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60739A - 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60739A
CN112660739A CN202011592225.2A CN202011592225A CN112660739A CN 112660739 A CN112660739 A CN 112660739A CN 202011592225 A CN202011592225 A CN 202011592225A CN 112660739 A CN112660739 A CN 112660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track
fixed frame
conveying
rever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22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琼
王爽
潘永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ilingke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ilingke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ilingke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Ailingke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22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607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60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6073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包括m个换向机构、n个升降机构和k个升降换向机构,所述m个换向机构、n个升降机构和k个升降换向机构之间通过输送轨道连接,其中,m≥0,n≥0,k≥0,所述输送轨道上设置有轨道小车;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框架,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平台,所述第一旋转平台上设置有用于与输送轨道对接的旋转轨道,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框架和与第二固定框架上下滑动连接的升降轨道。本发明通过使用输送轨道将换向机构、升降机构和升降换向机构相连构成了空间中的立体布局,使轨道小车能够在不同层高之间转移输送,并调节至不同的角度方向,使输送线具有较高的柔性,物料转移灵活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自动化中的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输送线装置主要包括带式输送机,托盘输送线等,主要由平带驱动托盘移动,托盘到位的时候需要阻挡机构挡住托盘,当需要精确定位的时候,在托盘下方需要顶升二次定位。传统的输送线装置驱动电机带着整条输送线运行,电机功率较大,对电能是一种浪费且托盘有信号处理或者需要带电运动时需要配线缆拖链保护线缆,因此无法进行长距离输送;当产品尺寸变大时,现有输送线不能满足使用的前提下,需要对产线结构升级改造,传统的输送线需要花费等同于输送线购买价格60%以上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实现,使用方往往购买新产线,这是资源的浪费。传统的输送线不具备柔性,不利于产线拓展和改造。传统的输送系统采用链条、同步带或者皮带,需要涨紧,随着季节温度变化,涨紧度需要调整,如果涨紧不当还会影响输送线的效果。托盘停止时需要阻挡,定位需要顶升机构,结构复杂繁琐。传统输送线基础框架占空间大,在生产线布局的时干涉区会增大,对系统布局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使输送更加灵活方便,降低能耗,节省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包括m个换向机构、n个升降机构和k个升降换向机构,所述m个换向机构、n个升降机构和k个升降换向机构之间通过输送轨道连接,其中,m≥0,n≥0,k≥0,所述输送轨道上设置有轨道小车;
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框架,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平台,所述第一旋转平台上设置有用于与输送轨道对接的旋转轨道,所述第一旋转平台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旋转平台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框架和与第二固定框架上下滑动连接的升降轨道;
所述升降换向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框架,所述第三固定框架上设置有与第三固定框架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三升降支架,所述第三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三升降支架水平转动连接的第三旋转平台,所述第三旋转平台上设置有与输送轨道对接的升降换向轨道。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旋转平台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旋转角度的传感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底部四周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水平的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的竖直板,所述底板和第一固定框架通过一螺钉相连,所述竖直板与第一固定框架的侧面相贴合。
优选的是,所述旋转轨道上设置有电力通信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设置有区域卡模块,所述第一旋转平台上设置有通线槽,一线缆穿过通线槽连接电力通信模块和区域卡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二齿条,所述升降轨道设置于一第二升降支架上,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由一第二伺服电机驱动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设置有与第二齿条平行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
优选的是,所述输送轨道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齿条和第一铜带,所述输送轨道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起部,所述轨道小车沿输送轨道的两侧设置有V型滚轮,所述V型滚轮沿着凸起部滚动,所述轨道小车内设置有与第一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由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轨道小车上设置有与第一铜带接触的电刷。
优选的是,所述轨道小车的底部设置有二次定位块,所述二次定位块上设置有弧形的凹陷,所述输送轨道上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体和与缸体上下滑动连接的推板,所述推板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凹陷的定位件。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件为与推板转动连接的滚轮。
优选的是,所述输送轨道包括直线轨道部和转弯轨道部,所述输送轨道与x个旋转轨道、y个升降轨道和z个升降换向轨道形成闭环,其中,x≥0,y≥0,z≥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通过使用输送轨道将换向机构、升降机构和升降换向机构相连构成了空间中的立体布局,使轨道小车能够在不同层高之间转移输送,并调节至不同的角度方向,使输送线具有较高的柔性,物料转移灵活方便;换向机构的第一固定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平台,第一旋转平台上设置有与第一旋转平台固定连接的旋转轨道,实现了与任意角度延伸过来的输送轨道的对接,使输送轨道对接更加灵活,第一旋转平台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旋转角度的传感器,提高了换向的精度;升降机构通过在第二固定框架上安装上下滑动连接的升降轨道,使升降轨道能够在不同高度之间移动,完成不同层高的轨道的对接,将平面布局转变成了空间布局,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换向机构包括包括第三固定框架,第三固定框架上设置有与第三固定框架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三升降支架,第三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三升降支架水平转动连接的第三旋转平台,第三旋转平台上设置有与第三旋转平台固定连接的升降换向轨道,使升降换向轨道能同时实现上下移动和角度转换的功能,方便对接不同层高、不同角度的输送轨道,具有更加便利的整线布局配套,满足多层线多方向布置的同时占用较小的空间,使轨道输送更加灵活,具有更加便利的整线布局配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换向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3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换向机构隐藏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4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换向机构隐藏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5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电力通信模块的立体图;
附图6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升降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7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升降机构隐藏第二固定框架的立体图;
附图8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升降换向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9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升降换向机构隐藏第三固定框架的立体图;
附图10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调节件的立体图;
附图11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轨道小车的立体图;
附图12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轨道小车的主视图;
附图13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轨道小车与输送轨道的定位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轨道小车与输送轨道的立体图;
附图15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轨道小车与输送轨道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16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气缸的立体图;
附图17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输送轨道的拼接示意图;
附图18为本发明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的闭环轨道的示意图。
其中:1、换向机构;11、第一固定框架;111、固定板;1111、通孔;112、型材;12、第一旋转平台;121、通线槽;13、旋转轨道;14、第一伺服电机;15、传感器;16、加固连接件;161、加固片;162、连接片;2、升降机构;21、第二固定框架;211、第二齿条;212、第二导轨;22、第二升降支架;222、第二滑块;223、第一方管;224、安装板;225、第二方管;226、三角加强板;23、升降轨道;24、第二伺服电机;25、限位块;3、升降换向机构;31、第三固定框架;311、第三齿条;312、第三导轨;32、第三升降支架;322、第三滑块;323、侧安装板;324、中间连接管;33、第三旋转平台;34、升降换向轨道;35、第三伺服电机;4、输送轨道;41、第一齿条;42、第一铜带;43、凸起部;44、直线轨道部;45、转弯轨道部;5、轨道小车;51、V型滚轮;52、驱动齿轮;53、驱动电机;54、电刷;55、红外测距模块;56、显示屏;57、电池;6、调节件;61、底板;62、竖直板;63、螺钉;7、电力通信模块;71、壳体;72、出线口;73、安装槽;74、线孔;8、区域卡模块;9、拖链;10、二次定位块;101、凹陷;17、安装支架;181、缸体;182、推板;19、定位件;20、螺纹孔;30、拼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原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附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包括m个换向机构1、n个升降机构2和k个升降换向机构3,m个换向机构1、n个升降机构2和k个升降换向机构3之间通过输送轨道4连接,其中,m≥0,n≥0,k≥0,根据具体需求布局中可以有不同数量的换向机构1、升降机构2和升降换向机构3。输送轨道4上运行有轨道小车5,轨道小车5沿着一条输送轨道4经过换向机构1、升降机构2或者升降换向机构3运行到不同高度或角度的另一条输送轨道4上,实现空间中的转移。
如附图2、附图3所示的换向机构1用于使不同角度之间的输送轨道4进行对接,使输送轨道4上运行的轨道小车5能够调整方向前行,该换向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框架11,第一固定框架11上安装有第一旋转平台12,第一旋转平台12上安装有与第一旋转平台12固定连接的旋转轨道13。第一旋转平台12的下方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旋转平台12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14,第一旋转平台12转动时旋转轨道13与其同步转动,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2mm,确保轨道小车5可顺利通过。
第一旋转平台12的外侧安装有用于检测旋转角度的传感器15,传感器15为两个接近开关,两个接近开关位于第一旋转平台12的不同直径的延长线上,旋转轨道13转动时掠过传感器15,用于不同角度旋转到位检测。
如附图4所示,第一固定框架11包括固定板111和用于支撑固定板111的型材112,该型材112可以是铝型材拼接,也可以采用钢制型材焊接而成。型材112的连接处安装有加固连接件16,该加固连接件16包括两互相垂直的加固片161和与两加固片161围合成三角形的连接片162,两加固片161与拼接的型材112相贴合,外形美观的同时保证结构坚固。第一旋转平台12位于固定板111的中央,固定板111对应传感器15处开有通孔1111,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旋转轨道13沿长度方向安装有铜带,铜带用于导电和信号传输。旋转轨道13上还安装有电力通信模块7,第一固定框架11上安装有区域卡模块8,第一旋转平台12上开有通线槽121,一线缆穿过通线槽121连接电力通信模块7和区域卡模块8,电力通信模块7从区域卡模块8获得电力并将旋转轨道13的位置信号反馈给区域卡模块8,实现旋转轨道13任意角度方向的调整。电力通信模块7位于旋转轨道13的中央,线缆从安装槽73中穿过连接到区域卡模块8,对线缆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线缆外露过多造成损坏,且减小旋转轨道13旋转过程中对线缆的扭曲,增加线缆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5所示,电力通信模块7包括壳体71,壳体71的底部设置有出线口72,壳体71的外表面形成有水平的安装槽73,安装槽73的槽底开设有与出线口72相连的线孔74,安装槽73内沿着安装槽73的方向安装有信号铜片,线缆从出线口72进入壳体71通过线孔74与信号铜片相连。
如附图6所示的升降机构2用于对接不同高度的输送轨道,使运送物料的轨道小车5可以在不同高度的输送轨道4上转移。该升降机构2包括第二固定框架21和与第二固定框架21上下滑动连接的升降轨道23,第二固定框架21由铝型材拼接而成。该第二固定框架21上安装有竖直的第二齿条211,升降轨道23安装于一第二升降支架22上,该第二升降支架22上安装有与第二齿条211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由一第二伺服电机24驱动转动,第二齿轮沿着第二齿条211移动带动第二升降支架22上的升降轨道23同步上下移动,使用第二伺服电机24驱动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211的提升结构能够实现在任意高度停止的功能。此外还可以将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211的结构替换成同步带升降、气缸升降或者丝杠升降结构。
第二固定框架21上还安装有与第二齿条211平行的第二导轨212,第二升降支架22上安装有与第二导轨212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222,第二滑块222和第二齿轮同步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导向的精确度,使升降轨道23的高度定位更加精准,避免轨道小车运行通过时产生颠簸和卡顿。升降轨道23最大负载可达100kg,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2mm,确保轨道小车5可顺利通过。升降轨道23的中央也安装有电力通信模块7。
第二齿条211的上下两端安装有限位块25,保证整体运行的安全性。
第二齿条211有两条,分列于第二固定框架21的两侧,第二升降支架22连接两侧的第二齿条211,使受力更加均衡。如附图7所示,第二升降支架2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方管223,该第一方管22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安装板224,第二滑块222与安装板224相连,第二伺服电机24也安装在安装板224上。两侧的安装板224上各安装有两个上下间隔的第二滑块222,第二伺服电机24驱动的第二齿轮位于两个第二滑块222之间,第二齿轮转动时带动安装板224上的第二滑块222同步上下移动。
第二升降支架22还包括与第一方管223垂直的第二方管225,第一方管223和第二方管225之间连接有三角加强板226,升降轨道23安装于第二方管224远离第一方管223的一端,形成一个稳固的结构。
如附图8所示为升降换向机构3,包括第三固定框架31,该第三固定框架31上安装有与第三固定框架31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三升降支架32。如附图9所示,第三升降支架32上安装有与第三升降支架32水平转动连接的第三旋转平台33,第三旋转平台33的下方安装有驱动第三旋转平台33转动的伺服电机,第三旋转平台33上方安装有与第三旋转平台33固定连接的升降换向轨道34。第三旋转平台33不仅可以用伺服电机驱动,同样也适用气缸旋转、齿轮传动、同步带传动和中空减速机直连等方式驱动。
第三固定框架31上安装有竖直的第三齿条311,第三升降支架32上安装有与第三齿条311啮合的第三齿轮,该第三齿轮由一第三伺服电机35驱动转动。第三固定框架31上还安装有与第三齿条311平行的第三导轨312,第三升降支架32上安装有与第三导轨312滑动连接的第三滑块322。第三齿轮沿着第三齿条311移动带动第三升降支架32上的升降换向轨道34同步上下移动。使用第三伺服电机34驱动第三齿轮和第三齿条311的提升结构能够实现在任意高度停止的功能。
第三升降支架31包括两个侧安装板323和连接两个侧安装板323的中间连接管324,第三滑块322安装于侧安装板323上。每个侧安装板323上均连接有两个第三滑块322,两个第三滑块322上下间隔布置在第三轨道312上,使上下滑动运动更加稳定。第三伺服电机35驱动的第三齿轮位于两个第三滑块322之间,第三齿轮转动时带动侧安装板323上的第三滑块322同步上下移动,第三齿轮被遮蔽保护,避免灰尘杂质进入造成磨损,使传动更加精准平稳。
升降换向轨道34沿长度方向安装有铜带,用于导电和传输信号。
第二固定框架21和第三固定框架31上还安装有拖链9,保护需要用到的线缆。
如附图18所示,输送轨道5包括直线轨道部44和转弯轨道部45,输送轨道5与x个旋转轨道13、y个升降轨道23和z个升降换向轨道34衔接形成闭环,使轨道小车5能进行循环输送,其中,x≥0,y≥0,z≥0。
第一固定框架11、第二固定框架21和第三固定框架31的底部均安装有四个调节件6,如附图10所示,调节件6包括水平的底板61和垂直于底板61的竖直板62,底板61和构成第一固定框架11、第二固定框架21和第三固定框架31的铝型材的底部通过一螺钉63相连,竖直板62与铝型材的侧面相贴合,起到支撑作用,使第一固定框架11、第二固定框架21和第三固定框架31的位置更加稳固。将螺钉63旋不同的圈数可调整调节件6与第一固定框架11、第二固定框架21或第三固定框架31的底部的距离,对其高度进行微调,也可对其进行水平调整,使第一固定框架11、第二固定框架21、第三固定框架31的四角处高度保持平衡,弥补可能存在的制造误差,进一步使旋转轨道13、升降轨道23和升降换向轨道34的位置更加精准,使其上通过的轨道小车5的运行更加顺畅。
如附图14所示,输送轨道4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齿条41和第一铜带42,输送轨道4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具有凸起部43,如附图12、附图15所示,轨道小车5沿输送轨道4的两侧安装有V型滚轮51,V型滚轮51沿着凸起部43滚动。左侧的两个V型滚轮51为同心滚轮,右侧的两个V型滚轮51为偏心滚轮,偏心滚轮用于轨道的间隙调整和拆装便利。轨道小车5内安装有与第一齿条41啮合的驱动齿轮52,驱动齿轮52由一驱动电机53驱动,驱动电机53通过减速装置驱动驱动齿轮52沿着输送轨道4运行,带动轨道小车5同步运动输送物料。轨道小车5上安装有与第一铜带42接触的电刷54,通过第一铜带42给轨道小车5提供电力支持。轨道小车5上还安装有用于临时供电的电池57,以免电刷54与第一铜带42接触不良,在偶发原因导致电刷54未能从第一铜带42获得电源时由电池57供电,防止轨道小车5意外停机。
如附图17所示,输送轨道4的端部具有螺纹孔20,用两个螺钉分别穿过一拼接块30的两个孔旋入两段输送轨道4的螺纹孔20中,可方便地将两段输送轨道4拼接起来,对输送轨道4的长度进行随意拓展,生产线长度改变时,只需模块化拼装所需的输送轨道5即可最快的速度完成生产线的拓展,节省人力和时间。
轨道小车5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红外测距模块55,可确保相邻的轨道小车5安全运行,避免产生碰撞。轨道小车5的一侧安装有显示屏56和按钮,可以显示轨道小车5的运行状态和控制轨道小车5的启停。轨道小车5安装有光电开关,可通过该检测信号控制轨道小车5加减速和停止定位。轨道小车5采用可拆卸化设计,可方便从输送轨道4上取下和新增,便于整线需求调整时减少或增加轨道小车5。同时当有轨道小车5需要进行维护修理时可快速取下,不影响整线的运行。
轨道小车5的底部安装有二次定位块10,二次定位块10上形成有弧形的凹陷101,输送轨道4上连接有安装支架17。如附图16所示,安装支架17上连接有气缸,该气缸为导杆气缸。气缸包括与安装支架17固定连接的缸体181和与缸体181上下滑动连接的推板182,推板182上安装有用于插入二次定位块10的凹陷101的定位件19。该定位件19为滚轮,通过一滚动轴承与推板182转动连接。安装支架17可安装在输送轨道4的任意长度位置,如附图13所示,当轨道小车5沿着输送轨道4运行过程中停止在安装支架17的上方时,推板182向上推出,将定位件19嵌入二次定位块10的凹陷101中,对轨道小车5进行精确定位。滚轮内的滚动轴承可以让滚轮与凹陷101产生滚动摩擦,使其可以采用较小的力驱动,且使二次定位块10与滚轮的表面磨损降低,同时减小了噪音。定位件19为精磨高精度的滚轮,二次定位块10的加工精度为0到0.02,两者的间隙值可控制在±0.02之间,从而对轨道小车5进行精确的二次定位,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2mm。
当需要换向时,轨道小车5沿着一条输送轨道4运行到换向机构1上的旋转轨道13上,旋转轨道13转动一个角度后对接到另一条输送轨道4上,使轨道小车5完成换向;当需要改变高度时,轨道小车5沿着一条输送轨道4运行到升降机构2上的升降轨道23上,升降轨道23上升或下降,将轨道小车5对接到不同高度的另一条输送轨道4上,完成轨道小车5的升降;当轨道小车5运行到升降换向机构3上的升降换向轨道34上时,升降换向轨道34可以在升降的同时进行转动,将轨道小车5转移到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输送轨道4上;将换向机构1、升降机构2、升降换向机构3根据需求进行布局,用输送轨道4衔接起来,即可用轨道小车5完成对空间内任意高度位置的物料转移。
本实施例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使用输送轨道4将换向机构1、升降机构2和升降换向机构3相连构成了空间中的立体布局,使轨道小车5能够在不同层高之间转移输送,并调节至不同的角度方向,使输送线具有较高的柔性,物料转移灵活方便,具有以最小的能耗输送工件、最柔性的线体布置、可以方便拓展托盘的长度和宽度、不需要考虑张紧、便于二次定位、占空间小等优点,其具有节能、高速、易于拓展、安装维护方便、节省空间等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换向机构、n个升降机构和k个升降换向机构,所述m个换向机构、n个升降机构和k个升降换向机构之间通过输送轨道连接,其中,m≥0,n≥0,k≥0,所述输送轨道上设置有轨道小车;
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框架,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平台,所述第一旋转平台上设置有用于与输送轨道对接的旋转轨道,所述第一旋转平台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旋转平台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框架和与第二固定框架上下滑动连接的升降轨道;
所述升降换向机构包括第三固定框架,所述第三固定框架上设置有与第三固定框架上下滑动连接的第三升降支架,所述第三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三升降支架水平转动连接的第三旋转平台,所述第三旋转平台上设置有与输送轨道对接的升降换向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平台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旋转角度的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底部四周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水平的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的竖直板,所述底板和第一固定框架通过一螺钉相连,所述竖直板与第一固定框架的侧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轨道上设置有电力通信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框架上设置有区域卡模块,所述第一旋转平台上设置有通线槽,一线缆穿过通线槽连接电力通信模块和区域卡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二齿条,所述升降轨道设置于一第二升降支架上,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由一第二伺服电机驱动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框架上设置有与第二齿条平行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升降支架上设置有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齿条和第一铜带,所述输送轨道的两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起部,所述轨道小车沿输送轨道的两侧设置有V型滚轮,所述V型滚轮沿着凸起部滚动,所述轨道小车内设置有与第一齿条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由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轨道小车上设置有与第一铜带接触的电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小车的底部设置有二次定位块,所述二次定位块上设置有弧形的凹陷,所述输送轨道上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体和与缸体上下滑动连接的推板,所述推板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凹陷的定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与推板转动连接的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轨道包括直线轨道部和转弯轨道部,所述输送轨道与x个旋转轨道、y个升降轨道和z个升降换向轨道形成闭环,其中,x≥0,y≥0,z≥0。
CN202011592225.2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 Withdrawn CN1126607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2225.2A CN112660739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2225.2A CN112660739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0739A true CN112660739A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11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2225.2A Withdrawn CN112660739A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6073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3666A (zh) * 2022-11-17 2023-03-14 南京市合创巴索环保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物流小车转运装置、物料输送系统及物料输送方法
CN117088057A (zh) * 2023-08-23 2023-11-21 无锡同联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输送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3666A (zh) * 2022-11-17 2023-03-14 南京市合创巴索环保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物流小车转运装置、物料输送系统及物料输送方法
CN117088057A (zh) * 2023-08-23 2023-11-21 无锡同联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输送系统
CN117088057B (zh) * 2023-08-23 2024-05-28 无锡同联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输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60739A (zh) 一种智能柔性高速输送设备
CN109368167B (zh) 一种滑橇式连续供电、通讯多功能升降滑板输送系统
CN111702032A (zh) 一种放卷机构
CN105584776A (zh) 一种板坯托盘运输系统及工艺
CN112623719A (zh) 一种管材送料装置
US4458851A (en) Mill roll stand
WO2020244163A1 (zh) 灵动型穿梭车、货运系统及货运方法
CN106695279A (zh) 一种基于多方向调节对准的轧辊轴承座快速更换装置
CN212923247U (zh) 一种智能线性往复输送设备
CN109305522B (zh) 一种输送装配用双层滑板结构及双层升降滑板
KR100599825B1 (ko) 반송장치
CN214526352U (zh) 一种rgv小车
CN207030252U (zh) 一种移行滚床装置
CN113071872A (zh) 一种在轨道上摩擦滚动的专用轨道小车
CN213504501U (zh) 一种滑移小车输送装置
CN213409879U (zh) 一种放卷机构
CN113086534A (zh) 一种智能柔性摩擦滚轮输送设备
CN210133213U (zh) 智能移载小车
CN110589365B (zh) 一种铁芯自动叠装定位导轨
CN207645351U (zh) 一种液晶面板搬运洁净机器人装载移动平台装置
CN108022802B (zh) 一种断路器装配流水线用动力共享输送装置及其输送方法
CN111605998A (zh) 一种可调式爬坡皮带输送机
CN114620434B (zh) 分拣小车和分拣机
CN201034574Y (zh) 移动式非接触在线测量装置
CN216802139U (zh) 一种精确定位激光切管机上料托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