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8964A -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8964A
CN112708964A CN202110042898.9A CN202110042898A CN112708964A CN 112708964 A CN112708964 A CN 112708964A CN 202110042898 A CN202110042898 A CN 202110042898A CN 112708964 A CN112708964 A CN 112708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ified
terephthalate
composite fiber
mixing
maleic anhyd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28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428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89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8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89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纤维技术领域。本发明先用环氧大豆油在混合催化剂的作用下接枝于PET上,再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将苯乙烯接枝于环氧大豆油分子链上,制得改性PET,然后,用改性马来酸酐和聚丙烯改性PTT,制得改性PTT,最后,将改性PET和改性PTT混合,并加入催化剂A、催化剂B和阻聚剂,热融挤出,得纺丝料,将纺丝料经纺丝、牵伸,制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纤维具有优异的网状结构,染色性能好,且力学性能佳。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纤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多,因此,制备面料所用的纤维需要具备越来越多的性能。
复合纤维(英文名称composite fiber)是多组分纤维的一种,是针对人造纤维品种的术语。在同一根纤维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合的聚合物纤维,这种纤维称复合纤维,它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物理改性纤维。利用复合纤维制造技术可以获得兼有两种聚合物特性的双组分纤维。有并列型、皮芯型、海岛型等复合纤维,纤维截面有圆形和异形。纤维具有三维立体卷曲、高蓬松性和覆盖性,良好的导电性、抗静电性和阻燃性。复合纤维需要采用特殊结构的复合纺丝机纺丝。主要用于毛线、毛毯、毛织物、保暖絮绒填充料、丝绸织物、非织造布、医疗卫生用品和特殊工作服等。
但是传统的复合纤维无论是那种复合形式,复合纤维中不存在网状结构,因此,无法使复合纤维具有更好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45~50份改性PET,40~50份改性PTT,2~5份催化剂A,1~3份催化剂B和1~3份阻聚剂。
作为优化,所述改性PET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环氧大豆油接枝改性后,再与苯乙烯反应后,制得改性PET。
作为优化,所述改性PTT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和聚丙烯共同反应后制得;所述改性马来酸酐是由马来酸酐与乙烯-辛烯热塑性弹性体接枝后制得。
作为优化,所述催化剂A为三氯化铝或三氯化铁中任意一种,优选为三氯化铝;所述催化剂B为N,N'-二甲基苄胺;所述阻聚剂为对苯二酚或叔丁基邻苯二酚中任意一种。
作为优化,所述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主要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分:50份改性PET,50份改性PTT,3份三氯化铝,2份N,N'-二甲基苄胺和2份对苯二酚。
作为优化,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混合,并加入混合催化剂,熔融挤出,得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将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混合,并加入引发剂,熔融挤出,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混合,并加入聚丙烯,加热共混后,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用热有机溶剂处理后,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3)将步骤(1)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步骤(2)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混合,并加入阻聚剂、催化剂A和催化剂B,熔融挤出,得纺丝料;
(4)将步骤(3)所得纺丝料经纺丝、牵伸,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
作为优化,所述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按质量比4:1~6: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的混合物中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5~0.10倍的混合催化剂,于温度为220~245℃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将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混合按质量比5:1~10:1混合,并向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的混合物中加入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2~0.04倍的引发剂,于温度为230~245℃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按质量比8:1~10: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的混合物中加入改性马来酸酐质量0.4~0.6倍的聚丙烯,加热共混后,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与沸腾的二甲苯按质量比1:20~1:30混合浸泡后,过滤,真空干燥,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3)将步骤(1)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步骤(2)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按质量比1:1混合,并加入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对苯二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6倍的三氯化铝和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N,N'-二甲基苄胺,于温度为260~295℃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纺丝料;
(4)将步骤(3)所得纺丝料经纺丝、牵伸,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混合催化剂为将四氯化锡与三苯基膦按质量比1:2~1:3混合,得混合催化剂;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二异苯丙中任意一种。
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改性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为将乙烯-辛烯共聚物与马来酸酐按质量比5:1混合,并加入乙烯-辛烯共聚物质量10~15倍的二甲苯和马来酸酐质量0.2~0.4倍的过氧化二异苯丙,于温度为160~17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4h后,得混合物,将混合物与乙醇按质量比1:1混合,过滤,得滤饼,将滤饼用二甲苯抽滤后,冷冻干燥,得改性马来酸酐。
作为优化,步骤(4)所述纺丝条件为纺丝温度260~290℃,纺丝速率为700~900m/min,喷丝孔长径比为3:1;所述拉伸条件为拉伸温度为150~160℃,拉伸倍数为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制备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时,使用改性PET和改性PTT。
首先,PET在经过改性后,PET分子链上接枝有含有苯乙烯的环氧大豆油分子链,环氧大豆油在接枝于PET分子链上后,环氧大豆油中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并形成羟基,在改性PET与改性PTT混合后,可于熔融挤出过程中在催化剂N,N'-二甲基苄胺的作用下将改性PTT上的马来酸酐与环氧大豆油中的羟基发生交联反应,从而使改性PET与改性PTT之间通过环氧大豆油和马来酸酐的连接形成交联网络,使产品具有一定网状结构,进而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
其次,改性PET分子链上接枝的环氧大豆油分子上还接枝有苯乙烯,在改性PET与改性PTT熔融挤出时,在催化剂三氯化铝的作用下,改性PET中的苯乙烯与改性PTT中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可在苯环上发生烷基化反应,从而将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于苯乙烯表面,进而进一步提高产品中交联网络的复杂程度,并且,在改性PTT用沸腾二甲苯处理后,加入PTT中的聚丙烯会被溶解,从而在改性PTT中形成一定微孔,促使改性PET中的苯乙烯与改性PTT中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发生接枝反应;
再者,改性PTT中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可在催化剂A、催化剂B的作用下可与环氧大豆油发生接枝反应,从而在产品中进一步形成交联网络,丰富产品中改性PTT与改性PET之间的网络结构,使产品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制作的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各指标测试方法如下:
染色性能测试:配置浓度为1.5%(o.w.f)的分散红3B染料,将各实施例所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与对比例产品置于染料中,于50℃开始浸染,升温30min至130℃后,再恒温浸染30min后,测量K/S值。
力学性能:用万能拉力仪测试各实施例所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与对比例产品的断裂强度。
实施例1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50份改性PET,50份改性PTT,3份三氯化铝,2份N,N'-二甲基苄胺和2份对苯二酚。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按质量比5: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的混合物中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8倍的混合催化剂,于温度为24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将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混合按质量比8:1混合,并向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的混合物中加入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3倍的引发剂,于温度为24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按质量比8: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的混合物中加入改性马来酸酐质量0.5倍的聚丙烯,于温度为260℃的条件下加热共混50min后,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与沸腾的二甲苯按质量比1:25混合浸泡30min后,过滤,真空干燥,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3)将步骤(1)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步骤(2)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按质量比1:1混合,并加入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对苯二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6倍的三氯化铝和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N,N'-二甲基苄胺,于温度为29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纺丝料;
(4)将步骤(3)所得纺丝料经纺丝、牵伸,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混合催化剂为将四氯化锡与三苯基膦按质量比1:2混合,得混合催化剂;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二异苯丙中任意一种。
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改性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为将乙烯-辛烯共聚物与马来酸酐按质量比5:1混合,并加入乙烯-辛烯共聚物质量12倍的二甲苯和马来酸酐质量0.3倍的过氧化二异苯丙,于温度为17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3h后,得混合物,将混合物与乙醇按质量比1:1混合,过滤,得滤饼,将滤饼用二甲苯抽滤后,冷冻干燥,得改性马来酸酐。
作为优化,步骤(4)所述纺丝条件为纺丝温度270℃,纺丝速率为800m/min,喷丝孔长径比为3:1;所述拉伸条件为拉伸温度为155℃,拉伸倍数为3.0。
实施例2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50份改性PET,50份改性PTT,3份三氯化铝,2份N,N'-二甲基苄胺和2份对苯二酚。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按质量比5: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的混合物中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8倍的混合催化剂,于温度为24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按质量比8: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的混合物中加入改性马来酸酐质量0.5倍的聚丙烯,于温度为260℃的条件下加热共混50min后,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与沸腾的二甲苯按质量比1:25混合浸泡30min后,过滤,真空干燥,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3)将步骤(1)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步骤(2)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按质量比1:1混合,并加入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对苯二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6倍的三氯化铝和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N,N'-二甲基苄胺,于温度为29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纺丝料;
(4)将步骤(3)所得纺丝料经纺丝、牵伸,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混合催化剂为将四氯化锡与三苯基膦按质量比1:2混合,得混合催化剂;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二异苯丙中任意一种。
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改性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为将乙烯-辛烯共聚物与马来酸酐按质量比5:1混合,并加入乙烯-辛烯共聚物质量12倍的二甲苯和马来酸酐质量0.3倍的过氧化二异苯丙,于温度为17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3h后,得混合物,将混合物与乙醇按质量比1:1混合,过滤,得滤饼,将滤饼用二甲苯抽滤后,冷冻干燥,得改性马来酸酐。
作为优化,步骤(4)所述纺丝条件为纺丝温度270℃,纺丝速率为800m/min,喷丝孔长径比为3:1;所述拉伸条件为拉伸温度为155℃,拉伸倍数为3.0。
实施例3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50份改性PET,50份改性PTT,3份三氯化铝,2份N,N'-二甲基苄胺和2份对苯二酚。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按质量比5: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的混合物中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8倍的混合催化剂,于温度为24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将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混合按质量比8:1混合,并向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的混合物中加入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3倍的引发剂,于温度为24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马来酸酐按质量比8: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马来酸酐的混合物中加入改性马来酸酐质量0.5倍的聚丙烯,于温度为260℃的条件下加热共混50min后,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与沸腾的二甲苯按质量比1:25混合浸泡30min后,过滤,真空干燥,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3)将步骤(1)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步骤(2)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按质量比1:1混合,并加入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对苯二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6倍的三氯化铝和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N,N'-二甲基苄胺,于温度为29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纺丝料;
(4)将步骤(3)所得纺丝料经纺丝、牵伸,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混合催化剂为将四氯化锡与三苯基膦按质量比1:2混合,得混合催化剂;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二异苯丙中任意一种。
作为优化,步骤(4)所述纺丝条件为纺丝温度270℃,纺丝速率为800m/min,喷丝孔长径比为3:1;所述拉伸条件为拉伸温度为155℃,拉伸倍数为3.0。
实施例4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50份改性PET,50份改性PTT,3份三氯化铝,2份N,N'-二甲基苄胺和2份对苯二酚。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按质量比5: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的混合物中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8倍的混合催化剂,于温度为24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将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混合按质量比8:1混合,并向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的混合物中加入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3倍的引发剂,于温度为24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按质量比8:1混合,于温度为260℃的条件下加热共混50min后,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与沸腾的二甲苯按质量比1:25混合浸泡30min后,过滤,真空干燥,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3)将步骤(1)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步骤(2)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按质量比1:1混合,并加入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对苯二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6倍的三氯化铝和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N,N'-二甲基苄胺,于温度为29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纺丝料;
(4)将步骤(3)所得纺丝料经纺丝、牵伸,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混合催化剂为将四氯化锡与三苯基膦按质量比1:2混合,得混合催化剂;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二异苯丙中任意一种。
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改性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为将乙烯-辛烯共聚物与马来酸酐按质量比5:1混合,并加入乙烯-辛烯共聚物质量12倍的二甲苯和马来酸酐质量0.3倍的过氧化二异苯丙,于温度为17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3h后,得混合物,将混合物与乙醇按质量比1:1混合,过滤,得滤饼,将滤饼用二甲苯抽滤后,冷冻干燥,得改性马来酸酐。
作为优化,步骤(4)所述纺丝条件为纺丝温度270℃,纺丝速率为800m/min,喷丝孔长径比为3:1;所述拉伸条件为拉伸温度为155℃,拉伸倍数为3.0。
对比例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50份改性PET,50份改性PTT,3份三氯化铝,2份N,N'-二甲基苄胺和2份对苯二酚。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按质量比5: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的混合物中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8倍的混合催化剂,于温度为24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马来酸酐按质量比8:1混合,于温度为260℃的条件下加热共混50min后,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与沸腾的二甲苯按质量比1:25混合浸泡30min后,过滤,真空干燥,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3)将步骤(1)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步骤(2)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按质量比1:1混合,并加入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对苯二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6倍的三氯化铝和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N,N'-二甲基苄胺,于温度为290℃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纺丝料;
(4)将步骤(3)所得纺丝料经纺丝、牵伸,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混合催化剂为将四氯化锡与三苯基膦按质量比1:2混合,得混合催化剂;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二异苯丙中任意一种。
作为优化,步骤(4)所述纺丝条件为纺丝温度270℃,纺丝速率为800m/min,喷丝孔长径比为3:1;所述拉伸条件为拉伸温度为155℃,拉伸倍数为3.0。
效果例
下表1给出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至4与对比例的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性能分析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2896596160000091
从表1中实施例1与对比例的实验数据比较可发现,当在制备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时加入含有苯乙烯的环氧大豆油改性的PET和马来酸酐/乙烯-辛烯共聚物改性的PTT可使复合纤维具有丰富的网状结构,且力学性能较好;从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实验数据比较可发现,当在制备改性PET时不加入苯乙烯,缺少苯乙烯的改性PET无法通过乙烯-辛烯共聚物与改性PTT发生交联,从而影响产品的网状结构,降低产品的力学性能;从实施例1与实施例3的实验数据比较可发现,当制备改性PTT时不使用改性马来酸酐,马来酸酐只能与环氧大豆油交联,从而影响产品的性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45~50份改性PET,40~50份改性PTT,2~5份催化剂A,1~3份催化剂B和1~3份阻聚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PET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环氧大豆油接枝改性后,再与苯乙烯反应后,制得改性PE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PTT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和聚丙烯共同反应后制得;所述改性马来酸酐是由马来酸酐与乙烯-辛烯热塑性弹性体接枝后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A为三氯化铝或三氯化铁中任意一种,优选为三氯化铝;所述催化剂B为N,N'-二甲基苄胺;所述阻聚剂为对苯二酚或叔丁基邻苯二酚中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主要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组分:50份改性PET,50份改性PTT,3份三氯化铝,2份N,N'-二甲基苄胺和2份对苯二酚。
6.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混合,并加入混合催化剂,熔融挤出,得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将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混合,并加入引发剂,熔融挤出,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混合,并加入聚丙烯,加热共混后,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用热有机溶剂处理后,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3)将步骤(1)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步骤(2)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混合,并加入阻聚剂、催化剂A和催化剂B,熔融挤出,得纺丝料;
(4)将步骤(3)所得纺丝料经纺丝、牵伸,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按质量比4:1~6: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环氧大豆油的混合物中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5~0.10倍的混合催化剂,于温度为220~245℃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将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混合按质量比5:1~10:1混合,并向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苯乙烯的混合物中加入预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2~0.04倍的引发剂,于温度为230~245℃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按质量比8:1~10:1混合,并向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改性马来酸酐的混合物中加入改性马来酸酐质量0.4~0.6倍的聚丙烯,加热共混后,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将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坯料与沸腾的二甲苯按质量比1:20~1:30混合浸泡后,过滤,真空干燥,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3)将步骤(1)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步骤(2)所得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按质量比1:1混合,并加入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对苯二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6倍的三氯化铝和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质量0.04倍的N,N'-二甲基苄胺,于温度为260~295℃的条件下熔融挤出,得纺丝料;
(4)将步骤(3)所得纺丝料经纺丝、牵伸,得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混合催化剂为将四氯化锡与三苯基膦按质量比1:2~1:3混合,得混合催化剂;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二异苯丙中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改性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为将乙烯-辛烯共聚物与马来酸酐按质量比5:1混合,并加入乙烯-辛烯共聚物质量10~15倍的二甲苯和马来酸酐质量0.2~0.4倍的过氧化二异苯丙,于温度为160~17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4h后,得混合物,将混合物与乙醇按质量比1:1混合,过滤,得滤饼,将滤饼用二甲苯抽滤后,冷冻干燥,得改性马来酸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纺丝条件为纺丝温度260~290℃,纺丝速率为700~900m/min,喷丝孔长径比为3:1;所述拉伸条件为拉伸温度为150~160℃,拉伸倍数为3.0。
CN202110042898.9A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7089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2898.9A CN112708964A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2898.9A CN112708964A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8964A true CN112708964A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48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2898.9A Pending CN112708964A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089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2913A (zh) * 2022-03-15 2022-06-28 盐城市金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抗菌纺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16043365A (zh) * 2023-03-31 2023-05-02 淄博龙沙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扁丝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1461A (zh) * 2014-10-11 2015-08-26 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 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12788A (zh) * 2019-02-27 2019-06-21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环保增塑剂制备方法
CN111206299A (zh) * 2018-11-22 2020-05-29 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44128A (zh) * 2020-09-08 2020-12-29 上海海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纺纱用ptt/pet复合弹性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1461A (zh) * 2014-10-11 2015-08-26 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 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06299A (zh) * 2018-11-22 2020-05-29 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并列复合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12788A (zh) * 2019-02-27 2019-06-21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环保增塑剂制备方法
CN112144128A (zh) * 2020-09-08 2020-12-29 上海海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纺纱用ptt/pet复合弹性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2913A (zh) * 2022-03-15 2022-06-28 盐城市金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抗菌纺织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16043365A (zh) * 2023-03-31 2023-05-02 淄博龙沙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扁丝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2592B (zh) 一种醋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08964A (zh)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1258B (zh) 一种亲水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91197B (zh) 一种耐水洗阻燃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7480B (zh) 一种高收缩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2111853A (zh) 一种超过滤压花熔喷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US4377648A (en) Cellulose-polyacrylonitrile-DMSO-formaldehyde solution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Meredith Th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fibres
CN113956501B (zh) 一种改性木质素及其制备方法、改性木质素增强聚乙烯醇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14969B (zh) 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38990B (zh) 一种阻燃腈纶及其制备方法
JPH10237721A (ja) 高収縮性アクリル繊維及びパイル用原綿
CN110055601A (zh) 一种聚丙烯腈纤维的湿法纺丝方法及聚丙烯腈纤维
CN114381820B (zh) 一种阻燃高吸湿腈纶及其生产方法
CN106835406B (zh) 一种含芳香族聚酯-脂肪族聚酯嵌段共聚酯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Sakuraday et al. 4 Vinyl Fibers
CN112080812B (zh) 一种舒适性间位芳纶及制备方法
JP2002201529A (ja) 潜在捲縮能を有する原着複合繊維及びこれよりなる不織布
JPH06341018A (ja) 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不織布
CN114349947B (zh) 一种纤维阻燃吸湿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US3769149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crylic composite filaments and said composite filaments
JPS6144967B2 (zh)
KR100225610B1 (ko) 불균일한 섬도 및 단면을 갖는 폴리에스터계 극세사의 제조방법
CN113862827A (zh) 一种并列型复合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喷丝组件
JP2002235238A (ja) 高性能な再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