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3158B -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3158B
CN112763158B CN202011595238.5A CN202011595238A CN112763158B CN 112763158 B CN112763158 B CN 112763158B CN 202011595238 A CN202011595238 A CN 202011595238A CN 112763158 B CN112763158 B CN 112763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ed
sealing
testing device
workpiec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52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3158A (zh
Inventor
张小强
黎宗彩
汤勇杰
代文文
殷开通
杨航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zhon Precis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52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31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3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3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3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3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产品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该气密性测试装置包括机架、承载治具、密封部和检测组件,承载治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和盖体,且底座和盖体中的至少一个可滑动地设置于机架上,盖体能够盖设于底座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置腔,待测试工件承载于容置腔内,待测试工件上设置有多个待测试孔,盖体上设置有多个与待测试孔一一正对的安装孔,盖体上还设置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通气口,通气口用于通入气体,每个安装孔内均滑动设置有密封部,密封部能够密封对应的待测试孔,检测组件用于收集容置腔内泄漏的气体。该气密性测试装置能判断出待测试工件上漏气的具体位置,检测结果较精确。

Description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产品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的功能类似于一台个人数码助理,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及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型手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智能手表出厂之前通常需要对智能手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现有的测试方式通常是将待检测的智能手表放在相应的容置空间内,然后向容置空间内通入气体,并利用测试仪器收集从容置空间内泄漏的气体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但是,采用这种检测方法,当待检测的智能手表的气密性不好时,只能确定其整体漏气,并不能进一步确定待检测的智能手表上具体的漏气位置,检测的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能够测试出智能手表的漏气位置,精度较高。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包括:
机架;
承载治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和盖体,且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中的至少一个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盖体能够盖设于所述底座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置腔,待测试工件承载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待测试工件上设置有多个待测试孔,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待测试孔一一正对的安装孔,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用于通入气体;
密封部,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均滑动设置有所述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能够密封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孔;
检测组件,用于收集所述容置腔内泄漏的气体。
作为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密封部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能相对其滑动;
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密封件能够密封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孔。
作为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作为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底座的底部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底座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运动。
作为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密封驱动组件,所述密封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密封部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密封部相对所述安装孔滑动。
作为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平台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平台相连接,所述盖体和所述密封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
作为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待测试工件在所述底座内的位置。
作为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容置腔内的温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如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对待测试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待测试工件放置于容置腔内,并将盖体密封盖设于所述底座上;
步骤S2:选择性预留一个待测试孔,预留的所述待测试孔未被密封部密封,其余所述待测试孔均由对应的所述密封部密封;
步骤S3:向通气口内通入预设压力的气体,并利用检测组件收集容置腔内泄漏的所述气体的体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出的气密性测试装置,机架起到了整体支撑的作用,使各个机构紧凑配合、协调工作,通过设置承载治具,用于承载待测试工件,通过设置密封部,密封部的数量与待测试工件上的待测试孔一一对应,可以用于密封待测试工件上的待测试孔,每次检测时,选择性地预留一个待测试孔,这个待测试孔不需要对应的密封部进行密封,其余的待测试孔均需要对应的密封部进行密封;通过设置检测组件,用于收集待测试工件内泄漏的气体,通过对通入容置腔的气体体积及泄露出容置腔的气体体积作比较,从而判断待测试工件是否漏气,且由于每次只预留一个待测试孔,因此可以精确的判断出待测试工件上具体的漏气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试方法,通过比较检测组件检测的气体的体积与通入气体的总体积,如果检测组件检测的气体的体积小于通入气体的总体积,则说明预留的待测试孔漏气,不仅可以精确检测出待测试工件是否存在漏气的现象,还能精确地判断出待测试工件上漏气的具体位置,测试结果更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性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性测试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性测试装置的密封部和密封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架;
2-承载治具;21-底座;211-容纳槽;
3-密封部;31-密封件;32-连接杆;
4-第一驱动组件;5-第二驱动组件;6-密封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该气密性测试装置包括机架1、承载治具2、密封部3和检测组件(图中未示出),其中,承载治具2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21和盖体,且底座21和盖体中的至少一个可滑动地设置于机架1上,盖体能够盖设于底座21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置腔,待测试工件承载于容置腔内,待测试工件上设置有多个待测试孔,盖体上设置有多个与待测试孔一一正对的安装孔,盖体上还设置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通气口,通气口用于通入气体,每个安装孔内均滑动设置有密封部3,密封部3能够密封对应的待测试孔,检测组件用于收集容置腔内泄漏的气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性测试装置,机架1起到了整体支撑的作用,使各个机构紧凑配合、协调工作,通过设置承载治具2,用于承载待测试工件,通过设置密封部3,密封部3的数量与待测试工件上的待测试孔一一对应,可以用于密封待测试工件上的待测试孔,每次检测时,选择性地预留一个待测试孔,这个待测试孔不需要对应的密封部3进行密封,其余的待测试孔均需要对应的密封部3进行密封;通过设置检测组件,用于收集容置腔内泄漏的气体,通过对通入容置腔的气体体积及泄露出容置腔的气体体积作比较,从而判断待测试工件是否漏气,且由于每次只预留一个待测试孔,因此可以精确的判断出待测试工件上具体的漏气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底座21上设置有容纳槽211,容纳槽211的内壁能够与待测试工件的外壁相贴合,在实现对待测试工件承载的同时,还能实现对待测试工件的精确定位。其中,容纳槽211与盖设于底座21上的盖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上述容置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待测试工件为对称结构,因此,有时操作人员可能会将待测试工件放反。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在本实施例中,该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位置检测组件被配置为检测待测试工件在底座21内的位置。其中,位置检测组件包括位置传感器和报警器,该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位置传感器和报警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位置传感器检测到待测试工件在底座21中的位置放反时,会将该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内,控制器能控制报警器报警,以提醒操作人员重新方式待测试工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每个密封部3包括连接杆32和密封件31,连接杆32穿设于安装孔内并能相对其滑动,密封件31设置于连接杆32的一端,密封件31能够密封对应的待测试孔。具体而言,密封件31的外形可以设置为与待测试孔的内壁形状相适配,以使密封件31封堵于待测试孔内,实现对相应的待测试孔的密封,也可以将密封件31设置为外径大于待测试孔的内径的任一形状,将密封件31贴合于待测试工件的外壁上并覆盖对应的待测试孔,也能实现对待测试孔的密封。本实施例对密封件3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只要能实现对待测试工件上的待测试孔的密封效果均可以被采用。
进一步地,在连接杆32和安装孔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可以防止容置腔内部的气体从连接杆32与安装孔之间的缝隙流出,影响测试结果。
进一步地,在底座21和盖体2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圈,可以防止容置腔内部的气体从底座21和盖体22之间的缝隙流出,进一步保证容置腔内的密封性,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1、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取材方便,制造成本较低,且密封性良好。
为了实现密封部3与安装孔之间的相对滑动,该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密封驱动组件6,密封驱动组件6的输出端与密封部3相连接,以驱动密封部3相对安装孔滑动。每个密封部3均对应一个密封驱动组件6,每个密封驱动组件6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独立控制每个密封部3。密封驱动件6具体为密封驱动气缸或者密封驱动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待测试工件上设置有四个待测试孔,相应地,密封部3的数量为四个,密封驱动组件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密封驱动组件6沿盖体22的周向间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部3的数量和密封驱动组件6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适应对待测试工件的气密性的检测。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该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4,第一驱动组件4的输出端与底座21的底部相连接,以驱动底座21向靠近或者远离盖体的方向运动。第一驱动组件4具体为第一驱动电机或者第一驱动气缸。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组件4,可以驱动底座21向靠近或者远离盖体的方向运动,以方便在底座21上放置待测试工件,并提高该气密性测试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进一步地,该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5,第二驱动组件5包括安装平台和驱动部,驱动部设置于机架1上,驱动部的输出端与安装平台相连接,盖体和密封驱动组件6均设置于安装平台上。驱动部具体为第二驱动电机或者第二驱动气缸。通过将密封驱动组件6和盖体均设置于安装平台上,可以保证盖体、密封驱动组件6和密封部3同时在竖直方向运动,以确保三者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进一步保证容置腔内的密封性,测试结果更加精确。
进一步地,该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件,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容置腔内的温度。温度检测件具体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由于温度变化会导致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保证容置腔内的温度处于一定温度范围内。
优选地,该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均与控制电连接,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传感器能够将该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内,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或者冷却组件工作,以对容置腔进行升温或者降温,从而实现容置腔内的温度处于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效果。其中,加热组件可以是设置于底座21内的加热丝,加热丝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冷却组件可以是设置于底座21的壁体内的冷却管路,冷却管路内能够通入冷却液。当然,本实施例对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的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容置腔内的温度进行调整的加热组件和冷却组件的具体结构均可以被采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试方法,通过上述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对待测试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该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待测试工件放置于容置腔内,并将盖体密封盖设于底座21上;
步骤S2:选择性预留一个待测试孔,预留的待测试孔未被所述密封部3密封,其余待测试孔均由对应的密封部3密封;
步骤S3:向通气口内通入预设压力的气体,并利用检测组件收集容置腔内泄漏的气体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压力为0.3Bar~5Bar。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通过比较检测组件检测的气体的体积与通入气体的总体积,如果检测组件检测的气体的体积小于通入气体的总体积,则说明预留的待测试孔漏气,不仅可以精确检测出待测试工件是否存在漏气的现象,还能精确地判断出待测试工件上漏气的具体位置,测试结果更精确。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承载治具(2),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21)和盖体,且所述底座(21)和所述盖体中的至少一个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盖体能够盖设于所述底座(21)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置腔,待测试工件承载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待测试工件上设置有多个待测试孔,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待测试孔一一正对的安装孔,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用于通入气体;
密封部(3),每个所述安装孔内均滑动设置有所述密封部(3),所述密封部(3)能够密封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孔;
检测组件,用于收集所述容置腔内泄漏的气体,通过对通入所述容置腔的气体体积及泄露出所述容置腔的气体体积作比较,从而判断待测试工件是否漏气;
所述密封部(3)的数量与待测试工件上的待测试孔一一对应,可以用于密封待测试工件上的待测试孔,每次检测时,选择性地预留一个待测试孔,这个待测试孔不需要对应的所述密封部(3)进行密封,其余的待测试孔均需要对应的所述密封部(3)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密封部(3)包括:
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能相对其滑动;
密封件(31),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2)的一端,所述密封件(31)能够密封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2)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和所述盖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4),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的输出端与所述底座(21)的底部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底座(21)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盖体的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密封驱动组件(6),所述密封驱动组件(6)的输出端与所述密封部(3)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密封部(3)相对所述安装孔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5),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包括安装平台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平台相连接,所述盖体和所述密封驱动组件(6)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待测试工件在所述底座(21)内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测试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容置腔内的温度。
10.一种检测方法,通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性测试装置对待测试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待测试工件放置于容置腔内,并将盖体密封盖设于所述底座(21)上;
步骤S2:选择性预留一个待测试孔,预留的所述待测试孔未被密封部(3)密封,其余所述待测试孔均由对应的所述密封部(3)密封;
步骤S3:向通气口内通入预设压力的气体,并利用检测组件收集容置腔内泄漏的所述气体的体积。
CN202011595238.5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Active CN112763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5238.5A CN112763158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5238.5A CN112763158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3158A CN112763158A (zh) 2021-05-07
CN112763158B true CN112763158B (zh) 2023-07-25

Family

ID=75696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5238.5A Active CN112763158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31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0433B (zh) * 2022-06-27 2024-03-12 广东傲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泡水机气密性检测调试系统及自动调试方法
CN218035560U (zh) * 2022-09-05 2022-12-13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
CN116577040B (zh) * 2023-07-14 2023-09-05 山东开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表密封性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2429B2 (ja) * 2011-09-30 2016-04-13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埋設パイプラインの漏洩検査ガス混合装置、埋設パイプラインの漏洩検査方法
WO2013143002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Atomic Energy Of Canada Limited Leak location detection system
DE102012104022A1 (de) * 2012-05-08 2013-11-14 Innomatec Test- Und Sonderanlagen Gmbh Verfahren zum Überprüfen einer Dichtigkeitsmessung und Leckmessgerät mit einem Lecksimulator
CN104048805B (zh) * 2014-07-02 2016-08-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使用实验室测定给水管道漏失的装置的测定方法
CN204027788U (zh) * 2014-07-10 2014-12-17 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实验工厂 异型一体化零件泄漏专用检具
CN204214602U (zh) * 2014-10-28 2015-03-18 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试漏夹具
CN104976518B (zh) * 2015-06-08 2017-10-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海底管线泄漏监测系统
JP6650734B2 (ja) * 2015-11-08 2020-02-19 株式会社エイムテック 容積測定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気密・漏洩試験方法
CN106153268B (zh) * 2016-08-24 2018-06-15 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手表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07636244U (zh) * 2017-12-17 2018-07-20 和林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测漏气机构
RU2693090C1 (ru) * 2018-07-26 2019-07-01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ени В.Д. Шашина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герметичности насосно-компрессорных труб в нагнетательных скважинах
CN109443662A (zh) * 2018-12-21 2019-03-08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一种液体介质阀门微泄漏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10375572U (zh) * 2019-08-22 2020-04-21 河源市凯中精密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1504569A (zh) * 2020-04-28 2020-08-07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新型的气密测试装置;汪维钧;裴仁清;秦元;;机械设计与制造(第05期);第200-20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3158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3158B (zh) 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JP6533341B2 (ja) バルブ用耐圧検査装置とその検査方法並びに水素ガス検出ユニット
CN104169718B (zh) 气敏传感器的功能性测试
KR20180028472A (ko) 센서 유닛 및 기밀성 검사 장치
CN207622948U (zh) 密封性检测装置
JP5612872B2 (ja) 板状成形・接合体の漏れ検査装置
CN208350298U (zh) 一种便于对不同产品检测的通用型氦检设备
JPH11304628A (ja) 温度式膨張弁の感温制御部の気密検査機
CN104549597B (zh) 一种用于集成式杜瓦组件变温测试的制冷结构
JP6273703B2 (ja) 被検査物の検査方法及びその検査装置
CN216449115U (zh) 一种灯体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06095538U (zh) 一种低温环境下承压零部件密封性检测装置
KR100430559B1 (ko) 분동교환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이용한 계측기 교정방법
CN213022184U (zh) 一种适用于电机壳气密检测的工装
CN106323557A (zh) 低温环境下承压零部件密封性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CN107449564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p2壳体密封性检测装置
JP2002328111A (ja) ガスセンサの気密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CN108444652A (zh) 一种便于对不同产品检测的通用型氦检设备
CN219161580U (zh) 一种气密检测治具
CN114323487B (zh) 一种多功能载具
JP3061873B2 (ja) 密封要素のシール性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20120331U (zh) 一种氦检治具
CN114370974B (zh) 一种气密性以及泄露点检测设备
CN112683469B (zh) 密封性检测设备
CN213579978U (zh) 镜头模组气密性测试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