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5404A - 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5404A
CN112595404A CN202011342064.1A CN202011342064A CN112595404A CN 112595404 A CN112595404 A CN 112595404A CN 202011342064 A CN202011342064 A CN 202011342064A CN 112595404 A CN112595404 A CN 112595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ing sensor
force transmission
bearing structure
pressure
guid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20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德亮
李锦辉
邱永聪
庞伟聪
林智光
叶小兵
徐新育
张国凤
冯伟宏
李怀新
陈辉煌
刘用权
江泽慧
郭亿娇
朱云鸿
陈凯南
黄丹
曹仲莹
陈彩玲
王韶春
邓寿明
邓军平
郭建华
陈梅珍
陈建南
刘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aog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aog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aog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aoga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420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954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95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5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18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pouring
    • B22D11/181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pouring responsive to molten metal level or slag level
    • B22D11/183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pouring responsive to molten metal level or slag level by measuring molten metal w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00Arrangement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devices, e.g. for temperature or viscosity of the fused m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包括:传力承压结构,传力承压结构穿设于导向套内,且通过导向套安装在箱体上;压头设于箱体内,且压头连接于传力承压结构的下方;称重传感器设于箱体内,传力承压结构通过压头将力传输给称重传感器。本发明中设置有传力承压结构以及称重传感器,传力承压结构与称重传感器之间设置有压头,压头上方可通过加减垫片进行受力调整,可以提升计量精度;导向套的顶部设置有压板,传力承压结构与压板卡接,压板能避免异物掉进箱体内,保证箱体的清洁,且导向套通过螺杆固定在箱体上,其更换简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检修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铸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
背景技术
把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铸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一定尺寸规格铸坯的生产工艺过程叫做连续铸钢,完成这一过程所需的设备叫连铸成套设备;浇钢设备、连铸机本体设备、切割区域设备、引锭杆收集及输送设备的机电液一体化构成了连续铸钢核心部位设备,习惯上称为连铸机。
韶钢炼钢二工序大包称重采用CZL-YB-RT-HT1.4KZ-150称重传感器,厂家设计该型号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由传力承压结构、压板、导向套、缓冲套、缓冲胶套等组成,由于设计及选材不合理,缓冲胶套容易破损,从而造成计量精度下降。同时由于导向套定位螺杆强度不够,容易断在箱体钢板上;且上方钢包容易散落钢水,设备长期在高温状态下烘烤,称重传感器及其线路需要精心做好防护,常常在箱体的两端设计足够大的传感器穿线孔及箱体通风孔,同时,高温恶劣环境下螺杆断在里面后很难起出来,造成故障率高,检修耗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旨在解决计量精度不准、故障率高、检修耗时长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包括:
传力承压结构,所述传力承压结构穿设于导向套内,且通过所述导向套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压头,所述压头设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压头连接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的下方;
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传力承压结构通过所述压头将力传输给所述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承压结构包括第一圆柱体、设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下方的限位体以及设于所述限位体的下方的第二圆柱体,所述限位体穿设于所述箱体,所述限位体靠近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一侧沿其水平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二圆柱体与所述压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沿其水平方向设置有一钢板,所述钢板的端部对应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头、所述称重传感器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压头、所述称重传感器均位于所述钢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侧壁对称均设置有通气管孔、传感器线孔,且所述通气孔管孔、所述传感器线孔均贯穿所述箱体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依次贯穿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钢板,所述导向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导向套沿其竖直方向设置有传力工位,所述传力工位贯穿于所述导向套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的内部沿其竖直方向设置有轮胎胶,所述轮胎胶分布于所述传力工位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承压结构设于所述传力工位内,且与所述传力工位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于所述导向套的上方,所述压板通过所述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套上,所述传力承压结构穿设于所述压板并位于所述传力工位内,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压板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头的顶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接触,所述压头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沿其竖直方向分别贯穿所述压头的底部以及所述容纳槽,所述圆孔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的竖直中心线以及所述称重传感器的竖直中心线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设置有传力承压结构以及称重传感器,传力承压结构与称重传感器之间设置有压头,可以提升计量精度;导向套的顶部设置有压板,传力承压结构与压板卡接,压板能避免异物掉进箱体内,保证箱体的清洁,且导向套通过螺杆固定在箱体上,其更换简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检修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的传力承压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的传力承压结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2、导向套;3、压板;4、轮胎胶;5、传力承压结构;6、螺栓;7、螺牙孔;8、通气管孔;9、传感器线孔;10、压头;11、称重传感器;12、传感器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韶钢炼钢二工序大包称重采用CZL-YB-RT-HT1.4KZ-150称重传感器,厂家设计该型号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由传力承压结构、压板、导向套、缓冲套、缓冲胶套等组成,由于设计及选材不合理,缓冲胶套容易破损,从而造成计量精度下降。同时由于导向套定位螺杆强度不够,容易断在箱体钢板上;且上方钢包容易散落钢水,设备长期在高温状态下烘烤,称重传感器及其线路需要精心做好防护,常常在箱体的两端设计足够大的传感器穿线孔及箱体通风孔,同时,高温恶劣环境下螺杆断在里面后很难起出来,造成故障率高,检修耗时长。
本发明中设置有传力承压结构5以及称重传感器11,传力承压结构5与称重传感器11之间设置有压头10,可以提升计量精度;导向套2的顶部设置有压板3,传力承压结构5与压板3卡接,压板3能避免异物掉进箱体1内,保证箱体1的清洁,且导向套2通过螺杆固定在箱体1上,其更换简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检修工作效率。
图1为所述连铸机称重传感器11传力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连铸机称重传感器11传力装置的传力承压结构5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连铸机称重传感器11传力装置的传力承压结构5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11传力装置,包括:
传力承压结构5,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穿设于导向套2内,且通过所述导向套2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
压头10,所述压头10设于所述箱体1内,且所述压头10连接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的下方;
称重传感器11,所述称重传感器11设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通过所述压头10将力传输给所述称重传感器11。
本发明中,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沿所述箱体1的竖直方向竖直设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所述压头10设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与所述称重传感器11之间,所述称重传感器11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使得钢包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接触时,能通过所述压头10准确可靠的传到所述称重传感器11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螺牙孔7,所述箱体1组装拼接好后,通过吊耳与所述螺牙孔7配合连接,将所述箱体1吊运到大包臂上,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所述压头10、称重传感器11以及其他构件进行安装,可极大的减少现场安装时间,安装好后,如果所述称重传感器11受力不均匀,只需在所述压头10与所述称重传感器11之间加装垫片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包括第一圆柱体、设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下方的限位体以及设于所述限位体的下方的第二圆柱体,所述限位体穿设于所述箱体1,所述限位体靠近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一侧沿其水平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二圆柱体与所述压头10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的顶部以及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的底部均设计成圆柱形,便于加工时找中心,即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的顶部、底部分别为所述第一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圆柱体、所述限位体以及所述第二圆柱体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圆柱体、所述限位体以及所述第二圆柱体的竖直中心线均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所述限位部设置成方形,优选的,所述限位部的水平截面为正方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部的水平截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为了避免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崩角”从而造成传力受卡阻,影响计量精度,所述限位部的周侧可进行倒角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沿其水平方向设置有一钢板,所述钢板的端部对应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包括底板、依次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前侧板、左侧板、后侧板、右侧板以及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右侧板以及所述顶板对应焊接形成所述容纳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长为550mm,宽为300mm,高为520mm,所述顶板的厚度为35mm。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底板、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右侧板以及所述顶板均采用Q235的钢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底板的厚度优选为50mm,为了便于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后侧板以及所述右侧板的焊接,所述底板的周侧进行倒10mm*45°的角,以便于所述箱体1的焊接牢靠。
其中,所述钢板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上下分布的上腔体以及下腔体,所述导向套2依次穿设于所述顶板以及所述钢板,并通过螺杆固定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5设于所述导向套2内,且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5延伸至所述导向套2的下方,所述压头10以及所述称重传感器11均位于所述下腔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压头10、所述称重传感器11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压头10、所述称重传感器11均位于所述钢板的下方。
如图1所示,所述压头10、所述称重传感器11均沿所述箱体1的竖直方向分布,所述压头10的上端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5抵接,所述压头10的下端通过垫片与所述称重传感器11抵接,通过所述压头10将力传导至所述称重传感器11上。
为了方便固定所述称重传感器11,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传感器底座12,所述称重传感器11通过所述传感器底座12固定在所述箱体1内,其中所述称重传感器11采用CZL-YB-RT-HT1.4KZ-150称重传感器11。
在本发明中,所述箱体1的侧壁对称均设置有通气管孔8、传感器线孔9,且所述通气孔管孔、所述传感器线孔9均贯穿所述箱体1的侧壁。
具体的,所述通气管孔8以及所述传感器线孔9贯穿于所述下腔体的侧壁,所述通气管孔8以及所述传感器线孔9均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通气管孔8对称设于所述箱体1的侧壁,两个所述传感器对称设于所述箱体1的侧壁;优选的一方案中,所述通气管孔8的孔径以及所述传感器线孔9的孔径均设计成25mm;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孔8可设置有两个以上,通过所述通气管孔8可改善所述箱体1的通风条件;通过所述传感器线孔9可改善所述箱体1的线路防火条件,减少本装置的故障率,优化本装置的结构以及安装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所述箱体1同侧的所述通气管孔8以及所述传感器线孔9的位置不做特殊限定,可以是,所述通气管孔8设于所述传感器线孔9的下方,也可以是所述通气管孔8设于所述传感器线孔9的上方,也可以是,当所述通气管孔8的数量设置有大于两个时,示例性的,所述通气管孔8设置有四个,与所述传感器线孔9位于所述箱体1同侧的两个所述通气管孔8可以全部位于所述传感器线孔9的下方,也可以是两个所述通气管孔8全部位于所述传感器线孔9的上方,还可以是,两个所述通气管孔8之间设置有所述传感器线孔9,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套2,所述导向套2依次贯穿所述箱体1的顶部、所述钢板,所述导向套2通过螺栓6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导向套2沿其竖直方向设置有传力工位,所述传力工位贯穿于所述导向套2的中心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板、所述钢板的竖直中心位置均设置有配合孔,所述导向套2穿设于所述配合孔内,并通过所述螺栓6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其中,所述导向套2的顶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配合孔的直径,保证所述导向套2与所述箱体1的正常配合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套2包括固定板以及垂直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套筒,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套筒一体成型,所述导向套2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时,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箱体1的上方,所述套筒穿设于所述配合孔内,并通过所述螺栓6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箱体1连接。
其中,所述传力工位设置成方形,且所述传力工位包括方形孔,示例性的,所述传力工位设置成正方形孔,所述正方形孔沿所述导向套2的竖直方向分布,且从所述导向套2的顶部贯穿至所述导向套2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2的内部沿其竖直方向设置有轮胎胶4,所述轮胎胶4分布于所述传力工位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轮胎胶4的厚度为10mm,所述轮胎胶4可做缓冲,在高温和大包臂旋转的情况下,所述轮胎胶4抗压性能好,不易损坏,使得所述导向套2的结构稳定可靠,本发明装置长期稳定性好。
具体的,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设于所述传力工位内,且与所述传力工位间隙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的外侧壁与所述传力工位之间的间隙为0.2-0.3mm,既能保证不影响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5的传力效果,又不会因为所述传力工位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5的间隙太大造成大包臂旋转时数据波动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压板3,所述压板3设于所述导向套2的上方,所述压板3通过所述螺栓6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套2上,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穿设于所述压板3并位于所述传力工位内,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压板3卡接。
所述压板3与所述螺栓6之间设置有平垫以及弹簧垫,所述螺栓6采用M24mm*230mm的规格,所述螺栓6依次贯穿所述压板3、所述固定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钢板并延伸至所述钢板的下方,且通过螺母配合,实现将所述压板3、所述导向套2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卡接部为深4mm,宽为12mm的凹槽,便于安装时,将所述压板3与所述卡接部卡接,既能起到限位的作用,又可以有效防止炉渣掉入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5与所述导向套2之间的间隙内。
进一步地,所述压头10的顶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接触,所述压头10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沿其竖直方向分别贯穿所述压头10的底部以及所述容纳槽,所述圆孔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的竖直中心线以及所述称重传感器11的竖直中心线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头10主要起传力的作用,所述容纳槽的深度设计为12mm,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所述垫片,当所述称重传感器11受力不均匀时,只需在所述容纳槽内加装所述垫片即可。
所述圆孔的直径优选为8mm,便于所述垫片受力变形后,可通过所述圆孔冲击所述垫片,以达到高效起出所述垫片的目的。
所述压头10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称重传感器11的顶部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使得所述称重传感器11受力时,所述限位槽对所述称重传感器11进行限位。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力承压结构(5),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穿设于导向套(2)内,且通过所述导向套(2)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
压头(10),所述压头(10)设于所述箱体(1)内,且所述压头(10)连接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的下方;
称重传感器(11),所述称重传感器(11)设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通过所述压头(10)将力传输给所述称重传感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包括第一圆柱体、设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下方的限位体以及设于所述限位体的下方的第二圆柱体,所述限位体穿设于所述箱体(1),所述限位体靠近所述第一圆柱体的一侧沿其水平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外径,所述第二圆柱体与所述压头(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沿其水平方向设置有一钢板,所述钢板的端部对应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10)、所述称重传感器(11)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压头(10)、所述称重传感器(11)均位于所述钢板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侧壁对称均设置有通气管孔(8)、传感器线孔(9),且所述通气孔管孔、所述传感器线孔(9)均贯穿所述箱体(1)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2)依次贯穿所述箱体(1)的顶部、所述钢板,所述导向套(2)通过螺栓(6)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导向套(2)沿其竖直方向设置有传力工位,所述传力工位贯穿于所述导向套(2)的中心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2)的内部沿其竖直方向设置有轮胎胶(4),所述轮胎胶(4)分布于所述传力工位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设于所述传力工位内,且与所述传力工位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3),所述压板(3)设于所述导向套(2)的上方,所述压板(3)通过所述螺栓(6)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套(2)上,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穿设于所述压板(3)并位于所述传力工位内,且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压板(3)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10)的顶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接触,所述压头(10)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沿其竖直方向分别贯穿所述压头(10)的底部以及所述容纳槽,所述圆孔的圆心与所述传力承压结构(5)的竖直中心线以及所述称重传感器(11)的竖直中心线对应。
CN202011342064.1A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 Pending CN1125954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2064.1A CN112595404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2064.1A CN112595404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5404A true CN112595404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8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2064.1A Pending CN112595404A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9540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65534Y (zh) * 1996-07-19 1997-10-22 清华大学 一种电子台秤传力机构
CN2821542Y (zh) * 2005-09-08 2006-09-27 余姚太平洋称重工程有限公司 称量箱型钢、铁水罐电子秤
CN201421357Y (zh) * 2009-04-23 2010-03-10 孟如荣 带缓冲模块的称量装置
CN201488793U (zh) * 2009-08-18 2010-05-26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包称重装置
CN204177405U (zh) * 2014-11-19 2015-02-25 铜陵市菲力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的传力杆
CN208653610U (zh) * 2018-08-16 2019-03-26 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称量箱的车载式电子称重装置
CN208704856U (zh) * 2018-08-30 2019-04-05 宁波中和衡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高温场合使用的称量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65534Y (zh) * 1996-07-19 1997-10-22 清华大学 一种电子台秤传力机构
CN2821542Y (zh) * 2005-09-08 2006-09-27 余姚太平洋称重工程有限公司 称量箱型钢、铁水罐电子秤
CN201421357Y (zh) * 2009-04-23 2010-03-10 孟如荣 带缓冲模块的称量装置
CN201488793U (zh) * 2009-08-18 2010-05-26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包称重装置
CN204177405U (zh) * 2014-11-19 2015-02-25 铜陵市菲力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的传力杆
CN208653610U (zh) * 2018-08-16 2019-03-26 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称量箱的车载式电子称重装置
CN208704856U (zh) * 2018-08-30 2019-04-05 宁波中和衡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高温场合使用的称量箱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钱淡如等: "《航海问答 第2版》", 31 May 1990, 人民交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95404A (zh) 一种连铸机称重传感器传力装置
CN211373475U (zh) 一种挺柱体单向偏心距离测量检具
CN209954066U (zh) 夹具限位结构
CN217343512U (zh) 一种连铸自控液面探测器固定装置
CN207223554U (zh) 一种铣床测量装置
CN220894559U (zh) 一种汽车转向机间隙补偿机构弹簧、垫片装配检测装置
CN216263934U (zh) 一种圆棒电极夹具
CN221055932U (zh) 一种短辊受力状态的检测系统
CN209774162U (zh) 一种悬臂挠度变形补偿装置
CN209246843U (zh) 一种盒类产品外形尺寸检测工装
CN213714924U (zh) 钢环焊口强度的检测装置
CN215941600U (zh) 压力机螺母加工导向套
CN217304879U (zh) 针筒自动护正检测机构
CN210981086U (zh) 一种检测圆筒形零件底部厚度合格的量具
CN212711086U (zh) 黄连切片机用辊筒安装座
CN210221631U (zh) 一种用于切断三角试片的装置
CN208752745U (zh) 断裂报警销
CN209230490U (zh) 一种模腔镶件位检测工装
CN219830051U (zh) 一种在线超声波液位计校准装置
CN219402244U (zh) 一种零段定位保护装置、支撑框架及连铸机
CN218037090U (zh) 一种用于伺服电动缸的动载测试平台
CN214502330U (zh) 一种可拆卸式外形检测挂架
CN218066727U (zh) 地磅传感器安装板
CN212274834U (zh) 一种齿轮外圆锥度检具
CN218844761U (zh) 一种内嵌式位置尺的液压油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