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3306A - 纺丝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纺丝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3306A
CN112593306A CN202010944723.2A CN202010944723A CN112593306A CN 112593306 A CN112593306 A CN 112593306A CN 202010944723 A CN202010944723 A CN 202010944723A CN 112593306 A CN112593306 A CN 112593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guide
guides
modules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47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岛匠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593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33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4/00Spinnerette packs; Cleaning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3/00Complete machines for producing artificial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1/00Other features of manufacture
    • D01D11/04Fixed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纺丝生产设备,具备具有多个纺丝组件的纺丝装置,其中,即便纺丝组件的数量增加,也抑制纺丝生产设备的高度尺寸。本发明所涉及的纺丝生产设备(1)具备:在内部贮存有熔融的聚合物、从设置在各自的下端部的喷丝头(24)朝下方纺出丝线(Y)的多个纺丝组件(22);供多个纺丝组件(22)插入的纺丝梁(21);配置在多个纺丝组件(22)的下方、对多个丝线(Y)相独立地进行引导的多个第一引导件(6);以及配置在多个第一引导件(6)的下方、对由多个第一引导件(6)引导的多个丝线(Y)进行集束的第二引导件(7)。进而,多个纺丝组件(22)俯视观察沿着第一圆弧(51)和第一圆弧(51)内侧的第二圆弧(52)配置。

Description

纺丝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多个纺丝组件的纺丝装置、并从设置在纺丝组件的下端部的喷丝头朝下方纺出多个丝线的纺丝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纺出合成纤维丝的纺丝装置。一般的纺丝装置具备在下端部设置有喷丝头的多个纺丝组件。朝纺丝组件供给熔融聚合物,通过将该熔融聚合物从喷丝头的多个管嘴朝下方纺出而形成由多个长丝构成的丝线。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开发出了多个纺丝组件俯视观察呈之字状地排列成2排的纺丝装置。在多个纺丝组件的下方,利用冷却空气对纺出的多个丝线进行冷却的多个冷却筒呈之字状地排列,在冷却筒的下方,呈之字状地排列有对被冷却的丝线赋予油剂的供油引导件。进而,被赋予了油剂的各个丝线由配置在供油引导件的下方的多个第一引导件相独立地引导,并在配置在多个第一引导件的水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附近的正下的第二引导件(梳齿引导件)以成为预定的间隔的方式集束,沿着水平方向等间隔地排列并行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0498号公报
此处,若在各个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之间行进的丝线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以下称为丝线角度、参照图2)大,则丝线与第一引导件之间的摩擦变大,由此,存在使丝线的品质降低的顾虑。因此,需要避免丝线角度变大。
近年来,为了同时纺出更多的丝线,针对具备更多的纺丝组件的纺丝装置的需求变高。但是,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将纺丝组件呈之字状地排列成2排的纺丝装置中,若使纺丝组件的数量增加,则纺丝组件以及配置在纺丝组件的下方的第一引导件沿着排列方向延伸配置。这样,关于使丝线集束于第二引导件的两端的第一引导件与第二引导件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与在排列方向上数量增加的量相应地变长,丝线角度也变大。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丝线角度变大,需要加长第一引导件与第二引导件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的距离,从而作为包含纺丝装置在内的丝线生产设备整体的高度尺寸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备具有多个纺丝组件的纺丝装置的纺丝生产设备中,即便纺丝组件的数量增加,也抑制纺丝生产设备的高度尺寸。
第一发明所涉及的纺丝生产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纺丝组件,在内部贮存有熔融的聚合物,从设置在各自的下端部的喷丝头朝下方纺出丝线;纺丝梁,供上述多个纺丝组件插入;多个第一引导件,配置在上述多个纺丝组件的下方,对多个丝线相独立地进行引导;以及第二引导件,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引导件的下方,对由上述多个第一引导件引导的上述多个丝线进行集束,上述多个纺丝组件包含俯视观察沿着曲线配置的第一排和沿着上述第一排配置的第二排。
并且,第二发明所涉及的纺丝生产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纺丝组件,在内部贮存有熔融的聚合物,从设置在各自的下端部的喷丝头朝下方纺出丝线;纺丝梁,供上述多个纺丝组件插入;多个第一引导件,配置在上述多个纺丝组件的下方,对多个丝线相独立地进行引导;以及第二引导件,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引导件的下方,对由上述多个第一引导件引导的上述多个丝线进行集束,上述多个纺丝组件包含俯视观察沿着曲折的直线配置的第一排和沿着上述第一排配置的第二排。
为了确保丝线的品质,需要抑制在第一引导件与第二引导件之间行进的丝线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丝线角度)的增大。特别是配置在两端的第一引导件与第二引导件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最长。因此,需要将第一引导件与第二引导件之间的铅垂方向的距离加长至足以抑制两端的第一引导件与第二引导件之间的丝线角度的增大的程度。根据第一发明以及第二发明,形成为多个纺丝组件包含俯视观察沿着曲线或者曲折的直线配置的第一排和沿着第一排的第二排的结构。因此,在使纺丝组件的数量增加时,与将纺丝组件像之字状配置那样沿着一个方向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两端的第一引导件与第二引导件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变长。由此,能够缩短为了抑制丝线角度的增大所需要的第一引导件与第二引导件之间的铅垂方向的距离,即便纺丝组件的数量增加也能够抑制纺丝生产设备的高度尺寸。
第三发明所涉及的纺丝生产设备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者第二发明中,上述纺丝梁的外缘沿着上述多个纺丝组件所被配置的位置形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削减纺丝梁中的未配置纺丝组件的部分,作为纺丝生产设备整体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
第四发明所涉及的纺丝生产设备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上述多个纺丝组件的全部,沿着圆弧配置。
在纺丝装置中设置有从聚合物箱将熔融的聚合物朝多个纺丝组件供给的多个聚合物配管。进而,构成为对聚合物配管内的聚合物进行加热。为了使从多个喷丝头纺出的各个丝线的品质均匀,需要使各个纺丝组件内的熔融聚合物的状态均匀,为此,谋求对朝各个纺丝组件供给的聚合物均匀地进行加热。根据本发明,从圆弧中心到沿着圆弧配置的纺丝组件的各个排为止的距离均匀。因此,容易使连接于在各个排配置的纺丝组件的聚合物配管的长度均匀,无需为了使聚合物配管的长度均匀而形成复杂的流路。由此,能够简单地实现对通过聚合物配管的聚合物均匀地进行加热的结构。
并且,从多个纺丝组件纺出的各个丝线需要朝第一引导件挂丝。在本发明中,配置在纺丝组件的下方的第一引导件与纺丝组件同样沿着圆弧配置有多排。因此,作业者能够沿着沿圆弧配置的第一引导件移动,从配置在圆弧的外侧的第一引导件彼此的间隙针对配置在圆弧的内侧的第一引导件进行挂丝作业。由此,能够不受朝下方纺出的其他的丝线妨碍而容易地进行丝线朝第一引导件的挂丝,作业的操作性提高。
第五发明所涉及的纺丝生产设备的特征在于,在第四发明中,具有俯视观察在周向的一部分未配置上述纺丝组件的未配置部分,上述未配置部分从上述纺丝梁的外缘侧朝中心侧延伸。
一般地,在纺丝生产设备中,在纺丝组件的下方配置有利用冷却空气对丝线进行冷却的冷却筒,进而在冷却筒的下方配置有对被冷却的丝线赋予油剂的供油引导件。进而,供给冷却空气的配管连接于收容有多个冷却筒的冷却装置,供给油剂的配管连接于供油引导件。这些配管有时会切断或发生堵塞,有时需要在利用纺丝组件纺出丝线的中途进行配管的更换作业。根据本发明,在未配置纺丝组件的未配置部分的下方产生不纺出丝线的空间。因此,作业者通过从纺丝组件的未配置部分的下方的空间访问冷却装置以及供油引导件,由此即便当正在纺出丝线时,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配管的更换。
第六发明所涉及的纺丝生产设备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五发明中,在上述第一引导件与上述第二引导件之间行进的多个丝线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为9度以下。
通过以使得丝线角度为9度以下的方式配置第一引导件以及第二引导件,能够更可靠地确保丝线的品质。
第七发明所涉及的纺丝生产设备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六发明中,上述多个纺丝组件由上述第一排和上述第二排构成。
根据本发明,与纺丝组件为3排以上的情况相比较,容易进行丝线朝第一引导件的挂丝作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备具有多个纺丝组件的纺丝装置的纺丝生产设备中,即便纺丝组件的数量增加,也能够抑制纺丝生产设备的高度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丝生产设备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丝装置以及冷却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丝装置、冷却装置以及收容空间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变形例中的纺丝组件的配置样式的图,(a)是示出沿着U字型配置的纺丝组件的图,(b)是示出沿着コ字型配置的纺丝组件的图,(c)是示出沿着V字型配置的纺丝组件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纺丝生产设备
6 第一引导件
7 第二引导件
21 纺丝梁
22 纺丝组件
24 喷丝头
51 第一圆弧
52 第二圆弧
100 收容空间
100a 未配置空间
100b 下方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纺丝生产设备1的整体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丝生产设备1的侧视图。图2是纺丝装置2以及冷却装置4的局部剖视图。另外,以下,将图1中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定义为纺丝生产设备1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
纺丝生产设备1如图1所示具备纺丝装置2和纺丝牵引装置3。纺丝装置2是将熔融的聚合物作为丝线Y朝下方纺出的装置,如图2所示,具备纺丝梁21和安装于在纺丝梁21的下部形成的收容部的多个纺丝组件22。纺丝牵引装置3是对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丝线Y进行牵引的装置,具备冷却装置4、供油引导件5、第一引导件6、第二引导件7、导丝辊8和9、纺丝卷绕装置10。
冷却装置4是利用冷却空气对从纺丝组件22纺出的丝线Y进行冷却的装置。冷却装置4如图2所示配置在纺丝梁21的下方,具备多个冷却筒41和供多个冷却筒41收容的冷却空气供给箱42。多个冷却筒41分别配置在多个纺丝组件22的正下。冷却筒4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且在内部形成有上下方向的两端开口的丝线行进空间43。在冷却筒41的形成丝线行进空间43的侧壁的部分,进行从冷却空气供给箱42的内部空间44流入各个丝线行进空间43的冷却空气的整流。并且,朝冷却空气供给箱42各自的内部空间44,从未图示的管道通过未图示的冷却空气配管而送入冷却空气。另外,冷却空气配管在图2中配置在冷却装置4的纸面背侧。
供油引导件5对从多个纺丝组件22朝下方纺出的多个丝线Y赋予油剂。多个供油引导件5如图2所示配置在多个冷却筒41的正下。朝供油引导件5的油剂的供给经由油剂配管(未图示)进行。另外,由多个长丝构成的丝线Y在由供油引导件5赋予油剂后进行交织等而形成由1条复丝构成的丝线Y。
第一引导件6规定丝线通道,以便丝线Y以合适的方式被按压于供油引导件5的供油面。多个第一引导件6如图2所示配置在多个供油引导件5的正下。第二引导件7如图3所示是沿着左右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用于对多个丝线Y进行引导的多个丝线行进部71的梳状的引导件。第二引导件7的丝线行进部71在上下方向的两端以及前方或者后方的任一方开口。第二引导件7在多个第一引导件6的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中央的大致正下配置有1个。在多个第一引导件6中被引导后的多个丝线Y在第二引导件7中被多个丝线行进部71引导,在左右方向等间隔地排列并朝下方行进。
另外,丝线Y朝供油引导件5、第一引导件6以及第二引导件7的挂丝作业可以由作业者进行,也可以自动地进行。
导丝辊8、9如图1所示配置在第二引导件7的丝线行进方向的下游侧,且由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而旋转。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多个丝线Y经由冷却装置4的丝线行进空间43、供油引导件5、第一引导件6、第二引导件7,依次卷挂于导丝辊8、9,并由导丝辊8、9朝纺丝卷绕装置10输送。
纺丝卷绕装置10将多个丝线Y卷绕至由筒管支架11保持的多个筒管B,从而形成多个卷装P。在纺丝卷绕装置10设置有2个筒管支架11。筒管支架11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件,其后端部由设置于机体12的转台13悬臂支承。筒管支架11能够在轴向并排保持多个筒管B。例如,当从纺丝装置2输送来8条丝线Y的情况下,将8条丝线Y卷绕至8个筒管B。
并且,纺丝卷绕装置10具有与筒管支架11大致平行地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承框14。支承框14的后端部由机体12悬臂支承。在支承框14的上部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件支承体15。在引导件支承体15,与由筒管支架11保持的多个筒管B对应地,在前后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支承引导件16。并且,在支承框14,与由筒管支架11保持的多个筒管B对应地,在前后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横动装置17。各横动装置17以对应的支承引导件16为中心而使丝线Y在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纺丝卷绕装置10具有由支承框14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接触辊18。接触辊18设置在支承框14的下方。纺丝卷绕装置10的各部的动作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纺丝卷绕装置10针对装配在2个筒管支架11中的配置在上方的筒管支架11的多个新筒管B而开始借助多个横动装置17而往复移动的多个丝线Y的卷绕。在丝线Y的卷绕中,通过适当地驱动接触辊18升降以及/或者驱动转台13旋转,由此与卷装P的直径的增加对应地,形成多个卷装P。
(纺丝装置2)
纺丝装置2如前面所述具备纺丝梁21和多个纺丝组件22,此外,如图2所示,具备供作为丝线Y的材料的聚合物收容的聚合物箱23。纺丝梁21能够对配置在内部的纺丝组件22、聚合物箱23、连接纺丝组件22和聚合物箱23的聚合物配管25等进行加热。纺丝组件22在内部贮存有熔融聚合物,在下端部形成有喷丝头24。贮存在纺丝组件22的内部的熔融聚合物从形成于喷丝头24的多个贯通孔(未图示)作为由多个长丝构成的丝线Y而被朝下方纺出。聚合物箱23是在内部收容聚合物的部分,聚合物箱23内的聚合物经由多个聚合物配管25而被朝多个纺丝组件22输送。当从聚合物箱23朝纺丝组件22输送聚合物时,聚合物箱23以及聚合物配管25的内部的聚合物由纺丝梁21加热至预定的温度而成为熔融聚合物。
在以往的纺丝装置中,例如如前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相对于俯视观察呈长方形的纺丝梁,纺丝组件呈之字状地配置有2排。在这样的纺丝装置中,若使纺丝组件22的数量增加,则纺丝组件22沿排列方向、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延伸配置。在该情况下,配置在纺丝组件22的正下的第一引导件6也沿左右方向延伸配置。这样,配置在两端的第一引导件6与第二引导件7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变长。
此处,在纺丝牵引装置3中,多个第一引导件6以及第二引导件7配置成使得在各个第一引导件6与第二引导件7的丝线行进部71之间行进的丝线Y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即丝线角度θ为9度以下。丝线角度θ由第一引导件6与第二引导件7之间的铅垂方向的距离以及水平方向的距离决定,通过使丝线角度θ为9度以下,能够抑制因丝线Y与第一引导件6之间的摩擦而导致丝线Y的品质降低。如具有以往的纺丝装置的纺丝生产设备那样,若伴随着使纺丝组件22增加而第一引导件6与第二引导件7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变长,则为了使θ为9度以下,需要加长第一引导件与第二引导件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的距离。在该情况下,存在作为丝线生产设备1整体的高度尺寸变大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丝装置2中,如图4所示,纺丝梁21俯视观察呈圆形,纺丝组件22俯视观察沿着第一圆弧51和第二圆弧52配置有2排。进而,纺丝梁21的外缘形成为沿着沿第一圆弧51配置的纺丝组件22。并且,圆形状的纺丝梁21的中心与第一圆弧51以及第二圆弧52的圆弧中心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纺丝装置2中,若使纺丝组件22的数量增加,则第一圆弧51以及第二圆弧52的圆弧半径变大。即、由于纺丝组件22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两个方向延伸配置,因此,与纺丝组件22仅在左右方向延伸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缓和在一个方向的延伸。由此,能够抑制配置在两端的第一引导件6与第二引导件7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变长,能够抑制为了使丝线角度θ为9度以下而需要的、第一引导件与第二引导件之间的沿着铅垂方向的距离变长。因而,能够抑制作为丝线生产设备1整体的高度尺寸。另外,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第一排”是指沿着第一圆弧51配置的纺丝组件22,“第二排”是指沿着第二圆弧52配置的纺丝组件22。
并且,关于配置在多个纺丝组件22的正下的多个冷却筒41、多个供油引导件5以及多个第一引导件6,俯视观察沿着第一圆弧51和第二圆弧52配置有2排。并且,具备多个冷却筒41和冷却空气供给箱42的冷却装置4与纺丝梁21同样俯视观察呈圆形。
并且,在纺丝梁21,如图5所示,俯视观察在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未配置纺丝组件22的未配置空间(未配置部分)100a。未配置空间100a从纺丝梁21的外缘侧朝中心侧而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从纺丝梁21的上端贯通至下端。即、纺丝梁21如图4所示形成为俯视观察从圆形的外缘的一部分至中心为止的部分被挖掉的形状。并且,在未配置空间100a的正下,形成有未配置冷却筒41、供油引导件5、第一引导件6的下方空间100b。由于在未配置空间100a未配置纺丝组件22,因此不会从纺丝组件22朝下方空间100b纺出丝线Y。将未配置空间100a与下方空间100b一并称为收容空间100。以包围收容空间100的左右方向以及前方的方式形成有壁101,收容空间100的后方开口。并且,在壁101的下方空间100b侧、且是前方侧的位置,形成有开口102。另外,在图5中,省略聚合物箱23、聚合物配管25以及冷却筒41的记载。并且,纺丝组件22仅记载1个,省略其他的纺丝组件22的记载。
在收容空间100收容有前述的冷却空气配管和油剂配管(均未图示)。进而,各个配管通过开口102而与位于收容空间100的外侧的冷却装置4的冷却空气供给箱42以及各自的供油引导件5连接。另外,虽然在图中并未记载,但多个供油引导件5以及多个第一引导件6经由未图示的支承部件而从收容空间100的壁101配置到各个纺丝组件22的正下的位置。
(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生产设备1具备:多个纺丝组件22;供纺丝组件22插入的纺丝梁21;配置在纺丝组件22的正下的多个第一引导件6;以及配置在多个第一引导件6的下方的第二引导件7,多个纺丝组件22沿着圆弧状的第一圆弧51和第一圆弧51的内侧的第二圆弧52配置。为了确保丝线Y的品质,需要抑制在第一引导件6与第二引导件7之间行进的丝线Y的丝线角度θ的增大。例如,作为抑制丝线角度θ的增大的方法,考虑加长第一引导件6与第二引导件7之间的铅垂方向的距离,但在该情况下,纺丝生产设备1的高度尺寸变大。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纺丝组件22沿着第一圆弧51和第二圆弧52配置。因此,当使纺丝组件22增加时,与将纺丝组件22沿着一个方向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配置在纺丝组件22的正下的第一引导件6与配置在第一引导件6的下方的第二引导件7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变长。由此,能够缩短为了抑制丝线角度θ的增大而需要的第一引导件6与第二引导件7之间的铅垂方向的距离,即便纺丝组件22的数量增加,也能够抑制纺丝生产设备1的高度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生产设备1中,纺丝梁21呈圆形状,纺丝梁21的外缘形成为沿着沿第一圆弧51配置的纺丝组件22。由此,能够削减纺丝梁21中的未配置纺丝组件22的部分,能够实现纺丝装置2的节省空间化、进而能够实现纺丝生产设备1整体的节省空间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圆弧中心到沿着第一圆弧51配置的纺丝组件22为止的距离、以及从圆弧中心到沿着第二圆弧52配置的纺丝组件22为止的距离分别变得均匀。因此,容易使连接于沿着第一圆弧51配置的多个纺丝组件22的聚合物配管25、以及连接于沿着第二圆弧52配置的多个纺丝组件22的聚合物配管25的长度分别均匀,无需为了使聚合物配管25的长度均匀而形成为复杂的流路。由此,能够简单地实现对通过聚合物配管25的聚合物均匀地进行加热的结构。
并且,关于从多个纺丝组件22纺出的各个丝线Y,需要朝第一引导件6挂丝。根据本实施方式,配置在纺丝组件22的下方的第一引导件6与纺丝组件22同样沿着第一圆弧51和第二圆弧52配置有2排。因此,作业者能够沿着圆弧移动,从沿着第一圆弧配置的第一引导件彼此的间隙针对沿着第二圆弧52配置的第一引导件进行挂丝作业。由此,能够不受朝下方纺出的其他的丝线Y妨碍而容易地进行丝线Y朝第一引导件6的挂丝,作业的操作性提高。可以说这对于针对供油引导件5的挂丝作业也同样。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纺丝生产设备1中,具有俯视观察在周向的一部分未配置纺丝组件22的未配置空间100a。进而,未配置空间100a从纺丝梁21的外缘侧朝中心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关于朝冷却装置4供给冷却空气的冷却空气配管(未图示)、朝供油引导件5供给油剂的油剂配管(未图示),存在切断或发生堵塞的情况,有时需要在利用纺丝组件22纺出丝线Y的中途进行冷却空气配管或油剂配管的更换作业。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未配置纺丝组件22的未配置空间100a的下方,产生不会纺出丝线Y的下方空间100b。因此,作业者能够从下方空间100b访问冷却装置4以及供油引导件5,由此即便在正纺出丝线Y时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配管的更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引导件6以及第二引导件7配置成使得在各个第一引导件6与第二引导件7的丝线行进部71之间行进的丝线Y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即丝线角度θ为9度以下。由此,能够更可靠地确保丝线Y的品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纺丝组件22由沿着第一圆弧51和第二圆弧52配置的2排构成。由此,与纺丝组件22为3排以上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丝线Y朝第一引导件6的挂丝作业。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例子,能够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纺丝组件22沿着圆弧上的第一圆弧51和其内侧的第二圆弧52配置。然而,例如如图6的(a)所示,纺丝组件122也可以沿着U字配置成2排。在该情况下,例如纺丝梁121呈以外缘沿着纺丝组件122所被配置的位置的方式形成的U字型形状。并且,纺丝组件也可以沿着曲折的直线配置成2排。例如,如图6的(b)所示,可以是沿着コ字配置成2排的纺丝组件222以及コ字型形状的纺丝梁221。并且,如图6的(c)所示,也可以是沿着V字配置成2排的纺丝组件322以及V字型形状的纺丝梁321。进而,纺丝组件122的U字的中央的空间、纺丝组件222的コ字的中央的空间、以及纺丝组件322的V字的中央的空间分别能够作为“未配置部分”加以利用。并且,纺丝组件22也可以一部分沿着曲线或者曲折的直线配置成2排、另一部分沿着直线配置成2排。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纺出由多个长丝构成的1条丝线Y的纺丝组件22进行了叙述,但在纺出2条以上丝线Y的纺丝组件22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并且,纺丝组件22也可以沿着圆弧配置3排以上,但若考虑到朝供油引导件5以及第一引导件6的挂丝作业的容易度,优选配置成2排。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配置空间100a形成为从纺丝梁21的上端贯通至下端、且俯视观察从纺丝梁21的圆形的外缘的一部分至中心为止的部分被挖掉的形状。然而,纺丝梁21也可以俯视观察呈完整的圆形,在俯视观察的周向的一部分具有仅仅未配置纺丝组件22的未配置部分。在该情况下,并未形成未配置空间100a,收容空间100仅由下方空间100b构成。
并且,纺丝组件22也可以不具有未配置部分。在该情况下,纺丝组件22沿着圆的整周配置。但是,在纺丝组件22不具有未配置部分的情况下,若欲在正纺出丝线Y的中途更换冷却空气配管或者油剂配管,则例如需要穿过所纺出的丝线Y之间而进行冷却空气配管或者油剂配管的更换。或者,需要在纺丝梁21的中央部分设置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针对从贯通孔的上方朝下方延伸的冷却空气配管以及油剂配管进行更换作业。在这些情况下,由于作业困难,因此优选纺丝组件22具有未配置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引导件7使用梳齿引导件,但也能够采用例如像U字引导件那样在1个引导件部件设置有1个对丝线Y进行引导的丝线行进部的引导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包围收容空间100的左右方向以及前方的方式形成有壁101,但也可以并不形成壁101。在该情况下,配管被收容在未被壁101包围的收容空间100。但是,由于从纺丝装置2纺出的丝线Y容易与配管接触,难以进行配管的更换作业,因此优选形成壁101。并且,也可以以包围收容空间100的左右上下方向以及前方的方式形成壁101。并且,代替壁101,也可以在收容空间100的左右方向上的一方侧以及另一方侧配置2片板。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包围收容空间100的壁101形成有1个开口102,但也可以形成有多个开口102。在该情况下,冷却空气配管以及油剂配管通过任意位置的开口102而与内部空间44以及供油引导件5分别连接。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件6以及第二引导件7配置成使得丝线角度θ为9度以下。然而,丝线角度θ也可以并非9度以下。例如,丝线角度θ根据应确保的丝线Y的品质而适当地设定为预定的值以下。

Claims (7)

1.一种纺丝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纺丝组件,在内部贮存有熔融的聚合物,从设置在各自的下端部的喷丝头朝下方纺出丝线;
纺丝梁,供上述多个纺丝组件插入;
多个第一引导件,配置在上述多个纺丝组件的下方,对多个丝线相独立地进行引导;以及
第二引导件,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引导件的下方,对由上述多个第一引导件引导的上述多个丝线进行集束,
上述多个纺丝组件包含俯视观察沿着曲线配置的第一排和沿着上述第一排配置的第二排。
2.一种纺丝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纺丝组件,在内部贮存有熔融的聚合物,从设置在各自的下端部的喷丝头朝下方纺出丝线;
纺丝梁,供上述多个纺丝组件插入;
多个第一引导件,配置在上述多个纺丝组件的下方,对多个丝线相独立地进行引导;以及
第二引导件,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引导件的下方,对由上述多个第一引导件引导的上述多个丝线进行集束,
上述多个纺丝组件包含俯视观察沿着曲折的直线配置的第一排和沿着上述第一排配置的第二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丝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纺丝梁的外缘沿着上述多个纺丝组件所被配置的位置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纺丝组件的全部,俯视观察沿着圆弧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丝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俯视观察在周向的一部分未配置上述纺丝组件的未配置部分,
上述未配置部分从上述纺丝梁的外缘侧朝中心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引导件与上述第二引导件之间行进的多个丝线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为9度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纺丝组件由上述第一排和上述第二排这2排构成。
CN202010944723.2A 2019-10-02 2020-09-10 纺丝生产设备 Pending CN1125933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2293 2019-10-02
JP2019182293A JP2021055235A (ja) 2019-10-02 2019-10-02 紡糸生産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3306A true CN112593306A (zh) 2021-04-02

Family

ID=72470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4723.2A Pending CN112593306A (zh) 2019-10-02 2020-09-10 纺丝生产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00283B1 (zh)
JP (1) JP2021055235A (zh)
CN (1) CN112593306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58834A (zh) * 1969-10-22 1971-12-30
US5059104A (en) * 1988-10-03 1991-10-22 Filteco S.P.A. Melt spinning apparatus
CN1157861A (zh) * 1995-11-30 1997-08-27 里特自动有限公司 熔融纺丝装置
JP2000034614A (ja) * 1998-07-15 2000-02-02 Is:Kk 溶融紡糸装置
DE10046220A1 (de) * 1999-11-18 2001-05-23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CN1365404A (zh) * 2000-03-24 2002-08-21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熔融纺丝卷取装置
CN2599021Y (zh) * 2002-12-26 2004-01-14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熔融纺丝组件
CN103526311A (zh) * 2013-10-18 2014-01-22 王振海 一种多排合成丝束冷却装置
CN106400139A (zh) * 2016-10-20 2017-02-15 北京弘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室分布结构、具有其的纺丝箱体及纺丝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56093A (en) * 1948-07-02 1951-08-15 William Ivan Taylor Improvements in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DE10235936A1 (de) * 2002-08-06 2004-02-19 Barmag Ag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und Aufwickeln
JP4725213B2 (ja) * 2005-06-30 2011-07-13 東レ株式会社 紡糸口金および極細繊維の製造方法
JP6259296B2 (ja) 2014-01-28 2018-01-10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58834A (zh) * 1969-10-22 1971-12-30
US5059104A (en) * 1988-10-03 1991-10-22 Filteco S.P.A. Melt spinning apparatus
CN1157861A (zh) * 1995-11-30 1997-08-27 里特自动有限公司 熔融纺丝装置
JP2000034614A (ja) * 1998-07-15 2000-02-02 Is:Kk 溶融紡糸装置
DE10046220A1 (de) * 1999-11-18 2001-05-23 Barmag Barmer 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CN1365404A (zh) * 2000-03-24 2002-08-21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熔融纺丝卷取装置
CN2599021Y (zh) * 2002-12-26 2004-01-14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熔融纺丝组件
CN103526311A (zh) * 2013-10-18 2014-01-22 王振海 一种多排合成丝束冷却装置
CN106400139A (zh) * 2016-10-20 2017-02-15 北京弘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室分布结构、具有其的纺丝箱体及纺丝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55235A (ja) 2021-04-08
EP3800283A2 (en) 2021-04-07
EP3800283A3 (en) 2021-04-14
EP3800283B1 (en) 2023-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2977B2 (en) Apparatus for melt spinning and windup of synthetic yarn
EP2407408B1 (en) Filament yarn winding apparatus
EP2644548B1 (en) Take-up apparatus and take-up facility
JP6016914B2 (ja) 溶融紡糸装置
EP3666701B1 (en) Yarn production system
JP7128572B2 (ja) 交絡装置
JP5600437B2 (ja) 紡糸巻取設備
TW201413076A (zh) 拉伸絲之製造方法及拉伸絲之製造裝置
CN112593306A (zh) 纺丝生产设备
EP1546014B1 (en) Improved high-speed fiber feed assembly
EP3444389B1 (en) Interlacing device
JP6334373B2 (ja) 交絡装置
JP6352793B2 (ja) 交絡付与機構
JP2022030820A (ja) 紡糸引取機
EP2184386B1 (en) Device for melt-spinning and winding up synthetic filament yarns
JP2022189001A (ja) 紡糸引取装置
EP4242154A1 (en) Winding device and winding system
CN116219564A (zh) 纺丝牵引装置
JP2023041473A (ja) 紡糸生産設備
JP2022189000A (ja) 紡糸引取装置
JP2024009536A (ja) 繊維機械
CN117157436A (zh) 丝线生产设备
CN116730093A (zh) 卷取装置以及卷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