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0839A - 壳体盖 - Google Patents

壳体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0839A
CN112740839A CN201980058211.1A CN201980058211A CN112740839A CN 112740839 A CN112740839 A CN 112740839A CN 201980058211 A CN201980058211 A CN 201980058211A CN 112740839 A CN112740839 A CN 112740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ver
limiting element
deformation limiting
fastening means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82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里斯蒂安·格尔
约翰内斯·赫费迈尔
伯恩哈德·埃贝勒
约亨·舍尔哈默
博多·戈尔歇特
安德烈亚斯·沃尔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ringKlinger AG
Original Assignee
ElringKling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ringKlinger AG filed Critical ElringKlinger AG
Publication of CN112740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0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05K5/061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sealed by a gasket held between a removable cover and a body, e.g. O-ring, p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用于固定在壳体上、尤其是固定在逆变器壳体上的壳体盖,其中,壳体盖设有多个紧固机构贯通开口以及包括弹性体材料的密封凸缘,并且其中,密封凸缘布置在壳体盖的密封承载面上,其中,密封凸缘的走向能更自由地设计,并且尤其能更靠近壳体盖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为了提供这种壳体盖提出的是,壳体盖包括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该变形限制元件在与密封凸缘相同的方向上突出于承载面,并且在壳体盖的装配状态下限制密封凸缘的变形。

Description

壳体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在壳体上,尤其是固定在逆变器壳体上的壳体盖,其中,壳体盖设有多个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和包括弹性材料的密封凸缘,并且其中,密封凸缘布置在壳体盖的密封承载面上。
背景技术
由EP 1 683 997 A2公知有一种壳体盖,其中,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密封凸缘布置在被压印到壳体盖中的槽中。
由于要在壳体盖上设置其宽度在壳体盖的未挤压状态下必须大于密封凸缘的宽度的槽的要求,这局限了在设计壳体盖时的造型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壳体盖,其中,密封凸缘的走向可以更自由地塑造并且尤其能更加靠近壳体盖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
该任务在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壳体盖中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壳体盖包括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该变形限制元件在与密封凸缘相同的方向上突出于密封承载面,并且在壳体盖的装配状态下限制密封凸缘的变形。
在根据本发明的壳体盖中,在壳体盖的装配状态(在该状态下,密封凸缘在壳体盖与要借助壳体盖封闭的壳体之间受挤压)下,变形限制元件处于主要力锁合中,而密封凸缘处于次要力锁合中。由此避免了密封凸缘的过度变形。
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可以通过使壳体盖的优选为金属的本体改形来产生,例如通过压印过程或深冲过程来产生。
变形限制元件可以以表面形貌方式实施,也就是说,变形限制元件的高度H(其中,元件的高度被理解为其在密封承载面的法线方向上的延伸)在变形限制元件的纵向方向上可以是变化的。尤其可以设置的是,变形限制元件的高度H依赖于各自的与最近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距离而变化。
优选地,在此设置的是,变形限制元件的高度H随着与最近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距离增大而增加。由于变形限制元件的如此设计的表面形貌,使得由于分别与最接近的紧固机构的距离的变化而引起的在密封凸缘纵向方向上的面压力(借助穿过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紧固机构、尤其是紧固螺钉以该面压力压紧壳体盖)的变化至少部分地得到补偿,并因此在密封凸缘的每个部位上均实现了使密封凸缘均匀贴靠在所要封闭的壳体上。
变形限制元件的表面形貌优选在改形过程中产生,通过改形过程将变形限制元件形成在壳体盖的本体上。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设置的是,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的至少一个区段沿着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周向方向在至少160°、尤其是至少240°的周向角度上围绕该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延伸。
此外可以设置的是,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沿着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周向方向在小于360°、尤其是小于300°、特别优选是小于240°的周向角度上围绕相关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延伸。
对此替选地或附加地,可以设置的是,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的至少一个区段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环形闭合地延伸。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设置的是,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的至少一个区段布置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背离密封凸缘的一侧上。
尤其可以设置的是,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的至少一个区段布置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与壳体盖的外边缘之间。
在壳体盖上可以设置有多个沿着壳体盖的周向方向延伸并且沿着壳体盖的周向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变形限制元件。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仅局部地给密封凸缘配属有变形限制元件;在该情况下,密封凸缘的至少一个区段不与壳体盖的变形限制元件相邻和/或平行。
密封凸缘优选环形闭合地构成。
密封承载面的被密封凸缘包围的区域优选基本上平坦地构成。
尤其地,可以设置的是,密封承载面的整个被密封凸缘包围的区域基本上平坦地构成。
变形限制元件可以包括在变形限制元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突起部。
这样的突起部可以构造为筋条,尤其是构造全筋条(Vollsicke)。
此外,优选设置的是,在壳体盖的、尤其是壳体盖的(优选为金属的)本体的背离密封承载面的外侧上给变形限制元件配属有凹陷部。
在此,壳体盖的至少一个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可以通入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的凹陷部中。在该情况下,凹陷部一直到达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边缘。
此外可以设置的是,变形限制元件也一直到达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边缘。
在壳体盖的装配状态下穿过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紧固机构、例如紧固螺钉可以利用紧固机构的头部、例如紧固螺钉的头部、尤其是利用头部的基本上整个的杆侧贴靠面贴靠在包围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凹陷部上,尤其贴靠在凹陷部的底部上。
在壳体盖的装配状态下,变形限制元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布置在紧固机构、尤其是在紧固机构的头部、例如紧固螺钉的头部与要借助壳体盖封闭的壳体之间。在该情况下,变形限制元件通过紧固机构本身直接挤压到底。
在壳体盖的装配状态下,密封凸缘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布置在例如紧固螺钉的紧固机构的头部与要借助壳体盖封闭的壳体之间的区域中。由此实现了特别高的作用到密封凸缘上的按压力并且因此获得了高的密闭力。
密封凸缘可以布置成使得在垂直于密封件的Z方向上观察时,该密封凸缘在其整个宽度b上或在其宽度b的一部分上与包围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区段的凹陷部重叠。
变形限制元件可以在一方面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与另一方面的密封凸缘之间的区域中具有减小的宽度B”,这就能够实现密封凸缘在那里尽可能接近地从相关紧固机构贯通开口旁引导经过。
变形限制元件可以在这样的区域中具有基本上笔直的、优选基本上平行于密封凸缘的边缘。
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并围绕相同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延伸的凹陷部可以包括(在Z方向上观察)不与变形限制元件重叠的(优选是呈圆弧形的)区域。
为了避免在上述区域中的变形限制元件的减小的宽度B”在壳体盖的装配状态下导致不允许的高的面压力,可以设置的是,变形限制元件的围绕相同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延伸的其他的区域具有更大的宽度,并且/或者变形限制元件包括以下区域,该区域在基本上平行于密封凸缘的方向上与变形限制元件的具有减小的宽度的区域联接。
变形限制元件的沿着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周向方向全部或部分地围绕相关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延伸的区段可以具有最大宽度B和最小宽度B”。宽度B或B”在此相应于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面对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内边缘与背离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内边缘在此可以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边缘重合。
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最大宽度B优选为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直径的至多100%,尤其是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直径的至多60%,特别优选为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直径的至多20%。
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最小宽度B”优选小于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最大宽度B的50%。
将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彼此连接起来的边缘区段可以基本上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相切地布置。在该情况下,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最小宽度B”等于零。
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内边缘在360°或更小的、优选320°或更小的、尤其是270°或更小的、特别优选是180°或更小的(关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中心轴线的)周向角度α上延伸。
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外边缘在360°或更小的、优选320°或更小的、尤其是270°或更小的、特别优选是180°或更小的(关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中心轴线的)周向角度β上延伸。
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内边缘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延伸经过的周向角度α可以基本上与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外边缘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延伸经过的周向角度β相同。在该情况下,将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彼此连接起来的边缘区段可以基本上相对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中心轴线径向取向。
相反,在变形限制元件的特别的设计方案中设置的是,周向角度α大于周向角度β。在该情况下,变形限制元件的将变形限制元件的内边缘与外边缘连接起来的边缘区段相对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中心轴线非径向地取向。
尤其可以设置的是,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将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内边缘和外边缘连接起来的边缘区段基本上平行于密封凸缘地取向。
密封凸缘与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距离d优选为至少0.5mm,尤其是至少0.7mm,特别优选至少1.0mm。
当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没有完全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延伸时,则密封凸缘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边缘的距离d'优选区段式小于密封凸缘与变形限制元件的距离d。
在该情况下,密封凸缘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边缘的距离d'优选为至少0.5mm,尤其是至少0.7mm,特别优选至少1.0mm。
在本发明的优选设计方案中设置的是,密封凸缘至少区段式地以与变形限制元件有距离d的方式分布,该距离小于密封凸缘的宽度b和/或小于变形限制元件的宽度B。
变形限制元件的宽度小于密封凸缘的宽度b的四倍、尤其是小于密封凸缘的宽度b的三倍、特别优选小于密封凸缘的宽度b的两倍。
优选地,密封承载面包括基本上平坦的区域,该区域承载密封凸缘并且在背离变形限制元件的一侧上具有大于密封凸缘的宽度的宽度。
壳体盖的其上布置有密封凸缘的本体优选构造为板材成型件。
壳体盖的其上布置有密封凸缘的金属本体优选包括铝或铝合金。
为了使壳体盖在壳体盖的外边缘的区域中被加强,可以设置的是,壳体盖的分布在变形限制元件的背离密封凸缘的一侧上的边缘区域具有弯曲度。
在此可以设置的是,壳体盖的边缘区域弯离壳体盖本体的承载密封元件的侧,或者弯向壳体盖本体的承载密封元件的侧。
从本体的承载密封元件的侧看,壳体盖的设有弯曲度的边缘区域可以凸状或凹状地拱曲。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是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和图形表示的主题。
其中:
图1示出朝壳体盖的内侧看时的壳体盖的透视图,该内侧设有密封凸缘和变形限制元件;
图2示出朝壳体盖的外侧看时的图1的壳体盖的透视图,该外侧设有凹陷部;
图3示出从上方看壳体盖的内侧的俯视图,该内侧设有密封凸缘和变形限制元件;
图4示出壳体盖的设有凹陷部的外侧的俯视图;
图5示出在密封凸缘的未挤压状态下穿过图1至4的壳体盖的横截面,该横截面穿过壳体的布置有壳体盖的区域以及穿过紧固机构,紧固机构用于将壳体盖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
图6示出在密封凸缘的未挤压状态下图5的区域I的放大图,其中没有紧固机构;
图7示出在密封凸缘的受挤压状态下图5的区域I的图示;
图8示出图4的区域II的放大图;
图9示出在密封凸缘的未挤压状态下沿着图4中的线9-9穿过壳体盖和壳体的某一区域的局部的横截面;
图10示出在密封凸缘的受挤压状态下沿着图4中的线9-9穿过壳体盖、壳体的某一区域和紧固机构的局部的横截面,壳体盖借助紧固机构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
图11示出在密封凸缘的未挤压状态下沿着图4中的线11-11穿过壳体盖的局部的横截面;
图12示出在密封凸缘的未挤压状态下沿着图4中的线12-12穿过壳体盖和壳体的区域的局部的横截面;
图13示出在密封凸缘的受挤压状态下沿着图4中的线12-12穿过壳体盖、壳体的某一区域和紧固机构的局部的横截面,壳体盖借助紧固机构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
图14示出在密封凸缘的未挤压状态下沿着图4中的线14-14穿过壳体盖和壳体的某一区域的局部的横截面;
图15示出在密封凸缘的受挤压状态下沿着图4中的线14-14穿过壳体盖、壳体的某一区域以及紧固机构的局部的横截面,壳体盖借助紧固机构以能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
图16示出壳体盖的密封承载面的俯视图,该俯视图示出了变形限制元件的如下区段,该区段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延伸,并且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面对密封凸缘的一侧上具有的宽度B”小于在紧固机构的贯通开口的背离密封凸缘的一侧上的宽度;
图17示出图16的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替选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其中,变形限制元件的将变形限制元件的该区段的内边缘与外边缘连接起来的边缘区段基本上相对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边缘切向地分布;
图18示出图16和17的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替选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其中,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内边缘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中心轴线沿着周向角度α延伸,并且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外边缘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中心轴线沿着周向角度β延伸,其中,周向角度α大于周向角度β,并且两个周向角度α和β均小于360°;并且
图19示出图18的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替选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其中,将变形限制元件的区段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彼此连接起来的边缘区段基本上平行于密封凸缘的边缘。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功能上等效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15中示出的总体上以100标注的壳体盖被设置成用于封闭壳体102上的壳体开口,例如在逆变器的、尤其是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设备的逆变器的壳体上的壳体开口。
示例性地在附图中示出的壳体盖100基本上呈矩形地构成并且包括金属的基板104,该基板具有基本上平坦的中央区域106和拱曲的边缘区域108,拱曲的边缘区域具备带有优选大于60°的、例如基本上为90°的弯曲角度的弯曲度,以便使壳体盖100在其外边缘上被加强。
边缘区域108原则上可以弯向所要封闭的壳体102或者弯离所要封闭的壳体102;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拱曲的边缘区域弯离要借助壳体盖100封闭的壳体102。
沿着壳体盖100的中央区域106的外周,在通往拱曲的边缘区域108的过渡部的附近,壳体盖100设置有多个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是六个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这些紧固机构贯通开口沿着壳体盖四周彼此相继间隔开。
在将壳体盖100装配在所要封闭的壳体102上时,这些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被用于容纳紧固螺钉114的杆112(参见图5、7、10、13和15,这些附图示出了壳体盖100在其借助紧固螺钉114装配在壳体102上的状态),这些杆延伸穿过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并且利用杆的外螺纹拧入到所要封闭的壳体102的紧固机构装配区域118中的螺纹孔116的相对应的内螺纹中。
为了在壳体盖100与所要封闭的壳体102之间进行流体密封的密闭,设置有密封凸缘120,该密封凸缘布置在壳体盖100的在壳体盖100的装配状态下面对所要封闭的壳体102的内部空间的内侧上,该内侧形成壳体盖100的密封承载面122。
密封凸缘120优选环形闭合地构成。
密封承载面122的被密封凸缘120包围并且被密封凸缘120围边的区域124优选基本上平坦地构造。
尤其可以设置的是,密封承载面122的整个被密封凸缘120包围的区域124基本上平坦地构造。
密封凸缘120由弹性体材料、例如由有机硅材料形成,并且可以例如通过借助分配器(在所谓的“就地固化”方法中)进行涂覆或通过丝网印刷方法形成在密封承载面122上。
在借助紧固螺钉114将壳体盖100装配在壳体102上时,通过将紧固螺钉114拧紧到壳体102的紧固机构装配区域118的螺纹孔116中来挤压密封凸缘120,其中,密封凸缘120的高度h,也就是说其垂直于密封承载面122的伸展减小到值h'。
于是,弹性体的密封凸缘120的弹性复位力产生密闭力,密封凸缘120以该密封力来密闭地贴靠在壳体102上。
为了避免密封凸缘120的过度变形,壳体盖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变形限制元件126,这些变形限制元件在与密封凸缘120相同的方向上、即在垂直于密封承载面122取向的Z方向128上突出于密封承载面122并且在壳体盖100的装配状态下,限制密封凸缘120的变形。
每个变形限制元件126被构造得比密封凸缘120更硬,优选基本上刚性地构成,从而使得密封凸缘120在向下受挤压状态下的高度h'受到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在密封承载面122上方的高度H限制。
其中每个变形限制元件126优选通过改形过程、尤其是压印过程或深冲过程在壳体盖100的金属基板104上产生,该金属基板形成壳体盖100的本体152。
每个变形限制元件126例如构造为突起部130,该突起部在突起部130的纵向方向154上延伸,并且优选包括一个或多个区段132,这些区段沿着壳体盖100的周向方向136基本上平行于外边缘134延伸,并且/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区段138,这些区段基本上分别沿着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周向方向140延伸。
在此,变形限制元件126的每个区段138可以沿着相关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周向方向140在至少120°、优选至少180°、尤其是至少240°的周向角度上延伸。
此外可以设置的是,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环形闭合地延伸。
由于每个变形限制元件126优选通过改形方法来产生,其中,壳体盖100的金属基板104的材料的总体积基本上保持不变,因此给每个构造为在密封承载面122上的突起部的变形限制元件126配属有凹陷部142,该凹陷部布置在壳体盖100的背离壳体盖100的密封承载面122的外侧144上(参见图2和4)。
如从图2中可以看出,每个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凹陷部142也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区段146,这些区段沿着壳体盖100的周向方向136基本上平行于壳体盖100的外边缘134延伸,并且具有一个或多个区段148,这些区段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周向方向140上延伸。
在此,凹陷部142的每个区段148可以沿着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周向方向140在至少120°、优选至少180°、尤其是至少240°的周向角度上延伸。
此外可以设置的是,凹陷部142的区段148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环形闭合地延伸。
壳体盖100的外侧144上的凹陷部142的区段146、148可以尤其构造为槽150。
如从图11中可以看到,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凹陷部142的宽度B'可以不同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宽度B。
同样,凹陷部142的深度H',也就是说其在垂直于密封承载面122取向的Z方向128上的伸展可以不同于所配属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高度H。
如在图11中所示,尤其是凹陷部142的宽度B'可以小于所配属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宽度B。
此外,凹陷部142的深度H'可以大于所配属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高度H。
然而,对此替选地,也可以设置的是,凹陷部142的宽度B'大于所配属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宽度B。
此外可以设置的是,凹陷部142的深度H'小于所配属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高度H。
凹陷部142的宽度B'和深度H'以及所配属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宽度B和高度H可以通过用于产生变形限制元件126和所配属的凹陷部142的改形过程的模具部分的造型以期望的方式来调整。
因此尤其也能够实现的是,凹陷部142和所配属的变形限制元件126构造成使得凹陷部142的宽度B'基本上与所配属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宽度B一致,并且/或者凹陷部142的深度H'基本上与所配属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高度H一致。
为了确保变形限制元件126有效地限制对密封凸缘120的挤压,有利的是,密封凸缘120至少区段式以与分别相邻的变形限制元件126有距离d的方式分布,该距离小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宽度B和/或小于密封凸缘120的宽度b,尤其是未挤压状态下的密封凸缘120的宽度b。
此外,优选设置的是,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宽度B小于密封凸缘120的分别相邻的区段的宽度b的四倍、尤其是小于其宽度的三倍、特别优选小于其宽度的两倍。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设置的是,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宽度B基本上与密封凸缘120的宽度b相同。
密封承载面122优选地包括基本上平坦的区域,该区域承载密封凸缘120并且在背离变形限制元件126的一侧上具有大于密封凸缘120的宽度b的宽度。
由此确保了:在壳体盖100挤压在壳体102上时,力求将密封凸缘120的高度h减小到变形限制元件126的高度H的动作不会受到密封承载面122上的布置在密封凸缘120的背离变形限制元件126的一侧上的结构的妨碍。
壳体盖100的基板104形成本体152,该本体优选构造为板材成型件。
壳体盖100的本体152尤其可以包括铝或铝合金。
为了确保壳体盖100均匀地贴靠在所要封闭的壳体102上,每个变形限制元件126可以设有所谓的“表面形貌”,也就是说,各自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位于各两个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之间的区段132构造成使得它们在密封承载面122上方具有在变形限制元件126的纵向方向154上变化的高度H,其中,优选地,各自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高度H随着与最近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距离增大而增加。
由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如此设计的表面形貌,使得由于分别与最接近的紧固螺钉114的距离变化而引起的在密封凸缘120的纵向方向上的面压力(以该面压力将壳体盖100向所要封闭的壳体102压紧)的变化至少部分地得到补偿,并因此在密封凸缘120的每个部位上均实现了使密封凸缘120均匀贴靠在所要封闭的壳体102上。
变形限制元件126的这种表面形貌优选在形成相关变形限制元件126的改形过程中产生。
图1至15中示出的壳体盖100的实施例包括不同形式的变形限制元件126以及针对这种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2和138的不同的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然而,原则上可能的是,将变形限制元件126的以及这种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2和138这些不同的设计方案以任意方式彼此组合在壳体盖100上。
尤其也可以设置的是,壳体盖100上仅存在唯一类型的变形限制元件126和/或仅存在唯一类型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2和/或仅存续唯一类型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
以图形示出的实施例包括两种类型的变形限制元件126,即第一变形限制元件126a,其示例性地仅具有唯一的区段132,该区段在两个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和110f(参见图1)之间的区域中在壳体盖100的周向方向136上基本上平行于壳体盖100的外边缘134延伸。
该区段132基本上笔直地构成,并且优选在其两个端部处分别与最接近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或110b间隔开地结束。
给该第一变形限制元件126a配属有布置在壳体盖100的外侧144上的第一凹陷部142a',该第一凹陷部同样仅具有一个区段146,优选是基本上笔直地构成的区段146,该区段沿着壳体盖100的周向方向136延伸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壳体盖100的外边缘134延伸。
第一凹陷部142a'优选在其两个端部处分别与最接近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或110b间隔开地结束。
第一凹陷部142a'的宽度B'优选小于第一变形限制元件126a的宽度B。
第一凹陷部142a'的深度H'优选大于第一变形限制元件126a的高度H。
附图中所示的壳体盖100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变形限制元件126b,该第二变形限制元件示例性地包括以下区段:
第一区段138a,其围绕第一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在优选大于240°且优选小于300°的周向角度上延伸;
第二区段132b,其基本上沿着壳体盖100的周向方向136在第一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与第二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b之间延伸;
第三区段138c,其围绕第二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b沿着周向方向140在大约180°的周向角度上延伸;
第四区段132d,其沿着壳体盖100的周向方向136在第二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b与第三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c之间的区域中延伸;
第五区段138e,其围绕第三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c沿着第三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c的周向方向140环形闭合地延伸;
第六区段132f,其沿着壳体盖100的周向方向136在第三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c与第四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d之间的区域中延伸;
第七区段138g,其围绕第四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d沿着第四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d的周向方向140环形闭合地延伸;
第八区段132h,其沿着壳体盖100的周向方向136在第四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d与第五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之间延伸;
第九区段138i,其围绕第五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沿着第五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的周向方向140环形闭合地延伸;
第十区段138j,其沿着壳体盖100的周向方向136在第五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与第六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f之间延伸;和
第十一区段138k,其围绕第六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f沿着第六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f的周向方向140在至少为180°并且优选小于300°的周向角度上延伸。
第二变形限制元件126b在第一区段138a和第十一区段138k中与第一变形限制元件126a的分别面对的端部间隔开地结束。
如尤其从图3中可以看出,密封凸缘120在此优选地横穿过在图3中以虚线所示的第一变形限制元件126a端点与第二变形限制元件126b的端点之间的连接线156,这导致:与密封凸缘120的这些区域相邻的变形限制元件126a、126b即使在壳体盖100四周的其中没有构造有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域中也将尽可能高的变形限制作用施加到密封凸缘120上。
如从图14和15可以清楚看到,变形限制元件126b的区段138a一直延伸到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的边缘,从而在壳体盖100的装配状态下(参见图15)变形限制元件126的至少一部分被夹紧在所从属的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与壳体102之间,并且被挤压到底。
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126b的区段138a的凹陷部142a优选基本上相对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的纵向中心轴线158旋转对称地构成,并且一直到达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的边缘,从而使得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通入凹陷部142a中。
在壳体盖100的装配状态下,紧固螺钉114优选地基本上面式地贴靠在凹陷部142a的包围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的底部160上。
在Z方向128上看,密封凸缘120至少部分地与凹陷部142a的在密封承载面122上没有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任何区域相对置的那部分重叠并且与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重叠。
由此,使得其中至少一部分密封凸缘120被直接挤压在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与壳体102之间,这导致密封凸缘120在该区域中的特别高的按压力,并且因此导致特别高的密闭力。
密封凸缘120的其他部分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的径向方向上向外延伸超过凹陷部142a和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
从图5的上部分可以看出,在变形限制元件126b的区段138c中,变形限制元件126和/或配属于它的凹陷部142c没有一直延伸到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b的边缘。
因此,在壳体盖100的装配状态中,变形限制元件126和/或配属于它的凹陷部142优选(相对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b的纵向中心轴线158)径向位于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之外。
优选地,密封凸缘120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b的区域中也径向位于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之外。
变形限制元件126b的区段138e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c的边缘有距离且环形闭合地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c延伸(参见图9和10)。
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凹陷部142也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c有距离且环形闭合地围绕该紧固机构贯通开口分布。
在壳体盖100的装配状态下,变形限制元件126和/或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凹陷部142优选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c的区域中(相对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c的纵向中心轴线158)径向位于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之外。
密封凸缘120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c的区域中径向布置在变形限制元件126之外并且/或者径向布置在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凹陷部142之外。
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d的区域中,变形限制元件126b的区段138g环形闭合地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d延伸。
在此,变形限制元件126一直延伸到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d的边缘(参见图12和13)。
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凹陷部142g基本上相对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d的纵向中心轴线158旋转对称地构成。
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d通入凹陷部142g中。
在壳体盖100的受挤压状态下(参见图13),变形限制元件126布置在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与壳体102之间,并且被紧固螺钉114直接挤压到底。
密封凸缘120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d的区域中(相对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d的纵向中心轴线158)径向位于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之外。
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的区域中,变形限制元件126b的区段138i环形闭合地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延伸。
变形限制元件126一直延伸到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的边缘(参见图5的下部以及图6和7)。
在壳体盖100的受挤压状态下(参见图7),变形限制元件126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与壳体102之间,从而使得变形限制元件126直接被紧固螺钉114挤压到底。
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凹陷部142i基本上相对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的纵向中心轴线158旋转对称地构成。
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通入凹陷部142i中。
在壳体盖100的受挤压状态下(参见图7),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贴靠在凹陷部142i的底部160上。
变形限制元件126在一方面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与另一方面的密封凸缘120之间的区域162中具有减小的宽度B”,这就能够实现的是,在该区域中密封凸缘120尽可能接近地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和紧固螺钉114旁引导经过。
此外,变形限制元件126在该区域162中可以具有基本上笔直的、优选基本上平行于密封凸缘120的边缘164。
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126并且围绕相同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延伸的凹陷部142包括(在Z方向128上看)不与变形限制元件126重叠的(优选呈圆柱区段形的)区域166。
为了避免在区域162中的变形限制元件126减小的宽度B”导致在壳体盖100的装配状态下所不允许的高的面压力,可以设置的是,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围绕相同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延伸的其他区域具有更大的宽度,并且/或者变形限制元件126包括以下区域,该区域在基本上平行于密封凸缘120的方向上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具有减小的宽度B”的区域162联接。
在Z方向128上看,密封凸缘120优选与凹陷部142i和/或与紧固螺钉114的头部156重叠(参见图7)。
这就能够实现的是,在该区域中给密封凸缘120加载特别高的按压力并且因此产生特别高的密闭力。
在图16至19中示出了变形限制元件126b的区段138i的不同的替选的实施方式。
在此,变形限制元件126的该区段138i可以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相邻的区段132h和/或132i间隔开或与这些区段连接。
变形限制元件126的沿着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e的周向方向140全部或部分地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延伸的区段138i可以具有最大宽度B和最小宽度B”(参见图16)。宽度B或B”在此相应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面对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内边缘168与背离紧固机构贯通开口的外边缘170之间的距离。
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内边缘168在此可以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边缘172重合。
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最大宽度B优选为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直径D的至多100%,尤其是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直径D的至多60%,特别优选为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直径D的至多20%。
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最小宽度B”优选小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最大宽度B的50%。
在图17中所示的替选的实施方式中,将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内边缘168和外边缘170彼此连接起来的边缘区段174基本上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相切地布置。在该情况下,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最小宽度B”等于零。
在图18中所示的替选的实施方式中,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内边缘168在360°或更小的、优选320°或更小的、尤其是270°或更小的、特别优选是180°或更小的(关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中心轴线176的)周向角度α上延伸。
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外边缘170在360°或更小的、优选320°或更小的、尤其是270°或更小的、特别优选是180°或更小的(关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中心轴线176的)周向角度β上延伸。
如图16和17所示,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内边缘168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延伸经过的周向角度α可以基本上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外边缘170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延伸经过的周向角度β相同。在该情况下,将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内边缘168和外边缘170彼此连接起来的边缘区段174可以基本上相对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中心轴线176径向取向。
与之不同,在图18和19中所示的变形限制元件126的设计方案中设置的是,周向角度α大于周向角度β。在该情况下,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将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内边缘168与外边缘170连接起来的边缘区段174相对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中心轴线176非径向地取向。
在图19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是,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将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内边缘168和外边缘170连接起来的边缘区段174基本上平行于密封凸缘120地取向。
密封凸缘120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的距离d优选为至少0.5mm,尤其是至少0.7mm,特别优选至少1.0mm。
当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区段138i没有完全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延伸时,则优选地密封凸缘120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边缘172的距离d'区段式小于密封凸缘120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距离d(参见图18和19)。
在该情况下,密封凸缘120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边缘172的距离d'优选为至少0.5mm,尤其是至少0.7mm,特别优选至少1.0mm。
在变形限制元件126b的区段132j中,变形限制元件126基本上平行于密封凸缘120和/或基本平行于壳体盖100的外边缘134(参见图1和3)。
在该区段中,密封凸缘120与变形限制元件126之间的距离d优选小于密封凸缘120的宽度b和/或优选小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宽度B(参见图11)。
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f的区域中,变形限制元件126与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f的边缘间隔开地分布(参见图3)。
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凹陷部142k也没有达到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f的边缘(参见图4)。
为了制造上述壳体盖100,例如进行如下事项:
在连续复合模具中,由金属材料的板材、尤其是铝板材冲出具有期望的外部轮廓的壳体盖100和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
此外,为壳体盖100在连续复合模具中通过合适的改形模具来设有变形限制元件126和配属于它的凹陷部142,可选地设有变形限制元件126的上述表面形貌。
随后,通过分配器涂覆方法(“就地固化”方法)或通过丝网印刷方法在密封承载面122上产生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密封凸缘120。
壳体盖100尤其适用于封闭逆变器的壳体102,尤其是电驱动设备的、例如电动汽车的电驱动设备的逆变器的壳体。

Claims (19)

1.用于固定在壳体(102)上、尤其是固定在逆变器壳体上的壳体盖,
其中,所述壳体盖(100)设有多个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和包括弹性体材料的密封凸缘(120),并且
其中,所述密封凸缘(120)布置在所述壳体盖(100)的密封承载面(122)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盖(100)包括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126),所述变形限制元件在与所述密封凸缘(120)相同的方向(128)上突出于所述密封承载面(122)并且在所述壳体盖(100)的装配状态下限制所述密封凸缘(120)的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限制元件(126)通过使所述壳体盖(100)的本体(152)改形来产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126)的至少一个区段(138a、138c、138e、138g、138i、138k)沿着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周向方向(140)在至少160°的周向角度上围绕该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126)的至少一个区段(138e、138g、138i)围绕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c、110d、110e)环形闭合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126)的至少一个区段(138)布置在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的背离所述密封凸缘(120)的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变形限制元件(126)的至少一个区段(138)布置在所述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与所述壳体盖(100)的外边缘(13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盖(100)上设置有多个沿着所述壳体盖(100)的周向方向(136)延伸且沿着所述周向方向(136)彼此间隔开的变形限制元件(126)。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凸缘(120)环形闭合地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承载面(122)的被所述密封凸缘(120)包围的区域(124)基本上平坦地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限制元件(126)包括在所述变形限制元件(126)的纵向方向(154)上延伸的突起部(13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盖(100)的背离所述密封承载面(122)的外侧(144)上给所述变形限制元件(126)配属有凹陷部(142)。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盖(100)的至少一个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110d、110e)通入配属于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凹陷部(142a、142g、142i)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盖(100)的装配状态下穿过所述壳体盖(100)的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110d、110e)的紧固机构贴靠在包围相关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110d、110e)的凹陷部(142)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凸缘(120)构造成和/或布置成使得在垂直于密封承载面(122)取向的Z方向(128)上看所述密封凸缘(120)的区段在其整个宽度(b)上或在其宽度(b)的一部分上与包围紧固机构贯通开口(110a、110d、110e)的凹陷部(142)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凸缘(120)至少区段式地以与所述变形限制元件(126)有距离(d)的方式分布,所述距离小于所述密封凸缘(120)的宽度(b)和/或小于所述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宽度(B)。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限制元件(126)的宽度(B)小于所述密封凸缘(120)的宽度(b)的四倍。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承载面(122)包括基本上平坦的区域,该区域承载所述密封凸缘(120)并且在背离所述变形限制元件(126)的一侧上具有大于所述密封凸缘(120)的宽度(b)的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盖(100)的其上布置有所述密封凸缘(120)的本体(152)被构造为板材成型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盖(100)的分布在所述变形限制元件(126)的背离所述密封凸缘(120)的一侧上的边缘区域(108)具有弯曲度。
CN201980058211.1A 2018-10-12 2019-10-08 壳体盖 Pending CN1127408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25294.3 2018-10-12
DE102018125294.3A DE102018125294A1 (de) 2018-10-12 2018-10-12 Gehäusedeckel
PCT/EP2019/077169 WO2020074482A1 (de) 2018-10-12 2019-10-08 Gehäusedecke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0839A true CN112740839A (zh) 2021-04-30

Family

ID=68208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8211.1A Pending CN112740839A (zh) 2018-10-12 2019-10-08 壳体盖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1849B2 (zh)
EP (1) EP3864941A1 (zh)
CN (1) CN112740839A (zh)
DE (1) DE102018125294A1 (zh)
WO (1) WO20200744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09899A1 (de) * 2020-04-08 2021-10-14 Elringklinger Ag Gehäusedecke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ehäusedeckels
DE102020124275A1 (de) 2020-09-17 2022-03-17 Elringklinger Ag Gehäuseelement, Kombination aus einem Gehäuseelement und einem weiteren Gehäuseteil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ehäuseelements
DE102020127624A1 (de) * 2020-10-20 2022-04-21 Burkert S.A.S. Fluidmess- oder Fluidsteuervorrichtung
DE102023102226B3 (de) 2023-01-31 2024-02-15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fz-Hochvoltaggrega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9015A (en) * 1981-05-18 1984-05-15 Proto Production Plastics, Inc. Connector cover with multiple mounting means
DE8332164U1 (de) * 1983-11-09 1984-02-02 Rittal-Werk Rudolf Loh Gmbh & Co Kg, 6348 Herborn Schaltkasten
US5731544A (en) * 1994-01-03 1998-03-24 Mulberry Metal Products, Inc. Electrical outdoor outlet cover
JP3446483B2 (ja) * 1996-07-03 2003-09-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DE19704532C2 (de) * 1997-02-06 1998-12-03 Siemens Ag Gehäuse mit Rahmendichtung
DE102005003414A1 (de) * 2005-01-25 2006-07-27 Elringklinger Ag Gehäusedeckel
DE102008062681A1 (de) * 2008-12-17 2010-07-01 Elringklinger Ag Muldenförmiges Blechformteil, insbesondere Ölwanne
KR20140072467A (ko) * 2012-12-05 2014-06-13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전자제어장치
DE102012023857A1 (de) * 2012-12-06 2014-06-12 Mann + Hummel Gmbh Dichtanordnung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JP6478458B2 (ja) * 2014-01-28 2019-03-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キン取付機構
CN106655807B (zh) 2015-10-29 2019-02-26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25294A1 (de) 2020-04-16
EP3864941A1 (de) 2021-08-18
US20210227712A1 (en) 2021-07-22
WO2020074482A1 (de) 2020-04-16
US11991849B2 (en) 202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40839A (zh) 壳体盖
US20060169099A1 (en) Housing cover
EP1610042B1 (en) Elastomer coated screen gasket
US6565096B2 (en) Lip type seal
KR101881627B1 (ko) 전지 케이스용의 덮개체
EP1847734A1 (en) Gasket and structure for sealing between two members
EP3168508B1 (en) Gasket
US6874460B2 (en) Integrated oil pan and windage tray
JP2008506083A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ガスケット
US20040135323A1 (en) Sealing element
JP4560007B2 (ja) シリンダヘッドガスケット
EP3412374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ring member for sealing device
KR101861907B1 (ko) 전지 케이스용의 덮개체
US6113369A (en) Reed valve arrangement and gas compressor employing a reed valve arrangement
US20050140096A1 (en) Multilayer gasket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him of increased thickness
JP2009097483A (ja) シール材及びシール構造
KR100226524B1 (ko) 실린더 헤드 개스킷
JP2019214068A (ja) 屈曲部材の製造方法
US20230088724A1 (en) Housing cover
EP1629223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lachdichtung sowie flachdichtung
JP4238202B2 (ja) 肉厚部分を備えている鋼板を含むガスケット
CN115486214A (zh) 壳体盖和用于制造壳体盖的方法
US6170810B1 (en) Liquid sealed type bushing
JP4157386B2 (ja) 燃料タンクの蓋体シール構造
JP2005513361A (ja) 突合ストッパを含むシリンダヘッドガスケ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