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3254A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3254A
CN112713254A CN202011583738.7A CN202011583738A CN112713254A CN 112713254 A CN112713254 A CN 112713254A CN 202011583738 A CN202011583738 A CN 202011583738A CN 112713254 A CN112713254 A CN 112713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rea
overlapping
holes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37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3254B (zh
Inventor
周小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837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3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3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3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1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7/1262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封装盖板和玻璃胶,玻璃胶位于显示基板和封装盖板之间,分别与显示基板和封装盖板相粘结;玻璃胶在显示基板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封装区中,且与反射金属层至少部分交叠;反射金属层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通孔;封装区包括重叠区和非重叠区;位于重叠区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位于非重叠区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激光扫描过程中由于二次扫描引起的玻璃胶应力不同的问题,保证重叠区和非重叠区的玻璃胶烧结键合的程度相近,避免显示面板受力时玻璃胶局部碎裂损伤而影响封装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量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器件普遍使用玻璃胶(Frit)作为封装材料,并采用激光烧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封装。玻璃胶由玻璃粉和粘合剂配制而成,凭借温度处理,浆料中水分和有机溶剂挥发分解;通过激光烧结后,高温下通过微观键合,从而达到有效封装的作用。
为了提高封装效果,分别在对盒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的表面上,且位于二者的封装区域设置玻璃胶和反射金属层,在对玻璃胶进行激光烧结时,利用该反射金属层的反射作用和本身特性,可以促进激光热量的吸收和热量的均衡传导。
然而,就目前而言,OLED硬屏都采用Frit封装技术,熔块激光密封(Frit LaserSealing)过程中激光扫描路径的接头区域不可避免存在二次激光扫描,即激光发生重叠,这导致激光重叠区域Frit吸收较多的激光能量,所烧结形成的玻璃胶应力与其它非重叠区存在差异,在摔落等受力情形下玻璃胶容易发生局部碎裂,即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单体落摔性能,继而影响玻璃胶的密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以平衡激光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玻璃胶吸收的热量的差异,减小烧结的玻璃胶的应力差异,使整个玻璃胶密封圈应力更均匀。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封装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反射金属层,所述反射金属层位于所述封装区内;
封装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
玻璃胶,位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之间,所述玻璃胶分别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相粘结;所述玻璃胶在所述显示基板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封装区中,且与所述反射金属层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反射金属层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通孔;所述封装区包括重叠区和非重叠区;位于所述重叠区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位于所述非重叠区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封装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反射金属层,所述反射金属层位于所述封装区内;
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封装区设置玻璃粉,所述玻璃粉与所述反射金属层至少部分交叠;
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覆盖封装盖板;
驱动激光束沿所述封装区扫描一周以融化所述玻璃粉并形成玻璃胶,所述玻璃胶分别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相粘结;
其中,所述激光束的扫描路径包括重叠路径和非重叠路径,所述封装区包括重叠区和非重叠区,所述重叠区对应所述重叠路径,所述非重叠区对应所述非重叠路径;所述反射金属层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通孔;位于所述重叠区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位于非重叠区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面板中设置显示基板、封装盖板和玻璃胶,其中,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封装区,显示基板还包括反射金属层,反射金属层位于封装区内;封装盖板位于显示基板的出光侧,玻璃胶位于显示基板和封装盖板之间,玻璃胶分别与显示基板和封装盖板相粘结,玻璃胶在显示显示基板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封装区中,且与反射金属层至少部分交叠;反射金属层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通孔;封装区包括重叠区和非重叠区;位于重叠区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位于非重叠区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可以利用通孔减少反射金属层反射激光束的面积,调节反射金属层对激光能量的反射效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解决激光扫描过程中由于二次扫描引起的玻璃胶应力不同的问题,可以改变重叠区反射金属层的开口率大于非重叠区反射金属层的开口率,保证在激光烧结玻璃胶时,降低重叠区的玻璃胶吸收的激光能量,使重叠区玻璃胶吸收的激光能量能够与非重叠区玻璃胶吸收的激光能量更接近,保证重叠区和非重叠区的玻璃胶烧结键合的程度相近,形变应力也更相近,避免显示面板受力时玻璃胶局部碎裂损伤而影响封装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虚线框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束扫描烧结玻璃胶的路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束扫描烧结玻璃胶的路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7和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显示面板重叠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显示面板重叠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沿AA’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虚线框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1-图3,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10,包括显示区100以及围绕显示区100的封装区200;显示基板10还包括反射金属层11,反射金属层11位于封装区200内;封装盖板20,位于显示基板10的出光侧;玻璃胶30,位于显示基板10和封装盖板20之间,玻璃胶30分别与显示基板10和封装盖板20相粘结;玻璃胶30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封装区200中,且与反射金属层11至少部分交叠;反射金属层11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通孔110;封装区200包括重叠区210和非重叠区220;位于重叠区210的反射金属层11中的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位于非重叠区220的反射金属层11中的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
其中,显示基板10为其上设置有多个有机发光单元的衬底基板,由于有机发光单元容易受水汽侵蚀,故而需要进行密封封装。可以理解,Frit封装技术中,熔块激光密封过程是通过激光束照射显示基板10和封装盖板20之间的玻璃粉,使玻璃粉和其中掺杂的粘合剂通过高温烧结键合,形成固化的玻璃胶进行封装。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束扫描烧结玻璃胶的路径示意图,参考图1、图2和图4,激光束需要沿封装区扫描一周,从而融化玻璃粉使玻璃胶分别与显示基板和封装盖板相粘结。在激光扫描一周的过程中,激光束由起始端开始,围绕封装区扫描一周后会再一次经过起始端而到达终止端停止。此时,激光束的扫描路径中实质上存在一段重叠路径,除重叠路径外的路径则为非重叠路径,重叠路径与非重叠路径首尾相连形成封闭路径。重叠路径对应在封装区200中形成重叠区210,非重叠路径对应在封装区200中形成非重叠区220。该重叠路径和重叠区210实际上是激光束扫描两次的路径和区域,而非重叠路径和非重叠区220则为扫描一次的路径和区域。显然,激光扫描两次的封装区域中,玻璃胶30所吸收的激光能量更多,相较于非重叠区220的玻璃胶30的而言,重叠区210玻璃胶30烧结键合的程度更高,玻璃胶30所能承受的形变应力更小,从而导致整个封装区的玻璃胶应力不同。
本实施例中,在玻璃胶30的下方设置反射金属层11,利用反射金属层11反射上方激光束,可以保证玻璃胶30对激光能量的吸收效率。同时,在反射金属层11中设置通孔110,可以利用通孔110减少反射激光束的面积,调节反射金属层11对激光能量的反射效率。而设置重叠区210的反射金属层11中的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位于非重叠区220的反射金属层11中的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实际上是根据重叠区210和非重叠区220中玻璃胶30在激光扫描烧结时的吸收能量不同,对反射金属层11的反射面积的调节。其中,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代表了反射金属层11的开口率,单位区域中面积之和越大,则表面反射金属层11的开口率越大。设置重叠区210反射金属层11的开口率大于非重叠区220反射金属层11的开口率,则可以保证在激光烧结玻璃胶30时,降低重叠区210的玻璃胶30吸收的激光能量。此时,重叠区210玻璃胶30吸收的激光能量能够与非重叠区220玻璃胶30吸收的激光能量更接近,从而能够保证重叠区210和非重叠区220的玻璃胶烧结键合的程度相近,形变应力也更相近,从而能够避免面板受力时玻璃胶局部碎裂损伤而影响封装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反射金属层11可选以显示基板10中固有的金属膜层制备工序采用同工艺同层制备形成。具体地,显示基板中的衬底基板可包括栅极金属层、电容金属层和数据线金属层,可设置反射金属层与栅极金属层、电容金属层或数据线金属层同层设置且采用同一工艺制备而成。或者,显示基板中有机发光单元包括有阳极金属层,本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反射金属层与阳极金属层同层设置且采用同一工艺制备而成。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围绕封装区扫描一周的过程中,激光束的功率需要由零逐渐增加至稳定,而同步地,扫描的速度也从零逐渐增加至预设的扫描速度。而且,在终止时,激光束的功率也会随着扫描逐渐降低为零,同时扫描速度也同步降低为零。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束扫描烧结玻璃胶的路径示意图,参考图5,换言之,激光束的扫描路径依次包括起始端、加速路径、匀速路径、减速路径和终止端,而且,在重叠路径中包括加速路径、减速路径以及位于加速路径和减速路径之间的至少部分匀速路径所经过的路径。可以理解,激光束的功率和激光束的扫描速度直接决定了玻璃胶所吸收能量的大小,激光功率越大,则玻璃胶所吸收的能量越多;扫描速度越慢,玻璃胶所吸收的能量也越多。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根据重叠区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玻璃胶吸收能量的影响,提供了具体地实施方式。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参考图6,该显示面板中,在围绕显示区100的方向上,重叠区2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211、第二区域212和第三区域213;可选地,可设置第二区域212中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均大于第一区域211中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以及第三区域213中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
可以理解,第一区域211实质上对应的是如图5所示激光扫描路径中的加速路径,也即在激光束从起始端开始,加速扫描形成加速路径时在封装区中所经过的区域。同理,第三区域213则对应如图5所示激光扫描路径中的减速路径,第三区域213实质上是激光束在减少扫描直至到达终止端停止过程中,在封装区中所经过的区域。第一区域211和第三区域213均经过了一次匀速激光扫描的过程,同时还分别经历一次加速扫描和减速扫描的过程;第二区域212则经历了两次匀速扫描的过程。针对于此,经研究发现,在加速扫描的过程中,激光的功率也同步在增加,而对于玻璃胶而言,其所吸收的激光能量实质上也是增加的;在匀速扫描的过程中,激光的功率也同步达到最大,并处于不变的状态;在减速扫描的过程中,激光的功率也同步在减小,而对于玻璃胶而言,其所吸收的激光能量实质上是减小的。换言之,在激光加速扫描和减速扫描的过程中,对于玻璃胶激光能量的吸收起主要作用的是激光功率的变化,激光功率带来的激光能量的变化大于激光的扫描速度带来的激光能量变化。与第二区域212的玻璃胶所吸收的激光能量相比,第一区域211和第三区域213中玻璃胶所吸收的激光能量较少。基于此,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区域212中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第一区域211中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以及第三区域213中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实质上是限定了第二区域212中通孔的开口率均大于第一区域211和第三区域213中通孔的开口率,此时第二区域212中反射金属层具备最小的反射面积,而第一区域211和第三区域213中反射金属层的反射面积相对较大,第二区域212中反射金属层对激光束的反射相对较少,能够减少玻璃胶吸收的激光能量,从而使第二区域212的玻璃胶与第一区域211和第三区域213中玻璃胶的烧结键合程度相近,保证整个封装区玻璃胶形变应力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6,根据第一区域211和第三区域213中激光能量的变化规律,本实施例中可设置第一区域211、第二区域212和第三区域213在垂直封装区200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沿第一区域211指向第三区域213的方向上,第一区域211中的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逐渐增大,第三区域213中的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逐渐减小。
继续参考图5和图6,由上述关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激光扫描过程分析可知,第一区域211和第三区域312均经历了一次匀速扫描的过程,第二区域212经历两次匀速扫描的过程。此外,沿第一区域211指向第三区域213的方向上,第一区域211还会经历一次加速扫描的过程,第三区域213会经历一次减速扫描的过程。而根据玻璃胶对激光能量的吸收起主要作用的是激光功率的变化,即激光功率占主导因素的角度可知,沿第一区域211指向第三区域213的方向上,第一区域211激光产生的能量逐渐增加,并在第二区域212激光产生的能量达到最大值,而在第三区域213激光产生的能量逐渐减小。由此,该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区域211中的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逐渐增大,第三区域213中的通孔110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逐渐减小,实质上是第一区域211的通孔开口率逐渐增大,第三区域213的通孔开口率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匹配从第一区域到第二区域激光能量逐渐增大和由第三区域到第二区域激光能量逐渐减小的情况,使得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反射金属层在反射激光后形成相同或相近的激光能量,保证玻璃胶烧结后形变应力的均匀。
对于第二区域而言,其激光扫描过程中尽管扫描两次,然而扫描过程中的激光功率已经稳定,扫描速度也达到预定速度,因此该区域中的玻璃胶所吸收的激光能量不会发生变化。同样地,对于非重叠区而言,其激光扫描过程中仅扫描一次,而且是以稳定的激光功率和预定的扫描速度扫描,故而该区域中的玻璃胶所吸收的激光能量也不会发生变化。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位于第二区域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Y1和第二区域沿垂直封装区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X1满足:Y1=220.34X1 2-316.22X1+696.3;位于非重叠区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为Y2和非重叠区沿垂直封装区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X2满足:Y2=220.34X2 2-316.22X2+646.3。
该实施例中,激光的烧结过程激光功率可设置为10W,激光束的扫描速度可设置为15mm/s。经发明人研究发现,此时第二区域和非重叠区开口率的大小与垂直于封装区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存在直接关系。如下表1为实验获得的非重叠区开口率大小与宽度的关系表格。
表1
反射金属层开口率 非重叠区宽度
0% 648μm
15% 600μm
32% 570μm
90% 540μm
基于上述开口率大小和宽度的关系表格,发明人经数据拟合获得了非重叠区的开口率和宽度的拟合关系曲线,即得Y2=220.34X2 2-316.22X2+646.3,其中,Y2为位于非重叠区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X2为非重叠区沿垂直于封装区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
在此基础上,根据非重叠区的激光反射率以及实际所形成的激光能量,并且综合考量第二区域激光的扫描次数以及激光的实际功率,为实现非重叠区激光能量和第二区域激光能量的均衡,发明人经研究获得第二区域的开口率和宽度的拟合关系曲线为Y1=220.34X1 2-316.22X1+696.3,其中,Y1为位于第二区域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X1为第二区域沿垂直封装区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
由两个拟合曲线可知,当第二区域和非重叠区存在相同的宽度时,第二区域的开口率大于非重叠区的开口率,此时第二区域反射金属层对激光的反射减弱,激光能量减小,从而能够保证第二区域的玻璃胶形变应力更接近非重叠区。或者,当第二区域和非重叠区存在相同的通孔开口率时,则第二区域的宽度大于非重叠区的宽度,此时同样能够保证第二区域的玻璃胶形变应力与非重叠区相当。示例性地,由拟合关系曲线可知,在第二区域宽度为650μm时,第二区域的通孔开口率为15%,此时的反射金属层反射的激光能量,与非重叠区通孔开口率为15%、宽度为600μm时的激光能量相同或相近,从而保证了第二区域和非重叠区的激光能量的均衡,使玻璃胶烧结后的形变应力差异减小。
具体地,根据实际的工艺条件以及上述的拟合关系曲线,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可设置位于非重叠区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为5%-25%;位于第二区域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为35%-55%。此时非重叠区所烧结形成的玻璃胶与第二区域所烧结形成的玻璃胶的形变应力差在容许的范围内,整个封装层中玻璃胶相对来说具备较为均匀的形变应力,可以有效避免显示面板摔落等情况时受到损伤,从而保证封装效果。示例性地,以非重叠区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即开口率为15%,第二区域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即开口率为45%为例,则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通孔开口率应设置为由15%-45%渐变的形态,以匹配从第一区域到第二区域或者由第三区域到第二区域,激光能量逐渐增大的情况,使得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反射金属层在反射激光后形成相同或相近的激光能量,保证玻璃胶烧结后形变应力的均匀。
如上所述,考虑到非重叠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存在不同的激光能量吸收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上述的四个不同区域具备不同的通孔的面积,或者,可设置上述的四个不同区域中的通孔具备不同的排布密度,当然,也可同时设置四个区域具备不同的通孔面积和排布密度。下面对非重叠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通孔的设置情况进行具体介绍。
图7和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显示面板重叠区的结构示意图,首先参考图1和图7,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在围绕显示区100的方向上,第二区域212中通孔110的面积均大于第一区域211中通孔110的面积和第三区域213中通孔110的面积。此时如图所示,由中间的第二区域212向第一区域211或向第三区域213,通孔110的面积逐渐变小。而且,在沿第一区域211指向第三区域213的方向即如图所示的竖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通孔110的中心距离均一致。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8,还可设置为第一区域211和第三区域213中的通孔110的面积与第二区域212中通孔110的面积一致,而就通孔的排布密度而言,可设置第二区域212中通孔110的排布密度,均大于第一区域211中通孔110的排布密度和第三区域213中通孔110的排布密度。此时如图所示,各区域的通孔110面积相等,而在沿第一区域211指向第三区域213的方向即如图所示的竖向方向上,相邻的通孔110的间距由中间的第二区域212到第一区域211或由中间的第二区域212到第三区域213逐渐变大。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通孔的形状以及具体地排布方式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地,可设置通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以是六边形或者星形等等。而通孔的排布方式则可包括矩形排布、菱形排布、圆形排布中的至少一种。当然,上述示例的排布方式均为规则的均匀排布,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仿真模拟,获得非规则的排布方式,此处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中存在通孔面积渐变的要求,在上述提供的排布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合理调节通孔的面积和排布密度,从而实现通孔开口率与激光能量的匹配。
此外,熔块激光密封(过程中激光束的能量分布实质上为高斯分布,激光束中间区域能量较高,而边缘区域的能量相对较弱。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设置在垂直封装区200延伸的方向上,重叠区的中心区域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边缘区域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
图9和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显示面板重叠区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9,具体地,在垂直封装区200延伸的方向上,可设置第一区域211、第二区域212和第三区域213的中心区域的通孔110的面积大于边缘区域的通孔110的面积。参考图1和图10,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在垂直封装区200延伸的方向上,第一区域211、第二区域212和第三区域213的中心区域的通孔110的排布密度大于边缘区域的通孔110的排布密度。
对应能量为高斯分布的激光束,可以理解,在激光束扫描时封装区的中心区域激光能量更高,边缘区域的激光能量相对较弱。本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通孔时,可以利用通孔的面积或排布密度调节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反射效率差,也即设置中心区域通孔的面积更大,或者设置中心区域通孔的排布更密集,从而能够减少反射金属层的反射面积,平衡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最终的激光能量,使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封装胶具备相同或相近的形变应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1,该显示装置可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并且,由于该显示装置采用上述的显示面板1,因而该显示装置具有上述显示面板1的相同或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地,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
基于上述的显示面板,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对应的制备方法。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参考图1-图4以及图12,该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110、提供显示基板,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封装区;显示基板还包括反射金属层,反射金属层位于封装区内;
S120、在显示基板的封装区设置玻璃粉,玻璃粉与反射金属层至少部分交叠;
S130、在显示基板的出光侧覆盖封装盖板;
S140、驱动激光束沿封装区扫描一周以融化玻璃粉并形成玻璃胶,玻璃胶分别与显示基板和封装盖板相粘结;
其中,激光束的扫描路径包括重叠路径和非重叠路径,封装区包括重叠区和非重叠区,重叠区对应重叠路径,非重叠区对应非重叠路径;反射金属层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通孔;位于重叠区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位于非重叠区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显示面板中位于重叠区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位于非重叠区的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可以在制备过程的封装阶段,利用通孔减少反射金属层反射激光束的面积,调节反射金属层对激光能量的反射效率。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激光扫描过程中由于二次扫描引起的玻璃胶应力不同的问题,可以改变重叠区反射金属层的开口率大于非重叠区反射金属层的开口率,保证在激光烧结玻璃胶时,降低重叠区的玻璃胶吸收的激光能量,使重叠区玻璃胶吸收的激光能量能够与非重叠区玻璃胶吸收的激光能量更接近,保证重叠区和非重叠区的玻璃胶烧结键合的程度相近,形变应力也更相近,避免显示面板受力时玻璃胶局部碎裂损伤而影响封装效果。
针对于如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本发明同样提供了对应的制备方法。首先参考图5和图6,需要说明的是,激光的扫描路径中,重叠路径与非重叠路径首尾相连形成封闭路径;扫描路径依次包括起始端、加速路径、匀速路径、减速路径和终止端;在围绕显示区的方向上,重叠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参考图5、图6和图13,该制备方法包括:
S110、提供显示基板,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封装区;显示基板还包括反射金属层,反射金属层位于封装区内;
S120、在显示基板的封装区设置玻璃粉,玻璃粉与反射金属层至少部分交叠;
S130、在显示基板的出光侧覆盖封装盖板;
S141、激光束从起始端开始,驱动激光束加速扫描形成加速路径并经过第一区域;
S142、在到达预设扫描速度后,驱动激光束围绕显示区匀速扫描形成匀速路径,并依次经过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非重叠区扫描一周;
S143、再次经过起始端,沿匀速路径再次经过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S144、之后驱动激光束减速扫描直至到达终止端停止形成减速路径,并经过第三区域。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制备过程中,在步骤141激光束沿加速路径的过程中,激光的功率和扫描速度均呈增大的状态;在步骤142和步骤143激光束沿匀速路径的过程中,激光的功率和扫描速度均不变;在步骤144激光束沿减速路径的过程中,激光的功率和扫描速度均减小。而且,激光的功率的带来的激光能量的变化大于激光的扫描速度带来的激光能量变化。基于此,在步骤S110提供显示基板时,可设置该显示基板中,第二区域中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第三区域以及第一区域中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
除上述需要考虑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激光能量的影响,因而在制备过程的步骤S110中,设置显示面板的第二区域的通孔开口率均大于第一区域的通孔开口率和第三区域的通孔开口率外,还需要考虑激光束的能量分布。在激光束的能量通常呈高斯分布的基础上,步骤S110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可设置显示面板在垂直激光束的扫描路径上,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中心区域的通孔的面积大于边缘区域的通孔的面积。
此时,第二区域212中通孔的开口率均大于第一区域211和第三区域213中通孔的开口率,第二区域212中的反射金属层具备最大的反射面积,而第一区域211和第三区域213中反射金属层的反射面积相对较小,第二区域212中反射金属层对激光束的反射相对较少,能够减少玻璃胶吸收的激光能量,从而使第二区域212的玻璃胶与第一区域211和第三区域213中玻璃胶的烧结键合程度相近,保证整个封装区玻璃胶形变应力的均匀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封装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反射金属层,所述反射金属层位于所述封装区内;
封装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
玻璃胶,位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之间,所述玻璃胶分别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相粘结;所述玻璃胶在所述显示基板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封装区中,且与所述反射金属层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反射金属层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通孔;所述封装区包括重叠区和非重叠区;位于所述重叠区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位于所述非重叠区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围绕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重叠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均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在垂直所述封装区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第三区域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逐渐增大,所述第三区域中的所述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Y1和所述第二区域沿垂直所述封装区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X1满足:Y1=220.34X1 2-316.22X1+696.3;
位于所述非重叠区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为Y2和所述非重叠区沿垂直所述封装区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X2满足:Y2=220.34X2 2-316.22X2+646.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非重叠区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为5%-25%;
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比例为35%-5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重叠区、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通孔的面积和/或排布密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围绕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通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通孔的面积和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通孔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所述封装区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中心区域的所述通孔的面积大于边缘区域的所述通孔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所述封装区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中心区域的所述通孔的排布密度大于边缘区域的所述通孔的排布密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1.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封装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反射金属层,所述反射金属层位于所述封装区内;
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封装区设置玻璃粉,所述玻璃粉与所述反射金属层至少部分交叠;
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覆盖封装盖板;
驱动激光束沿所述封装区扫描一周以融化所述玻璃粉并形成玻璃胶,所述玻璃胶分别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封装盖板相粘结;
其中,所述激光束的扫描路径包括重叠路径和非重叠路径,所述封装区包括重叠区和非重叠区,所述重叠区对应所述重叠路径,所述非重叠区对应所述非重叠路径;所述反射金属层上设置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通孔;位于所述重叠区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大于位于非重叠区的所述反射金属层中的通孔在单位区域中的面积之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路径与所述非重叠路径首尾相连形成封闭路径;所述扫描路径依次包括起始端、加速路径、匀速路径、减速路径和终止端;在围绕所述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重叠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驱动激光束沿所述封装区扫描一周以融化所述玻璃粉并形成玻璃胶,包括:
所述激光束从所述起始端开始,加速扫描形成加速路径并经过所述第一区域;
在到达预设扫描速度后,驱动所述激光束围绕所述显示区匀速扫描形成匀速路径,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非重叠区扫描一周;
再次经过所述起始端,沿匀速路径再次经过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之后驱动所述激光束减速扫描直至到达所述终止端停止形成减速路径,并经过所述第三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光束沿所述加速路径的过程中,激光的功率和扫描速度均呈增大的状态;激光束沿所述匀速路径的过程中,激光的功率和扫描速度均不变;激光束沿所述减速路径的过程中,激光的功率和扫描速度均减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束呈高斯分布,在垂直所述激光束的扫描路径上,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中心区域的所述通孔的面积大于边缘区域的所述通孔的面积。
CN202011583738.7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713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3738.7A CN112713254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3738.7A CN112713254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254A true CN112713254A (zh) 2021-04-27
CN112713254B CN112713254B (zh) 2023-01-24

Family

ID=75545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3738.7A Active CN112713254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325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7834A (zh) * 2021-07-28 2021-11-26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Frit烧结效果的方法
CN114296171A (zh) * 2021-12-27 2022-04-0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偏光片和显示装置
CN117915731A (zh) * 2024-03-20 2024-04-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2298A1 (en) * 2004-10-20 2006-04-20 Becken Keith J Optimization of parameters for sealing organic emitting light diode (OLED) displays
CN102066280A (zh) * 2009-07-23 2011-05-18 旭硝子株式会社 带密封材料层的玻璃构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US20130095582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aled Structure
US20130137200A1 (en) * 2011-11-29 2013-05-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aled Bod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3328403A (zh) * 2011-01-06 2013-09-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带封接材料层的玻璃构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03681771A (zh) * 2013-12-27 2014-03-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封装方法
US9048350B2 (en) * 2011-11-28 2015-06-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aled body,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aled body
US20160141557A1 (en) * 2014-11-18 2016-05-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CN106684257A (zh) * 2016-12-30 2017-05-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oled显示面板及封装方法
US20170155080A1 (en) * 2015-11-26 2017-06-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389981A (zh) * 2018-04-11 2018-08-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19449A (zh) * 2018-08-31 2019-01-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9147572A (zh) * 2018-09-30 2019-01-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28195A (zh) * 2018-12-29 2019-05-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949711A (zh) * 2019-03-29 2019-06-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2298A1 (en) * 2004-10-20 2006-04-20 Becken Keith J Optimization of parameters for sealing organic emitting light diode (OLED) displays
CN102066280A (zh) * 2009-07-23 2011-05-18 旭硝子株式会社 带密封材料层的玻璃构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328403A (zh) * 2011-01-06 2013-09-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带封接材料层的玻璃构件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US20130095582A1 (en) * 2011-10-14 2013-04-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aled Structure
US9048350B2 (en) * 2011-11-28 2015-06-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aled body,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aled body
US20130137200A1 (en) * 2011-11-29 2013-05-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aled Bod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3681771A (zh) * 2013-12-27 2014-03-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封装方法
US20160141557A1 (en) * 2014-11-18 2016-05-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US20170155080A1 (en) * 2015-11-26 2017-06-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6684257A (zh) * 2016-12-30 2017-05-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oled显示面板及封装方法
CN108389981A (zh) * 2018-04-11 2018-08-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19449A (zh) * 2018-08-31 2019-01-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9147572A (zh) * 2018-09-30 2019-01-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28195A (zh) * 2018-12-29 2019-05-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949711A (zh) * 2019-03-29 2019-06-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7834A (zh) * 2021-07-28 2021-11-26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Frit烧结效果的方法
CN114296171A (zh) * 2021-12-27 2022-04-0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偏光片和显示装置
CN117915731A (zh) * 2024-03-20 2024-04-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254B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13254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JP5058237B2 (ja) Led照明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パッケージ方法
KR102450966B1 (ko) 지향성 발광 배열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JP4424302B2 (ja) 半導体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CN110739376B (zh) 一种led芯片、显示屏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18662B (zh)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248950A1 (en) Hermetically sealed container,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US8212453B2 (en)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device
US20090040640A1 (en) Glass cutting method, glass for flat panel display thereof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ing it
JP7250684B2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光装置
US20090295277A1 (en) Glass packages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laser beam characteristics for sealing them
CN1156970C (zh) 电子元件
JP2011071221A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半導体発光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954582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TW201225277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lurality of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s
CN107885008A (zh) 一种级联液晶光学相控阵天线、成型及应用方法
US925739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3540962B (zh) 激光器组件
JP2017102315A (ja) 配線用孔の形成方法、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US1177694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40177077A1 (en) Optical system and substrate sealing method
CN217085467U (zh) 一种Mini LED背光源、背光模组
KR100533444B1 (ko) 마이크로칼럼의 렌즈조립체 제조 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제작된 렌즈 조립체
JP2018148110A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280845B (zh) 一种Mini LED背光源、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4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Henglu,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120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