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48390B - 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控制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48390B CN112648390B CN202011010767.4A CN202011010767A CN112648390B CN 112648390 B CN112648390 B CN 112648390B CN 202011010767 A CN202011010767 A CN 202011010767A CN 112648390 B CN112648390 B CN 1126483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port
- valve seat
- peripheral surface
-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02—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with screw-spind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16K1/38—Valve members of conical sha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42—Valve sea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阀,在将连接用管的端部硬钎焊固定于阀主体部中的连接用开口端部的情况下,能够确保阀口与整流部件的整流用孔的同心度,并且能够避免熔融的钎料堵塞在连接用管的端口内配置的整流部件的孔以及阀座的阀口的情况。使整流部件的凸缘部的外周与阀主体部的结合部内周抵接,并且连接用管(34)的内周面与整流部件(36)的圆筒部(36C)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CL3)设定为比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CL2)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整流部件的控制阀。
背景技术
在冷冻循环系统中,作为膨胀阀的电动阀配置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近年来,在冷冻循环系统中,随着压缩机及风扇的噪声减少,在配管内及电动阀内通过的制冷剂的流体通过声变得显著,从而迫切期望制冷剂的通过速度较快的电动阀的静音性。在这样的电动阀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的图11所示,为了减少制冷剂的通过声的声压级,提出了整流部与阀主体的阀口相邻地设置在第二管接头内的装置。这样的阀主体的阀口由第一端口、第一锥形部、以及第二端口形成。此时,第二端口的内径设定为比第一端口的内径大。并且,第二端口的内径设定为比圆筒状的整流部的内径大。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第二端口的内径设定为比第一端口的内径大,所以从与电动阀的阀主体连接的第一管接头流入到第一端口的制冷剂的流速减速,该制冷剂经由整流部向第二管接头内排出。此时,制冷剂的通过声的声压级减少。
并且,对于这样的电动阀,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地提出有以下装置:在插入在阀主体的开口部内的配管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部具备杯形状的整流部件,该整流部件具有筒部和有多个整流孔的底部。对于整流部件的圆筒部而言,在形成于圆筒部的端部的凸缘部配置在阀主体的和节流孔的开口端相连的内表面与配管的开口端面之间的状态下,配管的外周部被硬钎焊于阀主体的开口部周缘,由此整流部件的圆筒部支撑于配管的内周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230159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628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2的图1至图3所示,对于整流部件而言,在形成于整流部件100的圆筒部的端部的凸缘部102被夹持在阀主体的和节流孔12的开口端相连的内表面与配管22的开口端面之间的状态下,配管22的外周部被硬钎焊于阀主体的开口部23周缘,从而整流部件固定于阀主体10。在专利文献2的图3中,整流部件的凸缘部的径向外周不与主体的内周接触,并且不被主体内周导向。并且,整流部件通过冲压加工来成形,高精度地保持凸缘部与圆筒部的垂直度、凸缘部与圆筒部的外周部的同心度等加工精度也有极限。这样一来,当进行配管22的硬钎焊时,整流部件倾斜、或者与主体的同心度产生偏离,有无法高精度地维持阀口与整流孔的同心度的担忧。
另外,当对配管22进行硬钎焊时,熔融的钎料有通过配管的外周部与阀主体的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以及整流部件的凸缘部的上表面与所抵接的阀主体的开口部的顶面之间的缝隙而因毛细管现象浸入并直至阀主体的节流孔内,从而节流孔下部的形状、尺寸变化的担忧,或者有通过配管的内周部与整流部件的外周部之间的缝隙而到达整流部件的多个整流孔,从而堵塞整流孔的担忧。当阀口与整流部件的同心度偏离、或者阀口、整流孔的形状、尺寸变化时,若堵塞孔,则对流体的流动产生影响,无法顺畅地整流,而无法抑制流体通过声。
考虑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整流部件的控制阀,该控制阀通过具备以下整流部件而能够抑制流体通过声:在将连接用管的端部硬钎焊固定于阀主体部中的连接用开口端部的情况下,通过使整流部件的凸缘部的外周抵接于阀主体部的连接端部的内周并导向,能够确保阀口与整流部件的整流用孔的同心度,并且能够避免熔融的钎料堵塞在连接用管的端口内配置的整流部件的孔以及阀座的阀口等孔的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控制阀的特征在于,具备:阀主体部,其具有与第一通路连接的第一端口和与第二通路连接的第二端口,具有形成有与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连通的阀口的阀座,并且具备收纳部,该收纳部将包括阀芯而成的阀芯单元收纳为能够移动,该阀芯相对于阀口接近或分离来控制开口面积;整流部件,其设于阀座的第二端口侧,并具备具有整流用孔的圆筒部;以及对位部,其为了使阀座的阀口的中心轴线的位置与整流部件的整流用孔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对位而形成于整流部件及阀主体部彼此之间的嵌合部,形成对位部的嵌合部通过过盈配合或者过渡配合来嵌合。
优选整流部件通过将整流部件的凸缘部夹持在阀主体部的阀座的第二端口侧的开口端与形成第二端口的连接用管的一端面之间,来固定于阀主体部。优选对位部是由整流部件的上述凸缘部的外周部和阀主体部的结合端的内周部形成的嵌合部。优选对位部由形成于整流部件的凸缘部的环状的凹部或凸部、以及分别与整流部件的凸缘部的凹部或凸部嵌合的形成于阀主体部的阀座的凸部或凹部形成。并且,优选对位部由形成于整流部件的上部的凸部或凹部、以及分别与整流部件的凹部或凸部嵌合的形成于阀主体部的阀座的凸部或凹部形成。
优选整流部件与形成第二端口的连接用管一起利用硬钎焊而固定于阀主体部。
优选整流部件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与形成第二端口的连接用管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比连接用管的外周面与和连接用管结合的阀座的结合端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大。
优选阀座形成有与第二端口侧的阀口连通且具有比阀口的内径大的内径的扩大部。
优选在阀座的扩大部所开口的端面,绕扩大部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优选在与阀座的扩大部所开口的端面抵接的整流部件的凸缘部的上端面,绕整流用孔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优选在阀座的扩大部所开口的端面,相对于阀座的扩大部分离地形成有与阀座的结合端的内周面连通的环状的钎料存积槽。优选整流部件的整流用孔是形成有与阀座的扩大部面对面且具有扩大部的直径以上的内径的扩大部的阶梯孔。
优选阀主体部及整流部件构成膨胀阀的一部分,该膨胀阀设置在冷冻循环系统中的配置于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的配管。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阀,形成对位部的整流部件与阀主体部之间的嵌合部通过过盈配合或者过渡配合来嵌合,从而整流部件与阀主体部的嵌合面抵接,或者以极小的缝隙来限制径向的移动,从而确保阀口与整流部件的整流用孔的同心度,并且由于圆筒部的外周面与形成第二端口的连接用管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比连接用管的外周面与和连接用管结合的阀座的结合端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大,所以在将连接用管的端部硬钎焊固定于阀主体部中的连接用开口端部的情况下,熔融的钎料不会浸入到在连接用管的端口内配置的整流部件的孔以及阀座的阀口等孔,从而能够避免堵塞它们的情况,由此成为能够减少流体通过声的控制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的(A)是图1中的IIA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B)是(A)中的IIB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局部放大地示出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炉中硬钎焊的硬钎焊固定的图。
图5的(A)及(B)分别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6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阀主体部的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7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阀主体部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C)是沿(A)中的VIIC-VIIC线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图8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C)是沿(A)中的VIIIC-VIIIC线示出的局部剖视图。
图9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阀主体部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0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1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阀主体部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2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3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4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5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6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7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8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9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的局部剖视图,(B)是局部放大地示出(A)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23—阀芯,23E—针状部,30、31、33、43、53、63—阀主体部,30A、31A、33A、43A、53A、63A—阀芯收纳部,30V、31V、31′V、33V、43V、53V、63V—阀座,30Vb、31Vb、31′Vb、33Vb、43Vb、53Vb、63Vb—扩大部,30C、31C、31′C、43C、53C、63C—结合端,32—连接用管,32P—第一端口,34—连接用管,34P—第二端口,36、46、48、56、58、66、68、76、78、86、88、98、108—整流部件,53R—凹部,63P—凸部,CL1、CL2、CL3—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的电动阀的结构和配管用管。
电动阀例如配置于图示省略的冷冻循环系统的配管中的下述的制冷运转时的室外换热器的出口与室内换热器的入口之间。
如图1所示,电动阀构成为包括:阀驱动部,其配置在圆筒状的转子壳体20内并驱动下述的阀芯单元;阀主体部31,其与转子壳体20的端部连结并具有由阀芯23的前端部开闭的阀座31V;以及阀芯单元,其包括配置在阀主体部31内并开闭阀座31V的阀芯23。
阀驱动部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要素:外螺纹轴14,其使下述的阀芯单元升降运动;引导支撑部12,其具有形成有与外螺纹轴14嵌合的内螺纹12FMS的外螺纹部12B,固定于阀主体部31并能够升降运动地引导阀芯单元;转子10,其固定于外螺纹轴14的导向轴部14A,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并磁化;以及定子线圈40,其配置于转子壳体20的外周部并使转子10旋转。
引导支撑部12在内周部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能够升降运动地引导构成阀芯单元的一部分的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
外螺纹轴14由以下部分构成:外螺纹部14B,其与外螺纹部12B的外螺纹12FMS嵌合;连结部14C,其形成于外螺纹部14B的下端,并经由垫圈(未图示)而卡合于阀芯壳体19的贯通孔19a周缘;以及导向轴部14A,其形成于外螺纹部14B的上端。导向轴部14A能够转动地支撑在从转子壳体20内的顶部沿中心轴线朝向引导支撑部12突出的圆筒部20C内。
在圆筒部20C的外周部形成有螺旋导向部11,该螺旋导向部11一边使可动限位片11B旋转一边以沿圆筒部20C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引导。可动限位片11B的一端卡定于转子10的突起部。并且,在圆筒部20C的最上端部及最下端部分别设有可动限位片11B的止转件20US及20LS。由此,当可动限位片11B抵接于止转件20US及20LS时,可动限位片11B在下述的阀芯23的预定的闭阀位置以及与预定的开阀(全开)位置对应的预定的旋转角度停止。
此外,利用图示省略的驱动控制部,基于向定子线圈40供给的驱动脉冲信号来控制上述的阀驱动部。
阀芯单元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要素:针状的阀芯23,其开闭下述的阀座31V的阀口31Va;圆柱状的树脂制的弹簧座部件24,其与垫圈(未图示)配合地使外螺纹轴14的连结部14C的伸出部14F与阀芯壳体19的开口端部19T的内周缘卡合;螺旋弹簧22,其配置在弹簧座部件24的伸出部24T与阀芯23的一端部的弹簧座用平坦部之间,并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对双方进行施力;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其收纳弹簧座部件24、螺旋弹簧22、以及阀芯23的一端部。
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的接近阀座31V的一端通过固定阀芯23的一端的外周部而封闭。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的另一方成为开口端部19T,该开口端部19T具有供对外螺纹轴14的连结部14C中的垫圈进行定位的缩径部通过的孔19a。因此,垫圈配置于阀芯壳体19的开口端部19T的内周缘与伸出部14F的一方的端面之间。
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的外周部与上述的引导支撑部12的引导面滑动接触并被支撑为能够升降运动。由此,阀芯23的另一端的最前端(针状部23E)插入在阀座31V的阀口31Va内,并且阀芯23的针状部23E的外周面抵接于阀口31Va的开口部周缘,之后当继续使外螺纹轴14下降时,螺旋弹簧22压缩预定量。由此,因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将阀芯23的针状部23E的外周面按压到阀口31Va的开口部周缘。由此,阀座31V的阀口31Va关闭。
此外,在阀芯的最大下降状态时,也可以使阀芯未抵接于阀口的开口周缘,从而在阀芯的最大下降状态时,也获得微小的流量。
阀主体部31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不锈钢、铝合金等制成,并在内侧具有阀芯收纳部31A,该阀芯收纳部31A收纳引导支撑部12中的成为外螺纹部12B的下方的下端、阀芯23的另一端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在阀芯收纳部31A,阀芯23的另一端朝向阀口31Va突出。并且,在阀芯收纳部31A,形成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轴线上与作为第一通路的连接用管32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端口32P、以及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与作为第二通路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连接并与第二端口34P相邻的阀座31V。
如图2中局部放大所示,阀座31V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具有阀口31Va和与阀口31Va连通的扩大部31Vb。阀口31Va的内周缘与所相邻的扩大部31Vb的内周缘通过环状的锥形面31Vt结合。
如图2的(A)中局部放大所示,在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所开口的端面,抵接有插入在连接用管34的第二端口34P内的金属制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上端面。下述的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下端面抵接于供整流部件36的圆筒部36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
圆筒状的整流部件36由凸缘部36F和具有比凸缘部36F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筒部36C构成。如图2的(A)中放大所示,整流部件36在内部中央具有整流用孔36a,该整流用孔36a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
如图3所示,整流用孔36a的一样的内径D3例如设定为阀口31Va的内径D1以上且小于扩大部31Vb的内径D2的值。阀口31Va的内径D1设定为小于扩大部31Vb的内径D2的值。
凸缘部36F的沿中心轴线的尺寸L1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壁厚t以上或者比与连接用管34的一端部结合的阀主体部31的阀座31V的圆筒状的结合端31C的沿中心轴线的尺寸L2小的值(L1<L2)。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与凸缘部36F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CL1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CL2以下,成为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由此,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36的整流用孔36a相对于阀座31V的阀口31Va的同心度。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CL2设定为比连接用管34的内周面与整流部件36的圆筒部36C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CL3小。即,缝隙CL3设定为比缝隙CL2大。该缝隙CL3例如设定为壁厚t的一半以上的尺寸。或者,整流部件36的圆筒部36C的外径d1与连接用管34的内径d2的比率设定为预定的值例如小于0.9。
由此,如图4所示,例如,在炉41中,在颠倒的连接用管34以及整流部件36利用钎料42而钎焊于阀主体31的阀座31V的结合端31C的内周面的情况下,熔融的钎料通过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阀主体31的阀座31V的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CL2,并因自重而沿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浸入。此时,缝隙CL1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CL2以下,并且缝隙CL3例如设定为壁厚t的一半以上的尺寸,从而避免熔融的钎料因毛细管现象而浸入到整流用孔36a及阀口31Va。
在这种结构中,阀驱动部的定子线圈40由来自驱动控制部的驱动脉冲信号控制,通过使阀芯23进行升降运动,通过连接用管32或连接用管34而供给的作为流体的制冷剂沿箭头F或箭头R所示的方向通过在阀座31V的形成阀口31Va的内周面与阀芯23的针状部23E之间形成的缝隙流路,并以预定的流量通过。
这样,通过将整流部件36中的整流用孔36a的内径D3设定为小于扩大部31Vb的内径D2的值,来抑制制冷剂的通过声的声压级。
图5的(A)及(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另一例。此外,图5的(A)及(B)中,对与图2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图3所示的整流部件36的整流用孔36a是具有一样的直径的贯通孔,代替地,图5的(A)及(B)中的整流部件46及56的整流用孔设为具有具备扩大部及缩小部的阶梯孔46及56。
图5的(A)中,圆筒状的金属制的整流部件46由凸缘部46F和具有比凸缘部46F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筒部46C构成。整流部件46在内部中央具有整流用阶梯孔,该整流用阶梯孔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整流用阶梯孔由扩大部46b和缩小部46a构成,其中,扩大部46b与同整流部件46的中心轴线同心地形成的扩大部31Vb对置,缩小部46a与扩大部46b连通。扩大部46b的内径设定为比扩大部31Vb大。缩小部46a的内径设定为与阀口31Va的内径相同。
图5的(B)中,圆筒状的金属制的整流部件56由凸缘部56F和具有比凸缘部56F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筒部56C构成。整流部件56在内部中央具有整流用阶梯孔,该整流用阶梯孔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整流用阶梯孔由扩大部56b和缩小部56a构成,其中,扩大部56b与同整流部件56的中心轴线同心地形成的扩大部31Vb对置,缩小部56a与扩大部56b连通。扩大部56b的内径设定为与扩大部31Vb的内径相同。缩小部56a的内径设定为与阀口31Va的内径相同。
图6的(A)及(B)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阀主体部的另一例。此外,图6的(A)及(B)中,对与图2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2的(A)所示的例子中,阀座31V的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与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外周面之间的公差为过渡配合公差(也包括极小的缝隙内的径向移动的限制),而在图6的(A)及(B)所示的例子中,阀座30V的结合端30C的内周面与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外周面之间的公差设定为过盈配合公差(压入公差)。
阀主体部30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不锈钢、铝合金等制成,并在内侧具有阀芯收纳部30A,该阀芯收纳部30A收纳引导支撑部12中的成为外螺纹部12B的下方的下端、阀芯23的另一端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阀座30V具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形成的阀口30Va和与阀口30Va连通的扩大部30Vb。阀口30Va的内周缘与相邻的扩大部30Vb的内周缘通过环状的锥形面30Vt结合。
在阀座30V的扩大部30Vb所开口的端面,抵接有插入在连接用管34的第二端口34P内的金属制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上端面。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下端面抵接于供整流部件36的圆筒部36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阀座30V的结合端30C的内周面与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外周面之间的公差设定为过盈配合公差(压入公差)。由此,避免熔融的钎料因毛细管现象而浸入到整流用孔36a及阀口30Va。
图7的(A)、(B)及(C)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阀主体部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7的(A)及(B)中,对与图2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阀主体部31′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不锈钢、铝合金等制成,并在内侧具有阀芯收纳部31′A,该阀芯收纳部31′A收纳引导支撑部12中的成为外螺纹部12B的下方的下端、阀芯23的另一端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阀座31′V具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形成的阀口31′Va和与阀口31′Va连通的扩大部31′Vb。阀口31′Va的内周缘与相邻的扩大部31′Vb的内周缘通过环状的锥形面31′Vt结合。
在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所开口的端面,抵接有插入在连接用管34的第二端口34P内的金属制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上端面。下述的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下端面抵接于供整流部件36的圆筒部36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并且,在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所开口的端面,绕扩大部31′Vb以预定的深度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31′G2。并且,绕环状的钎料存积槽31′G2在同心上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31′G1。钎料存积槽31′G1及钎料存积槽31′G2例如具有大致V字状截面、大致圆弧状截面。钎料存积槽31′G1及钎料存积槽31′G2的内容积设定为比所使用的钎料的使用量充分大的容积,从而钎料不会从钎料存积槽31′G1及钎料存积槽31′G2溢出。并且,即使在万一因制造误差等而在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表面与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所开口的端面之间产生了缝隙的情况下,也能避免钎料超出钎料存积槽31′G1及钎料存积槽31′G2而浸入到整流部件36的整流用孔36a内以及阀口31′Va、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的开口部。
图8的(A)、(B)及(C)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8的(A)、(B)及(C)中,对与图2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圆筒状的金属制的整流部件66由凸缘部66F和具有比凸缘部66F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筒部66C构成。整流部件66在内部中央具有整流用孔66a,该整流用孔66a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在凸缘部66F的上端面,绕整流用孔66a以预定的深度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66G2。并且,绕环状的钎料存积槽66G2在同心上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66G1。钎料存积槽66G1及钎料存积槽66G2例如具有大致V字状截、大致圆弧状截面等。由此能避免熔融的钎料超出钎料存积槽66G1及钎料存积槽66G2而浸入到整流部件66的整流用孔66a内以及阀口31Va、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的开口部。
图9的(A)及(B)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阀主体部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9的(A)及(B)中,对与图2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阀主体部33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不锈钢、铝合金等制成,并在内侧具有阀芯收纳部33A,该阀芯收纳部33A收纳引导支撑部12中的成为外螺纹部12B的下方的下端、阀芯23的另一端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阀座33V具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形成的阀口33Va和与阀口33Va连通的扩大部33Vb。阀口33Va的内周缘与相邻的扩大部33Vb的内周缘通过环状的锥形面33Vt结合。
在阀座33V的扩大部33Vb所开口的端面,抵接有插入在连接用管34的第二端口34P内的金属制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上端面。下述的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下端面抵接于供整流部件36的圆筒部36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并且,在阀座33V的扩大部33Vb所开口的端面,绕扩大部33Vb以预定的深度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33G。钎料存积槽33G的截面例如形成为大致梯形的形状、大致矩形的形状等。由此能避免熔融的钎料超出钎料存积槽33G而浸入到整流用孔36a以及阀口33Va、阀座33V的扩大部33Vb的开口部。
图10的(A)及(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10的(A)及(B)中,对与图2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圆筒状的金属制的整流部件76由凸缘部76F和具有比凸缘部76F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筒部76C构成。整流部件76在内部中央具有整流用孔76a,该整流用孔76a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在凸缘部76F的上端面,绕整流用孔76a以预定的深度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76G。环状的钎料存积槽76G的截面例如形成为大致梯形的形状、大致矩形的形状等。由此能避免熔融的钎料超出钎料存积槽76G而浸入到整流用孔76a以及阀口31Va、阀座31V的扩大部31Va的开口部。
图11的(A)及(B)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阀主体部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11的(A)及(B)中,对与图2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阀主体部43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不锈钢、铝合金等制成,并在内侧具有阀芯收纳部43A,该阀芯收纳部43A收纳引导支撑部12中的成为外螺纹部12B的下方的下端、阀芯23的另一端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阀座43V具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形成的阀口43Va和与阀口43Va连通的扩大部43Vb。阀口43Va的内周缘与相邻的扩大部43Vb的内周缘通过环状的锥形面43Vt结合。
在阀座43V的扩大部43Vb所开口的端面,抵接有插入在连接用管34的第二端口34P内的金属制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上端面。下述的整流部件36的凸缘部36F的下端面抵接于供整流部件36的圆筒部36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并且,在阀座43V的扩大部43Vb所开口的端面,绕扩大部43Vb以预定的深度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43G。环状的钎料存积槽43G与图9的(B)所示的钎料存积槽33G不同,钎料存积槽43G的端部以与阀座43V的结合端43C的内周面连通的方式扩大。钎料存积槽43G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梯形的形状。由此能避免熔融的钎料超出钎料存积槽43G而浸入到整流用孔36a以及阀口43Va、阀座43V的扩大部43Vb的开口部。
图12的(A)及(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12的(A)及(B)中,对与图2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圆筒状的金属制的整流部件86由凸缘部86F和具有比凸缘部86F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筒部86C构成。整流部件86在内部中央具有整流用孔86a,该整流用孔86a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在凸缘部86F的上端面,并在与整流用孔86a分离的位置以预定的深度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86G。环状的钎料存积槽86G的沿径向的开口端在凸缘部86F的外周面开口。环状的钎料存积槽86G的截面形成为大致梯形的形状。由此能避免熔融的钎料超出钎料存积槽86G而浸入到整流用孔86a以及阀口31Va。
图13的(A)及(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13的(A)及(B)中,对与图2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2的(A)所示的例子中,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与凸缘部36F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CL1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CL2以下,以便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36的整流用孔36a相对于阀座31V的阀口31Va的同心度,而在图13的(A)及(B)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对位部的一部分的下述的整流部件48的环状凸部48D的外周面与下述的阀座53V的形成凹部53R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53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下,为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
阀主体部53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不锈钢、铝合金等制成,并在内侧具有阀芯收纳部53A,该阀芯收纳部53A收纳引导支撑部12中的成为外螺纹部12B的下方的下端、阀芯23的另一端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阀座53V具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形成的阀口53Va和与阀口53Va连通的扩大部53Vb。阀口53Va的内周缘与相邻的扩大部53Vb的内周缘通过环状的锥形面53Vt结合。在扩大部53Vb的开口端周缘形成有具有预定的深度的凹部53R。在凹部53R嵌合有整流部件48的环状凸部48D。由此,对位部由阀主体部53的凹部53R和整流部件48的环状凸部48D形成。整流部件48的从凸缘部48F的上端面至环状凸部48D的上端面的高度设定为比阀座53V的凹部53R的深度稍大。
由此,金属制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48的凸缘部48F的上端面以微小的缝隙与朝向第二端口34P开口的阀座53V的凹部53R的开口端对置。
圆筒状的金属制的整流部件48由凸缘部48F、与凸缘部48F相连并具有比凸缘部48F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筒部48C、以及从凸缘部48F的上端面朝向阀座53V的凹部53R突出的环状凸部48D构成。
整流部件48在内部中央具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的整流用孔48a以及阶梯孔48d。阶梯孔48d的内径设定为与扩大部53Vb的内径相同,并比整流用孔48a的内径稍大。整流部件48的凸缘部48F的下端面抵接于供整流部件48的圆筒部48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并且环状凸部48D的上表面抵接于阀座53V的凹部53R的顶面。如图13的(B)中局部放大所示,凸缘部48F的外径设定为比连接用管34的外径稍小。此处,结合端53C的内周面与凸缘部48F的外径的缝隙、以及阀座53V的凹部53R的开口端面与凸缘部48F的上端面的缝隙相当于绕阀座53V的扩大部53Vb的环状的钎料存积槽。
由此,由上述的对位部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48的整流用孔48a相对于阀座53V的阀口53Va的同心度,并且避免熔融的钎料浸入到整流用孔48a以及阀口53Va、阀座53V的扩大部53Vb的开口部。
图14的(A)及(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14的(A)及(B)中,对与图2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2的(A)所示的例子中,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与凸缘部36F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CL1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CL2以下,以便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36的整流用孔36a相对于阀座31V的阀口31Va的同心度,而在图14的(A)及(B)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对位部的一部分的下述的整流部件58的环状凸部58D的外周面与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下。
圆筒状的金属制的整流部件58由凸缘部58F、与凸缘部58F相连并具有比凸缘部58F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筒部58C、以及从凸缘部58F的上端面朝向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突出的环状凸部58D构成。
整流部件58在内部中央具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的整流用孔58a。整流用孔58a的内径设定为比扩大部31Vb的内径小。与图2的(A)所示的例子相同,在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所开口的面,抵接有整流部件58的凸缘部58F的上表面,整流部件58的凸缘部58F的下端面抵接于供整流部件58的圆筒部58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如图14的(B)中局部放大所示,凸缘部58F的外径设定为比连接用管34的外径稍小。此处,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与凸缘部58F的外径的缝隙相当于绕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的环状的钎料存积槽。
整流部件58的环状凸部58D嵌合于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的内周面。由此,对位部由阀主体部31中的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和整流部件58的环状凸部58D形成。
因此,由上述的对位部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58的整流用孔58a相对于阀座31V的阀口31Va的同心度,并且抑制熔融的钎料浸入到整流用孔58a以及阀口31Va、阀座31V的扩大部31Vb的开口部。
图15的(A)及(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15的(A)及(B)中,对与图2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2的(A)所示的例子中,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与凸缘部36F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CL1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31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CL2以下,以便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36的整流用孔36a相对于阀座31V的阀口31Va的同心度,而在图15的(A)及(B)所示的例子中,构成下述的对位部的一部分的整流部件68的环状凸部68D的外周面与下述的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53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下。
阀主体部63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不锈钢、铝合金等制成,并在内侧具有阀芯收纳部63A,该阀芯收纳部63A收纳引导支撑部12中的成为外螺纹部12B的下方的下端、阀芯23的另一端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壳体19。阀座63V具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形成的阀口63Va和与阀口63Va连通的扩大部63Vb。阀口63Va的内周缘与相邻的扩大部63Vb的内周缘通过环状的锥形面63Vt结合。在扩大部63Vb的开口端周缘形成有朝向第二端口34P突出的环状的凸部63P。凸部63P嵌合于环状凸部68的形成槽部68G的内侧面的外周面,其中,槽部68G设于下述的整流部件68的凸缘部68F的上表面,并且凸部63P的下端面抵接于槽部68G的底面。由此,对位部由阀主体部63的扩大部63Vb和整流部件68的环状凸部68D形成。此处,凸部63P的高度设定为比凸缘部68的上端面至槽部68G的深度大。
由此,金属制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68的凸缘部68F的上端面以微小的缝隙与形成于朝向第二端口34P开口的阀座63V的凸部63P的周缘的端面对置。
圆筒状的金属制的整流部件68由凸缘部68F、与凸缘部68F相连并具有比凸缘部68F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筒部68C、从凸缘部68F的上端面朝向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突出的环状凸部68D、以及与环状凸部68D相邻地形成于凸缘部68F的槽部68G构成。
整流部件68在内部中央具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的整流用孔68a。整流用孔68a的内径设定为比扩大部63Vb的内径小。整流部件68的凸缘部68F的下端面抵接于供整流部件68的圆筒部68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如图15的(B)中局部放大所示,凸缘部68F的外径设定为比连接用管34的外径稍小。
此处,结合端63C的内周面与凸缘部68F的外径的缝隙、阀座63V的形成于凸部63P的周缘的端面与凸缘部68F的上端面的缝隙、以及凸部63P的外周与槽部68G的外侧面的缝隙相当于绕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的环状的钎料存积槽。
由此,由上述的对位部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68的整流用孔68a相对于阀座63V的阀口63Va的同心度,并且避免熔融的钎料浸入到整流用孔68a以及阀口63Va、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的开口部。
图16的(A)及(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16的(A)及(B)中,对与图15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15的(A)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对位部的一部分的整流部件68的环状凸部68D的外周面与下述的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63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下,同样,在图16的(A)及(B)所示的例子中,构成下述的对位部的一部分的整流部件78的环状凸部78D的外周面与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63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下。图15的(A)所示的例子与本例的不同点在于:在朝向第二端口34P开口的阀座63V的凸部63P的端面,抵接有金属制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78的凸缘部78F的上端面。
圆筒状的金属制的整流部件78由凸缘部78F、与凸缘部78F相连并具有比凸缘部78F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筒部78C、以及从凸缘部78F的上端面朝向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突出的环状凸部78D构成。
整流部件78在内部中央具有整流用孔78a,该整流用孔78a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整流用孔78a的内径设定为比扩大部63Vb的内径小。整流部件78的凸缘部78F的下端面抵接于供整流部件78的圆筒部78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如图16的(B)中局部放大所示,凸缘部78F的外径设定为比连接用管34的外径稍小。环状凸部78D的外周面嵌合于扩大部63Vb的内周面。
由此,对位部由阀主体部63的扩大部63Vb和整流部件78的环状凸部78D形成。此处,结合端63C的内周面与凸缘部78F的外径的缝隙、以及朝向第二端口34P开口的阀座63V的形成于凸部63P的周缘的端面与凸缘部78F的上端面的缝隙相当于绕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的环状的钎料存积槽。
因此,由上述的对位部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78的整流用孔78a相对于阀座63V的阀口63Va的同心度,并且避免熔融的钎料浸入到整流用孔78a以及阀口63Va、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的开口部。
图17的(A)及(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17的(A)及(B)中,对与图15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15的(A)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对位部的一部分的整流部件68的环状凸部68D的外周面与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凸部63P)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63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下,而在图17的(A)及(B)所示的例子中,构成下述的对位部的一部分的整流部件88的槽部(凹部)88G的内周面与阀座63V的凸部63P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53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下。在朝向第二端口34P开口的阀座63V的凸部63P的下端面,抵接有金属制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88的凸缘部88F的槽部(凹部)88G的底面。阀座63V的凸部63P的高度设定为比凸缘部88F的槽部(凹部)88G的深度大。
圆筒状的金属制的整流部件88由凸缘部88F、与凸缘部88F相连并具有比凸缘部88F的外径小的外径的圆筒部88C、以及与阀座63V的凸部63P对应地形成于凸缘部88F的槽部88G构成。
整流部件88在内部中央具有整流用孔88a,该整流用孔88a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整流用孔88a的内径设定为比扩大部63Vb的内径小。整流部件88的凸缘部88F的下端面抵接于供整流部件88的圆筒部88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如图17的(B)中局部放大所示,凸缘部88F的外径设定为比连接用管34的外径稍小。阀座63V的凸部63P的外周面嵌合于整流部件88的槽部88G的内周面。由此,对位部由阀主体部63的阀座63V的凸部63P和整流部件88的槽部88G形成。此处,结合端63C的内周面与凸缘部88F的外径的缝隙、以及阀座63V的形成于凸部63P的周缘的端面与凸缘部88F的上端面的缝隙相当于绕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的环状的钎料存积槽。
因此,由上述的对位部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88的整流用孔88a相对于阀座63V的阀口63Va的同心度,并且避免熔融的钎料浸入到整流用孔88a以及阀口63Va、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的开口部。
图18的(A)及(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18的(A)及(B)中,对与图13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13的(A)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对位部的一部分的整流部件48的环状凸部48D的外周面与阀座53V的形成凹部53R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53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下,为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以便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48的整流用孔48a相对于阀座53V的阀口53Va的同心度,并且整流部件48的凸缘部48F的上端面与阀座53V的扩大部53Vb所开口的端面以微小的缝隙对置,凸缘部48F的下端面抵接于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而在图18的(A)所示的例子中,下述的整流部件98不具有凸缘部,构成对位部的一部分的整流部件98的环状凸部98D的外周面与阀座53V的形成凹部53R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53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下,为过盈配合。
整流部件98的环状凸部98D以过盈配合(压入)嵌合于阀主体部53的凹部53R。并且,环状凸部98D的上表面抵接于凹部53R的顶面。因此,对位部由阀主体部53的凹部53R和整流部件98的环状凸部98D形成。
整流部件98在内部中央具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的整流用孔98a及阶梯孔98d。阶梯孔98d的内径设定为与扩大部53Vb的内径相同,并比整流用孔98a的内径稍大。
整流部件98的圆筒部98C的上端面至环状凸部98D的上端面的高度设定为比阀座53V的凹部53R的深度稍大。由此,金属制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98的圆筒部98C的上端面以微小的缝隙与朝向第二端口34P开口的阀座53V的凹部53R的开口端面对置。并且,环状凸部98D的外径设定为比圆筒部98C的外径小。
在阀座53V的凹部53R所开口的周缘,抵接有供整流部件98的圆筒部98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上端面。缝隙CL3设定为比结合端53C的内周与连接用管34的外周之间的缝隙CL2大。此处,连接用管34的内径与整流部件98的圆筒部98C的外径之间的缝隙CL3、以及阀座53V的凹部53R的开口端面与圆筒部98C的上端面的缝隙相当于绕阀座53V的扩大部53Vb的环状的钎料存积槽。
由此,由上述的对位部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98的整流用孔98a相对于阀座53V的阀口53Va的同心度,并且避免熔融的钎料浸入到整流用孔98a以及阀口53Va、阀座53V的扩大部53Vb的开口部。
图19的(A)及(B)分别示出本发明的控制阀的一例所使用的整流部件的其它另一例。此外,图19的(A)及(B)中,对与图15的(A)及图17的(A)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来示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图17的(A)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对位部的一部分的整流部件88的槽部(凹部)88G的内周面与阀座63V的凸部63P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63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下,例如为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以便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88的整流用孔88a相对于阀座63V的阀口63Va的同心度,并且整流部件88的凸缘部88F的上端面与阀座63V的形成于凸部63P的周缘的端面以微小的缝隙对置,凸缘部88F的下端面抵接于连接用管34的一端面,而在图19的(A)所示的例子中,下述的整流部件108不具有凸缘部,并且,构成对位部的一部分的整流部件108的上部的槽部(凹部)108G的内周面与在阀座63V的下部朝向第二端口34P突出的凸部63P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连接用管34的外周面与结合端63C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下,例如为过盈配合。即,阀主体部63的凸部63P以过盈配合(压入)而嵌合于整流部件108的槽部108G。并且,凸部63P的下表面抵接于槽部108G的底面。因此,对位部由阀主体部63的凸部63P和整流部件108的槽部108G形成。
圆筒状的整流部件108在内部中央具有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用的轴线上贯通的整流用孔108a及阶梯孔108d。阶梯孔108d的内径设定为与扩大部63Vb的内径相同,并比整流用孔108a的内径稍大。
从阀座63V的凸部63P的下表面至连接用管34的上端面所抵接的凸部63P的外周缘的端面为止的高度(突出长度)设定为比整流部件108的槽部108G的深度稍大。如图19的(B)中放大所示,金属制的圆筒状的整流部件108的圆筒部108C的上端面以微小的缝隙与阀座63V的凸部63P的外周缘的端面对置。
在阀座63V的凸部63P的外周缘的端面,抵接有相对于整流部件108的圆筒部108C以预定的缝隙CL3插入的连接用管34的上端面。缝隙CL3设定为比结合端63C的内周与连接用管34的外周之间的缝隙CL2(参照图3)大。此处,连接管34的内径与整流部件108的圆筒部108C的外径之间的缝隙CL3、以及阀座63V的形成于凸部63P的周缘的端面与圆筒部108C的上端面的缝隙相当于绕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的环状的钎料存积槽。
由此,由上述的对位部高精度地确保整流部件108的整流用孔108a相对于阀座63V的阀口63Va的同心度,并且避免熔融的钎料浸入到整流用孔108a以及阀口63Va、阀座63V的扩大部63Vb的开口部。
此外,本发明的一例不限定于到目前为止所说明的构造,并且,本发明的一例能够应用于包括能够确保阀口及整流用孔彼此之间的同心度、并且整流部件固定于阀主体部的阀座并能够防止钎料向阀口、整流用孔浸入的构造的所有控制阀。
Claims (16)
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阀主体部,其具有与第一通路连接的第一端口和与第二通路连接的第二端口,具有形成有与该第一端口及该第二端口连通的阀口的阀座,并且具备收纳部,该收纳部将包括阀芯的阀芯单元收纳为能够移动,上述阀芯相对于上述阀口接近或分离来控制开口面积;
整流部件,其设于上述阀座的第二端口侧,并具备具有整流用孔的圆筒部;以及
对位部,其为了使上述阀座的阀口的中心轴线的位置与上述整流部件的整流用孔的中心轴线的位置对位而形成于上述整流部件及上述阀主体部彼此之间的嵌合部,
形成上述对位部的上述嵌合部通过过盈配合或者过渡配合来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部件通过将该整流部件的凸缘部夹持在上述阀主体部的阀座的第二端口侧的开口端与形成上述第二端口的连接用管的一端面之间,来固定于上述阀主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位部是由上述整流部件的上述凸缘部的外周部和上述阀主体部的结合端的内周部形成的嵌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位部由形成于上述整流部件的凸缘部的环状的凹部或凸部、以及分别与该整流部件的凸缘部的凹部或凸部嵌合的形成于上述阀主体部的阀座的凸部或凹部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对位部由形成于上述整流部件的上部的凸部或凹部、以及分别与该整流部件的凹部或凸部嵌合的形成于上述阀主体部的阀座的凸部或凹部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部件与形成上述第二端口的连接用管一起利用硬钎焊而固定于上述阀主体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部件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与形成上述第二端口的连接用管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比上述连接用管的外周面与和该连接用管结合的上述阀座的结合端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部件的圆筒部的外周面与形成上述第二端口的连接用管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设定为比上述连接用管的外周面与和该连接用管结合的上述阀座的结合端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座形成有与上述第二端口侧的上述阀口连通且具有比该阀口的内径大的内径的扩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座形成有与上述第二端口侧的上述阀口连通且具有比该阀口的内径大的内径的扩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座的扩大部所开口的端面,绕该扩大部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座的扩大部所开口的端面,绕该扩大部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阀座的扩大部所开口的端面抵接的上述整流部件的凸缘部的上端面,绕上述整流用孔形成有环状的钎料存积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座的扩大部所开口的端面,相对于上述阀座的扩大部分离地形成有与上述阀座的结合端的内周面连通的环状的钎料存积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整流部件的整流用孔是形成有与上述阀座的扩大部面对面且具有该扩大部的直径以上的内径的扩大部的阶梯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主体部及整流部件构成膨胀阀的一部分,该膨胀阀设置在冷冻循环系统中的配置于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的配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87023A JP7365188B2 (ja) | 2019-10-10 | 2019-10-10 | 制御弁 |
JP2019-187023 | 2019-10-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48390A CN112648390A (zh) | 2021-04-13 |
CN112648390B true CN112648390B (zh) | 2022-10-18 |
Family
ID=75346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10767.4A Active CN112648390B (zh) | 2019-10-10 | 2020-09-23 | 控制阀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65188B2 (zh) |
CN (1) | CN1126483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04305B2 (ja) * | 2021-04-26 | 2023-12-25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弁装置 |
CN117267455A (zh) * | 2022-06-14 | 2023-12-22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降噪装置、电子膨胀阀及降噪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12348B2 (ja) * | 2005-07-11 | 2011-11-09 |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 電動弁 |
JP2007162851A (ja) | 2005-12-14 | 2007-06-28 | Fuji Koki Corp | 電動弁 |
JP2008291928A (ja) * | 2007-05-25 | 2008-12-04 |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 ニードル弁及びこのニードル弁を有する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DE102007053301A1 (de) * | 2007-11-08 | 2009-05-14 | Robert Bosch Gmbh | Ventilpatrone für ein Magnetventil und zugehöriges Magnetventil |
CN110678682B (zh) | 2017-06-15 | 2022-03-25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JP6740179B2 (ja) * | 2017-06-23 | 2020-08-12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JP6659624B2 (ja) * | 2017-06-23 | 2020-03-04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JP6938401B2 (ja) * | 2018-02-21 | 2021-09-22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流量制御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JP6675066B2 (ja) * | 2018-03-23 | 2020-04-01 |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 電気的駆動弁 |
-
2019
- 2019-10-10 JP JP2019187023A patent/JP7365188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23 CN CN202011010767.4A patent/CN11264839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063520A (ja) | 2021-04-22 |
JP7365188B2 (ja) | 2023-10-19 |
CN112648390A (zh) | 2021-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48390B (zh) | 控制阀 | |
KR102418034B1 (ko) | 전동 밸브 및 그 조립 방법 | |
JP6721237B2 (ja) | 電動弁 | |
CN113494619A (zh) | 电动阀 | |
JP2002147896A (ja) | 電動流量制御弁 | |
CN110836270B (zh) | 电子膨胀阀 | |
CN113883284B (zh)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2022095807A (ja) |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CN112728122B (zh)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EP4303476A1 (en) | Flow rate control valve | |
JP7372885B2 (ja) |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CN112815134A (zh)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CN109723883B (zh) | 电动阀 | |
CN114076208A (zh) | 流量控制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 |
CN113280122B (zh)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H1030744A (ja) | 電動流量制御弁 | |
JP7006981B2 (ja) | 電動弁 | |
JP7545762B2 (ja) | 電動弁 | |
CN112128410A (zh) | 流体管理组件 | |
JP7391003B2 (ja) | 電動弁 | |
JP7455410B2 (ja) | 電動弁および電動弁の組立方法 | |
EP3892898B1 (en) | Valve device | |
JP7405781B2 (ja) | 流量制御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JP2020091038A (ja) | 電動弁 | |
JP2024147241A (ja) | 電動弁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