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3869B - 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3869B
CN112683869B CN202011566639.8A CN202011566639A CN112683869B CN 112683869 B CN112683869 B CN 112683869B CN 202011566639 A CN202011566639 A CN 202011566639A CN 112683869 B CN112683869 B CN 1126838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detection
channel
light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666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3869A (zh
Inventor
潘力
朱海龙
周哲
付威威
尹焕才
刘敏
董月芳
张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15666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3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3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3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3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3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装有待测样品的试剂管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第一安装腔上;S2:采用加热结构对试剂管加热到预设温度,并使待测样品保持在预设温度;S3:采用光源部件发射出的激发光束经第一通道照射在待测样品上,光探测器经第一通道接收从试剂管内发射出的探测光束。由于光源部件和光探测器均位于固定架的同一侧,光源部件发射出的激发光束经第一通道照射在试剂管内的样品上,之后样品在预设温度下产生探测光束,探测光束相对于激发光束沿反射光路照射在光探测器上,以形成反射式的检测通道,提高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降低出现假阴性的误判。

Description

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LAMP(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的技术检测生物体内是否含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的方法,通过是首先提取生物体内血液或者分泌液等样本,然后分离出样本中的DNA或RNA,之后将提取的DNA或RNA添加到含有使要检测DNA或RNA快速复制所需的酶、营养液、标定剂等物质的试剂管中,接着将试剂管安放在LAPM检测仪中,通过控制温度,提高DNA或RNA的复制速度,使样本中可能含有的所需检测的DNA或RNA快速复制,便于检测人员通过物理观察或光学探测的检测方法,来判别该生物体内是否含有所需检测的细菌或病毒。
现有的LAMP检测仪,多采用的直射式光路检测方法,即其检测仪包括U型的试管架,分别设在U型试管架两侧光源组件和光光探测器,当需要试剂管内的试剂进行荧检测时,将装有试剂的试剂管放置在U型试管架上,光源组件朝向试管架方向发生出光源,光源照射在试剂管的试剂上,试剂在光照作用下产生荧光,产生的荧光照射在光光探测器上,以对试剂中荧光进行检测。
但是,由于试剂管安装在试管架上,鉴于生产的精度或安装不到位,不可避免地试剂管的外周壁与试管架之间存在间隙,光源组件的部分光源不经过试剂管内的样本试剂而穿过该间隙后,直接进入到光探测器中,从而使光探测器的探测灵敏度较低,导致现有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容易出现漏检或者造成假阴性的误判。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较低,容易出现假阴性的误判。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的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架和至少一个检测机构,固定架上设有至少一个供试剂管安装的第一安装腔,及将第一安装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通道;每个检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架同一侧且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的光源部件和光探测器;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装有待测样品的试剂管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第一安装腔内;
S2:采用加热结构对试剂管加热到预设温度,并使待测样品保持在预设温度;
S3:采用光源部件发射出的激发光束经第一通道照射在待测样品上,光探测器经第一通道接收从待测样品发射出的探测光束。
可选地,上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机构还包括反射元件(44)和二向色镜;其中,所述反射元件设在所述光源部件的出光光路上,所述二向色镜设在所述反射元件的反射光路上;所述光探测器设在所述二向色镜的透射光路上;
在S3步骤中,光源部件发射出的激发光束经反射元件、二向色镜后照射在待测样品上;并且待测样品发射出的探测光束经二向色镜透射后,照射在光探测器上。
可选地,上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依次设在所述光源部件的发射光路上的第一准直透镜和第一滤光片,所述第一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一准直透镜和所述反射元件之间;
在S3步骤中,光源部件发射出的激发光束经第一准直透镜、第一滤光片、反射元件、二向色镜反射后照射在待测样品上。
可选地,上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机构还包括依次设在所述二向色镜的透射光路上的第二滤光片和第二准直透镜,所述第二准直透镜位于所述第二滤光片和所述光探测器之间;及设在所述二向色镜的反射光路上的第三准直透镜,所述第三准直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二向色镜之间;
在S3步骤中,光源部件发射出的激发光束经第一准直透镜、第一滤光片、反射元件、二向色镜、第三准直透镜后照射在待测样品上;
待测样品发射的探测光束依次经第三准直透镜、二向色镜、第二滤光片、第二准直透镜聚焦后,照射在光探测器上。
可选地,上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还包括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通道,及将每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连通的过渡通道;
每个所述检测机构中的所述光源部件、第一准直透镜、第一滤光片及反射元件依次安装在一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所述第三准直透镜、二向色镜、第二滤光片、第二准直透镜及光探测器依次安装在一个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内;
在S3步骤中,光源部件发射的激发光束在第一安装通道内依次经过第一准直透镜、第一滤光片、反射元件、二向色镜、第三准直透镜,使光源部件发射出的激发光束在避光通道内照射在待测样品上;待测样品发射的探测光束在第二安装通道内依次第三准直透镜、经二向色镜、第二滤光片、第二准直透镜,使探测光束在避光通道内照射在光探测器上。
可选地,上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通道和至少两个第二安装通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隔离开,相邻两个第二安装通道隔离开;所述检测机构为至少两个,第一安装腔为至少两个,所述检测机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通道及第二安装通道;
在S1步骤中:将多个装有待测样品的试剂管一一对应地放置在一个第一安装腔内。
可选地,上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固定架和检测机构均设在所述外壳内,外壳的顶部设有第一顶部开口,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有第二顶部开口,所述第二顶部开口与所述第一顶部开口连通;及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外壳的第一顶部开口上的保温机构;
在S2步骤和S3步骤中,开启保温机构,对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的试剂管的上部进行加热。
可选地,上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装置还包括主控板及与主控板电连接的加热结构、光探测器、温度检测器;
在S2步骤中,主控板根据温度检测器检测到待测样品的温度,来控制加热结构的工作模式,对使待测样品保持在预设温度;其中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加热模式和停机模式;及控制光探测器开启或关闭。
可选地,上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在S3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4:主控板将光探测器采集的探测光束进行处理,以判断待测样品为阳性或阴性。
可选地,上述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装置还包括与主控板电连接的操控显示器;
在S2步骤中,待测样品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主控板根据操控显示器的指令,控制所述加热结构和光探测器的开启或关闭。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的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架和至少一个检测机构,固定架上设有至少一个供试剂管安装的第一安装腔,及将第一安装腔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通道;每个检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架同一侧且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的光源部件和光探测器;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装有待测样品的试剂管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第一安装腔上;S2:采用加热结构对试剂管加热到预设温度,并使待测样品保持在预设温度;S3:采用光源部件发射出的激发光束经第一通道照射在待测样品上,光探测器经第一通道接收从试剂管内发射出的探测光束。
此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由于光源部件和光探测器均位于固定架的同一侧,固定架上第一安装腔内的光均来自第一通道内,没有其他光源经第一通道照射在样品上,只有光源部件发射出的激发光束经第一通道照射在试剂管内的样品上,之后样品在预设温度下产生探测光束,即荧光,荧光相对于激发光束沿反射光路照射在光探测器上,即使固定架与试剂管之间存在间隙,有部分发射光源照过该间隙,但此部分的发射光不会照射在光探测器上,来影响光探测器对荧光检测的影响,从而提高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降低出现假阴性的误判。
2.本发明提供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通道和至少两个第二安装通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隔离开,相邻两个第二安装通道隔离开;所述检测机构为至少两个,第一安装腔为至少两个,所述检测机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通道及第二安装通道;在S1步骤中:将多个装有待测样品的试剂管一一对应地放置在一个第一安装腔内,实现一次性在多通道内分别对多个待测样品进行独立检测,提供检测效率。
3.本发明提供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固定架和检测机构均设在所述外壳内,外壳的顶部设有第一顶部开口,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设有第二顶部开口,所述第二顶部开口与所述第一顶部开口连通;及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外壳的第一顶部开口上的保温机构;在S2步骤和S3步骤中,开启保温机构,对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的试剂管的上部进行保温,使得试剂管的下部和顶部之间的温差小,减弱现有技术中只对试剂管底部加热而引发的试剂挥发现象,进一步地提高检测精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及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荧光定量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荧光定量检测装置去掉上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检测装置内安装结构与检测机构、固定架、试剂管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5a为图3中安装结构的第一压盖的结构示意图(仰视方向);
图5b为图5a中第一压盖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a为图3中安装结构中镜片安装体的结构示意图(俯视方向);
图6a-1为图6a中镜片安装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b为图3中安装结构的镜片安装体的结构示意图(仰视方向)
图6b-1为图6b中镜片安装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a为图3中安装结构的第二压盖的结构示意图(仰视方向);
图7b为图7a中第二压盖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安装结构的镜片安装体和第二压盖配合后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安装结构沿在反射元件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中的前后方向剖);
图11为图1中检测装置的保温机构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保温机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在图1中的前后方向剖);
图13为图11中保温机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在图1中的左右方向剖);
图14为图13中保温机构的第一密封体纵向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图;
图16为实施例2中检测方法所采用的检测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17a为实施例2中待测样品A的探测光的光能转化的后曲线;
图17b为实施例2中待测样品B的探测光的光能转化的后曲线;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2-安装结构;21-第一压盖;211-光源安装孔;216-第一环形孔;212-第二环形孔;213-第三环形孔;214-第二卡槽;215-第一凸台;22-镜片安装体;221-第四环形孔;222-第五环形孔;223-第六环形孔;224-第七环形孔;225-第三凹槽;226-过渡通道;227-第二凸起;2271-第三台阶;228-第一台阶;229-第三凸起;2291-第五台阶;230-第六台阶;23-第二压盖;231-第三卡槽;232-第二凸台;234-第一凸起;235-环形凸缘;24-第一安装槽;241-第一槽壁;242-第二槽壁;243-第二台阶;244-第一坡面;25-第二安装槽;251-第二坡面;252-第三槽壁;253-第四槽壁;254-第四台阶;3-试剂管;41-光源部件;42-第一准直透镜;43-第一滤光片;44-反射元件;45-激发光束;51-二向色镜;52-第二滤光片;53-第二准直透镜;54-第三准直透镜;55-光探测器;56-探测光束;
6-固定架;61-第一安装腔;62-第一通道;63-第一卡槽;64-第三凸缘;651-第一凸耳座;652-第二凸耳座;7-加热结构;71-加热层;72-保温层;8-保温机构;81-上盖;82-下盖;821-第二安装孔;822-凸出部;823-卡合凸起;824-卡合座;83-第一密封体;831-凹槽部;832-搭接部;833-环形凸起;841-聚热件;842-加热件;843-第一压板;85-第二压板;861-安装座;862-偏压件;87-密封圈;91-配重块;92-主控板;93-操控显示器;94-铰接轴;95-安装板;96-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荧光定量检测装置,如图1至图15所示,其包括外壳1,设在外壳1内的固定架6,固定架6上设有至少一个供试剂管3安装的第一安装腔61;及设在外壳1内且与第一安装腔61一一对应的检测机构;任一检测机构包括光源部件41、反射元件44、二向色镜51及光探测器;其中,反射元件44设在光源部件41的出光光路上,二向色镜51设在反射元件44的反射光路上,固定架6具有接收二向色镜反射光的第一通道62,二向色镜还用于经第一通道62接收适于放置在第一安装腔61内的试剂管3内试剂反射的光;光探测器设在二向色镜的透射光路上。
此结构的荧光定量检测装置,在对试剂管3内的试剂进行检测时,将试剂管3装入第一安装腔61内,光源部件41发出的激光,经反射元件44反射后照射在二向色镜51上,再经二向色镜51反射,经第一通道62照射在试剂管3内的试剂上,之后试剂产生荧光,荧光反射至二向色镜51上,经二向色镜51透射后直接照射在光探测器上,完成荧光定量检测。由于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发射光路以反射的形式照射在光探测器上,即使固定架6与试剂管3之间存在间隙,有部分发射光源照过该间隙,但此部分的发射光不会照射在光探测器55上,来影响光探测器55对荧光检测的影响,从而提高检测装置的检测灵敏度,降低出现假阴性的误判;并且,由于发射光路上的反射元件44和光源部件41,与检测光路上的二向色镜51和光探测器均位于固定架6的一侧,在高度方向上有重叠分布,从而在检测装置的长度方向上,使检测装置的结构在其长度方向上结构紧凑,所占用的空间小。
优选地,如图4所示,反射元件44为平面镜或者其他能够实现发射功能的光学镜片均可。反射元件44和二向色镜平行分布,反射元件44和光源部件41分布在第一层,二向色镜51和光探测器55分布在第二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呈层叠分布,进一步地使检测装置的结构更紧凑,所占用的空间小;对于二向色镜51而言,二向色镜51反射反射元件44的激光,透射激光激发试剂反馈出的荧光,从而通过二向色镜51,使发射光路和检测光路层叠分布,相互不干扰,进一步地提高检测效率。
上述的检测机构设在外壳1内,可以使外界部分光阻挡在外壳1外,对外壳1内的光源部件41发射的激光影响相对较小。
最佳地,如图4所示,每个检测机构还包括依次设在光源部件41的出光光路上的第一准直透镜42和第一滤光片43,第一滤光片43位于第一准直透镜42和反射元件44之间,其中第一准直透镜42所起的的作用将光源部件41中的激光准直成第一平行激光,第一平行激光经第一滤光片43将杂散激光过滤掉,只让能够起到激发试剂的激光通过,并照射在反射元件44上,形成发射光路,以照射在试剂管3内的试剂上,激发试剂产生荧光,从而使发射光路上有更多的激发光束照射在试剂,能够最大化地激发试剂产生荧光,来改善发射光的质量。
类似地,每个检测机构还包括依次设在二向色镜51的透射光路上的第二滤光片52和第二准直透镜53,第二准直透镜53位于第二滤光片52和光探测器55之间;及设在二向色镜51的反射光路上的第三准直透镜54,第三准直透镜54位于第一通道62和二向色镜51之间。其中,第三准直透镜54一方面将二向色镜51反射的激光聚焦,以照射在试剂管3内的试剂上,对试剂进行集中的照射;同时,将试剂激发产生的荧光透射形成平行荧光,以照射在二向色镜51上,并经二向色镜51照射在第二滤光片52上,将除荧光之外的杂散光进行过滤,过滤后的荧光再经第二准直透镜53形成聚焦光束照射在光探测器上,从而确保光探测器采集到的光都是荧光,而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为了便于上述的光学元件在外壳1内的安装,如图2和图3所示,检测装置还包括设在外壳1内的安装结构2,安装结构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通道,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一一对应,且将对应的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之间连通的过渡通道226。
如图9和图3所示,固定架6上设置多个第一安装腔61,多个第一安装腔61沿固定架6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多个第一安装通道、第二安装通道及多个过渡通道226均沿安装结构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沿安装结构2的宽度方向上,每个第一安装腔61对应一个第一安装通道、一个第二安装通道及一个过渡通道226,以形成一个检测通道,从而本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多通道同时对各个试剂管3内的试剂进行荧光检测,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检测效率。并且各个检测通道相互分隔开,相互无干扰,各个检测通道独立进行检测,提高各个检测通道自身检测的准确性。另外,如图3所示,所有的光源部件可以固定在同一个安装板95上,安装板95搭接在镜片安装体22(下文中提及)的台阶面上,光源部件一一对应地嵌装在光源安装孔内。
上述的每个检测机构的发射光路上的光源部件41、第一准直透镜42、第一滤光片43、反射元件44依次安装在一个第一安装通道内;检测光路上的光探测器55、第二准直透镜53、第二滤光片52、二向色镜51及第三准直透镜54依次安装在一个第二安装通道内。其中,在图4中,光源部件41和光探测器分布在安装结构2的右侧,反射元件44和第三准直透镜54分布在安装结构2的左侧,安装结构2的左侧与固定架6的右侧端插接配合,以使第一安装腔61的底部通过第一通道62与第二安装通道连通。
对于安装结构2而言,可以有多种形式,最佳地,如图3所示,安装结构2包括层叠抵接设置的第一压盖21、镜片安装体22及第二压盖23,第一压盖21和镜片安装体22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形成若干个第一安装通道;镜片安装体22和第二压盖23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形成若干个第二安装通道,镜片安装体22上设有将每个第一安装通道与其对应的第二安装通道连通的过渡通道226,如图4所示;每个第二安装通道供一个检测机构中的第三准直透镜54、二向色镜51、第二滤光片52、第二准直透镜53及光探测器依次安装。
对于第一安装通道而言,优选地,如图5a所示,镜片安装体22和第一压盖21相互面对的表面上依次设有光源安装孔211、第一环形孔216、第二环形孔212及第三环形孔213,分别供光源部件41、第一准直透镜42、第一滤光片43、反射元件44嵌装,光源安装孔211、第一环形孔216、第二环形孔212及第三环形孔213连通以形成第一安装通道。
例如,如图5b所示,镜片安装体22和第一压盖21上分别设有正对分布的四组第一安装槽24,四组第一安装槽24分别围成光源安装孔211、第一环形孔、第二环形孔212及第三环形孔213。也即,正对的两个第一安装槽24围成一个环形孔。
正对的两个第一安装槽24可以为对称的安装槽,也可以是不对称的安装槽,只需当第一压盖21扣合在镜片安装体22上时,两个第一安装槽24围成上述的环形孔。比如,光源安装孔211为圆形孔,第一环形孔216为六角形孔,第二环形孔212为方形孔,第三环形孔213为倾斜孔,第三环形孔213的内腔与过渡通道226的顶部连通。对应地,光源部件41呈圆柱形嵌入光源安装孔211内,并将光源安装孔211的外侧端口封堵住,防止外界光进入检测通道内;第一滤光片和反射元件44均为板块。除了给出的具体结构外,上述的发射光路上的光源安装孔211、环形孔、光源部件41、第一滤光片、反射元件44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具体设计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或选取。
除了第三环形孔外,其他环形孔的两个第一安装槽的槽口直接抵接,对于第三环形孔213而言,如图5b所示,形成第三环形孔213的两个第一安装槽24中,两个第一安装槽24的槽底呈倾斜的第一坡面244,一个第一安装槽24的两侧壁套在另一个第一安装槽24的两侧壁外,以形成凹凸内嵌式配合结构,两个第一坡面244与位于内侧的第一安装槽24的槽壁之间围成第三环形孔213。反射元件44插接在两个第一坡面244上,位于下方的第一坡面244上设有让位孔与过渡通道226连通,以将反射元件44上的反射光照射在二向色镜51。例如,第一压盖上的第一安装槽的两个槽壁套在镜片安装体顶部上的第一安装槽的两槽壁外。
对于第一坡面244而言,其与光源安装孔211的轴线或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例如30度、45度、60度等,具体设置角度可以根据需求来选取。
如图6a-1所示,在镜片安装体22的顶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凸起227,任一相邻两个第一安装通道之间被第二凸起227隔开,对应地第一压盖21的顶部内壁面上设有与第二凸起227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槽214,如图5b所示,第二凸起227一一对应卡接在第二卡槽214内,以将相邻两个第一安装通道隔离开,形成凹凸内嵌式结构,使镜片安装体22和第一压盖21插接配合后,镜片安装体22和第一压盖21沿其长度方向不会相对移动,确保各个第一安装通道对应隔离开。
进一步地,如图5b和图10所示,上述的形成第三环形孔213的两个第一安装槽24中,位于内侧的第一安装槽24沿镜片安装体2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槽壁分别与其相邻的第二凸起227之间形成上述的卡槽,以供位于外侧的第一安装槽24的两个槽壁分别嵌入,为便于表述将该两个侧壁分别表述为第一槽壁241和第二槽壁242。最佳地,第二槽壁242上设有第二台阶243,对应地每个第二凸起227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三台阶2271,每个第二台阶243的台阶面抵接在第三台阶2271的台阶面上,以形成L型错位嵌套式配合,如图10所示,确保各个第一安装通道之间的激光不会出现窜光,提高各自通道的独立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此外,两个第一安装槽24内,位于外侧的第一安装槽24面向第一滤光片43的一侧呈敞开口,位于内侧的第一安装槽24面向第一滤光片43侧壁呈敞开口。
如图3、图5a、图6a所示,镜片安装体22和第一压盖21相互面对扣合的表面中,一个表面的边缘四周上设有第一凸台215,另一个表面的边缘四周上设有与第一凸台215一一对应配合的第一台阶228,第一台阶228的第一台阶面抵接在第一凸台215的表面上,以使镜片安装体22抵接配合在第一压盖21上时,沿镜片安装体22的长度方向,位于边缘的两个第一安装通道与外界光隔断开,避免外界光进入第一安装通道内,对检测光源参入杂散光,进一步地确保检测精确度。
例如,如图6a所示,镜片安装体22的顶部设置第一台阶228,在镜片安装体22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台阶228呈“Z”字型延伸分布,在镜片安装体22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台阶228呈水平延伸;对应地,第一压盖21上设有与第一台阶228匹配的第一凸台215,如图5a所示,第一凸台215抵接在第一台阶228的台阶面上,二者形成L型错位的嵌套连接,确保外界光不会经镜片安装体22和第一压盖21之间的缝隙进入位于边缘的第一安装通道内。
对于第二安装通道而言,其结构与第一安装通道的结构类似,如图6b和图6b-1所示,镜片安装体22和第二压盖23相互面对的表面上依次设有第四环形孔221、第五环形孔222、第六环形孔223及第七环形孔224,分别供第二准直透镜53、第二滤光片52、二向色镜51及第三准直透镜54嵌装;镜片安装体22上远离固定架6的一端伸出第二压盖23的部分上设有第三凹槽225,以供光探测器55嵌装,第四环形孔221、第五环形孔222、第六环形孔223、第七环形孔224及第三凹槽225依次连通以形成第二安装通道。
例如,如图7b所示,镜片安装体22和第二压盖23上分别设有正对分布的四组第二安装槽25,四组第二安装槽25分别围成第四环形孔221、第五环形孔222、第六环形孔223及第七环形孔224。
正对的两个第二安装槽25可以为对称的安装槽,也可以是不对称的安装槽,只需当第二压盖23扣合在镜片安装体22上时,两个第二安装槽25围成上述的环形孔。
比如,第四环形孔221和第七环形孔224为六角形孔,第五环形孔222为方形孔,第六环形孔223为倾斜孔,第六环形孔223的顶部与过渡通道226的底部连通;对应地,第二过滤片和二向色镜51均呈板块。除了给出的具体结构外,上述的环形孔、第二滤光片52、二向色镜51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具体设计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或选取。
同样地,二向色镜51与反射元件44平行设置,形成第五环形孔222的两个第二安装槽25中,任一第二安装槽25的槽底呈倾斜的第二坡面251,如图7b所示,一个第二安装槽25的两侧壁套在另一个第二安装槽25的两侧壁外,两个第二坡面251与位于内侧的第二安装槽25的槽壁之间围成第五环形孔222,位于上方的第二坡面251的顶部设有让位孔以与过渡通道226连通。其结构与上述的第三安装孔的结构一样,可以参见上述的第三安装孔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坡面251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坡面244的倾斜角度一致。
类似于镜片安装体22和第一压盖21的设置方式,镜片安装体22和第二压盖23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安装通道,镜片安装体22第二压盖23相互面对的表面上,如图6b-1所示,一个表面上设置多个第三凸起229,如图7b所示,另一个表面上设有第三卡槽231,第三凸起229一一对应卡接在第三卡槽231内,以形成相邻两个第二安装通道分隔开,使各个第二安装通道内的光不会出现窜光,确保各个第二安装通道内各自进行相应检测。
同样地,对于形成上述的第五安装孔的第二安装槽25而言,位于内侧的第二安装槽25的两个槽壁,分别与各自相邻的第三凸起229之间形成卡槽,供位于外侧的第二安装槽25的两个槽壁,以形成凹凸嵌套连接;为便于表述,将该两个槽壁分别表述为第三槽壁252和第四槽壁253,第四槽壁253面向第三凸起229的一侧端上设有第四台阶254,如图10所示,对应地第三凸起229的一侧端上设有第五台阶2291,第四台阶254搭接在第五台阶2291上,以形成L型错位嵌套连接,从而使镜片安装体22扣合在第二压盖23上,相邻两个第二安装通道之间隔离开,不会出现窜光。
进一步地,类似上述的第一凸台215,镜片安装体22和第二压盖23相互面对扣合的表面中,一个表面的边缘四周上设有第二凸台232,如图7a所示,另一个表面的边缘四周上设有与第二凸台232一一对应配合的第六台阶230,如图6b所示,第六台阶230的台阶面抵接在第二凸台232的表面上,以使镜片安装体22抵接配合在第二压盖23上时,二者形成L型错位的嵌套连接,确保外界光不会经镜片安装体22和第二压盖23之间的缝隙进入位于边缘的第二安装通道内,避免外界光进入第二安装通道内,对检测光路上的荧光参入杂散光,进一步地确保检测精确度。
最佳地,如图6b所示,镜片安装体22的底部表面边缘上设有第六台阶230,例如,在镜片安装体22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设呈“Z”型延伸分布的第六台阶230,在镜片安装体2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呈水平延伸的第六台阶230;对应地第二压盖23的顶部表面的边缘上设有匹配于第六台阶230的第二凸台232,以形成L型错位嵌套连接方式。
如图4所示,光探测器55位于第二压盖23的右侧外,直接嵌装在镜片安装体22的底部上的第三凹槽内。
对于安装结构2与固定架6之间的配合方式而言,安装结构2与固定架6之间通过插接配合方式连接。
可选地,如图9所示,固定架6面向安装结构2的一侧壁面上设有与第一通道62一一对应的第一卡槽63,第一卡槽63围绕在第一通道62的外周,第一卡槽63的槽底与第一通道62连通;安装结构2上面向固定架6的一侧表面上,如图8所示,每个第二安装通道的末端形成朝向第一卡槽63凸出的第一凸起234,第一凸起234一一对应地插接在第一卡槽内,以形成安装结构2与固定架6的插接配合。
进一步优选地,镜片安装体22上设有第一凸缘,第二压盖23上设有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抵接后形成围绕在第一凸起234外周的环形凸缘235;对应地,固定架6上设第三凸缘64,第三凸缘64围绕在第一卡槽63的外周,并与第一卡槽63之间围成第五卡槽,当第一凸起234与第一卡槽63插接配合时,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均插接在第五卡槽内,形成双重的插接配合连接,确保安装结构2与固定架6之间的插接到位,第二安装通道与第一通道62直接连通,无外界光源经第一凸起234与第一卡槽63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二安装通道内,对发射光源和荧光产生影响。
更佳地,镜片安装体22和固定架6而言,如图3所示,镜片安装体22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侧壁上凸出设第一凸耳座651,对应地固定架6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侧壁上凸出设第二凸耳座652,第一凸耳座651和第二凸耳座652相对分布,通过穿设在两个凸耳座上的紧固件,进一步地将镜片安装体22和固定架6固定连接。比如,紧固件为螺丝、螺钉或螺栓和螺母配合的组件。另外,上述的安装结构2的第二压盖23的底部安装在外壳1的底部的内壁面上。
对于固定架6而言,如图9所示,固定架6包括安装块,安装块的顶部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腔61,以供试剂管3嵌入安装,试剂管3嵌入第一安装腔61内后,试剂管3的下部与第一通道62连通,由于一般试剂的量相对少,主要集中在试剂管3的下部,从而使得发射激光集中照射在试剂管3的下部,以对试剂进行激发形成荧光。
优选地,第一通道62由固定架6朝向光探测器的方向呈内孔直径逐渐增大的喇叭通道,以形成遮光结构,防止镜片安装体22在固定架6上的安装,对光有遮挡作用,即降低光路中的损耗,提高检测灵敏度。
如图4所示,优选地,还包括贴合设在固定架6一侧表面上加热结构,加热结构包括加热层71,及贴合在加热层71的外侧壁上的保温层72,加热层71和检测机构分别位于固定架6的两侧。在试剂管3装入固定架6上的第一安装腔61内时,试剂管3的外周壁与第一安装腔61的内壁面紧贴,便于加热层71将热量快速地传递到试剂管3内的试剂中,加速检测速度,提高检测效率。最佳在,在固定架的底部上也设置保温层。
对于加热层71而言,其包括均匀分布的加热丝和与加热丝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及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板,在通电后,加热丝能够快速产生均匀的热量,固定架6可以优选采用金属导热制成,经固定架6快速地传递给试剂管3内的试剂,对试剂进行加热到所需温度,达到适宜DNA/RNA快速复制的温度后,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给主控板,主控板控制加加热丝调节其输出功率,降低或增加加热功率,使试剂保持恒温,让DNA/RNA快速复制,达到检测值,从而提高检测效率。保温层72贴覆于加热层71上,降低加热层71热量的散发速度,加快加热层71升温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外壳1的顶部设有第一顶部开口,如图1和图9所示,固定架6的顶部设有第二顶部开口,固定架6的顶部抵接在外壳1的顶部内壁面上,且第二顶部开口与第一顶部开口连通;还包括可转动地设在外壳1上,且密封地设在第二顶部开口上的保温机构8,用于对放置在第一安装腔61内的试剂管3的上部进行保温,使得试剂管3的下部和顶部之间的温差小,减弱现有技术中只对试剂管3底部加热而引发的试剂挥发现象,进一步地提高检测精确性,延长试剂的使用寿命。
对于保温机构8而言,如图11所示,包括扣合设在的上盖81和下盖82,下盖82的底部上设有与第一顶部开口连通的第二安装孔821;密封设在下盖82的顶部表面上的第一密封体83,第一密封体83的底部穿过第二安装孔821而密封地抵接于放置在第一安装腔61内的试剂管3的顶部上;及设在第一密封体83和上盖81之间的加热组件。
此结构的保温结构,第一密封体83将固定架6的第二顶部开口密封住,使第一安装腔61与外界隔离开,当加热组件加热时,热量从第一密封体83传递试剂管3的顶部,由于加热层71对试剂管3的下部加热,使试剂管3的下部与试剂管3的顶部之间的温差降低,减弱试剂挥发的现象发生。可选地,第一密封体83为密封橡胶。
对应加热组件而言,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包括依次设在第一密封体83的底部的上表面的聚热件841、加热件842及第一压板843;及设在第一压板843与上盖81之间的至少一个偏压件862,偏压件862给第一压板843施加朝向第二顶部开口方向的偏压力,偏压力使聚热件841的底部能够保持抵接在第一密封体83上,进而加速将加热件842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密封体83进而传递给试剂管3。
比如,偏压件862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可以分别抵接在第一压板843的底部和上盖81的底部上,为了便于压缩弹簧的安装,在上盖81的底部和第一压板843的顶部上分别设置一个安装座861,如图11和图12所示,以上盖81上的安装座861为例来说明,该安装座861包括固定在上盖81的顶部内壁上的安装柱及套在安装柱外的套筒,套筒的底部固定在上盖81上;上盖81的安装座861的套筒套在第一压板843上的安装座861的套筒外,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套在一个安装柱上,且位于第一压板843的套筒的内腔中。接柱对压缩弹簧的形变方向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与套筒的配合下,将压缩弹簧限制在上盖81与第一压板843之间。
对于压缩弹簧设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每个压缩弹簧的每一端对应一个安装座861,压缩弹簧具体设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做限定。作为变形,压缩弹簧还可以通过现有的弹簧座来设在第一压板843和上盖81上。
对应第一密封体83而言,如图14所示,第一密封体83包括向下凹陷的凹槽部831和成型在凹槽部831的顶部边缘的搭接部832,搭接部832固定在下盖82上,凹槽部831的底部表面密封设在固定架6的顶部表面上,加热组件嵌装在凹槽部831的内腔中。
也即,第一密封体83的纵向截面形状呈U型,U型的开口的边缘上设有水平延伸的搭接部832,搭接部832通过呈环形的第二压板85,被夹持在第二压板85与上盖81的顶部表面之间。第二压板85可以为硬质材料,也可以为橡胶垫。
最佳地,如图11所示,下盖82的底部具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822,对应地凸出部822的顶部形成凹陷,上述的第二安装孔821开设在凸出部822的底部上,即凹陷的槽底上;第一密封体83的搭接部832和第二压板85均嵌装在该凹陷的槽底上,凹陷的四周边缘对第二压板85的边缘起到限制作用,同时,采用紧固件穿过第二压板85、第一密封体83及下盖82,将第二压板85、第一密封体83及下盖82固定连接。比如,紧固件为螺丝或螺钉。
为了使第一密封体83的底部与固定架6的顶部之间形成密封牢固连接,如图14所示,固定架6的顶部表面一圈上设有第一凹槽,对应地第一密封体83的底部表面一圈上设有环形凸起833,环形凸起833嵌装在第一凹槽内,进一步地确保第一密封体83的凸出部822的底部抵接在试剂管3的顶部表面上,同时使第一密封体83与固定架6的顶部表面进行密封连接,起到遮挡外界光的作用。
更佳优选地,外壳1的第一顶部开口也呈台阶孔,上述的下盖82的凸出部822的底部抵接在该台阶孔的台阶面上,为了进一步使第一密封体83与固定架6的顶部之间形成密封连接,还包括夹持在下盖82与第一顶部开口之前的密封圈87,对下盖82与第一顶部开口之间形成一道密封。
对于加热组件中的聚热件841而言,聚热件841呈板块或层状,层叠在第一密封体83上,其采用导热性高的金属材料形成,具有较好的聚热性,可快速聚集加热件842散发出来的热量,并通过第一密封体83的中间较薄的位置传递给试剂管3顶端,实现试剂管3上部的加热功能,291恒温聚热模块用金属材料加工而成,具有较好的聚热性,加快试剂管3顶部的加热时间,从而提高检测速度和效率。
对于加热件842而言,其包括加热膜和隔热膜,隔热膜抵接在第二压板85上,加热膜抵接在聚热件841上,并且设有温度探测器,温度探测器与主控板电连接,实现实时恒温加热控制。优选地,通过热传导率高的胶水将加热膜固定于聚热件841的顶部,为聚热件841提供热源;在压缩弹簧通过第二压板85对加热件842施加朝向下的的预紧力,提高第一密封体83的接触性和密封性。上述的密封圈87用于加强下盖82与外壳1的贴合性,同时增加试剂管3检测部位的避光性、保温性,提高仪器检测的精确性。保温机构8中的上盖81和下盖82相互面对的表面的边缘一圈中,一个上设凸台,另一个设台阶,通过凸台与该台阶的台阶面的抵接,从而形成L型错位的嵌套连接方式。
由于保温结构的上盖81和下盖82扣合后,整体通过铰接轴94可转动地设在外壳1上,通过转动保温机构8来打开第一安装腔61或闭合第一安装腔61,如图13所示,对试剂管3的顶部加热。同时,上盖81远离铰接轴94的一侧外侧壁上设有卡合凸起823,外壳1上设置一个可以水平滑动的卡合座824,卡合座824在偏压弹簧的偏压力下,使卡合座824抵接在卡合凸起823上,形成卡扣连接,当需要转动保温机构8时,只需沿水平方向向外拨动卡合座824,卡合座824将脱离卡合凸起823,解除对保温机构8的限位。当保温机构8需要对试剂管3的顶部进行加热保温时,保温机构8转动并使第一密封体83的底部抵接在固定架6的顶部上时,解除对卡合座824的拨动力,在偏压弹簧的偏压力下,卡合座824再次卡接在卡合凸起823,对保温机构8进行限位。
如图2所示,鉴于上述的检测机构分布在外壳1的左侧腔内,为了平衡左端的检测机构和保温机构8的重量,在外壳1的内腔的右侧还设有配重块91;外壳1上设有窗口,窗口上嵌装有操控显示器93,操控显示器93用于操控仪器启停、监测检测状态及显示检测结果。
外壳1内还设有主控板92,还设有用于控制光源部件41的第一控制板,用于控制光探测器的第二控制板;主控板92通过线缆与第一控制板、第二控制板、加热层71、操控显示器93均电连接,以及电电连接于其他用于控制这些元器件的供电、通讯等。
检测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每个试剂管内待测样品的温度,主控板与温度检测器、保温机构均电连接。主控板根据温度检测器检测的信号,来控制保温机构、及加热层的工作模式,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加热模式、停机模式,来调整试管剂内待测样品的温度,使待测样品在预设温度下。对于预设温度,不做限定,根据待测样品的不同来选取设定。
另外,外壳1包括下壳和上壳,二者之间的边缘也采用上述的L型错位嵌套式结构,方便二者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减弱外部光进入到检测机构中的光路中;上述的上盖81和下盖82通过转销联接于上壳上。
总之,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为:光源部件41发出的发散状的激光光束,通过第一准直透镜42调整为平行准直光束,减少光能不必要的损耗;第一准直透镜42出来的平行准直光束,通过第一滤光片43,过滤掉光源发出的除需要的激发光束波段外的其它波段的光;第一滤光片43出来的激发光束,通过平面镜,反射到二向色镜51上;二向色镜51将接受到的激发光束,折叠反射到第三准直透镜54上;第三准直透镜54将激发光束聚焦后照射到试剂管3中的待测试剂上,激发试剂中的所需检测的DNA或RNA发射出探测光束,即荧光;探测光束通过第三准直透镜54,将发散状光束调整为准直平行光束,减少能量损耗;第三准直透镜54出来的探测光束透过二向色镜51,照射到第二滤光片52上;第二滤光片52过滤掉所需检测DNA或RNA激发出的探测光束之外的其它波段的光;过滤后的探测光束,通过第二准直透镜53,将光能聚焦后,照射在光探测器上;光探测器模块将接受到的光的强度及其变化转换为曲线信号传输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曲线数值定量怕判断实际中是否含有检测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RNA/DNA,从而判断生物是否收到响应的感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其采用实施例1中的检测装置,检测方法保护如下步骤:
S1:将多个装有待测样品的试剂管3一一对应地放置在固定架6的第一安装腔61上。
由于安装结构2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固定架6上设置多个第一安装腔61,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通道隔离开,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通道及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腔61均隔离开,以便一次性对多个待测样品进行独立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S2:采用加热结构7对试剂管3加热到预设温度,并使待测样品保持在预设温度。
如图16所示,光探测器55通过线缆96连接于主控板92,操控显示器93通过线缆96与主控板连接,光源部件通过线缆96与主控板连接。
通过操控显示器93向主控板发出加热指令,主控板控制加热结构7和保温机构8开启,对试剂管3进行加热,直至待测样品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并保持在预设温度。此过程中,保温机构开启,对试剂管的上部进行保温加热,使试剂管的上部和下部温度差小。
对于预设温度而言,一般需要根据被测样品来选取,为后续待测样品内的DNA或RNA的快速复制,提供温度条件。
S3:采用光源部件41发射出的激发光束45经第一通道62照射在待测样品上,光探测器55经第一通道62接收从试剂管3内发射出的探测光束56的光能。
具体地,当待测样品的温度保持在恒温的预设温度时,通过操控显示器93向主控板发出指令,主控板控制各个第一安装通道对应的光源部件41和光探测器55开启,以一个检测通道为例来说明,具体的激发光束的作用过程。
光源部件41发射出的发散状的激发光束45先照射在第一准直透镜42上,经第一准直透镜42调整为第一平行准直光束,减少光能的不必要损耗,第一平行准直光束通过第一滤光片43,过滤掉光源发出的除激发光束波段外的其他波段的杂散光;经第一滤光片43后的激发光束45照射在反射元件44上,并反射在二向色镜51上,二向色镜51再将接收的激发光束45,折叠反射到第三准直透镜54上,第三准直透镜54将第一平行准直光束聚焦后,经第一通道62照射在第一安装腔61内的待测样品上,激发待测样品中的DNA或RNA发射出探测光束56,即荧光;每个第一安装通道与第一通道62、第一安装腔61与外界隔离开,以在避光环境下进行激发光束45的传递,防止外界光照射在待测样品上,产生影响。
待测样品发射出的探测光束56呈发散状,探测光束56先经第三准直透镜54将发散状的探测光束56调整为第二准直平行的探测光束56,以减少能量损耗,第二准直平行的探测光束56透过二向色镜51,照射在第二滤光片52上,过滤掉其他波段的光,只供检测DNA或RNA激发出的所需探测光束透过,以提高探测光束的纯度,之后探测光束照射在光探测器55上,光探测器55上采集到探测光束的光能随着时间的变化。由于第二安装通道与第一通道62、第一安装腔61与外界隔离开,以在避光环境下进行探测光束的传递,防止外界光照射在光探测器55上,影响探测器采集到的探测光束的光能。
S4:主控板将光探测器55采集的探测光束的光能进行处理,以判断待测样品为阳性或阴性。
此步骤中,主控板采用常规方式将光探测器55采集的探测光束的光能变化进行处理,转换为所检测DNA或RNA数量的实时数据变化曲线,显示在操控显示器93上,即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光子数的曲线。根据光子数量有无和光子数的数值变化,来判断感染该细菌或病毒。
具体地,若光子数始终为0,曲线落在横轴上,表明待测样品的DNA或RNA为阴性,待测样品正常,没感染细菌或病毒;若光子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个上升阶段,表明待测样品的DNA或RNA属于阳性,感染病毒或细菌,即有症状感染者。
例如,主控板分别对待测样品A、待测样品B的探测光束的光能进行处理后,对应得到的光子数与时间的曲线分别如图17a和图17b所示,由图17a所示,待测样品A的曲线,与阴性参考曲线a比较得知,A曲线的光子数量在增加,表明待测A样品属于阳性,待测样品A感染病毒或细菌;由图17b所示,待测样品B的曲线,与阴性参考曲线a重合,待测样品B的光子数为恒定值,并为0,则表明待测B样品属于阴性,没有被病毒或细菌感染。
此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由于光源部件41和光探测器55均位于固定架6的同一侧,固定架6上第一安装腔61内的光均来自第一通道62,没有其他光源经第一通道62照射在样品上,只有光源部件41发射出的激发光束经第一通道62照射在试剂管3内的样品上,之后样品在预设温度下产生探测光束,即荧光,荧光相对于激发光束沿反射光路照射在光探测器55上,即使固定架6与试剂管3之间存在间隙,有部分发射光源照过该间隙,但此部分的发射光不会照射在光探测器55上;同时,通过光源部件41的激发光束45被第一准直透镜42、第一滤光片43、二向色镜51及第三准直透镜54处理后,以形成聚焦后的单一激发光束45,过滤掉其他波段的非激发光束,使待测样品接收到的光束均为激发光束45,以在短时间内更迅速地快速复制DNA或RNA,以获得探测光束;同时,探测光束经第三准直透镜54、二向色镜51、第二滤光片52、第二准直透镜53处理后,形成聚焦后的单一探测光束,过滤掉其他波段的非探测光束,使照射在光探测器55上的光均为探测光束,光探测器55能够准确地采集到探测光束的光能;另外,检测装置的保温机构8,一直对试剂管3的上部进行加热,使试剂管3的上部和底部的温差小,减少试剂管3底部的待测样品挥发,从而确保激发光束45能够对更多的待测样品进行激发,进一步地提高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降低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误判。
作为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变形实施方式,当检测装置不设置保温机构8时,在上述S2步骤和S3步骤中,需要采用保温机构8对待测样品的上部进行加热,只需主控板控制加热结构7对待测样品进行加热即可。
作为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变形实施方式,当安装结构2上设一个第一安装通道和一个第二安装通道,及固定架6上设一个第一安装腔61时,在S1步骤中,也可以只将一个待测样品的试剂管3放在第一安装腔61内进行检测。
作为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变形实施方式,当检测机构不设置第一准直透镜42和第一滤光片43时,激发光束45经反射元件44照射在二向色镜51上,再经第三准直透镜54聚焦后照射在待测样品上,即使有部分非激发光束照射在待测样品时,但不会激发样品发射出探测光束,一般不会再次反射照射在二向色镜51上,被光探测器55接收。
作为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变形实施方式,当检测机构不设置第三准直透镜54、第二准直透镜53、第二过滤片,探测光束经二向色镜51透射后照射在光探测器55上,被光探测器55接收。
作为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变形实施方式,检测机构不设置反射元件44和二向色镜51。检测装置还可以不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检测装置,例如,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架6和至少一个检测机构,固定架6上设有至少一个供试剂管3安装的第一安装腔61,及将第一安装腔61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通道62;每个检测机构包括设在固定架6同一侧且与第一通道62连通的的光源部件41和光探测器55。
在S3步骤中,激发光束45经第一通道62照射在待测样品上,待测样品产生的探测光束,经第一通道62直接照射在光探测器55上,由于光源部件41和光探测器55均位于固定架6的同一侧,固定架6上第一安装腔61内的光均来自第一通道62内,没有其他光源经第一通道62照射在样品上,只有光源部件41发射出的激发光束经第一通道62照射在试剂管3内的样品上,之后样品在预设温度下产生探测光束,即荧光,荧光相对于激发光束沿反射光路照射在光探测器55上,即使固定架6与试剂管3之间存在间隙,有部分发射光源照过该间隙,但此部分的发射光不会照射在光探测器55上,来影响光探测器55对荧光检测的影响,从而提高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降低出现假阴性的误判。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架(6)和至少一个检测机构,固定架(6)上设有至少一个供试剂管(3)安装的第一安装腔(61),及将第一安装腔(61)与外界连通的第一通道(62);每个检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架(6)同一侧且与第一通道(62)连通的光源部件(41)和光探测器(55);
检测机构还包括反射元件(44)、二向色镜(51)、依次设在所述光源部件(41)的发射光路上的第一准直透镜(42)和第一滤光片(43)以及依次设在所述二向色镜(51)的透射光路上的第二滤光片(52)和第二准直透镜(53);其中,所述反射元件(44)设在所述光源部件(41)的出光光路上,所述二向色镜(51)设在所述反射元件(44)的反射光路上;所述光探测器(55)设在所述二向色镜的透射光路上;所述第一滤光片(43)位于所述第一准直透镜(42)和所述反射元件(44)之间;所述第二准直透镜(53)位于所述第二滤光片(52)和所述光探测器(55)之间;及设在所述二向色镜(51)的反射光路上的第三准直透镜(54),所述第三准直透镜(54)位于所述第一通道(62)和所述二向色镜(51)之间;
还包括安装结构(2),所述安装结构(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通道,及将每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连通的过渡通道(226);每个所述检测机构中的所述光源部件(41)、第一准直透镜(42)、第一滤光片(43)及反射元件(44)依次安装在一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内,所述第三准直透镜(54)、二向色镜(51)、第二滤光片(52)、第二准直透镜(53)及光探测器(55)依次安装在一个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内;
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装有待测样品的试剂管(3)放置在所述固定架(6)的第一安装腔(61)内;
S2:采用加热结构(7)对试剂管(3)加热到预设温度,并使待测样品保持在预设温度;
S3:所述光源部件(41)发射出的激发光束在第一安装通道内依次经过第一准直透镜(42)、第一滤光片(43)、反射元件(44)、二向色镜(51)、第三准直透镜(54)后经第一通道(62)照射在待测样品上;待测样品发射的探测光束经第一通道(62)后,在第二安装通道内依次经第三准直透镜(54)、二向色镜(51)、第二滤光片(52)、第二准直透镜(53)聚焦后,照射在光探测器(5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通道和至少两个第二安装通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通道隔离开,相邻两个第二安装通道隔离开;所述检测机构为至少两个,第一安装腔为至少两个,所述检测机构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通道及第二安装通道;
在S1步骤中:将多个装有待测样品的试剂管一一对应地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固定架和检测机构均设在所述外壳内,外壳(1)的顶部设有第一顶部开口,所述固定架(6)的顶部设有第二顶部开口,所述第二顶部开口与所述第一顶部开口连通;及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外壳(1)的第一顶部开口上的保温机构(8);
在S2步骤和S3步骤中,开启保温机构,对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61)内的试剂管(3)的上部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还包括主控板及与主控板电连接的加热结构(7)、光探测器(55)、温度检测器;
在S2步骤中,主控板根据温度检测器检测到待测样品的温度,来控制加热结构(7)的工作模式,对待测样品保持在预设温度;其中工作模式至少包括加热模式和停机模式;及控制光探测器(55)开启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4:主控板将光探测器(55)采集的探测光束进行处理,以判断待测样品为阳性或阴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还包括与主控板电连接的操控显示器;
在S2步骤中,待测样品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主控板根据操控显示器的指令,控制所述加热结构和光探测器的开启或关闭。
CN202011566639.8A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Active CN112683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6639.8A CN112683869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66639.8A CN112683869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3869A CN112683869A (zh) 2021-04-20
CN112683869B true CN112683869B (zh) 2023-03-14

Family

ID=75451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66639.8A Active CN112683869B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38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0567B (zh) * 2022-09-29 2022-12-13 儒克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荧光检测用密封输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79421U (zh) * 2015-05-18 2015-09-30 北京怡成生物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荧光检测装置
CN105092544A (zh) * 2014-05-12 2015-11-25 绍兴安尼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光学激发和检测系统
CN105223181A (zh) * 2015-10-26 2016-01-06 肯维捷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检测装置
CN105675574A (zh) * 2016-03-17 2016-06-15 苏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多荧光通道检测系统
CN106290267A (zh) * 2015-05-18 2017-01-04 北京怡成生物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荧光检测装置
CN106770109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荧光检测系统
CN107525793A (zh) * 2017-10-17 2017-12-29 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荧光检测系统
CN207832675U (zh) * 2018-02-11 2018-09-07 金博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恒温核酸扩增检测仪
CN208091919U (zh) * 2018-04-24 2018-11-13 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检测装置
CN109085148A (zh) * 2018-10-11 2018-12-25 滨江华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荧光检测光学系统
CN109929751A (zh) * 2019-04-23 2019-06-25 苏州合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荧光定量扩增检测仪
CN111589478A (zh) * 2020-06-05 2020-08-28 深圳市尚维高科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光路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11718123U (zh) * 2020-01-15 2020-10-20 长春理工大学 孕激素荧光激发与检测光学系统
CN111830001A (zh) * 2020-07-23 2020-10-27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一种荧光检测装置及荧光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2544A (zh) * 2014-05-12 2015-11-25 绍兴安尼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定量pcr检测仪光学激发和检测系统
CN204679421U (zh) * 2015-05-18 2015-09-30 北京怡成生物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荧光检测装置
CN106290267A (zh) * 2015-05-18 2017-01-04 北京怡成生物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荧光检测装置
CN105223181A (zh) * 2015-10-26 2016-01-06 肯维捷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检测装置
CN105675574A (zh) * 2016-03-17 2016-06-15 苏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多荧光通道检测系统
CN106770109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荧光检测系统
CN107525793A (zh) * 2017-10-17 2017-12-29 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荧光检测系统
CN207832675U (zh) * 2018-02-11 2018-09-07 金博特(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式恒温核酸扩增检测仪
CN208091919U (zh) * 2018-04-24 2018-11-13 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检测装置
CN109085148A (zh) * 2018-10-11 2018-12-25 滨江华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荧光检测光学系统
CN109929751A (zh) * 2019-04-23 2019-06-25 苏州合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荧光定量扩增检测仪
CN211718123U (zh) * 2020-01-15 2020-10-20 长春理工大学 孕激素荧光激发与检测光学系统
CN111589478A (zh) * 2020-06-05 2020-08-28 深圳市尚维高科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光路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1830001A (zh) * 2020-07-23 2020-10-27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一种荧光检测装置及荧光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3869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9478B (zh) 一种双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光路系统及检测方法
US6900059B1 (en) Reader for conducting assays
JP4662623B2 (ja) ルミネッセンスを測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0534945B1 (en) A METHOD OF PHOTOMETRIC $i(IN VITRO)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AN ANALYTE IN A SAMPLE OF WHOLE BLOOD
JP2008537594A (ja) 取り外し可能な光学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多重蛍光検出装置
KR101909599B1 (ko) 면역분석 진단 장치
CN112683869B (zh) 一种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CN112683868A (zh) 一种荧光定量检测装置
KR101974042B1 (ko) 4채널 형광 검출 장치
CN112432934B (zh) 发射光检测方法
CN108918413A (zh) 一种多波长凝血测试装置
US6630108B1 (en) Optical measuring head, in particular for automatic chemical or biological reaction analyzer
US5956138A (en) Multiple-zone emission spectra collection
CN217238109U (zh) 分子诊断设备及用于分子诊断设备的检测卡检测座
GB2096352A (e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KR102273587B1 (ko) 이동식 슬릿을 이용한 면역 분석 진단 장치
JP3677691B2 (ja) 光熱変換分光分析装置
CN106605144B (zh) 用于通过光检测进行定点照护凝固测定的方法及系统
CN216433909U (zh) 多通道荧光检测用反光罩及检测仪
KR102273586B1 (ko) 액정 제어형 면역 분석 진단 장치
CN114047170B (zh) 恒温荧光检测仪及多通道荧光检测结构
CN220932790U (zh) 一种双光路荧光检测装置
EP1234169B1 (en) Pyros kinetix reader for conducting assays
CN112595668A (zh) 一种快速多荧光实时定量pcr仪
EP1163497B1 (en) Producing and measuring light and determining the amounts of analytes in microplate w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