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5177A - 一种火排总成及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排总成及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5177A
CN112665177A CN201910979531.2A CN201910979531A CN112665177A CN 112665177 A CN112665177 A CN 112665177A CN 201910979531 A CN201910979531 A CN 201910979531A CN 112665177 A CN112665177 A CN 1126651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ide plate
fire grate
plat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95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连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Kitchen and Bath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Kitchen and Bath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Kitchen and Bath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Kitchen and Bath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95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51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5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51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排总成及燃气热水器,旨在解决因火排的二次空气供应量过多而导致热量损失严重的问题,包括火排和底板;所述火排包括呈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的顶板;在顶板上开设有燃气出气孔,在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在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顶部的开设位置与所述燃气出气孔在顶板上的开设位置相对应;所述火排安装在底板上,在底板上形成有隆起部,在隆起部上开设有空气出气孔,所述空气出气孔朝向空气流道,使通过空气出气孔排出的空气能够流向空气流道,并沿空气流道流向燃气出气孔,进而与通过燃气出气孔排出的燃气高效率混合。

Description

一种火排总成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气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火排燃烧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火排燃烧器中的火排总成以及基于所述火排总成设计的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器又称燃气热水炉,是一种以燃气作为燃料,通过燃烧加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流经热交换器的冷水中,以达到制备热水的目的。目前的燃气热水器一般包括外壳、给排气装置、燃烧器、热交换器、气控装置、水控装置、水气联动装置和电子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其中,燃烧器为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燃烧提供燃烧室,在燃烧室中设置有火排,火排具有输送燃气的功能,通过火排输送的燃气需要与足量的空气混合后,才能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
目前的燃气热水器,燃烧的空气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燃气在进入火排的同时,由于燃气的气流紊流扩散,带动了周围的空气随燃气一起进入火排的一次空气,通过燃气带入火排的一次空气的量是有限的,无法满足燃气充分燃烧的要求;另一部分是采用主动提供空气的方式,利用风机将外界大气吹向燃烧室的二次空气。在燃烧室中,燃气与一次空气、二次空气充分混合,混合气体在火孔处被点燃,实现完全燃烧。
对于现有的燃气热水器而言,二次空气的供应量往往远大于燃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大量的二次空气进入燃烧室后将会带走大量的热量,由此导致燃气热水器的换热效率降低。
鉴于此,如何降低热量损失,提高燃气热水器的换热效果,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项主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因提供给火排的二次空气的量过多而导致热量损失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火排总成的全新结构设计,可以在满足燃气充分燃烧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二次空气的供应量,进而减少二次空气带走的热量,提高换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火排总成,包括火排和底板;其中,所述火排包括呈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的顶板;在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燃气出气孔,在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在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顶部的开设位置与所述燃气出气孔在顶板上的开设位置相对应;所述火排安装在底板上,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有隆起部,在所述隆起部上开设有空气出气孔,所述空气出气孔朝向所述空气流道,使通过所述空气出气孔排出的空气能够流向所述空气流道,并沿所述空气流道流向所述燃气出气孔,进而与通过燃气出气孔排出的燃气混合。
为了提高燃气与二次空气的混合效率,优选在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开设的空气流道的数量与所述顶板上开设的燃气出气孔的数量相同,且一条空气流道对应一个燃气出气孔。
为了有效控制二次空气的供应量,优选在所述隆起部上开设的空气出气孔的数量等于在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开设的空气流道的数量,且一个空气出气孔对应一条空气流道。
为了使通过空气流道引导的二次空气在与通过燃气出气口排出的燃气进行混合时,两方面气流能够以一定的角度发生混合,继而加快二次空气与燃气的混合速度,以进一步减少燃气完全燃烧对二次空气的需求量,本发明设计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包括由底部向上延伸的竖直面以及从所述竖直面的顶端向所述顶板倾斜向上缩进延伸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顶端与所述顶板对接,且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顶板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空气流道从所述竖直面的底端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所述竖直面的顶端,并进一步延伸至所述倾斜面,并沿与所述倾斜面相同的倾斜角度延伸至所述倾斜面的顶端,从而使通过空气流道引导的二次空气在与燃气混合时,两方气流的流向能够形成锐角,以锐角混合可以提高二次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效率。
优选的,所述隆起部沿所述火排的长度方向直线延伸,所述隆起部包括顶面和倾斜侧面,所述空气出气孔开设在所述倾斜侧面上,从而使通过所述空气出气孔排出的空气能够以倾斜向上的方向流入所述空气流道,以确保能够有更多的二次空气在所述空气流道的导流作用下流动。
优选的,所述顶板优选水平设置,所述燃气出气孔优选开设多个,且沿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一字排布,使燃气能够以竖直向上的方向从所述燃气出气孔中排出;所述隆起部的顶面优选设计成水平顶面,其上也开设有空气出气孔,使通过所述水平顶面上开设的空气出气孔排出的空气能够竖直向上流动。竖直向上流动的二次空气,一方面可以用于与通过燃气出气口排出的燃气进一步混合,以保证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充分性,另一方面可以吹走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燃烧后产生的烟气。
优选的,优选设计所述隆起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火排的长度;开设在所述隆起部的水平顶面上的空气出气孔优选包括多个,且沿所述隆起部的长度方向一字排布,以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以及烟气的排放效果。
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本发明在所述底板上优选形成有多个所述的隆起部,各个隆起部平行间隔布设,且相邻两个隆起部之间形成平板部,在每一个平板部上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火排。
进一步的,在所述火排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外壁上均开设有所述空气流道;在所述多个隆起部中,除位于外侧的两个隆起部外,其余隆起部均包括两个倾斜侧面,在每一个倾斜侧面上均开设有向所述空气流道输送空气的空气出气孔,每一个火排介于相邻两个隆起部的其中一个倾斜侧面之间;所述位于外侧的两个隆起部,其朝向火排的侧面为开设有空气出气孔的倾斜侧面,背离所述火排的侧面形成空气阻挡面,以防止二次空气过量,增大热量损失。
为了便于安装,本发明在所述火排总成中还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两个相向设置的L型支架,分置于所述底板在其隆起部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其中,所述底板的底面安装在两个L型支架的水平面上,所述底板的所述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L型支架的竖直面对应连接,以封堵隆起部在所述两端形成的开口,使二次空气只能通过隆起部上开设的空气出气孔排出,以实现对二次空气供应量的有效控制;在所述第二支架的竖直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火排的数目相等的开口,所述火排上的燃气进气孔通过所述开口接入燃气。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燃烧器、给气装置和风机,所述燃烧器形成供燃气和空气混合燃烧的燃烧室,在所述燃烧室中设置有火排总成,所述火排总成包括火排和底板;其中,所述火排包括呈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的顶板;在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燃气出气孔,在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在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顶部的开设位置与所述燃气出气孔在顶板上的开设位置相对应;所述火排安装在底板上,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有隆起部,在所述隆起部上开设有空气出气孔,所述空气出气孔面向所述空气流道,使通过所述空气出气孔排出的空气能够流向所述空气流道,并沿所述空气流道流向所述燃气出气孔,进而与通过燃气出气孔排出的燃气混合;所述风机向所述底板吹送空气,所述空气经由所述隆起部上开设的空气出气孔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火排上设置空气流道,在底板上形成隆起部,并将空气出气孔开设在隆起部上,从而使得二次空气通过底板后能够准确地流向火排上的空气流道,并在空气流道的引流作用下与火排输出的燃气实现高效率混合,由此在保证燃气完全燃烧的前提下,可以显著减少二次空气的供应量,进而解决了因二次空气供应过量而导致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量被多余的二次空气所带走的问题,减少了热量损失,将其应用在燃气热水器中,可以显著提升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效率,节约燃气资源。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火排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底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出的火排总成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火排总成在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火排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底面视图;
图7是图3中的底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图2示出了一种现有燃气热水器所使用的火排1和底板2的结构设计。其中,火排1主要由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一端板13、第二端板14、底面板15和顶板16连接而成,形成用于接收燃气的燃气腔。在顶板16上开设有燃气出气孔17,在第二端板14上开设有燃气进气孔18。在燃气热水器中,给气装置提供燃气,通过火排的燃气进气孔18进入燃气腔,然后通过燃气出气孔17排出,与燃烧器中的空气进行混合,混合气体在火孔处被点燃,实现燃气在燃烧器中的完全燃烧。为了使燃气能够与空气充分混合,以满足燃气完全燃烧的要求,需要设置风机向燃烧器提供足量的二次空气,所述二次空气由底板2上开设的空气出气孔21送入燃烧器。
在现有技术中,底板2通常设计成如图2所示的平板结构,在底板2上开设多排平行设置的空气出气孔21,并在相邻的两排空气出气孔21之间安装火排1。采用这种结构设计,火排1以竖直向上的方向排出燃气,底板2上的空气出气孔21同样以竖直向上的方向排出二次空气,燃气和二次空气在燃烧器所形成的燃烧室内扩散后进行混合,混合效率低,若要满足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的要求,必须向燃烧室供应远远超过混合所需的二次空气的量,由此便会导致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多余的二次空气带走,进而造成热量严重损失,降低燃气热水器的换热效率。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对火排和底板的结构进行改进,形成一种全新结构的火排总成,如图3、图4所示,在满足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减少二次空气的供应量,继而达到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燃气热水器换热效率的设计目的。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火排5主要包括第一侧板51、第二侧板52、第一端板53、第二端板54、底面板55和顶板56等组成部分。其中,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呈相对位置关系,顶部连接所述顶板56,底部连接所述底面板55,剩余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53和第二端板54对应连接,由此围绕形成燃气腔。燃气进气孔58优选开设在第二端板54上,且位于第二端板54的下部。燃气出气孔57开设在顶板56上,优选开设多个,且沿顶板56的长度方向一字排布。定义顶板56的长度方向即为火排5的长度方向,则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沿火排5的长度方向延伸,而第一端板53和第二端板54沿火排5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的其中之一或两者的外壁上开设凹槽,形成空气流道59,以用于将二次空气导流至燃气出气孔57处,由此来提高燃气与二次空气的混合效率。具体而言,可以在第一侧板51和/或第二侧板52上开设与燃气出气孔57的数量相同的空气流道59,且一条空气流道59对应一个燃气出气孔57,并且空气流道59在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的顶部的开设位置应与燃气出气孔57在顶板56上的开设位置相对应,进而使得通过每一个燃气出气孔57排出的燃气在排出瞬间就能同与之对应的空气流道内排出的二次空气进行快速、充分混合,由此便可提高燃气与二次空气的混合效率,无需供应大量的二次空气,即可满足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的要求。由于二次空气供应量减少,因此被二次空气带走的热量就会相应减少,热量损失降低,换热效率提升。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可以设计通过空气流道59排向燃气出气孔57的二次空气沿一定锐角与燃气汇合,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大燃气与二次空气的混合效率。为了达到该设计目的,本实施例在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上形成竖直面和倾斜面。以第一侧板51为例进行说明,竖直面511可以由第一侧板51的底部竖直向上延伸,倾斜面512由竖直面511的顶端向顶板56倾斜向上缩进延伸,将倾斜面512的顶端与顶板56对接,并使倾斜面512与顶板56所形成的夹角α呈钝角。在第一侧板51上开设空气流道59时,设计空气流道59从所述竖直面511的底端沿竖直方向直线延伸,直到竖直面511的顶端,然后进一步延伸至所述倾斜面512,然后沿与所述倾斜面512相同的倾斜角度延伸至所述倾斜面512的顶端,与顶板56上开设燃气出气孔57的位置对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面512与顶板56所形成的夹角α优选在120°~150°之间取值,使通过空气流道59排出的二次空气能够以30°~60°的锐角与通过燃气出气孔57排出的燃气相汇合,以获得最佳的混合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56优选水平设置,使通过燃气出气孔57喷出的燃气竖直向上流动。设计通过空气流道59排出的二次空气以30°~60°的锐角与通过燃气出气孔57排出的燃气相汇合,可以在提高混合效率的同时,减少二次空气对燃气流向的影响,保证混合气体能够在火孔处被准确点燃。
本实施例在火排5上设计空气流道59,不仅可以规范二次空气的流动轨迹,提高燃气与二次空气的混合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二次空气流动时产生的噪音,有助于提升用户对燃气热水器的使用体验。
为了将尽可能多的二次空气引流至空气流道59,以提高二次空气的利用率,进而达到进一步限制二次空气供应量的目的,本实施例对底板的结构设计进行改进,如图7所示,摒弃将底板设计成平板的传统结构,在底板6上形成隆起部61。所述隆起部61优选设置多个,彼此间相互平行且优选等间距间隔布设,在相邻的两个隆起部61之间形成平板部62,以用于安装所述火排5。具体而言,可以将火排5的底面板55安装在所述底板6的平板部62上,火排5的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分别与两个相邻的隆起部61呈一一相邻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在隆起部61上开设空气出气孔63,并使空气出气孔63朝向火排5上的空气流道59,从而使通过空气出气孔63排出的二次空气能够更多地流向空气流道59,并沿空气流道59流向火排5上的燃气出气孔57,实现与燃气的高效率混合。
为了使通过空气出气孔63排向空气流道59的二次空气能够尽可能多地沿空气流道59向上流动,本实施例优选设计所述隆起部61包括顶面613和倾斜侧面611或612,所述倾斜侧面611、612连接平板部62,并与平板部62所成夹角β为钝角,将空气出气孔63开设在所述倾斜侧面611、612上,使通过空气出气孔63排出的二次空气能够以倾斜向上的方向流入所述空气流道59。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可以将倾斜侧面611、612与平板部62所成的夹角β设计在130°~150°之间。β过小,排向空气流道59的二次空气在与空气流道59接触后,被空气流道59反弹会的二次空气较多;β过大,能够到达空气流道59的二次空气会变小,这都不利于二次空气向空气流道59的有效输送。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设计夹角β=135°,以使通过空气出气孔63排出的二次空气能够基本上全部流向空气流道59。
在本实施例中,设计每一个隆起部61均沿火排5的长度方向直线延伸,并在隆起部61的倾斜侧面611或612上开设多个空气出气孔63,所述多个空气出气孔63在倾斜侧面611或612上沿隆起部61的长度方向(同火排5的长度方向)一字排布,其数量与在火排5的第一侧板51或第二侧板52上开设的空气流道59的数量相同,且一个空气出气孔63对应一条空气流道59。
为了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本实施例优选在底板6上布设多个火排5,针对多个火排5,本实施例在底板6上形成多个隆起部61,每相邻的两个隆起部61之间分别安装一个火排5,在多个隆起部61中,除位于最外侧的两个隆起部外,其余隆起部均包括两个倾斜侧面611、612,在每一个倾斜侧面611、612上均开设有空气出气孔63,每一个火排5在其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的外壁上均形成有空气流道59,以加快燃气与二次空气的混合速度。至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隆起部,设计其朝向火排5的侧面为倾斜侧面611或612,并在该倾斜侧面611或612上开设所述空气出气孔63,以用于向与其相邻的火排5排放二次空气。将位于最外侧的两个隆起部中,背离火排5的侧面614设计成无空气出气孔的平面,如图7所示,以形成空气阻挡面,避免二次空气从该侧面614泄漏。为了便于底部6在其他部件上的安装固定,本实施例优选设计所述侧面614为竖直平面。
此外,本实施例优选设计所述隆起部61的长度等于火排5的长度,且将隆起部61的顶面613设计成水平顶面。在隆起部61的水平顶面613上开设空气出气孔64,使通过所述空气出气孔64排出的二次空气竖直向上流动,即,与火排5上燃气出气孔57排出的燃气的流动方向相同。在隆起部61的水平顶面613上开设空气出气孔64,一方面可以让通过空气出气孔64排出的二次空气与混合后的燃气进一步混合,以保证燃气与二次空气混合的充分性;另一方面可以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吹走。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可以在隆起部61的水平顶面613上开设多个空气出气孔64,例如其数量可以与火排5上开设的燃气出气孔57的数量相同,且沿隆起部61的长度方向一字排布,以提高混合和排烟效果。
为了便于将底板6和火排5装配到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中,本实施例在火排总成中还设置有两个支架,如图3、图4所示,分别为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优选设计成L型,且相向设置,分置于底板6在其隆起部61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将底板6的底面安装在两个L型支架3、4的水平面上,两个L型支架3、4的竖直面分别与底板6在其隆起部61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对应连接,以用于封堵隆起部61在所述两端形成的开口65,结合图7所示,由此可以使在底板6下方流动的二次空气只能通过隆起部61上开设的空气出气孔63、64排出,提供给燃气进行混合,进而有助于实现对二次空气供应量的有效控制。
此外,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二支架4的竖直面上还形成有多个开口41,如图3所示,所述开口41的开设数量可以根据底板6上安装的火排5的数量具体确定,每一个开口41的位置与火排5上燃气进气孔58的所在位置相对应,进而使火排5上的燃气进气孔58能够通过所述开口41与燃气热水器中的给气装置连通,以接入给气装置提供的燃气。
在本实施例的燃气热水器中,可以设置风机产生气流,吹送至底板6的下方,进而通过隆起部61上开设的空气出气孔63、64排出,以形成用于与燃气混合的二次空气。
当然,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火排总成,包括:
火排,其包括呈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的顶板;在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燃气出气孔,在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在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顶部的开设位置与所述燃气出气孔在顶板上的开设位置相对应;
底板,其上安装所述火排,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有隆起部,在所述隆起部上开设有空气出气孔,所述空气出气孔朝向所述空气流道,使通过所述空气出气孔排出的空气能够流向所述空气流道,并沿所述空气流道流向所述燃气出气孔,进而与通过燃气出气孔排出的燃气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排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开设的空气流道的数量与所述顶板上开设的燃气出气孔的数量相同,且一条空气流道对应一个燃气出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排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隆起部上开设的空气出气孔的数量与在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开设的空气流道的数量相同,且一个空气出气孔对应一条空气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排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包括由底部向上延伸的竖直面以及从所述竖直面的顶端向所述顶板倾斜向上缩进延伸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顶端与所述顶板对接,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顶板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空气流道从所述竖直面的底端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所述竖直面的顶端,并延伸至所述倾斜面,并沿与所述倾斜面相同的倾斜角度延伸至所述倾斜面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排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部沿所述火排的长度方向直线延伸,所述隆起部包括顶面和倾斜侧面,所述空气出气孔开设在所述倾斜侧面上,使通过所述空气出气孔排出的空气以倾斜向上的方向流入所述空气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排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水平设置,所述燃气出气孔包括多个,沿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一字排布,并使燃气以竖直向上的方向从所述燃气出气孔中排出;
所述隆起部的顶面为水平顶面,其上也开设有空气出气孔,通过所述水平顶面上开设的空气出气孔排出的空气竖直向上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排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火排的长度,开设在所述隆起部的水平顶面上的空气出气孔包括多个,且沿所述隆起部的长度方向一字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排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上形成有多个所述的隆起部,各个隆起部平行间隔布设,且相邻两个隆起部之间形成平板部,在每一个平板部上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火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排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火排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外壁上均开设有所述空气流道;在所述多个隆起部中,除位于外侧的两个隆起部外,其余隆起部均包括两个倾斜侧面,在每一个倾斜侧面上均开设有向所述空气流道输送空气的空气出气孔,每一个火排介于相邻两个隆起部的其中一个倾斜侧面之间;
所述位于外侧的两个隆起部,其朝向火排的侧面为开设有空气出气孔的倾斜侧面,背离所述火排的侧面形成空气阻挡面。
10.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燃烧器、给气装置和风机,所述燃烧器形成供燃气和空气混合燃烧的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烧室中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火排总成,所述给气装置向所述火排输送燃气,所述风机向所述底板吹送空气,所述空气经由所述隆起部上开设的空气出气孔排出。
CN201910979531.2A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火排总成及燃气热水器 Pending CN1126651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9531.2A CN112665177A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火排总成及燃气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9531.2A CN112665177A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火排总成及燃气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5177A true CN112665177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399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9531.2A Pending CN112665177A (zh) 2019-10-15 2019-10-15 一种火排总成及燃气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51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65570U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109404907A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KR20000074743A (ko) 배열회수 보일러용 에어 공급덕트
JP4912170B2 (ja) 濃淡燃焼バーナ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燃焼装置
EP3477199B1 (en) Combustion apparatus
CN210980323U (zh) 一种火排总成及燃气热水器
CN108006629B (zh)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12665177A (zh) 一种火排总成及燃气热水器
KR100288114B1 (ko) 가스 혼합구조
WO2018094752A1 (zh)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08302767B (zh) 燃气热水器的换热装置和燃气热水器
CN220303640U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20303881U (zh) 燃气热水器
CN220471903U (zh) 燃气热水器
JP4459112B2 (ja) バー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媒体加熱装置
CN220303643U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WO2018094943A1 (zh)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18565739U (zh) 新型燃气热水器
CN218095923U (zh) 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16897305U (zh) 火排、燃烧器和燃气热水器
CN217031619U (zh) 一种低氮静音装置及燃气热水器和壁挂炉
CN219691832U (zh) 一种带扰流组件的风机组件、燃烧换热组件及燃气热水器
CN219083075U (zh)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CN219674459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
CN215765072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