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9384A - 用于使承载元件间隔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使承载元件间隔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9384A
CN112639384A CN201980041010.0A CN201980041010A CN112639384A CN 112639384 A CN112639384 A CN 112639384A CN 201980041010 A CN201980041010 A CN 201980041010A CN 112639384 A CN112639384 A CN 112639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element
opening
support
underside
ho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10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9384B (zh
Inventor
H-U·多斯特
W·施奈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nt Gobain IndustrieKeramik Roedent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aint Gobain IndustrieKeramik Roedenta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nt Gobain IndustrieKeramik Roedental GmbH filed Critical Saint Gobain IndustrieKeramik Roedenta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639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9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0006Details, accessories not peculiar to any of the following furnaces
    • C21D9/0025Supports; Baskets; Containers;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5/00Supports, screens, or the like for the charge within the furnace
    • F27D5/0006Composite supporting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承载元件(40)间隔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10),该支撑元件至少包括上部部件(20)和下部部件(30),其中,上部部件(20)能够与下部部件(30)轴向地借助于转动连接能脱开地连接,以用于使承载元件(40)固定在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该转动连接通过设置在下部部件(30)处的栓部(31)和设置在上部部件(20)处的开口(21)形成,该栓部(31)能够旋入到该开口中,并且该转动连接如此构造,使得所述转动连接在将栓部(31)限定地旋入到开口(21)中之后再次脱离接合,从而栓部(31)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开口(21)中,并且其中,下部部件(30)具有碟状凸肩(34),该碟状凸肩的层厚朝着边缘减少。

Description

用于使承载元件间隔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相叠布置的承载元件间隔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所述承载元件尤其是燃烧辅助装置元件、如碟支架盘或燃烧板。所述承载元件手动地亦或自动地堆叠成堆垛或塔状部,其中,支撑元件(英文也称为spacers(间隔件))在所述支撑元件之间形成间隔。将要燃烧的产物带入到此处产生的层间自由空间中。要燃烧的产物的这种装载又能够手动地或自动地实现。
背景技术
用于炉架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由现有技术已知、例如由WO 2007/132276 A1已知。由此,为自动的炉装载和卸载设备开发两件式的被旋拧的支撑件并且将其用于克服松弛地套装的通常一件式的支撑件的显著缺点。松弛地套装的通常一件式的支撑件的缺点在于,在这种支撑件与位于其上的架底部、例如呈碟支架形式的架底部之间出现粘结效应的情况下经常发生架底部支撑件从其定心孔中抬出,在所述定心孔中,所述架底部支撑件通常以栓部固定在碟支架的平面中。后果是在取消堆叠并且重新形成碟支架堆垛时运行过程受干扰以及在碟支架和燃烧物处发生断裂,如其在自动的炉装载和卸载系统中常见的那样。
在WO 2007/132276 A1中公开了多件式的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包括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其中,在下部部件处在上侧设置有带有外螺纹的栓部,该外螺纹与在上部部件处设置在位于下侧的开口中的内螺纹旋拧在一起。在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在此碟支架或燃烧板作为架底部固定地旋入。这种现存的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由于支撑件和碟支架或燃烧板的所使用的高耐温的陶瓷材料的材料特性,通过将预紧力施加在螺纹栓部中不能实现可靠的力配合的连接。在炉中使用期间的热负载通常导致螺纹栓部的断裂或导致螺纹连接的松动。但较松动的螺纹连接(在该较松动的螺纹连接中,碟支架或燃烧板没有充分地夹紧在支撑元件的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栓部又由于由处于栓部上方的碟支架和板以及燃烧物引起的重力的导出而给自身带来机械负载,这同样能够导致螺纹栓部的断裂。
在DE 10 2008 022 159 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炉架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包括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所述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能够轴向地借助于转动连接能脱开地连接以用于将架底部固定在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转动连接通过设置在一个部件处的栓部和设置在相应另一个部件处的相对应的开口形成,栓部能够旋入到所述开口中。在此,转动连接如此构造,使得所述转动连接在栓部限定地旋入到开口中之后再次脱离接合,从而栓部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开口中。支撑元件的下部部件包括盘状的区域和从盘状的区域向上突起的栓部,其中,盘状的区域在上侧包括平坦的、垂直于栓部的且环形地包围栓部的靠置面,所述靠置面用于要固定在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的架底部。
DE 10 2008 022 159 A1中公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通过将上部部件锁定在布置在该上部部件下方的相配属的下部部件处来防止上部部件的意外抬起,所述意外抬起由于粘结上部部件的上部的放置面与布置在下一高度上的支撑元件的下部部件或与布置在该上部部件之上的架底部而引起。此外,在DE 10 2008 022 159 A1中公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中,在炉架的堆叠的状态下,没有过度的力、尤其是在栓部上布置的底部、支撑件和燃烧物的并非所有的重力经由敏感的栓部导出,因为栓部在运行时不与包围所述栓部的开口转动连接,而是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在该开口中被引导,其中,重力经由在支撑元件的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处为此设置的放置面导出。
DE 10 2008 022 159 A1中公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的缺点是,要固定在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的架底部靠置在下部部件的盘状区域的平坦的、垂直于栓部的且环形地包围栓部的靠置面上、也就是说下部部件的盘状区域从要固定的架底部中伸出。下部部件从架底部的下侧中的这种部分伸出对于炉架元件在辊子输送器上运输而言在炉架元件的自动的堆叠和取消堆叠时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从此出发,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提供一种用于使炉架的承载元件间隔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消除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支撑元件的上文阐述的缺点,确保炉中的炉架以及在各个部件的自动的堆叠和取消堆叠期间的无干扰运行,并且通过简单的结构方式以及即使在最高的炉温度下也时间长的使用寿命而出众。
本发明的任务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解决。优选的实施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得知。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承载元件间隔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至少包括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其中,上部部件能够与下部部件轴向地借助于转动连接能脱开地连接,以用于使承载元件固定在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该转动连接通过设置在下部部件处的栓部和设置在上部部件处的开口形成,所述栓部能够旋入到所述开口中,并且该转动连接如此构造,使得所述转动连接在将栓部限定地旋入到开口中之后再次脱离接合,从而栓部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开口中。
根据本发明,所述下部部件具有碟状凸肩(Ansatz,有时称为附加部),该碟状凸肩的层厚朝着边缘减少。下部部件由此在下端部处具有渐缩的边缘区域。
碟状凸肩层厚的减小在根据本发明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中尤其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碟状凸肩的上侧不是平坦的、垂直于栓部伸延的面。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碟状凸肩的下侧是基本上平坦的。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碟状凸肩的上侧直至栓部锥状地或基本上截球状地(kalottenförmig)构造。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碟状凸肩的下侧基本上平坦地构造,并且碟状凸肩的上侧直至栓部锥状地或基本上截球状地构造。
碟状凸肩适合用于形状配合地放入到位于要固定在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下部部件与上部部件之间的承载元件中的孔的相对于碟状凸肩阴性地设置的面结构中。碟状凸肩由此能够沉入要固定的承载元件中。
碟状凸肩能够具有位于下侧的凹部,借助于该凹部,下部部件能够借助于工具旋入到上部部件中。凹部能够例如是用于内六角扳手的六边形的凹部或者是用于螺丝刀的缝口。
在本发明的意义下,从下部部件突出的元件理解为栓部,所述从下部部件突出的元件由于其几何形状而适合用于引入到设置在上部部件处的相对应的开口中,以用于建立转动连接以及接着释放转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轴向间隙应理解为,栓部在开口内能够在一定的长度上沿轴向方向自由运动。在此,通过经由脱离接合的转动连接所引起的锁定在任何情况下都阻止栓部沿与栓部引入运动相反的方向从开口中运动出来。
除了避免不期望的粘结以外,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实现了:在炉架已堆叠的状态下,没有过度的力、尤其是在栓部上布置的底部、支撑件和燃烧物的并非所有的重力经由敏感的栓部导出,因为栓部在运行时不与包围所述栓部的开口转动连接,而是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在该开口中被引导,其中,重力经由在支撑元件的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处为此设置的放置面导出。相应地,力和尤其是在高温的炉气氛中出现的热和弯曲应力(所述热和弯曲应力在使用强度高且脆性的陶瓷材料时无法通过相应的变形吸收)不再能够破坏性地作用到栓部上,这即使在持续变化的机械负载和热负载的情况下也实现了支撑元件的高的使用寿命。最后,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也构造得简单并且相应地能够以高的件数在低的成本下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能够例如由以注射成型方法制造的陶瓷上部部件和以注射成型方法制造的陶瓷下部部件制成。
通过使下部部件的碟状凸肩适合用于形状配合地放入到要固定的承载元件的固定孔的相对于碟状凸肩阴性地设置的面结构中,也就是说能够沉入要固定的承载元件中,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下部部件在下侧处不从要固定的承载元件中伸出。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支撑元件提供如下优点:与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固定在一起的承载元件的运输能够借助于辊子输送器无问题地实现。
在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动连接构造为螺纹连接,其中,设置在下部部件处的栓部具有外螺纹,并且设置在上部部件处的开口具有内螺纹。下部部件的外螺纹和上部部件的内螺纹具有相同的尺寸。螺纹连接在技术上能够简单地实现并且即使在炉架的自动的堆叠和取消堆叠的情况下也能够无问题地建立并且能够再次脱开。螺纹连接作为在栓部与开口之间的转动连接因此也是特别适合的,因为设置在栓部处的外螺纹和设置在开口中的内螺纹能够在没有结构上的问题的情况下如此布置,使得在栓部与开口之间的转动连接首先通过将栓部旋入到开口中来建立,并且通过将栓部进一步旋入到开口中使螺纹脱离接合,由此栓部则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开口中。在结构上,这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变得容易,即,栓部从其自由端部开始看在外螺纹之后具有底切(Freistich,有时称为退刀部),并且开口从上部部件的下侧开始看在内螺纹之后具有相对应的底切。由此,栓部能够在开口中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无问题地轴向引导,而不发生栓部、尤其是内螺纹在开口中的不期望的摩擦。
在根据本发明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的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栓部在外螺纹的区域中在至少一个侧处具有被弄平的区域,所述被弄平的区域基本上平行于栓部的延伸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被弄平的区域在外螺纹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栓部在外螺纹的区域中在至少一个侧处具有槽,所述槽基本上平行于栓部的延伸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槽在外螺纹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被弄平的区域或槽在外螺纹的区域中在至少一个侧处的存在提供了如下优点:污物聚集在所述被弄平的区域或所述槽中并且由此不加载螺距部。
优选地,栓部在外螺纹的区域中在两个彼此相对而置的侧处具有被弄平的区域或槽,其中,所述被弄平的区域或所述槽相应基本上平行于栓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螺纹可以说被划分成两个区段,在所述两个区段之间分别布置有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处不布置有螺纹。
不言而喻的是,栓部也能够在超过两个侧处具有被弄平的区域或槽,其中,所述被弄平的区域或所述槽分别基本上平行于栓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螺纹由此也能够被划分成超过两个区段。
在一种备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动连接构造为卡口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栓部处的至少一个突出部如此接合到至少一个设置在上部部件的开口中的缝口形的引导部中,使得能够建立插接-转动连接,其中,缝口形的引导部如此伸延,使得在将栓部引入到开口中的情况下,在引导部中被引导的突出部在将栓部引入到开口中之后能够再次离开该引导部以用于使转动连接脱离接合,从而栓部接着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开口中。在结构上,这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变得容易,即,栓部从其自由端部开始看在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布置所处的区域之后具有底切,并且开口从上部部件的下侧开始看在具有至少一个缝口形的引导部的区域之后具有相对应的底切。由此,栓部能够在开口中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无问题地轴向引导,而不发生栓部、尤其是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在开口中的不期望的摩擦。缝口形的引导部能够轴向地或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地伸延并且例如成形有弯折部或迷宫式走向。插接-转动连接有效地防止栓部从开口中意外脱落。
在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部部件在其下部的轴向端部处具有加宽的边缘区域,该边缘区域带有支座面,上部部件借助所述支座面靠置在能固定在支撑元件的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的承载元件上。由此,确保了上部部件在固定在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的承载元件上的特别可靠的安放,其中,面负载保持在界限之内。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上部部件在其下侧处具有定心凸缘,其中,该定心凸缘布置成与开口直接邻接。该定心凸缘适合布置在要固定在支撑元件的下部部件与上部部件之间的承载元件的孔中。定心凸缘防止上部部件的侧向移动。
备选地,上部部件的侧向移动也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防止,即,在转动连接构造为螺纹连接的情况下,上部部件的底切如此设计尺寸,使得下部部件的外螺纹基本上齐平地贴靠在上部部件的内部的柱状周面处,或在转动连接构造为卡口连接的情况下,上部部件的底切如此设计尺寸,使得下部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基本上齐平地贴靠在上部部件的内部的柱状周面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圆环面(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在上侧处具有该圆环面)相对于上部部件的柱状的中间区段加宽。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元件除了上部部件和下部部件以外附加地包括管支撑件,该管支撑件被插接到上部部件上。优选地,管支撑件的内直径基本上等于上部部件的外直径。上部部件由此构成用于管支撑件的引导柱状件。经由管支撑件的长度能够确定炉架的各承载元件之间的间距。这提供如下优点,即,为了改变炉架的各承载元件之间的间距不必将支撑元件从彼此中旋出以更换上部部件,而是仅须更换管支撑件。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炉架元件,所述炉架元件至少包括:带有至少一个孔的承载元件和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承载元件具有下侧和与下侧相对而置的上侧,其中,承载元件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多件式的支撑元件的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根据本发明,所述孔朝着下侧增大,也就是说孔的直径从上侧向下侧增加。优选地,所述孔的面结构相对于碟状凸肩的上侧的面结构阴性地设置。支撑元件的下部部件的碟状凸肩根据本发明如此接纳在孔中,使得支撑元件在承载元件的下侧处不从承载元件中伸出,也就是说碟状凸肩沉入要固定的承载元件中。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炉架,其包括下方的承载元件和至少一个上方的承载元件,其中,下方的承载元件固定在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上方的承载元件在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中固定在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并且固定上方的承载元件的至少一个支撑元件的下部部件的下侧或上方的承载元件的下侧靠置在固定下方的承载元件的支撑元件的上部部件或管支撑件上。
优选地,全部的承载元件、即下方的承载元件和一个或多个相叠布置的上方的承载元件通过至少一个、优选三个或四个根据本发明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支撑。承载元件能够分别板状地构造或构造为碟支架。
附图说明
借助附图详细阐释本发明。附图是示意图并且不是按正确比例的。附图绝不限制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上部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上部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示出图2中的上部部件沿着剖切线A-A的横截面,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上部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下部部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下部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7示出图6中的下部部件沿着剖切线A-A的横截面,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元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9示出图8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炉架元件沿着剖切线A-A的横截面的局部,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元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的局部,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元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的局部,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3示出图12中的炉架沿着剖切线A-A的局部的横截面,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的横截面,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的横截面,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元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17示出图16中的炉架元件的局部的透视的下部视图,
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0示出图19中的炉架的局部的透视图,
图2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上部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2示出图21中的上部部件的局部的透视图,
图23示出图21中的上部部件的横截面,
图2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下部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元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的局部,以及
图2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的下部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1中所示的上部部件20构造为中空体。贯通的开口21具有内螺纹22,也就是说在内部的柱状周面27上(在图1中未设有附图标记)区段式地布置有内螺纹22。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内螺纹22布置成不与上部部件20的下侧28直接邻接。但也可行的是,内螺纹22布置成与下侧28直接邻接。从上部部件20的下侧28开始看,开口21在内螺纹22之后具有带有扩宽的直径的区域(底切)23(在图1中未示出)。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部部件20在其下端部处具有加宽的边缘区域24,该边缘区域带有位于下侧的支座面25,该支座面适合用于固定地靠置在要固定在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的架底部40上。最后,上部部件20还包括位于上侧的圆环面26a,布置在下一高度上的支撑元件10的下部部件30在炉架已组装的状态下能够布置在该圆环面上。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圆环面26a在上部部件20的上侧26处相对于上部部件20的柱状的中间区段加宽。
在图2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圆环面26a在上部部件20的上侧26处相对于上部部件20的柱状的中间区段没有加宽并且在加宽的边缘区域24中,与下部的支座面25相对而置的面平行于支座面25构造。此外,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下部部件20在下侧28处具有定心凸缘29,该定心凸缘布置成与开口21直接邻接。该定心凸缘29适合用于接纳到要固定在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的架底部40的孔41中并且由此固定上部部件20以免发生侧向滑动。
图3示出图2的上部部件20沿着剖切线A-A的横截面。由图3能得知,开口21从上部部件20的下侧28开始看在内螺纹22之后具有带有扩宽的直径的区域(底切)23。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内螺纹22不布置成与上部部件20的下侧28直接邻接。但也可行的是,内螺纹22布置成与下侧28直接邻接。
在图4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该实施方式与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圆环面26在上部部件20的上侧26a处相对于上部部件20的柱状的中间区段没有加宽并且上部部件20也在下侧28处不具有加宽的边缘区域24。
在图5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10的下部部件3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下部部件30包括布置在中央的栓部31和碟状凸肩34,该凸肩的层厚朝着边缘减少。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碟状凸肩的下侧36平坦地构造,并且碟状凸肩的上侧37直至栓部31锥状地构造。栓部31与其自由端部直接邻接地具有外螺纹32。外螺纹32如此构造,使得该外螺纹能够旋入到图1至4中所示的上部部件20的内螺纹22中。在外螺纹32下方,栓部31具有相对于螺纹芯直径减小的底切33。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10的下部部件3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6中所示的下部部件30基本上相应于图5中所示的下部部件30,从而在下面仅阐述区别。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碟状凸肩的下侧36平坦地构造,并且碟状凸肩的上侧37直至栓部31基本上截球状地构造。
在图7中示出图6中的下部部件沿着剖切线A-A的横截面。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元件5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炉架元件50包括一个承载元件40和两个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10,其中,支撑元件10之中仅能够看到上部部件20,因为下部部件30被上部部件20和承载元件40完全遮盖。上部部件20如图1中所示的上部部件20那样构造。
图9示出图8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炉架元件50的一种实施方式沿着剖切线A-A的横截面的局部。该局部示出上部部件20、下部部件30和固定在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的承载元件40的横截面。上部部件20是如在图1中所示的上部部件20,并且下部部件30是如图5中所示的下部部件30。固定在下部部件30与上部部件20之间的承载元件40具有孔41,该孔朝着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扩宽。孔扩宽部42与类似于碟状凸肩34的锥状地构造的上侧37那样构造的阴性的面结构相对应。下部部件30的碟状凸肩34区段式地基本上齐平地接纳到承载元件40的孔扩宽部42中,也就是说该碟状凸肩沉入承载元件40中,并且下部部件30的下侧36在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处不从孔41中伸出。在图9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碟状凸肩34具有用于内六角扳手的六边形的凹部38。
不仅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和下部部件30而且承载元件40(该承载元件当前构造为简单的燃烧板)都由高耐温的、但也脆性的陶瓷材料、如碳化硅或莫来石制成。如由图9能够得知的,下部部件30的栓部31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带有轴向间隙地锁定在上部部件20的开口21中,从而在上部部件20上由靠置的另外的承载元件40、支撑元件10以及燃烧物(未示出)产生的重力不加载栓部31,而是经由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以及下部部件30的为此设置的面26a、25、35和36导出。
在图10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元件5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的局部。该局部示出上部部件20、下部部件30和固定在上部部件与下部部件之间的承载元件40的横截面。上部部件20是如图2和3中所示的上部部件20,并且下部部件30是如图6和7所示的下部部件30。固定在下部部件30与上部部件20之间的承载元件40具有孔41,该孔朝着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扩宽。孔扩宽部42与类似于碟状凸肩34的基本上截球状地构造的上侧37那样构造的阴性的面结构相对应。下部部件30的碟状凸肩34区段式地基本上齐平地接纳到承载元件40的孔扩宽部42中,也就是说该碟状凸肩沉入承载元件40中,并且下部部件30的下侧36在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处不从孔41中伸出。上侧37由此构成用于要固定的承载元件40的靠置面35。由图10也能得知,上部部件20的定心凸缘29接纳到承载元件40的孔41中,从而防止上部部件20侧向滑动。
不仅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和下部部件30而且承载元件40(该承载元件当前构造为简单的燃烧板)都由高耐温的、但也脆性的陶瓷材料、如碳化硅或莫来石制成。如由图10能够得知的,下部部件30的栓部31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带有轴向间隙地锁定在上部部件20的开口21中,从而在上部部件20上由靠置的另外的承载元件40、支撑元件10以及燃烧物(未示出)产生的重力不加载栓部31,而是经由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以及下部部件30的为此设置的面26a、25、35和36导出。
在图11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元件5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的局部。其横截面局部地在图11中示出的炉架元件50与其横截面局部地在图10中示出的炉架元件50的区别仅在于,该上部部件20是图4中所示的上部部件20,并且炉架元件50附加地包括管支撑件70,该管支撑件插接到上部部件20上并且伸出超过上部部件20。管支撑件70的内直径基本上等于上部部件20的外直径。
在图12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6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炉架60包括两个承载元件40,这两个承载元件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所述上部部件20是根据图2和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上部部件20。所述下部部件30如图6中的下部部件30那样构造。图12中所示的炉架60由此包括两个炉架元件50,如其局部地在图10中在横截面中示出的那样。
图13示出图12中的炉架60沿着剖切线A-A的局部的横截面。如由图13能够得知的,在每个所述支撑元件10中,下部部件30的栓部31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上部部件20的开口21中,从而在上部部件20上由靠置的另外的承载元件40、支撑元件10以及燃烧物(未示出)产生的重力不加载栓部31,而是经由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以及下部部件30的为此设置的面26a、25、35和36导出。下部部件30的下侧36(该下部部件固定上方的承载元件40)在图1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靠置在上部部件20的圆环面26a上(该上部部件固定下方的承载元件40)。
在图14中示出炉架6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的横截面。炉架60包括两个承载元件40,所述两个承载元件分别固定在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所述上部部件20是根据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上部部件20。所述下部部件30如图5中的下部部件30那样构造。图14中所示的炉架60由此包括两个炉架元件50,如其局部地在图9中在横截面中示出的那样。如由图14能够得知的,在每个所述支撑元件10中,下部部件30的栓部31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上部部件20的开口21中,从而在上部部件20上由靠置的另外的承载元件40、支撑元件10以及燃烧物(未示出)产生的重力不加载栓部31,而是经由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以及下部部件30的为此设置的面26a、25、35和36导出。上方的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在图1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区段式地靠置在如下上部部件20的圆环面26a上,该上部部件固定下方的承载元件40。但备选地也可行的是,下部部件30和带有孔扩宽部42的孔41如此设计尺寸,使得下部部件30的下侧36(该下部部件固定上方的承载元件40)靠置在上部部件20的圆环面26a上(该上部部件固定下方的承载元件40)。
在图15中示出炉架6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的横截面。炉架60包括两个承载元件40,所述两个承载元件分别固定在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所述上部部件20是根据图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上部部件20。所述下部部件30如图5中的下部部件30那样构造。碟状凸肩34具有用于内六角扳手的六边形的凹部38。各一个管支撑件70插接到上部部件20上。如由图15能够得知的,在每个所述支撑元件10中,下部部件30的栓部31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上部部件20的开口21中,从而在上部部件20上由靠置的另外的承载元件40、支撑元件10以及燃烧物(未示出)产生的重力不加载栓部31,而是经由管支撑件71和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以及下部部件30的为此设置的面71、25、35和36导出。管支撑件70的内直径基本上等于上部部件20的外直径。上方的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在图1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区段式地靠置在被插接到如下上部部件20上的管支撑件70的圆环面71上,该上部部件固定下方的承载元件40。但备选地也可行的是,下部部件30和带有孔扩宽部42的孔41如此设计尺寸,使得下部部件30的下侧36(该下部部件固定上方的承载元件40)靠置在被插接到上部部件20上的管支撑件70的圆环面71上(该上部部件固定下方的承载元件40)。
在图16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元件5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炉架元件50在该实施方式中包括承载元件40,该承载元件固定在三个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上部部件20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中所示那样构造。
图17示出图16中的炉架元件的局部的透视的下部视图。由图17能得知,下部部件30的下侧36在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处不从承载元件40中伸出。
在图18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6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所示的炉架60包括两个相叠布置的根据图16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炉架元件50。
在图19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炉架6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所示的炉架60包括两个承载元件40,所述两个承载元件分别固定在四个支撑元件10中,其中,支撑元件10分别包括根据图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上部部件20连同插接在该上部部件上的管支撑件70以及包括根据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下部部件30。
图20示出图19中的炉架的局部的透视的下部视图。由图20能得知,下部部件30的下侧36在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处不从承载元件40中伸出。此外,在图20中能看出,下部部件30在下侧36处具有用于内六角扳手的六边形的凹部38。
在组装由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10和承载元件40构成的炉架时,如例如在图18中所示,在每个支撑元件10中,上部部件20和下部部件30优选如下那样彼此连接:
首先将上部部件20套装到要固定在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的架底部40上,从而上部部件20的位于下侧的开口21与承载元件40中的相应的孔41对齐。然后,将支撑元件10的下部部件30引导穿过孔41并且以其外螺纹32旋入到上部部件20的开口21中的相对应的内螺纹22中,由此在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建立转动连接。旋入能够手动地或通过机器实现。根据本发明,现在将栓部31进一步旋入到上部部件20的开口21中,直至转动连接脱离接合,从而栓部31不再能向下从开口21中拉出,由此即锁定到该开口中,并且同时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开口21中。上部部件20、下部部件30和承载元件40的孔41连同孔扩宽部42在此如此设计尺寸,使得当转动连接再次脱离接合时,下部部件的碟状凸肩34如此基本上齐平地接纳到孔扩宽部41中,使得下部部件30的下侧36不在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处从该承载元件中伸出。
在组装如图19中所示的炉架时,在上述步骤之后,在每个支撑元件中将管支撑件插接到上部部件上。
在图21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2中1所示的上部部件20构造为中空体。贯通的开口21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四个缝口形的引导部81。在图2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带有四个缝口形的引导部81的区段不布置成与上部部件20的下侧28直接邻接。但也可行的是,所述带有四个缝口形的引导部的区段布置成与下侧28直接邻接。从上部部件20的下侧28开始看,开口21在带有四个缝口形的引导部81的区段之后具有带有扩宽的直径的区域(底切)23(在图21中未示出)。在图2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部部件20在其下端部处具有加宽的边缘区域24,该边缘区域带有位于下侧的支座面25,该支座面适合用于固定地靠置在要固定在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的架底部40上。最后,上部部件20还包括位于上侧的圆环面26a,布置在下一高度上的支撑元件10的下部部件30在炉架已组装的状态下能够布置在该圆环面上。在图2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圆环面26a在上部部件20的上侧26处相对于上部部件20的柱状的中间区段加宽。
图22示出图21中的上部部件的局部的透视图。
图23示出图21中的上部部件20沿着从上侧26至下侧28的中央剖切线的横截面。由图23能得知,开口21从上部部件20的下侧28开始看在带有四个缝口形的引导部81的区段之后具有带有扩宽的直径的区域(底切)23。在图2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带有四个缝口形的引导部81的区段不布置成与上部部件20的下侧28直接邻接。但也可行的是,所述带有四个缝口形的引导部的区段布置成与下侧28直接邻接。
在图24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10的下部部件3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下部部件30包括布置在中央的栓部31和碟状凸肩34,该碟状凸肩的层厚朝着边缘减少。在图2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碟状凸肩的下侧36平坦地构造,并且碟状凸肩的上侧37直至栓部31锥状地构造。栓部31与其自由端部直接邻接地具有突出部82。突出部82如此构造,使得所述突出部能够被引入到图21至23中所示的上部部件20的缝口形的引导部81中。在带有突出部82的区段下方,栓部31具有底切33,该底切的直径相对于带有突出部82的区段减小。此外,在图24中能看出,在图24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下部部件30在下侧36处具有用于内六角扳手的六边形的凹部38。
在图25中示出炉架6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的横截面。炉架60(在该图中示出该炉架的局部的横截面)包括两个承载元件40,所述两个承载元件分别固定在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上部部件20是根据图21至23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上部部件20。下部部件30如图24中所示的下部部件30构造。固定在下部部件30与上部部件20之间的承载元件40具有孔41,该孔朝着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扩宽。孔扩宽部42与类似于碟状凸肩34的锥状地构造的上侧37那样构造的阴性的面结构相对应。下部部件30的碟状凸肩34区段式地基本上齐平地接纳到承载元件40的孔扩宽部42中,也就是说该碟状凸肩沉入承载元件40中,并且下部部件30的下侧36在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处不从孔41中伸出。在图2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碟状凸肩34具有用于内六角扳手的六边形的凹部。如由图25能够得知的,在每个所述支撑元件10中,下部部件30的栓部31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上部部件20的开口21中,从而在上部部件20上由靠置的另外的承载元件40、支撑元件10以及燃烧物(未示出)产生的重力不加载栓部31,而是经由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以及下部部件30的为此设置的面26a、25、35和36导出。上方的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在图2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区段式地靠置在如下上部部件20的圆环面26a上,该上部部件固定下方的承载元件40(在图25中所示的局部之外)。但备选地也可行的是,下部部件30和带有孔扩宽部42的孔41如此设计尺寸,使得下部部件30的下侧36(该下部部件固定上方的承载元件40)靠置在上部部件20的圆环面26a上(该上部部件固定下方的承载元件40)。
在图26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元件10的下部部件3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26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5中所示的下部部件的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栓部31在外螺纹32的区域中在两个彼此相对而置的侧处具有被弄平的区域39。螺纹可以说在该区域中被切割(abgeschnitten)。被弄平的区域39平行于栓部31的延伸方向E延伸并且在图26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外螺纹3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附图标记列表
10 多件式的支撑元件
20 上部部件
21 开口
22 内螺纹
23 底切,带有扩宽的直径的区域
24 加宽的边缘区域
25 支座面
26 上侧
26a 圆环面
27 内部的柱状周面
28 下侧
29 定心凸缘
30 下部部件
31 栓部
32 外螺纹
33 底切,带有减小的直径的区域
34 碟状凸肩
35 靠置面
36 下侧
37 上侧
38 凹部
39 被弄平的区域
40 承载元件
41 孔
42 孔扩宽部
43 承载元件的下侧
50 炉架元件
60 炉架
70 管支撑件
71 管支撑件的圆环面
81 缝口形的引导部
82 突出部
E 延伸方向

Claims (15)

1.用于使承载元件(40)间隔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10),所述支撑元件至少包括上部部件(20)和下部部件(30),其中,所述上部部件(20)能够与所述下部部件(30)轴向地借助于转动连接能脱开地连接,以用于使承载元件(40)固定在所述上部部件(20)与所述下部部件(30)之间,所述转动连接通过设置在所述下部部件(30)处的栓部(31)和设置在所述上部部件(20)处的开口(21)形成,所述栓部(31)能够旋入到所述开口中,并且所述转动连接如此构造,使得所述转动连接在将所述栓部(31)限定地旋入到所述开口(21)中之后再次脱离接合,从而所述栓部(31)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所述开口(21)中,并且其中,所述下部部件(30)具有碟状凸肩(34),所述碟状凸肩的层厚朝着边缘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元件(10),其中,所述碟状凸肩(34)的上侧(37)直至栓部(31)锥状地或基本上截球状地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元件(10),其中,所述碟状凸肩(34)的下侧(36)基本上平坦地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10),其中,所述转动连接构造为螺纹连接,设置在所述下部部件(30)处的栓部(31)具有外螺纹(32),并且设置在所述上部部件(20)处的开口(21)具有内螺纹(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元件(10),其中,所述栓部(31)在所述外螺纹(32)的区域中在至少一个侧处、优选在两个彼此相对而置的侧处具有被弄平的区域(39)或槽,并且所述被弄平的区域(39)或所述槽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栓部(31)的延伸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元件(10),其中,所述被弄平的区域(39)或所述槽在所述外螺纹(3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10),其中,所述栓部(31)从其自由端部开始看在所述外螺纹(32)之后具有底切(33),并且所述开口(21)从所述上部部件(20)的下侧(28)开始看在所述内螺纹(22)之后具有相对应的底切(2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10),其中,所述转动连接构造为卡口连接,并且设置在所述栓部(31)处的至少一个突出部(82)如此接合到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上部部件(20)的开口(21)中的缝口形的引导部(81)中,使得能够建立插接-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缝口形的引导部(81)如此伸延,使得在将所述栓部(31)引入到所述开口(21)中的情况下,在所述缝口形的引导部(81)中被引导的突出部(82)在将所述栓部(31)引入到所述开口(21)中之后能够再次离开所述引导部(81)以用于使所述转动连接脱离接合,从而所述栓部(31)接着在带有轴向间隙的情况下锁定在所述开口(21)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10),其中,所述上部部件(20)在其下部的轴向端部处具有加宽的边缘区域(24),该边缘区域带有支座面(25),所述上部部件借助所述支座面靠置在能固定在所述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的承载元件(4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10),其中,所述上部部件(20)在其下侧(28)处与所述开口(21)直接邻接地具有定心凸缘(29)。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10),所述支撑元件附加地包括管支撑件(70),其中,所述管支撑件(70)被插接到所述上部部件(20)上。
12. 炉架元件(50),至少包括:
-承载元件(40),所述承载元件具有下侧(43)、与所述下侧(43)相对而置的上侧和至少一个孔(41),其中,所述孔(41)朝着所述下侧(43)增大;以及
-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10);
其中,所述承载元件(40)固定在所述多件式的支撑元件(40)的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并且所述支撑元件(10)的下部部件(30)的碟状凸肩(34)如此接纳在所述孔(41)中,使得所述支撑元件(10)在所述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处不从所述承载元件(40)中伸出。
13.炉架(60),至少包括下方的承载元件(40)和至少一个上方的承载元件(40),其中,所述下方的承载元件(40)在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10)中固定在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上方的承载元件(40)在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元件(10)中固定在上部部件(20)与下部部件(30)之间,并且固定所述上方的承载元件(40)的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0)的下部部件(30)的下侧(36)或所述上方的承载元件(40)的下侧(43)靠置在固定所述下方的承载元件(40)的支撑元件(10)的上部部件(20)或管支撑件(70)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炉架(60),其中,所述下方的承载元件(40)和/或所述至少一个上方的承载元件(40)板状地构造。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炉架(60),其中,所述下方的承载元件(40)和/或所述至少一个上方的承载元件(40)构造为碟支架。
CN201980041010.0A 2018-06-20 2019-06-18 用于使承载元件间隔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 Active CN1126393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14817.8 2018-06-20
DE102018114817.8A DE102018114817A1 (de) 2018-06-20 2018-06-20 Mehrteiliges Stützelement zur Beabstandung von Trägerelementen
PCT/EP2019/065977 WO2019243309A1 (de) 2018-06-20 2019-06-18 Mehrteiliges stützelement zur beabstandung von trägerelement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9384A true CN112639384A (zh) 2021-04-09
CN112639384B CN112639384B (zh) 2022-11-15

Family

ID=67001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1010.0A Active CN112639384B (zh) 2018-06-20 2019-06-18 用于使承载元件间隔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0549B2 (zh)
EP (1) EP3811014A1 (zh)
JP (1) JP7155299B2 (zh)
KR (1) KR102417160B1 (zh)
CN (1) CN112639384B (zh)
DE (1) DE102018114817A1 (zh)
WO (1) WO20192433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24350A1 (de) 2022-09-22 2024-03-28 Onejoon Gmbh Stützeinheit für eine Tragplatte zum Aufbau eines Etagengestells, Etageneinheit mit solchen Stützeinheiten und Etagengestell für die Wärmebehandlung von Werkstücken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81502A (en) * 1955-11-10 1959-04-14 Dopera Rudolph Adjustable kiln setter
GB2019991A (en) * 1978-04-28 1979-11-07 Karrena Gmbh A roof and/or wall construction for heat treatment chambers
JPS6053943A (ja) * 1983-09-02 1985-03-28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バヨネツトマウント装置
JPH0610795U (ja) * 1992-07-07 1994-02-10 株式会社ヤマザキ電機 積載型熱処理用トレイ
KR970058990U (ko) * 1996-04-15 1997-11-10 민병일 저하중용 급속 체결볼트
JP2001085347A (ja) * 1999-09-16 2001-03-30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熱処理用ウエハ支持ボート
DE102007012885A1 (de) * 2007-03-17 2008-09-18 Eisenmann Anlagenbau Gmbh & Co. Kg Sintergestell mit wenigstens einem Ablageelement
DE102008022159A1 (de) * 2008-05-05 2009-11-12 Saint-Gobain Industriekeramik Rödental GmbH Mehrteiliges Stützelement
JP3157522U (ja) * 2006-05-11 2010-02-25 イメリス マグヤロスザグ ツザロアンヤグヤルト ケフトImerys Magyarorszag Tuezalloanyaggyarto Kft セラミック・アセンブリ
JP2011094882A (ja) * 2009-10-29 2011-05-12 Taiko Rozai Kk 支持具
DE202014100848U1 (de) * 2014-02-25 2014-05-12 Imerys Kiln Furniture Hungary Brennkapselanordnung
CN108120305A (zh) * 2016-11-28 2018-06-05 登封市宏远电热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防裂纹用辊棒多层放置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60374A (en) * 1928-02-06 1932-05-31 New Castle Refractories Compan Device for supporting tableware in alpha kiln
US3660886A (en) * 1969-02-20 1972-05-09 Ginori Ceramica Ital Spa Method of making firing setters for tiles and other ceramic articles
DE2817887C2 (de) * 1978-04-24 1983-11-17 Annawerk Keramische Betriebe GmbH, 8633 Rödental Brennhilfsmittel
JPH0668438B2 (ja) * 1989-03-17 1994-08-31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長大陶磁器成形品の焼成方法
DE4312742C1 (de) * 1993-04-20 1994-11-17 Sternplastic Hellstern Gmbh & Brennhilfsmittelsystem für die Keramikindustrie
JP6200404B2 (ja) * 2014-11-18 2017-09-20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ハニカム成形体焼成用生トチ、及びハニカム成形体の焼成方法
JP6378155B2 (ja) * 2015-10-14 2018-08-22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熱処理用棚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81502A (en) * 1955-11-10 1959-04-14 Dopera Rudolph Adjustable kiln setter
GB2019991A (en) * 1978-04-28 1979-11-07 Karrena Gmbh A roof and/or wall construction for heat treatment chambers
JPS6053943A (ja) * 1983-09-02 1985-03-28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バヨネツトマウント装置
JPH0610795U (ja) * 1992-07-07 1994-02-10 株式会社ヤマザキ電機 積載型熱処理用トレイ
KR970058990U (ko) * 1996-04-15 1997-11-10 민병일 저하중용 급속 체결볼트
JP2001085347A (ja) * 1999-09-16 2001-03-30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熱処理用ウエハ支持ボート
JP3157522U (ja) * 2006-05-11 2010-02-25 イメリス マグヤロスザグ ツザロアンヤグヤルト ケフトImerys Magyarorszag Tuezalloanyaggyarto Kft セラミック・アセンブリ
DE102007012885A1 (de) * 2007-03-17 2008-09-18 Eisenmann Anlagenbau Gmbh & Co. Kg Sintergestell mit wenigstens einem Ablageelement
DE102008022159A1 (de) * 2008-05-05 2009-11-12 Saint-Gobain Industriekeramik Rödental GmbH Mehrteiliges Stützelement
JP2011094882A (ja) * 2009-10-29 2011-05-12 Taiko Rozai Kk 支持具
DE202014100848U1 (de) * 2014-02-25 2014-05-12 Imerys Kiln Furniture Hungary Brennkapselanordnung
CN108120305A (zh) * 2016-11-28 2018-06-05 登封市宏远电热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防裂纹用辊棒多层放置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11014A1 (de) 2021-04-28
US20210270531A1 (en) 2021-09-02
WO2019243309A1 (de) 2019-12-26
KR102417160B1 (ko) 2022-07-06
CN112639384B (zh) 2022-11-15
US11280549B2 (en) 2022-03-22
DE102018114817A1 (de) 2019-12-24
JP2021527795A (ja) 2021-10-14
KR20210021390A (ko) 2021-02-25
JP7155299B2 (ja)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6835B (zh) 联接装置
CN112639384B (zh) 用于使承载元件间隔开的多件式的支撑元件
KR101514397B1 (ko) 캐소드 전극판용 부시 조립체
US20100066108A1 (en) Vacuum lifting tool
KR20190026898A (ko) 에피택시 반응기에서의 반도체 웨이퍼를 취급하는 장치 및 에피택셜 층을 갖는 반도체 웨이퍼를 제조하는 방법
JP5608218B2 (ja) 荷受け手段、特に昇降装置のフックブロック
US4740124A (en) Threaded insert
CN107601260B (zh) 一种用于桨叶的吊装工装
JPH04223991A (ja) 荷重リフタ
EP1960110B1 (en) Equipment lifting arrangements
WO2024016995A1 (en) Supporting rod for single crystal furnace and single crystal furnace
US6152409A (en) Device for increasing the height adjustment range with a levelling shoe provided therewith
CN112002671A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晶圆托盘装置
WO2019068292A1 (en) DEVICE FOR PROTECTING AGAINST LIFTING FOR LOAD CELL
CN104743439A (zh) 一种鲁奇气化炉灰锁下阀安装专用吊装工具
CN204643576U (zh) 一种鲁奇气化炉灰锁下阀安装专用吊装工具
CN217077847U (zh) 加料装置
KR101016833B1 (ko) 분리형 교량받침
CN219810282U (zh) 一种压力环的顶紧装置
CN211034892U (zh) 盘件的翻转吊装装置及夹具
GB2526794A (en) An assembly for the controlled release of a compression load
CN218766005U (zh) 一种球笼检测定位器
US20230130912A1 (en) Shackle with positive locking pin mechanism
JP2007182890A (ja) 圧縮機またはタービン用の据付け要素
JP6968386B2 (ja) 台座、台座の移動方法、ウエイトと台座の接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