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4301B - 一种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注射吹塑的中空制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注射吹塑的中空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4301B
CN112724301B CN201911038338.5A CN201911038338A CN112724301B CN 112724301 B CN112724301 B CN 112724301B CN 201911038338 A CN201911038338 A CN 201911038338A CN 112724301 B CN112724301 B CN 112724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olyethylene resin
compound
reaction
titan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83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24301A (zh
Inventor
李颖
郭子芳
苟清强
曹昌文
黄庭
贾凡
杨红旭
安京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9110383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4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4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4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24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4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6Injection blow-moul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2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07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only containing more than three carbon atoms
    • C08L23/0815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iphatic 1-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2049/023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using inherent heat of the preform, i.e. 1 step blow moul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0Applications used for bott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峰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可用于注射吹塑小中空制品。所述聚乙烯树脂具有双峰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100000g/mol;其分子量分布Mw/Mn为5~18。树脂密度0.950~0.960g/cm3,熔融指数为0.50~1.50g/10min。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存在下于串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阶段的乙烯均聚反应和共聚反应聚合而得。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具有较好的注射吹塑加工性能,及良好的抗冲击性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优良的卫生性能。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适合制备注射吹塑小中空制品,包括但不限于药品容器、化妆品容器、家用容器等。

Description

一种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注射吹塑的中空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树脂,进一步地说是涉及利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制备的双峰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注射吹塑制得的中空制品。
背景技术
聚乙烯是塑料中空成型材料中最早实现商品化生产的品种,也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品种。聚乙烯具有强度大、韧性好、刚性大、耐热耐寒等特点,同时兼具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且价格低廉,以聚乙烯为原料生产的中空吹塑制品的产量占到世界吹塑制品总产量约三分之二。
聚乙烯中空制品种类繁多,产品以包装容器为主,包括大型包装容器,如燃油箱、储罐等;同时也广泛的应用于制备小型中空制品,包括药品瓶、饮料瓶、化妆品瓶、洗涤剂瓶等,
小中空制品的树脂原料选择需要考虑:
首先是制品使用性能对材料的要求。包括力学性能:良好的强度、刚度、冲击韧性和抗蠕变性能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保证制品通过跌落、堆码试验,保证制品的基本使用要求;耐化学腐蚀性:保证制品盛装各种液体不降解;阻渗性能:当制品与盛装液体高度相容,或制品内外浓度、压力相差较大,以及制品有缺陷时,会增加渗透量,多数包装容器需要具有阻渗性能,经过渗透性实验。
其次是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ESCR),中空制品与极性液体接触容易发生应力开裂现象,高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有利于提升制品盛装腐蚀品的寿命。为兼顾力学性能、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和加工性能,通常选择分子量适中、分子量分布适中、结晶度较高的原料。
随着新型树脂的不断出现,带动了吹塑成型工艺和相关吹塑成型设备的发展。其中,注射吹塑成型工艺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较高;制品无拼接线,底部强度高,壁厚均匀,口部尺寸精度高;无边角废料或飞边,合缝线细;适用于加工大批量的小型精制容器和广口容器。注塑成型的树脂必须流动性好,或者说黏度低;同时,树脂的弹性也很重要,在热成型中软化后的塑料弹性必须高。
市场应用较为成熟的小中空制品专用聚乙烯多为铬系单峰高密度聚乙烯。铬系催化剂生产的聚乙烯树脂中含有少量长支链组分及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从而使其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好;在吹膜过程中膜泡稳定性、取向性、抗熔体破裂能力和延展黏度等方面的性能优势。相比较而言,高密度聚乙烯因其结晶度高、密度高、晶粒大,阻渗性非常好;其机械性能、刚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以及耐洗涤剂腐蚀性能均优于低密度聚乙烯。但是通常的铬系催化剂生产的聚乙烯树脂存在有低分子组分析出的问题,会带来一定卫生安全方面的问题。
目前,仍需要具有更高耐环境应力性能、更高冲击强度、更好的食品安全性能、适合用于注射吹塑工艺制作小型包装容器的树脂材料。
发明内容
经过本申请发明人的大量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利用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在串联的多个反应器直接催化聚合,进一步结合反应中不同的链转移剂氢气的用量、共聚单体的用量,制备的具有特定熔融指数、特定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双峰聚乙烯树脂。该双峰聚乙烯树脂可以用于制作小中空制品。本发明的双峰聚乙烯树脂具有较高的耐环境应力性能,较高的冲击强度,较好的食品安全性能,适合用于注射吹塑工艺,可很好地用来制作小型包装容器,如日用品、化妆品、医药、食品等的包装,最大容积小于4L。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注射吹塑小中空制品的聚乙烯树脂。
本发明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包括低分子量部分(均聚单元部分)和高分子量部分(共聚单元部分),即具有双峰分子量分布。
本发明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大于或等于100000g/mol,优选大于或等于120000g/mol;数均分子量Mn大于或等于8000g/mol,优选大于或等于10000g/mol;其分子量分布Mw/Mn(PDI)为5~18,优选为7~16,更优选为8~12。
本发明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0.50~1.50g/10min,优选为0.60~1.20g/10min。
本发明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密度范围为0.950~0.960g/cm3,优选为0.952~0.958g/cm3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的低分子量部分(即乙烯均聚单元部分)的重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50000g/mol,优选为大于或等于60000g/mol;其分子量分布Mw/Mn(PDI)为6~15,优选为7~14;其密度范围为≥0.960g/cm3,优选0.960~0.980g/cm3,更优选范围为0.964~0.978g/cm3;熔融指数范围为5~20g/10min,优选为8~15g/10min。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含有共聚单元,所述共聚单元衍生自与乙烯共聚的共聚单体。所述共聚单元的共聚单体包括α-烯烃单体。
进一步地,所述共聚单体结构式优选为CH2=CHR;其中R优选为具有1~10碳原子的线性或者支链的烷烃;所述共聚单体更优选为丙烯,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和癸烯-1中的至少一种,最优选共聚单体为己烯-1,丁烯-1,辛烯-1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共聚单元的共聚单体在双峰聚乙烯树脂中的含量大于0且小于等于1.0wt%,优选为0.001~0.5wt%,具体例如0.001、0.005、0.01、0.05、0.1、0.15、0.20、0.25、0.30、0.35、0.40、0.45、0.5、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1.0wt%。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本发明所述的双峰聚乙烯树脂耐环境应力开裂(ESCR)大于等于60小时,优选大于等于80小时;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23℃测)≥8kJ/m2,优选≥10kJ/m2。本发明所述的双峰聚乙烯具有较好的简支梁抗冲击性和较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ESCR)。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注射吹塑小中空制品的聚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经过串联的乙烯均聚反应和乙烯共聚反应,在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存在下制备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串联操作的反应器进行。
所述串联的乙烯均聚反应和乙烯共聚反应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阶段;其中乙烯均聚反应和乙烯共聚反应都可为一个或多个阶段进行;优选乙烯均聚反应为一个阶段进行,乙烯共聚反应为一个或两个阶段进行;更优选所述串联的乙烯均聚反应和乙烯共聚反应包括一个乙烯均聚反应阶段和之后的一个乙烯共聚反应阶段。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本发明所述的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阶段均聚反应:包括将乙烯单体与任选的氢气,在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存在下进行乙烯均聚反应,得到包含乙烯均聚物的物流;
其中所得乙烯均聚物重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50000g/mol,优选为大于等于60000g/mol,分子量分布为6~15,优选为7~14;熔融指数大于或等于5~20g/10min,优选为8~15g/10min。密度范围为≥0.960g/cm3,优选为0.960~0.980g/cm3,更优选为0.964~0.978g/cm3
第二阶段共聚反应:上一阶段所得包含乙烯均聚物的物流与乙烯单体和所述共聚单体以及任选氢气,一起进行共聚反应,得到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
以上所述“任选氢气”是指可加入氢气也可不加入氢气,根据实际反应情况可以任选。
以上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经过串联的乙烯均聚反应和乙烯共聚反应,通过控制氢气乙烯比及控制乙烯共聚条件得到包含有低分子量部分(均聚部分)和高分子量部分(共聚部分)的两种分子量分布结构,由此得到了所述的双峰聚乙烯树脂。
更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
以上所述第一阶段乙烯均聚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110℃,优选温度70~100℃;反应压力为约0.1~5.0MPa,优选压力0.5~4.5MPa。
所述第一阶段乙烯均聚反应优选在氢气存在下进行,所述乙烯均聚反应阶段的氢气和乙烯摩尔比(%/%)为0.05~0.30,更优选为0.05~0.25,最优选0.08~0.20。本发明所述的氢气乙烯摩尔比(%/%),为实际生产中氢气摩尔百分浓度(mol%)与乙烯摩尔百分浓度(mol%)之比。
以上所述第二阶段乙烯共聚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110℃,优选为75~100℃;反应压力为0.1~5.0MPa,优选为0.5~4.5MPa。
所述第二阶段乙烯共聚反应优选在氢气存在下进行,所述乙烯共聚反应阶段的氢气和乙烯比(%/%)为0.02~0.50,更优选0.05~0.30,最优选0.05~0.25。
优选地,所述第二阶段乙烯共聚反应的所述共聚单体和乙烯的摩尔比(%/%)为0.08~0.25,优选0.10~0.20。本发明所述的共聚单体与乙烯摩尔比(%/%),为实际生产中共聚单体摩尔百分浓度(mol%)与乙烯摩尔百分浓度(mol%)之比。
以上催化剂的填充料、每个阶段各自的物流速度或是反应时间的范围根据实际反应器的负荷不同进行常规调整和选择。
本发明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聚合时可采用淤浆聚合,所述方法在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淤浆反应器中进行乙烯聚合。串联的反应器得到具有不同分子量的高分子量聚乙烯(即乙烯共聚部分)和低分子量聚乙烯(即乙烯均聚部分),两种聚乙烯能够在反应器中进行良好的反应混合。
淤浆聚合介质可采用通常的淤浆聚合介质,包括:异丁烷、己烷、庚烷、环己烷、石脑油、抽余油、加氢汽油、煤油、苯、甲苯、二甲苯等饱和脂肪烃或芳香烃等惰性溶剂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调节最终聚合物的分子量,通常采用氢气作分子量调节剂。
本发明所述的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中,第一阶段乙烯均聚反应和第二阶段乙烯共聚反应采用同一种催化剂体系。具体地,两段反应的反应器只需要在第一阶段均聚反应时注入催化剂,第二阶段共聚反应时可以不需要重新注入催化剂。
本发明所述的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本发明所述的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具体实例可参见专利文献CN1958620A,CN1958622A,CN102344514A,CN102344515A,CN102875708A,CN103772536A,CN102875709A,CN102993344A,CN102875707A。这些专利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发明中。
优选地,本发明的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包括以下组分:(1)含镁化合物;(2)有机磷化合物;(3)有机醇化合物;(4)有机环氧化合物;(5)含硅化合物;(6)含钛化合物;(7)含铝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是将含镁化合物在含有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醇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形成镁复合物。通常这种镁复合物为均一透明的溶液。再将该镁复合物和含硅化合物、含钛化合物、含铝化合物进行反应形成催化剂体系。
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组分中:
所述含镁化合物优选通式为Mg(OR6)pX1 2-p的含镁化合物。式中R6为C1-C20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或C3-C20的环烃基;X1为卤素,优选为氯,p为整数且0≤p≤2。
进一步地,所述含镁化合物优选选自氯化镁、溴化镁、一氯甲氧基镁、一氯乙氧基镁、一氯异丙氧基镁、一氯丁氧基镁、一氯辛氧基镁、二乙氧基镁、二丙氧基镁、二丁氧基镁、二辛氧基镁、异丙氧基镁、丁氧基镁、正辛氧基镁和2-乙基己氧基镁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选自氯化镁、二乙氧基镁、二丙氧基镁、二丁氧基镁和二辛氧基镁中的至少一种;最优选选自氯化镁和/或二乙氧基镁。
所述有机磷化合物优选选自正磷酸的烃基酯、亚磷酸的烃基酯、正磷酸的卤代烃基酯和亚磷酸的卤代烃基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选自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异辛酯、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丁酯和亚磷酸二正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环氧化合物优选选自C2-C8的脂肪族烯烃、C2-C8的脂肪族二烯烃、C2-C8的卤代脂肪族烯烃或C2-C8的卤代脂肪族二烯烃的氧化物、缩水甘油醚和内醚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丁二烯氧化物、丁二烯双氧化物、环氧氯丙烷、四氢呋喃、甲基缩水甘油醚和二缩水甘油醚中的至少一种;最优选为环氧氯丙烷和/或四氢呋喃。
所述有机醇化合物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直链、支链或环烷基的醇或碳原子数为6~20含有芳基的醇,所述有机醇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可任选地被卤原子取代;所述的有机醇化合物更优选选自乙醇、丙醇、丁醇、2-乙基己醇和丙三醇中的至少一种;最优选选自乙醇、2-乙基己醇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镁复合物的溶剂体系,在该溶剂体系中可任选地加入惰性稀释剂,通常这种惰性稀释剂包括芳烃类化合物或烷烃类化合物,芳烃类化合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一氯代苯、二氯代苯、三氯代苯、一氯甲苯及其衍生物;烷烃包括3~20个碳的直链烷烃、支链烷烃或环烷烃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如丁烷,戊烷,己烷,环己烷,庚烷等,只要有助于卤化镁溶解的都可以使用。上述的惰性稀释剂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所述含硅化合物优选为无活性氢原子的有机硅化合物,其通式为R1 xR2 ySi(OR3)Z,其中R1、R2、R3相同或者不同,R1和R2分别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或卤素,R3为碳原子数为1~10烃基,其中x,y,z为正整数,0≤x≤2,0≤y≤2,0≤z≤4,且x+y+z=4。
所述含硅化合物更优选选自四氯化硅、四溴化硅、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丙氧基硅烷、四丁氧基硅烷、四(2-乙基己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正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癸基三乙氧基硅烷、环戊基三甲氧基硅烷、环戊基三乙氧基硅烷、2-甲基环戊基三甲氧基硅烷、2,3-二甲基环戊基三甲氧基硅烷、环己基三甲氧基硅烷、环己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叔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丁基三甲氧基硅烷、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环己基三乙氧基硅烷、环己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一氯三甲氧基硅烷、一氯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丁氧基硅烷、三甲基苯氧基硅烷、甲基三烯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酸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乙氧基硅烷、叔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叔戊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环戊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三环戊基甲氧基硅烷、三环戊基乙氧基硅烷、二环戊基甲基甲氧基硅烷和环戊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最优选四乙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和四丁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最最优选选自四乙氧基硅烷和/或四氯化硅。
所述含钛化合物优选通式为Ti(OR5)aX2 b的含钛化合物,式中R5为碳原子数是1~14的脂肪烃基或芳族烃基,X2为卤素,a是0、1或2,b是0至4的整数,a+b=3或4;所述的含钛化合物更优选选自四氯化钛、四溴化钛、四碘化钛、四丁氧基钛、四乙氧基钛、一氯三乙氧基钛、三氯化钛、二氯二乙氧基钛和三氯一乙氧基钛中的至少一种,最优选选自四氯化钛、四乙氧基钛和四丁氧基钛中的至少一种;最最优选四氯化钛。
所述含铝化合物优选通式为AlR4 nX3 3-n的有机铝化合物,式中R4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X3为卤素,n为0<n≤3的整数;所述的有机铝化合物更优选选自三乙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二氯一乙基铝、倍半乙基铝、二氯异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一氯二异丙基铝、一氯甲基正丙基铝和一氯二苯基铝中的至少一种;最优选一氯二乙基铝、二氯一乙基铝和三乙基铝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各组分之间以镁复合物中的每摩尔镁化合物计,含硅化合物为0.05~1摩尔,优选0.1~0.5摩尔,例如具体可为0.05、0.1、0.2、0.3、0.4、0.5、0.6、0.7、0.8、0.9、1.0摩尔;含铝化合物为0~5摩尔,优选0.01~3摩尔,例如具体可为0、0.01、0.05、0.1、0.5、1、1.5、2、2.5、3、3.5、4、4.5、5摩尔;含钛化合物为1~15摩尔,优选2~10摩尔,例如具体可为1、2、3、4、5、6、7、8、9、10、11、12、13、14、15摩尔。
本发明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中形成镁复合物所述的溶剂体系中,以每摩尔镁化合物计,有机环氧化合物为0.2~10摩尔,优选0.3~4摩尔,例如具体可为0.2、0.3、0.5、1、2、3、4、5、6、7、8、9、10摩尔;有机磷化合物为0.1~10摩尔,优选0.2~4摩尔,例如具体可为0.1、0.2、0.5、1、2、3、4、5、6、7、8、9、10摩尔;有机醇化合物为0.1~10摩尔,优选1~4摩尔,例如具体可为0.1、0.5、1、2、3、4、5、6、7、8、9、10摩尔。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1)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含镁化合物溶解于含有所述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形成镁复合物的均匀溶液,溶解温度为50~90℃;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或溶液形成后加入所述有机醇化合物,得到镁复合物反应溶液。反应充分即可,一般反应时间0.5-6小时,优选1~6小时。
(2)将上述反应溶液在-30℃~20℃温度下,与所述含钛化合物进行接触反应,在反应前、反应后或者反应过程中引入所述含硅化合物、含铝化合物;并将混合物缓慢升温至60-110℃,固体物逐渐析出并形成颗粒。反应充分即可,一般反应时间0.5~10小时,优选0.5~6小时。
之后还可以包括:(3)将上述混合物(即步骤(2)反应后的产物)除去未反应物和溶剂,得到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
其中除去未反应物和溶剂,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通常的方法,比如抽滤方式进行去除。此外,还优选用所述惰性稀释剂,比如己烷对反应产物进行洗涤得到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
本发明的双峰聚乙烯树脂用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在聚合反应时还可以加入乙烯聚合反应通常的助催化剂,比如有机铝助催化剂,用量为通常用量。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本发明的双峰聚乙烯树脂制备的注射吹塑中空制品,适宜的制品包括但不限于,药品容器、化妆品容器、家用容器(如食品盒、饮料瓶等)等小中空制品。具体应用时,可采用本领域现有的各种注射吹塑中空制品的吹塑工艺及成型方法;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本发明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中加入常规助剂进行注射吹塑得到聚乙烯小中空制品。
本发明所述的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在乙烯与其他α-烯烃的共聚以及相对分子质量调节能力上,本发明所述的钛系催化剂体系优于传统铬系催化剂,而且以催化剂计的聚合活性也高于铬系催化剂。本发明所述的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所制备的双峰聚乙烯中空树脂具有分子量可调控、力学性能、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和卫生性能均优于铬系单峰聚乙烯树脂的特点。
小中空容器专用双峰HDPE主要用作吹制20L以下的小型容器,市场用量很大。本发明涉及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在串联的多个反应器中进行乙烯聚合,催化剂活性高,聚合物粒径分布集中,低聚物少;生产的双峰树脂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调控,独特的树脂结构使得耐环境应力开裂、力学性能优异,食品安全性能优良,更加有利于健康,适用于注射吹塑工艺制备的小中空制品。在串联的多个反应器工艺中尤其英力士工艺中还能够解决铬系催化剂和钛系催化剂之间因切换牌号导致停车切换次数增加的问题,减少频繁的不连续切换导致装置出现问题的几率,减少大量的过渡料,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双峰聚乙烯树脂具有熔融指数0.50~1.50g/10min、优选0.6~1.2g/10min,密度0.950~0.960g/cm3、优选为0.952~0.958g/cm3时,非常适合注射吹塑小中空制品。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制备的本发明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具有颗粒形态好,粒径分布集中,主要集中在180μm~250μm(75%以上、优选80%以上粒径在180μm~250μm),从而流动性好,有利于加工;同时本发明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低聚物少,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可调控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吹塑小中空制品的加工性能。而且本发明的双峰聚乙烯树脂没有铬系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树脂具有的含低分子析出物的问题。本发明的双峰聚乙烯树脂独特的树脂结构使得其所制备的聚乙烯小中空制品耐环境应力开裂、力学性能优异,食品安全性能优良,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应用前景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双峰聚乙烯树脂(曲线1)和比较例1所得单峰聚乙烯树脂(曲线2)的复数粘度与角频率关系曲线图。图纵坐标为复数黏度η*(Pa s),纵坐标为角频率ω(rad-s-1)。
从图1中可见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峰聚乙烯树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变化呈现明显地剪切稀化,表现出优良的加工性能,比对比例1的单峰聚乙烯树脂更适用于注塑成型聚乙烯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中聚合物有关数据按以下测试方法获得:
(1)树脂拉伸性能:按照GB/T 1040.2-2006所述方法测定,试验速度为50mm/min。
(2)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又称熔融指数,MI):按照ASTM D1238-2038所述方法,用CEAST公司7026型熔融指数仪,在190℃,2.16kg载荷下测定。
(3)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按照GB/T 1043.1所述方法测定。
(4)耐环境应力开裂(ESCR):按照GB/T 1842-2008进行,试样尺寸为38mm×13mm×2mm,试样上带有预制的刻痕,刻痕方向与试样长度方向平行并位于表面的中心部位。痕深度为0.30~0.40mm,试样数量为10个。把表面带有刻痕的试样弯曲并放置入带有表面活性剂的试管中,试管放入50℃的恒温水浴中,观察试样发生开裂的时间并计算破损率。
(5)树脂密度:按照GB/T 1033.2-2010所述方法测定。采用测试熔体流动速率时的挤出样条作为测定密度的试样,试样表面光滑、无空隙、无毛边。样条切下后置于冷金属板上,再将样条浸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盖上盖,于200ml沸腾的蒸馏水中煮沸30min进行退火,然后将该烧杯置于试验室环境下冷却至室温,在24小时内进行测试。
(6)共聚单体在双峰聚乙烯树脂中的含量:采用核磁共振方法测定。采用瑞士Bruker公司AvanceⅢ4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NMR),10毫米探头特定。溶剂为氘代邻二氯苯,约250mg样品置于2.5ml氘代溶剂中,于140℃油浴加热溶解试样形成均匀溶液。采集13C-NMR,探头温度125℃,采用90°脉冲,采样时间AQ为5秒,延迟时间D1为10秒,扫描次数5000次以上。
(7)分子量(Mw、Mn、Mz)及分子量分布PDI(Mw/Mn):均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方法测试所得。具体采用英国Polymer Laboratories公司产PL-GPC 220凝胶渗透色谱仪,连接Polymerchar SA公司IR5型红外检测器。色谱柱为3根串联PLgel 13μm Olexis柱,溶剂及流动相为1,2,4-三氯苯(含250ppm的抗氧剂2,6-二丁基对甲酚),柱温150℃,流速1.0ml/min,采用PL公司EasiCal PS-1窄分布聚苯乙烯标准品进行普适标定。
(8)树脂粉料粒径分布:采用德国Retsch筛分仪进行筛分,考察树脂粉料的粒径分布。
(9)FDA测试:参考测试标准FDA 21CFR 177.1520。
(10)复数黏度与角频率曲线测定方法:利用Rheometrics DSR-Ⅱ型旋转式流变仪,采用
Figure BDA0002252161260000131
平行平板夹具,设定夹具间隙为1mm,温度为190℃,动态频扫的范围为100-0.1rad/s。
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所用原料均为市售而得。
实施例1
(1)所述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制备: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同专利ZL200510117428.5(CN1958620A)。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6.4g二氯化镁,甲苯80ml,环氧氯丙烷4.0ml,磷酸三丁酯4.0ml,乙醇6.4ml,搅拌下升温至70℃,当固体完全溶解形成均一的溶液后反应2小时。将该体系冷却至-15℃,缓慢滴加2.0ml三乙基铝,搅拌反应0.5小时。然后缓慢滴加50ml四氯化钛,搅拌反应0.5小时。然后加入4.0ml四乙氧基硅烷,反应1小时。缓慢升温至85℃,反应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己烷洗涤四遍,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行性好、粒径分布窄的固体的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
(2)聚合反应:
所述聚合反应在两个串联连接的淤浆反应器中进行。
将以上所得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助催化剂(三乙基铝)通过催化剂储罐连续地进入第一反应器完成第一阶段乙烯均聚合反应;第一反应器的聚合反应温度95℃,反应压力4.0MPa。第一反应器的进料中加入氢气,氢气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异丁烷作为稀释剂。乙烯加入量为16t/h,氢气加入量为8.5kg/h,其中氢气/乙烯摩尔比(%/%)为0.17,得到乙烯均聚物。第一反应器制备的乙烯均聚物重均分子量83620g/mol,分子量分布7.8;熔融指数为9.50g/10min,密度为0.966g/cm3
第一反应器所得含乙烯均聚物的物流进入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器的聚合反应温度85℃,反应压力2.8MPa。第二反应器进料中,乙烯加入量为15t/h,氢气加入量为2.9kg/h,己烯-1共聚单体加入量72.0kg/h;氢气/乙烯摩尔比(%/%)为0.07;己烯-1/乙烯摩尔比(%/%)为0.158。第二反应器反应结束后所得双峰聚乙烯树脂的Mw为15.63×104、Mn为1.83×104、Mw/Mn(PDI)为8.55;熔融指数为0.89g/10min;密度为0.956g/cm3。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共聚单体含量为0.1wt%。具体树脂基本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数据见表1~4。
将所得双峰聚乙烯树脂采用现有注射吹塑工艺制备100ml药瓶,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而且没有低分子析出物的问题。本发明的双峰聚乙烯树脂独特的树脂结构使得所制备的聚乙烯药瓶耐环境应力开裂、力学性能优异,药品安全性能优良,更加有利于使用者健康。
实施例2
(1)所述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制备: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同专利ZL200510117428.5(CN1958620A)。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6.0g二氯化镁,甲苯80ml,环氧氯丙烷3.0ml,磷酸三丁酯4.6ml,乙醇5.6ml,搅拌下升温至75℃,当固体完全溶解形成均一的溶液后反应2小时。将该体系冷却至-5℃,缓慢滴加2.2ml一氯二乙基铝,搅拌反应0.5小时。然后缓慢滴加60ml四氯化钛,搅拌反应0.5小时。然后加入4.5ml四乙氧基硅烷,反应1小时。缓慢升温至85℃,反应2.5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己烷洗涤四遍,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行性好、粒径分布窄的固体的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
(2)聚合反应:
所述聚合反应在两个串联连接的淤浆反应器中进行。
将以上所得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助催化剂(三乙基铝)通过催化剂储罐连续地进入第一反应器完成第一阶段乙烯均聚合反应;第一反应器的聚合反应温度85℃,反应压力1.0MPa。第一反应器的进料中加入氢气,氢气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异丁烷作为稀释剂。乙烯加入量为16.5t/h,氢气加入量为7.4kg/h,其中氢气/乙烯摩尔比(%/%)为0.12,得到乙烯均聚物。第一反应器制备的乙烯均聚物重均分子量90620g/mol,分子量分布7.5;熔融指数为10.09g/10min,密度为0.967g/cm3
第一反应器所得含乙烯均聚物的物流进入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器的聚合反应温度100℃,反应压力4.0MPa。第二反应器进料中,乙烯加入量为15t/h,氢气加入量为2.7kg/h,己烯-1共聚单体加入量68.2kg/h;氢气/乙烯摩尔比(%/%)为0.05;己烯-1/乙烯摩尔比(%/%)为0.09。第二反应器反应结束后所得双峰聚乙烯树脂的Mw为17.14×104、Mn为1.82×104、Mw/Mn(PDI)为9.42;熔融指数为0.99g/10min;密度为0.957g/cm3。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共聚单体含量为0.08wt%。具体树脂基本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数据见表1~4。
将所得双峰聚乙烯树脂采用现有注射吹塑工艺制备250ml薄壁饮料瓶,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而且没有低分子析出物的问题。本发明的双峰聚乙烯树脂独特的树脂结构使得所制备的聚乙烯药瓶耐环境应力开裂、力学性能优异,药品安全性能优良,更加有利于使用者健康。
实施例3
(1)所述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制备: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同专利ZL200510117428.5(CN1958620A)。在经过高纯氮气充分置换过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6.4g二氯化镁,甲苯100ml,环氧氯丙烷4.4ml,磷酸三丁酯6.0ml,乙醇3.6ml,搅拌下升温至75℃,当固体完全溶解形成均一的溶液后反应2小时。将该体系冷却至-20℃,缓慢滴加1.8ml倍半乙基铝,搅拌反应0.5小时,然后缓慢滴加40ml四氯化钛,搅拌反应0.5小时。然后加入3.2ml四乙氧基硅烷,反应1小时。缓慢升温至85℃,反应2小时。停止搅拌,静置,悬浮液很快分层,抽除上层清液,己烷洗涤四遍,高纯氮气吹干,得到流行性好、粒径分布窄的固体的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
(2)聚合反应:
所述聚合反应在两个串联连接的淤浆反应器中进行。
将以上所得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助催化剂(三乙基铝)通过催化剂储罐连续地进入第一反应器完成第一阶段乙烯均聚合反应;第一反应器的聚合反应温度94℃,反应压力4.0MPa。第一反应器的进料中加入氢气,氢气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异丁烷作为稀释剂。乙烯加入量为16t/h,氢气加入量为8.5kg/h,其中氢气/乙烯摩尔比(%/%)为0.20,得到乙烯均聚物。第一反应器制备的乙烯均聚物重均分子量79538g/mol,分子量分布8.1;熔融指数为12.50g/10min,密度为0.967g/cm3
第一反应器所得含乙烯均聚物的物流进入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器的聚合反应温度84℃,反应压力2.8MPa。第二反应器进料中,乙烯加入量为16t/h,氢气加入量为3.4kg/h,己烯-1共聚单体加入量81.2kg/h;氢气/乙烯摩尔比(%/%)为0.14;己烯-1/乙烯摩尔比(%/%)为0.21。第二反应器反应结束后所得双峰聚乙烯树脂的Mw为13.45×104、Mn为1.33×104、Mw/Mn(PDI)为10.1;熔融指数为1.1g/10min;密度为0.956g/cm3。所述双峰聚乙烯树脂的共聚单体含量为0.1wt%。具体树脂基本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数据见表1~4。
将所得双峰聚乙烯树脂采用现有注射吹塑工艺制备200ml洗发液瓶,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而且没有低分子析出物的问题。本发明的双峰聚乙烯树脂独特的树脂结构使得所制备的聚乙烯药瓶耐环境应力开裂、力学性能优异,药品安全性能优良,更加有利于使用者健康。
对比例1
(1)采用工业用铬系催化剂NTR-930制备小中空聚乙烯树脂(单峰聚乙烯树脂)。
(2)固体催化剂组分(NTR-930,由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提供),经过活化后,通过催化剂储罐连续地进入第一反应器中完成第一阶段乙烯聚合反应,第一反应器的聚合反应温度102℃,反应压力4.0Mpa;异丁烷作为稀释剂。乙烯加入量为22t/h,己稀-1加入量为35kg/h,己烯-1/乙烯摩尔比(%/%)为0.005。第二反应器的聚合反应温度102℃,反应压力4.0MPa;第二反应器进料中乙烯加入量为21t/h,己烯-1共聚单体加入量72kg/h,己烯-1/乙烯摩尔比(%/%)为0.0035。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为并联生产。制备的聚合物Mw为16.76×104、Mn为2.09×104、PDI为8.01;熔融指数为0.22g/10min,密度为0.956g/cm3。所得聚乙烯树脂的共聚单体含量为0.2%wt。具体树脂基本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数据见表1~4。
表1树脂粉料粒径分布及催化剂活性
Figure BDA0002252161260000181
表2树脂组成及性能
Figure BDA0002252161260000182
表3树脂力学性能
Figure BDA0002252161260000183
表4.FDA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252161260000191
从表1-4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在两个以上串联连接的反应中进行乙烯聚合,可以制备具有颗粒形态好,大颗粒和小颗粒都较少且粒径更加集中(主要在180μm~250μm之间),流动性好的聚乙烯树脂。
采用本专利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峰聚乙烯树脂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较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且双峰聚乙烯树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变化呈现明显地剪切稀化(见图1),表现出优良的加工性能,适用于注塑成型聚乙烯制品。适宜的制品包括但不限于,药品容器、化妆品容器,家用容器等小型注射吹塑中空制品。

Claims (34)

1.一种聚乙烯树脂,具有双峰分子量分布;所述聚乙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100000g/mol;其分子量分布为5~18;所述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50~0.958g/cm3,熔融指数为0.50~1.50g/10min;
所述聚乙烯树脂的乙烯均聚部分的重均分子量大于50000g/mol,分子量分布为6~15;密度为0.960~0.980g/cm3,熔融指数5~20g/10min;
所述聚乙烯树脂75%以上颗粒粒径在180μm~250μm;
所述聚乙烯树脂含有共聚单元,所述共聚单元的共聚单体包括α-烯烃单体;所述的共聚单元的共聚单体在聚乙烯树脂中的含量为0.001~1.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乙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120000g/mol;和/或,
所述聚乙烯树脂分子量分布为7~16;和/或,
所述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52~0.958g/cm3;和/或,
所述聚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0.60~1.20g/10min;和/或,
所述聚乙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8000g/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乙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10000g/mo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乙烯树脂的乙烯均聚部分密度为0.964~0.978g/cm3;和/或,
所述聚乙烯树脂的乙烯均聚部分的熔融指数为8~15g/10min;和/或,
所述聚乙烯树脂的乙烯均聚部分的重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60000g/mo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聚单体结构式为:CH2=CHR,其中R为具有1-10碳原子的线性或者支链的烷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聚单体为丙烯,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和癸烯-1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共聚单元的共聚单体在聚乙烯树脂中的含量为0.001~0.5wt%。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乙烯树脂于23℃下测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大于或等于8kJ/m2;和/或,
所述聚乙烯树脂耐环境应力开裂大于或等于60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乙烯树脂于23℃下测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大于等于10kJ/m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经过串联的乙烯均聚反应和乙烯共聚反应,在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存在下制备所述聚乙烯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阶段均聚反应:包括将乙烯单体与任选的氢气,在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存在下进行乙烯均聚反应,得到包含乙烯均聚物的物流;
第二阶段共聚反应:上一阶段所得包含乙烯均聚物的物流与乙烯单体和所述共聚单体以及任选氢气,一起进行共聚反应,得到所述聚乙烯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包括以下组分:(1)含镁化合物;(2)有机磷化合物;(3)有机醇化合物;(4)有机环氧化合物;(5)含硅化合物;(6)含钛化合物;(7)含铝化合物;通过将含镁化合物在含有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醇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形成镁复合物;将该镁复合物和含硅化合物、含钛化合物、含铝化合物进行反应形成所述催化剂体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组分中:
所述含镁化合物选自通式为Mg(OR6)pX1 2-p的含镁化合物;式中R6为C1-C20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或C3-C20的环烃基;X1为卤素,p为整数且0≤p≤2;和/或,
所述有机磷化合物选自正磷酸的烃基酯、亚磷酸的烃基酯、正磷酸的卤代烃基酯和亚磷酸的卤代烃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有机环氧化合物选自C2-C8的脂肪族烯烃、C2-C8的脂肪族二烯烃、C2-C8的卤代脂肪族烯烃或C2-C8的卤代脂肪族二烯烃的氧化物、缩水甘油醚和内醚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有机醇化合物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直链、支链或环烷基的醇或碳原子数为6~20含有芳基的醇,所述有机醇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可任选地被卤原子取代;和/或,
所述含硅化合物为无活性氢原子的有机硅化合物,其通式为R1 xR2 ySi(OR3)Z,其中R1、R2、R3相同或者不同,R1和R2分别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或卤素,R3为碳原子数为1~10烃基,其中x,y,z为正整数,0≤x≤2,0≤y≤2,0≤z≤4,且x+y+z=4;和/或,
所述含钛化合物的通式为Ti(OR5)aX2 b,式中R5为碳原子数是1~14的脂肪烃基或芳族烃基,X2为卤素,a是0、1或2,b是0至4的整数,a+b=3或4;和/或,
所述含铝化合物为通式是AlR4 nX3 3-n的有机铝化合物,式中R4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X3为卤素,n为0<n≤3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组分中:
所述含镁化合物选自通式为Mg(OR6)pX1 2-p的含镁化合物;式中X1为氯;和/或,
所述有机磷化合物选自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异辛酯、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丁酯和亚磷酸二正丁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有机环氧化合物选自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丁二烯氧化物、丁二烯双氧化物、环氧氯丙烷、四氢呋喃、甲基缩水甘油醚和二缩水甘油醚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的有机醇化合物选自乙醇、丙醇、丁醇、2-乙基己醇和丙三醇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含硅化合物选自四氯化硅和/或四乙氧基硅烷;和/或,
所述含钛化合物选自四氯化钛、四溴化钛、四碘化钛、四丁氧基钛、四乙氧基钛、一氯三乙氧基钛、三氯化钛、二氯二乙氧基钛和三氯一乙氧基钛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含铝化合物选自三乙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二氯一乙基铝、倍半乙基铝、二氯异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一氯二异丙基铝、一氯甲基正丙基铝和一氯二苯基铝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组分中:
所述含镁化合物选自氯化镁、溴化镁、一氯甲氧基镁、一氯乙氧基镁、一氯异丙氧基镁、一氯丁氧基镁、一氯辛氧基镁、二乙氧基镁、二丙氧基镁、二丁氧基镁、二辛氧基镁、异丙氧基镁、丁氧基镁、正辛氧基镁和2-乙基己氧基镁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各组分之间以镁复合物中的每摩尔镁化合物计,含硅化合物为0.05~1摩尔;含铝化合物为0~5摩尔;含钛化合物为1~15摩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各组分之间以镁复合物中的每摩尔镁化合物计,含硅化合物为0.1~0.5摩尔;含铝化合物为0.01~3摩尔;含钛化合物为2~10摩尔。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中形成镁复合物所述的溶剂体系中,以每摩尔镁化合物计,有机醇化合物为0.1~10摩尔;有机环氧化合物为0.2~10摩尔;有机磷化合物为0.1~10摩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中形成镁复合物所述的溶剂体系中,以每摩尔镁化合物计,有机醇化合物为1~4摩尔;有机环氧化合物为0.3~4摩尔;有机磷化合物为0.2~4摩尔。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钛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1)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含镁化合物溶解于含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的溶剂体系中形成镁复合物的均匀溶液,溶解温度为50~90℃;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或溶液形成后加入有机醇化合物,得到镁复合物反应溶液;
(2)将上述反应溶液在-30℃~20℃温度下,与所述含钛化合物进行接触反应,在反应前、反应后或者反应过程中引入所述含硅化合物、含铝化合物进行反应;并将混合物缓慢升温至60-110℃,得到所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110℃;反应压力为0.1~5.0MPa;和/或,
所述第二阶段共聚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110℃;反应压力为0.1~5.0MPa。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的反应温度为温度70~100℃;反应压力为0.5~4.5MPa;和/或,
所述第二阶段共聚反应的反应温度为75~100℃;反应压力为0.5~4.5MPa。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阶段共聚反应在氢气存在下进行。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阶段共聚反应中氢气和乙烯摩尔比为0.02~0.50。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阶段共聚反应中氢气和乙烯摩尔比为0.05~0.30。
2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阶段共聚反应的所述共聚单体和乙烯的摩尔比为0.08~0.25。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阶段共聚反应的所述共聚单体和乙烯的摩尔比为0.10~0.20。
2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在氢气存在下进行。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中氢气和乙烯摩尔比为0.05~0.30。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中氢气和乙烯摩尔比为0.05~0.25。
3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所得乙烯均聚物的密度0.960~~0.980g/cm3;和/或,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所得乙烯均聚物的熔融指数为5~20g/10min;和/或,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所得乙烯均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大于50000g/mol;和/或,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所得乙烯均聚物的分子量分布为6~15。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所得乙烯均聚物的密度为0.964~0.978g/cm3;和/或,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所得乙烯均聚物的熔融指数为8~15g/10min;和/或,
所述第一阶段均聚反应所得乙烯均聚物的重均分子量选为大于或等于60000g/mol。
33.根据权利要求10~32之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聚乙烯树脂。
34.根据权利要求1~9、权利要求33之任一项所述的聚乙烯树脂制备的注射吹塑中空制品。
CN201911038338.5A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注射吹塑的中空制品 Active CN112724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8338.5A CN112724301B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注射吹塑的中空制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8338.5A CN112724301B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注射吹塑的中空制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4301A CN112724301A (zh) 2021-04-30
CN112724301B true CN112724301B (zh) 2022-11-18

Family

ID=75589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8338.5A Active CN112724301B (zh) 2019-10-29 2019-10-29 一种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注射吹塑的中空制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43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35892A (zh) * 2021-11-16 2023-05-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用于管材料的双峰聚乙烯树脂的方法及其双峰聚乙烯树脂
CN114292356B (zh) * 2021-12-28 2023-07-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大中空容器吹塑聚乙烯专用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133489B (zh) * 2021-12-28 2024-0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空容器吹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81349B (zh) * 2021-12-28 2023-11-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聚乙烯管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26034A (zh) * 2022-11-28 2023-04-07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防水用聚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9515A (zh) * 2015-10-20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分子量分布宽的乙烯聚合物组合物、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CN109694424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28394B1 (en) * 2009-02-24 2013-09-04 Borealis AG Multi-stage process for producing multi-modal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9515A (zh) * 2015-10-20 2017-04-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分子量分布宽的乙烯聚合物组合物、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CN109694424A (zh) * 2017-10-24 2019-04-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4301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24301B (zh) 一种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注射吹塑的中空制品
CN112745408B (zh) 用于挤出吹塑小中空制品的双峰聚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678688B2 (ja)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の第▲iv▼b、▲v▼b及び▲vi▼b族金属ヒドロカルビルオキシドとアルモキサン
RU2522439C2 (ru) Многостадийный способ полимеризации этилена
KR101154508B1 (ko) 혼성 담지 메탈로센 촉매,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방법
JP2010526186A (ja) 高い剛性および高いescrをもつ双峰的なポリエチレン樹脂
JP2004530778A (ja) プロピレンランダム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699635B1 (en) Polymer composition for use in blow moulding
KR101528603B1 (ko)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폴리올레핀
JP6793834B2 (ja) 高い応力亀裂抵抗を有するブロー成形用ポリエチレン組成物
JP7238135B2 (ja)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調製された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
KR20190068631A (ko) 높은 스웰비 및 충격 저항을 갖는 블로우 성형용 폴리에틸렌 조성물
JPH08504883A (ja) 幅広い分子量分布を示すポリエチレンの製造方法
JP6896074B2 (ja) 高い応力亀裂抵抗を有するブロー成形用ポリエチレン組成物
CN108368203B (zh) 催化剂组合物和制备超高分子量聚(α-烯烃)减阻剂的方法
CN112119100B (zh) 聚乙烯组合物
RU2751343C1 (ru) Полиэтиленов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обладающая стойкостью к растрескиванию под воздействием окружающей среды
CN115232239B (zh) 乙烯-丁烯-辛烯三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系统
CN109456445A (zh) 一种梳状丙烯基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JP2020510583A (ja) キャップ及びクロージャー
CN111087509B (zh) 一种柔性1-丁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09306B1 (ko) 높은 스웰비를 갖는 폴리에틸렌 조성물
CN114181349B (zh) 聚乙烯管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8078571A1 (en) Ethylene based disentangled polymers and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m
CN116410360A (zh) 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