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2016A - 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2016A
CN112602016A CN201980056130.8A CN201980056130A CN112602016A CN 112602016 A CN112602016 A CN 112602016A CN 201980056130 A CN201980056130 A CN 201980056130A CN 112602016 A CN112602016 A CN 112602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body
optical axis
elastic member
restricted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61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2016B (zh
Inventor
南泽伸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02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2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2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2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考虑了配置在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的弹性部件的变形。光学单元(10)具备:可动体(14),具备光学模块;固定体(16);滚动支承机构(20),将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绕光学模块的光轴旋转;以及滚动驱动机构(18),使可动体绕光轴转动。滚动支承机构具备:至少一组突出部(26),所述至少一组突出部从可动体及固定体中的任意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且在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配置于隔着光轴对置的位置;以及弹性部件(36),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部安装于突出部,另一端部安装于可动体及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将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光轴旋转。至少一组突出部通过与可动体及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接触,来限制可动体的抖动。

Description

光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一例,光学单元是由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和将可动体保持为能够位移的固定体构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板簧8及板簧9以能够向光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将第一保持体2支承于第二保持体3,通过多根线10以能够向与光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将所述第二保持体3支承于固定体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130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所述光学单元中,当为了防止线10的屈曲而在第二保持体3等可动部分作用下方向的力时,线固定部8d沿下方向弹性变形。在第二保持体3的下侧设置有抵接部21。当线固定部8d沿下方向变形时,第二保持体3也向下侧位移。这时,向下侧位移的第二保持体3与抵接部21接触,被抵接部21支承。由此,抑制板簧即线固定部8d的屈曲。
但是,在所述结构中,当所述冲击施加到光学单元时,施加在线固定部8d的力不仅作用于能够弹性变形的下侧,而且有时力也作用于上侧、侧方等或者这些方向复合的方向。由此,也作用在线固定部8d中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向以外的方向,有可能产生意外的变形。其结果是,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最终是光学模块相对于固定体的位置、姿势产生偏差,光学模块的光学精度可能会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几个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考虑了配置于可动体和固定体之间的弹性部件的变形。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单元,包括: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固定体;滚动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绕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旋转;以及滚动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转动,其中,所述滚动支承机构具备:至少一组突出部,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在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上配置于隔着所述光轴对置的位置;以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部安装于所述突出部,另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所述光轴旋转。所述至少一组突出部通过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接触,来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述滚动支承机构具备:至少一组突出部,所述至少一组突出部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在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上配置于隔着所述光轴对置的位置;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部安装于所述突出部,另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所述光轴旋转,所述至少一组突出部通过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接触来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所以能够利用安装有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突出部来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
即,所述弹性部件的安装部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所以能够在靠近所述弹性部件的位置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在所述弹性部件中能够减少意外变形。由此,能够维持光学模块的光学精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单元中,包括: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固定体;滚动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绕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旋转;以及滚动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转动,其中,所述滚动支承机构包括:多个突出部,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在绕所述光轴的方向上以等间隔配置于旋转对称的位置;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部安装于所述突出部,另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所述光轴旋转。所述突出部通过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接触,来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单元中,所述弹性部件构成为板簧。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可动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以所述板簧的板厚方向朝向绕所述光轴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在此,所谓“以所述板簧的板厚方向朝向绕所述光轴的方向的方式配置”中的“板厚方向朝向绕光轴的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其使用的意义是不必严格地朝向绕光轴的方向。即,在将所述光学模块支承为能够绕光轴旋转的功能不会变得不稳定的范围内,其方向是有宽度的。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述弹性部件构成为板簧,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可动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以所述板簧的板厚方向朝向绕所述光轴的方向的方式配置。换句话说,所述板簧的板面的方向为朝向所述光轴的方向。由此,形成弹性部件的板簧在将所述可动体牢固地支承为不会相对于与所述旋转方向不同的光轴方向、与光轴交叉的方向意外地位移的状态下,能够在绕所述光轴的旋转方向上平滑地变形。因此,能够在所述可动体绕光轴旋转时实现平滑且平衡的旋转。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沿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位;以及在与所述光轴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沿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形成为U字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同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所述滚动支承机构在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具备:接收所述突出部的接收部。将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且穿过所述突出部及所述接收部的方向设为第一轴线方向、将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二轴线方向时,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在所述一组或多个突出部设置有第一被限制部。在与所述突出部对应的所述接收部,与所述第一被限制部隔开间隔设置有第一限制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由于在所述一组或多个突出部设置有第一被限制部,在与所述突出部对应的所述接收部,与所述第一被限制部隔开间隔设置有第一限制部,因此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位移,所述第一被限制部与所述第一限制部接触,从而可以限制所述可动体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抖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意外变形,能够维持光学模块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具有: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间隔,随着从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而变宽的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具有: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间隔,随着从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而变宽的形状,因此当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方向转动时,能够抑制所述可动体与所述固定体发生干扰。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的转动轨迹的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的转动轨迹的形状,因此当所述可动体在绕所述光轴的方向上转动时,能够可靠地减少所述可动体与所述固定体发生干扰。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形成为:沿着相对于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的转动轨迹的切线的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形成为沿着相对于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的转动轨迹的切线的形状,因此当所述可动体在绕所述光轴的方向上转动时,能够可靠地减少所述可动体与所述固定体发生干扰。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间隔小于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间隔,小于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因此当所述可动体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向所述固定体侧位移时,在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接触之前,所述第一被限制部与所述第一限制部接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在所述弹性部件中超过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间隔的变形。
在此,例如,在将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间隔设为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的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区域内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所述弹性部件的塑性变形。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在所述突出部设置有第二被限制部。在所述接收部,与所述第二被限制部隔开间隔设置有第二限制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在所述突出部设置有第二被限制部,在所述接收部,与所述第二被限制部隔开间隔设置有第二限制部,因此当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位移时,更具体地说,绕所述光轴位移时,所述第二被限制部与所述第二限制部接触,从而可以限制所述可动体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抖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意外变形,能够维持光学模块的光学精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单元中,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及所述第二限制部,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两组。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及所述第二限制部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两组,因此当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在绕所述光轴的方向上位移时,一组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及所述第二限制部能够限制所述可动体向绕所述光轴的方向的第一方向的超过规定量的位移,换句话说,超过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的间隔的位移,另一组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及所述第二限制部能够限制所述可动体向与绕所述光轴的方向的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的超过规定量的位移。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所述可动体向绕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抖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单元中,在所述弹性部件中,所述第一部位及所述第二部位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接收部内。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在所述接收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部位及所述第二部位隔开间隔对置的弹性部件对置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的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和所述弹性部件对置部的间隔。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的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和所述弹性部件对置部的间隔,因此当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在绕所述光轴的方向上位移时,在所述弹性部件变形并与所述弹性部件对置部接触之前,所述第二被限制部与所述第二限制部接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在所述弹性部件中超过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的间隔的变形。
在此,例如,在将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的间隔设为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区域内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所述弹性部件的塑性变形。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学单元中,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在所述可动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被限制部。在所述固定体上,与所述第三被限制部隔开间隔设置有第三限制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在所述可动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被限制部,在所述固定体上,与所述第三被限制部隔开间隔设置有第三限制部,因此当所述可动体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固定体位移时,所述第三被限制部与所述第三限制部接触,从而能够限制所述可动体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抖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意外变形,能够维持光学模块的光学精度。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所述第三被限制部设置于所述突出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所述突出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三被限制部、或者所述第一被限制部、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及所述第三被限制部。在所述结构中,由于将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的各被限制部设置在所述突出部,因此能够在更靠近所述弹性部件的位置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所以能够可靠地减少所述弹性部件的意外变形。
在本发明的光学单元中,所述光学模块具备:俯仰方向及偏转方向上的抖动修正机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安装有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突出部来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即,由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安装部限制了所述可动体的抖动,因此能够在靠近所述弹性部件的位置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在能够减少所述弹性部件中的意外变形。由此,能够维持光学模块的光学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单元的可动体和固定体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可动体、滚动驱动机构及滚动支承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可动体、固定体及弹性部件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可动体的突出部和固定体的接收部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绕光轴抖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绕光轴抖动的状态中的弹性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突出部和接收部的关系的断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弹性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可动体及滚动支承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中的可动体和固定体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滚动支承机构的立体图。
在图16中,(A)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的立体图,(B)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仅在最初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后面的实施例中省略所述结构的说明。
此外,在图1~图16的各图中,标注有附图标记L的单点划线表示光轴,标注有附图标记L1的单点划线表示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线,标注有附图标记L2的单点划线表示与光轴L及第一轴线L1交叉的第二轴线L2。在各图中,Z轴方向为光轴方向,R方向为绕光轴的方向,X轴方向为与光轴交叉的方向,换句话说为偏转方向,Y轴方向为与光轴交叉的方向,换句话说为俯仰方向。第一轴线方向是沿着第一轴线L1的方向,第二轴线方向是沿着第二轴线L2的方向。
<<<实施方式1>>>
<<<光学单元的整体结构的概要>>>
在图1及图2中,对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学单元10的结构进行说明。光学单元10具备:具有光学模块12的可动体14、将可动体14以能够沿绕光轴的方向R位移的状态保持的固定体16、沿绕光轴的方向R驱动可动体14的滚动驱动机构18、将可动体14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16沿绕光轴的方向R旋转的滚动支承机构20。
<<<关于光学模块>>>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模块12形成为大致矩形筐体状,例如被用作装设在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平板型PC等上的薄型摄像头等。光学模块12在被摄体侧+Z具备透镜12a,在矩形筐体状的外壳12b的内部内置有用于进行拍摄的光学设备等。作为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模块12内置有进行在光学模块12中产生的俯仰方向Y及偏转方向X的修正的致动器,是能够进行俯仰方向Y及偏转方向X的抖动修正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模块12设定为能够进行俯仰方向Y及偏转方向X的抖动修正的结构,但不限于所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仅能够进行俯仰方向Y及偏转方向X中的任意一方的抖动修正的结构,也可以是具备自动聚焦功能而不必进行俯仰方向Y及偏转方向X的修正的结构。
<<<关于可动体>>>
在图1及图2中,可动体14具备光学模块12、保持架框22以及磁体24A、24B。保持架框22构成为以包围光学模块12的除设置有透镜12a的前表面和相反侧的后表面以外的其余四个面的方式设置的矩形框状的部件(图2~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保持架框22构成为可装拆地安装光学模块12。
在保持架框22上,利用对置的两个面,在它们的外表面安装有滚动修正用的磁体24A、24B。在保持架框22上,在第一轴线方向及第二轴线方向上形成有从保持架框22朝向外周部即固定体16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26。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突出部26分别形成于隔着光轴L对置的位置,作为一个例子,在第一轴线方向及第二轴线方向分别各形成有一组突出部26。另外,关于突出部26的结构,稍后进行描述。
<<<关于固定体>>>
在图1~图3中,固定体16具备固定框28、底板30以及线圈32A、32B。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框28构成为在绕光轴的方向R上以包围可动体14的保持架框22的至少三个面的方式设置的矩形框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框28形成相对于保持架框22为+X轴方向上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形状。
在矩形框状的固定框28的四个角,沿着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分别形成有接收保持架框22的突出部26的凹状的接收部34。另外,关于接收部34,稍后进行描述。另外,当保持架框22插入到固定框28时,在固定框28的内表面上与磁体24A、24B对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线圈安装部28a(图2)。
如图1及图3所示,在线圈安装部28a分别安装有线圈32A、32B。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32A及线圈32B作为一例构成为绕组线圈,但也可以设定为将线圈作为图案取入基板配线内的图案基板(线圈基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及图3中,在可动体14配置于固定体16内的状态下,磁体24A和线圈32A、磁体24B和线圈32B为对置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磁体24A和线圈32A、一对磁体24B和线圈32B构成滚动驱动机构18。通过滚动驱动机构18,进行可动体14的滚动的修正。
在光学单元10中,当沿绕光轴的方向R发生抖动时,通过一对未图示的磁传感器(霍尔元件)和滚动检测用及修正用的磁体24A、24B中的任意一个,从所述磁通密度的变化检测光学单元10绕光轴的方向R的抖动。基于所述抖动的检测结果,滚动驱动机构18起作用,以修正所述抖动。即,电流流过线圈32A、32B,以使可动体14向抵消光学单元10的抖动的方向移动,滚动驱动机构18被驱动,绕光轴的方向R的抖动被修正。
此外,作为修正抖动的动作用的驱动源,不限于滚动驱动机构18那样的由各对线圈32A、32B和磁体24A、24B构成的音圈电机。作为其他驱动源也可以使用步进电机、利用压敏元件等的电机。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30在图3中安装于固定框28的-Z方向侧端部。底板30构成为矩形的平板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板30上,在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30a,在开口部30a的周围形成有外缘部30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体14被保持于固定体16的状态(图3)下,外缘部30b的一部分配置于滚动支承机构20的-Z方向侧,以便在Z轴方向上覆盖滚动支承机构20。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30的外缘部30b作为限制可动体14向-Z轴方向的位移的第三限制部52发挥作用。关于第三限制部52,稍后进行描述。
<<<关于滚动支承机构>>>
在图1~图3中,滚动支承机构20构成为具备突出部26、接收部34以及弹性部件36。在图3~图6中,弹性部件36作为一例构成为形成为U字形的板簧。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36具备一端部36a、另一端部36b、第一弹性部36c以及第二弹性部36d。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弹性部件36是将板厚t1的板材适当地弯曲而形成为板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第一弹性部36c具备沿着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位36e和沿着光轴方向与第一部位36e平行延伸的第二部位36f。
第一部位36e从一端部36a向上方延伸之后,第二部位36f弯曲并向下侧延伸。第二部位36f的下端连接至第二弹性部36d。在第二弹性部36d中与第二部位36f连接的一侧的相反的一侧与另一端部36b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及图8所示,当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时,第一部位36e和第二部位36f在绕光轴的方向R上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弹性变形,因此可以将第一弹性部36c的第一部位36e及第二部位36f在绕光轴的方向R上的变形量设为可动体14的变形量的一半,可以减小施加在弹性部件36上的负荷。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对光学单元10中的光轴方向作用的力、例如对下落等的冲击力的耐久性。由此,能够抑制弹性部件36的第一弹性部36c的屈曲。
具有第一轴线方向上的宽度变宽的形状。由此,能够提高第二弹性部36d的与另一端部36b的连接部分的强度。此外,图17中的弹性部件36的姿势作为一个例子示出了第一弹性部36c沿着光轴L,并且第一部位36e和第二部位36f在第一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36c在光轴方向上以长度L3形成,第二弹性部36d作为一例在第二轴线方向上以长度L4形成。第一部位36e和第二部位36f在第一轴线方向上隔开作为第二长度的长度L5的间隔配置。
在此,如图17所示,在第二轴线方向上,第一弹性部36c的板厚为t1,第二弹性部36d的第二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L4。长度L4设定得大于板厚t1。因此,当力沿第二轴线方向作用在弹性部件36上时,第一弹性部36c在第二轴线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利用在第一弹性部36c产生的弹力能够修正绕光轴的方向R的抖动。
另一方面,在光轴方向上,第一弹性部36c的光轴方向上的长度为L3,第二弹性部36d的板厚为t1。长度L3设定得大于板厚t1。因此,当力沿光轴方向作用在弹性部件36上时,第二弹性部36d在光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利用在第二弹性部36d产生的弹力,能够修正光轴方向上的抖动。
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部件36中,第一弹性部36c可以在绕光轴的方向R上产生弹力,第二弹性部36d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产生弹力。因此,可以利用一个弹性部件36在光轴方向及绕光轴的方向R上产生弹力。其结果是,即使在光学单元10中沿光轴方向施加冲击,第二弹性部36d在光轴方向上也会产生弹力,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弹性部36c的意外塑性变形。另外,能够简化光学单元10的光轴方向及绕光轴的方向R上的抖动修正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部件36的一端部36a形成有作为“凹部或孔”的第一被定位部36g和被旋转限制部36h。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被定位部36g构成为贯通一端部36a的贯通孔。被旋转限制部36h构成为贯通一端部36a的长孔。
在另一端部36b形成有作为“凹部或孔”的第二被定位部36j。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被定位部36j构成为贯通另一端部36b的贯通孔。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端部36a固定于保持架框22的突出部26,另一端部36b固定于固定框28的接收部34。具体地说,在突出部26具备第一定位部26a和从突出部26向-Z方向突出的销状的旋转限制部26b作为从突出部26向-Z方向突出的销状的凸部。另一方面,在接收部34形成有第二定位部34a作为从接收部34向-Z方向突出的销状的凸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6的第一定位部26a插入到弹性部件36的第一被定位部36g,旋转限制部26b插入到被旋转限制部36h。另一方面,第二定位部34a插入到第二被定位部36j。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组装光学单元10时,首先,将突出部26的第一定位部26a插入到弹性部件36的第一被定位部36g,并将第一定位部26a焊接。由此,完成弹性部件36相对于保持架框22的定位。接着,将旋转限制部26b插入到长孔形状的被旋转限制部36h,并将旋转限制部26b焊接。由此,完成弹性部件36对保持架框22的旋转限制。由此,弹性部件36相对于保持架框22的安装作业结束。
接着,将保持架框22从-Z方向侧插入固定框28。之后,将接收部34的第二定位部34a插入到弹性部件36的第二被定位部36j,通过将第二定位部34a焊接,可动体14被保持于固定体16。
因此,将弹性部件36安装到定位销即第一定位部26a及旋转限制部26b并将第一定位部26a及旋转限制部26b焊接。所述状态是在弹性部件36的第二被定位部36j没有产生负荷的状态。之后,将弹性部件36的第二被定位部36j安装到定位销即第二定位部34a并将第二定位部34a焊接。即,由于可以在弹性部件36不产生负荷的状态下将可动体14组装到固定体16,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弹性部件36相对于可地动体14及固定体16的定位及旋转限制,可以精确地组装可动体14和固定体16的位置关系。此外,由于通过这些作业完成了可动体14和固定体16的组装作业,因此能够简化光学单元10的组装作业,可以提高组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弹性部件36的一端部36a通过第一定位部26a及旋转限制部26b固定到设置于突出部26的第一弹性部件固定部26c。更具体地说,第一弹性部件固定部26c位于一端部36a的+Z方向侧,支承一端部36a。
弹性部件36的另一端部36b通过第二定位部34a固定到设置于接收部34的第二弹性部件固定部34b。更具体地说,第二弹性部件固定部34b位于另一端部36b的+Z方向侧,支承另一端部36b。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部件36的第二弹性部36d的+Z方向侧及-Z方向侧,没有配置妨碍第二弹性部36d在Z轴方向上的位移的部件。由此,在第二弹性部36d中,例如在沿标注有附图标记Z1的箭头方向施加冲击时,第二弹性部36d沿-Z方向弹性变形,以接收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向-Z轴方向侧的位移。此外,在图5中,标注有附图标记36d-1的双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沿-Z方向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部36d。
通过第二弹性部36d弹性变形,在弹性部件36中产生光轴方向上的弹力。利用所述弹力,可动体14可以从相对于固定体16沿光轴方向位移的位置返回到光轴方向上的原来的位置。
另外,如图4~图6所示,弹性部件36在可动体14和固定体16之间配置为第一弹性部36c的板厚方向朝向绕光轴的方向R。因此,在将可动体14牢固地支承为相对于与作为旋转方向的绕光轴的方向R不同的光轴方向和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不会小心地位移的状态下,使其能够在绕光轴的方向R上平滑地变形。
<<<关于突出部和接收部的关系>>>
在图4~图9中,对突出部26和接收部34的关系进行说明。
首先,对突出部26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6从保持架框22的四个角沿着第一轴线方向或第二轴线方向突出。更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6具备第一被限制部38、第二被限制部40a、40b以及第三被限制部42a、42b。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一例对沿着第一轴线方向突出的突出部26和接收突出部26的接收部34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沿着第二轴线方向突出的突出部26和接收突出部26的接收部34的情况下,替换为突出部26及接收部34的第一轴线方向和第二轴线方向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第一被限制部38在突出部26形成于第一轴线方向上的前端侧(图4及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被限制部38作为整体形成为圆弧状的曲面。具体地说,作为一个例子,构成为沿着以光轴L为中心的虚拟圆C1的圆周的曲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轴线方向上,在第一被限制部38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槽部44。在槽部44配置有弹性部件36的第一弹性部36c。另外,在第一被限制部38,第二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被槽部44切口,在第二轴线方向上一分为二,形成第一被限制部38a、38b。
在突出部26上设置有第一弹性部件固定部26c的一侧的第一被限制部38a的-Z轴方向侧端部,第一被限制部38a的一部分被切割形成避让部38c(图4)。设置避让部38c是为了在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向-Z轴方向位移时,避免第一被限制部38a与弹性部件36的另一端部36b及第二弹性部36d发生干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被限制部38形成为沿着虚拟圆C1的圆周的圆弧状的曲面,但是不限定于所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沿着与虚拟圆C1的圆周相接的切线(未图示)从槽部44向第二轴线上的外侧延伸并且随着向第二轴线方向上的外侧延伸而向光轴L即中心方向侧倾斜的锥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6的第二轴线方向的两侧的端部的侧面构成为第二被限制部40a、40b(图4~图6)。此外,在突出部26的+Z方向侧的端部及-Z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第三被限制部42a、42b(图5、图6及图9)。
<<<关于接收部>>>
接着,在图5~图9中,对接收部34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部34构成为在固定框28的四个角沿着第一轴线方向或第二轴线方向凹陷的凹部,为在其内侧接收突出部26的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部34具备第一限制部46a、46b、第二限制部48a、48b以及第三限制部50。
如图6所示,在突出部26被接收部34接收的状态下,在第一轴线方向上,以与第一被限制部38a、38b对置的方式形成有第一限制部46a、46b。第一限制部46a形成为与第一被限制部38a对置的面,第一限制部46b形成为与第一被限制部38b对置的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轴线方向上,第一限制部46a、46b和第一被限制部38a、38b的间隔以第一长度L6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长度L6是在第一轴线方向上,第一限制部46a和第一被限制部38a的间隔最窄的部位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被限制部38a、38b形成为沿着以光轴L为中心的虚拟圆C1的圆弧形状,所以第一限制部46a和第一被限制部38a的间隔及第一限制部46b和第一被限制部38b的间隔构成为随着朝向第二轴线方向的外侧而变宽。换句话说,第一被限制部38具有与对置的第一限制部46a、46b的第一轴线方向上的间隔随着朝向第二轴线方向外侧而变宽的形状。
因此,如图7所示,当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沿绕光轴的方向R旋转时,能够抑制第一被限制部38a、38b对第一限制部46a、46b的干扰。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当冲击在第一轴线方向作用于图6中的可动体14即保持架框22上时,突出部26在接收部34内朝向第一限制部46a、46b侧位移。这时,如果保持架框22在第一轴线方向上位移第一长度L6以上,则突出部26的第一被限制部38a、38b与第一限制部46a、46b接触。由此,限制了保持架框22在第一轴线方向上朝向接近第一限制部46a、46b的方向超过第一长度L6的位移(抖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体14和固定体16之间,隔着光轴L在第一轴线上的相反的位置还形成有一组突出部26及接收部34。因此,由于在第一轴线上隔着光轴L配置有两组突出部26及接收部34,所以可以限制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的位移、在图6中突出部26接近第一限制部46a、46b的方向及远离第一限制部46a、46b的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位移。因此,由于能够抑制弹性部件36在第一轴线方向上的规定以上的变形,所以能够抑制意外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制部46a、46b和第一被限制部38a、38b的间隔L6即第一长度为小于弹性部件36的第一部位36e和第二部位36f的间隔L5即第二长度的距离。在此,优选将第一限制部46a、46b和第一被限制部38a、38b的间隔L6设为弹性部件36的第一部位36e或第二部位36f在第一轴线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区域内的距离。
由此,即使在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沿第一轴线方向位移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弹性部件36的第一部位36e及第二部位36f的变形设定在弹性变形区域内,能够防止弹性部件36的第一部位36e及第二部位36f的塑性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收部34,第二限制部48a、48b构成为沿着第一轴线方向延伸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制部48a设置于与形成于突出部26的第二被限制部40a对置的位置。同样,第二限制部48b设置于与形成于突出部26的第二被限制部40b对置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二限制部48a和第二被限制部40a、一对第二限制部48b和第二被限制部40b在第二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作为可动体14的旋转方向上的抖动限制单元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轴线方向上,第二限制部48a和第二被限制部40a的间隔及第二限制部48b和第二被限制部40b的间隔以长度L7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如果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沿绕光轴的方向R旋转长度L7以上,则可动体14的第二被限制部40b与固定体16的第二限制部48b接触。由此,限制了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的长度L7以上的旋转(抖动)。同样,如果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沿与图7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长度L7以上,则可动体14的第二被限制部40a与固定体16的第二限制部48a接触,限制了可动体14的旋转(抖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收部34形成有与弹性部件36的第一弹性部36c对置的弹性部件对置部34c、34d。具体地说,在接收部34,弹性部件对置部34c设置于设置有第二限制部48a的一侧,弹性部件对置部34d设置于设置有第二限制部48b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36的第一弹性部36c和弹性部件对置部34c的间隔及第一弹性部36c和弹性部件对置部34d的间隔设定为长度L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制部48a和第二被限制部40a的间隔及第二限制部48b和第二被限制部40b的间隔的长度L7设定得小于第一弹性部36c和弹性部件对置部3c的间隔及第一弹性部36c和弹性部件对置部34d的间隔的长度L8。
因此,如图7及图8所示,当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旋转,且弹性部件36的第一弹性部36c的第一部位36e和第二部位36f在绕光轴的方向R上分别向相反方向弹性变形时,能够防止第一部位36e与弹性部件对置部34d接触,且能够防止第二部位36f与弹性部件对置部34c接触。
此外,理想的是,将第二限制部48a和第二被限制部40a的间隔及第二限制部48b和第二被限制部40b的间隔的长度L7设为弹性部件36的第一部位36e或第二部位36f在第二轴线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区域内的距离。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弹性部36c的意外变形即塑性变形。
接着,在图3、图9中对第三限制部50、52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收部34,在+Z轴方向侧端部设置有第三限制部50。第三限制部50在突出部26的+Z方向侧隔开长度L9的间隔配置,构成为从+Z方向侧覆盖突出部26。具体地说,第三限制部50以长度L9的间隔与突出部26的+Z轴方向侧端部的第三被限制部42a对置。第三限制部50在可动体14朝向+Z轴方向位移长度L9以上时限制可动体14朝向+Z轴方向侧的位移。
另一方面,在突出部26的-Z方向侧,隔开长度L10的间隔配置有底板30的外缘部30b。在外缘部30b上与突出部26对置的部位作为限制可动体14朝向-Z轴方向的位移的第三限制部52发挥作用。具体地说,第三限制部52以长度L10的间隔与突出部26的-Z轴方向侧端部的第三被限制部42b对置。第三限制部52在可动体14朝向-Z轴方向位移长度L10以上时限制可动体14朝向-Z轴方向侧的位移。
在此,理想的是,将长度L9及长度L10设为弹性部件36的第二弹性部36d在光轴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区域内的距离。由此,能够防止第二弹性部36d的意外变形即塑性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可动体14及固定体16上夹着光轴L沿第一轴线方向设置两组突出部26及接收部34,夹着光轴L沿第二轴线方向设置两组突出部26及接收部34的结构。而且,在各突出部26设置有第一被限制部38、第二被限制部40及第三被限制部42,在各接收部34及底板30设置有第一限制部46、第二限制部48及第三限制部50、52。构成为这些被限制部38、40、42和限制部46、48、50、52的对置的对分别限制第一轴线方向、第二轴线方向及光轴方向上的、可动体14相对于固定体16的位移(抖动)。
此外,通过将弹性部件36安装到作为限制这些位移(抖动)的单元的突出部26和接收部34,可以直接减小弹性部件36上的可动体14的抖动负荷,抑制意外的变形,换句话说,能够抑制塑性变形等,并且维持光学单元10的光学性能。此外,由于将弹性部件36的安装部位设为限制单元,因此能够精确地限制可动体14的抖动。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更方式>>>
(1)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可动体14及固定体16上夹着光轴L沿第一轴线方向设置两组突出部26及接收部34,且夹着光轴L沿第二轴线方向设置两组突出部26及接收部34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将成对的突出部26及接收部34在绕光轴的方向R上以等间隔设置于旋转对称的位置的结构。在所述结构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结构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关于本变形例,也能够应用于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以后的各方式中。
(2)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弹性部件36上,在第一弹性部36c和另一端部36b之间设置第二弹性部36d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代替所述结构,采用在第一弹性部36c和一端部36a之间设置第二弹性部36d的结构,如图10所示,也可以采用在第一弹性部36c和一端部36a之间及第一弹性部36c和另一端部36b之间分别设置第二弹性部36d的结构。特别是通过在两个部位设置第二弹性部36d,能够提高弹性部件36最终是光学单元10在光轴方向上的耐久性。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弹性部件36的第二弹性部36d的屈曲。此外,在图10中,标注有附图标记36d-1的双点划线示意性地表示在光轴方向上已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部36d。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11及图12中,对光学单元10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弹性部件54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关于弹性部件54以外的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在图1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弹性部件54的一端部54a安装在设置于保持架框22的四个角的突出部26,另一端部54ba安装在未图示的固定框28的接收部34的结构。
在图12中,弹性部件54具备一端部54a、另一端部54b、第一弹性部54c以及第二弹性部54d,整体形成为U字形。第一弹性部54c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设置,具备第一部位54e和第二部位54f。第一部位54e和第二部位54f作为一例在第二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此外,图12中的弹性部件54的姿势是一个例子,第一部位54e和第二部位54f隔开间隔的方向也可以是第一轴线方向。另外,在图12中,光轴方向设定为Z轴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部54d形成于第一弹性部54c的第一部位54e和第二部位54f之间。第二弹性部54d作为一个例子沿第二轴线方向延伸设置,换言之,沿与光轴L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弹性部54d从第一部位54e沿第二轴线方向延伸之后,弯曲并U形转弯,与第二部位54f连接。即,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弹性部54d构成弹性部件54中的U字形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部件54上,当光轴方向的力例如标注有附图标记Z2的力作用在一端部54a和另一端部54b之间时,由于另一端部54b固定于固定体16上,因此一端部54a欲在力Z2所作用的方向,在图12中向-Z方向位移。由此,第一部位54e和第二部位54f在光轴方向(Z轴方向)上向相反方向位移。其结果是,在第二弹性部54d上与第一部位54e连接的部位向-Z轴方向侧位移,与第二部位54f连接的部位向+Z方向侧位移。
其结果是,由于第二弹性部54d的位移量可以小于可动体14的位移量,所以能够减小施加于第二弹性部54d的负荷。另外,由于将第二弹性部54d形成为U字形,因此能够提高第二弹性部54d的耐久性,能够抑制第二弹性部54d的屈曲。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13中,对光学单元10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弹性部件56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关于弹性部件56以外的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弹性部件56具备一端部56a、另一端部56b、第一弹性部56c、第二弹性部56d以及第三弹性部56e,整体形成为U字形。第一弹性部56c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设置,具备第一部位56f和第二部位56g。第二弹性部56d沿着与光轴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在图13中沿着第二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具备第一部位56h和第二部位56j。第三弹性部56e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设置,具备第一部位56k和第二部位56m。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部件56上,从一端部56a起依次设置有第一部位56f、第一部位56h、第一部位56k,从另一端部56b起设置有第二部位56g、第二部位56j以及第二部位56m。第三弹性部56e形成为U字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位56f、56h、56k和第二部位56g、56j、56m作为一个例子在第二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此外,图13中的弹性部件56的姿势是一个例子,第一部位56f、56h、56k和第二部位56g、56j、56m隔开间隔的方向也可以是第一轴线方向。另外,在图13中,光轴方向设定为Z轴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沿绕光轴的方向R产生弹力的部分,具体地说为第一弹性部56c和第三弹性部56e。另外,作为在光轴方向上产生弹力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弹性部56d。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两个沿绕光轴的方向R产生弹力的部分,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向绕光轴的方向R的抖动。此外,由于在第二弹性部56d设置有第一部位56h及第二部位56j,因此能够提高第二弹性部56d的耐久性,能够抑制第二弹性部56d的屈曲。
<<<第四实施方式>>>
在图14及图15中,对光学单元10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弹性部件58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弹性部件58以外的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
在图15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弹性部件58的一端部58安装在设置于保持架框22的四个角的突出部26,另一端部58b安装在未图示的固定框28的接收部34的结构。
在图15中,弹性部件58具备一端部58a、另一端部58b、第一弹性部58c以及第二弹性部58d、58e。第一弹性部58c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设置,具备第一部位58f和第二部位58g。第一部位58f和第二部位58g作为一个例子在第二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58c形成为U字形。此外,图15中的弹性部件58的姿势是一个例子,第一部位58f和第二部位58g隔开间隔的方向也可以是第一轴线方向。另外,在图15中,光轴方向设定为Z轴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端部58a和第一弹性部58c的第一部位58f之间形成有第二弹性部58d,在另一端部58b和第一弹性部58c的第二部位58g之间形成有第二弹性部58e。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部件58隔着第二轴线在一侧形成有一端部58a,在另一侧形成有另一端部58b。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弹性部件58上形成有两个第二弹性部58d、58e,因此能够提高弹性部件58的光轴方向的耐久性,能够抑制第二弹性部58d、58e的屈曲。
<<<第五实施方式>>>
在图16(A)中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6(A)及图16(B)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弹性部件60的一端部60a安装在设置于保持架框22的四个角的突出部26,另一端部60b安装在未图示的固定框28的接收部34的结构。
在图16(A)中,弹性部件60整体形成为I字形,具备一端部60a、另一端部60b、第一弹性部60c以及第二弹性部60d。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部60d的一端连接到一端部60a,且沿与光轴交叉的方向延伸。在第二弹性部60d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弹性部60c。第一弹性部60c沿着光轴方向延伸设置,在-Z方向侧的端部与另一端部60b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60的一端部60a和另一端部60b作为一个例子在第二轴线方向上配置于相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弹性部件60也具备在绕光轴的方向R上产生弹力的第一弹性部60c和在光轴方向上产生弹力的第二弹性部60d,因此能够简化光学单元10的抖动限制单元的结构。另外,在弹性部件60中,将第一弹性部60c形成为I字形,因此在光学单元10的以光轴L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上能够缩小弹性部件60的占有区域,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第五实施方式的变更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A)所示,采用了将第二弹性部60d配置于一端部60a和第一弹性部60c之间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所述构成,采用将第二弹性部60d配置于另一端部60b和第一弹性部60c之间的结构,如图16(B)所示,也可以采用将第二弹性部60d配置于一端部60a和第一弹性部60c之间,将第二弹性部60e配置于另一端部60b和第一弹性部60c之间,从而设置两个第二弹性部的结构。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不用说,这些变形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光学单元;12…光学模块;12a…透镜;12b…外壳;14…可动体;16…固定体;18…滚动驱动机构;20…滚动支承机构;22…保持架框;24A…磁体;24B…磁体;26…突出部;26a…第一定位部;26b…旋转限制部;26c…第一弹性部件固定部;28…固定框;28a…线圈安装部;30…底板;30a…开口部;30b…外缘部;32A…线圈;32B…线圈;34…接收部;34a…第二定位部;34b…第二弹性部件固定部;34c…弹性部件对置部;34d…弹性部件对置部;36…弹性部件;36a…一端部;36b…另一端部;36c…第一弹性部;36d…第二弹性部;36e…第一部位;36f…第二部位;36g…第一被定位部;36h…被旋转限制部;36j…第二被定位部;38…第一被限制部;38a…第一被限制部;38b…第一被限制部;38c…避让部;40…第二被限制部;40a…第二被限制部;40b…第二被限制部;42…第三被限制部;42a…第三被限制部;42b…第三被限制部;44…槽部;46…第一限制部;46a…第一限制部;46b…第一限制部;48…第二限制部;48a…第二限制部;48b…第二限制部;50…第三限制部;52…第三限制部;54…弹性部件;54a…一端部;54b…另一端部;54c…第一弹性部;54d…第二弹性部;54e…第一部位;54f…第二部位;56…弹性部件;56a…一端部;56b…另一端部;56c…第一弹性部;56d…第二弹性部;56e…第三弹性部;56f…第一部位;56g…第二部位;56h…第一部位;56j…第二部位;56k…第一部位;56m…第二部位;58…弹性部件;58a…一端部;58b…另一端部;58c…第一弹性部;58d…第二弹性部;58e…第二弹性部;58f…第一部位;58g…第二部位;60…弹性部件;60a…一端部;60b…另一端部;60c…第一弹性部;60d…第二弹性部;60e…第二弹性部;C1…虚拟圆;L…光轴;L1…第一轴线;L2…第二轴线;L3…长度;L4…长度;L5…长度;L6…长度;L7…长度;L8…长度;L9…长度;L10…长度;R…绕光轴的方向;X…偏转方向;Y…俯仰方向;Z1…箭头方向;Z2…力;t1…板厚。

Claims (15)

1.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
固定体;
滚动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绕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旋转;以及
滚动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转动,
其中,所述滚动支承机构包括:
至少一组突出部,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在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上配置于隔着所述光轴对置的位置;以及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部安装于所述突出部,另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所述光轴旋转,
所述至少一组突出部通过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接触,来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
2.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
固定体;
滚动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绕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旋转;以及
滚动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转动,
其中,所述滚动支承机构包括:
多个突出部,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在绕所述光轴的方向上以等间隔配置于旋转对称的位置;以及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部安装于所述突出部,另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所述光轴旋转,
所述突出部通过与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接触,来限制所述可动体的抖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构成为板簧,
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可动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以所述板簧的板厚方向朝向绕所述光轴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包括:
沿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部位;以及
在与所述光轴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沿所述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形成为U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支承机构在所述可动体及所述固定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具备:接收所述突出部的接收部,
将与所述光轴交叉的方向且穿过所述突出部及所述接收部的方向设为第一轴线方向、将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二轴线方向时,
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在所述一组或多个突出部设置有第一被限制部,
在与所述突出部对应的所述接收部,与所述第一被限制部隔开间隔设置有第一限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具有: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间隔,随着从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而变宽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的转动轨迹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形成为:沿着相对于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的转动轨迹的切线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限制部的间隔,小于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二部位的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在所述突出部设置有第二被限制部,
在所述接收部,与所述第二被限制部隔开间隔设置有第二限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及所述第二限制部,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两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部件中,所述第一部位及所述第二部位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接收部内,
在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在所述接收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部位及所述第二部位隔开间隔对置的弹性部件对置部,
所述第二轴线方向上的所述第二被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的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和所述弹性部件对置部的间隔。
13.根据权利要求5~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在所述可动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被限制部,
在所述固定体上,与所述第三被限制部隔开间隔设置有第三限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被限制部设置于所述突出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模块具备:俯仰方向及偏转方向上的抖动修正机构。
CN201980056130.8A 2018-08-31 2019-08-07 光学单元 Active CN112602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62975A JP7096108B2 (ja) 2018-08-31 2018-08-31 光学ユニット
JP2018-162975 2018-08-31
PCT/JP2019/031239 WO2020045012A1 (ja) 2018-08-31 2019-08-07 光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2016A true CN112602016A (zh) 2021-04-02
CN112602016B CN112602016B (zh) 2022-07-05

Family

ID=69644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6130.8A Active CN112602016B (zh) 2018-08-31 2019-08-07 光学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9464B2 (zh)
JP (1) JP7096108B2 (zh)
CN (1) CN112602016B (zh)
WO (1) WO20200450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0278A (zh) * 2021-04-20 2022-10-2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和光学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6107B2 (ja) * 2018-08-31 2022-07-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156415A (ja) * 2021-03-31 2022-10-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66789A (ja) * 2009-05-18 2010-11-25 Canon Inc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083692A (ja) * 2011-10-06 2013-05-09 Sony Corp 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20130121672A1 (en) * 2010-07-29 2013-05-16 Kazuo Shikama Tilt-correction unit
JP2013125080A (ja) * 2011-12-13 2013-06-24 Micro Uintekku Kk 撮影用光学装置の揺動装置支持機構
JP2015082072A (ja) * 2013-10-24 2015-04-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7003956A (ja) * 2015-06-12 2017-01-0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
WO2017135649A1 (ko) * 2016-02-04 2017-08-10 엘지이노텍(주)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JP2017215550A (ja) * 2016-06-02 2017-12-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8077395A (ja) * 2016-11-10 2018-05-1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5741B2 (ja) * 2006-10-04 2010-07-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417136B2 (ja) 2009-11-30 2014-02-1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0969561B2 (en) * 2017-05-17 2021-04-06 Tdk Taiwan Corp. Driving mechanism
JP7096107B2 (ja) * 2018-08-31 2022-07-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JP7186047B2 (ja) * 2018-09-27 2022-12-0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66789A (ja) * 2009-05-18 2010-11-25 Canon Inc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130121672A1 (en) * 2010-07-29 2013-05-16 Kazuo Shikama Tilt-correction unit
JP2013083692A (ja) * 2011-10-06 2013-05-09 Sony Corp 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3125080A (ja) * 2011-12-13 2013-06-24 Micro Uintekku Kk 撮影用光学装置の揺動装置支持機構
JP2015082072A (ja) * 2013-10-24 2015-04-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7003956A (ja) * 2015-06-12 2017-01-0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
WO2017135649A1 (ko) * 2016-02-04 2017-08-10 엘지이노텍(주)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JP2017215550A (ja) * 2016-06-02 2017-12-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8077395A (ja) * 2016-11-10 2018-05-1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0278A (zh) * 2021-04-20 2022-10-2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和光学设备
CN115220278B (zh) * 2021-04-20 2024-05-3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和光学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34841A (ja) 2020-03-05
WO2020045012A1 (ja) 2020-03-05
US20210349329A1 (en) 2021-11-11
CN112602016B (zh) 2022-07-05
US11579464B2 (en) 2023-02-14
JP7096108B2 (ja)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02016B (zh) 光学单元
CN112639604B (zh) 光学单元
CN111752067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KR102545041B1 (ko) 흔들림 보정 기능을 구비한 광학 유닛
JP7376279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218350668U (zh) 光学单元
KR20200115172A (ko) 광학 유닛
CN115144999A (zh) 光学单元及智能手机
CN11270344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单元
CN115145000A (zh) 光学单元、智能手机及光学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1514508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5145086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218350669U (zh) 光学单元
JP2021063886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467546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675471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344785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4675470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675468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WO2018025472A1 (ja) 羽根駆動装置
CN114647126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23084861A (ja) 光学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