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7277B - 保护器和线束 - Google Patents

保护器和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7277B
CN112787277B CN202011176915.XA CN202011176915A CN112787277B CN 112787277 B CN112787277 B CN 112787277B CN 202011176915 A CN202011176915 A CN 202011176915A CN 112787277 B CN112787277 B CN 1127872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fixing member
plate
main surface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69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7277A (zh
Inventor
田坂佳郎
云井一行
稻垣喜仙
高村修平
伏屋昭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87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7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Protection Of Pipes Against Damage, Friction, And Corrosion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性高的保护器和线束。保护器(1)包括:板状部(101),其被形成为板状,且能够在第1主面(101FS)和位于第1主面(101FS)的背面侧的第2主面(101BS)分别布线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W);第1固定部(11、13),其设置在第1主面(101FS)侧,能够将分体形成的固定部件(2、3)固定;以及第2固定部(12、14),其设置在第2主面(101BS)侧,能够将固定部件(2、3)固定。

Description

保护器和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器和线束。
背景技术
作为在车辆的线束等中应用的以往的保护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线容纳保护器,其具备呈槽状延伸的保护器主体、盖体和锁定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981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那样的保护器例如在车辆中有时使用以车辆前后方向为基准而左右反转后的形状的保护器,在这样的情况下的通用性提高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性高的保护器以及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保护器包括:板状部,所述板状部被形成为板状,且能够在第1主面和位于该第1主面的背面侧的第2主面分别布设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第1固定部,所述第1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第1主面一侧,能够将分体形成的固定部件固定;以及第2固定部,所述第2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第2主面一侧,能够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
例如,所述第1固定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件卡合的第1爪部,所述第2固定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件卡合的第2爪部。
例如,所述第1固定部具有对所述固定部件进行引导的第1引导部,所述第2固定部具有对所述固定部件进行引导的第2引导部。
例如,在所述板状部的所述第1主面具有第1突起组,所述第1突起组对所述板状部和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布线材料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在所述板状部的所述第2主面具有第2突起组,所述第2突起组对所述板状部和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布线材料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
例如,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与所述第1引导部和所述第2引导部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第3突起组,所述第3突起组对卷绕在所述板状部周围的带的位置进行划分。
例如,所述板状部具有能够使所述布线材料弯曲地布设的一个以上的弯曲部,所述第1固定部和所述第2固定部在所述板状部的板厚方向上对置设置。
本发明涉及的线束,包括: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导电性;以及保护器,所述保护器被安装于所述布线材料,并保护所述布线材料,所述保护器包括:板状部,所述板状部被形成为板状,且能够在第1主面和位于该第1主面的背面侧的第2主面分别布设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第1固定部,所述第1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第1主面一侧,能够将被分体形成的固定部件固定;以及第2固定部,所述第2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第2主面一侧,能够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涉及的保护器和线束中,布线材料可以分别被布线在板状部的第1主面和第2主面。固定部件也能够分别安装于板状部的第1主面和第2主面。将布线材料布线于第1主面的情况下的布线路径和将布线材料布线于第2主面的情况下的布线路径是彼此反转而成的形状。因此,例如,通过将布线材料布线于第1主面并将固定部件固定于第2主面,从而形成被设置于车辆的第1位置的线束。另一方面,通过将布线材料布线于第2主面并将固定部件固定于第1主面,从而形成被设置于与第1位置对称的车辆的第2位置的线束。因此,提供了一种通用性高的保护器以及线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保护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第1主面侧观察保护器的俯视图。
图3是从第2主面侧观察保护器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在保护器的第1主面侧布设有布线材料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在保护器的第2主面侧布设有布线材料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安装于保护器的固定部件的图。
图7是示出在保护器的第2主面侧安装有固定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用带将布线材料和固定部件固定的工序的图。
图9是示出将固定部件安装于安装孔的工序的图。
图10是示出在保护器的第1主面侧安装有固定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用带将布线材料和固定部件固定的工序的图。
图12是示出将固定部件安装于安装孔的工序的图。
符号说明
1保护器
2、3、FM固定部件
11、13、AU1第1固定部
12、14、AU2第2固定部
15、17第1突起组
16、18第2突起组
101板状部
101FS第1主面
101BS第2主面
111、112、131、132第1爪部
113、114、133、134第1引导部
121、122、141、142第2爪部
123、124、143、144第2导向部
PG1、PG2第3突起组
TP1、TP2、TP3、TP4带
W布线材料
WH、WH1、WH2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公开的只是一个例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对于不脱离发明主旨的适当变更可容易想到的内容,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保护器1的立体图。图2是从板状部件101的第1主面101FS侧观察保护器1的俯视图。图3是从板状部件101的第2主面101BS侧观察保护器1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在保护器1的第1主面101FS侧布设有布线材料W的例子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在保护器1的第2主面101BS侧布设有布线材料W的例子的侧视图。以下,使用将保护器1所包含的板状部101的板厚方向设为Z方向的XYZ正交坐标系来说明各构成要素的形状、配置。
保护器1组装于布设在车辆等中的线束WH(参照图4、图5)。线束WH例如将电源供给、信号通信所使用的多个布线材料W捆扎成集合部件,并利用连接器等将多个布线材料W与各设备连接,以对搭载于车辆的各设备间进行连接。
布线材料W例如由金属棒、电线、电线束等构成。金属棒是利用具有绝缘性的覆皮部覆盖具有导电性的棒状部件的外侧而成的部件。电线通过具有绝缘性的覆皮部覆盖由多个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裸线构成的导体部(芯线)的外侧。电线束是将该电线捆扎而成。
如图4和图5所示,线束WH包括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W和保护器1。保护器1安装于布线材料W,并保护布线材料W。线束WH也可以包括索环等外装部件、电接线箱、固定用具等各种构成部件。
如图1所示,保护器1具有保护器主体10和多个固定部AU。保护器主体10例如具有板状部101、第1侧壁部102、第2侧壁部103以及第3侧壁部104。板状部101形成为板厚方向沿着Z方向的板状。板状部101具有沿着布线材料W的布线路径R(参照图2、图3)的形状。
如图2和图3所示,板状部101例如具有沿着布线材料W的布线路径R的多个直线部SL。多个直线部SL例如包括第1直线部SL1、第2直线部SL2、第3直线部SL3以及第4直线部SL4。第1直线部SL1例如在相对于X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第2直线部SL2例如从第1直线部SL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向X方向延伸。第3直线部SL3例如从第1直线部SL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向Y方向延伸。第4直线部SL4例如从第1直线部SL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向与第2直线部SL2不同的方向延伸。
第1侧壁部102设置于沿着第1直线部SL1、第3直线部SL3以及第4直线部SL4的板状部101的边缘部。第2侧壁部103设置于沿着第1直线部SL1、第2直线部SL2以及第3直线部SL3的板状部101的边缘部。第3侧壁部104设置于沿着第2直线部SL2以及第4直线部SL4的板状部101的边缘部。
第1侧壁部102、第2侧壁部103以及第3侧壁部104分别是沿着板状部101的板厚方向(Z方向)向板状部101的上方(+Z侧)以及下方(-Z侧)突出的壁体。第1侧壁部102包括向板状部101的上方(+Z侧)突出的第1壁部102A和向板状部101的下方(-Z侧)突出的第2壁部102B。第2侧壁部103包括向板状部101的上方(+Z侧)突出的第3壁部103A和向板状部101的下方(-Z侧)突出的第4壁部103B。第3侧壁部104包括向板状部101的上方(+Z侧)突出的第5壁部104A和向板状部101的下方(-Z侧)突出的第6壁部104B。
被板状部101、第1壁部102A、第3壁部103A和第5壁部104A包围的槽状的空间是能够布设布线材料W的第1布线空间部SP1。被板状部101、第2壁部102B、第4壁部103B和第6壁部104B包围的槽状的空间是能够布设布线材料W的第2布线空间部SP2。布线材料W沿着在布线材料W的长度方向呈槽状延伸的保护器主体10的形状而被容纳。布线材料W的布线路径R被保护器主体10的形状限制。
以下,与第1布线空间部SP1面对的板状部101的主面被记为第1主面101FS(参照图2)。与第2布线空间部SP2面对的板状部101的主面被记为第2主面101BS(参照图3)。板状部101能够在第1主面101FS以及该第1主面101FS的背面侧的第2主面101BS分别布设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W。保护器主体10在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侧以及第2主面101BS侧的相互对置的位置分别具有能够布设布线材料W的第1布线空间部SP1以及第2布线空间部SP2。
如图2所示,在第1布线空间部SP1形成有组合多个直线部SL而得到的1个以上的布线路径R。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第1布线空间部SP1中,作为1个以上的布线路径R而形成有第1布线路径R1和第2布线路径R2。第1布线路径R1例如是通过第1直线部SL1、第2直线部SL2以及第3直线部SL3的布线路径R。第2布线路径R2例如是通过第2直线部SL2以及第4直线部SL4的布线路径R。
第2直线部SL2的一个端部例如朝向第1设备DV1开放。第3直线部SL3的一个端部例如朝向第2设备DV2开放。第4直线部SL4的端部例如朝向第3设备DV3开放。第1布线路径R1是供将第1设备DV1和第2设备DV2连接的布线材料W布设的布线路径R。第2布线路径R2是供将第1设备DV1和第3设备DV3连接的布线材料W布设的布线路径R。
如图3所示,在第2布线空间部SP2形成有将多个直线部SL组合而得到的1个以上的布线路径R。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第2布线空间部SP2,作为1个以上的布线路径R而形成有第3布线路径R3和第4布线路径R4。第3布线路径R3例如是通过第1直线部SL1、第2直线部SL2以及第3直线部SL3的布线路径R。第4布线路径R4例如是通过第2直线部SL2以及第4直线部SL4的布线路径R。
第2直线部SL2的一个端部例如朝向第4设备DV4开放。第3直线部SL3的一个端部例如朝向第5设备DV5开放。第4直线部SL4的端部例如朝向第6设备DV6开放。第3布线路径R3是供将第4设备DV4和第5设备DV5连接的布线材料W布设的布线路径R。第4布线路径R4是供将第4设备DV4和第6设备DV6连接的布线材料W布设的布线路径R。
另外,布线路径R并不限于图2以及图3所示。例如,也可以设置通过第1直线部SL1、第3直线部SL3以及第4直线部SL4的布线路径。布线路径R能够通过多个直线部的组合而任意设定。
如图2和图3所示,板状部101具有能够使布线材料W弯曲地布设的1个以上的弯曲部BP。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101具有与多个直线部SL的各交叉部对应的多个弯曲部BP(例如,4个弯曲部:第1弯曲部BP1、第2弯曲部BP2、第3弯曲部BP3、第4弯曲部BP4)。第1弯曲部BP1是与第1直线部SL1和第2直线部SL2的交叉部对应的弯曲部BP。第2弯曲部BP2是与第1直线部SL1和第3直线部SL3的交叉部对应的弯曲部BP。第3弯曲部BP3是与第2直线部SL2和第3直线部SL3的交叉部对应的弯曲部BP。第4弯曲部BP4是与第1直线部SL1和第4直线部SL4的交叉部对应的弯曲部BP。第1弯曲部BP1、第3弯曲部BP3和第4弯曲部BP4接近,第1直线部SL1、第3直线部SL3和第4直线部SL4构成三叉状分支的分支部。
固定部AU将与保护器1分体形成的固定部件FM(参照图6)装卸自如地固定。保护器1具有1个以上的第1固定部AU1和1个以上的第2固定部AU2来作为多个固定部AU。第1固定部AU1设置在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侧,能够将固定部件FM固定。第2固定部AU2设置在板状部101的第2主面101BS侧,能够将固定部件FM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固定部AU,在保护器1设置有多个第1固定部AU1和多个第2固定部AU2。多个第1固定部AU1例如包括第1固定部11和第1固定部13。第1固定部11例如设置于第2直线部SL2的与第1直线部SL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第1固定部13例如设置于第3直线部SL3的与第1直线部SL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多个第2固定部AU2例如包括第2固定部12和第2固定部14。第2固定部12例如设置于第2直线部SL2的与第1直线部SL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第2固定部14例如设置于第3直线部SL3的与第1直线部SL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第1固定部11和第2固定部12在板状部101的板厚方向(Z方向)上对置设置。第1固定部13和第2固定部14在板状部101的板厚方向(Z方向)上对置设置。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第1布线空间部SP1以及第2布线空间部SP2的各个布线空间部,能够在布线材料W未布设的状态下嵌入固定部件FM。第1固定部AU1在固定部件FM嵌入到第1布线空间部SP1时能够将固定部件FM固定于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上。第2固定部AU2能够在固定部件FM嵌入到第2布线空间部SP2时将固定部件FM固定于板状部101的第2主面101BS上。
在板状部101的板厚方向(Z方向)上对置地设置的第1固定部AU1和第2固定部AU2,能够固定同一固定部件FM。例如,在设置于第2直线部SL2的端部的第1固定部11以及第2固定部12,能够固定图7以及图10所示的固定部件2来作为固定部件FM。在设置于第3直线部SL3的端部的第1固定部13以及第2固定部14,能够固定图7以及图10所示的固定部件3来作为固定部件FM。固定部件2和固定部件3例如是夹紧装置。
图6是示出固定部件FM的图。固定部件2和固定部件3例如除了构成固定部件2以及固定部件3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以及尺寸的比率之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图6中,将固定部件2和固定部件3作为固定部件FM一并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固定部件2和固定部件3的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不需要区分固定部件2和固定部件3的情况下,有时将固定部件2和固定部件3记载为固定部件FM。
如图6所示,固定部件FM具有基座部FM1、轴部FM2、爪部FM3以及爪部FM4。基座部FM1是呈直线状延伸的板状的部件。与基座部FM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基座部FM1的宽度与安装固定部件FM的部分处的第1布线空间部SP1以及第2布线空间部SP2的宽度一致。例如,固定部件2的基座部FM1的宽度与第2直线部SL2的板状部101的宽度一致。固定部件3的基座部FM1的宽度与第3直线部SL3的板状部101的宽度一致。
轴部FM2从基座部FM1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向基座部FM1的板厚方向突出。在轴部FM2的前端部设置有爪部FM3及爪部FM4。爪部FM3和爪部FM4是在车身等被安装部件TB1、TB2、TB3、TB4的安装孔TH1、TH2、TH3、TH4安装的部分(参照图9、图12)。爪部FM3和爪部FM4设置在隔着轴部FM2而彼此对置的位置。爪部FM3和爪部FM4从轴部FM2的前端部朝向基座部FM1侧延伸,能够向接近轴部FM2的方向挠曲。
在位于爪部FM3正下方的基座部FM1的一个边缘部设置有凹部FM7。在位于爪部FM4正下方的基座部FM1的另一个边缘部设置有凹部FM8。凹部FM7以及凹部FM8是被保护器1的第1固定部11、13以及第2固定部12、14卡合的部分。
从轴部FM2的附近到基座部FM1的另一个端部的边缘附近为止的基座部FM1的板厚比其他部分的板厚小。在轴部FM2的附近和基座部FM1的另一个端部的边缘附近分别形成有由基座部FM1的板厚变化而引起的台阶部FM5以及台阶部FM6。台阶部FM5与台阶部FM6之间的基座部FM1的表面是供带TP1、TP2、TP3、TP4(参照图8、图11)卷绕的带卷绕面FMTWS。台阶部FM5以及台阶部FM6划分将固定部件FM固定于保护器1的带TP1、TP2、TP3、TP4的位置,抑制带TP1、TP2、TP3、TP4在基座部FM1的长度方向上偏移。
如图2以及图5所示,第1固定部11例如具有与固定部件2卡合的第1爪部111和第1爪部112以及对固定部件2进行引导的第1引导部113和第1引导部114。第1爪部111及第1爪部112例如从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侧(+Z侧)突出。第1爪部111以及第1爪部112在固定部件2嵌入到第1布线空间部SP1时与在固定部件2的边缘部设置的凹部FM7以及凹部FM8卡合。
第1引导部113以及第1引导部114例如是从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侧(+Z侧)突出的壁状的部件。以第1主面101FS为基准的第1引导部113以及第1引导部114的Z方向上的高度比第1壁部102A、第3壁部103A以及第5壁部104A的高度高。第1引导部113例如设置在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爪部111的两侧。第1引导部114例如设置在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爪部112的两侧。第1引导部113以及第1引导部114在固定部件2嵌入到第1布线空间部SP1时对固定部件2进行引导。
第1固定部13例如具有与固定部件3卡合的第1爪部131和第1爪部132以及对固定部件3进行引导的第1引导部133以及第1引导部134。第1爪部131及第1爪部132例如从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侧(+Z侧)突出。第1爪部131以及第1爪部132在固定部件3嵌入到第1布线空间部SP1时与在固定部件3的边缘部设置的凹部37以及凹部38卡合。
第1引导部133和第1引导部134例如是从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侧(+Z侧)突出而成的壁状的部件。以第1主面101FS为基准的第1引导部133以及第1引导部134的Z方向的高度比第1壁部102A、第3壁部103A以及第5壁部104A的高度高。第1引导部133例如设置在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爪部131的两侧。第1引导部134例如设置在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爪部132的两侧。第1引导部133以及第1引导部134在固定部件3嵌入到第1布线空间部SP1时对固定部件3进行引导。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2固定部12例如具有与固定部件2卡合的第2爪部121和第2爪部122以及对固定部件2进行引导的第2引导部123和第2引导部124。第2爪部121和第2爪部122例如从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板状部101的第2主面101BS侧(-Z侧)突出。第2爪部121以及第2爪部122在固定部件2嵌入到第2布线空间部SP2时与在固定部件2的边缘部设置的凹部FM7以及凹部FM8卡合。
第2引导部123和第2引导部124例如是从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板状部101的第2主面101BS侧(-Z侧)突出而成的壁状的部件。以第2主面101BS为基准的第2引导部123以及第2引导部124的Z方向的高度比第2壁部102B、第4壁部103B以及第6壁部104B的高度高。第2引导部123例如设置在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长度方向上的第2爪部121的两侧。第2引导部124例如设置于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长边方向上的第2爪部122的两侧。第2引导部123和第2引导部124在固定部件2嵌入到第2布线空间部SP2时对固定部件2进行引导。
第2固定部14例如具有与固定部件3卡合的第2爪部141和第2爪部142以及对固定部件3进行引导的第2引导部143和第2引导部144。第2爪部141和第2爪部142例如从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板状部101的第2主面101BS侧(-Z侧)突出。第2爪部141以及第2爪部142在固定部件3嵌入到第2布线空间部SP2时与在固定部件3的边缘部设置的凹部FM7以及凹部FM8卡合。
第2引导部143和第2引导部144例如是从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板状部101的第2主面101BS侧(-Z侧)突出而成的壁状的部件。以第2主面101BS为基准的第2引导部143以及第2引导部144的Z方向上的高度比第2壁部102B、第4壁部103B以及第6壁部104B的高度高。第2引导部143例如设置在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长度方向上的第2爪部141的两侧。第2引导部144例如设置在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长度方向上的第2爪部142的两侧。第2引导部143和第2引导部144在固定部件3嵌入到第2布线空间部SP2时对固定部件3进行引导。
如图1及图2所示,保护器主体10例如在与第2直线部SL2对应的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侧具有第1突起组15。在固定部件2嵌入到第1布线空间部SP1时,第1突起组15与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延伸方向上的固定部件2的两端部抵接。第1突起组15通过与固定部件2的两端部抵接,来抑制固定部件2和保护器主体10在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
第1突起组15例如包括突起151、突起152和突起153。突起151从与第1引导部113相邻的第5壁部104A的内壁面向第1布线空间部SP1突出,并与固定部件2的第2端面FMRS(参照图6)抵接。突起152从与第1引导部114相邻的第3壁部103A的内壁面向第1布线空间部SP1突出,并与固定部件2的第2端面FMRS(参照图6)抵接。突起153从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前端部的第1主面101FS向第1布线空间部SP1突出,并与固定部件2的第1端面FMTS(参照图6)抵接。在相对于突起151及突起152而与第2直线部SL2的前端部侧邻接的位置,设置有在板厚方向上贯通板状部101的贯通孔H1。
保护器主体10例如在与第3直线部SL3对应的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侧具有第1突起组17。在固定部件3嵌入到第1布线空间部SP1时,第1突起组17与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延伸方向上的固定部件3的两端部抵接。通过第1突起组17与固定部件3的两端部抵接,来抑制固定部件3和保护器主体10在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
第1突起组17例如包括突起171、突起172和突起173。突起171从与第1引导部133相邻的第1壁部102A的内壁面向第1布线空间部SP1突出,并与固定部件3的第2端面FMRS(参照图6)抵接。突起172从与第1引导部134相邻的第3壁部103A的内壁面向第1布线空间部SP1突出,并与固定部件3的第2端面FMRS(参照图6)抵接。突起173从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前端部的第1主面101FS向第1布线空间部SP1突出,并与固定部件3的第1端面FMTS(参照图6)抵接。在相对于突起171及突起172而与第3直线部SL3的前端部侧邻接的位置,设置有在板厚方向上贯通板状部101的贯通孔H2。
如图1和图3所示,保护器主体10例如在与第2直线部SL2对应的板状部101的第2主面101BS侧具有第2突起组16。在固定部件2嵌入到第2布线空间部SP2时,第2突起组16与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延伸方向上的固定部件2的两端部抵接。通过第2突起组16与固定部件2的两端部抵接,来抑制固定部件2和保护器主体10在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
第2突起组16例如包括突起161、突起162和突起163。突起161从与第2引导部123相邻的第6壁部104B的内壁面向第2布线空间部SP2突出,并与固定部件2的第2端面FMRS(参照图6)抵接。突起162从与第2引导部124相邻的第4壁部103B的内壁面向第2布线空间部SP2突出,并与固定部件2的第2端面FMRS(参照图6)抵接。突起163从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前端部的第2主面101BS向第2布线空间部SP2突出,并与固定部件2的第1端面FMTS(参照图6)抵接。
保护器主体10例如在与第3直线部SL3对应的板状部101的第2主面101BS侧具有第2突起组18。在固定部件3嵌入到第2布线空间部SP2时,第2突起组18与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延伸方向上的固定部件3的两端部抵接。通过第2突起组18与固定部件3的两端部抵接,来抑制固定部件3和保护器主体10在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
第2突起组18例如包括突起181、突起182和突起183。突起181从与第2引导部143相邻的第2壁部102B的内壁面向第2布线空间部SP2突出,并与固定部件3的第2端面FMRS(参照图6)抵接。突起182从与第2引导部144相邻的第4壁部103B的内壁面向第2布线空间部SP2突出,并与固定部件3的第2端面FMRS(参照图6)抵接。突起183从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前端部的第2主面101BS向第2布线空间部SP2突出,并与固定部件3的第1端面FMTS(参照图6)抵接。
如图1至图3所示,保护器主体10例如在与第2直线部SL2对应的板状部101的延伸方向上与第1引导部113、第1引导部114、第2引导部123以及第2引导部124相邻的位置具有第3突起组PG1。第3突起组PG1对卷绕于保护器主体10的周围的带TP1以及带TP3(参照图8、图11)的位置进行划分,抑制带TP1以及带TP3向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延伸方向偏移。
第3突起组PG1例如包括突起191、突起192、突起193和突起194。突起191例如设置于第2直线部SL2的与第1直线部SL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从第3侧壁部104的外壁向第2直线部SL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突起192例如设置于第2直线部SL2的与第1直线部SL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从第2侧壁部103的外壁向第2直线部SL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突起193例如设置于与第1引导部113以及第2引导部123相邻的位置,从第3侧壁部104的外壁向第2直线部SL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突起194例如设置于与第1引导部114和第2引导部124相邻的位置,从第2侧壁部103的外壁向第2直线部SL2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
保护器主体10例如在与第3直线部SL3对应的板状部101的延伸方向上,在与第1引导部133、第1引导部134、第2引导部143及第2引导部144相邻的位置具有第3突起组PG2。第3突起组PG2对卷绕于保护器主体10的周围的带TP2以及带TP4(参照图8、图11)的位置进行划分,抑制带TP2以及带TP4向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延伸方向偏移。
第3突起组PG2例如包括突起195、突起196、突起197和突起198。突起195例如设置于第3直线部SL3的与第1直线部SL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从第1侧壁部102的外壁向第3直线部SL3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突起196例如设置于第3直线部SL3的与第1直线部SL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从第2侧壁部103的外壁向第3直线部SL3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突起197例如设置于与第1引导部133以及第2引导部143相邻的位置,从第1侧壁部102的外壁向第3直线部SL3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突起198例如设置于与第1引导部134和第2引导部144相邻的位置,从第2侧壁部103的外壁向第3直线部SL3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
使用图4、图7、图8以及图9,对使用保护器1的布线材料W的第1布线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在保护器1的第2主面101BS侧(-Z侧)安装有固定部件2以及固定部件3的状态的图。图8是示出利用带TP1以及带TP2将布线材料W、固定部件2以及固定部件3固定于保护器1的工序的图。图9是示出将固定部件2以及固定部件3安装于安装孔TH1以及安装孔TH2的工序的图。
如图4和图7所示,在第1布线方式中,在保护器主体10的第1布线空间部SP1布设布线材料W。其结果,提供具有图2所示的布线路径R1以及布线路径R2的线束WH1。
固定部件2一边被第2引导部123以及第2引导部124沿基座部FM1的侧面引导,一边嵌入到未布设布线材料W的保护器主体10的第2布线空间部SP2。如图7所示,固定部件2嵌入到由包含突起161、突起162以及突起163在内的第2突起组16划分出的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上的区域。当固定部件2到达与第2主面101BS接触的位置时,第2固定部12的第2爪部121以及第2爪部122与固定部件2的凹部FM7以及凹部FM8卡合。其结果是,固定部件2被第2固定部12固定。固定部件2的基座部FM1的第1端面FMTS与突起163抵接,固定部件2的基座部FM1的第2端面FMRS与突起161以及突起162抵接。固定部件2的基座部FM1的底面FMBS与第2主面101BS接触。其结果是,固定部件2相对于板状部101被定位。通过利用第2突起组16对固定部件2进行定位,从而抑制固定部件2与保护器主体10在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
固定部件3一边被第2引导部143和第2引导部144沿座部FM1的侧面引导,一边嵌入到未布设布线材料W的保护器主体10的第2布线空间部SP2。如图7所示,固定部件3嵌入到由包含突起181、突起182及突起183在内的第2突起组18划分的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2)上的区域。当固定部件3到达与第2主面101BS接触的位置时,第2固定部14的第2爪部141以及第2爪部142与固定部件3的凹部FM7以及凹部FM8卡合。其结果是,固定部件3被第2固定部14固定。固定部件3的基座部FM1的第1端面FMTS与突起183抵接,固定部件3的基座部FM1的第2端面FMRS与突起181以及突起182抵接。固定部件3的基座部FM1的底面FMBS与第2主面101BS接触。其结果是,固定部件3相对于板状部101被定位。通过利用第2突起组18对固定部件3进行定位,从而抑制固定部件3与保护器主体10在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
如图8所示,在保护器主体10的固定有固定部件2的部分,从固定部件2以及布线材料W的外侧卷绕有带TP1。其结果是,保护器主体10、固定部件2和布线材料W通过带TP1而一体化。带TP1一边被包含突起191、突起192、突起193以及突起194在内的第3突起组PG1引导,一边卷绕于固定部件2的基座部FM1的带卷绕面FMTWS。通过第3突起组PG1,胶带TP1相对于板状部101被定位。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保护器主体10与固定部件2以及布线材料W在板状部101(第2直线部SL2)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
在保护器主体10的固定有固定部件3的部分,从固定部件3以及布线材料W的外侧卷绕有带TP2。其结果是,保护器主体10、固定部件3和布线材料W通过带TP2而一体化。带TP2一边被包含突起195、突起196、突起197以及突起198在内的第3突起组PG2引导,一边卷绕于固定部件3的基座部FM1的带卷绕面FMTWS。通过第3突起组PG2将胶带TP2相对于板状部101定位。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保护器主体10与固定部件3和布线材料W在板状部101(第3直线部SL3)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
如图9所示,固定部件2的爪部FM3和爪部FM4一边挠曲一边被插入到供固定部件2安装的被安装部件TB1(例如车辆)的安装孔TH1中。在爪部FM3及爪部FM4的前端部形成有台阶部。当固定部件2的爪部FM3以及爪部FM4插入安装孔TH1时,爪部FM3以及爪部FM4的挠曲被消除。当爪部FM3及爪部FM4的挠曲消除时,在爪部FM3及爪部FM4的前端部形成的台阶部卡在安装孔TH1的缘部。其结果是,固定部件2被固定于被安装部件TB1。
固定部件3的爪部FM3和爪部FM4一边挠曲一边被插入到供固定部件3安装的被安装部件TB2(例如车辆)的安装孔TH2中。在爪部FM3及爪部FM4的前端部形成有台阶部。当固定部件3的爪部FM3以及爪部FM4插入安装孔TH2时,爪部FM3以及爪部FM4的挠曲被消除。当爪部FM3及爪部FM4的挠曲消除时,形成于爪部FM3及爪部FM4的前端部的台阶部卡在安装孔TH2的缘部。其结果是,固定部件3被固定于被安装部件TB2。
使用图5、图10、图11以及图12,对使用保护器1的布线材料W的第2布线方式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在保护器1的第1主面101FS侧(+Z侧)安装有固定部件2以及固定部件3的状态的图。图11是示出利用带TP3以及带TP4将布线材料W与固定部件2及固定部件3固定于保护器1的工序的图。图12是示出将固定部件2及固定部件3安装于安装孔TH3及安装孔TH4的工序的图。
如图5以及图10所示,在第2布线方式中,在保护器主体10的第2布线空间部SP2中布设布线材料W。其结果,提供具有图3所示的布线路径R3以及布线路径R4的线束WH2。
固定部件2以及固定部件3向保护器1的安装方法与第1布线方式相同。首先,如图5所示,固定部件2以及固定部件3固定于第1固定部11以及第1固定部13。如图10所示,固定部件2及固定部件3通过第1突起组15及第1突起组17相对于板状部101被定位。如图11所示,板状部101、布线材料W、固定部件2以及固定部件3通过带TP3以及带TP4而一体化。带TP3和带TP4通过第3突起组PG1和第3突起组PG2而相对于板状部101定位。如图12所示,固定部件2以及固定部件3通过与第1布线方式相同的方法固定于被安装部件TB3的安装孔TH3以及被安装部件TB4的安装孔TH4。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器11以及线束WH中,布线材料W能够分别布设于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和第2主面101BS。固定部件FM也能够分别安装于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和第2主面101BS。将布线材料W布设于第1主面101FS的情况下的布线路径R和将布线材料W布设于第2主面101BS的情况下的布线路径R是相互反转的形状。因此,例如,通过将布线材料W布设于第1主面101FS而将固定部件FM固定于第2主面101BS,从而形成设置于车辆的第1位置(例如,车辆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任一方的位置)的线束WH1。另一方面,通过将布线材料W布设于第2主面101BS并将固定部件FM固定于第1主面101FS,从而形成设置于与第1位置对称的车辆的第2位置(例如,车辆的左侧和右侧中的另一位置)的线束WH2。因此,提供了通用性高的保护器1和线束WH。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固定部11、13具有与固定部件FM卡合的第1爪部111、112、131、132。第2固定部12、14具有与固定部件FM卡合的第2爪部121、122、141、142。在该结构中,由于采用使用了爪部的固定结构,因此固定部件FM的拆装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固定部11、13具有对固定部件FM进行引导的第1引导部113、114、133、134。第2固定部12、14具有对固定部件FM进行引导的第2引导部123、124、143、144。在该结构中,由于固定部件FM被引导,因此将固定部件FM安装于保护器1的作业变得容易。
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器1在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具有抑制板状部101与固定部件FM在布线材料W的延伸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第1突起组15、17以及第2突起组16、18。在该结构中,不易产生板状部101与固定部件FM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抑制经由固定部件FM而安装线束WH的被安装部件TB1~TB4与线束WH的位置偏移。
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器1在布线材料W的延伸方向上与第1引导部113、114、133、134以及第2引导部123、124、143、144相邻的位置具有对卷绕在板状部101的周围的带TP1~TP4的位置进行划分的第3突起组PG1、PG2。在该结构中,抑制了带TP~TP4在布线材料W的延伸方向上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部101具有能够使布线材料W弯曲而布设的1个以上的弯曲部BP。在该结构中,能够容易地提供适用于车辆那样的复杂形状的保护器1。即,在车辆内,为了将布线材料W布设于狭窄的空间,有时会使布线路径复杂地弯曲。通过使板状部101具有1个以上的弯曲部BP,能够得到复杂地弯曲的布线路径。以往,设置于车辆的左侧的保护器和设置于车辆的右侧的保护器分别制作。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保护器1复杂地弯曲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供布线材料W布线的板状部101的主面,也能够将同一保护器1应用于车辆的左侧和右侧双方的位置。因此,作为需要在狭窄的空间弯曲的同时进行布线的车辆用的保护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器1被有效地应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固定部AU1和第2固定部AU2在板状部101的板厚方向(Z方向)上对置设置。在该结构中,不管在布线材料W布设于板状部101的第1主面101FS上的情况下,还是在布设于板状部101的第2主面101BS上的情况下,安装固定部件FM的布线路径上的位置也不变。因此,能够将保护器1设置于车辆的第1位置的情况下的车辆的安装孔TH1、TH2的位置和将保护器1设置于车辆的第2位置的情况下的车辆的安装孔TH3、TH4的位置设置于车辆的对称的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内容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的适当的变更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基于上述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设计变更而实施的全部发明只要包含本发明的主旨,就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部件FM,使用具有爪部的夹紧装置。但是,固定部件FM并不限定于具有爪部的夹紧装置。例如,也可以不使用爪部而使用能够通过螺钉固定于被安装部件的固定部件FM。固定部件FM与保护器主体10的连接结构也不限于具有爪部的结构。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固定部件2和固定部件3是大致相同的形状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相互不同的形状。另外,以上说明的各固定部AU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置于第2直线部SL2的固定部AU与设置于第3直线部SL3的固定部AU为不同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状部,所述板状部被形成为板状,且能够在第1主面和位于该第1主面的背面侧的第2主面分别布设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从而所述第1主面和所述第2主面中的任意一者能够被选择作为用于布设所述布线材料的布设表面;
第1固定部,所述第1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第1主面一侧,能够将被分体形成的固定部件固定;以及
第2固定部,所述第2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第2主面一侧,能够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
在所述第1主面被选择作为所述布设表面时,所述第2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第2主面被选择作为所述布设表面时,所述第1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固定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件卡合的第1爪部,
所述第2固定部具有与所述固定部件卡合的第2爪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部具有对所述固定部件进行引导的第1引导部,
所述第2固定部具有对所述固定部件进行引导的第2引导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部的所述第1主面具有第1突起组,所述第1突起组对所述板状部和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布线材料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
在所述板状部的所述第2主面具有第2突起组,所述第2突起组对所述板状部和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布线材料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与所述第1引导部和所述第2引导部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第3突起组,所述第3突起组对卷绕在所述板状部周围的带的位置进行划分。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具有能够使所述布线材料弯曲地布设的一个以上的弯曲部,
所述第1固定部和所述第2固定部在所述板状部的板厚方向上对置地设置。
7.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
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导电性;以及
保护器,所述保护器被安装于所述布线材料,并保护所述布线材料,
所述保护器包括:
板状部,所述板状部被形成为板状,且能够在第1主面和位于该第1主面的背面侧的第2主面分别布设具有导电性的布线材料,从而所述第1主面和所述第2主面中的任意一者能够被选择作为用于布设所述布线材料的布设表面;
第1固定部,所述第1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第1主面一侧,能够将被分体形成的固定部件固定;以及
第2固定部,所述第2固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第2主面一侧,能够将所述固定部件固定,
在所述第1主面被选择作为所述布设表面时,所述第2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第2主面被选择作为所述布设表面时,所述第1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固定部件。
CN202011176915.XA 2019-11-01 2020-10-29 保护器和线束 Active CN112787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9691 2019-11-01
JP2019199691A JP7023915B2 (ja) 2019-11-01 2019-11-01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7277A CN112787277A (zh) 2021-05-11
CN112787277B true CN112787277B (zh) 2022-07-05

Family

ID=75713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6915.XA Active CN112787277B (zh) 2019-11-01 2020-10-29 保护器和线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23915B2 (zh)
CN (1) CN11278727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07414A (ja) * 1987-10-21 1989-04-25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取付装置
JP2000308231A (ja) * 1999-04-16 2000-11-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プロテクタ構造
CN105591333A (zh) * 2016-03-10 2016-05-18 重庆星特龙实业有限公司 线缆桥架
JP2016134953A (ja) * 2015-01-16 2016-07-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プロテ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4006B2 (ja) * 2002-03-15 2007-03-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CN107579193A (zh) * 2017-09-25 2018-01-12 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布线夹持结构、电池组件及电动车
CN108711794A (zh) * 2018-04-23 2018-10-26 张健 一种集成式阴角布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07414A (ja) * 1987-10-21 1989-04-25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取付装置
JP2000308231A (ja) * 1999-04-16 2000-11-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プロテクタ構造
JP2016134953A (ja) * 2015-01-16 2016-07-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プロテクタ
CN105591333A (zh) * 2016-03-10 2016-05-18 重庆星特龙实业有限公司 线缆桥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23915B2 (ja) 2022-02-22
CN112787277A (zh) 2021-05-11
JP2021072742A (ja)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4795B2 (en) Wire harness fixing structure
US8835760B2 (en) Electric junction box
US20100045106A1 (en) Wiring harness
JP2009095196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プロテクタ
KR101465382B1 (ko) 경로 유지 부재 구비 코르게이트 튜브 및 와이어 하네스
WO2015125550A1 (ja) 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2035803A (ja) 車両用導電路
EP2637900B1 (en) Electric wire fixing device
CN112787277B (zh) 保护器和线束
JP2018207573A (ja) 電線の保護ケース
WO2011142378A1 (ja) 電気接続箱
US20210009050A1 (en) Wire harness routing structure for panel, harness module, and wire harness routing method for panel
US11485300B2 (en) Wire harness protector and routing structure of wire harness using wire harness protector
JP2012110100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1229232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3471899B (zh) 保护器和线束布线结构
WO2015019830A1 (ja) 結束バンドの取付構造
JP5800628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21057952A (ja) クランプ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KR20070046638A (ko) 차량용 도어 그로멧
JP2012131271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アース接続構造
JP7344253B2 (ja) 電子機器
US20240075888A1 (en) Wire harness
US2024011646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US10843643B2 (en) Insertion coupling structure,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