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7811B - 磁悬浮列车套件 - Google Patents

磁悬浮列车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7811B
CN112767811B CN201911071937.7A CN201911071937A CN112767811B CN 112767811 B CN112767811 B CN 112767811B CN 201911071937 A CN201911071937 A CN 201911071937A CN 112767811 B CN112767811 B CN 1127678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magnetic
rail
piece
magnetic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19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7811A (zh
Inventor
陈家才
陈伟进
贺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dest Technovation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dest Technovation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dest Technovation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ddest Technovation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719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78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7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7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7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78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5/00Model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09B23/00,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30Tracks for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vehicles
    • E01B25/305Rails or supporting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30Tracks for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vehicles
    • E01B25/32Stators, guide rails or slide r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s With Linear Motors And Vehicles That Are Magnetically Levitated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磁悬浮列车套件,包括:轨道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轨道设有多个第一磁性元件,多个第一磁性元件沿预设规则排布于轨道内,轨道件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二端支撑于放置面;支撑件,具有位于放置面上方且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其中一个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接配合,以使轨道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滑动件,设有第二磁性元件,滑动件放置于轨道上方且适于从第一端向第二端滑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可以将轨道件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可调节,从而使滑动件沿轨道件滑动,并且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Description

磁悬浮列车套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悬浮列车套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磁悬浮列车教具模型,用于演示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但是该种教具模型仅用于模拟列车和轨道的悬浮效果,无法模拟列车相对轨道运动的场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磁悬浮列车套件,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磁悬浮列车套件,包括:轨道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轨道设有多个第一磁性元件,多个第一磁性元件沿预设规则排布于轨道内,轨道件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二端支撑于放置面;支撑件,具有位于放置面上方且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其中一个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接配合,以使轨道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滑动件,设有第二磁性元件,滑动件放置于轨道上方且适于从第一端向第二端滑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被构造为定位柱,第二卡接部被构造为定位槽,定位柱与定位槽形成卡接配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包括底板和连接于底板上方的并排布置的两个侧板,每个侧板设有多个定位槽;定位柱的两端分别由轨道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伸出,且定位柱由轨道件伸出的部分分别卡设于两个侧板上的定位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位槽由侧板的侧边沿向内凹陷形成,定位槽包括由外至内的水平段和与水平段连通的倾斜段,水平段沿水平方向延伸,倾斜段在由外至内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延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性元件为多个且沿预设规则排布于滑动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的同名磁极相向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轨道的横截面形状被构造为沟槽状,滑动件的宽度小于轨道的宽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均设有指示磁极的标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磁性元件沿轨道的宽度方向排列成多行,每行第一磁性元件沿轨道的长度方向排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磁性元件通过胶粘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轨道的底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磁悬浮列车套件还包括:第一加固板,第一加固板盖设于多个第一磁性元件的上表面,第一加固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轨道的底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磁悬浮列车套件还包括:第二加固板,第二加固板盖设于第一加固板的上表面,第二加固板的两端设有弹性件且分别抵接于轨道的两个侧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磁悬浮列车套件还包括:止挡件,止挡件固定于轨道件的第二端,以封堵轨道件的第二端的侧向开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磁悬浮列车套件还包括:检测装置,安装于轨道件,用于检测滑动件沿轨道滑动的运动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滑动件包括标识部,检测装置设于轨道件的第二端,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第一安装板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红外产生器,第二安装板设有与两个红外产生器对应设置的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用于接收红外产生器发出的红外光;显示部,显示部与红外产生器和红外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在标识部经过两个红外产生器产生的红外线时显示标识部的速度和加速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通过拇指旋钮固定于轨道的两个侧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通过在支撑件上设置不同高度的多个第二卡接部,轨道件的第一卡接部可以与不同的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由此,可以将轨道件倾斜放置并对轨道件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滑动件可以沿轨道滑动且滑动件的加速度可调节;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还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等优点。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的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的轨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的第一磁性元件在轨道上的排布方式;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的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的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的检测装置与轨道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的检测装置与滑动件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磁悬浮列车套件100;
轨道件10;轨道10a;第一端11;第二端12;第一卡接部13;定位柱13a;螺孔14;
支撑件20;第二卡接部21;定位槽21a;水平段211;倾斜段212;底板22;侧板23;
滑动件30;标识部31;
第一磁性元件40;第二磁性元件41;
第一加固板50;安装孔50a;第二加固板51;弹性件51a;
止挡件60;
检测装置70;第一安装板71;第二安装板72;显示部73。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下面参照图1-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可以用作模拟磁悬浮列车的教学用具,并促进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与创客教育。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包括轨道件10、支撑件20和滑动件30。
具体地,轨道件10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10a,轨道10a设有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图1中未示出),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沿预设规则排布于轨道10a内,轨道件10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11设有第一卡接部13,第二端12支撑于放置面。可以理解的是,放置面可以是桌面或实验台的承载面等其他用于放置磁悬浮列车套件100的平面。其中,预设规则可以理解为用户以其预想的规则将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进行排列。例如:在图5中,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沿轨道件10的长度方向分两排布置在轨道10a内。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示出了其中一种规则下的排列方式,实际上,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排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支撑件20具有位于放置面上方且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二卡接部21,第一卡接部13与其中一个第二卡接部21形成卡接配合,以使轨道件10的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滑动件30设有第二磁性元件41,滑动件30放置于轨道10a上方且适于从第一端11向第二端12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磁性元件40和第二磁性元件41之间的相互排斥的磁力作用,可以减小滑动件30与轨道10a之间的摩擦力或者使滑动件30悬浮于轨道10a上方。需要说明的是,用户通过调整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在轨道10a上的排列方式,可以改变第一磁性元件40与第二磁性元件41之间的磁力作用的大小,从而改变滑动件30与轨道件1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中,第一磁性元件40和第二磁性元件41可以为形状相同或形状不同的磁铁。
在一个示例中,轨道件10用于模拟磁悬浮列车的轨道10a,滑动件30用于模拟磁悬浮列车的车厢,支撑件20用于支撑轨道件10的第一端11,以使轨道件10沿倾斜方向设置,从而使轨道10a上的滑动件30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轨道10a滑动。由于多个第二卡接部2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各不相同,通过轨道件10的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21的配合,可以对轨道件10的第一端11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调整轨道件10的倾斜角度,进而改变滑动件30的重力在轨道10a的长度方向上的分力的大小,以对滑动件30的加速度进行调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通过在支撑件20上设置位于支撑面上方的第二卡接部21,轨道件10的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21形成卡接配合,以使轨道件10沿倾斜方向设置,从而使滑动件30可以沿轨道10a从第一端11滑动至第二端12。其次,通过在支撑件20上设置不同高度的多个第二卡接部21,轨道件10上的第一卡接部13可以与不同的第二卡接部21卡接配合,从而对轨道件10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进而调整滑动件30沿轨道件10滑动的加速度,以使用户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且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在此,可以基于相同的倾斜角度,对用户搭建的不同排列规则的轨道件10和不同样式的滑动件30进行性能测试。例如,可以根据滑动件30沿轨道件10滑动的时间进行评判,时间越短则说明性能越好。
此外,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在轨道10a内排布的预设规则可以是各种形式,即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思在轨道10a内对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进行排布。通过对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的多种排布方式的调节,可以将第二磁性元件41与第一磁性元件40之间的相互排斥的磁性力调节至适宜的范围,以减小甚至消除滑动件30与轨道10a之间的摩擦力。由此,可以提高用户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的教学意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设计与制作磁悬浮列车所需的平台和部件,并使学生深度了解科学与数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工程设计和技术制作上,同时也便于老师对学生所制作的磁悬浮列车进行评估。由此,可以满足STEM与创客教育的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写字母的缩写,其中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学则作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创客教育则以项目学习方式倡导造物,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与能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卡接部13被构造为定位柱13a,第二卡接部21被构造为定位槽21a,定位柱13a与定位槽21a形成卡接配合。由此,通过将定位柱13a伸入定位槽21a的底部,即可实现定位柱13a与定位槽21a的卡接配合,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21的配合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支撑件20上可设有与多个第二卡接部21相对应的角度标识,以指示轨道件10的第一卡接部13配合于该第二卡接部21时轨道件10的倾斜角度。例如,如图2所示,多个第二卡接部21沿垂直于支撑面的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二卡接部21对应的角度标识相差1度。由此,便于用户根据轨道件10的倾斜角度选择对应的第二卡接部21。可以理解的是,轨道件10倾斜的角度可以根据轨道件10的长度以及每个第二卡接部21距离支撑面的高度计算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13可以被构造为定位槽21a,第二卡接部21可以被构造为定位柱13a。也就是说,支撑件20上可以设有位于不同高度的多个定位柱13a,轨道件10上设有与任意定位柱13a相配合的定位槽21a。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支撑件20包括底板22和连接于底板22上方的并排布置的两个侧板23,每个侧板23设有多个定位槽21a。定位柱13a的两端分别由轨道件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伸出,且定位柱13a由轨道件10伸出的部分分别卡设于两个侧板23上的定位槽21a。在一个示例中,两个侧板23相互平行设置,且两个侧板23之间的距离大于轨道件10的宽度。这样,轨道件10的部分可以位于两个侧板23之间,以使定位柱13a由轨道件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伸出的部分分别卡设于两个侧板23上的定位槽21a内。由此,第一卡接部13与第二卡接部21之间的配合较为稳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定位槽21a由侧板23的侧边沿向内凹陷形成,定位槽21a包括由外至内的水平段211和与水平段211连通的倾斜段212,水平段211沿水平方向延伸,倾斜段212在由外至内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延伸。由此,定位柱13a可经过水平段211伸入倾斜段212的底部,以使定位柱13a不易从定位槽21a脱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性元件41为多个且沿预设规则排布于滑动件30。例如,如图8所示,多个第二磁性元件41可以沿滑动件30的宽度方向排列为两排,每排中的多个第二磁性元件41沿滑动件30的长度方向排列。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规则可以为用户所能想到的各种预设规则,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通过对多个第二磁性元件41的多种排布方式的调节,可以将第二磁性元件41与第一磁性元件40之间的相互排斥的磁性力调节至适宜的范围,以进一步减小甚至消除滑动件30与轨道10a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用户的动手与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40与第二磁性元件41的同名磁极相向设置。换言之,第一磁性元件40的N极与第二磁性元件41的N极相向设置,或者第一磁性元件40的S极与第二磁性元件41的S极相向设置,从而使第一磁性元件40和第二磁性元件41之间产生相互排斥的磁力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元件40和第二磁性元件41均设有指示磁极的标记。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磁性元件40和第二磁性元件41的形状可以被构造为长方体。通过在第一磁性元件40和第二磁性元件41的外表面上设置指示磁极的标记,便于用户区分第一磁性元件40和第二磁性元件41的磁极,从而使第一磁性元件40和第二磁性元件41的同名磁极相向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轨道10a的横截面形状被构造为沟槽状,滑动件30的宽度小于轨道10a的宽度。具体地,轨道10a具有底壁和位于底壁两侧的两个侧壁,轨道10a的上方敞开设置。其中,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可以排布于底壁上。轨道10a的宽度即为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通过将轨道10a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滑动件30的宽度,可以起到对滑动件30限位的作用,避免滑动件30滑出轨道10a。其中,轨道件1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一个示例,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沿轨道10a的宽度方向排列成多行,每行第一磁性元件40沿轨道10a的长度方向排列。例如,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沿轨道件10的宽度方向排列成两行,每行中的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沿轨道件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的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可以根据其具体形状以任意规则进行排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通过胶粘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轨道10a的底壁。
优选地,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可以采用双面胶带固定于轨道10a的底壁。进一步地,多个第二磁性元件41也可以采用双面胶固定于轨道10a的底壁。相比于采用胶水或强力胶的胶粘方式对第一磁性元件40和/或第二磁性元件41进行固定,采用双面胶一方面可以便于用户将第一磁性元件40和/或第二磁性元件41进行拆卸并重行排布安装,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用户在粘贴过程中将胶水或强力胶粘接至其他部件。由此,第一磁性元件40和第二磁性元件41的固定方式较为简单,且拆卸较为方便。
由于连接第一磁性元件40与轨道10a的底壁所采用的双面胶的固定效果有限,为了提高第一磁性元件40在轨道10a内的固定效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磁悬浮列车套件100还包括第一加固板50,第一加固板50盖设于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的上表面,第一加固板50通过紧固件固定于轨道10a的底壁。其中,第一加固板50可以采用透明塑料制成,以便于用户透过第一加固板50观察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的排布情况。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加固板5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第一加固板50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安装孔50a,轨道10a的底壁设有与四个安装孔50a对应的螺孔14。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在轨道10a的底壁固定之后,将第一加固板50盖设于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的上表面,然后通过紧固件穿过安装孔50a与螺孔14螺纹配合。由此,可以将第一加固板50压紧于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从而提高了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在轨道10a的底壁上的固定效果,并且可以防止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在相互排斥的磁力作用下脱离轨道10a的底壁,从而保证了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可以按预设规则排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继续参照图6所示,磁悬浮列车套件100还包括第二加固板51,第二加固板51盖设于第一加固板50的上表面,第二加固板51的两端设有弹性件51a且分别抵接于轨道10a的两个侧壁。用户将第一加固板50固定于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上之后,可将第二加固板51压设于第一加固板50上方。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加固板51的长度不小于轨道10a的宽度,第二加固板51通过其长度方向两端的弹性件51a的弹性作用卡紧于轨道10a的两侧壁。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紧固件干涉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在轨道10a的底壁上的安装空间,以保证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可以按照多种预设规则紧密地布置于轨道10a的底壁上,紧固件适于设置在第一加固板50的两端,例如可以采用四个紧固件分别将第一加固板50的四个顶角固定于轨道10a的底壁。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加固板50的两端通过紧固件固定于轨道10a的底壁,且第一加固板50的中间区域与其两端的紧固件之间的距离最大,在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之间的相互排斥的作用力下,第一加固板50的中间区域受到的弯曲作用力矩最大,从而导致第一加固板50的中间区域容易受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的相互挤压而变形。为了避免第一加固板50的中间区域发生弯曲,第二加固板51适于设置在第一加固板5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并压设于第一加固板50的上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磁悬浮列车套件100还包括止挡件60,止挡件60固定于轨道件10的第二端12,以封堵轨道件10的第二端12的侧向开口。由此,可以防止滑动件30由轨道件10的第二端12的开口滑出轨道10a。其中,止挡件60可通过紧固件固定于轨道10a的底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磁悬浮列车套件100还包括检测装置70。检测装置70安装于轨道件10,用于检测滑动件30沿轨道10a滑动的运动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检测装置70适于设在轨道件10的第二端12,通过检测滑动件30滑动至第二端12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判断滑动件30在滑动过程中与轨道10a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滑动件30包括标识部31。其中,红外光不可透过标识部31。检测装置70设于轨道件10的第二端12,检测装置70包括第一安装板71、第二安装板72和显示部73。其中,第一安装板71和第二安装板72相对设置,第一安装板71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红外产生器(图中未示出),第二安装板72设有与两个红外产生器对应设置的红外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红外传感器用于接收红外产生器发出的红外光。显示部73与红外产生器和红外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在标识部31经过两个红外产生器产生的红外线时显示标识部31的速度和加速度。
在一个示例中,滑动件30包括平直板和标识部31,标识部31垂直设于平直板的上方,多个第二磁性元件41固定于平直板的上方。当标识部31穿过第一安装板71和第二安装板72之间时,标识部31会依次阻挡两个红外产生器产生的红外线进入对应的红外传感器。通过判断两个红外线被阻断的时间间隔可以得到滑动件30经过第二端12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板71和第二安装板72分别通过拇指旋钮固定于轨道10a的两个侧壁。其中,拇指旋钮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即可通过手动旋转进行安装或拆卸,由此,便于用户安装或拆卸检测装置7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的其他构成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的一种使用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学生根据磁铁、力以及力矩的原理,将适量的第一磁性元件40与第二磁性元件41分别贴在轨道件10和滑动件30上,并且尽量让滑动件30悬浮于轨道件10上,以避免滑动件30与轨道件10上的第一磁性元件40接触,从而使滑动件30在承受最低摩擦力的条件下在轨道件10上滑动。老师根据检测装置70所显示的滑动件30在轨道件10上滑动至最低处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评判滑动件30所承受的摩擦力的大小,进而评估学生所搭建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的性能。其中,速度和加速度越大,则说明滑动件30承受的摩擦力越小。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示例仅为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的使用方法,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可以具有多种使用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通过在支撑件20上设置不同高度的多个第二卡接部21,轨道件10的第一卡接部13可以与不同的第二卡接部21卡接配合,由此,可以将轨道件10倾斜放置并对轨道件10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滑动件30可以沿轨道10a滑动且滑动件30的加速度可调节;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还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等优点。
此外,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在轨道10a内排布的预设规则可以是各种形式,即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思在轨道10a内对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进行排布。通过对多个第一磁性元件40的多种排布方式的调节,可以将第二磁性元件41与第一磁性元件40之间的相互排斥的磁性力调节至适宜的范围,以减小甚至消除滑动件30与轨道10a之间的摩擦力。由此,可以提高用户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磁悬浮列车套件100的教学意义,促进STEM与创客教育。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所述轨道设有多个第一磁性元件,多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沿预设规则排布于所述轨道内,所述轨道件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二端支撑于放置面;
支撑件,具有位于所述放置面上方且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的多个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接配合,以使所述轨道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
滑动件,设有第二磁性元件,所述滑动件放置于所述轨道上方且适于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滑动;
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盖设于多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加固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轨道的底壁;
第二加固板,所述第二加固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加固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加固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加固板的两端设有弹性件且分别抵接于所述轨道的两个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被构造为定位柱,所述第二卡接部被构造为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形成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底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并排布置的两个侧板,每个所述侧板设有多个所述定位槽;
所述定位柱的两端分别由所述轨道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伸出,且所述定位柱由所述轨道件伸出的部分分别卡设于两个所述侧板上的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由所述侧板的侧边沿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定位槽包括由外至内的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连通的倾斜段,所述水平段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倾斜段在由外至内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为多个且沿预设规则排布于所述滑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的同名磁极相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横截面形状被构造为沟槽状,所述滑动件的宽度小于所述轨道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均设有指示磁极的标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沿所述轨道的宽度方向排列成多行,每行所述第一磁性元件沿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磁性元件通过胶粘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轨道的底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固定于所述轨道件的第二端,以封堵所述轨道件的第二端的侧向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轨道件,用于检测所述滑动件沿所述轨道滑动的运动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标识部,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轨道件的第二端,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红外产生器,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与两个所述红外产生器对应设置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红外产生器发出的红外光;
显示部,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红外产生器和所述红外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标识部经过两个所述红外产生器产生的红外线时显示所述标识部的速度和加速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磁悬浮列车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通过拇指旋钮固定于所述轨道的两个侧壁。
CN201911071937.7A 2019-11-05 2019-11-05 磁悬浮列车套件 Active CN112767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1937.7A CN112767811B (zh) 2019-11-05 2019-11-05 磁悬浮列车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1937.7A CN112767811B (zh) 2019-11-05 2019-11-05 磁悬浮列车套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7811A CN112767811A (zh) 2021-05-07
CN112767811B true CN112767811B (zh) 2023-04-07

Family

ID=75692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1937.7A Active CN112767811B (zh) 2019-11-05 2019-11-05 磁悬浮列车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781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18101A1 (en) * 2004-06-04 2005-12-15 Bong-Seok Yun Magnetic levitation toy using superconductor
CN103245479A (zh) * 2013-04-11 2013-08-14 莫凡 磁浮式冲击试验平台
CN109192022A (zh) * 2018-11-08 2019-01-11 邰奕雯 一种用于高中物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磁悬浮导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72785Y (zh) * 2004-01-07 2005-01-19 邱莎 磁悬浮牛顿第二定律演示仪
CN2684296Y (zh) * 2004-04-05 2005-03-09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磁悬浮动力学实验仪
KR200462713Y1 (ko) * 2012-07-04 2012-09-28 이현강 자기장 학습용 세트
CN202904960U (zh) * 2012-11-26 2013-04-24 哈尔滨学院 带角度的力学悬浮实验装置
CN104112382A (zh) * 2013-04-22 2014-10-22 艾迪技术创新私人有限公司 与力与运动有关的物理实验套件
CN204087642U (zh) * 2014-08-29 2015-01-07 大连世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磁悬浮列车的演示装置
CN205162515U (zh) * 2015-10-20 2016-04-20 李海权 一种新型靠板床
CN210691799U (zh) * 2019-11-05 2020-06-05 艾迪技术创新私人有限公司 磁悬浮列车套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18101A1 (en) * 2004-06-04 2005-12-15 Bong-Seok Yun Magnetic levitation toy using superconductor
CN103245479A (zh) * 2013-04-11 2013-08-14 莫凡 磁浮式冲击试验平台
CN109192022A (zh) * 2018-11-08 2019-01-11 邰奕雯 一种用于高中物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磁悬浮导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7811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91799U (zh) 磁悬浮列车套件
US20080280273A1 (en) Multipurpose Abacus
KR20110075080A (ko) 자석 부착식 한글학습교구
CN112767811B (zh) 磁悬浮列车套件
CN209947210U (zh) 一种教学用定积分演示器
CN208477753U (zh) 一种数学教学挂板
CN206975885U (zh) 一种力学演示装置
CN204516158U (zh) 一种图形学多样性线段及分析直线段演示装置
CN100419814C (zh) 离心运动多功能实验器
RU133959U1 (ru) Учебное пособие
RU14690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ведения лабораторных работ по механике
CN215003312U (zh) 一种数学学习用三维坐标尺
CN104112382A (zh) 与力与运动有关的物理实验套件
RU71019U1 (ru) Модель для демонстрации перспективных масштабов
CN202904980U (zh) 物理学磁力试验演示工具
CN213882221U (zh) 机械制图三维模型互动演示装置
JP3209851U (ja) 簡易身長測定器
Kane et al. 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Multicultural Learning Styles.
CN220691536U (zh) 一种数位顺序读数器
CN219370489U (zh) 一种沙盘培训用辅助装置
CN210574475U (zh) 中文教具
US9947239B2 (en) Data diagnostic evaluation device
RU2291495C1 (ru) Учебный прибор для изучения квантовых явлений
CN210691695U (zh) 一种音乐教具
CN109637297B (zh) 一种高中物理力学原理展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