括所述螺纹管1,所述横梁2,所述堵头3,所述主避震4,所述左副避震5和所述右副避震6。
较优地。所述主避震4是弹性避震器,比如弹簧避震器;也可以是液压避震器;或者其他种类的避震器。
如图2-3。所述左副避震5包括所述圆盘螺丝7,所述圆盘8,所述活动体I9,所述固定体I10,所述弹性体螺栓I11,所述弹性体螺母I12,所述弹性体I13,所述刹车勾片14,所述勾片螺母15和所述左垫片16。
较优地。所述弹性体螺母I12是防松螺母。所述勾片螺母15是防松螺母。
较优地。所述左副避震5是弹性避震器或者液压避震器。
较优地。所述左副避震5是液压避震器时,避震效果好。
较优地。所述弹性体I13是压缩弹簧时,成本低,装配方便。所述弹性体I13是牛筋时,避震噪音小。
如图4-5。所述右副避震6包括所述活动体II17,所述固定体II18,所述弹性体螺栓II19,所述弹性体螺母II20,所述弹性体II21和所述右垫片22。
较优地。所述右副避震6是弹性避震器或者液压避震器。
较优地。所述右副避震6是液压避震器时,避震效果好。
较优地。所述右副避震6采用弹性避震器还是液压避震器,同所述左副避震5。并且,所述右副避震6和所述左副避震5两者的避震性能一致。
实施例1。
所述弹性体I13是压缩弹簧。所述弹性体II21和所述弹性体I13相同。
较优地。当所述弹性体I13是圆柱形压缩弹簧时,弹簧成本最低。
较优地。当所述弹性体I13是异形压缩弹簧时,比如,该异形压缩弹簧沿轴线方向的投影是梯形时,装配方便,效果好。当然,该情形下,必须对所述弹性体螺栓II19、所述活动体弹簧孔30和所述固定体弹簧孔34的形状做相应的改变。
如图6-7。所述圆盘8设有所述圆盘中心孔23,所述圆盘沉孔24,所述刹车线安装柱25,所述圆盘凸起26和所述刹车勾片安装柱27。
较优地。所述圆盘8采用灰铸铁铸造,或者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压铸,或者采用钢件,并经过机加工而成。
如图8-10。所述活动体I9设有所述活动体凹孔28,所述活动体螺孔29,所述活动体弹簧孔30,所述螺栓沉孔40,所述活动体中心孔31和所述活动体导轨32。
较优地。所述活动体I9采用灰铸铁铸造,或者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压铸,并经过机加工而成。
如图11。所述固定体I10设有所述固定体导轨槽33,所述固定体弹簧孔34和所述固定体条形槽35。
较优地。所述固定体I10采用一定厚度的钢板(如4毫米),通过冲压成形或者激光切割,并经过焊接而成。
如图12。所述刹车勾片14设有所述勾片孔36和所述勾片线孔37。
如图13。所述左垫片16设有所述垫片凸起38。
较优地。所述左垫片16采用铝合金压铸,并经过机加工而成。
将所述固定体I10和所述固定体II18分别焊接于位于左右的两根所述主避震4的下端,所述固定体I10与所述固定体II18平行,并且,关于所述螺纹管1对称分布。将所述活动体I9插入所述固定体导轨槽33,使所述活动体导轨32与所述固定体导轨槽33配合,必要时在接触处添加适量润滑脂,所述活动体导轨32与所述固定体导轨槽33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比如0.05-0.1毫米;将所述弹性体I13的两头分别装入所述活动体弹簧孔30和所述固定体弹簧孔34;将所述弹性体螺栓I11依次插入所述螺栓沉孔40、所述弹性体I13的中心孔和所述固定体弹簧孔34,并穿出,接着用所述弹性体螺母I12旋紧。将所述刹车线安装柱25插入所述固定体条形槽35,将所述圆盘凸起26装入所述活动体凹孔28,使所述圆盘凸起26与所述活动体凹孔28配合;将所述圆盘螺丝7插入所述圆盘沉孔24,并旋紧于所述活动体螺孔29。将所述勾片孔36套入所述刹车勾片安装柱27,并旋入所述勾片螺母15,旋紧的程度应确保所述刹车勾片14能绕所述刹车勾片安装柱27友好转动。安装刹车线时,将刹车线头插入并固定于位于所述刹车线安装柱25上的通孔,将刹车线的线芯固定于所述勾片线孔37。
于是,完成所述左副避震5的装配。
较优地。所述左副避震5装有塑料保护罩。
同理,完成所述右副避震6的装配。
较优地。所述右副避震6装有塑料保护罩。
将所述前轮轴39插入所述左垫片16的中心孔,所述垫片凸起38朝里面;接着,将所述前轮轴39穿过所述活动体中心孔31,穿过所述圆盘中心孔23,穿过前轮内孔,并从所述右垫片22的中心孔穿出,最后,用防松螺母旋紧。由于所述垫片凸起38的存在,使得所述左垫片16与所述固定体I10的面对面的两个面之间有间隙,比如0.05-0.1毫米;同样,所述右垫片22与所述固定体II18的面对面的两个面之间有间隙,比如0.05-0.1毫米。并且,所述活动体导轨32与所述固定体导轨槽33之间能友好滑动,滑动范围为20-30毫米。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前轮与所述圆盘8之间应安装一定长度的隔离套,前轮与所述活动体II17之间也应装一定长度的隔离套,并且,应确保前轮位于所述固定体I10和所述固定体II18的正中间。
于是,将所述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装上电动滑板车等车辆后,在行驶过程中,当前轮在向前高速运动过程中遭遇障碍物而发生碰撞时,所述左副避震5和所述右副避震6立即发挥作用,也就是,立即吸收前轮由于碰撞所获得的动能,产生避震效果,从而有效保护驾驶者,也有效保护所述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仅用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2)
1.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包括螺纹管,横梁,堵头,主避震,左副避震和右副避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副避震包括圆盘螺丝,圆盘,活动体I,固定体I,弹性体螺栓I,弹性体螺母I,弹性体I,刹车勾片,勾片螺母和左垫片;所述右副避震包括活动体II,固定体II,弹性体螺栓II,弹性体螺母II,弹性体II和右垫片;所述圆盘设有圆盘中心孔,圆盘沉孔,刹车线安装柱,圆盘凸起和刹车勾片安装柱;所述刹车线安装柱上设有通孔;所述刹车勾片安装柱的外头设有外螺纹;所述活动体I设有活动体凹孔,活动体螺孔,活动体弹簧孔,螺栓沉孔,活动体中心孔和活动体导轨;所述活动体II与所述活动体I的结构相同;所述固定体I设有固定体导轨槽,固定体弹簧孔和固定体条形槽;所述固定体II和所述固定体I的结构相同,但所述固定体II不必有所述固定体I上的所述固定体条形槽;所述刹车勾片设有勾片孔和勾片线孔;所述左垫片设有垫片凸起;所述右垫片与所述左垫片的结构相同;所述弹性体螺栓II和所述弹性体螺栓I的结构相同;所述弹性体螺母II和所述弹性体螺母I的结构相同;所述弹性体II和所述弹性体I的结构相同;所述圆盘凸起与所述活动体凹孔配合;所述活动体导轨与所述固定体导轨槽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I与所述固定体II平行,且关于所述螺纹管1对称分布;所述活动体导轨与所述固定体导轨槽之间是间隙配合;所述左垫片与所述固定体I的面对面的两个面之间有0.05-0.1毫米的间隙;所述右垫片与所述固定体II的面对面的两个面之间有0.05-0.1毫米的间隙;所述活动体导轨与所述固定体导轨槽之间能滑动,滑动范围为20-30毫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42329.9A CN112793701A (zh) | 2021-02-25 | 2021-02-25 | 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42329.9A CN112793701A (zh) | 2021-02-25 | 2021-02-25 | 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93701A true CN112793701A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16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42329.9A Withdrawn CN112793701A (zh) | 2021-02-25 | 2021-02-25 | 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93701A (zh) |
-
2021
- 2021-02-25 CN CN202110242329.9A patent/CN11279370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62790B1 (ko) | 전기 자동차용 리어 서스펜션 장착 구조 | |
US11364947B2 (en) | Rack supporting device for vehicle steering systems | |
CN214420638U (zh) | 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 | |
CN112793701A (zh) | 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前叉 | |
CN211442647U (zh) | 一种单减震器式摩托车前悬挂装置 | |
CN208730933U (zh) | 一种带限位功能的汽车吸能盒 | |
KR100231868B1 (ko) | 커플러에 있어서의 완충지지구조 | |
CN214451592U (zh) | 一种复合避震前叉 | |
CN214729405U (zh) | 一种带有复合避震的车辆前叉 | |
CN110949591A (zh) | 一种单减震器式摩托车前悬挂装置 | |
CN112829869A (zh) | 一种复合避震前叉 | |
CN112874683A (zh) | 带有复合减震的前叉 | |
CN201339674Y (zh) | 一种新型三轮汽车减振器 | |
CN221340928U (zh) | 一种电动助力车的前叉系统 | |
KR20160041484A (ko) | 조향 기어박스 마운팅 구조 | |
CN203581282U (zh) | 一种三轮车的专用减震及碟刹装置 | |
CN220974449U (zh) | 一种新型电动车前置三角和后三角连接装置 | |
CN216709548U (zh) | 一种适用于两轮机车的前单摇臂系统 | |
CN111776063B (zh) | 一种转向减震行驶机构 | |
CN215323137U (zh) | 一种三轮车的后桥减震装置 | |
CN218141922U (zh) | 摩托车 | |
CN214189207U (zh) | 一种防止汽车衬套内部橡胶相互摩擦异响的结构 | |
CN214648812U (zh) | 一种车用减震结构、自行车及电动车 | |
CN219506178U (zh) | 一种电动助力车的双避震车架 | |
CN218559058U (zh) | 摩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