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7283A - 高低温箱及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低温箱及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7283A
CN112697283A CN202011436183.3A CN202011436183A CN112697283A CN 112697283 A CN112697283 A CN 112697283A CN 202011436183 A CN202011436183 A CN 202011436183A CN 112697283 A CN112697283 A CN 112697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ple chain
layer multiple
layer
calibration
temperature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61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7283B (zh
Inventor
陈诚
杨丛富
徐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361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7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7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7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7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7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5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using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sources, e.g. disappearing-filament pyrome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1/00Enclosures;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80Calib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高低温箱及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高低温箱包括:环境仓,设有入风口和回风口;设于环境仓外的空调机,进风侧与回风口连通,出风侧与入风口连通;设于环境仓内的下层黑体、上层黑体、下层倍数链、上层倍数链、第一转运设备和第二转运设备,下层倍数链将测温设备沿正向依次传输至与下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并停留标定时长,上层倍数链将测温设备沿反向依次传输至与上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并停留标定时长,第一转运设备将上层倍数链的输送末端的测温设备转运至下层倍数链的输送始端,第二转运设备将下层倍数链的输送末端的测温设备转运至上层倍数链的输送始端。

Description

高低温箱及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产线测温设备标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低温箱及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低温箱,又称高低温试验箱,用于对产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或用户自定要求,在高温、低温或高低温交变条件下,对产品的物理及其它相关性能进行环境模拟测试,测试结果可用于判断产品是否符合预定需求,以便供产品设计、改进、鉴定及出厂检验用。
随着测温设备精度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测温设备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测温设备在生产时,其标定要求也越来越高。标定是指对测试设备的精度进行复核,并及时对误差进行消除的动态过程。
如何提高产线测温设备的标定精度和标定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高低温箱及测温设备的标定方法,以提高产线测温设备的标定精度和标定效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低温箱,包括:
环境仓,设有入风口和回风口;
设于所述环境仓外的空调机,进风侧与所述回风口连通,出风侧与所述入风口连通;
设于所述环境仓内的下层黑体和上层黑体;
设于所述环境仓内的下层倍数链和上层倍数链,其中,所述下层倍数链用于将测温设备沿正向依次传输至与所述下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并停留标定时长;所述上层倍数链用于将所述测温设备沿反向依次传输至与所述上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并停留所述标定时长;
设于所述环境仓内的第一转运设备和第二转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转运设备与所述下层倍数链的输送始端和所述上层倍数链的输送末端相邻设置,用于将传输至所述上层倍数链的输送末端的所述测温设备转运至所述下层倍数链的输送始端;所述第二转运设备与所述下层倍数链的输送末端和所述上层倍数链的输送始端相邻设置,用于将传输至所述下层倍数链的输送末端的所述测温设备转运至所述上层倍数链的输送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高低温箱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
多根水平导轨,延伸方向与所述下层倍数链和所述上层倍数链的传输方向正交;
多根纵向支杆,一一对应的滑动装配在所述多根水平导轨上;
下层承载板和上层承载板,均与所述多根纵向支杆固定连接,所述下层承载板用于承载所述下层黑体,所述上层承载板用于承载所述上层黑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高低温箱还包括:
置于所述下层倍数链和所述上层倍数链上的多个承载架,每个所述承载架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所述测温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承载架包括至少两个层单元,每个所述层单元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所述测温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运设备包括第一承接板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承接板用于承接传输至所述上层倍数链的传输末端的所述承载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承接板上下移动,并将所述第一承接板上的所述承载架转移至所述下层倍数链上;
所述第二转运设备包括第二承接板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承接板用于承接传输至所述下层倍数链的传输末端的所述承载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承接板上下移动,并将所述第二承接板上的所述承载架转移至所述上层倍数链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境仓还设有步入式仓门和/或观察窗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环境仓的其中一个侧壁,所述空调机与所述侧壁相邻设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应用于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高低温箱,所述标定方法包括:
开启空调机并设定环境仓的温度;
将多个测温设备放置在下层倍数链和上层倍数链上,开启下层倍数链、上层倍数链、第一转运设备和第二转运设备并运行预保温时长,其中,每个测温设备在被传输至与下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与上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时,均停留标定时长;
在经历预保温时长后,每个测温设备在被传输至与下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与上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时,均停留标定时长并根据相对的黑体进行标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定方法还包括:当多个测温设备的标定精度均满足精度需求时,关闭下层倍数链、上层倍数链、第一转运设备和第二转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定时长为2-3分钟,预保温时长为1.5-2.5小时。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低温箱可以对多个测温设备同时进行标定。在开启空调机并设定好环境仓温度之后,在标定开始之前,先将多个测温设备放置在下层倍数链和上层倍数链上,下层倍数链、上层倍数链、第一转运设备和第二转运设备协同运行预保温时长,以使每个测温设备在各个标定位置循环移动并在每个标定位置停留标定时长,这样,可以减少测温设备在不同标定位置处因周围环境风速、温度差异导致的自身腔体温度差异。在经历预保温时长之后,测温设备继续被上层倍数链、第一转运设备、下层倍数链和第二转运设备循环输送至各个标定位置,在每个标定位置,测温设备根据相对的黑体进行标定,由于测温设备在各个标定位置处的腔体温度差异已明显减小,并且测温设备是以多个黑体为参照分别进行标定,所以标定误差大大减小,能够使标定快速趋于理想效果,标定的精度和效率均有显著提高。
当然,实施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高低温箱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环境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上、下层倍数链和第一、第二转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使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使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的一种高低温箱,通过空调机向环境仓循环输送所需温度的风来使环境仓内达到设定温度。虽然环境仓内的温度在一段时间后可以实现温度均匀,但由于空调机循环输送风,导致环境仓内不同位置的风速有差异,设置在环境仓内的测温设备表面的风速也存在差异,从测温设备表面带走的热量也不一样。因此,在不同黑体所对应的标定位置,测温设备的腔体温度无法恒定,存在温差,最大可以达到4℃,而测温设备的腔体温度直接影响标定的精度,导致标定精度较低,合格率不到30%,标定总时长增长,标定效率也随之降低。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低温箱及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以提高产线测温设备的标定精度和标定效率。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高低温箱1,包括:
环境仓10,设有入风口和回风口(图中未示出);
设于环境仓10外的空调机20,进风侧与回风口连通,出风侧与入风口连通;
设于环境仓10内的下层黑体31和上层黑体32;
设于环境仓10内的下层倍数链41和上层倍数链42,其中,下层倍数链41用于将测温设备40沿正向依次传输至与下层黑体31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并停留标定时长;上层倍数链42用于将测温设备40沿反向依次传输至与上层黑体32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并停留标定时长;
设于环境仓内的第一转运设备51和第二转运设备52,其中,第一转运设备51与下层倍数链41的输送始端和上层倍数链的输送末端相邻设置,用于将传输至上层倍数链42的输送末端的测温设备40转运至下层倍数链41的输送始端;第二转运设备52与下层倍数链41的输送末端和上层倍数链42的输送始端相邻设置,用于将传输至下层倍数链41的输送末端的测温设备40转运至上层倍数链42的输送始端。
在本公开的高低温箱1中,如图3所示,虚线箭头为第一转运设备51和第二转运设备52的输送方向,正向和反向定义为如图3所示箭头方向,此时,测温设备40按照图示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被循环输送。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正向和反向也可以被定义为与图3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此时,对应的第一转运设备51和第二转运设备52的输送方向与图3所示的虚线箭头方向也相反,测温设备40按照逆时针方向被循环输送。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低温箱1可以对多个测温设备40同时进行标定。在开启空调机20并设定好环境仓10温度之后,在标定开始之前,先将多个测温设备40放置在下层倍数链41和上层倍数链42上,下层倍数链41、上层倍数链42、第一转运设备51和第二转运设备52协同运行预保温时长,例如,保温时长为1.5-2.5小时,也即2-3个循环周期,以使每个测温设备40在各个标定位置循环移动并在每个标定位置停留标定时长,这样,可以减少测温设备40在不同标定位置处因周围环境风速、温度差异导致的自身腔体温度差异。在经历预保温时长之后,测温设备40继续被上层倍数链42、第一转运设备51、下层倍数链42和第二转运设备52循环输送至各个标定位置,在每个标定位置,测温设备40根据相对的黑体30进行标定,由于测温设备40在各个标定位置处的腔体温度差异已明显减小,并且测温设备40是以多个黑体30为参照分别进行标定,所以标定误差大大减小,能够使标定快速趋于理想效果,标定的精度和效率均有显著提高。
如图3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高低温箱1还包括:置于下层倍数链41和上层倍数链42上的多个承载架70,每个承载架70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测温设备40。其中,每个承载70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层单元(如图中所示的两个层单元71、72),每个层单元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测温设备40。承载架40上设置多个测温设备40,可以对更多的测温设备40同时进行标定,有利于提高大批量测温设备40的标定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承载架70上的测温设备40的数量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承载架70的各个层单元上的测温设备40的数量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运设备51包括第一承接板53和第一驱动机构,第一承接板53用于承接传输至上层倍数链42的传输末端的承载架70,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承接板53上下移动,并将第一承接板53上的承载架70转移至下层倍数链41上。第二转运设备52包括第二承接板54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二承接板54用于承接传输至下层倍数链41的传输末端的承载架,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承接板54上下移动,并将第二承接板54上的承载架70转移至上层倍数链42上。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机械手,用于将上层倍数链42的传输末端的承载架70转移至第一承接板53上,及将第一承接板53上的承载架70转移至下层倍数链41上;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机械手,用于将下层倍数链41的传输末端的承载架70转移至第二承接板54上,及将第二承接板54上的承载架70转移至上层倍数链42上。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上层黑体32所包含黑体的数量为多个,可以排列为一排或者沿高度方向的多排;类似的,下层黑体31所包含黑体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可以排列为一排或者沿高度方向的多排。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下层黑体31、上层黑体32所包含黑体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测温设备在每个标定位置,有黑体与之相对,但测温设备在标定位置,与黑体并不局限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还可以为,一个测温设备对应多个黑体,或者多个测温设备对应一个黑体,等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高低温箱1还包括固定架60,固定架60包括:
多根水平导轨61,延伸方向与下层倍数链41和上层倍数链42的传输方向正交;
多根纵向支杆62,一一对应的滑动装配在多根水平导轨61上;
下层承载板63和上层承载板64,均与多根纵向支杆62固定连接,下层承载板63用于承载下层黑体31,上层承载板64用于承载上层黑体32。
将黑体30放置在固定架60的下层承载板63和上层承载板64上,由于纵向支杆62滑动装配在水平导轨61上,因此可以根据标定需求调节黑体30与测温设备40之间的相对距离,使得标定适用的测温产品范围更广。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环境仓10还设有步入式仓门11。此外,该实施例中,环境仓10还设有观察窗口12,步入式仓门11和观察窗口12方便测试人员进出和进行观察、管理。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入风口和回风口位于环境仓10的其中一个侧壁13,空调机20与侧壁13相邻设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利用前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40进行标定的方法,如图4所示,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至步骤S3。
在步骤S1,开启空调机20并设定环境仓10的温度。
在步骤S2,将多个测温设备40放置在下层倍数链41和上层倍数链42上,开启下层倍数链41、上层倍数链42、第一转运设备51和第二转运设备52并运行预保温时长,其中,每个测温设备40在被传输至与下层黑体31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与上层黑体32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时,均停留标定时长。
在步骤S3,在经历预保温时长后,每个测温设备40在被传输至与下层黑体31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与上层黑体32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时,均停留标定时长并根据相对的黑体30进行标定。
测温设备40与下层倍数链41、上层倍数链42、第一转运设备51和第二转运设备52进行预保温运行的过程中,每个测温设备40在各个标定位置循环移动并在每个标定位置停留标定时长,也即测温设备40在不同风速位置都有停留,运行一圈后,总的散射量相同,且测温设备的40的腔体温度也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可以减少测温设备40在不同标定位置处因周围环境风速、温度差异导致的自身腔体温度差异。
在经历预保温时长之后,测温设备40继续被上层倍数链42、第一转运设备51、下层倍数链42和第二转运设备52循环输送至各个标定位置,在每个标定位置,测温设备40根据相对的黑体30进行标定,由于测温设备40在各个标定位置处的腔体温度差异已明显减小,并且测温设备40是以多个黑体30为参照分别进行标定,所以标定误差大大减小,能够使标定快速趋于理想效果,标定的精度和效率均有显著提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将下层倍数链41、上层倍数链42、第一转运设备51和第二转运设备52循环运转测温设备40的协同工作流程写入控制器,从而可以在预保温阶段实现自动化循环运转,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及时间。
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标定方法还包括步骤S4:当多个测温设备40的标定精度均满足精度需求时,关闭下层倍数链41、上层倍数链42、第一转运设备51和第二转运设备52。
当测温设备40在标定过程中运行一圈后,还不能满足精度要求,此时标定未达标的测温设备40重复上述步骤继续运行,直至满足标定精度要求。当所有测温设备40均已满足精度需求,关闭下层倍数链41、上层倍数链42、第一转运设备51和第二转运设备52,停止运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标定时长为2-3分钟,预保温时长为1.5-2.5小时。标定时长和预保温时长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减小测温设备40在不同标定位置的腔体温度差异,从而提高标定精度和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标定时长为2分钟,预保温时长为2小时,测温设备40在不同标定位置的腔体温度减小到1℃以内,标定合格率可达75%,相比相关技术大大提高。从而说明,采用本公开提供的高低温箱1和标定方法,能够有效减小测温设备40在标定过程中在不同标定位置的腔体温度差异,提高标定精度,从而缩短标定大批量测温设备40的总时长,提高标定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低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境仓,设有入风口和回风口;
设于所述环境仓外的空调机,进风侧与所述回风口连通,出风侧与所述入风口连通;
设于所述环境仓内的下层黑体和上层黑体;
设于所述环境仓内的下层倍数链和上层倍数链,其中,所述下层倍数链用于将测温设备沿正向依次传输至与所述下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并停留标定时长;所述上层倍数链用于将所述测温设备沿反向依次传输至与所述上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并停留所述标定时长;
设于所述环境仓内的第一转运设备和第二转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转运设备与所述下层倍数链的输送始端和所述上层倍数链的输送末端相邻设置,用于将传输至所述上层倍数链的输送末端的所述测温设备转运至所述下层倍数链的输送始端;所述第二转运设备与所述下层倍数链的输送末端和所述上层倍数链的输送始端相邻设置,用于将传输至所述下层倍数链的输送末端的所述测温设备转运至所述上层倍数链的输送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
多根水平导轨,延伸方向与所述下层倍数链和所述上层倍数链的传输方向正交;
多根纵向支杆,一一对应的滑动装配在所述多根水平导轨上;
下层承载板和上层承载板,均与所述多根纵向支杆固定连接,所述下层承载板用于承载所述下层黑体,所述上层承载板用于承载所述上层黑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置于所述下层倍数链和所述上层倍数链上的多个承载架,每个所述承载架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所述测温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低温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承载架包括至少两个层单元,每个所述层单元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所述测温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低温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运设备包括第一承接板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承接板用于承接传输至所述上层倍数链的传输末端的所述承载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承接板上下移动,并将所述第一承接板上的所述承载架转移至所述下层倍数链上;
所述第二转运设备包括第二承接板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承接板用于承接传输至所述下层倍数链的传输末端的所述承载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承接板上下移动,并将所述第二承接板上的所述承载架转移至所述上层倍数链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高低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仓还设有步入式仓门和/或观察窗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低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和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环境仓的其中一个侧壁,所述空调机与所述侧壁相邻设置。
8.一种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高低温箱,所述标定方法包括:
开启空调机并设定环境仓的温度;
将多个测温设备放置在下层倍数链和上层倍数链上,开启下层倍数链、上层倍数链、第一转运设备和第二转运设备并运行预保温时长,其中,每个测温设备在被传输至与下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与上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时,均停留标定时长;
在经历预保温时长后,每个测温设备在被传输至与下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与上层黑体相对的多个标定位置时,均停留标定时长并根据相对的黑体进行标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多个测温设备的标定精度均满足精度需求时,关闭下层倍数链、上层倍数链、第一转运设备和第二转运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标定时长为2-3分钟,预保温时长为1.5-2.5小时。
CN202011436183.3A 2020-12-07 2020-12-07 高低温箱及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 Active CN112697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6183.3A CN112697283B (zh) 2020-12-07 2020-12-07 高低温箱及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6183.3A CN112697283B (zh) 2020-12-07 2020-12-07 高低温箱及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7283A true CN112697283A (zh) 2021-04-23
CN112697283B CN112697283B (zh) 2022-02-01

Family

ID=75506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6183.3A Active CN112697283B (zh) 2020-12-07 2020-12-07 高低温箱及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72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4354A (zh) * 2021-05-28 2021-10-08 上海康展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冷链箱的时效、稳定性验证装置及验证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4458A (zh) * 2014-11-04 2015-05-20 北京富吉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温标定系统及测温方法
CN107941348A (zh) * 2017-11-24 2018-04-2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红外测温标校方法
CN208314858U (zh) * 2018-03-12 2019-01-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环视系统标定装置
CN109297606A (zh) * 2018-11-29 2019-02-01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红外热成像测温组件温度标定装置和温度标定方法
CN109655162A (zh) * 2018-11-30 2019-04-19 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红外热像仪测温校正系统及方法
CN109813440A (zh) * 2019-03-12 2019-05-28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热像仪标定装置、测温标定方法
CN111006774A (zh) * 2019-12-06 2020-04-14 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 测试采用mems工艺制作的定标黑体辐射源的系统和方法
CN111780893A (zh) * 2020-07-27 2020-10-16 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黑体校准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4458A (zh) * 2014-11-04 2015-05-20 北京富吉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温标定系统及测温方法
CN107941348A (zh) * 2017-11-24 2018-04-2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红外测温标校方法
CN208314858U (zh) * 2018-03-12 2019-01-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环视系统标定装置
CN109297606A (zh) * 2018-11-29 2019-02-01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红外热成像测温组件温度标定装置和温度标定方法
CN109655162A (zh) * 2018-11-30 2019-04-19 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红外热像仪测温校正系统及方法
CN109813440A (zh) * 2019-03-12 2019-05-28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热像仪标定装置、测温标定方法
CN111006774A (zh) * 2019-12-06 2020-04-14 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 测试采用mems工艺制作的定标黑体辐射源的系统和方法
CN111780893A (zh) * 2020-07-27 2020-10-16 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黑体校准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4354A (zh) * 2021-05-28 2021-10-08 上海康展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冷链箱的时效、稳定性验证装置及验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7283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97283B (zh) 高低温箱及利用高低温箱对产线测温设备进行标定的方法
US6373270B1 (en) Product carrier for environmental test system
CN102017121B (zh) 使用通过系列晶片运动获得的补偿值的晶片动态对准
KR101475432B1 (ko) 충방전 검사시스템, 충방전 검사장치를 위한 교정시스템 및 교정장치
CN111051902A (zh) 集成电路装置上自动老化测试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99205B (zh) 一种储仓的温湿度的监控方法及其监控系统
TW200634320A (en) Handler for tes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WO2003007007A1 (ja) 電子部品ハンドリング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の温度制御方法
US8128870B2 (en) Drug discovery screening apparatus
US20180011502A1 (en) Proces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using battery-free multipoint wireless product condition sensing
US9405194B2 (en) Facility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substrate
KR20160138818A (ko) 테스트 핸들러 및 이의 온도 제어 방법
FI117809B (fi) Testausjärjestelmä piirilevyvalmistuslinjassa piirilevyjen automaattiseksi testaamiseksi
ATE407545T1 (de) Klimaanlage, inbesondere für elektrische oder elektronische baugruppenträger, vermittlungsinstrumente oder dergleiche
CN105352536A (zh) 一种轨道式连续循环多温区试验箱及试验方法
MXPA00011535A (es) Aparato y metodo para prueba en linea de componentes electricos.
KR101552692B1 (ko) 카메라 모듈 검사 시스템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카메라 모듈 제어기
CN102605351A (zh) Lpcvd保养后复机方法
KR20170033632A (ko) 에이징 시스템
JP3254775B2 (ja) Icデバイスの恒温試験装置
KR20080040490A (ko) 반도체 소자용 테스트 핸들러 및 자동 교정 방법
CN220784366U (zh) 混凝土试块养护装置
CN207516345U (zh) 阵列式食品样品质量快速检测机构
CN110405624B (zh) 轴承套圈磨削车间检测用等温箱
KR102673207B1 (ko) 차량용 oled 계기판모듈 에이징 방법 및 에이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