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9635A - 纱线卷取机以及卷装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取机以及卷装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9635A
CN112739635A CN201980059784.6A CN201980059784A CN112739635A CN 112739635 A CN112739635 A CN 112739635A CN 201980059784 A CN201980059784 A CN 201980059784A CN 112739635 A CN112739635 A CN 112739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eep
traverse
yarn
traverse guid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97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9635B (zh
Inventor
桥本欣三
播戸志郎
冈田竹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739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9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9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9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38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ribbon winding ;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rregular edge forming, e.g. edge raising or yarn falling from the edge
    • B65H54/385Preventing edge raising, e.g. creep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取机以及卷装的生产方法。通过蠕动有效地消除凸边,并且防止掉纱的产生。对横动导纱器(33)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3)能够执行使横动导纱器(33)在规定的标准位置(Ts)反转的通常控制、以及使横动导纱器(33)在从标准位置(Ts)向内侧离开规定的分离距离(L)的蠕动区域(C)内的蠕动位置(T1~T4)反转的蠕动控制,能够针对横动导纱器(33)的每次往复移动来设定是执行通常控制和蠕动控制的哪个。

Description

纱线卷取机以及卷装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取机以及卷装的生产方法,在使勾挂有纱线的横动导纱器在规定的横动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同时,将纱线卷取于筒管而生产卷装。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纱线卷取机为,在使勾挂有纱线的横动导纱器在规定的横动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同时,将纱线卷取于筒管而生产卷装。在这种纱线卷取机中,当卷取速度为高速或者自由长度(横动导纱器与卷装之间的纱线)较长时,难以通过横动导纱器使纱线锐角地反转。其结果,在卷装的两端部卷取较多纱线,在卷装的两端部形成被称作“凸边”的突出部。凸边成为卷装密度不均匀、外观不良、退绕不良等的一个原因,因此不优选。
因此,在专利文献1、2中,为了抑制凸边的形成,而构成为进行使横动导纱器在比标准位置靠内侧的位置反转的“蠕动”。具体而言,构成为,通过凸轮机构使横动导纱器往复移动的范围变化,由此使横动导纱器周期性地在比标准位置靠内侧的位置进行反转。由此,减少卷取于卷装的两端部的纱线量,而抑制凸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450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2112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2中所设置的凸轮机构,是在蠕动时使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逐渐减少以及逐渐增加的机构。如此,通过使横动宽度逐渐减少以及逐渐增加,在形成凸边的范围内还是会卷取相当多的纱线,因此无法有效地消除凸边。此外,由于在蠕动时形成相当多的卷取层,因此在卷装表面上容易形成阶差,当横动宽度返回到标准宽度时,还有可能产生掉纱。
鉴于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蠕动有效地消除凸边,并且防止掉纱的产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纱线卷取机为,在使勾挂有纱线的横动导纱器在规定的横动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同时,将上述纱线卷取于筒管而生产卷装,其特征在于,具备:导纱器驱动部,使上述横动导纱器在上述横动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控制装置,对上述导纱器驱动部进行控制,上述控制装置能够执行:通常控制,使上述横动导纱器在规定的标准位置反转;以及蠕动控制,使上述横动导纱器在从上述标准位置向内侧离开规定的分离距离的蠕动区域内的蠕动位置反转,能够针对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每次往复移动来设定是执行上述通常控制和上述蠕动控制中的哪个。
本发明的卷装的生产方法为,在使勾挂有纱线的横动导纱器在规定的横动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同时,将上述纱线卷取于筒管而生产卷装,其特征在于,执行:通常工序,使上述横动导纱器在规定的标准位置反转;以及蠕动工序,使上述横动导纱器在从上述标准位置向内侧离开规定的分离距离的蠕动区域内的蠕动位置反转,针对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每次往复移动来设定执行上述通常工序和上述蠕动工序中的哪个。
在本发明中,在蠕动控制(或者蠕动工序)时,使横动导纱器在从标准位置向内侧离开规定的分离距离的蠕动区域内的蠕动位置反转。即,构成为,在蠕动控制(或者蠕动工序)时,不使横动宽度逐渐减少以及逐渐增加,而能够使横动宽度一下子缩窄或者返回到标准的宽度。因此,只要适当地设定上述分离距离,就能够抑制在形成凸边的范围内卷取纱线,能够通过蠕动控制而有效地消除凸边。此外,在本发明中,能够针对动导纱器的每次往复移动来设定执行通常控制(或者通常工序)和蠕动控制(或者蠕动工序)中的哪个。因此,只要适当地设定执行蠕动控制(或者蠕动工序)的频度,就能够减少在蠕动控制(或者蠕动工序)时形成的卷取层,能够防止在卷装表面上形成阶差。其结果,能够防止在横动宽度返回到标准的宽度时产生掉纱。
在本发明中可以为,在上述蠕动区域内设定有多个上述蠕动位置。
如果每当进行蠕动控制就使横动导纱器在相同的蠕动位置反转,则有可能在该蠕动位置附近形成凸边那样的突出部。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构成,在蠕动控制时,能够使横动导纱器的反转位置分散到多个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形成突出部。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上述分离距离为10mm以上30mm以下。
虽然也基于卷取条件,但凸边形成在离卷装的端部小于10mm的范围内的情况较多。因而,通过使蠕动区域从标准位置分离10mm以上,由此通过蠕动控制能够更有效地消除凸边。另一方面,如果在蠕动控制时使横动导纱器在过于靠内侧的位置反转,则与使其在标准位置反转时的卷取轨迹的偏差会变大,有可能对卷装的外观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将上述分离距离设为30mm以下,能够良好地维持卷装的外观。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上述横动方向上的上述蠕动区域的宽度为5mm以上20mm以下。
如果蠕动区域过窄,则无法使蠕动位置在蠕动区域内充分地分散,有可能由于蠕动控制而形成凸边那样的突出部。因此,通过将蠕动区域的宽度设为5mm以上,由此能够使蠕动位置充分地分散,能够避免突出部的形成。另一方面,如果蠕动区域过宽,则根据蠕动位置的不同而卷取轨迹之差会变大,有可能对卷装的外观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将蠕动区域的宽度设为20mm以下,能够良好地维持卷装的外观。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上述蠕动控制的次数相对于上述通常控制和上述蠕动控制的合计次数的比例为10%以上且小于50%。
如果蠕动控制的执行次数过少,则有可能无法消除凸边。因此,通过将蠕动控制的执行比例设为10%以上,能够更可靠地消除凸边。另一方面,从卷装外观的观点出发,优选尽量增加通常控制的执行次数。因此,通过将蠕动控制的执行比例设为小于50%,换言之,将通常控制的执行比例设为50%以上,由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卷装的外观。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在上述蠕动控制的紧前以及紧后执行上述通常控制。
由此,不会连续地执行蠕动控制,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于蠕动控制而在卷装表面上产生阶差。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横动宽度返回到标准的宽度时产生掉纱。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上述横动导纱器安装于由上述导纱器驱动部驱动的带部件。
根据这种带式的横动装置,通过使用轻量的带部件以及横动导纱器,能够降低惯性的影响,能够使横动导纱器高精度地反转,因此较优选。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倒筒机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倒筒机的电气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横动导纱器的反转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横动导纱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5的(a)是表示现有卷装上所形成的凸边的图,(b)是表示执行了本实施方式的蠕动控制的情况下的卷装的形状的图。
图6是表示现有装置的横动导纱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将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分别设为倒筒机1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将与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双方正交的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纱线Y行进的方向设为纱线行进方向。
(倒筒机的构成)
首先,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倒筒机1(本发明的纱线卷取机)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从正面观察倒筒机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倒筒机1具备供纱部11、卷取部12以及控制装置13等。倒筒机1用于从支承于供纱部11的供纱卷装Ps退绕纱线Y,通过卷取部12重卷于卷取筒管Bw(本发明的筒管),形成卷取卷装Pw(本发明的卷装)。更具体而言,倒筒机1例如用于将卷绕于供纱卷装Ps的纱线Y更整齐地重新卷取,或者形成所期望的密度的卷取卷装Pw。
供纱部11例如安装在立设的机体14的下部的前表面。供纱部11构成为,对在供纱筒管Bs上卷绕纱线Y而形成的供纱卷装Ps进行支承。由此,供纱部11能够供给纱线Y。
卷取部12用于在卷取筒管Bw上卷取纱线Y而形成卷取卷装Pw。卷取部12设置在机体14的上部。卷取部12具有摇架臂21、卷取马达22、横动装置23、以及接触辊24等。
摇架臂21例如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机体14。摇架臂21例如将左右方向作为卷取筒管Bw的轴向而将卷取筒管Bw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摇架臂21的前端部能够旋转地安装有把持卷取筒管Bw的筒管支架(未图示)。卷取马达22用于旋转驱动筒管支架。卷取马达22例如是一般的交流马达,构成为能够变更转速。由此,卷取马达22能够变更卷取筒管Bw的旋转速度。卷取马达22与控制装置13电连接(参照图2)。
横动装置23是使纱线Y在卷取筒管Bw的轴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上横动的装置。横动装置23配置在卷取卷装Pw的纱线行进方向上的紧上游侧。横动装置23具有横动马达31(本发明的导纱器驱动部)、环状带32(本发明的带部件)以及横动导纱器33。
横动马达31例如是一般的交流马达。横动马达31是构成为能够正转驱动以及反转驱动且构成为能够变更转速的驱动源。横动马达31与控制装置13电连接(参照图2)。环状带32是安装有横动导纱器33的带部件。环状带32卷挂于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的带轮34及带轮35、以及与横动马达31的旋转轴连结的驱动带轮36,被拉伸成大致三角形状。环状带32由横动马达31往复驱动。横动导纱器33安装于环状带3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带轮34与带轮35之间。通过由横动马达31往复驱动环状带32,由此使横动导纱器33在左右方向上直线地往复行进(参照图1的箭头)。由此,横动导纱器33使纱线Y在左右方向上横动。在以下,将左右方向也称为横动方向。在具有上述那样的构成的横动装置23中,通过对横动马达31的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的切换定时等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在纱线Y的卷取动作中变更横动导纱器33的移动区域的长度(横动宽度)。
接触辊24用于对卷取卷装Pw的表面赋予接触压力而调整卷取卷装Pw的形状。接触辊24与卷取卷装Pw接触,而与卷取卷装Pw的旋转从动地旋转。
在纱线行进方向上,在供纱部11与卷取部12之间,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有导纱器15、引导辊16、以及张力传感器17。导纱器15例如配置在供纱筒管Bs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将从供纱卷装Ps退绕的纱线Y朝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引导。引导辊16用于将由导纱器15引导了的纱线Y进一步朝纱线行进方向下游侧引导。引导辊16配置在机体14的前表面且是导纱器15的上方。引导辊16例如由辊驱动马达18旋转驱动。辊驱动马达18例如是一般的交流马达,构成为能够变更转速。由此,辊驱动马达18能够变更引导辊16的旋转速度。辊驱动马达18与控制装置13电连接(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引导辊16的圆周速度与卷取卷装Pw的圆周速度之间的速度差,对纱线Y赋予张力。
张力传感器17在纱线行进方向上配置在卷取卷装Pw与引导辊16之间,检测对纱线Y赋予的张力。张力传感器17与控制装置13电连接(参照图2),将张力的检测结果输送至控制装置13。
控制装置13具备CPU、ROM、以及RAM(存储部19)等。在存储部19中例如存储有纱线Y的卷取量、卷取速度、对纱线Y赋予的张力的强度等参数。控制装置13基于存储于RAM(存储部19)的参数等,按照保存于ROM的程序,通过CPU对各部进行控制。
在以上那样的倒筒机1中,从供纱卷装Ps退绕的纱线Y朝纱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行进。行进中的纱线Y在通过横动导纱器33而在左右方向(横动方向)上横动的同时卷取于旋转中的卷取筒管Bw。
(蠕动)
在卷取部12中,当卷取速度为高速(卷取筒管Bw的旋转速度为高速)或者自由长度(横动导纱器33与卷取卷装Pw之间的纱线Y)较长时,难以通过横动导纱器33使纱线Y锐角地反转。其结果,在卷取卷装Pw的两端部卷取较多纱线Y,在卷取卷装Pw的两端部形成被称作“凸边”的突出部(图5的(a)的符号M表示凸边)。凸边成为卷装密度不均匀、外观不良、退绕不良等的一个原因,因此不优选。
因此,一直以来,为了抑制凸边的形成,而采用如下构成:通过凸轮机构使横动导纱器往复移动的范围变化,由此使横动导纱器周期性地在比标准位置靠内侧的位置进行反转。由此,减少卷取于卷装的两端部的纱线量,而抑制凸边。如此,将使横动导纱器在比标准位置靠内侧的位置反转的动作称作“蠕动”。
图6是表示现有装置的横动导纱器的动作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上述凸轮机构为在蠕动时使横动导纱器的横动宽度逐渐减少以及逐渐增加的机构。但是,通过使横动宽度逐渐减少以及逐渐增加,在形成凸边的范围内还是会卷取相当多的纱线,因此无法有效地消除凸边。此外,由于在蠕动时形成相当多的卷取层,因此在卷装表面上容易形成阶差,当横动宽度返回到标准的宽度时,有时会产生掉纱。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装置13适当地控制横动装置23(具体而言为横动马达31),由此抑制凸边以及掉纱的产生。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横动导纱器33的反转位置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横动导纱器33的动作的示意图。另外,在图3中对横动方向的左端部的反转位置进行图示,但如图4所示,对于右端部也设定有同样的反转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作为横动导纱器33的反转位置而设定有标准位置Ts以及蠕动位置T1~T4。所谓标准位置Ts是指,不进行蠕动的通常卷取时的反转位置。另一方面,蠕动位置T1~T4是设定于蠕动区域C内的反转位置,该蠕动区域C在横动方向上设置在标准位置Ts的内侧。标准位置Ts与蠕动区域C之间的分离距离L优选被设定为,蠕动区域C比凸边的形成范围靠内侧。凸边形成在离卷取卷装Pw的端部小于10mm的范围内的情况较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将分离距离L设为20mm。在标准位置Ts与蠕动区域C之间的区域中未设定横动导纱器33的反转位置,在该区域中横动导纱器33不会进行反转。
当将蠕动区域C的横动方向上的宽度设为W时,蠕动位置T1~T4分别被如以下那样设定。蠕动位置T1是蠕动区域C的外侧的端部位置。蠕动位置T2是比蠕动位置T1向内侧离开W/3的位置。蠕动位置T3是比蠕动位置T2向内侧离开W/3的位置。蠕动位置T4是蠕动区域C的内侧的端部位置。即,蠕动位置T1~T4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将蠕动区域C的宽度W设为1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如上述那样设定了标准位置Ts以及蠕动位置T1~T4的基础上,针对横动导纱器33的每次往复移动,设定使横动导纱器33在标准位置Ts以及蠕动位置T1~T4中的哪个位置反转。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未图示的输入单元将这样的设定事项设定并存储在存储部19中。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横动导纱器33在标准位置Ts反转的控制称作通常控制,将使横动导纱器33在蠕动位置T1~T4反转的控制称作蠕动控制。
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例子中,将横动导纱器33往复移动12次设为1个周期,每当横动导纱器33往复移动12次时,就重复横动导纱器33的反转位置的设定模式。在图3以及图4中,对于表示反转位置的点附加的数字,意味着在某个周期中是横动导纱器33第几次的往复移动。以下,对某个周期中的横动导纱器33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横动导纱器33的第1次以及第2次往复移动时,执行使横动导纱器33在标准位置Ts反转的通常控制。在接下来的第3次往复移动时,执行使横动导纱器33在蠕动位置T1反转的蠕动控制。以下,按照每3次往复移动来重复相同的控制,但蠕动控制中的反转位置互不相同。即,在第6次往复移动时使横动导纱器33在蠕动位置T2反转,在第9次往复移动时使横动导纱器33在蠕动位置T3反转,在第12次往复移动时使横动导纱器33在蠕动位置T4反转。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蠕动控制时,不是使横动导纱器33的反转位置逐渐朝向蠕动区域C变化,而是使反转位置一下子变化到蠕动区域C内的蠕动位置T1~T4。因此,在蠕动控制时,能够极力避免在标准位置Ts与蠕动区域C之间、即原本形成凸边的范围内卷取纱线Y,能够如图5的(b)图所示那样形成抑制了凸边的卷取卷装Pw。
此外,在蠕动控制时使横动导纱器33的反转位置一下子变化到蠕动位置T1~T4,由此即便蠕动控制的次数较少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凸边,因此能够相应地增多通常控制的次数。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横动导纱器33的3次往复移动中的2次设为通常控制、1次设为蠕动控制,因此蠕动控制的执行比例为33%。在现有装置中,如图6所示,蠕动的执行时间具有变长的趋势,因此卷装的外观容易恶化。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由于减少蠕动控制而增加通常控制,因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卷取卷装Pw的外观。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够针对横动导纱器33的每次往复移动来设定是执行通常控制以及蠕动控制中的哪个,该通常控制使横动导纱器33在标准位置Ts反转,该蠕动控制使横动导纱器33在从标准位置Ts向内侧离开分离距离L的蠕动区域C内的蠕动位置T1~T4反转。即,构成为,在蠕动控制时不是使横动宽度逐渐减少以及逐渐增加,而是能够使横动宽度一下子缩窄或者返回到标准的宽度。因此,只要适当地设定分离距离L,就能够抑制在形成凸边的范围内卷取纱线Y,通过蠕动控制能够有效地消除凸边。此外,只要适当地设定执行蠕动控制的频度,就能够减少在蠕动控制时形成的卷取层,能够防止在卷装表面上产生阶差。其结果,能够防止在横动宽度返回到标准的宽度时产生掉纱。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蠕动区域C内设定有多个蠕动位置T1~T4。如果每当进行蠕动控制就使横动导纱器33在相同的蠕动位置反转,则有可能在该蠕动位置附近形成凸边那样的突出部。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构成,在蠕动控制时,能够使横动导纱器33的反转位置分散到多个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形成突出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分离距离L设为20mm、即10mm以上30mm以下的距离。虽然也基于卷取条件,但凸边形成在离卷取卷装Pw的端部小于10mm的范围内的情况较多。因而,通过使蠕动区域C从标准位置Ts分离10mm以上,由此通过蠕动控制能够更有效地消除凸边。另一方面,如果在蠕动控制时使横动导纱器33在过于靠内侧的位置反转,则与使其在标准位置Ts反转时的卷取轨迹的偏差会变大,有可能对卷取卷装Pw的外观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将上述分离距离L设为30mm以下,能够良好地维持卷取卷装Pw的外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横动方向上的蠕动区域C的宽度设为10mm、即5mm以上20mm以下的宽度。如果蠕动区域C过窄,则无法使蠕动位置T1~T4在蠕动区域C内充分地分散,有可能由于蠕动控制而形成凸边那样的突出部。因此,通过将蠕动区域C的宽度W设为5mm以上,由此能够使蠕动位置T1~T4充分地分散,能够避免突出部的形成。另一方面,如果蠕动区域C过宽,则根据蠕动位置T1~T4的不同而卷取轨迹之差会变大,有可能对卷取卷装Pw的外观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将蠕动区域C的宽度W设为20mm以下,能够良好地维持卷取卷装Pw的外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蠕动控制的次数相对于通常控制和蠕动控制的合计次数的比例设为33%、即10%以上且小于50%的比例。如果蠕动控制的执行次数过少,则有可能无法消除凸边。因此,通过将蠕动控制的执行比例设为10%以上,能够更可靠地消除凸边。另一方面,从卷取卷装Pw的外观的观点出发,优选尽量增多通常控制的执行次数。因此,通过将蠕动控制的执行比例设为小于50%,换言之,将通常控制的执行比例设为50%以上,由此能够良好地维持卷装Pw的外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蠕动控制的紧前以及紧后执行通常控制。由此,不会连续地执行蠕动控制,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由于蠕动控制而在卷装表面上形成阶差。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横动宽度返回到标准的宽度时产生掉纱。
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动导纱器33安装于由横动马达31(导纱器驱动部)驱动的环状带32(带部件)。根据这种带式的横动装置23,通过使用轻量的环状带32以及横动导纱器33,能够降低惯性的影响,能够使横动导纱器33高精度地反转,因此较优选。
(其他实施方式)
说明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了各种变更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等间隔地设定4个蠕动位置T1~T4。但是,在蠕动区域C内如何设定蠕动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可以仅设定一个蠕动位置,也可以非等间隔地设定多个蠕动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标准位置Ts与蠕动区域C之间的分离距离L为10mm以上30mm以下。但是,可以使分离距离L小于10mm,也可以使其大于30mm。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蠕动区域C的宽度W为5mm以上20mm以下。但是,可以使蠕动区域C的宽度W小于5mm,也可以使其大于20mm。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蠕动控制的执行比例为10%以上且小于50%。但是,可以使蠕动控制的执行比例小于10%,也可以使其为50%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横动导纱器33的反转位置被周期性地变更。但是,针对横动导纱器33的每次往复移动如何设定反转位置,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可以连续地执行蠕动控制,也可以是横动导纱器33的反转位置被随机地变更的设定。但是,在随机设定的情况下,优选预先设定蠕动控制的执行比例。
上述实施方式的横动装置23是在环状带32上安装有横动导纱器33的所谓带式的横动装置。但是,横动装置的具体构成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日本特开2007-153554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是在被摆动驱动的臂的前端部安装有横动导纱器的构成。此外,也可以是通过线性马达往复驱动横动导纱器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纱线卷取机应用于倒筒机1,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纱线卷取机。
符号的说明
1:倒筒机(纱线卷取机);13:控制装置;31:横动马达(导纱器驱动部);32:环状带(带部件);33:横动导纱器;Y:纱线;Bw:卷取筒管(筒管);Pw:卷取卷装(卷装);Ts:标准位置;T1~T4:蠕动位置;C:蠕动区域;L:分离距离;W:蠕动区域的宽度。

Claims (8)

1.一种纱线卷取机,在使勾挂有纱线的横动导纱器在规定的横动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同时,将上述纱线卷取于筒管而生产卷装,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纱器驱动部,使上述横动导纱器在上述横动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
控制装置,对上述导纱器驱动部进行控制,
上述控制装置能够执行:
通常控制,使上述横动导纱器在规定的标准位置反转;以及
蠕动控制,使上述横动导纱器在从上述标准位置向内侧离开规定的分离距离的蠕动区域内的蠕动位置反转,
能够针对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每次往复移动来设定是执行上述通常控制和上述蠕动控制中的哪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蠕动区域内设定有多个上述蠕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距离为10mm以上30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动方向上的上述蠕动区域的宽度为5mm以上2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蠕动控制的次数相对于上述通常控制和上述蠕动控制的合计次数的比例为10%以上且小于5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蠕动控制的紧前以及紧后执行上述通常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动导纱器安装于由上述导纱器驱动部驱动的带部件。
8.一种卷装的生产方法,在使勾挂有纱线的横动导纱器在规定的横动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同时,将上述纱线卷取于筒管而生产卷装,其特征在于,执行:
通常工序,使上述横动导纱器在规定的标准位置反转;以及
蠕动工序,使上述横动导纱器在从上述标准位置向内侧离开规定的分离距离的蠕动区域内的蠕动位置反转,
针对上述横动导纱器的每次往复移动来设定是执行上述通常工序和上述蠕动工序中的哪个。
CN201980059784.6A 2018-10-09 2019-08-19 纱线卷取机以及卷装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127396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0595 2018-10-09
JP2018-190595 2018-10-09
PCT/JP2019/032212 WO2020075389A1 (ja) 2018-10-09 2019-08-19 糸巻取機及びパッケージの生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9635A true CN112739635A (zh) 2021-04-30
CN112739635B CN112739635B (zh) 2023-07-07

Family

ID=70164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9784.6A Active CN112739635B (zh) 2018-10-09 2019-08-19 纱线卷取机以及卷装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865442A4 (zh)
JP (2) JPWO2020075389A1 (zh)
CN (1) CN112739635B (zh)
TW (1) TWI799643B (zh)
WO (1) WO20200753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4763B2 (ja) * 2020-08-04 2023-1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繊維束巻取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5634B (en) * 1997-12-29 2001-09-21 Murata Machinery Ltd Winding method of spinning winding machine
JP2004250142A (ja) * 2003-02-19 2004-09-09 Murata Mach Ltd トラバース方法
CN101544319A (zh) * 2008-03-24 2009-09-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2344055A (zh) * 2010-07-21 2012-02-0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
CN102530640A (zh) * 2010-12-14 2012-07-0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卷取机
JP2016128353A (ja) * 2015-01-09 2016-07-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パッケージ及び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73118B1 (de) * 1984-08-18 1988-04-20 B a r m a g AG Zylindrische Kreuzspule
JPS61145075A (ja) 1984-12-19 1986-07-02 Murata Mach Ltd 糸の巻取装置
JPS62211274A (ja) 1986-03-10 1987-09-17 Murata Mach Ltd 糸の巻取方法
JPS62280169A (ja) * 1986-05-29 1987-12-05 Murata Mach Ltd 糸の巻取方法
DE10104679A1 (de) * 2000-02-10 2001-08-16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zum Wickeln einer Fadenspule
DE10342384A1 (de) * 2003-09-13 2005-05-25 Saurer Gmbh & Co. Kg Kreuzspule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2007153554A (ja) 2005-12-06 2007-06-21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DE102007062632A1 (de) * 2007-12-22 2009-06-2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Für das Färben vorgesehene Spule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Spu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55634B (en) * 1997-12-29 2001-09-21 Murata Machinery Ltd Winding method of spinning winding machine
JP2004250142A (ja) * 2003-02-19 2004-09-09 Murata Mach Ltd トラバース方法
CN101544319A (zh) * 2008-03-24 2009-09-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
CN102344055A (zh) * 2010-07-21 2012-02-0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
CN102530640A (zh) * 2010-12-14 2012-07-0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丝线卷取机
JP2016128353A (ja) * 2015-01-09 2016-07-1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パッケージ及び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75389A1 (ja) 2021-09-02
TW202014368A (zh) 2020-04-16
TWI799643B (zh) 2023-04-21
EP3865442A1 (en) 2021-08-18
WO2020075389A1 (ja) 2020-04-16
CN112739635B (zh) 2023-07-07
JP2022145899A (ja) 2022-10-04
EP3865442A4 (en) 2022-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92629B1 (en) Traverse device in a yarn winding apparatus
WO2012096040A1 (ja) 紡糸巻取装置及び紡糸巻取設備
CN108002113B (zh) 横动装置以及丝线卷绕装置
CN112739636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JP5281907B2 (ja) 糸条巻取装置、この糸条巻取装置を用いた紡糸巻取機、糸条巻取方法、この糸条巻取方法を採用した紡糸巻取方法、及び、テーパエンドパッケージ
JP5730557B2 (ja) 糸条巻取機
CN112739635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卷装的生产方法
JP4975470B2 (ja) 中空糸膜編立装置
EP3363756B1 (en) Yarn winder
JP2013532620A (ja) 繊維ボビンを製造する方法並びに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作業箇所
JP5368205B2 (ja) トラバース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14057030A (zh) 丝线卷绕机
JP20141769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96459A (ja) 糸条の巻取方法
TWI845850B (zh) 絲線捲繞機
CN112867686B (zh) 用于输送至少一根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JP5324235B2 (ja) 糸条巻取装置及び紡糸機
JP2004196512A (ja) 糸条巻取方法
CN111675020A (zh)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JP2012144304A (ja) 裁ち屑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