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90578A - 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90578A
CN112590578A CN202011449855.4A CN202011449855A CN112590578A CN 112590578 A CN112590578 A CN 112590578A CN 202011449855 A CN202011449855 A CN 202011449855A CN 112590578 A CN112590578 A CN 112590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lug
electrode
pole piec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98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
郑浩
王亚平
孙书晨
尹涛
黄培松
王生贵
程昊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aozhixi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aozhixi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aozhixi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aozhixi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98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90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90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90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24Floor-sweeping machines, motor-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充电接口包括电极支架、电极片和支撑柱;支撑柱安装于电极支架,电极片连接于支撑柱,且电极片能够沿支撑柱的轴向移动,电极片能够压设于插接件。充电结构包括上述的两组充电接口,还包括插头组件;两组充电接口沿第二方向设置;插头组件具有第一充电极片和第二充电极片,且第一充电极片和第二充电极片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充电极片和第二充电极片分别与两组充电接口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充电接口通过电极片沿支撑柱轴向的移动,以便于电极片能够相对插头中的充电极片压紧配合,进而使得电极片与插头能够充分且及时接触,从而增大电极片与插头之间的容差,降低整车出现发烫或者烧损的风险。

Description

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清扫机器人在清洁领域和自动化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发展清扫机器人对人们生活是极为重要的,当然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提高,对清扫机器人自身的结构和性能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针对清扫机器人的充电模式,需要对桩成功,并且确保工作站上的充电电极在整车的充电极片之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对桩不及时,也就是在对桩的过程中工作站上的电极与整车的电极接触不及时,导致充电电极与充电极片之间存在容差较小的情况,从而使得充电电流过大,整车也就容易出现发烫或者被烧损的问题。而且,采用上述的方式需要特定的工作站才可以和整车配合,也就是需要实现调制配合,如果采用随机的工作站时,与整车并不一定完全匹配,故而局限性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因充电接触不及时而存在容差较小的情况,最终导致充电电流过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充电接口。
一种充电接口,包括电极支架、电极片、支撑柱和第一弹性件;
所述支撑柱安装于所述电极支架,所述电极片连接于所述支撑柱,且所述电极片能够沿所述支撑柱的轴向移动,所述电极片能够压设于插接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电极支架与所述电极片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向所述电极片施加沿所述支撑柱的轴向反向移动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连接片,且二者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片套设于所述支撑柱,所述第二连接片用于与充电极片面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口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柱,且所述导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
所述加强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板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电极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充电结构,能够缓解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充电结构,包括上述的两组充电接口,还包括插头组件;
两组所述充电接口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插头组件具有第一充电极片和第二充电极片,且所述第一充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充电极片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充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充电极片分别与两组所述充电接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插接头和插接支架;
所述插接头活动连接于所述插接支架,所述第一充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充电极片均设置于所述插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极片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充电极片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其中一组所述充电接口中的电极片面接触,所述第二斜面与另一组所述充电接口中的电极片面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十字联轴器,所述十字联轴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插接头,所述十字联轴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接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支架包括连接架和尾座;
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尾座滑动连接,所述插接头背离所述充电接口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连接架,所述插接头与所述连接架同步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支架还包括滑动座和导轨;
所述滑动座和所述导轨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连接架,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尾座;所述滑动座设置有滑槽,所述导轨与所述滑槽的槽壁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安装于所述尾座,且所述插接头背离所述插接支架的一端能够伸入所述罩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导向柱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尾座,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罩体,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且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尾座与所述罩体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清洁装置,能够缓解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包括上述的两组充电接口,还包括清洁机构;
两组所述充电接口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均设置于所述清洁机构,用于与插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接口,包括电极支架、电极片、支撑柱和第一弹性件。其中,支撑柱安装于电极支架,电极片连接于支撑柱,且电极片能够沿支撑柱的轴向移动,且当充电接口与插接件配合时,电极片能够压设于插接件中的充电极片,以便于与插接件的充电极片充分且及时接触。当进行充电配合时,充电的插接件插入该充电接口时,插接件能够对该充电接口中的电极片施加朝向远离插接件移动的作用力,促使电极片沿支撑柱的轴向移动,电极片的移动能够挤压第一弹性件,使得第一弹性件发生形变产生弹性势能。当插接件相对充电接口插入至一定距离后,电极片失去充电电极施加的作用力,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势能得以释放,以推动电极片能够沿支撑柱轴向反向移动,以便于电极片能够相对插接件中的充电极片压紧配合,进而使得电极片与插接件能够充分接触,从而增大电极片与插接件之间的容差,确保在进行充电时的电流处于安全阈值范围内,降低整车出现发烫或者烧损的风险。而且正是因为电极片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以及插接头的插入作用下沿支撑柱的轴向移动,提高电极片的插接匹配灵活度,以便适应于多种不同的插接头的插接方式,降低该充电接口的使用局限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充电结构,包括上述的两组充电接口,还包括插头组件;两组充电接口沿第二方向设置。其中,插头组件具有第一充电极片和第二充电极片,且二者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充电极片和第二充电极片分别与两组充电接口连接,以便于进行电流的接通。其中,充电接口用于安装于需要充电的结构上,插头组件用于连接充电电源,当插头组件与充电接口连接后,即可将充电电源与需要充电的结构电连接,实现充电操作,进而缓解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包括上述的两组充电接口,还包括清洁机构;清洁机构用于清理需要被清理的位置,两组充电接口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均安装于清洁机构,用于与插头连接,以便于向清洁机构进行充电操作,进而实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与插头组件配合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结构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的第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的第二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结构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结构中插头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结构中插头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0-充电接口;11-电极支架;12-电极片;13-支撑柱;14-第一弹性件;15-导向件;16-加强板;20-插头组件;21-插接头;22-插接支架;23-十字联轴器;24-罩体;25-导向柱;26-第二弹性件;30-清洁机构;121-第一连接片;122-第二连接片;131-锁紧帽;132-垫片;211-第一充电极片;212-第二充电极片;221-连接架;222-尾座;223-滑动座;224-导轨;231-第一连接臂;232-第二连接臂;1201-第一电极片;1202-第二电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以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为例进行叙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的一种清洁装置,包括充电接口10和清洁机构30,充电接口10设置于清洁机构30上,以便于与进行充电的插头电连接,以实现对清洁机构30的充电操作。以下针对充电接口10的结构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2-图6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接口10,包括电极支架11、电极片12和支撑柱13;支撑柱13安装于电极支架11,电极片12连接于支撑柱13,且电极片12能够沿支撑柱13的轴向移动,电极片12能够压设于插接件。
具体的,支撑柱13安装于电极支架11,以确保支撑柱13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电极支架11用于安装于清洁机构30,以实现该充电接口10相对清洁机构30的机械安装、电极片12的一侧安装于支撑柱13,且电极片12能够沿支撑柱13的轴向移动,电极片12用于压设于插接件。当需要对清洁机构30进行充电时,插接件插入充电接口10,假设插接件沿水平方向插入时,支撑柱13的沿竖直方向延伸。插接件中的充电极片需要与充电接口10中的电极片12互相作用,即充电极片相对清洁机构30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充电极片能够对电极片12产生沿支撑柱13的轴向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以推动电极片12沿沿支撑柱13的轴向竖直向上运动。当插接件相对清洁机构30插入至一定距离后,插接件不再相对清洁机构30沿水平方向移动,故而充电极片不再向电极片12施加竖直向上的作用力,此时电极片12失去上述的作用力后,能够沿支撑柱13的轴向竖直向下运动,以便于电极片12能够与插接件中的充电极片压紧配合,从而实现插接件相对充电接口10的对桩操作。插接件用于与充电电源电连接,从而通过插接件与充电接口10的连接,实现清洁机构30相对充电电源的电连接,实现对清洁机构30的充电操作。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本实施例中的电极片12能够沿支撑柱13的轴向移动,以便于电极片12能够及时与插接件中的充电极片接触,并充分压紧配合,即二者充分结构,进而增大电极片12与充电极片之间的因接触不充分和不及时产生的容差,确保在进行充电时的电流能够尽可能的始终处于安全阈值范围内,从而降低清洁机构30(也就是整车)出现发烫或者烧损的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
在实际使用时,电极支架11具有安装腔,安装腔的腔口设置于水平方向上。支撑柱13沿安装腔的宽度方向贯穿设置,且支撑柱13的一端与安装腔的第一侧壁连接,支撑柱13的另一端与安装腔的第二侧壁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为安装腔沿竖直方向上相对且间隔布置的两个侧壁。电极片12的一端套设于支撑柱13上,并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电极片12的另一端伸入安装腔以便于与插接件中的充电极片配合。
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支撑柱13的一端设置有锁紧帽131,当支撑柱13的一端自第一侧壁穿过第二侧壁与电极支架11连接后,锁紧帽131能够锁紧于支撑柱13背离第二侧壁的一端,进一步紧固支撑柱13相对电极支架11的连接。其中,锁紧帽131与支撑柱13螺纹旋接,锁紧帽131能够绕支撑柱13转动,并沿支撑柱13的轴向移动以压紧于第一侧壁背离第二侧壁的一侧。其中,在锁紧帽131与电极支架11之间设置有垫片132,垫片132套设于支撑柱13,并压设于锁紧帽131与电极支架11之间,进而减小锁紧帽131与电极支架11之间的磨损。当然,在支撑柱13穿过第二侧壁的一端也可以设置锁紧帽131,此时位于支撑柱13两端的锁紧帽131分别为第一锁紧帽131和第二锁紧帽131,第一锁紧帽131压设于第一侧壁背离第二侧壁的一侧,第二锁紧帽131压设于第二侧壁背离第一侧壁的一侧,第一锁紧帽131和第二锁紧帽131中的至少一者能够螺纹旋接于支撑柱13。无论采用哪一种设置方式,其只要能够实现支撑柱13相对于电极支架11的加紧即可。其中,以下说明中,以第一侧壁在第二侧壁的上方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接口1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4,第一弹性件14安装于电极支架11与电极片12之间,第一弹性件14用于向电极片12施加沿支撑柱13的轴向反向移动的作用力。具体的,第一弹性件14套设于支撑柱13,第一弹性件14的一端抵接于安装腔的第一侧壁,第一弹性件14的另一端抵接于电极片12朝向第一侧壁的一侧。当电极片12在插接件的作用下上移时,第一弹性件14收到电极片12施加的挤压力发生形变,产生弹性势能。当插接件不再对电极片1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时,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势能得以释放,转化为推动电极片12沿支撑柱13的轴线向下移动的动力,进而将电极片12相对插接件的充电极片压紧,以便于电极片12与充电极片及时且充分的接触。
其中,第一弹性件14也可以仅设置于电极片12与第一侧壁之间,其只要能够向电极片12施加沿支撑柱13的轴向反向移动的作用力即可。其中,第一弹性件14采用弹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实际使用时,支撑柱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柱13沿电极支架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支撑柱13对应套设有一个第一弹性件14。当然,支撑柱13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四个等,其只要能够实现电极片12的移动且不会对电极片12与清洁机构30中的充电控制中心的连接造成障碍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接口10还包括导向件15;导向件15套设于支撑柱13,且导向件15连接于第一连接片121。具体的,导向件15采用直线轴承。导向件15套设于支撑柱13,导向件15的一端安装于电极片12背离第一侧壁的一侧,且导向件15能够沿支撑柱13的轴向相对支撑柱13滑动,以起到移动导向的问题。当然,导向件15也可以设置于电极片12与安装腔的第一侧壁之间,导向件15连接于电极片12。其只要能够实现导向件15对电极片12沿支撑柱13轴向的移动导向作用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腔背离插接件的一侧还设置有开口,开口的设置便于电极片12与清洁机构30中的充电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开口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开口沿电极支架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片12包括第一连接片121和固接于第一连接片121的第二连接片122,且二者呈角度设置;第一连接片121套设于支撑柱13,第二连接片122用于与充电极片面接触。具体的,第一连接片121和第二连接片122呈V字形设置,且二者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也就是呈钝角夹角。当电极支架11水平方式时,第一连接片121套设于支撑柱13,且第一连接片121与电极支架11上安装腔的第二侧壁贴合,即二者平行,此时第二连接片122沿竖直方向斜向上倾斜设置,以便于与插接件中的充电极片进行面接触配合。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电极片12与充电极片在面接触的基础上增大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于更为充分的接触,从而增大二者之间的容差。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片12还包括加强板16,加强板16设置于第一连接片121。其中,加强板16的设置用于增加电极片12的结构强度。其中,第一连接片121与支撑柱13套设,并位于安装腔内,也就是说第一连接片121作为电极片12沿支撑柱13轴向移动的承载部,通过在第一连接片121上加强板16的设置,从而提高第一连接片121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电极片12相对支撑柱13的移动平稳性。具体的,加强板16与第一连接片121呈角度设置,第一连接片121处于水平方向时,加强板16处于竖直方向。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板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强板16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于电极片12。其中,以第一方向为电极支架11的长度延伸方向,例如加强板16的数量为两个,故而两个加强板16间隔布置于电极片12沿电极支架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极片12的结构强度。当然,加强板16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四个等,其只要能够增加电极片12的结构强度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定义是相对而言,当物体的放置方位出现不同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对于常规认知中的方向会出现相适应的修改。例如,在如图1中,清洁机构30竖直方式,插接件水平插入时,则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若插接件需要竖直插入时,则第二方向则为充电接口10的宽度方向。当然,充电接口1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也是相对而言,当充电接口10呈正方形时,则可以用水平纵向和水平横向描述。以上均是为了便于表述而定义的方向,并不是特定某一唯一确定的、绝对的方向,因此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进行命名。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6所示,在实际使用时,充电接口10的数量为两组,每组充电接口10都有对应的电极片12,可以认定为其中一组充电接口10对应的电极片12为正极,另一组充电接口10对应的电极片12为负极。对应的插接件也具有两个充电极片,分别与两个电极片12面接触配合,以实现插接件相对于充电接口10的对桩。当充电接口10的数量为两组时,可以具有两个电极支架11,即每组充电接口10对应一个电极支架11,那么就相当于两组充电接口10通过两个电极支架11之间的拼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或者,也可以是一个电极支架11具有两个连通的安装腔,分别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且两个安装腔之间设置有两个相对且间隔布置的凸台,其中一个电极片12能够与该凸台的第一面抵接,另一个电极片12能够与该凸台的第二面抵接,第一面和第二面相对且间隔设置。此时,两个电极片12能够公用支撑柱13,支撑柱13通过该凸台分隔成两部分,分别为位于第一安装腔内的第一柱体和位于第二安装腔内的第二柱体,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上分别对应套设有第一弹性件14,以对两个电极片12施加反向移动的作用力。
其中,为了便于插接件能够与上述的充电接口10稳定配合,以对清洁机构30进行充电操作,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电结构,包括两组充电接口10和插头组件20;两组充电接口10沿第二方向设置;插头组件20具有第一充电极片211和第二充电极片212,且第一充电极片211和第二充电极片212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布置;第一充电极片211和第二充电极片212分别与两组充电接口10连接。正如上述所言,两组充电接口10分别对应两个电极片12,即第一电极片1201和第二电极片1202,第一电极片1201和第一充电极片211面接触,第二电极片1202和第二充电极片212面接触。
在实际使用时,以插头组件20沿水平方向插入为例,随着插头组件20相对于清洁机构30的插入,第一充电极片211对第一电极片1201产生沿支撑柱13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促使第一电极片1201沿支撑柱13竖直向上运动。第二充电极片212对第二电极片1202产生沿支撑柱13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促使第二电极片1202沿支撑柱13竖直向下运动。也就是,第二电极片1202和第一电极片1201反向移动,互相远离,以便于第一充电极片211和第二充电极片212能够插入至第一电极片1201和第二电极片1202之间。当插头组件20相对清洁机构30插入至一定程度后,第一充电极片211不再对第一电极片1201施加作用力,第二充电极片212不再对第二电极片1202施加作用力,第一电极片1201和第二电极片1202能够在分别对应的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作用下反向运动,以与分别对应的第一充电极片211和第二充电极片212压紧配合,实现及时且充分接触。
如图1、图2、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组件20包括插接头21和插接支架22;插接头21活动连接于插接支架22,第一充电极片211和第二充电极片212均设置于插接头21;第一充电极片211具有第一斜面,第二充电极片212具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其中一组充电接口10中的电极片12面接触,第二斜面与另一组充电接口10中的电极片12面接触。
具体的,两组充电接口10中,第一电极片1201的第二连接片122沿竖直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第二电极片1202的第二连接片122沿竖直方向倾斜向下延伸,也就是背向延伸。此时,第一电极片1201对应的第一充电极片211具有与第一电极片1201相适应的第一斜面,第二电极片1202对应的第二充电极片212具有与第二电极片1202相适应的第二斜面,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设置,实现第一电极片1201与第一充电极片211的面接触以及第二电极片1202与第二充电极片212的面接触。其中,第一充电极片211和第二充电极片212均设置于插接头21,插接头21与插接支架22活动连接。这样的设置,提高二者连接处的自由度,能够根据不同的对桩需求进行插接头21与插接支架22之间的角度调节,以确保插接头21相对清洁机构30插入时能够尽可能的保持平齐,以便于充电极片与电极片12能够充分面接触。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组件20还包括十字联轴器23,十字联轴器23的一端连接于插接头21,十字联轴器23的另一端连接于插接支架22。也就是说,在插接头21与插接支架22之间通过十字联轴器23连接,以便于调节插接头21相对插接支架22的角度,使其适应于不同角度的充电需求。具体的,十字联轴器23包括第一连接臂231、第二连接臂232和滚珠,第一连接臂231的一端连接于插接头21背离充电极片的一侧,第一连接臂231的另一端设置有U型槽,U型槽内具有连接轴,滚珠安装于该连接轴。第二连接臂232的一端连接于插接支架22朝向插接头21的一侧,第二连接臂232的另一端设置有凹槽,滚珠容设于凹槽内,并与凹槽的槽壁转动连接,以便于第二连接臂232能够相对第一连接臂231转动,以实现插接头21与插接支架22之间的角度调节。
如图1、图2、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支架22包括连接架221和尾座222;连接架221与尾座222滑动连接,插接头21背离充电接口10的一端安装于连接架221,插接头21与连接架221同步移动。也就是说,连接架221与尾座222滑动连接。当插头组件20相对清洁机构30沿水平方向插入时,尾座222能够相对连接架221沿水平方向远离清洁机构30或者靠近清洁机构30。插接头21通过十字联轴器23与连接架221背离尾座222的一侧连接。当连接架221相对尾座222靠近清洁机构30时,插接头21随连接架221同步移动。
如图1、图2、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在实际使用时,插接支架22还包括滑动座223和导轨224;滑动座223设置于连接架221,导轨224设置于尾座222;滑动座223设置有滑槽,导轨224与滑槽的槽壁滑动连接。具体的,当插接组件水平放置时,连接架221向下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滑动座223设置于容纳槽内。滑动座223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强肋,通过加强肋固设于连接架221。导轨224背离插接头21的一端固设于尾座222朝向插接头21的一侧。滑动座223背离连接架221的一侧设置有滑槽,导轨224容设于滑槽内,并与滑槽的槽壁滑动连接,从而实现尾座222与连接架221之间的滑动连接。
当然,也可以是滑动座223设置于尾座222,导轨224设置于连接架221。此时,滑动座223朝向连接架221的一侧设置有滑槽,以便于与导轨224滑动连接。无论采用哪一种设置方式,其只要能够实现连接架221和尾座222之间的相对滑动即可。
如图6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插头组件20还包括罩体24,罩体24安装于尾座222,且插接头21背离插接支架22的一端能够伸入罩体24。具体的,罩体24与尾座222连接,以罩设于连接架221以及插接头21的外侧。在插头组件20不与充电接口10连接时,插接头21以及插接支架22均容设于罩体24中,以对插接头21形成防护作用。当插头组件20需要与充电接口10进行对桩配合时,随着插头组件20相对充电接口10的插入,罩体24背离尾座222的一端抵接于清洁机构30的外侧,从而对罩体24施加沿插头组件20插入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能够推动罩体24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移动,使得插接头21能够从罩体24中伸出,以便于与充电接口10中的电极片12进行对桩配合。
如图1、图2、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在实际使用时,插头组件20还包括导向柱25和第二弹性件26;导向柱25的一端连接于尾座222,导向柱25的另一端连接于罩体24,第二弹性件26套设于导向柱25,且第二弹性件26抵接于尾座222与罩体24之间。也就是说,当在上述插接头21相对罩体24伸出时,第二弹性件26会受到罩体24施加的沿插入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促使第二弹性件26发生形变。当充电操作完成后,插头组件20相对充电接口10拔出,此时罩体24在第二弹性件26的弹性势能的作用下能够沿插入方向运动,进而促使罩体24能够罩设在插接头21上,即插接头21容设于罩体24中回复初始状态。导向柱25的一端与尾座222固接,另一端与罩体24滑动连接,起到罩体24移动导向的作用。此时,在导向柱25上也可以设置直线轴承,提高罩体24移动的稳定性。
其中,导向柱2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柱25沿尾座22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个导向柱25均与罩体24滑动连接,且每个导向柱25均套设有第二弹性件26。
需要说明的是,正是因为连接架221与尾座222之间通过导轨224和滑动座223的方向配合,还可以手动调节连接件相对滑动座223的位置,从而适应不同的充电需求。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支架(11)、电极片(12)、支撑柱(13)和第一弹性件(14);
所述支撑柱(13)安装于所述电极支架(11),所述电极片(12)连接于所述支撑柱(13),且所述电极片(12)能够沿所述支撑柱(13)的轴向移动,所述电极片(12)能够压设于插接件;所述第一弹性件(14)安装于所述电极支架(11)与所述电极片(12)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14)用于向所述电极片(12)施加沿所述支撑柱(13)的轴向反向移动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12)包括第一连接片(121)和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片(121)的第二连接片(122),且二者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片(121)套设于所述支撑柱(13),所述第二连接片(122)用于与充电极片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12)还包括加强板(16),所述加强板(16)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片(121)与所述第二连接片(122)之间;
所述加强板(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板(16)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电极片(12)。
4.一种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接口,还包括插头组件(20);
两组所述充电接口(10)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插头组件(20)具有第一充电极片(211)和第二充电极片(212),且所述第一充电极片(211)和所述第二充电极片(21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充电极片(211)和所述第二充电极片(212)分别与两组所述充电接口(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20)包括插接头(21)和插接支架(22);
所述插接头(21)活动连接于所述插接支架(22),所述第一充电极片(211)和所述第二充电极片(212)均设置于所述插接头(21);所述第一充电极片(211)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充电极片(212)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其中一组所述充电接口(10)中的电极片(12)面接触,所述第二斜面与另一组所述充电接口(10)中的电极片(12)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20)还包括十字联轴器(23),所述十字联轴器(2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插接头(21),所述十字联轴器(2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插接支架(2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支架(22)包括连接架(221)和尾座(222);
所述连接架(221)与所述尾座(222)滑动连接,所述插接头(21)背离所述充电接口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连接架(221),所述插接头(21)与所述连接架(221)同步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支架(22)还包括滑动座(223)和导轨(224);
所述滑动座(223)和所述导轨(224)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连接架(221),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尾座(222);所述滑动座(223)设置有滑槽,所述导轨(224)与所述滑槽的槽壁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20)还包括罩体(24),所述罩体(24)安装于所述尾座(222),且所述插接头(21)背离所述插接支架(22)的一端能够伸入所述罩体(24)。
10.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接口,还包括清洁机构(30);
两组所述充电接口(10)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均设置于所述清洁机构(30),用于与插头连接。
CN202011449855.4A 2020-12-11 2020-12-11 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 Pending CN112590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9855.4A CN112590578A (zh) 2020-12-11 2020-12-11 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9855.4A CN112590578A (zh) 2020-12-11 2020-12-11 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90578A true CN112590578A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91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9855.4A Pending CN112590578A (zh) 2020-12-11 2020-12-11 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90578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15864Y (zh) * 2005-08-29 2006-09-13 严祥 电动三轮车传动装置
US20120242279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Micro-Star Int'l Co., Ltd. Plug storage structure of cleaning robot
CN205350116U (zh) * 2016-01-05 2016-06-29 李兆山 改进的双十字联轴器
CN107658604A (zh) * 2017-10-12 2018-02-02 广州市君望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多自由度充电结构及电动机器人
CN208111741U (zh) * 2018-04-28 2018-11-16 深圳市神州云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插座和充电装置
CN209249853U (zh) * 2019-03-02 2019-08-13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接头
CN209766724U (zh) * 2019-05-29 2019-12-10 谭红平 一种圆型磁吸快充线
CN110974097A (zh) * 2019-12-06 2020-04-10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工作站和与其配套使用的清洁机器人
CN210628565U (zh) * 2019-10-31 2020-05-26 益模钢模五金(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插头
CN111799859A (zh) * 2020-06-23 2020-10-2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自动对准充电装置及方法
CN212022355U (zh) * 2019-09-30 2020-11-27 锥能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15864Y (zh) * 2005-08-29 2006-09-13 严祥 电动三轮车传动装置
US20120242279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Micro-Star Int'l Co., Ltd. Plug storage structure of cleaning robot
CN205350116U (zh) * 2016-01-05 2016-06-29 李兆山 改进的双十字联轴器
CN107658604A (zh) * 2017-10-12 2018-02-02 广州市君望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多自由度充电结构及电动机器人
CN208111741U (zh) * 2018-04-28 2018-11-16 深圳市神州云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插座和充电装置
CN209249853U (zh) * 2019-03-02 2019-08-13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接头
CN209766724U (zh) * 2019-05-29 2019-12-10 谭红平 一种圆型磁吸快充线
CN212022355U (zh) * 2019-09-30 2020-11-27 锥能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系统
CN210628565U (zh) * 2019-10-31 2020-05-26 益模钢模五金(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插头
CN110974097A (zh) * 2019-12-06 2020-04-10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工作站和与其配套使用的清洁机器人
CN111799859A (zh) * 2020-06-23 2020-10-2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自动对准充电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00103799A (ko) 배터리 홀더, 배터리 교체 장치, 전기 자동차, 및 전기 자동차의 설치 방법.
CN113043906B (zh) 一种换电式纯电动重卡换电系统结构
US1023662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ractable terminal-stabilizer
EP0800237A1 (en) Structure of interconnecting units with respective connectors
KR20220028027A (ko) 포지셔닝 시트, 포지셔닝 핀, 포지셔닝 기구, 퀵체인지 브라켓 어셈블리 및 전기자동차
JP2021118594A (ja) 車両用充電システム
CN111204254A (zh) 一种电池包锁紧机构、电池包解锁机构、电池包及车辆
CN109888570A (zh) 一种新型快换连接器
CN112477685A (zh) 一种换电系统
CN211062966U (zh) 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及agv小车
CN112590578A (zh) 充电接口、充电结构及清洁装置
CN113939962A (zh) 自动联接器组件
CN214176320U (zh) 插头组件及充电结构
CN212022355U (zh) 充电桩、自动导引车以及充电系统
CN21018268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低压线束总成
CN110614935A (zh) 一种锁体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汽车电池快速锁止装置
CN212195056U (zh) 一种电池锁止机构及汽车
CN213304494U (zh) 电连接器及包含其的电连接器装置
CN109515221B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其应用其的车辆搬运器充电系统
CN220009427U (zh) 一种快换系统锁止机构及电动汽车
CN112928556B (zh) 一种低压线束插件拆卸工装
CN217539206U (zh) 一种卡接机构
CN219134120U (zh) 换电设备的车身定位机构及换电设备
CN220751577U (zh) 一种电池箱挤压测试工装
CN214083940U (zh) 一种电池加解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