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0834A -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0834A
CN112760834A CN202110151447.9A CN202110151447A CN112760834A CN 112760834 A CN112760834 A CN 112760834A CN 202110151447 A CN202110151447 A CN 202110151447A CN 112760834 A CN112760834 A CN 112760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table top
detection
deviation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514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an County Sulilong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an County Sulilo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an County Sulilong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an County Sulilo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514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0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0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0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缝纫装置,本发明涉及缝纫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双层布料缝合时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的偏移量不同,缝合难度大、缝合精度低的问题。包括:工作台、缝纫机、组件支架、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和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工作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缝纫机设置在第二台面的顶面;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用于检测第一台面上的布边移动偏移情况并对第一台面上的布料进行纠偏;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用于检测第二台面上的布边移动偏移情况并对第二台面上的布料进行纠偏。本发明能在缝制双层布料时对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进行纠偏,提升缝纫效率和精度,降低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背景技术
轻薄柔软易皱的大面积布料的长直缝的缝合过程中,布料的偏移量大,需要多次停机、整理拥积的布料,分段完成长直缝的缝合,这种开开停停地缝合方式,不但增加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也很难保证缝制质量的一致性,尤其是需要缝制双层布料的时候,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的偏移量不同,导致缝合难度大、缝合精度低,操作工的劳动强度也顺势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缝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大面积的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的偏移量不同,缝合难度大、缝合精度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包括:工作台、缝纫机、组件支架、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和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
所述工作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所述第一台面与所述第二台面之间设有过料间隙,所述第一台面在所述第二台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台面顶面的一侧;
所述缝纫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面的顶面;
所述组件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台面的顶面,所述组件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支承臂,所述支承臂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支承臂与所述第一台面之间留有操作空间;
所述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包括第一布边检测机构和第一布料调整机构,所述第一布边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台面上的布边移动偏移情况;
所述第一布料调整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一纠偏轮,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承臂上,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压紧所述第一台面上的布料,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纠偏轮顺逆转动,所述第一纠偏轮轴线垂直于所述缝纫机的走线方向;
所述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包括第二布边检测机构和第二布料调整机构,所述第二布边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二台面上的布边移动偏移情况;
所述第二布料调整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纠偏轮,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第二电机压紧所述第二台面上的布料,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纠偏轮顺逆转动,所述第二纠偏轮轴线垂直于所述缝纫机的走线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布边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台面上开有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所述缝纫机走线方向的延长线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孔和所述第二检测孔之间;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发光件和受光件,所述发光件和所述受光件沿所述第一检测孔的轴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孔的两侧;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相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发光件和受光件沿所述第二检测孔的轴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检测孔的两侧;
所述第二布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检测装置和第四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台面上开有第三检测孔和第四检测孔,所述缝纫机走线方向的延长线位于所述第三检测孔远离所述第四检测孔的一侧;所述第三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相同,所述第三检测装置的发光件和受光件沿所述第三检测孔的轴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三检测孔的两侧;所述第四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相同,所述第四检测装置的发光件和受光件沿所述第四检测孔的轴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四检测孔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面上开有第一滚轮安装孔,所述第一滚轮安装孔内可转动设置有滚轮组件,第一滚轮组件包括支撑轴和轴承,所述轴承套接在支撑轴上,所述轴承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纠偏轮的轴线平行,所述轴承位于所述第一纠偏轮的正下方,所述轴承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一台面的顶面;
所述支撑轴两端设置均固定安装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相互平行并垂直于所述支撑轴,所述第一滚轮安装孔内相对设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均开有通孔,两个所述滑杆分别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内,所述滑杆上套接有压簧,所述压簧位于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支撑轴之间;
所述第一台面上还开有第二滚轮安装孔,所述第二滚轮安装孔内也可转动设置有第二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与第一滚轮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滚轮组件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台面的底面;
所述第二台面上开有条形孔,所述第二纠偏轮可穿过所述条形孔与所述第二滚轮组件的轴承相抵。
优选地,还包括布料转向装置,所述布料转向装置包括转向驱动机构和承托机构;
所述承托机构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面下方,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承托机构转动,所述承托机构转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台面。
优选地,所述承托机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呈圆板状,所述托盘四周设有挡板,所述托盘的直径大于第二台面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布料转向装置还包括防绕机构,所述防绕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台面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通长方向平行于所述托盘的顶面;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托盘直径的三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防绕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通长方向平行于所述托盘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优选地,还包括小件物品处理装置,所述小件物品处理装置包括小件物品输送机构和小件物品取放机构,所述小件物品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组件支架上,
所述小件物品取放机构将所述小件物品输送机构拿取的小件物品移动至所述缝纫机处。
优选地,还包括铺平装置,所述辅助铺平装置包括吹气管和气泵,所述吹气管的出风口朝向待缝纫的布料,所述吹气管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工作台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的高度可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工作台包括高低不同的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用于分离即将缝合在一起的两层布料,在两层布料缝合的过程中,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能自动纠正上层布料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偏移,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能自动纠正下层布料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偏移,通过分别对不同层布料的偏移情况的判断和纠偏,提升了双层布料缝合时的精度,并有效提高缝合效率;且在长直缝的缝合过程中不再需要中间停车进行人工整理布料,实现布边缝制操作的自动化,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滚轮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滚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2-缝纫机,3-组件支架,6-滚轮组件,7-布料转向装置,
101-第一台面,1011-第一检测孔,1012-第二检测孔,1013-第一滚轮安装孔,1014-第二滚轮安装孔,1015-固定块,102-第二台面,1021-条形孔,103-支撑架,
301-支承臂,
401-第一布边检测机构,402-第一布料调整机构,4021-第一电机,4022-第一升降机构,4023-第一纠偏轮,
501-第二布边检测机构,502-第二布料调整机构,5021-第二电机,5022-第二升降机构,5023-第二纠偏轮,
601-支撑轴,602-轴承,603-滑杆,604-压簧,
701-托盘,702-驱动机构,703-第一连接杆,704-第二连接杆,705-第三连接杆,706-第一支杆,
8011-输送支架,8012-第四电机,8013-主动辊,8014-从动辊,8015-裁切刀,8016-裁切气缸,8021-第三电机,8022-第一连接段,8023-第二连接段,8024-第三连接段,8025-第一支撑片,8026-动片,8027-静片,8028-夹持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这不应当被理解为将本发明限制为特定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和理解。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缝纫装置,包括支撑架103、组件支架3,工作台、缝纫机2、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小件物品处理装置和布料转向装置7。
组件支架3安装在工作台上,组件支架3上固定安装有支承臂301,支承臂301位于工作台的上方,支承臂301与工作台之间留有操作空间。
工作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台面101和第二台面102,第一台面101与第二台面102之间设有过料间隙;第一台面101和第二台面102均水平向布置,且二者均呈平板状,作为布料移动和操作的平台,第一台面101的面积小于第二台面102的面积,第一台面101和第二台面102相互平行,第一台面101位于第二台面102上方,第一台面101在第二台面102上的投影落入第二台面102的表面内,即第一台面101和第二台面102分别构成高台面与低台面,上层布料由高台面的顶面进入缝制区,下层布料由低台面的顶面进入缝制区。本实施中,第一台面101的宽度为第二台面102宽度的一半,且第一台面101在第二台面102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台面102顶面上进料的一侧,便于操作者调整第一台面101和第二台面102上的布料。
工作台安装在支撑架103上,支撑架103的高度可调节,针对操作工相对固定的场合,工作台高度按操作工标准身高的平均值设置,使标准身高的操作工能轻松地操作本发明的自动缝纫装置。针对经常更换操作工或操作工身高差异较大时,工作台高度采用可调节方式,便于操作工轻松操作,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03包括多个立柱,立柱可采用伸缩杆的结构以改变立柱的整体高度,也可采用液压缸的伸缩杆伸缩的方式对工作台的高度进行调节。
缝纫机2安装在第二台面102上,对布料进行缝合,缝纫机2包括机头、缝纫针、缝纫电机、缝纫压脚、缝纫齿板、剪切刀和缝纫线托架。除缝纫线托架外,缝纫机2的其他部件组合成一个整体设置在工作台的第二台面102上,用于边进行包边或锁边、切边,边将两块布料缝合在一起。
缝纫机2驱动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通过编码器与控制器连接;其次也可使用普通电机,通过配置脉冲发生器或脉冲检测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缝纫压脚与缝纫齿板配合,用于将两块布料紧压在一起,由缝纫齿板拖动布料移动,为保证布料移动平稳,可根据布料特性,采用不同面积的缝纫压脚及配套的缝纫齿板。剪切刀用于布料移动过程中裁切掉多余的布边。
发明人在缝纫过程中发现,两层轻薄且丝滑的布料在缝纫过程中,两层布料之间的摩擦力小,容易打滑,无法通过现有技术中的单个纠偏轮压住两层布料的方式对两层布料进行纠偏,因此设计了两个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对不同层的布料进行纠偏。
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包括第一布边检测机构401和第一布料调整机构402。
第一布料调整机构402包括第一电机4021、第一升降机构4022和第一纠偏轮4023,第一升降机构4022包括气缸,气缸安装在支承臂301上,第一电机4021安装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第一电机4021的输出轴与第一纠偏轮4023固定连接,第一纠偏轮4023的轴线与第一电机4021的输出轴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本实施例中,活塞杆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台面101的表面,第一电机4021的输出轴垂直于第一活塞杆的轴线,第一电机4021的输出轴垂直于缝纫机2的走线方向,且第一纠偏轮4023的端面平行于缝纫机2的走线方向。
第一升降机构4022用于驱动第一电机4021移动,为了保证第一电机4021移动的稳定性,第一升降机构4022的气缸具有至少两根活塞杆,活塞杆的端部均与第一电机4021固定连接,活塞杆同步伸出时,第一纠偏轮4023压紧布料。气缸的活塞杆同步退回时,第一纠偏轮4023远离布料,便于操作者移动或更换布料。第一电机4021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用于精准驱动第一纠偏轮4023的顺逆转动,第一电机4021的输出轴转动使第一纠偏轮4023转动,第一纠偏轮4023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拖动布料移动。
布边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布边沿设定的线迹移动状况,并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
布边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第一台面101上开有第一检测孔1011和第二检测孔1012,缝纫机2走线的延长线位于第一检测孔1011和第二检测孔1012之间,且第一检测孔1011的轴线与第二检测孔1012的轴线所在平面垂直于缝纫机2走线的延长线。第一检测装置包括发光件和受光件,发光件和受光件沿第一检测孔1011的轴向相对设置在第一检测孔1011的两侧,发光件发出的光信号穿过检测孔后被受光件接收,布料能够遮挡光信号,受光件将是否接受到光信号传输至控制器。第二检测装置与第一检测装置结构相同,包括发光件和受光件,发光件和受光件沿第二检测孔1012的轴向相对设置在第二检测孔1012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孔1011相较于第二检测孔1012更靠近布料摆放的位置。
当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的受光件均接收到光信号,则此时布料偏移,后续进入缝纫机2的布边不能被缝纫,控制器接向第一电机4021发出信号,使第一电机4021逆时针转动,第一纠偏轮4023与布料接触的切点运动方向与布料的走向相反,使与第一纠偏轮4023接触的布料速度低于缝纫机2处的布边速度,进而缝纫机2处的布边拉扯布料,使未缝纫处的布边向第二检测孔1012靠近。
当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的受光件均未接收到光信号,则此时布料偏移,后续进入缝纫机2的布边缝纫过量,造成布料浪费,控制器接向第一电机4021发出信号,使第一电机4021顺时针转动,第一纠偏轮4023与布料接触的切点运动方向与布料的走向相同,第一纠偏轮4023切点运动速度大于布料自身运动速度,使与第一纠偏轮4023接触的布料速度高于缝纫机2处的布边速度,进而缝纫机2处的布边拉扯布料,使未缝纫处的布边向第一检测孔1011靠近。
第一检测装置的受光件接收到光信号,第二检测装置的受光件未接收到光信号,此时布边沿设定的缝合线迹移动,第一纠偏轮4023顺时针转动,第一纠偏轮4023切点运动速度等于布料自身运动速度,使布料保持平稳地运动。
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包括第二布边检测机构501和第二布料调整机构502,第二布边检测机构501用于检测第二台面102上的布边移动偏移情况。第二布边检测机构501包括第三检测装置和第四检测装置,第二台面102上开有第三检测孔和第四检测孔,第三检测装置与第一检测装置相同,第三检测装置的发光件和受光件沿第三检测孔的轴向相对设置在第三检测孔的两侧;第四检测装置与第一检测装置相同,第四检测装置的发光件和受光件沿第四检测孔的轴向相对设置在第四检测孔的两侧,第二布边检测机构501的机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一布边检测机构401相同,缝纫机2走线方向的延长线位于第三检测孔远离第四检测孔的一侧,以避免第三检测装置和第四检测装置与控制器连接的线缆会对上层布料的移动造成影响,因此在缝纫时,第二台面102上的下层布料相较于第一台面101上的上层布料尺寸更大,以保证下层布料的布边能够被第三检测装置检测到。多余的布料可被缝纫机2的剪切刀裁掉。
第二布料调整机构502与第一布料调整机构402的结构和使用原理相同,第二布料调整机构502包括第二电机5021、第二升降机构5022和第二纠偏轮5023,第二电机5021、第二升降机构5022和第二纠偏轮5023均安装在第二台面102的下方,第二台面102上开有条形孔1021,第二纠偏轮5023在第二升降机构5022的驱动下,第二纠偏轮5023的顶端可穿过条形孔1021靠近第一台面101的底面。
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用于第一台面101上布料的纠偏,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用于第二台面102上布料的纠偏,通过控制不同纠偏轮的转向和速度,调整不同布料的移动速度,使缝合移动中的布边始终沿着设定的缝合线移动,自动化程度高,缝合精度高。
第一台面101顶面开有第一滚轮安装孔1013,第一滚轮安装孔1013内可转动设置有滚轮组件6,滚轮组件6包括支撑轴601和轴承602,轴承602套接在支撑轴601上,轴承602位于支撑轴601中部,轴承602与支撑轴601同轴,轴承602可相对于支撑轴601转动,起到滚轮的作用。支撑轴601两端设置均固定安装有滑杆603,两个滑杆603相互平行并垂直于支撑轴601,第一滚轮安装孔1013内相对设有两个固定块1015,固定块1015上均开有通孔,两个滑杆603分别可滑动设置在两个通孔内,滑杆603上套接有压簧604,压簧604位于固定块1015与支撑轴601之间。轴承602的顶端高于所在台面的表面,使轴承602表面能够与布料接触,轴承602随布料的移动而滚动,有助于减少摩擦力,便于布料在第一台面101上的移动。第一滚轮安装孔1013内的轴承602位于纠偏轮的正下方,当纠偏轮的环面与轴承602的环面接触并给轴承602向下的力时,压簧604给与支撑轴601向上的力,使轴承602和纠偏轮共同夹紧布料。
第一台面101的底面还开有第二滚轮安装孔1014,第二滚轮安装孔1014内也可转动设置有滚轮组件6,第二滚轮安装孔1014中的滚轮组件6位于第二纠偏轮5023的上方,滚轮组件6与第二纠偏轮5023一起夹紧第二台面102上的布料,避免纠偏过程中打滑,进一步的,可在第一纠偏轮4023和第二纠偏轮5023的外面套设橡胶圈,以增强与布料之间的摩擦力,提升纠偏的精准性。
小件物品处理装置用于在布料进入缝纫机2前,在布料上添加标签、挂圈等小件物品,便于缝纫机2将小件物品缝制在布边上。小件物品处理装置包括小件物品输送机构和小件物品取放机构。小件物品通过输送机构从工作台以外的位置输送到指定位置,便于小件物品输送机构拿取。
小件物品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支架8011、第四电机8012、主动辊8013、从动辊8014、裁切刀8015和裁切气缸8016。
第四电机8012采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第四电机8012与控制器连接。
输送支架8011固定安装在组件支架3上,从动辊8014和主动辊8013均可转动安装在输送支架8011上,从动辊8014的轴线和主动辊8013的轴线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主动辊8013的轴线平行于第二台面102的的表面,且主动辊8013和从动辊8014沿第二平台的法向排列,主动辊8013和从动辊8014之间留有便于小件物品通过的间隙,第四电机8012的输出轴端部与主动辊801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四电机8012输出轴的轴线与主动辊8013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四电机8012的输出轴转动,使小件物品从主动辊8013和从动辊8014之间的间隙穿出。
裁切刀8015设置在主动辊8013和从动辊8014出料的一侧,裁切气缸8016的伸缩杆垂直于第二台面102表面,裁切气缸8016伸缩杆的端部与裁切刀8015固定连接,裁切气缸8016驱动裁切刀8015沿裁切线将一个小件物品从整体中裁切分离。裁切气缸8016可位于裁切刀8015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均可实现裁切动作。
裁切刀8015可采用两种结构,当小件物品为热塑性合成纤维材质时,采用热熔丝构成的裁切刀8015,热熔丝结构的裁切刀8015采用电加热方式,温度可根据裁切对象的热熔温度调节。当小件物品为棉、毛、麻、丝等纤维素或蛋白质材质时,采用机械割刀。
小件物品取放机构安装在组件支架3上,位于小件物品输送机构与第一台面101之间,用于拿取裁切后的小件物品并将其放置在缝合位置,小件物品取放机构包括第三电机8021、旋转轴和夹持机构。
第三电机8021固定安装在组件支架3上,第三电机8021的输出轴轴线与第一台面101的表面平行,第三电机8021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旋转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8022、第二连接段8023和第三连接段8024,第一连接段8022的轴线与第三连接段8024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第一连接段8022远离第二连接段8023的一端与第三电机80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段8024远离第二连接段8023的一端与夹持机构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段8022与第二连接段8023之间具有夹角,第三电机8021的顺逆转动时,旋转轴带动夹持结构转动,实现夹持机构在第一台面101和小件物品输送机构之间的往复运行。
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片8025、动片8026、静片8027和夹持气缸8028。第三连接段802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片8025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片8025上开有通孔,夹持气缸8028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片8025上,第一支撑片8025上开有通孔,夹持气缸8028的活塞杆穿出通孔后与动片8026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片8025、静片8027和动片8026均呈板状,静片8027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片8025上,使动片8026位于静片8027与第一支撑片8025之间,气缸驱动活塞杆伸缩,使动片8026靠近或远离夹片,实现夹持动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呈板状,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静片8027的一端和第一支撑片802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片8025、第一连接件和静片8027可一体成型,由金属板弯制而成。夹持气缸8028的活塞杆穿出第一支撑板上通孔后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片,第二支撑片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动片8026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片、第二连接件和动片8026可一体成型,由金属板弯制而成。第一连接件对静片8027有支撑作用,避免静片8027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形变,第二连接件对动片8026具有同样的作用,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接触,对动片8026来说具有导向作用,避免夹持气缸8028的活塞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形变而导致后续对布料的夹持不稳定。
静片8027相对第三连接段8024保持不动,当夹持气缸8028的活塞杆伸出时,动片8026压在静片8027上,夹持住小件物品;当气缸活塞杆缩回时,动片8026与静片8027分离,释放掉小件物品。
小件物品处理装置使用时,第三电机8021的输出轴转动,驱动夹持机构靠近主动辊8013和从动辊8014之间的小件物品,动片8026与静片8027分离,第四电机8012驱动主动辊8013转动将小件物品送入动片8026与静片8027之间,夹持气缸8028驱动动片8026压在静片8027上,夹紧小件物品,裁切气缸8016驱动裁切刀8015实现对小件物品的裁切后,第三电机8021的输出轴反向转动,将裁切好的小件物品运输至待缝纫的布边上方,夹持气缸8028驱动动片8026与静片8027分离,释放掉小件物品,小件物品掉落至布边上,随布边运动并最终被缝纫机2缝纫在布边上。
布料转向装置7可拖动整块布料随设定的缝制轨迹转向,可用于大面积布料缝合。布料转向装置7包括转向驱动机构702和承托机构。
承托机构可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下方,用于放置等待缝纫的布料,承托机构包括托盘701,托盘701呈圆板状,托盘701四周可安装挡板以避免布料滑落,托盘701位于第二台面102下方,托盘701的直径大于第二台面102的宽度,使缝纫完成后的布料由第二台面102下落时,能够落入托盘701内。
驱动机构702驱动承托机构转动,承托机构转动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驱动机构702可以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以保证转动角度的可控,电机的输出轴与托盘701连接,输出轴转动则驱动托盘701转动,布料随托盘701转动,驱动机构702也可采用气动马达,气动马达配备有刹车机构,刹车机构包括刹车片、气缸和电磁阀,气缸活塞杆推动刹车片动作,完成刹车和释放功能,刹车和释放功能由控制器控制,以便于控制。
发明人在对大型布料进行布边缝制的过程中发现,托盘701里的布料转动时,缝纫完成的布料落回托盘701的过程中与托盘701内的布料运动不一致容易导致布料发生扭转打结,整理困难,进而不利于布料上其他布边的缝纫。
因此第二台面102下还设有防绕机构,防绕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703和第二连接杆704,第一连接杆703的顶端固定安装在第二台面102的底面,第二连接杆704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704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704的通长方向平行于托盘701的顶面,第二连接杆704的长度不小于托盘701直径的三分之一,以保证较好的防缠绕效果。
防绕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接杆705,第三连接杆705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70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杆705的通长方向平行于托盘701的顶面,第二连接杆704与第三连接杆705之间具有夹角,且夹角读数小于180°,以使第一连接杆703、第二连接杆704和第三连接杆705构成的空间体积更大,进而提升防绕机构的防缠绕效果。
防绕机构还包括第一支杆706,第一支杆706的通长方向平行于托盘701顶面,第一支杆70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杆703的中部。第一连接杆703用于放置待缝纫的布料,便于人工操作,减少人工寻找布料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托盘701带动布料转向时,缝纫机2不进行缝纫工作,本实施例中托盘701带动缝纫完成后的布料绕第二平台的边缘移动,停留在第一台面101和第二台面102的布料分别被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和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压住,两个纠偏轮与布料接触的切点运动方向与缝纫布料的走向相反,通过摩擦力为布料移动提供助力,作为辅助转向操作。
组件支架3上还可设置铺平装置,用于布料转向时将工作台面的布料随转向力铺平。铺平装置包括吹气管和气泵,吹气管的出风口朝向待缝纫的布料,且出风方向与各台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当布料转向时,启动气泵,吹气管斜向吹在工作台面的布料上,使扭积的布料随转动托盘701的转动散开,保持工作台面的布料处于平整状态。
工作台上设置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开关按钮、急停按钮和显示屏,用于对缝纫机2进行控制,并显示缝纫状态。
工作台附近还设有两个布料周转车、成品周转车和废料存放箱。两个布料周转车用于暂时存放未缝合的布料,且上、下层布料分开暂存。成品周转车用于暂时存放缝合好的布料。废料存放箱至缝纫压脚处的剪切刀下方,配置有内壁光滑的管道,缝合过程中被裁切掉的布边等废料通过该管道,直接滑移到废料存放箱,实现废料的快速收集。
控制器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进行各装置运转、停止、纠偏等过程的逻辑控制,并由控制程序控制具体的操作过程,驱动相应部件的运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改变布边检测机构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布边检测机构采用CCD智能检测系统,包括成像部件,成像部件与控制器连接。
在第一台面101和第二台面102上均设置三条便于识别的标准线,标准线的长度方向均与缝纫机2的走线方向平行,其中中间的标准线为基准线,与缝纫机2的走线方向重合,控制器通过分析镜头拍摄的画面,即可获得上层布料和下层布料移动的偏移趋势数据,控制器根据偏移趋势数据分别向指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和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发送指令纠正偏移量,使布边始终沿设定的缝合线移动。实现了布料缝制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缝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缝纫机、组件支架、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和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
所述工作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所述第一台面与所述第二台面之间设有过料间隙,所述第一台面在所述第二台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台面顶面的一侧;
所述缝纫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面的顶面;
所述组件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台面的顶面,所述组件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支承臂,所述支承臂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支承臂与所述第一台面之间留有操作空间;
所述第一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包括第一布边检测机构和第一布料调整机构,所述第一布边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一台面上的布边移动偏移情况;
所述第一布料调整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一纠偏轮,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承臂上,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压紧所述第一台面上的布料,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纠偏轮顺逆转动,所述第一纠偏轮轴线垂直于所述缝纫机的走线方向;
所述第二布料偏移纠正装置包括第二布边检测机构和第二布料调整机构,所述第二布边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第二台面上的布边移动偏移情况;
所述第二布料调整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纠偏轮,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第二电机压紧所述第二台面上的布料,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纠偏轮顺逆转动,所述第二纠偏轮轴线垂直于所述缝纫机的走线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边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台面上开有第一检测孔和第二检测孔,所述缝纫机走线方向的延长线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孔和所述第二检测孔之间;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发光件和受光件,所述发光件和所述受光件沿所述第一检测孔的轴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孔的两侧;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相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的发光件和受光件沿所述第二检测孔的轴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检测孔的两侧;
所述第二布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检测装置和第四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台面上开有第三检测孔和第四检测孔,所述缝纫机走线方向的延长线位于所述第三检测孔远离所述第四检测孔的一侧;所述第三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相同,所述第三检测装置的发光件和受光件沿所述第三检测孔的轴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三检测孔的两侧;所述第四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相同,所述第四检测装置的发光件和受光件沿所述第四检测孔的轴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四检测孔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面上开有第一滚轮安装孔,所述第一滚轮安装孔内可转动设置有滚轮组件,第一滚轮组件包括支撑轴和轴承,所述轴承套接在支撑轴上,所述轴承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纠偏轮的轴线平行,所述轴承位于所述第一纠偏轮的正下方,所述轴承的顶端高于所述第一台面的顶面;
所述支撑轴两端设置均固定安装有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相互平行并垂直于所述支撑轴,所述第一滚轮安装孔内相对设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均开有通孔,两个所述滑杆分别可滑动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内,所述滑杆上套接有压簧,所述压簧位于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支撑轴之间;
所述第一台面上还开有第二滚轮安装孔,所述第二滚轮安装孔内也可转动设置有第二滚轮组件,第二滚轮组件与第一滚轮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滚轮组件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台面的底面;
所述第二台面上开有条形孔,所述第二纠偏轮可穿过所述条形孔与所述第二滚轮组件的轴承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料转向装置,所述布料转向装置包括转向驱动机构和承托机构;
所述承托机构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面下方,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承托机构转动,所述承托机构转动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台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缝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机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呈圆板状,所述托盘四周设有挡板,所述托盘的直径大于第二台面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缝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转向装置还包括防绕机构,所述防绕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台面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通长方向平行于所述托盘的顶面;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托盘直径的三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缝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绕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通长方向平行于所述托盘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件物品处理装置,所述小件物品处理装置包括小件物品输送机构和小件物品取放机构,所述小件物品输送机构安装在所述组件支架上;
所述小件物品取放机构将所述小件物品输送机构拿取的小件物品移动至所述缝纫机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铺平装置,所述辅助铺平装置包括吹气管和气泵,所述吹气管的出风口朝向待缝纫的布料,所述吹气管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缝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工作台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的高度可调节。
CN202110151447.9A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Pending CN112760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1447.9A CN112760834A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1447.9A CN112760834A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0834A true CN112760834A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0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51447.9A Pending CN112760834A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083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1992A (zh) * 2021-05-19 2021-07-23 苏州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包边机
CN113638140A (zh) * 2021-10-18 2021-11-12 南通辰展纺织有限公司 面料纺织加工的缝纫机械辅助喂料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1992A (zh) * 2021-05-19 2021-07-23 苏州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包边机
CN113151992B (zh) * 2021-05-19 2023-12-15 苏州云创多边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包边机
CN113638140A (zh) * 2021-10-18 2021-11-12 南通辰展纺织有限公司 面料纺织加工的缝纫机械辅助喂料装置
CN113638140B (zh) * 2021-10-18 2021-12-10 南通辰展纺织有限公司 面料纺织加工的缝纫机械辅助喂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0834A (zh)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US3304820A (en) Fabric-cutting machine and method
US7617751B2 (en) Quilted fabric panel cutter
WO2005102625A2 (en) Quilted fabric panel cutter
CN107090671B (zh) 全自动化袢机及其控制方法
MXPA06010864A (en) Quilted fabric panel cutter
JP2021160073A (ja) 織物裁断機
CN204174389U (zh) 自动罗拉车
US4287841A (en) Apparatus for cutting and hemming bed sheets and the like
CN104082910B (zh) 全自动无纺布鞋套锁边机
CN110241523A (zh) 开孔装置
CN215103885U (zh) 一种自动缝纫装置
CN107675371B (zh) 辅助缝制装置
CN103409948B (zh) 缝纫工位的厚料口袋自动送料装置
CN110241515B (zh) 一种自动包边/锁边机和自动包边/锁边系统
CN109468822B (zh) 一种化纤面料的切割缝边装置
CN206418272U (zh) 流水线缝纫系统
CN116024801A (zh) 一种布料生产用分切机构、布料分条切断方法
CN205817079U (zh) 视觉引导自动纠偏式皮革激光切割系统
CN109594219A (zh) 合成革布匹自动缝接设备
CN210561117U (zh) 自动直角圆角四边缝纫设备
CN211665420U (zh) 一种自动缝布装置及定形机
CN211496673U (zh) 一种纸箱加工用上料装置
CN113463282B (zh) 条形绷带自动包缝机
CN204138892U (zh) 一种仿人工推送物料的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