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3995B - 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及施工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及施工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63995B CN112663995B CN202011623696.5A CN202011623696A CN112663995B CN 112663995 B CN112663995 B CN 112663995B CN 202011623696 A CN202011623696 A CN 202011623696A CN 112663995 B CN112663995 B CN 1126639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pair
- plates
- adjusting
- conca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包括组装单元;组装单元包括:支撑件,数量为四根;连接头,数量为四对,设于支撑件的两端,横梁,数量为四对,每对均设于相邻两个支撑件之间,斜撑件,数量为三个,安装于位于同一侧面的三对横梁之间,用于支撑件之间以及横梁之间的固定;桥接件,数量为四个,设于相邻两个支撑件的外侧上下两端,另一端设于墙体上,用于组装单元与墙体之间的固定。本发明中涉及到的外支撑架具有稳定的结构性能,提高了加装电梯的安全性能,且模块化的设计,方便在现场施工,能够有效的缩短外支撑架的工期,而为了进一步地缩短施工工期,因此设置了施工台,从而方便进行加装电梯的施工,降低加装电梯的施工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装电梯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及施工台。
背景技术
住宅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见证着人们生活的发展与城市变迁,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观念也逐步发生着显著转变,开始逐渐重视对小区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与追求。老旧住宅小区由于在传统设计和规划理念下建成,配套设施不健全、生活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日益突出,无法满足广大住户不断升级的居住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针对实际合理需求对老旧住宅小区进行优化改造,进而营造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美好的整体环境,也就较为重要。这其中,为老旧小区楼房加装电梯,是广大老百姓越来越关心的民生问题。
现有的加装电梯主要存在着施工周期长,在施工中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施工中不方便施工架的架设,同时支撑架通常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安全性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具体的施工中外支撑架是通过基础钢材的焊接,这种方式将增大电梯现场施工的时间,增大了施工成本,在搭设施工架时常遇到空间位置受限,同时也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且搭设施工架和拆卸施工架本身需要较多的时间,因此延长了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及施工台,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稳定的结构性能外支撑架,提高了加装电梯的安全性能,方便在现场施工,能够有效的缩短外支撑架的工期,而为了进一步地缩短施工工期,因此设置了施工台,从而方便进行加装电梯的施工,降低加装电梯的施工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且置于基坑的组装单元;
组装单元包括:支撑件,数量为四根;
连接头,数量为四对,设于支撑件的两端,用于相邻组装单元之间的连接固定;
横梁,数量为四对,每对均设于相邻两个支撑件之间,用于支撑件之间的固定;
斜撑件,数量为三个,安装于位于同一侧面的三对横梁之间,用于支撑件之间以及横梁之间的固定;
桥接件,数量为四个,设于相邻两个支撑件的外侧上下两端,另一端设于墙体上,用于组装单元与墙体之间的固定。
进一步地,支撑件包括基柱,基柱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基柱内设有十字内撑件,十字内撑件各个支板均成形有穿眼,十字内撑件各个支板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上伸杆,基柱上下两端的各个外壁均设有固定座两个,相邻两个组装单元之间连接时,位于下一层级组装单元的上伸杆均穿于穿眼内。
进一步地,连接头包括套设于基柱端部的连接框,连接框上下两端各个侧壁均成形有插槽一对,连接框的各个侧壁均设有凸座一对,凸座均设有连接丝杆,连接框内设有内十字加固板,内十字加固板穿于上伸杆,当连接头用于两个组装单元之间连接时,固定座均穿于插槽内,且固定座与凸座一一对应,且设于凸座的连接丝杆另一端均设于与之对应的固定座。
进一步地,横梁包括横杆,横杆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横杆两端均设有横梁端板,横梁端板均安装于基柱;
斜撑件包括斜杆,斜杆两端均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均固定于基柱内壁,斜杆的两端均设有上撑柱一对,其中一根上撑柱向上延伸且固定于位于上方的横杆,另外一根上撑柱向下延伸且固定于位于下方的横杆;
桥接件包括桥接杆,桥接杆设于基柱,桥接杆的外侧端设有桥接板,桥接板固定于墙体。
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用施工台,用于所述组装单元的组装以及组装单元之间的组装,其包括:
升降组件,数量为六个,均包括组装构件一对,组装构件之间设有升降构件,位于下端的组装构件设有支撑构件;
调节组件,设于升降组件上端,包括凹形板一对,位于下端的凹形板安装于升降组件,凹形板之间两侧均设有副调节构件,凹形板后侧之间设有主调节构件,位于下端的凹形板设有固定构件三个,固定构件均匀的分布于凹形板;
工作台,设于调节组件上端,包括支撑台,支撑台设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支撑台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之间两端设有调整构件两对,支撑台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之间还均匀的分布有限位构件六个,其中一对限位构件均设于每对调整构件之间;
升降组件用于调节组件高度的调节,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工作台的高度,工作台为组装单元的组装以及组装单元之间组装提供工作平台;
组装构件与升降构件相互配合用于调节组件的高度调节,当升降组件调节调节组件的高度时,支撑构件设于横杆,用于升降组件下端的固定;
副调节构件与主调节构件相互配合用于调节工作台的高度,当升降组件完成调节组件的高度调节后,固定构件设于横杆上,用于位于下端的凹形板的定位;
当支撑台进行升降运动时,限位构件作用于基柱的外壁,用于支撑台升降时的导向,当支撑台停止运动时,限位构件作用于基柱的外壁,用于支撑台的限位固定,调整构件用于调节其中一对限位构件的位置,以使限位构件用于支撑台运动时的导向以及支撑台停止时的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组装构件,包括下底板,下底板的两侧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下侧板一对,下侧板内壁均向内延伸的设有内板一对,内板均向内延伸的成形有下导向条,下导向条均相切有导轮一对,每对导轮内侧端均设有内动板,内动板均向内延伸的设有第一转动杆,下侧板的一端均向内延伸的设有第一转动头,第一转动头内侧端均设有第二转动杆;
升降构件,包括相互交叉且交叉处通过第一销轴连接的剪刀板若干对,位于同侧的每对剪刀板的下端均通过一对第二销轴与位于同侧下端的剪刀板的上端连接,位于底端的一对剪刀板中的其中一根剪刀板设于位于底端的第一转动杆内侧端,另外一根剪刀板设于位于底端的第二转动杆的内侧端,位于顶端的一对剪刀板中的其中一根剪刀板设于位于顶端的第一转动杆内侧端,另外一根剪刀板设于位于顶端的第二转动杆的内侧端,每对处于同一高度处的剪刀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其第一连接杆均设于每对剪刀板之间的上端,且第一连接杆的轴向与导轮的轴向平行,每对位于同一高度处的剪刀板之间的其中一根第一连接杆中间位置处均设有铰接座,相邻两个剪刀板之间的铰接座均位于彼此错位的竖直平面内,每对相邻的铰接座之间均设有第一升降油缸,第一升降油缸的两端均设有铰接头,铰接头均铰接于铰接座,且第一升降油缸的缸体部分通过铰接头连接于位于下端的铰接座,第一升降油缸的活动端通过铰接头连接于位于上端的铰接座;
支撑构件,包括安装于位于底端的下底板的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向下延伸的设有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套内穿有内穿板,内穿板下端安装有第一齿条,内穿板的两侧设有辅助导向板一对,辅助导向板均穿第一导向套,第一齿条啮合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两端均设有第一轴承座一对,第一齿轮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安装于第一安装板,第一齿条与辅助导向板的一端安装有支撑凹件,支撑凹件下端安装有外限油缸,外限油缸的活动端安装有上顶板,上顶板位于支撑凹件内,上顶板的外侧端设有外限侧板,外限侧板向上延伸的设于上顶板,位于底端的下底板四个角均向下延伸的设有支撑脚四个。
进一步地,副调节构件包括均安装于凹形板的竖板两端的凹板两对,凹板均设有上伸侧板,每对上伸侧板之间均设有导向连杆一对,导向连杆的轴向与竖板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其中一对上伸侧板内侧中间位置处均设有第二铰接座一对,其中一对第二铰接座位于另外一对第二铰接座的正上方,第二铰接座均铰接有第一调节板,每对第二铰接座铰接的第一调节板相互平行,第一调节板的另一端均铰接有滑动座,滑动座均套设于导向连杆上,位于同侧的每对第一调节板呈交叉状,且相互交叉的每对第一调节板之间均设有第二连接轴,位于下端的滑动座之间设有副调节机构;
副调节机构包括铰接于位于下端的滑动座之间的调节凹形连接件,调节凹形连接件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副调节台,副调节台穿有第二导向杆四根,副调节台旋有副调节螺杆,副调节螺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均设于位于下端的上伸侧板,第二导向杆的两端均设于第二轴承座,副调节螺杆的一端连接有副调节电机,副调节电机安装于位于外侧的上伸侧板。
进一步地,主调节构件包括均安装于凹形板的横板两端的导向部件一对,导向部件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三铰接座一对,第三铰接座均铰接有主调节板,每对第三铰接座铰接的主调节板均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侧的主调节板相互交叉且交叉处通过第三销轴铰接,每对相互平行的主调节板的另一端均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滚轮一对,滚轮均设于导向部件,均铰接于下端的第三铰接座的主调节板的另一端设于位于上端的导向部件,均铰接于上端的第三铰接座的主调节板的另一端设于位于下端的导向部件,位于下端的第三连接杆连接有主调节机构;
导向部件包括安装于横板两端的折形下固板两对,折形下固板均设有端固凹形板,位于同侧的每对端固凹形板之间上下两端均设有中连板一对,中连板的内壁均成形有导条,滚轮均位于一对导条之间,且滚轮均与该对导条的外壁相切,位于同端的端固凹形板之间均设有工形板,第三铰接座均安装于工形板;
主调节机构包括安装于位于下端的工形板的主调节电机,主调节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主调节螺杆,主调节螺杆旋有主调节块,主调节块安装于第三连接杆的中间位置处,主调节螺杆的一端设有第四轴承座,第四轴承座设有固定杆若干,固定杆均固定于第三铰接座。
进一步地,固定构件包括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固定于凹形板下侧,第三固定板向下延伸的设有下伸座一对,下伸座均穿有第五导向杆,下伸座之间设有内推油缸,内推油缸的活动端与第五导向杆的内侧端设有固定内陷凹件,固定内陷凹件的开口端下端安装有第二外限油缸一对,第二外限油缸的活动端均套设有套圈,套圈均设有第四固定座,第四固定座均固定于固定内陷凹件的开口端上端。
进一步地,支撑台包括安装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的第五支撑板若干,第五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凹形工作台,凹形工作台的外侧向上延伸的设有护杆若干,护杆的上端连接有凹形护杆;
调整构件包括第五轴承座一对,位于下端的一对第五轴承座安装于凹形板,位于上端的一对第五轴承座均安装于凹形工作台,第五轴承座之间两侧均设有限位外板,限位外板外壁均设有导向外固板,导向外固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三导条,第五轴承座之间设有调整螺杆,调整螺杆旋有调整块,调整块外侧端安装有外展板,外展板的两端均安装有外竖板,外竖板均设有滚动轮一对,滚动轮的外壁均与第三导条的外壁相切;
限位构件包括第六轴承座一对,第六轴承座之间设有导向穿板四块,位于外侧端的第六轴承座安装有内推电机,内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顶推螺杆,顶推螺杆旋有顶推运动块,顶推运动块安装有顶推板一对,顶推板均穿于位于内侧的第六轴承座,顶推板的另一端设有顶推内板,顶推内板均设有第六铰接座一对,第六铰接座之间铰接有转动头,转动头的另一端垂直的设有顶推竖立板,顶推竖立板的上端内壁为斜面,顶推竖立板下端设有滚动座,滚动座设有限位滑轮,位于内侧的第六轴承座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切换油缸,切换油缸的活动端分别作用于顶推竖立板的两端,用于顶推竖立板转动角度的调节,以调节限位构件的模式;
安装于调整构件之间的限位构件,其切换油缸固定于外展板;
安装于支撑台与凹形板之间的限位构件,其中位于上端的切换油缸固定于凹形工作台,位于下端的切换油缸固定于凹形板。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外支撑架具有稳定的结构性能,提高了加装电梯的安全性能,且模块化的设计,方便在现场施工,能够有效的缩短外支撑架的工期,而为了进一步地缩短施工工期,因此设置了施工台,从而方便进行加装电梯的施工,降低加装电梯的施工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外支撑架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2示出了外支撑架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3示出了外支撑架的立体结构图三。
图4示出了外支撑架的立体结构图四。
图5示出了施工台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6示出了施工台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7示出了施工台的立体结构图三。
图8示出了升降组件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9示出了升降组件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10示出了A处局部放大图。
图11示出了B处局部放大图。
图12示出了C处局部放大图。
图13示出了D处局部放大图。
图14示出了E处局部放大图。
图15示出了F处局部放大图。
图16示出了G处局部放大图。
图17示出了H处局部放大图。
图18示出了I处局部放大图。
图19示出了J处局部放大图。
图20示出了K处局部放大图。
图21示出了L处局部放大图。
图22示出了M处局部放大图。
图23示出了N处局部放大图。
图24示出了O处局部放大图。
图25示出了P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此外,“大致”、“基本”等用语旨在说明相关内容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精确,而是可以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大致等于”并不仅仅表示绝对的等于,由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的“相等”,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除了绝对相等之外,“大致等于”还包括上述的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以此为例,其他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说明,“大致”、“基本”等用语均为与上述类似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4、图10-图12所示,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且置于基坑的组装单元1;组装单元1包括:支撑件10,数量为四根;连接头11,数量为四对,设于支撑件10的两端,用于相邻组装单元1之间的连接固定;横梁12,数量为四对,每对均设于相邻两个支撑件10之间,用于支撑件10之间的固定;斜撑件13,数量为三个,安装于位于同一侧面的三对横梁12之间,用于支撑件10之间以及横梁12之间的固定;桥接件14,数量为四个,设于相邻两个支撑件10的外侧上下两端,另一端设于墙体上,用于组装单元1与墙体之间的固定。
支撑件10包括基柱100,基柱100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基柱100内设有十字内撑件102,十字内撑件102各个支板均成形有穿眼103,十字内撑件102各个支板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上伸杆104,基柱100上下两端的各个外壁均设有固定座105两个,相邻两个组装单元1之间连接时,位于下一层级组装单元1的上伸杆104均穿于穿眼103内。
连接头11包括套设于基柱100端部的连接框110,连接框110上下两端各个侧壁均成形有插槽111一对,连接框110的各个侧壁均设有凸座112一对,凸座112均设有连接丝杆113,连接框110内设有内十字加固板114,内十字加固板114穿于上伸杆104,当连接头11用于两个组装单元1之间连接时,固定座105均穿于插槽111内,且固定座105与凸座112一一对应,且设于凸座112的连接丝杆113另一端均设于与之对应的固定座105。
横梁12包括横杆121,横杆121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横杆121两端均设有横梁端板120,横梁端板120均安装于基柱100。
斜撑件13包括斜杆131,斜杆131两端均设有固定板130,固定板130均固定于基柱100内壁,斜杆131的两端均设有上撑柱132一对,其中一根上撑柱132向上延伸且固定于位于上方的横杆121,另外一根上撑柱132向下延伸且固定于位于下方的横杆121。
桥接件14包括桥接杆140,桥接杆140设于基柱100,桥接杆140的外侧端设有桥接板141,桥接板141固定于墙体。
外支撑架主要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其由若干个相互连接且置于基坑的组装单元1固定连接而成,而其中的组装单元1为模块化设计,在施工现场方便进行组装连接固定,而其中的组装单元1主要构成部件为支撑件10、连接头11、横梁12、斜撑件13以及桥接件14,支撑件10为整个外支撑架的竖向主要承力部件,也是主要的支撑部件,其中为了提高支撑件10的强度,因此在其内部设置了对应的十字内撑件102,同时为了提高两个组装单元1的连接稳定性,因此在十字内撑件102各个支板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上伸杆104,且在十字内撑件102各个支板均成形有穿眼103,在连接过程中,位于下一层级组装单元1的上伸杆104均穿于穿眼103内从而强化了两个组装单元1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基柱100内设置十字内撑件102能够提高基柱100的抗变形弯折能力,从而提高加装电梯的强度。而连接头11是用来连接两个组装单元1的连接部件,通过连接头11的连接能够稳定的将两个相邻的组装单元1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同时也方便进行组装单元1之间的连接固定,缩短了施工的工期,且其中为了提高连接框110的稳定性,因此在其内设置了对应的内十字加固板114,在连接过程中,通过连接丝杆113完成凸座112和固定座105之间的固定连接,最终完成两个组装单元1之间的固定连接,其中为了防止内部发生腐蚀的现象,在组装过程中可在连接框110和基柱100之间填充防腐材料,喷涂防腐粘结剂等,当然在施工中组装单元1为逐层施工。其中横梁12和斜撑件13均为了进一步加强基柱100之间的连接,从而提高基柱100的承力的强度,其中斜撑件13能够强化基柱100和横杆121的连接,同时利用斜杆131的斜撑力从而提高单个组装单元1的结构强度,并且斜杆131大致位于横杆121和基柱100所组成的矩形框中的对角线位置,其中,桥接件14能够使各个组装单元能够稳定的连接固定在墙体上,进一步加强外支撑架构筑井道的稳定性。
如图5-图9、图13-图25所示,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用施工台,用于所述组装单元1的组装以及组装单元1之间的组装,其包括:升降组件20、调节组件21以及工作台22。
升降组件20,数量为六个,均包括组装构件200一对,组装构件200之间设有升降构件201,位于下端的组装构件200设有支撑构件202。调节组件21,设于升降组件20上端,包括凹形板210一对,位于下端的凹形板210安装于升降组件20,凹形板210之间两侧均设有副调节构件211,凹形板210后侧之间设有主调节构件212,位于下端的凹形板210设有固定构件213三个,固定构件213均匀的分布于凹形板210。工作台22,设于调节组件21上端,包括支撑台220,支撑台220设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支撑台220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之间两端设有调整构件221两对,支撑台220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之间还均匀的分布有限位构件222六个,其中一对限位构件222均设于每对调整构件221之间。升降组件20用于调节组件21高度的调节,调节组件21用于调节工作台22的高度,工作台22为组装单元1的组装以及组装单元1之间组装提供工作平台。组装构件200与升降构件201相互配合用于调节组件21的高度调节,当升降组件20调节调节组件21的高度时,支撑构件202设于横杆121,用于升降组件20下端的固定。副调节构件211与主调节构件212相互配合用于调节工作台22的高度,当升降组件20完成调节组件21的高度调节后,固定构件213设于横杆121上,用于位于下端的凹形板210的定位。当支撑台220进行升降运动时,限位构件222作用于基柱100的外壁,用于支撑台220升降时的导向,当支撑台220停止运动时,限位构件222作用于基柱100的外壁,用于支撑台220的限位固定,调整构件221用于调节其中一对限位构件222的位置,以使限位构件222用于支撑台220运动时的导向以及支撑台220停止时的限位固定。
组装构件200,包括下底板2000,下底板2000的两侧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下侧板2001一对,下侧板2001内壁均向内延伸的设有内板2002一对,内板2002均向内延伸的成形有下导向条2003,下导向条2003均相切有导轮2004一对,每对导轮2004内侧端均设有内动板2005,内动板2005均向内延伸的设有第一转动杆2006,下侧板2001的一端均向内延伸的设有第一转动头2007,第一转动头2007内侧端均设有第二转动杆2008。
升降构件201,包括相互交叉且交叉处通过第一销轴2011连接的剪刀板2010若干对,位于同侧的每对剪刀板2010的下端均通过一对第二销轴2012与位于同侧下端的剪刀板2010的上端连接,位于底端的一对剪刀板2010中的其中一根剪刀板2010设于位于底端的第一转动杆2006内侧端,另外一根剪刀板2010设于位于底端的第二转动杆2008的内侧端,位于顶端的一对剪刀板2010中的其中一根剪刀板2010设于位于顶端的第一转动杆2006内侧端,另外一根剪刀板2010设于位于顶端的第二转动杆2008的内侧端,每对处于同一高度处的剪刀板20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2014连接,其第一连接杆2014均设于每对剪刀板2010之间的上端,且第一连接杆2014的轴向与导轮2004的轴向平行,每对位于同一高度处的剪刀板2010之间的其中一根第一连接杆2014中间位置处均设有铰接座2015,相邻两个剪刀板2010之间的铰接座2015均位于彼此错位的竖直平面内,每对相邻的铰接座2015之间均设有第一升降油缸2017,第一升降油缸2017的两端均设有铰接头2016,铰接头2016均铰接于铰接座2015,且第一升降油缸2017的缸体部分通过铰接头2016连接于位于下端的铰接座2015,第一升降油缸2017的活动端通过铰接头2016连接于位于上端的铰接座2015。
支撑构件202,包括安装于位于底端的下底板2000的第一安装板2021,第一安装板2021向下延伸的设有第一导向套2022,第一导向套2022内穿有内穿板2024,内穿板2024下端安装有第一齿条2025,内穿板2024的两侧设有辅助导向板2023一对,辅助导向板2023均穿第一导向套2022,第一齿条2025啮合有第一齿轮2026,第一齿轮2026两端均设有第一轴承座2027一对,第一齿轮2026连接有第一电机2028,第一电机2028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021,第一齿条2025与辅助导向板2023的一端安装有支撑凹件2029,支撑凹件2029下端安装有外限油缸20290,外限油缸20290的活动端安装有上顶板20291,上顶板20291位于支撑凹件2029内,上顶板20291的外侧端设有外限侧板20292,外限侧板20292向上延伸的设于上顶板20291,位于底端的下底板2000四个角均向下延伸的设有支撑脚2020四个。
副调节构件211包括均安装于凹形板210的竖板2100两端的凹板2110两对,凹板2110均设有上伸侧板2111,每对上伸侧板2111之间均设有导向连杆2112一对,导向连杆2112的轴向与竖板2100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其中一对上伸侧板2111内侧中间位置处均设有第二铰接座2113一对,其中一对第二铰接座2113位于另外一对第二铰接座2113的正上方,第二铰接座2113均铰接有第一调节板2114,每对第二铰接座2113铰接的第一调节板2114相互平行,第一调节板2114的另一端均铰接有滑动座2116,滑动座2116均套设于导向连杆2112上,位于同侧的每对第一调节板2114呈交叉状,且相互交叉的每对第一调节板2114之间均设有第二连接轴2115,位于下端的滑动座2116之间设有副调节机构2118。
副调节机构2118包括铰接于位于下端的滑动座2116之间的调节凹形连接件21180,调节凹形连接件21180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副调节台21181,副调节台21181穿有第二导向杆21182四根,副调节台21181旋有副调节螺杆21183,副调节螺杆21183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轴承座21184,第二轴承座21184均设于位于下端的上伸侧板2111,第二导向杆21182的两端均设于第二轴承座21184,副调节螺杆21183的一端连接有副调节电机21185,副调节电机21185安装于位于外侧的上伸侧板2111。
主调节构件212包括均安装于凹形板210的横板2101两端的导向部件2120一对,导向部件2120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三铰接座2121一对,第三铰接座2121均铰接有主调节板2122,每对第三铰接座2121铰接的主调节板2122均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侧的主调节板2122相互交叉且交叉处通过第三销轴铰接,每对相互平行的主调节板2122的另一端均设有第三连接杆2125,第三连接杆2125的两端均设有滚轮2124一对,滚轮2124均设于导向部件2120。其中,铰接于下端的第三铰接座2121的主调节板2122,其另一端设于位于上端的导向部件2120;且铰接于上端的第三铰接座2121的主调节板2122,其另一端设于位于下端的导向部件2120,位于下端的第三连接杆2125连接有主调节机构2126。
导向部件2120包括安装于横板2101两端的折形下固板21200两对,折形下固板21200均设有端固凹形板21201,位于同侧的每对端固凹形板21201之间上下两端均设有中连板21202一对,中连板21202的内壁均成形有导条21204,滚轮2124均位于一对导条21204之间,且滚轮2124均与该对导条21204的外壁相切,位于同端的端固凹形板21201之间均设有工形板21205,第三铰接座2121均安装于工形板21205。
主调节机构2126包括安装于位于下端的工形板21205的主调节电机21260,主调节电机21260的输出轴连接有主调节螺杆21261,主调节螺杆21261旋有主调节块21262,主调节块21262安装于第三连接杆2125的中间位置处,主调节螺杆21261的一端设有第四轴承座21263,第四轴承座21263设有固定杆21264若干,固定杆21264均固定于第三铰接座2121。
固定构件213包括第三固定板2130,第三固定板2130固定于凹形板210下侧,第三固定板2130向下延伸的设有下伸座2131一对,下伸座2131均穿有第五导向杆2133,下伸座2131之间设有内推油缸2132,内推油缸2132的活动端与第五导向杆2133的内侧端设有固定内陷凹件2134,固定内陷凹件2134的开口端下端安装有第二外限油缸2135一对,第二外限油缸2135的活动端均套设有套圈2136,套圈2136均设有第四固定座2137,第四固定座2137均固定于固定内陷凹件2134的开口端上端。
支撑台220包括安装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的第五支撑板2200若干,第五支撑板2200的上端设有凹形工作台2201,凹形工作台2201的外侧向上延伸的设有护杆2202若干,护杆2202的上端连接有凹形护杆2203。
调整构件221包括第五轴承座2210一对,位于下端的一对第五轴承座2210安装于凹形板210,位于上端的一对第五轴承座2210均安装于凹形工作台2201,第五轴承座2210之间两侧均设有限位外板2216,限位外板2216外壁均设有导向外固板2217,导向外固板2217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三导条2218,第五轴承座2210之间设有调整螺杆2211,调整螺杆2211旋有调整块2212,调整块2212外侧端安装有外展板2213,外展板2213的两端均安装有外竖板2215,外竖板2215均设有滚动轮一对,滚动轮的外壁均与第三导条2218的外壁相切。
限位构件222包括第六轴承座22200一对,第六轴承座22200之间设有导向穿板2221四块,位于外侧端的第六轴承座22200安装有内推电机2222,内推电机2222的输出轴连接有顶推螺杆,顶推螺杆旋有顶推运动块2223,顶推运动块2223安装有顶推板2224一对,顶推板2224均穿于位于内侧的第六轴承座22200,顶推板2224的另一端设有顶推内板2225,顶推内板2225均设有第六铰接座2226一对,第六铰接座2226之间铰接有转动头2227,转动头2227的另一端垂直的设有顶推竖立板2228,顶推竖立板2228的上端内壁为斜面,顶推竖立板2228下端设有滚动座2229,滚动座2229设有限位滑轮22290,位于内侧的第六轴承座22200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切换油缸2220,切换油缸2220的活动端分别作用于顶推竖立板2228的两端,用于顶推竖立板2228转动角度的调节,以调节限位构件222的模式。安装于调整构件221之间的限位构件222,其切换油缸2220固定于外展板2213。安装于支撑台220与凹形板210之间的限位构件222,其中位于上端的切换油缸2220固定于凹形工作台2201,位于下端的切换油缸2220固定于凹形板210。
该装置施工台主要根据现有加装电梯施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通过升降组件20、调节组件21以及工作台22方便操作人员在加装电梯施工中的施工,为操作人员提供足够的施工空间,能够有效的缩短加装电梯施工工期,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在具体的施工中,当施工高度为升降组件20的升降范围内时,升降组件20直接进行工作台22的升降调节,当然在调节时,需要通过支撑构件202对每个升降组件20下端进行固定,同时上端通过固定构件213进行固定,而当需要小范围内的调节时,直接通过调节组件21对工作台22的高度进行调节,在调节或者施工过程中,限位构件222均对工作台22的内侧进行限位导向,从而提高工作台22升降运动的稳定性。当施工高度大于升降组件20的升降高度时,通过固定构件213的固定工作台22不发生移动,而取消支撑构件202的固定作用,而后升降组件20的下端向上运动,当运动至一定位置处时,将支撑构件202固定在外支撑架上,而后通过升降组件20带动调节组件21进行升降运动,当调节组件21运动时,固定构件213取消和外支撑架的连接,完成后,在运动时,限位构件222需要对工作台22的运动进行导向,当停止运动时,需要对工作台22进行辅助锁止,其中调整构件221能够调节其中一对限位构件222的位置,从而使得该对限位构件222能够作用于基柱100的外壁,其中设置在调节组件21内的主调节构件212和副调节构件211共同完成工作台22的升降操作,提高工作台22升降运动的稳定性。
具体地各个部件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支撑构件202和外支撑架固定连接时,启动第一电机2028,在第一电机2028带动下第一齿轮2026转动,而第一齿轮2026的转动将带动第一齿条2025在第一导向套2022内进行运动,而第一齿条2025的运动将带动支撑凹件2029向外支撑架侧运动,并使支撑凹件2029套设在对应位置处的横杆121上,而后,启动外限油缸20290,在外限油缸20290的带动下上顶板20291向上运动,将横杆121夹持在支撑凹件2029内,而外限侧板20292卡设在横杆121的内侧,对支撑凹件2029进行限位。
升降构件201在带动位于上端的组装构件200进行升降运动时,各个第一升降油缸2017启动,在第一升降油缸2017的作用下每对剪刀板2010的夹角发生变化,最终带动下底板2000进行升降运动,当剪刀板2010之间的夹角增大时,位于上端的下底板2000将向下运动,而当剪刀板2010之间的夹角减小时,位于上端的下底板2000将向上运动,而其中导轮2004和下导向条2003对剪刀板2010的夹角变化起着导向限位的作用。
当固定构件213进行调节组件21的下端固定时,启动内推油缸2132,在内推油缸2132的带动下固定内陷凹件2134向内运动,而后将固定内陷凹件2134套设在对应位置处的横杆121上,而后启动第二外限油缸2135将第二外限油缸2135的活动端穿设在套圈2136内,最终完成固定内陷凹件2134的定位,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工作台22的安全性。
当调节组件21对工作台22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同时的启动副调节电机21185,在副调节电机21185的带动下副调节螺杆21183转动,而副调节螺杆21183的转动将带动副调节台21181沿着第二导向杆21182进行运动,而副调节台21181的运动将带动滑动座2116沿着导向连杆2112进行运动,从而改变第一调节板2114之间的夹角,当每对铰接的第一调节板2114之间的夹角增大时,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将向下运动,而当第一调节板2114之间的夹角减小时,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将向上运动,最终完成上端的凹形板210高度的调节。在副调节构件211进行高度调节时,主调节电机21260启动,在主调节电机21260的带动下主调节螺杆21261转动,而主调节螺杆21261的转动将带动主调节块21262沿着导条21204的方向进行运动,而其中设置的滚轮2124能够对主调节块21262运动起着导向的作用,而当主调节块21262运动时,每对相互铰接的主调节板2122之间的夹角角度将发生变化,当主调节板2122之间的夹角增大时,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将向下运动,而当主调节板2122之间的夹角减小时,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将向上运动。
当调整构件221在进行限位构件222的位置调节时,启动第八电机22120,在第八电机22120的带动下调整块2212进行运动,而调整块2212的运动将带动外展板2213的运动,而设置在两侧的滚动轮和第三导条2218对调整块2212的运动起着导向的作用,而调整块2212的运动将带动限位构件222进行运动,直至该对限位构件222能够作用于基柱100的外壁为止。
限位构件222在进行基柱100的限位时,启动内推电机2222,在内推电机2222的带动下顶推螺杆转动,而顶推螺杆的转动将带动顶推运动块2223沿着导向穿板2221进行运动,而顶推运动块2223的运动将带动顶推板2224进行运动,而顶推板2224的运动将使得顶推竖立板2228向基柱100侧运动,而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启动切换油缸2220,当位于上端的切换油缸2220启动时,顶推竖立板2228上端将向内转动,从而使得顶推竖立板2228的斜面作用于基柱100的外壁,此时工作台22为停止状态,而位于下端的切换油缸2220启动时,顶推竖立板2228下端将向内转动,从而使得限位滑轮22290的外壁与基柱100的外壁相切,此时工作台22为运动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且置于基坑的组装单元(1);
组装单元(1)包括:支撑件(10),数量为四根;
连接头(11),数量为四对,设于支撑件(10)的两端,用于相邻组装单元(1)之间的连接固定;
横梁(12),数量为四对,每对均设于相邻两个支撑件(10)之间,用于支撑件(10)之间的固定;
斜撑件(13),数量为三个,安装于位于同一侧面的三对横梁(12)之间,用于支撑件(10)之间以及横梁(12)之间的固定;
桥接件(14),数量为四个,设于相邻两个支撑件(10)的外侧上下两端,另一端设于墙体上,用于组装单元(1)与墙体之间的固定;
支撑件(10)包括基柱(100),基柱(100)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基柱(100)内设有十字内撑件(102),十字内撑件(102)各个支板均成形有穿眼(103),十字内撑件(102)各个支板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上伸杆(104),基柱(100)上下两端的各个外壁均设有固定座(105)两个,相邻两个组装单元(1)之间连接时,位于下一层级组装单元(1)的上伸杆(104)均穿于穿眼(103)内;
连接头(11)包括套设于基柱(100)端部的连接框(110),连接框(110)上下两端各个侧壁均成形有插槽(111)一对,连接框(110)的各个侧壁均设有凸座(112)一对,凸座(112)均设有连接丝杆(113),连接框(110)内设有内十字加固板(114),内十字加固板(114)穿于上伸杆(104),当连接头(11)用于两个组装单元(1)之间连接时,固定座(105)均穿于插槽(111)内,且固定座(105)与凸座(112)一一对应,且设于凸座(112)的连接丝杆(113)另一端均设于与之对应的固定座(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横梁(12)包括横杆(121),横杆(121)的截面为矩形结构,横杆(121)两端均设有横梁端板(120),横梁端板(120)均安装于基柱(100);
斜撑件(13)包括斜杆(131),斜杆(131)两端均设有固定板(130),固定板(130)均固定于基柱(100)内壁,斜杆(131)的两端均设有上撑柱(132)一对,其中一根上撑柱(132)向上延伸且固定于位于上方的横杆(121),另外一根上撑柱(132)向下延伸且固定于位于下方的横杆(121);
桥接件(14)包括桥接杆(140),桥接杆(140)设于基柱(100),桥接杆(140)的外侧端设有桥接板(141),桥接板(141)固定于墙体。
3.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用施工台,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2中的所述组装单元(1)的组装以及组装单元(1)之间的组装,其包括:
升降组件(20),数量为六个,均包括组装构件(200)一对,组装构件(200)之间设有升降构件(201),位于下端的组装构件(200)设有支撑构件(202);
调节组件(21),设于升降组件(20)上端,包括凹形板(210)一对,位于下端的凹形板(210)安装于升降组件(20),凹形板(210)之间两侧均设有副调节构件(211),凹形板(210)后侧之间设有主调节构件(212),位于下端的凹形板(210)设有固定构件(213)三个,固定构件(213)均匀的分布于凹形板(210);
工作台(22),设于调节组件(21)上端,包括支撑台(220),支撑台(220)设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支撑台(220)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之间两端设有调整构件(221)两对,支撑台(220)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之间还均匀的分布有限位构件(222)六个,其中一对限位构件(222)均设于每对调整构件(221)之间;
升降组件(20)用于调节组件(21)高度的调节,调节组件(21)用于调节工作台(22)的高度,工作台(22)为组装单元(1)的组装以及组装单元(1)之间组装提供工作平台;
组装构件(200)与升降构件(201)相互配合用于调节组件(21)的高度调节,当升降组件(20)调节调节组件(21)的高度时,支撑构件(202)设于横杆(121),用于升降组件(20)下端的固定;
副调节构件(211)与主调节构件(212)相互配合用于调节工作台(22)的高度,当升降组件(20)完成调节组件(21)的高度调节后,固定构件(213)设于横杆(121)上,用于位于下端的凹形板(210)的定位;
当支撑台(220)进行升降运动时,限位构件(222)作用于基柱(100)的外壁,用于支撑台(220)升降时的导向,当支撑台(220)停止运动时,限位构件(222)作用于基柱(100)的外壁,用于支撑台(220)的限位固定,调整构件(221)用于调节其中一对限位构件(222)的位置,以使限位构件(222)用于支撑台(220)运动时的导向以及支撑台(220)停止时的限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装电梯外支撑架用施工台,其特征在于:
组装构件(200),包括下底板(2000),下底板(2000)的两侧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下侧板(2001)一对,下侧板(2001)内壁均向内延伸的设有内板(2002)一对,内板(2002)均向内延伸的成形有下导向条(2003),下导向条(2003)均相切有导轮(2004)一对,每对导轮(2004)内侧端均设有内动板(2005),内动板(2005)均向内延伸的设有第一转动杆(2006),下侧板(2001)的一端均向内延伸的设有第一转动头(2007),第一转动头(2007)内侧端均设有第二转动杆(2008);
升降构件(201),包括相互交叉且交叉处通过第一销轴(2011)连接的剪刀板(2010)若干对,位于同侧的每对剪刀板(2010)的下端均通过一对第二销轴(2012)与位于同侧下端的剪刀板(2010)的上端连接,位于底端的一对剪刀板(2010)中的其中一根剪刀板(2010)设于位于底端的第一转动杆(2006)内侧端,另外一根剪刀板(2010)设于位于底端的第二转动杆(2008)的内侧端,位于顶端的一对剪刀板(2010)中的其中一根剪刀板(2010)设于位于顶端的第一转动杆(2006)内侧端,另外一根剪刀板(2010)设于位于顶端的第二转动杆(2008)的内侧端,每对处于同一高度处的剪刀板(20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2014)连接,其第一连接杆(2014)均设于每对剪刀板(2010)之间的上端,且第一连接杆(2014)的轴向与导轮(2004)的轴向平行,每对位于同一高度处的剪刀板(2010)之间的其中一根第一连接杆(2014)中间位置处均设有铰接座(2015),相邻两个剪刀板(2010)之间的铰接座(2015)均位于彼此错位的竖直平面内,每对相邻的铰接座(2015)之间均设有第一升降油缸(2017),第一升降油缸(2017)的两端均设有铰接头(2016),铰接头(2016)均铰接于铰接座(2015),且第一升降油缸(2017)的缸体部分通过铰接头(2016)连接于位于下端的铰接座(2015),第一升降油缸(2017)的活动端通过铰接头(2016)连接于位于上端的铰接座(2015);
支撑构件(202),包括安装于位于底端的下底板(2000)的第一安装板(2021),第一安装板(2021)向下延伸的设有第一导向套(2022),第一导向套(2022)内穿有内穿板(2024),内穿板(2024)下端安装有第一齿条(2025),内穿板(2024)的两侧设有辅助导向板(2023)一对,辅助导向板(2023)均穿第一导向套(2022),第一齿条(2025)啮合有第一齿轮(2026),第一齿轮(2026)两端均设有第一轴承座(2027)一对,第一齿轮(2026)连接有第一电机(2028),第一电机(2028)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021),第一齿条(2025)与辅助导向板(2023)的一端安装有支撑凹件(2029),支撑凹件(2029)下端安装有外限油缸(20290),外限油缸(20290)的活动端安装有上顶板(20291),上顶板(20291)位于支撑凹件(2029)内,上顶板(20291)的外侧端设有外限侧板(20292),外限侧板(20292)向上延伸的设于上顶板(20291),位于底端的下底板(2000)四个角均向下延伸的设有支撑脚(2020)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装电梯外支撑架用施工台,其特征在于,副调节构件(211)包括均安装于凹形板(210)的竖板(2100)两端的凹板(2110)两对,凹板(2110)均设有上伸侧板(2111),每对上伸侧板(2111)之间均设有导向连杆(2112)一对,导向连杆(2112)的轴向与竖板(2100)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其中一对上伸侧板(2111)内侧中间位置处均设有第二铰接座(2113)一对,其中一对第二铰接座(2113)位于另外一对第二铰接座(2113)的正上方,第二铰接座(2113)均铰接有第一调节板(2114),每对第二铰接座(2113)铰接的第一调节板(2114)相互平行,第一调节板(2114)的另一端均铰接有滑动座(2116),滑动座(2116)均套设于导向连杆(2112)上,位于同侧的每对第一调节板(2114)呈交叉状,且相互交叉的每对第一调节板(2114)之间均设有第二连接轴(2115),位于下端的滑动座(2116)之间设有副调节机构(2118);
副调节机构(2118)包括铰接于位于下端的滑动座(2116)之间的调节凹形连接件(21180),调节凹形连接件(21180)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副调节台(21181),副调节台(21181)穿有第二导向杆(21182)四根,副调节台(21181)旋有副调节螺杆(21183),副调节螺杆(21183)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轴承座(21184),第二轴承座(21184)均设于位于下端的上伸侧板(2111),第二导向杆(21182)的两端均设于第二轴承座(21184),副调节螺杆(21183)的一端连接有副调节电机(21185),副调节电机(21185)安装于位于外侧的上伸侧板(21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装电梯外支撑架用施工台,其特征在于,主调节构件(212)包括均安装于凹形板(210)的横板(2101)两端的导向部件(2120)一对,导向部件(2120)的一端均安装有第三铰接座(2121)一对,第三铰接座(2121)均铰接有主调节板(2122),每对第三铰接座(2121)铰接的主调节板(2122)均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侧的主调节板(2122)相互交叉且交叉处通过第三销轴铰接,每对相互平行的主调节板(2122)的另一端均设有第三连接杆(2125),第三连接杆(2125)的两端均设有滚轮(2124)一对,滚轮(2124)均设于导向部件(2120),均铰接于下端的第三铰接座(2121)的主调节板(2122)的另一端设于位于上端的导向部件(2120),均铰接于上端的第三铰接座(2121)的主调节板(2122)的另一端设于位于下端的导向部件(2120),位于下端的第三连接杆(2125)连接有主调节机构(2126);
导向部件(2120)包括安装于横板(2101)两端的折形下固板(21200)两对,折形下固板(21200)均设有端固凹形板(21201),位于同侧的每对端固凹形板(21201)之间上下两端均设有中连板(21202)一对,中连板(21202)的内壁均成形有导条(21204),滚轮(2124)均位于一对导条(21204)之间,且滚轮(2124)均与该对导条(21204)的外壁相切,位于同端的端固凹形板(21201)之间均设有工形板(21205),第三铰接座(2121)均安装于工形板(21205);
主调节机构(2126)包括安装于位于下端的工形板(21205)的主调节电机(21260),主调节电机(21260)的输出轴连接有主调节螺杆(21261),主调节螺杆(21261)旋有主调节块(21262),主调节块(21262)安装于第三连接杆(2125)的中间位置处,主调节螺杆(21261)的一端设有第四轴承座(21263),第四轴承座(21263)设有固定杆(21264)若干,固定杆(21264)均固定于第三铰接座(212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装电梯外支撑架用施工台,其特征在于,固定构件(213)包括第三固定板(2130),第三固定板(2130)固定于凹形板(210)下侧,第三固定板(2130)向下延伸的设有下伸座(2131)一对,下伸座(2131)均穿有第五导向杆(2133),下伸座(2131)之间设有内推油缸(2132),内推油缸(2132)的活动端与第五导向杆(2133)的内侧端设有固定内陷凹件(2134),固定内陷凹件(2134)的开口端下端安装有第二外限油缸(2135)一对,第二外限油缸(2135)的活动端均套设有套圈(2136),套圈(2136)均设有第四固定座(2137),第四固定座(2137)均固定于固定内陷凹件(2134)的开口端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装电梯外支撑架用施工台,其特征在于:
支撑台(220)包括安装于位于上端的凹形板(210)的第五支撑板(2200)若干,第五支撑板(2200)的上端设有凹形工作台(2201),凹形工作台(2201)的外侧向上延伸的设有护杆(2202)若干,护杆(2202)的上端连接有凹形护杆(2203);
调整构件(221)包括第五轴承座(2210)一对,位于下端的一对第五轴承座(2210)安装于凹形板(210),位于上端的一对第五轴承座(2210)均安装于凹形工作台(2201),第五轴承座(2210)之间两侧均设有限位外板(2216),限位外板(2216)外壁均设有导向外固板(2217),导向外固板(2217)的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三导条(2218),第五轴承座(2210)之间设有调整螺杆(2211),调整螺杆(2211)旋有调整块(2212),调整螺杆(2211)的一端连接第八电机(22120),调整块(2212)外侧端安装有外展板(2213),外展板(2213)的两端均安装有外竖板(2215),外竖板(2215)均设有滚动轮一对,滚动轮的外壁均与第三导条(2218)的外壁相切;
限位构件(222)包括第六轴承座(22200)一对,第六轴承座(22200)之间设有导向穿板(2221)四块,位于外侧端的第六轴承座(22200)安装有内推电机(2222),内推电机(2222)的输出轴连接有顶推螺杆,顶推螺杆旋有顶推运动块(2223),顶推运动块(2223)安装有顶推板(2224)一对,顶推板(2224)均穿于位于内侧的第六轴承座(22200),顶推板(2224)的另一端设有顶推内板(2225),顶推内板(2225)均设有第六铰接座(2226)一对,第六铰接座(2226)之间铰接有转动头(2227),转动头(2227)的另一端垂直的设有顶推竖立板(2228),顶推竖立板(2228)的上端内壁为斜面,顶推竖立板(2228)下端设有滚动座(2229),滚动座(2229)设有限位滑轮(22290),位于内侧的第六轴承座(22200)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切换油缸(2220),切换油缸(2220)的活动端分别作用于顶推竖立板(2228)的两端,用于顶推竖立板(2228)转动角度的调节,以调节限位构件(222)的模式;
安装于调整构件(221)之间的限位构件(222),其切换油缸(2220)固定于外展板(2213);
安装于支撑台(220)与凹形板(210)之间的限位构件(222),其中位于上端的切换油缸(2220)固定于凹形工作台(2201),位于下端的切换油缸(2220)固定于凹形板(2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23696.5A CN112663995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及施工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23696.5A CN112663995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及施工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63995A CN112663995A (zh) | 2021-04-16 |
CN112663995B true CN112663995B (zh) | 2022-04-26 |
Family
ID=75412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623696.5A Active CN112663995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及施工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663995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730214U (zh) * | 2010-06-24 | 2011-02-02 | 青岛理工大学 |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 |
CN204753392U (zh) * | 2015-05-28 | 2015-11-11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格构式施工临时支承标准化装置 |
CN105756331A (zh) * | 2016-05-03 | 2016-07-13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可反复拆装的上人脚手架 |
CN106939707B (zh) * | 2017-03-31 | 2019-06-21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受限空间大型钢结构支承平台的自提升方法 |
CN209163441U (zh) * | 2018-11-19 | 2019-07-26 | 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后浇带钢管柱支撑结构 |
CN211816937U (zh) * | 2020-02-19 | 2020-10-30 | 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11623696.5A patent/CN11266399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63995A (zh) | 2021-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41303B (zh) | 改进的建筑系统、方法和设备 | |
KR20200082966A (ko) | 높이 조절이 용이한 구조물 수리용 이동식 가설기둥 | |
CN112663995B (zh) | 一种加装电梯外支撑架及施工台 | |
CN104790644A (zh) | 屋面装饰底板伸缩性滑移支撑架 | |
CN112723267A (zh) | 一种工程施工用升降工作台 | |
CN201186864Y (zh) | 大型设备安装用自爬式液压顶升装置 | |
CN221345316U (zh) | 一种驮运支架 | |
CN220434265U (zh) | 一种可双向调节的钢结构拼装支撑架 | |
CN207630236U (zh) | 一种预制梁柱生产用模具 | |
CN215366857U (zh) | 一种桥梁钢混结合段施工用定位支架 | |
CN111088799A (zh) | 基坑钢支撑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5594091A (zh) |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房屋起重提升装置及提升方法 | |
CN110304593A (zh) | 一种pc柱直立起吊辅助装置 | |
JP2005120963A (ja) | ガイドタワーを構成する支柱及びその支柱を用いた風力発電機の構築方法。 | |
CN216664493U (zh) | 组装式设备房 | |
CN106150081A (zh) | 一种无脚手架现浇混凝土系统及无脚手架混凝土现浇方法 | |
CN112207472A (zh) | 一种建筑钢结构墙、柱构件自动焊接装置 | |
CN222413938U (zh) | 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 | |
CN110453902A (zh) |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 |
CN213927645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 |
CN222066271U (zh) | 一种钢梁连接精准定位用轻量化临时支撑装置 | |
CN114351866B (zh) | 一种大型钢铁片梁型棚架 | |
CN212406170U (zh) | 一种可调节的钢结构临时支撑架 | |
CN221031545U (zh) | 一种大跨度张弦桁架钢架构屋盖拼装胎架 | |
CN219384718U (zh) | 一种安装工程用安装辅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