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3231A - 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3231A
CN112693231A CN201911014040.0A CN201911014040A CN112693231A CN 112693231 A CN112693231 A CN 112693231A CN 201911014040 A CN201911014040 A CN 201911014040A CN 112693231 A CN112693231 A CN 112693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line
line
identification
ink
ink j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40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3231B (zh
Inventor
金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Shennan Circui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Shennan Circui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Shennan Circui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Shennan Circui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40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32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3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3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3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3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for manufacturing artworks for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路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方法,该系统包括: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面板用于放置待喷墨器件;起始识别线,设置在第一边缘上;终点识别线,设置在第二边缘上且平行于起始识别线;喷墨机构,可平行于起始识别线且水平地自起始识别线移动至终点识别线,用于对待喷墨器件进行喷涂;监控机构,用于比对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起始识别线或终点识别线,以判断喷墨机构是否异常。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实现对喷头实时跟踪监控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系统是PCB字符喷墨打印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模块。喷墨打印作用是将一定排列方式的数据矩阵通过喷墨打印到PCB板上,以便在PCB板上形成导电图形和线路。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在喷头的使用过程中,随着喷头状态的漂移,喷头状态很难长期保持一致,极大地限制了喷墨打印技术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方法,能够实现对喷头实时跟踪监控的功能。
本申请提供一种喷墨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面板用于放置待喷墨器件;起始识别线,设置在第一边缘上;终点识别线,设置在第二边缘上且平行于起始识别线;喷墨机构,可平行于起始识别线且水平地自起始识别线移动至终点识别线,用于对待喷墨器件进行喷涂;监控机构,用于比对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起始识别线或终点识别线,以判断喷墨机构是否异常。
其中,喷墨机构包括若干个喷墨喷头,起始识别线包括若干个起始识别段,若干个起始识别段与若干个喷墨喷头一一对应,终点识别线包括若干个终点识别段,若干个终点识别段与若干个喷墨喷头一一对应;监控机构,还用于比对若干个喷墨喷头的喷涂轨迹与若干个起始识别段或若干个终点识别段,以判断若干个喷墨喷头是否异常。
其中,起始识别线至少包括第一起始识别线,终点识别线至少包括第一终点识别线;其中,第一起始识别线、第一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喷墨喷头的最小出墨量。
其中,起始识别线还包括与第一起始识别线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起始识别线,终点识别线还包括与第一终点识别线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终点识别线;其中,第二起始识别线、第二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喷墨喷头的最大出墨量。
其中,第二起始识别线与第一起始识别线之间的间距为喷墨喷头的最大出墨量;第二终点识别线与第一终点识别线之间的间距为喷墨喷头的最大出墨量。
其中,喷墨喷头的最小出墨量为4密耳,喷墨喷头的最大出墨量为8密耳;
第一起始识别线、第一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4密耳;第二起始识别线、第二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8密耳;第二起始识别线与第一起始识别线之间的间距为8密耳;第二终点识别线与第一终点识别线之间的间距为8密耳。
本申请提供一种喷墨监控方法,该方法基于如前述的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喷墨机构放置在面板上的待喷墨器件进行喷涂,其中,喷墨机构可平行于起始识别线且水平地自起始识别线移动至终点识别线;通过监控机构比对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起始识别线或终点识别线,以判断喷墨机构是否异常。
其中,喷墨机构包括若干个喷墨喷头,起始识别线包括若干个起始识别段,若干个起始识别段与若干个喷墨喷头一一对应,终点识别线包括若干个终点识别段,若干个终点识别段与若干个喷墨喷头一一对应;通过监控机构比对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起始识别线或终点识别线,以判断喷墨机构是否异常的步骤包括:比对若干个喷墨喷头的喷涂轨迹与若干个起始识别段或若干个终点识别段,以判断若干个喷墨喷头是否异常。
其中,起始识别线至少包括第一起始识别线,终点识别线至少包括第一终点识别线,其中,第一起始识别线、第一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喷墨喷头的最小出墨量;通过监控机构比对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起始识别线或终点识别线,以判断喷墨机构是否异常的步骤包括:若喷墨喷头的喷涂轨迹的线宽大于第一起始识别线或第一终点识别线的线宽,则判断喷墨喷头疑似异常。
其中,起始识别线还包括与第一起始识别线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起始识别线,终点识别线还包括与第一终点识别线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终点识别线,其中,第二起始识别线、第二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喷墨喷头的最大出墨量;判断喷墨喷头疑似异常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若喷墨喷头的喷涂轨迹的线宽大于第二起始识别线或第二终点识别线的线宽,则判断喷墨喷头异常。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喷墨机构可平行于起始识别线且水平地自起始识别线移动至终点识别线,以对待喷墨器件进行喷涂,通过监控机构比对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起始识别线或终点识别线,实现了对喷涂轨迹进行全自动、准确、实时跟踪监控,进而判断出喷墨机构是否异常,有效地减小了人工操作和无效操作,避免了基于人工经验监控的不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喷墨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喷墨监控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面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喷墨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喷墨监控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喷墨监控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喷墨监控方法的再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若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参照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喷墨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系统100包括:面板10、喷墨机构20以及监控机构(图未示出)。
其中,面板10用于放置待喷墨器件(图未示出)。起始识别线11设置在第一边缘E1上,终点识别线12设置在第二边缘E2上且平行于起始识别线11。喷墨机构20可平行于起始识别线11且水平地自起始识别线11移动至终点识别线12,用于对面板10上的待喷墨器件进行喷涂。监控机构用于比对喷墨机构20的喷涂轨迹与起始识别线11或终点识别线12,以判断喷墨机构20是否异常。
具体地,在示范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面板10可以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E1和第二边缘E2。面板10可以基本上为矩形形状,但该形状不限于此。其中,待喷墨器件可以为电子元件或电路板。在喷墨打印时,只需将喷墨机构20在电子元件或电路板上方直线经过就能够完成打印,
起始识别线11设置在第一边缘E1上,终点识别线12设置在第二边缘E2上,起始识别线11平行于终点识别线12。喷墨机构20可平行于起始识别线11且水平地自起始识别线11移动至终点识别线12,移动过程中对面板10上的待喷墨器件进行喷涂,即每次喷墨机构20喷出的喷涂轨迹均平行于起始识别线11和终点识别线12。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喷墨机构20平行于起始识别线11且水平地自起始识别线11移动至终点识别线12,移动过程中进行喷涂,因此,喷涂轨迹必然会落在起始识别线11或终点识别线12上。
监控机构可以包括CCD摄像机以及计算平台,通过CCD摄像机获取起始识别线11以及终点识别线12处的图像,通过计算平台比对喷涂轨迹、起始识别线11以及终点识别线12,进而得出喷涂轨迹的参数是否符合预设参数规格,例如喷涂轨迹的面积、喷涂速率、喷涂角度、以及喷涂轨迹是否超出起始识别线11或终点识别线12,进而判定喷墨机构20出墨正常或喷墨机构20出墨异常。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的喷墨机构20可平行于起始识别线11且水平地自起始识别线11移动至终点识别线12,以对待喷墨器件进行喷涂,通过监控机构比对喷墨机构20的喷涂轨迹与起始识别线11或终点识别线12,实现了对喷涂轨迹进行全自动、准确、实时跟踪监控,进而判断出喷墨机构20是否异常,有效地减小了人工操作和无效操作,避免了基于人工经验监控的不准确性。
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喷墨监控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喷墨机构20包括若干个喷墨喷头201,起始识别线11包括若干个起始识别段101,若干个起始识别段101与若干个喷墨喷头201一一对应,终点识别线12包括若干个终点识别段102,若干个终点识别段102与若干个喷墨喷头201一一对应;监控机构,还用于比对若干个喷墨喷头201的喷涂轨迹与若干个起始识别段101或若干个终点识别段102,以判断若干个喷墨喷头201是否异常。
具体地,喷墨机构20可以包括并列的若干个可由控制器单独控制的喷头201,若干个喷头201组合形成一组点阵阵列。
起始识别线11包括不连续的n个起始识别段101,终点识别线12包括不连续的n个终点识别段102,n个起始识别段101的位置、n个终点识别段102的位置与n个喷墨喷头201的位置一一对应,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可以理解的是,起始识别线11、终点识别线12可以直接由喷墨机构20喷涂形成,或者根据喷墨机构20的喷墨喷头201的尺寸和位置绘制而成。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喷墨机构20平行于起始识别线11且水平地自起始识别线11移动至终点识别线12,并在移动过程中进行喷涂,因此,喷墨喷头201的喷涂轨迹(图未示出)必然会落在起始识别线11或终点识别线12上。
监控机构通过比对若干个喷墨喷头201的喷涂轨迹与若干个起始识别段101或若干个终点识别段102,以判断若干个喷墨喷头201是否异常。
通过CCD摄像机获取起始识别段101以及终点识别段102处的图像,通过计算平台比对喷墨喷头201的喷涂轨迹、起始识别线11以及终点识别线12,进而得出喷墨喷头201的喷涂轨迹的参数是否符合预设参数规格,例如喷墨喷头201的喷涂轨迹的面积、喷涂速率、喷涂角度、以及喷墨喷头201的喷涂轨迹是否超出对应的起始识别段101或终点识别段102,进而判定喷墨喷头201出墨正常或喷墨机构20出墨异常。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全自动、准确、实时判定具体是哪一个喷墨喷头201发生异常,进而利于用户对该异常的喷墨喷头201进行更换,有效地减小了人工操作和无效操作,避免了基于人工经验监控的不准确性。
参照图4,图4是图3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起始识别线11至少包括第一起始识别线111,终点识别线12至少包括第一终点识别线121。其中,第一起始识别线111、第一终点识别线121的线宽为喷墨喷头201的最小出墨量。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起始识别线111包括不连续的n个第一起始识别段1011,第一终点识别线121包括不连续的n个第一终点识别段1021,n个第一起始识别段1011的位置、n个第一终点识别段1021的位置与n个喷墨喷头201的位置一一对应,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起始识别线111、第一终点识别线121可以直接由喷墨机构20喷涂形成,或者根据喷墨机构20的喷墨喷头201的尺寸和位置绘制而成。
第一起始识别线111、第一终点识别线121的线宽可以设置为喷墨喷头201的最小出墨量,最小出墨量为每次喷墨喷头201喷出的喷涂轨迹的最小线宽。此时,若喷涂轨迹的线宽大于第一起始识别线111或第一终点识别线121的线宽,则可以判断对应的喷墨喷头201疑似异常。
参照图5,图5是图3中面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上述起始识别线11还包括与第一起始识别线111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起始识别线112,终点识别线12还包括与第一终点识别线121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终点识别线122;其中,第二起始识别线112、第二终点识别线122的线宽为喷墨喷头201的最大出墨量。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起始识别线112包括不连续的n个第二起始识别段1012,第二终点识别线122包括不连续的n个第二终点识别段1022,n个第二起始识别段1012的位置、n个第二终点识别段1022的位置与n个喷墨喷头201的位置一一对应,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起始识别线112、第二终点识别线122可以直接由喷墨机构20喷涂形成,或者根据喷墨机构20的喷墨喷头201的尺寸和位置绘制而成。
第二起始识别线112、第二终点识别线122的线宽可以设置为喷墨喷头201的最大出墨量,最大出墨量为每次喷墨喷头201喷出的喷涂轨迹的最大线宽。此时,若喷涂轨迹的线宽大于第二起始识别线112或第二终点识别线122的线宽,则可以判断对应的喷墨喷头201异常。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起始识别线112与第一起始识别线111之间的间距为喷墨喷头201的最大出墨量;第二终点识别线122与第一终点识别线121之间的间距为喷墨喷头201的最大出墨量。
具体地,考虑到喷墨喷头201相邻两次喷出的喷涂轨迹可能均为最大线宽,因此,为使相邻两道喷涂轨迹不发生重叠,第二起始识别线112与第一起始识别线111之间的间距可以为喷墨喷头201的最大出墨量,第二终点识别线122与第一终点识别线121之间的间距为喷墨喷头201的最大出墨量。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喷墨喷头201的最小出墨量可以为4密耳,喷墨喷头201的最大出墨量可以为8密耳;第一起始识别线111、第一终点识别线121的线宽可以为4密耳;第二起始识别线112、第二终点识别线122的线宽可以为8密耳;第二起始识别线112与第一起始识别线111之间的间距可以为8密耳;第二终点识别线122与第一终点识别线121之间的间距可以为8密耳。
参照图6,图6是本申请喷墨监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喷墨监控方法,该方法基于如前述的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系统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上述实施例部分,在此不做赘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通过喷墨机构放置在面板上的待喷墨器件进行喷涂。
其中,喷墨机构可平行于起始识别线且水平地自起始识别线移动至终点识别线。
S20:通过监控机构比对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起始识别线或终点识别线,以判断喷墨机构是否异常。
参照图7,图7是本申请喷墨监控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喷墨机构可以包括若干个喷墨喷头,起始识别线包括若干个起始识别段,若干个起始识别段与若干个喷墨喷头一一对应,终点识别线包括若干个终点识别段,若干个终点识别段与若干个喷墨喷头一一对应。上述步骤S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1:比对若干个喷墨喷头的喷涂轨迹与若干个起始识别段或若干个终点识别段,以判断若干个喷墨喷头是否异常。
参照图8,图8是本申请喷墨监控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起始识别线至少包括第一起始识别线,终点识别线至少包括第一终点识别线,其中,第一起始识别线、第一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喷墨喷头的最小出墨量。上述步骤S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2:若喷墨喷头的喷涂轨迹的线宽大于第一起始识别线或第一终点识别线的线宽,则判断喷墨喷头疑似异常。
参照图9,图9是本申请喷墨监控方法的再一流程示意图。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起始识别线还包括与第一起始识别线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起始识别线,终点识别线还包括与第一终点识别线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终点识别线,其中,第二起始识别线、第二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喷墨喷头的最大出墨量。在步骤S22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23:若喷墨喷头的喷涂轨迹的线宽大于第二起始识别线或第二终点识别线的线宽,则判断喷墨喷头异常。
本申请的喷墨机构可平行于起始识别线且水平地自起始识别线移动至终点识别线,以对待喷墨器件进行喷涂,通过监控机构比对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起始识别线或终点识别线,实现了对喷涂轨迹进行全自动、准确、实时跟踪监控,进而判断出喷墨机构是否异常,有效地减小了人工操作和无效操作,避免了基于人工经验监控的不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面板用于放置待喷墨器件;
起始识别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缘上;
终点识别线,设置在所述第二边缘上且平行于所述起始识别线;
喷墨机构,可平行于所述起始识别线且水平地自所述起始识别线移动至所述终点识别线,用于对所述待喷墨器件进行喷涂;
监控机构,用于比对所述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所述起始识别线或所述终点识别线,以判断所述喷墨机构是否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机构包括若干个喷墨喷头,所述起始识别线包括若干个起始识别段,若干个所述起始识别段与若干个所述喷墨喷头一一对应,所述终点识别线包括若干个终点识别段,若干个所述终点识别段与若干个所述喷墨喷头一一对应;
所述监控机构,还用于比对若干个所述喷墨喷头的喷涂轨迹与若干个所述起始识别段或若干个所述终点识别段,以判断若干个所述喷墨喷头是否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始识别线至少包括第一起始识别线,所述终点识别线至少包括第一终点识别线;
其中,所述第一起始识别线、所述第一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所述喷墨喷头的最小出墨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始识别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起始识别线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起始识别线,所述终点识别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终点识别线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终点识别线;
其中,所述第二起始识别线、所述第二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所述喷墨喷头的最大出墨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起始识别线与所述第一起始识别线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喷墨喷头的最大出墨量;
所述第二终点识别线与所述第一终点识别线之间的间距为所述喷墨喷头的最大出墨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喷头的最小出墨量为4密耳,所述喷墨喷头的最大出墨量为8密耳;
所述第一起始识别线、所述第一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4密耳;
所述第二起始识别线、所述第二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8密耳;
所述第二起始识别线与所述第一起始识别线之间的间距为8密耳;
所述第二终点识别线与所述第一终点识别线之间的间距为8密耳。
7.一种喷墨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喷墨机构放置在面板上的待喷墨器件进行喷涂,其中,所述喷墨机构可平行于起始识别线且水平地自所述起始识别线移动至终点识别线;
通过监控机构比对所述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所述起始识别线或所述终点识别线,以判断所述喷墨机构是否异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机构包括若干个喷墨喷头,所述起始识别线包括若干个起始识别段,若干个所述起始识别段与若干个所述喷墨喷头一一对应,所述终点识别线包括若干个终点识别段,若干个所述终点识别段与若干个所述喷墨喷头一一对应;
所述通过监控机构比对所述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所述起始识别线或所述终点识别线,以判断所述喷墨机构是否异常的步骤包括:
比对若干个所述喷墨喷头的喷涂轨迹与若干个所述起始识别段或若干个所述终点识别段,以判断若干个所述喷墨喷头是否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始识别线至少包括第一起始识别线,所述终点识别线至少包括第一终点识别线,其中,所述第一起始识别线、所述第一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所述喷墨喷头的最小出墨量;
所述通过监控机构比对所述喷墨机构的喷涂轨迹与所述起始识别线或所述终点识别线,以判断所述喷墨机构是否异常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喷墨喷头的喷涂轨迹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起始识别线或所述第一终点识别线的线宽,则判断所述喷墨喷头疑似异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始识别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起始识别线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起始识别线,所述终点识别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终点识别线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二终点识别线,其中,所述第二起始识别线、所述第二终点识别线的线宽为所述喷墨喷头的最大出墨量;
所述判断所述喷墨喷头疑似异常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若所述喷墨喷头的喷涂轨迹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起始识别线或所述第二终点识别线的线宽,则判断所述喷墨喷头异常。
CN201911014040.0A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方法 Active CN1126932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4040.0A CN112693231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4040.0A CN112693231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3231A true CN112693231A (zh) 2021-04-23
CN112693231B CN112693231B (zh) 2021-12-21

Family

ID=75505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4040.0A Active CN112693231B (zh) 2019-10-23 2019-10-23 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3231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1160A (zh) * 2001-02-06 2004-04-21 ���ְ�˹��ѧ��ҵ��ʽ���� 图像形成装置
TW200418645A (en) * 2003-02-28 2004-10-01 Seiko Epson Corp Drive device for ink-jet printer hea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ch a drive device, and liquid drop discharge device
JP2006181842A (ja) * 2004-12-27 2006-07-13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素子の不良検出方法
JP2010214622A (ja) * 2009-03-13 2010-09-3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ストパターン
US20100328383A1 (en) * 2009-06-30 2010-12-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pattern forming method
JP2011218802A (ja) * 2010-04-06 2011-11-04 Xerox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の精密見当合わせに効果的なテストパターン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テストパターンに対応する画像データの分析方法
US20110279505A1 (en) * 2010-05-17 2011-11-1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Verifying Dash Structures As Candidates For Test Patterns And Replacement Patterns In An Inkjet Printer
EP2394745A1 (en) * 2009-02-04 2011-12-14 Seiren Co., Ltd. Method for inspecting jetting state of inkjet head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jetting state of inkjet head
US20140085369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Zamtec Limited Method of identifying defective nozzles in an inkjet printhead
CN104118213A (zh) * 2014-06-30 2014-10-29 晏石英 一种喷头阵列校正方法
CN104647920A (zh) * 2015-02-15 2015-05-27 佛山市峰华卓立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头喷墨检测和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S20170120647A1 (en) * 2015-11-02 2017-05-04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 device and inkjet head eje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CN110202938A (zh) * 2018-02-28 2019-09-06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喷头喷嘴异常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1160A (zh) * 2001-02-06 2004-04-21 ���ְ�˹��ѧ��ҵ��ʽ���� 图像形成装置
TW200418645A (en) * 2003-02-28 2004-10-01 Seiko Epson Corp Drive device for ink-jet printer hea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uch a drive device, and liquid drop discharge device
JP2006181842A (ja) * 2004-12-27 2006-07-13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素子の不良検出方法
EP2394745A1 (en) * 2009-02-04 2011-12-14 Seiren Co., Ltd. Method for inspecting jetting state of inkjet head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jetting state of inkjet head
JP2010214622A (ja) * 2009-03-13 2010-09-3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ストパターン
US20100328383A1 (en) * 2009-06-30 2010-12-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pattern forming method
JP2011218802A (ja) * 2010-04-06 2011-11-04 Xerox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の精密見当合わせに効果的なテストパターン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テストパターンに対応する画像データの分析方法
US20110279505A1 (en) * 2010-05-17 2011-11-1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Verifying Dash Structures As Candidates For Test Patterns And Replacement Patterns In An Inkjet Printer
US20140085369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Zamtec Limited Method of identifying defective nozzles in an inkjet printhead
CN104118213A (zh) * 2014-06-30 2014-10-29 晏石英 一种喷头阵列校正方法
CN104647920A (zh) * 2015-02-15 2015-05-27 佛山市峰华卓立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喷头喷墨检测和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S20170120647A1 (en) * 2015-11-02 2017-05-04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 device and inkjet head eje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CN110202938A (zh) * 2018-02-28 2019-09-06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喷头喷嘴异常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3231B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16202A1 (zh) 喷墨打印喷头、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设备
CN111376587B (zh) 一种打印过程中的打印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16049B (zh) 利用喷墨头单元的印刷方法
CN108944048B (zh) 喷墨打印装置的喷嘴的定位方法、定位系统及检测系统
CN111376626A (zh) 打印图像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61940A (zh) 喷头出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118213A (zh) 一种喷头阵列校正方法
US7244310B2 (en) Over-clocking in a microdeposition control system to improve resolution
CN115674922A (zh) 墨滴打印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2693231B (zh) 一种喷墨监控系统、喷墨监控方法
KR20140036600A (ko) 정전기력을 이용하는 인쇄 시스템
KR20170111463A (ko) 잉크젯 헤드를 이용한 인쇄 방법
KR20160031201A (ko) 인쇄 전자 프린팅 방법
CN111572197B (zh) 可补偿异常喷嘴的单行程打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215705117U (zh) 喷头固定部件及打印设备
CN114055964B (zh) 打印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JP201612394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とインクジェット塗布装置
CN113858802B (zh) 消除喷头拼接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92584B (zh) Pcb字符的喷墨打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03459A (zh) 一种喷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91604B (zh) 喷墨打印控制方法、喷墨打印控制装置及喷墨打印系统
CN205553569U (zh) 具有测距功能的喷码装置
CN113760199B (zh) 打印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001464A (zh) 喷头振动打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3947864U (zh) 一种控制充电电压波形的喷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