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1997B - 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1997B
CN112601997B CN201980056116.8A CN201980056116A CN112601997B CN 112601997 B CN112601997 B CN 112601997B CN 201980056116 A CN201980056116 A CN 201980056116A CN 112601997 B CN112601997 B CN 1126019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identification mark
resin layer
identification
fib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61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01997A (zh
Inventor
山口秀树
平野正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01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1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1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395Glass optical fibre with a protective coating, e.g. two layer polymer coating deposited directly on a silica cladding surface during fibre manufa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82Code or colour mark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3Optical cables with ribbon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8Ribbon cab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004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re effective area or mode field radius
    • G02B6/02009Large effective area or mode field radius, e.g. to reduce nonlinear effects in single mode fibres
    • G02B6/02014Effective area greater than 60 square microns in the C band, i.e. 1530-1565 nm
    • G02B6/02019Effective area greater than 90 square microns in the C band, i.e. 1530-1565 n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具有:包含芯部和包层部的光传输体(示例为玻璃纤维13)、被覆光传输体的初级树脂层(14)、以及被覆初级树脂层(14)的次级树脂层(15),在次级树脂层(15)的表面上沿着光传输体的轴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有光纤识别用的识别标记(11)(示例为连续识别标记12)。光传输体在波长1550nm处的有效截面积为90μm2以上,预定的间隔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9MPa以下。

Description

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申请要求基于2018年8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58775号的优先权,并且援引所述日本专利申请所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现有已知一种光纤,该光纤具有这样的结构:在光传输体(也称为玻璃纤维)的外侧设置有由杨氏模量较低的软质树脂构成的初级树脂层,进一步在其外侧设置有由杨氏模量较高的硬质树脂构成的次级树脂层(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专利文献2-5公开了将用于识别光纤种类的识别标记附着在被覆树脂层上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92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474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731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21544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0-0099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具有:包含芯部和包层部的光传输体、被覆该光传输体的初级树脂层、以及被覆该初级树脂层的次级树脂层,在该次级树脂层的表面上沿着所述光传输体的轴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有光纤识别用的识别标记,所述光传输体在波长1550nm处的有效截面积为90μm2以上,所述预定的间隔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所述初级树脂层的杨氏模量为0.9MPa以下。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具有:包含芯部和包层部的光传输体、被覆该光传输体的初级树脂层、被覆该初级树脂层的次级树脂层、以及着色层,在该次级树脂层或该着色层的外部表面上沿着所述光传输体的轴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有光纤识别用的识别标记,该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所述光传输体在波长1550nm处的有效截面积设为90μm2以上,并且将所述初级树脂层的杨氏模量设为0.9MPa以下,在所述次级树脂层或所述着色层的外部表面上以100mm以上500mm以下的间隔设置所述识别标记的步骤;以及对设置有所述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测定其在波长1550nm处的带有标记后的传输损耗的步骤,所测定的所述带有标记后的传输损耗的过剩损耗为0.003dB/km以下。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图2是表示图1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纵向方向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A]图3A是本发明第2、3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B]图3B是本发明第2、3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图4是表示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在波长1550nm处的评价结果的表。
[图5]图5是说明识别标记间隔与传输损耗变化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图6是说明容纳有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光纤线缆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A]图7A是表示使用了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带芯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B]图7B是表示使用了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带芯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C]图7C是表示使用了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带芯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识别光纤的情况下,已知可以通过设置光纤的芯线颜色和识别标记(通常称为点标记或环标记)来实现。虽然通过芯线颜色和识别标记的组合可以识别更多的光纤,但是有可能因识别标记对光纤施加应力而产生微弯损耗,从而使光纤的传输损耗增加。特别是,在扩大了光传输体的有效截面积的情况下,对侧压(外部应力)会敏感地产生反应,在缆线化、容纳在中继器等光纤加工时,光纤的传输损耗容易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传输损耗的增加几乎为零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传输损耗的增加几乎为零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容并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是,(1)一种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具有:包含芯部和包层部的光传输体、被覆该光传输体的初级树脂层、以及被覆该初级树脂层的次级树脂层,在该次级树脂层的表面上沿着所述光传输体的轴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有光纤识别用的识别标记,所述光传输体在波长1550nm处的有效截面积为90μm2以上,所述预定的间隔为100mm以上500mm以下,所述初级树脂层的杨氏模量为0.9MPa以下。为了满足低的非线性化的要求,在将波长1550nm处的有效截面积扩大到90μm2以上的情况下,微弯损耗有时会增加。但是,由于将初级树脂层的杨氏模量设为0.9MPa以下,因而可以减少微弯损耗。另外,虽然在识别标记的间隔小于100mm的情况下传输损耗倾向于增加,但是将识别标记的间隔设为100mm以上,因而能够抑制传输损耗的增加。结果,可以提供一种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的增加几乎为零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此外,由于将识别标记的间隔设为500mm以下,因此在缆线操作时可以容易地识别光纤芯线。
(2)在本发明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的间隔为200mm以上,所述光传输体的有效截面积为100μm2以上170μm2以下。如果将识别标记的间隔设为200mm以上,则即使将有效截面积扩大了的光纤芯线卷绕在线轴上,也能够缩短使传输损耗达到稳定的时间。
(3)在本发明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的间隔为200mm以上350mm以下,所述初级树脂层的杨氏模量为0.6MPa以下。如果将识别标记的间隔设为200mm以上350mm以下、将初级树脂层的杨氏模量设为0.6MPa以下,则即使是有效截面积扩大了的光纤芯线,也能够使传输损耗的增加几乎为零。
(4)在本发明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传输体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7dB/km以下。可以用于需要几千千米的长距离传输、并且要求0.17dB/km以下的传输损耗的海底用光纤和陆地干线用光纤。
(5)在本发明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标记为单个的识别标记。由于标记数量较少,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传输损耗的增加。
(6)在本发明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标记为多个连续形成的连续识别标记。可以识别更多的光纤。
(7)在本发明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光纤带芯线,其中,所述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并排配置,并用胶带被覆来覆盖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周围,包括所述预定的间隔不同的所述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即使排列多根光纤芯线,如果识别标记的间隔不同,就算具有(例如)相同的芯线颜色也能够识别光纤芯线,因此能够容纳更多的光纤芯线。
(8)在本发明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光纤线缆,其中容纳有多根所述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包括所述预定的间隔不同的所述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即使容纳多根光纤芯线,如果识别标记的间隔不同,就算具有(例如)相同的芯线颜色也能够识别光纤芯线,因此能够容纳更多的光纤芯线。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是,(9)一种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该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具有:包含芯部和包层部的光传输体、被覆该光传输体的初级树脂层、被覆该初级树脂层的次级树脂层、以及着色层,在该次级树脂层或该着色层的外部表面上沿着所述光传输体的轴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有光纤识别用的识别标记,该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所述光传输体在波长1550nm处的有效截面积设为90μm2以上,并且将所述初级树脂层的杨氏模量设为0.9MPa以下,在所述次级树脂层或所述着色层的外部表面上以100mm以上500mm以下的间隔设置所述识别标记的步骤;以及对设置有所述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测定在波长1550nm处的带有标记后的传输损耗的步骤,所测定的所述带有标记后的传输损耗的过剩损耗为0.003dB/km以下。由于带有标记后的传输损耗的过剩损耗为0.003dB/km以下,因此可以制造出光传输体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的增加几乎为零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需要说明的是,带有标记后的传输损耗的过剩损耗是指因识别标记的存在而导致的传输损耗的增加量,可以根据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传输损耗的波长依赖性来推测。另外,也可以从设置识别标记前的光纤的传输损耗值与带有识别标记后的光纤芯线的传输损耗值的差值来直接计算。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纵向方向截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所示,在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中,表示光纤种类的识别标记例如可以通过喷墨打印机的油墨喷射附着等,由多个连续而成的连续识别标记12形成。连续识别标记12按照识别标记间隔L重复地设置,并形成在光纤的整个长度上。需要说明的是,识别标记间隔L对应于本发明的预定的间隔。图1所示的连续识别标记12例如由3个识别标记11构成(也称为三重识别标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说的连续识别标记是指一系列的识别标记组,其中,以小于识别标记间隔L但可被目视识别这样程度的间隔隔开而形成多个识别标记。
如图2所示,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由玻璃纤维13、初级(一次)树脂层14、次级(二次)树脂层15、识别标记11、以及着色层16构成。在图2中,在次级树脂层15的外部表面上设置有识别标记11,识别标记11具有难以消失的优点。另外,也可以在着色层16的表面上设置识别标记1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后续工序中将识别标记设置在设置有着色层16的光纤芯线上。需要说明的是,玻璃纤维13对应于本发明的光传输体。玻璃纤维13的外侧被覆有初级树脂层14、进一步在其外侧被覆有次级树脂层15的结构也被称为光纤素线17。
玻璃纤维13例如由纯SiO2玻璃形成,是标准外径例如为125μm的光波导。玻璃纤维13具有芯部和包层部,芯部设置在(例如)包括玻璃纤维13的中心轴线的区域中,包层部设置在包围芯部的区域中。为了使包层部的折射率低于芯部的折射率,例如在包层部中添加氟元素。需要说明的是,芯部可以含有GeO2、氟元素、氯元素,包层部可以由纯SiO2玻璃或含有氯元素的SiO2玻璃形成。
在通用的ITU-T G.652所建议的单模光纤中,相对于玻璃纤维13的外径为125μ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有效截面积Aeff在70~90μm2的范围内。在长距离传输的用途中,为了满足低的非线性化的要求,所述有效截面积Aeff为90μm2以上,优选为100μm2以上,更优选为120μm2以上。当有效截面积Aeff增大时,微弯损耗和宏弯损耗变差,因此上限值例如为170μm2。但是,根据光纤的用途,该上限值可以扩大至该数值以上。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例如为0.17dB/km以下。但不限于此,越低越适用于长距离传输,现有技术中已经实现0.14dB/km的光纤。另外,在传输距离为3,000km以下等的情况下,传输损耗只要为0.2dB/km左右即可。
初级树脂层14的外径为140μm~220μm左右,是由杨氏模量较低的软质树脂构成的被覆层(层厚为30μm~50μm左右)。次级树脂层15的外径为180μm~260μm左右,是由杨氏模量较高的硬质树脂构成的被覆层(层厚为10μm~35μm左右)。通过使初级树脂层14变得柔软(杨氏模量减小),可以减小线轴卷绕时的损耗。
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例如为0.9MPa以下,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的下限值例如为0.07MPa。如上所述,在有效截面积Aeff扩大到90μm2以上的情况下,微弯损耗有时会增加。但是,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越低,对微弯损耗的耐性越强,通过将其设为0.9MPa以下,从而能够减少微弯损耗。另外,当其优选为0.6MPa以下,更优选为0.2MPa以下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有效截面积Aeff,或者使光纤芯线的外径减小到220μm以下。在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较低的情况下,由于光纤的机械强度和环境可靠性有可能劣化,因此例如优选为0.07MPa以上。
另外,为了确保机械强度,次级树脂层15的杨氏模量为500MPa~2000MPa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着色层16的层厚例如为5μm~10μm左右,通过由紫外线固化型油墨(例如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物质来进行着色。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着色后的光纤芯线的外径减小到例如210μm以下,则可以在相同形状的光纤线缆中容纳更多的光纤芯线。
在沿着玻璃纤维13的轴向以识别标记间隔L来设置连续识别标记12时,在识别标记间隔L例如小于100mm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大的侧压施加到玻璃纤维13上,在玻璃纤维13上产生微弯损耗。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将玻璃纤维13的有效截面积Aeff设为90μm2以上、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设为0.9MPa以下的情况下,调整最佳的识别标记间隔L,从而实现对微弯损耗的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列举说明了三重识别标记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示例。例如,如图3A所示,光纤识别用的识别标记例如可以由连续2个识别标记11而成的连续识别标记12来形成(也称为双重识别标记)。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由4个以上的识别标记11构成。或者,如图3B所示,光纤识别用的识别标记也可以为单个识别标记11。在这些情况下,以识别标记间隔L重复并形成在光纤的整个长度上。
图4是表示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在波长1550nm处的评价结果的表,图5是说明识别标记间隔与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变化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在本发明中,在求出最佳的识别标记间隔时,测定带有标记前与带有标记后的传输损耗。详细而言,首先,准备这样的光纤芯线(光纤准备工序):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有效截面积Aeff为90μm2以上,并且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9MPa以下,在次级树脂层15的表面上(例如)完全没有设置识别标记11。
接下来,对该完全没有设置识别标记11的光纤芯线测定其在波长1550nm处的带有标记前的传输损耗(第1传输损耗测定工序)。接着,在次级树脂层15的表面上以100mm以上500mm以下的识别标记间隔L设置连续识别标记12(标记工序)。接着,对设置有连续识别标记12的光纤芯线测定其在波长1550nm处的带有标记后的传输损耗(第2传输损耗测定工序)。
然后,将所测得的带有标记后的传输损耗(第2传输损耗)与所测得的带有标记前的传输损耗(第1传输损耗)之差(也称为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变化量)大于0.003dB/km(判定C)的情况评价为传输损耗变化量大,优选为0.003dB/km以下(判定B),更优选为0.001dB/km以下(判定A)(光纤评价工序),从而求出最佳的识别标记间隔。
更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样品1中,玻璃纤维13的有效截面积Aeff为9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9MPa,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50m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680dB/km,为0.17dB/k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4dB/km,未达到0.003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C。
样品2中,与样品1同样地,有效截面积Aeff为9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9MPa,但是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100m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668dB/km,为0.17dB/k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28dB/km,达到0.003dB/km以下。但是,未达到0.001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B。
样品3中,与样品1同样地,有效截面积Aeff为9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9MPa,但是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200m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641dB/km,为0.17dB/k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01dB/km,达到0.001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A。
样品4中,有效截面积Aeff为10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9MPa,但是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50m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592dB/km,为0.17dB/k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7dB/km,未达到0.003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C。
样品5中,与样品4同样地,有效截面积Aeff为10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9MPa,但是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200m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547dB/km,为0.17dB/k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25dB/km,达到0.003dB/km以下。但是,未达到0.001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B。
样品6中,与样品4同样地,有效截面积Aeff为10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9MPa,但是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350m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526dB/km,为0.17dB/k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04dB/km,达到0.001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A。
样品7中,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9MPa,但是有效截面积Aeff为80μm2,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50mm。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1dB/km,达到0.001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A。但是,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950dB/km,未达到0.17dB/km以下。
样品8中,与样品4同样地,有效截面积Aeff为100μm2,但是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6MPa,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100m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523dB/km,为0.17dB/k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08dB/km,达到0.001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A。
样品9中,有效截面积Aeff为120μm2,但是与样品8同样地,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6MPa,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200m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523dB/km,为0.17dB/k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28dB/km,达到0.003dB/km以下。但是,未达到0.001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B。
样品10中,与样品9同样地,有效截面积Aeff为120μm2,但是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2MPa,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200m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496dB/km,为0.17dB/k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01dB/km,达到0.001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A。
样品11中,有效截面积Aeff为15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2MPa,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200m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447dB/km,为0.17dB/k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09dB/km,达到0.001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A。
样品12中,有效截面积Aeff为17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2MPa,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200mm。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467dB/km,为0.17dB/k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29dB/km,达到0.003dB/km以下。但是,未达到0.001dB/km以下,因此判定为B。
然后,对于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9MPa的情况(样品1-6),如图5所示,将识别标记间隔设定为横轴、将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变化量设定为纵轴,绘制了曲线图。
可以知道,在有效截面积Aeff为90μm2的情况下(样品1-3:图5中表示为●),当识别标记间隔小于100mm时,传输损耗变化量未达到0.003dB/km以下。
另外,可以知道,在有效截面积Aeff为100μm2的情况下(样品4-6:图5中表示为■),当识别标记间隔小于200mm时,传输损耗变化量未达到0.003dB/k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有效截面积Aeff为80μm2的情况下(样品7),由于玻璃纤维13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未达到0.17dB/km以下,因此在曲线图中省略。
这样,在有效截面积Aeff为90μm2的情况下,由于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100mm以上(样品2、样品3),因连续识别标记12而导致的应力变小,从而能够抑制传输损耗的增加。因此,可以提供一种传输损耗变化量为0.003dB/km以下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此外,由于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500mm以下,因此在缆线操作时可以容易地识别光纤芯线。
另外,在有效截面积Aeff为100μm2的情况下,如果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200mm以上(样品5、样品6),即使将有效截面积扩大了的光纤芯线卷绕到线轴(省略图示)上,也能够缩短从刚卷绕到线轴上之后直到传输损耗变得稳定的时间(也称为传输损耗的缓和时间)。具体而言,在识别标记间隔小于200mm(例如50mm)的情况下,传输损耗的缓和时间需要数十天,但是在识别标记间隔为200mm以上的情况下,传输损耗的缓和时间几天就可以了。
另外,在有效截面积Aeff为10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9MPa的情况下,如果将识别标记间隔设为200mm以上,则传输损耗变化量可以成为0.003dB/km以下,进一步,在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6MPa的情况下,传输损耗的增加可以几乎为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当识别标记间隔达到350mm时,传输损耗的增加可以几乎为零。另外,在有效截面积Aeff为12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6MPa、识别标记间隔为200mm以上的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可以成为0.003dB/km以下;在有效截面积Aeff为15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2MPa、识别标记间隔为200mm以上的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可以成为0.001dB/km以下;在有效截面积Aeff为170μm2、初级树脂层14的杨氏模量为0.2MPa、识别标记间隔为200mm以上的情况下,传输损耗变化量可以成为0.003dB/km以下。因此,可以用于需要数千千米的长距离传输、并且要求0.17dB/km以下的传输损耗的海底用光纤和陆地干线用光纤。
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可以通过着色层16的颜色和识别标记的组合来相互识别。例如,在将红、蓝、黄、白等12种颜色用于着色层的情况下,通过与没有识别标记的情况、带有单个识别标记的情况、带有双重识别标记的情况、带有三重识别标记的情况的组合,可以实现合计48芯的识别。
在设置连续识别标记12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微弯损耗,从而传输损耗会增加。因此,特别是在Aeff扩大到130μm2以上的情况下,有时希望使用单个识别标记。此时,可以通过着色层16的颜色和识别标记间隔的组合来相互识别。例如,在将红、蓝、黄、白等12种颜色用于着色层的情况下,通过与没有识别标记的情况、带有单个识别标记且识别标记间隔为200mm的情况、带有单个识别标记且识别标记间隔为240mm的情况、带有单个识别标记且识别标记间隔为280mm的情况、带有单个识别标记且识别标记间隔为350mm的情况的组合,可以实现合计60芯的识别。
另外,也可以通过将着色层的颜色、识别标记的数量、识别标记间隔进行组合来识别光纤芯线。例如,在将红、蓝、黄、白等12种颜色用于着色层的情况下,通过与没有识别标记的情况、带有单个识别标记且识别标记间隔为200mm的情况、带有单个识别标记且识别标记间隔为240mm的情况、带有双重识别标记且识别标记间隔为200mm的情况、带有双重识别标记且识别标记间隔为260mm的情况的组合,可以实现合计60芯的识别。
图6是描述容纳有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光纤线缆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A至图7C是表示使用了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带芯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所示的光纤线缆20具备:槽杆40、以纵向或横向卷绕在槽杆40的周围的压卷带50、施加在压卷带50的周围的线缆外皮51。
在槽杆40的中心部埋设受拉构件41。受拉构件41是对拉伸和压缩具有耐力的线材,例如可以使用钢丝或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纤维增强塑料)等。
在槽杆40的外周面上,沿着线缆的纵向方向形成多条(例如13条)呈螺旋状或SZ状的沟槽42。槽肋43从受拉构件21的周围呈放射状延伸,槽肋43形成沟槽42以与其他沟槽42区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容易地识别沟槽42,也可以在槽肋43的外周进行标记。
在沟槽42中,例如可以容纳使用125个8芯的连结型带芯线30而成为100芯的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7A所示,带芯线30例如是将8根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并排配置,并且在整个长度上通过由紫外线固化树脂等形成的共通被覆(表示为胶带被覆34)呈带状地成为一体化而成的。然后,带芯线30由识别标记间隔不同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构成。即,在一个带芯线30中,包括识别标记间隔L相互不同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
另外,也可以使用图7B所示的间断型的带芯线30以替代上述连结型的带芯线30。该带芯线30例如是这样形成的:将8根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并排配置,并通过连结部和非连结部将相邻的光纤芯线彼此间断地连结。在各个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的周围设有胶带被覆34,例如通过连结部32和非连结部33将由两芯成为一体化的芯线彼此间断地连结。在连结部32处,相邻的胶带被覆34相连,而在非连结部33处,相邻的胶带被覆34没有连结而是分离。
或者,如图7C所示,带芯线30也可以是胶带被覆34在相邻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之间(相当于连结部32)凹陷的结构。
另外,如图6所示,槽杆40以不使带芯线30飞出的方式被压卷带50卷绕,例如聚拢成圆形。
压卷带50例如可以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呈带状形成的材料,或者将PET等基材与无纺布粘贴在一起的材料等。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压卷带的内侧赋予吸水剂(例如吸水粉末)。如果压卷带起到吸水层的功能,则可以防止水流向带芯线。
压卷带50的外侧被线缆外皮51覆盖,例如形成为圆形,该线缆外皮51例如由PE(聚乙烯)、PVC(聚氯乙烯)等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列举说明了容纳有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的槽型的线缆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容纳在无槽型的线缆中。
另外,也可以不成为带芯线30,而是将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直接容纳在线缆中,从而成为松套管型的线缆。在带芯线30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胶带被覆34的颜色来相互识别带芯线30,但是在松套管型的情况下,需要相互识别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0本身。因此,优选应用本发明,通过着色层16的颜色、识别标记的数量、识别标记的间隔的组合来相互识别。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仅为上述含义,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表示,并且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符号说明
10…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11…识别标记、12…连续识别标记、13…玻璃纤维、14…初级树脂层、15…次级树脂层、16…着色层、17…光纤素线、20…光纤线缆、30…带芯线、32…连结部、33…非连结部、34…胶带被覆、40…槽杆、41…受拉构件、42…沟槽、43…槽肋、50…压卷带、51…线缆外皮、L…识别标记间隔。

Claims (9)

1.一种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具有:
包含芯部和包层部的光传输体、被覆该光传输体的初级树脂层、以及被覆该初级树脂层的次级树脂层,在该次级树脂层的表面上沿着所述光传输体的轴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有光纤识别用的识别标记,
所述光传输体在波长1550nm处的有效截面积为90μm2以上,所述预定的间隔为240mm以上500mm以下,所述初级树脂层的杨氏模量为0.9MPa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其中,
所述预定的间隔为350mm以上,所述光传输体的有效截面积为100μm2以上170μm2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其中,
所述初级树脂层的杨氏模量为0.6MPa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其中,
所述光传输体在波长1550nm处的传输损耗为0.17dB/k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其中,
所述识别标记为单个识别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其中,
所述识别标记为多个连续形成的连续识别标记。
7.一种光纤带芯线,其中,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并排配置,并且在各个所述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周围覆盖有胶带被覆,
所述光纤带芯线包括所述预定的间隔不同的所述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
8.一种光纤线缆,其中,容纳有多根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
所述光纤线缆包括所述预定的间隔不同的所述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
9.一种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该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具有:包含芯部和包层部的光传输体、被覆该光传输体的初级树脂层、被覆该初级树脂层的次级树脂层、以及着色层,在该次级树脂层或该着色层的外部表面上沿着所述光传输体的轴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有光纤识别用的识别标记,
该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所述光传输体在波长1550nm处的有效截面积设为90μm2以上,并且将所述初级树脂层的杨氏模量设为0.9MPa以下,在所述次级树脂层或所述着色层的外部表面上以240mm以上500mm以下的间隔设置所述识别标记的步骤;以及
对设置有所述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测定其在波长1550nm处的带有标记后的传输损耗的步骤,
所测定的所述带有标记后的传输损耗的过剩损耗为0.003dB/km以下。
CN201980056116.8A 2018-08-27 2019-08-26 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601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8775 2018-08-27
JP2018-158775 2018-08-27
PCT/JP2019/033394 WO2020045372A1 (ja) 2018-08-27 2019-08-26 識別マーク付光ファイバ心線、識別マーク付光ファイバ心線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01997A CN112601997A (zh) 2021-04-02
CN112601997B true CN112601997B (zh) 2023-01-10

Family

ID=69644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6116.8A Active CN112601997B (zh) 2018-08-27 2019-08-26 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3721B2 (zh)
EP (1) EP3845942A4 (zh)
JP (1) JPWO2020045372A1 (zh)
CN (1) CN112601997B (zh)
WO (1) WO20200453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40069297A1 (en) * 2020-11-11 2024-02-29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fiber cable
EP4394470A1 (en) * 2021-08-25 2024-07-03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fiber cable
WO2024024091A1 (ja) * 2022-07-29 2024-02-01 Swcc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437059A (zh) * 2022-08-25 2022-12-06 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喷环光纤及光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0057A (ja) * 1993-02-22 1994-09-09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に印字する印字方法
US5485539A (en) * 1994-08-01 1996-01-16 Siecor Corporation Fiber optic ribbon cable subunit bearing printed information
JP2004077536A (ja) * 2002-08-09 2004-03-11 Fujikura Ltd 識別型光ファイバ心線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15219271A (ja) * 2014-05-14 2015-12-0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
CN106132890A (zh) * 2014-12-03 2016-11-1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芯线和光纤带芯线
CN108061933A (zh) * 2016-11-07 2018-05-2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芯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4417B1 (fr) 1992-07-31 1994-09-16 Alcatel Cable Ruban de fibres optiques individualisées.
DE19810812A1 (de) 1998-03-12 1999-09-16 Siemens Ag Optisches Übertragungselement sowie Verfahren zur Reduzierung dessen Polarisationsmoden-Dispersion
DE19826301A1 (de) 1998-06-12 1999-12-16 Alcatel Sa Optische Faser und Verfahren zum Kennzeichnen einer optischen Faser
US7072554B2 (en) * 2002-08-09 2006-07-04 Fujikura Ltd.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fiber cable using the same
JP2011227298A (ja) * 2010-04-20 2011-11-10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配線形態
JP2012027317A (ja) 2010-07-26 2012-02-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心線
JP2012247464A (ja) 2011-05-25 2012-12-1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識別マーク付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WO2013065640A1 (ja) * 2011-11-04 2013-05-1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15215447A (ja) 2014-05-09 2015-12-0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6009045B1 (ja) * 2015-06-22 2016-10-1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18158775A (ja) 2017-03-22 2018-10-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加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0057A (ja) * 1993-02-22 1994-09-09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に印字する印字方法
US5485539A (en) * 1994-08-01 1996-01-16 Siecor Corporation Fiber optic ribbon cable subunit bearing printed information
JP2004077536A (ja) * 2002-08-09 2004-03-11 Fujikura Ltd 識別型光ファイバ心線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15219271A (ja) * 2014-05-14 2015-12-0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
CN106132890A (zh) * 2014-12-03 2016-11-16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芯线和光纤带芯线
CN108061933A (zh) * 2016-11-07 2018-05-2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芯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93721B2 (en) 2022-11-08
EP3845942A1 (en) 2021-07-07
WO2020045372A1 (ja) 2020-03-05
US20210325624A1 (en) 2021-10-21
JPWO2020045372A1 (ja) 2021-08-26
CN112601997A (zh) 2021-04-02
EP3845942A4 (en) 2022-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01997B (zh) 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带有识别标记的光纤芯线的制造方法
US9008478B2 (en) Optical fiber ribbon,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wire configuration, each having identification marking
AU2018208727B2 (en) Fiber optic ribbon
KR102422348B1 (ko) 테이프 심선 및 광 케이블
US20190219783A1 (en) Multi-fiber unit tube optical fiber microcable incorporating rollable optical fibers ribbons
JP2017134360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光ケーブル
US11960137B2 (en) Intermittently bonded optical fibre ribbon
US20080056653A1 (en) Optical Fiber Tape Unit and Optical Fiber Cable
JP2020024257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融着接続方法
EP3663824A1 (en) Rollable optical fiber ribbon with colour line marking
US20080019647A1 (en) Optical Fiber Tape Unit And Optical Fiber Cable
WO2011132610A1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配線形態
KR20220015221A (ko) 광케이블
WO2012036031A1 (ja) プラスチック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スチック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07076943B (zh) 具有可伸缩模块的光缆和用于制造模块的方法
JP4442296B2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ユニ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US11852880B2 (en)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movable rip cord
US20240176087A1 (en) Optical fiber ribbon with a passive layer
JP4304106B2 (ja) 光ドロップケーブル
US20210041651A1 (en) Optical fiber ribbon, optical unit, and optical fiber cable
US20210364724A1 (en) Method of ring marking of an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fiber thereof
KR20220000228U (ko) 복잡한 사용 환경에 적합한 다심 광케이블
JP2017032938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JP2005331823A (ja) 光ファイバ着色心線、光ファイバ着色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ドロップケーブル
JP2011257482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