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6339A - 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6339A
CN112606339A CN202011495055.6A CN202011495055A CN112606339A CN 112606339 A CN112606339 A CN 112606339A CN 202011495055 A CN202011495055 A CN 202011495055A CN 112606339 A CN112606339 A CN 112606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jector
rod
guide
block
ch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950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福胜
黄铁平
段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950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063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06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63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29C45/401Ejector pin constructions or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2045/445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using the movable undercut forming element for ejection of the moulded art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倒扣脱模机构包括斜顶块、顶杆和导向杆,斜顶块设有第一连接部以及导向斜槽,顶杆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可滑动地配合,导向杆与导向斜槽可滑动的配合;顶杆用于在沿开合模方向运动时带动斜顶块相对于导向杆运动,以使导向斜槽与导向杆抵持,从而使斜顶块沿与开合模方向具有夹角的脱扣方向相对于顶杆滑动。倒扣脱模机构结构简单合理,布设于模具内时所需空间小,占用的空间小,利于模具轻量化小型化设计,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斜顶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型制品内部倒扣的机构。当制品侧壁内表面出现倒扣时,采用斜顶进行脱扣方向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顶出时,斜顶相对制品同时作竖向和横向移动,从而使制品脱离。目前,斜顶是顺着一定角度斜着向前推进,当向前一段行程后,同时相对制品作横向移动,从而使制品脱离,制品倒扣的位置就脱离了塑胶的内侧接触,从而使制品能顺利取出。
经研究发现,现有的倒扣脱模机构存在如下缺点:
占用模具空间大,增加模具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其能够减小安装所需空间,占用模具空间小,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倒扣脱模机构,包括:
斜顶块、顶杆和导向杆,斜顶块设有第一连接部以及导向斜槽,顶杆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可滑动地配合,导向杆与导向斜槽可滑动的配合;
顶杆用于在沿开合模方向运动时带动斜顶块相对于导向杆运动,以使导向斜槽与导向杆抵持,从而使斜顶块沿与开合模方向具有夹角的脱扣方向相对于顶杆滑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杆包括相连的支撑分杆和导向分杆,顶杆与支撑分杆的延伸方向相同,导向分杆与支撑分杆具有夹角,导向分杆与导向斜槽可滑动地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斜顶块设有滑槽,导向斜槽包括位于滑槽两侧的两个槽段,支撑分杆与滑槽可滑动地配合,导向分杆同时与两个槽段可滑动地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倒扣脱模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顶针板、第二驱动件和第二顶针板,顶杆与第一顶针板连接,第一驱动件与第一顶针板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顶针板沿开合模方向运动;支撑分杆与第二顶针板连接,第二驱动件与第二顶针板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顶针板沿开合模方向运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与第一顶针板连接,第一顶针板与第二顶针板配合,第二顶针板用于带动第一顶针板运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杆和支撑分杆二者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滑套。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斜顶块设有与导向斜槽连通的缓冲槽,导向杆与缓冲槽在开合模方向上可滑动地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斜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用于在顶杆驱动斜顶块沿开模方向运动时与导向杆抵持,以驱使斜顶块相对于顶杆沿脱扣方向运动;
第二槽壁用于在顶杆驱动斜顶块沿合模方向运动与导向杆抵持,以驱使斜顶块相对于顶杆沿与脱扣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运动;开模方向与合模方向反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为相互配合的燕尾槽结构或“T”形槽结构。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
定模、动模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倒扣脱模机构,定模与动模沿开合模方向可滑动地配合,顶杆设于定模上且沿开合模方向延伸。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倒扣脱模机构,顶杆与斜顶块滑动配合,斜顶块设有与导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斜槽。装配倒扣脱模机构至模具内时,顶杆能沿模具的开合模方向延伸,相比传统的斜向设置的用于顶出斜顶的杆件,本实施例提供的顶杆竖向设置,占用的空间小,节省模具的内部空间,利于模具紧凑型设计,减小模具整体体积,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同时,顶杆能够带动斜顶块沿模具的开合模方向运动,斜顶块运动时其上设置的导向斜槽能与导向杆抵持,在导向杆的限位作用下,斜顶块沿与开合模方向具有夹角的脱扣方向运动,也即,斜顶块能在导向杆与导向斜槽的配合下做横向运动,从而与制品的倒扣脱离,便于制品的脱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倒扣脱模机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合模状态);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倒扣脱模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合模状态);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脱模过程中斜顶块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斜顶块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斜顶块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斜顶块;101-第一侧;102-第二侧;110-第一连接部;120-导向斜槽;121-第一槽壁;122-第二槽壁;130-缓冲槽;140-滑槽;150-操作通孔;200-顶杆;210-第二连接部;300-导向杆;310-支撑分杆;320-导向分杆;400-第一顶针板;500-第二顶针板;600-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制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倒扣脱模机构,用于在制品注塑成型后取出制品时,对制品的倒扣位置进行脱模,且倒扣脱模机构的结构合理,体积小,占用的空间小,缩小模具体积,利用模具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倒扣脱模机构包括:
斜顶块100、顶杆200和导向杆300,斜顶块100设有第一连接部110以及导向斜槽120,顶杆200设有第二连接部210,第二连接部210与第一连接部110可滑动地配合,导向杆300与导向斜槽120可滑动的配合;
顶杆200用于在沿开合模方向运动时带动斜顶块100相对于导向杆300运动,以使导向斜槽120与导向杆300抵持,从而使斜顶块100沿与开合模方向具有夹角的脱扣方向相对于顶杆200滑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倒扣脱模机构,顶杆200与斜顶块100滑动配合,斜顶块100设有与导向杆300滑动配合的导向斜槽120。装配倒扣脱模机构至模具内时,顶杆200能沿模具的开合模方向延伸,相比传统的斜向设置的用于顶出斜顶的杆件,本实施例提供的顶杆200竖向设置,占用的空间小,节省模具的内部空间,利于模具紧凑型设计,减小模具整体体积,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同时,顶杆200能够带动斜顶块100沿模具的开合模方向运动,斜顶块100运动时其上设置的导向斜槽120能与导向杆300抵持,在导向杆300的限位作用下,斜顶块100沿与开合模方向具有夹角的脱扣方向运动,也即,斜顶块100能在导向杆300与导向斜槽120的配合下做横向运动,从而与制品的倒扣脱离,实现制品的倒扣脱模。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斜顶块100具有用于成型制品的成型部,成型部与制品接触后形成倒扣结构,成型部需要从侧部相对于制品运到实现脱模。
可选的,斜顶块100设有在开合模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第一侧101上设有滑槽140,滑槽140沿第一侧101向第二侧102的方向延伸,滑槽140与第二侧102具有间距,滑槽140的槽底设有延伸至第二侧102的操作通孔150。
可选的,第一连接部110设于第一侧101上,第一连接部110沿与滑槽140具有夹角的方向延伸,例如,第一连接部110沿垂直于滑槽140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110可以是凹槽,例如,第一连接部110为燕尾槽或“T”形槽等。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也可以是凸起。
可选的,导向斜槽120位于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之间,同时,导向斜槽120在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在第一连接部110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间距,也即,导向斜槽120具有靠近第一侧101的近端和靠近第二侧102的远端,远端在第一连接部110的延伸方向上偏离近端。近端为封闭端,远端连通有缓冲槽130。缓冲槽130沿滑槽140的延伸方向延伸,也即,缓冲槽130与滑槽140平行设置。同时,缓冲槽130远离导向斜槽120的一端与第二侧102具有间距,也即,缓冲槽130远离导向斜槽120的一端为封闭端。如此,导向杆300在导向斜槽120和滑槽140中沿开合模方向滑动时,不会从导向斜槽120和滑槽140中脱离,同时,导向杆300与导向斜槽120的封闭端抵持时,导向杆300能够限制斜顶块100继续沿开模方向运动,导向杆300与滑槽140的封闭端抵持时,导向杆300能够限制斜顶块100继续沿合模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导向斜槽120具有在第一连接部110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121和第二槽壁122,斜顶块100沿开模方向运动且导向杆300位于导向斜槽120内时,导向杆300与第一槽壁121抵持,以驱动斜顶块100相对于顶杆200沿脱扣方向运动;斜顶块100在顶杆200的驱动下沿合模方向运动且导向杆300位于导向斜槽120内时,导向杆300与第二槽壁122抵持,以驱动斜顶块100相对于顶杆200沿与脱扣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运动,以便于进行新制品的注塑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杆300能够同时与第一槽壁121和第二槽壁122抵持,从而提高控制的精度。
可选的,导向斜槽120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斜槽120位于滑槽140的两侧且对称设置,两个导向斜槽120均与滑槽140连通,导向杆300同时与两个导向斜槽120可滑动地配合。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斜槽120包括位于滑槽140的两侧且对称设置的两个槽段,导向杆300同时与两个槽段可滑动地配合,每个槽段均与滑槽140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
本实施例中,设定,倒扣脱模机构装配至模具中时,滑槽140的延伸方向与模具的开合模方向平行,导向斜槽120的延伸方向或导向斜槽120的每个槽段的延伸方向与滑槽140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也即,导向斜槽120相对于滑槽140为倾斜设置。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可选的,顶杆200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部210,当第一连接部110设置为凹槽时,第二连接部210设置为与第一连接部110配合的凸起,例如,燕尾凸起或“T”形凸起等;当第一连接部110设置为凸起时,第二连接部210设置为与第一连接部110配合的凹槽。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滑动配合,且二者再顶杆200的延伸方向上相对固定,也即,顶杆200沿开合模方向运动时,不会与斜顶块100脱离,从而使顶杆200能够在开合模方向上运动时带动斜顶块100同步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部210可以是顶杆200的一部分,即顶杆200加工完成后即形成有第二连接部210,或者,第二连接部210与顶杆200的主体为分离式结构,主体与第二连接部210分开加工后再固定在一起。
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导向杆300包括相连的支撑分杆310和导向分杆320,支撑分杆310和导向分杆320可以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操作时,导向分杆320直接同时插接在两个缓冲槽130中,支撑分杆310插接在滑槽140中,利用操作通孔150提供的空间,将螺钉螺接在导向分杆320和支撑分杆310上,利用螺钉实现导向分杆320和支撑分杆310的固定。
可选的,导向分杆320为圆柱形杆,导向分杆320与导向斜槽120以及缓冲槽130可滑动地配合,接触面积小,阻力小,滑动更加灵活。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倒扣脱模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图未示)、第一顶针板400、第二驱动件(图未示)和第二顶针板500,顶杆200与第一顶针板400连接,第一驱动件与第一顶针板400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顶针板400沿开合模方向运动;支撑分杆310与第二顶针板500连接,第二驱动件与第二顶针板500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顶针板500沿开合模方向运动。同时,第一顶针板400和第二顶针板500贴合,第二顶针板500承载第一顶针板400,第二顶针板500升高时能够带动第一顶针板400同步运动。
应当理解,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可以设置为气缸、液压缸、电动推杆或丝杠传递结构。此外,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结构可以设置为不同。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顶杆200和支撑分杆310二者中的至少一个外套设有滑套600,例如,顶杆200或支撑分杆310外套设有滑套600,或者,顶杆200和支撑分杆310外均套设有滑套600。
请结合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倒扣脱模机构,设定合模状态下,导向分杆320与缓冲槽130远离导向斜槽120的槽壁抵持。注塑完成并开模后,第二驱动件启动驱动第二顶针板500沿开模方向升高,同时第一顶针板400在第二顶针板500的带动下一起升高,斜顶块100、顶杆200和导向杆300均一起升高,使制品脱离模芯的型腔。而后,第二顶针板500停止运动,导向分杆320通过支撑分杆310与第二顶针板500连接,导向分杆320停止运动。启动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顶针板400继续沿开模方向运动,从而再顶杆200的作用下带动斜顶块100沿开模方向运动,也即带动斜顶块100上升。由于导向分杆320位于缓冲槽130中,此时,斜顶块100相对于导向分杆320先进行一段直线上升运动,直线上升的距离与缓冲槽130的长度相同。当斜顶块100上升至导向斜槽120与导向分杆320对应时,导向斜槽120上的第一槽壁121与导向分杆320抵持并引导斜顶块100在导向斜槽120的延伸方向上运动,也即,斜顶块100同时进行上升和横向运动。在斜顶块100横向运动时,斜顶块100与顶杆200通过燕尾结构或“T”形结构滑动配合,斜顶块100相对于顶杆200滑动而不会脱出顶杆200。当顶杆200带动斜顶块100上升至导向斜槽120远离缓冲槽130的一端与导向分杆320抵持时,斜顶块100的斜向运动行程结束,完成倒扣脱模。此时,可以将注塑完成的制品取下。
同时,需要进行新的制品的注塑时,进行合模动作时,第一顶针板400向下运动,带动斜顶块100向下运动,导向斜槽120的第二槽壁122与导向分杆320抵持,在导向分杆320的作用下,斜顶块100在下降的同时进行横向运动,此时斜顶块100的横向运动与开模过程中斜顶块100的横向运动的方向反向。同时,第二顶针板500向下运动,带动导向分杆320一起向下运动,最终,使斜顶块100上的缓冲槽130远离导向斜槽120的槽壁与导向分杆320抵持即可。同时,由于缓冲槽130设计,使得在开模或合模的过程中,斜顶块100始终具有一端在开合模方向上的直线上升或下降运动,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弥补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控制精度不足导致的斜顶块100和导向分杆320的位置不对应的情况,避免出现斜顶块100运动不到位或卡死的情况,提高模具运行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顶杆200的数量而可以是一根或多根,当顶杆200设置有多根时,斜顶块100的第一侧101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110,使得每根顶杆200与一个第一连接部110滑动配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倒扣脱模机构,将第一顶针板400和第二顶针板500装配置后模上,且使顶杆200、支撑分杆310均竖向设置,也即,顶杆200和支撑分杆310均沿开合模方向设置,如此,顶杆200、支撑分杆310占用空间小,能缩小模具体积,降低模具成本。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开模方向为图中ab箭头所指方向,合模方向为图中ba箭头所指方向;脱扣方向为图中cd箭头所指方向,复位方向为图中dc箭头所指方向。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述实施例提到的倒扣脱模机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倒扣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斜顶块、顶杆和导向杆,所述斜顶块设有第一连接部以及导向斜槽,所述顶杆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滑动地配合,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斜槽可滑动的配合;
所述顶杆用于在沿开合模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斜顶块相对于所述导向杆运动,以使所述导向斜槽与所述导向杆抵持,从而使所述斜顶块沿与所述开合模方向具有夹角的脱扣方向相对于所述顶杆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杆包括相连的支撑分杆和导向分杆,所述顶杆与所述支撑分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导向分杆与所述支撑分杆具有夹角,所述导向分杆与所述导向斜槽可滑动地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扣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顶块设有滑槽,所述导向斜槽包括位于所述滑槽两侧的两个槽段,所述支撑分杆与所述滑槽可滑动地配合,所述导向分杆同时与所述两个槽段可滑动地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扣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扣脱模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顶针板、第二驱动件和第二顶针板,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顶针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顶针板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顶针板沿所述开合模方向运动;所述支撑分杆与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顶针板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顶针板沿所述开合模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倒扣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顶针板连接,所述第一顶针板与所述第二顶针板配合,所述第二顶针板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顶针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扣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杆和所述支撑分杆二者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滑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顶块设有与所述导向斜槽连通的缓冲槽,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缓冲槽在所述开合模方向上可滑动地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斜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用于在所述顶杆驱动所述斜顶块沿开模方向运动时与所述导向杆抵持,以驱使所述斜顶块相对于所述顶杆沿所述脱扣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槽壁用于在所述顶杆驱动所述斜顶块沿合模方向运动与所述导向杆抵持,以驱使所述斜顶块相对于所述顶杆沿与所述脱扣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运动;所述开模方向与所述合模方向反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扣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相互配合的燕尾槽结构或“T”形槽结构。
10.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
定模、动模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倒扣脱模机构,所述定模与所述动模沿所述开合模方向可滑动地配合,所述顶杆设于所述定模上且沿所述开合模方向延伸。
CN202011495055.6A 2020-12-17 2020-12-17 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Pending CN1126063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5055.6A CN112606339A (zh) 2020-12-17 2020-12-17 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95055.6A CN112606339A (zh) 2020-12-17 2020-12-17 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6339A true CN112606339A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4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95055.6A Pending CN112606339A (zh) 2020-12-17 2020-12-17 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063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4295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斜顶弹针联动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4295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斜顶弹针联动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82674B (zh) 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机构
EP3628466B1 (en) Undercut processing mechanism, mold for molding, and molded article
CN113134944A (zh) 一种按钮注塑模具
CN112606339A (zh) 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CN214266521U (zh) 倒扣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CN213382765U (zh) 双级滑块结构和注塑模具
CN110549568A (zh) 一种带倒扣产品的脱模机构
CN214820453U (zh) 一种按钮注塑模具
CN108858913A (zh) 一种汽车空调壳体模具的侧面抽芯机构
CN109501166A (zh) 注塑模具抽芯先固定结构
CN114559616A (zh) 一种延迟脱模方法
CN112109285B (zh) 基于注塑件内部倒扣的脱模结构
CN208645781U (zh) 一种汽车空调壳体模具的侧面抽芯机构
CN209365281U (zh) 一种强脱机构
CN112356402A (zh) 一种注塑模具侧边深倒钩脱模机构
CN208645782U (zh) 一种延时滑块组件
CN219006840U (zh) 辅助离型结构及后模及模具
CN214266533U (zh) 模具斜顶机构和注塑模具
CN111516221B (zh) 一种汽车门板上框架筋位出模机构
CN219686439U (zh) 一种模具的脱模结构
CN217531726U (zh) 注塑模具脱模机构和注塑模具
CN215396646U (zh) 一种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模具
CN219153604U (zh) 一种二次顶出模具
CN215750520U (zh) 一种纵向抽芯的汽车轮罩注塑模具
CN220373812U (zh) 一种具有斜抽芯脱模组件的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