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2324A -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52324A
CN112552324A CN202110190944.XA CN202110190944A CN112552324A CN 112552324 A CN112552324 A CN 112552324A CN 202110190944 A CN202110190944 A CN 202110190944A CN 112552324 A CN112552324 A CN 112552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aluminum
chloride
reaction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09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52324B (zh
Inventor
杨敏
杨雪
孙祥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ata Opto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ata Opto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ata Opto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ata Opto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909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523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52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2324A/zh
Priority to US18/546,323 priority patent/US20240132526A1/en
Priority to JP2023544458A priority patent/JP2024506516A/ja
Priority to EP21926220.1A priority patent/EP429627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5466 priority patent/WO2022174503A1/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28954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33905A/k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52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52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6Aluminium compounds
    • C07F5/061Aluminium compounds with C-aluminium linkage
    • C07F5/062Al linked exclusively to 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16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polonium, chromium, molybdenum, tungsten, manganese, technetium or rhenium
    • B01J23/18Arsenic, antimony or bismu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38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 B01J23/48Silver or gold
    • B01J23/50Sil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38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 B01J23/48Silver or gold
    • B01J23/52G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2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4Iron group metals
    • B01J23/75Cobal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4Iron group metals
    • B01J23/755Nick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6Aluminium compounds
    • C07F5/061Aluminium compounds with C-aluminium linkage
    • C07F5/064Aluminium compounds with C-aluminium linkage compounds with an Al-Halogen link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金属M和氯甲烷的体系发生反应,生成三甲基铝和金属M的氯化物;其中,所述催化剂选自电化序排在金属铝之后的金属或其离子;所述金属M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或其组合。催化剂可显著的增加反应速率,从而可使得该反应在非常简单的实验条件比如在常压附近操作,反应产率以及产物纯度更高,且产物中无副产物金属铝以及未反应完的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对产物的处理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金属有机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甲基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三甲基铝的应用包括:(1)在有机催化领域,三甲基铝与水作用可形成高活性甲基铝氧烷,而甲基铝氧烷是茂金属催化体系中最重要的助催化剂之一;(2)在有机合成领域,三甲基铝与乙烯进行齐聚反应生成高碳烷基铝,后者经氧化和水解后可形成直链高级伯醇;三甲基铝也可用于制取其他金属有机化合物,如用三甲基铝与氯化锡反应可制取甲基锡;(3)在高分子化工领域,三甲基铝和过渡金属盐类形成的催化体系可使烯烃发生定向聚合反应;(4)在其他领域,如三甲基铝可作为火箭的液体燃料、精细有机合成中的烷基化试剂等。
现有技术中,制备三甲基铝的方法包括:通过镁铝合金与卤代烷烃反应。如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公布号:CN105175440A,申请公布日:2015年12月23日)公开了一种一卤代甲烷与镁铝合金在醚类溶剂中获得三甲基铝醚类配体的配合物,再通过高沸点的有机叔胺或有机膦取代后高温分解该配合物获得三甲基铝的方法。该方法中,醚类配体和三甲基铝结合牢固,很难完全除去,使得三甲基铝产物纯度低。
现有技术中,制备三甲基铝的方法还包括:通过甲基卤化物与高碳链烷基铝反应。如美国专利文献(申请公布号:US4948906A,申请公布日:1990年8月14日)公开了一种以三乙基铝和甲基卤化物为原料,在路易斯酸催化剂如氯化铋的存在下经过配体交换获得三甲基铝的方法。该方法中,三乙基铝要过量,导致原材料成本高,且配体交换不彻底,形成较多的副产物,反应产率低。
现有技术中,制备三甲基铝的方法还包括:通过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与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反应。如日本专利文献(申请公布号:JP2009263326A,申请公布日:2009年11月12日)公开了使用倍半甲基氯化铝与碱金属反应制备三甲基铝的方法;如美国专利文献(申请公布号:US5359116A,申请公布日:1994年10月25日)公开了使用二甲基氯化铝与金属钠反应制备三甲基铝的方法等等。以上方法中,当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与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反应时,副产物金属铝容易包裹在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表面形成硬壳,从而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使得反应不完全、反应产率低,且副产物金属铝以及未反应完的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的活性非常高,增加了废物处理的风险。
为解决金属铝包裹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造成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公布号:CN111072700A,申请公布日:2020年4月28日;申请公布号:CN111116625A,申请公布日:2020年5月8日)中均公开了一种在不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氯甲烷、钠、以及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反应来制备三甲基铝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实现,金属钠投入后会迅速结块,在没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生成的铝很难和氯甲烷进一步反应,造成反应产率极低,生成的产品仅仅是部分的金属钠还原原料得到的三甲基铝,即依然未能有效解决金属铝包裹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造成的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中,制备三甲基铝的方法还存在着非常多的缺陷,开发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三甲基铝的反应速率低、反应产率低、实验条件苛刻、副产物较多且处理困难的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金属M和氯甲烷的体系发生反应,生成三甲基铝和金属M的氯化物;其中,所述催化剂选自电化序排在金属铝之后的金属或其离子;所述金属M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或其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催化剂和所述溶剂的存在下,所述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所述金属M反应原位生成新生成铝,所述新生成铝与所述氯甲烷反应生成倍半甲基氯化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氯甲烷在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部分的金属M混合后再通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部分的金属M相对于所述反应所需全部的金属M的重量比在(0.001-0.5):1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获得所述倍半甲基氯化铝的过程如下:在所述催化剂以及引发剂的存在下,通过金属铝与氯甲烷反应生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发剂选自碘单质、1,2-二溴乙烷、碘甲烷以及倍半甲基氯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选自电化序排在金属铝之后的第Ⅰ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Ⅱ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Ⅲ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Ⅳ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Ⅴ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Ⅵ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Ⅶ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Ⅷ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ⅢA族金属或其离子以及第ⅣA族金属或其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选自电化序排在金属铝之后的第ⅠB族金属或其离子以及第Ⅷ族金属或其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选自银、金、镍、钯、铂、铜、铁以及铑中至少一种的金属单质或其离子,或者选自银、金、镍、钯、铂、铜、铁以及铑中至少两种构成的合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相对于所述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中铝元素的重量比在(0.0001-0.1):1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M选自钠、钾以及镁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单质,或者选自钠、钾以及镁中的至少两种构成的合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选自正十六烷、正癸烷、1,2-邻二氯苯、1,2,3,4-四氢化萘、角鲨烷以及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的温度在80 ℃至130 ℃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在一个大气压至130 kPa之间的气压下进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氯甲烷的通气速率根据所述反应的温度变化以及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的示数进行调节。
有益效果:通过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金属M和氯甲烷的体系发生反应制备三甲基铝,催化剂可显著的增加反应速率,从而可使得该反应在非常简单的实验条件比如在常压附近操作,反应产率以及产物纯度更高,且产物中无副产物金属铝以及未反应完的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对产物的处理更加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金属M和氯甲烷的体系发生反应,生成三甲基铝和金属M的氯化物;其中,催化剂选自电化序排在金属铝之后的金属或其离子;金属M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或其组合。
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甲基二氯化铝与金属M和氯甲烷按照如下化学反应方程式1发生:
CH3AlCl2+M+CH3Cl→(CH3)3Al+MClx (1);
其中,当金属M为碱金属时,x值为1,当金属M为碱土金属时,x值为2。
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倍半甲基氯化铝与金属M和氯甲烷按照如下化学反应方程式2发生:
(CH3)3Al2Cl3+M+CH3Cl→(CH3)3Al+MClx (2);
其中,当金属M为碱金属时,x值为1,当金属M为碱土金属时,x值为2。
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二甲基氯化铝与金属M和氯甲烷按照如下化学反应方程式3发生:
(CH3)2AlCl+M+CH3Cl→(CH3)3Al+MClx (3);
其中,当金属M为碱金属时,x值为1,当金属M为碱土金属时,x值为2。
反应按照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1、化学反应方程式2和化学反应方程式3分别发生时,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金属M先反应原位生成新生成铝,新生成铝与氯甲烷反应生成倍半甲基氯化铝,而倍半甲基氯化铝又与金属M和氯甲烷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2发生反应,从而将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中的铝元素均转化成以三甲基铝的形式存在。
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甲基二氯化铝与金属M反应原位生成新生成铝按照如下化学反应方程式4发生:
CH3AlCl2+M→(CH3)3Al+Al+MClx (4);
其中,当金属M为碱金属时,x值为1,当金属M为碱土金属时,x值为2。
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倍半甲基氯化铝与金属M反应原位生成新生成铝按照如下化学反应方程式5发生:
(CH3)3Al2Cl3+M→(CH3)3Al+Al+MClx (5);
其中,当金属M为碱金属时,x值为1,当金属M为碱土金属时,x值为2。
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二甲基氯化铝与金属M反应原位生成新生成铝按照如下化学反应方程式6发生:
(CH3)2AlCl+M→(CH3)3Al+Al+MClx (6);
其中,当金属M为碱金属时,x值为1,当金属M为碱土金属时,x值为2。
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新生成铝与氯甲烷反应生成倍半甲基氯化铝按照如下化学反应方程式7发生:
Al+CH3Cl→(CH3)3Al2Cl3 (7)。
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电化序排在铝之后的金属或其离子后,使得反应速率增加,反应产率和产物纯度更高,这样使得该反应可在非常简单的实验条件比如常压附近进行,即氯甲烷的气压可保持在常压附近时维持有效反应。而在反应过程中,该电化序排在铝之后的金属或其离子并没有被消耗。在不加入该催化剂时,基本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反应速率、反应产率和产物纯度均明显下降。且由于催化剂的存在,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金属M和氯甲烷的反应非常充分,产物中无副产物金属铝以及未反应完的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对产物的处理更加方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氯甲烷在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部分的金属M混合后再通入。即在将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加入实验装置中后,先加入部分的金属M与其混合。在混合的过程中,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该部分的金属M先反应,然后再通入氯甲烷。其中,部分的金属M相对于该反应所需的全部金属M的重量比优选在(0.001-0.5):1之间,更优选在(0.01-0.5):1,再优选在(0.1-0.5):1之间,具体可以为0.1:1、0.2:1、0.3:1、0.4:1或者0.5:1。在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中加入部分的金属M,然后再通入氯甲烷,可以避免氯甲烷与活性更强的金属M先反应而被消耗。常温下,金属M一般为固态,可通过对金属M加热使其变为液态滴加到实验装置中。
本申请中,原料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可商购(商业方式购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倍半甲基氯化铝可通过金属铝与氯甲烷直接反应生成的方式原位制备。也就是说,制备三甲基铝之前,在催化剂以及引发剂的存在下,先通过金属铝和氯甲烷反应生成倍半甲基氯化铝,然后直接使用该倍半甲基氯化铝作为制备三甲基铝的原料。由于在获得倍半甲基氯化铝的过程中,已经将催化剂引入反应体系,后续制备三甲基铝时,不需要额外加入催化剂。相比商购原料,通过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倍半甲基氯化铝时,制备三甲基铝的反应产率、产物纯度均有进一步的提升。引发剂可选自碘单质、1,2-二溴乙烷、碘甲烷以及倍半甲基氯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催化剂为电化序排在铝之后的金属或其离子。电化序又叫电化学序,是常见金属(以及氢)按其标准电极电势由低到高排列得到的序列,即适用于本申请中催化剂的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高于铝。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催化剂选自电化序排在金属铝之后的第Ⅰ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Ⅱ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Ⅲ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Ⅳ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Ⅴ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Ⅵ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ⅦB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Ⅷ族金属或其离子、第ⅢA族金属或其离子以及第ⅣA族金属或其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第ⅠB族金属或其离子以及第Ⅷ族金属或其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银、金、镍、钯、铂、铜、铁以及铑中至少一种的金属单质或其离子,或者选自银、金、镍、钯、铂、铜、铁以及铑中至少两种构成的合金。更优选为粉末状的金、银或铜的金属单质或其离子或它们之间的任意合金。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的这种教导,非常容易选定具体的催化剂。
这些金属单质或其离子、合金可单独添加在反应体系中,此外,如果该反应体系的容器内壁任一地方表面镀有或者是掺杂有上述催化剂,或者该反应体系的容器的搅拌设备表面镀有或者是掺杂或者是缠绕或者是以其他形式存在于反应体系内有上述催化剂,都可以起到本申请所限定的催化作用,因此这些方案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催化剂相对于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中铝元素的重量比优选为(0.0001-0.1):1,更优选在(0.001-0.1):1,再优选在(0.002-0.1):1。而当催化剂位于该反应体系的容器内壁或者搅拌设备表面上时,催化剂的使用量也优选在上述数值范围。本申请中,“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中铝元素的重量”是指:当原料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为商购时,铝元素的重量为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中铝元素的重量;当原料倍半甲基氯化铝通过金属铝和氯甲烷反应生成时,铝元素的重量为原料即金属铝的重量。
金属M可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或其组合。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金属M可以选自钠、钾以及镁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单质,或者选自钠、钾以及镁中的至少两种构成的合金,这些金属单质或者合金均能起到有效的反应效果,均可以发挥大致相同的还原作用。优选金属M是钠。
适合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溶剂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常用溶剂,例如正十六烷、正癸烷、1,2-邻二氯苯、1,2,3,4-四氢化萘、角鲨烷、甲苯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使用正癸烷或1,2,3,4-四氢化萘作为主要溶剂,其他溶剂可作为次溶剂。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溶剂,可以使整个反应体系受热和搅拌更加均匀,具体地,当使用溶剂时,原料在溶剂中均匀分散且对另一原料氯甲烷气体具有溶解作用,从而使反应物之间接触更为充分,反应速率更快。
反应温度优选在80-130 ℃之间,更优选在90-100 ℃之间。
反应优选在一个大气压至130 kPa之间的气压下进行。即保持反应在微正压下进行,优选在105-115 kPa之间,具体可以为105 kPa、110 kPa、115 kPa等,在实际反应中,气压不易维持在一个确定值而是维持在一个小范围内,比如维持在105-110 kPa之间,或者维持在110-115 kPa之间等。由于该反应过程会消耗氯甲烷并且转化为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因此上述反应在微正压条件下更有利于正向进行。本申请的这种微正压操作显然大大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对实验装置的低压密封要求,且这种特点非常利于实际工艺的优化,降低成本。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当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为商购时,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向反应装置中加入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催化剂和溶剂,并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加热至反应温度;
2)向反应装置中加入部分的金属M,继续搅拌混合一段时间;
3)向反应装置中通入氯甲烷气体;其中,氯甲烷气体的纯度不低于98%,通气速率可以为0.001-2 g/min;
4)保持通入氯甲烷气体,继续加入剩余量的金属M,保持反应装置内微正压,直至反应结束;
5)将反应装置内的压力调节到12-14 kPa,通过减压蒸馏收集60-68 ℃的馏分,得到产物三甲基铝。
当倍半甲基氯化铝通过金属铝与氯甲烷反应生成时(在催化剂以及引发剂的存在下),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向反应装置中加入金属铝和催化剂;
2)开启搅拌,边加热边向反应装置中通入氯甲烷气体;其中,氯甲烷气体的纯度不低于98%,通气速率可以为0.01-2 g/min;
3)向反应装置中滴加引发剂;
4)维持反应温度并保持该反应温度一段时间至反应结束,得到倍半甲基氯化铝;其中,该反应温度控制在80-130℃,优选90-100℃,并保持该反应温度3-6 h至反应结束;
5)重新开启加热和搅拌,加入溶剂;
6)在反应温度下,加入部分的金属M后又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其中,氯甲烷气体的纯度不低于98%,通气速率可以为0.001-2 g/min;
7)保持通入氯甲烷气体,继续加入剩余量的金属M,保持反应装置内微正压,直至反应结束;
8)将反应装置内的压力调节到12-14 kPa,通过减压蒸馏收集60-68 ℃的馏分,得到产物三甲基铝。
关于氯甲烷的通气速率,可以根据反应温度变化以及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的示数进行调节。具体而言,当反应温度上升,则增大氯甲烷气体的流量,根据尾部流量计的示数判断流量大小,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反之,当反应温度下降,则减小气体流量,根据尾部流量计的示数判断流量大小,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这种根据反应过程的推进来控制氯甲烷的流量(即通气速率),能使氯甲烷被充分利用,由此既可以节约原料又可以减少废气排放。
关于惰性气体,其可以选择氮气、氩气等。
关于引发剂,其可以连续滴加或间断滴加,优选连续滴加。控制引发剂的滴加速度,可以保证能够有效引发反应,其滴加速率可以为0.01-5 g/min,优选0.1-5 g/min。
关于金属M,其纯度可以不低于95%,其可以分批次进行滴加;金属M优选为钠,其纯度可以不低于95%,滴加时熔融金属M的温度可以为100-150℃,反应装置内温度可以为80-130 ℃。
关于反应装置,其可以为玻璃反应釜,玻璃反应釜的内部可带有搅拌装置。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在氮气氛围下,将11.3 g商购的甲基二氯化铝、40 ml的正十六烷和0.01 g的金粉加入玻璃反应釜中,金粉与甲基二氯化铝中铝元素的重量比为0.0037。开启搅拌,保持玻璃反应釜内温度在100 ℃,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1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9.2 g的金属钠全部滴加完毕,继续搅拌约2.2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之间的馏分,得到约6.3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87%,产物纯度约为97%。
实施例2
在氮气氛围下,将20.5 g商购的倍半甲基氯化铝、40 ml的正十六烷和0.1 g的银粉加入玻璃反应釜中,银粉与倍半甲基氯化铝中铝元素的重量比为0.019。开启搅拌,保持玻璃反应釜内温度在100 ℃,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4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13.8 g的金属钠全部滴加完毕,继续搅拌约3.1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之间的馏分,得到约12.5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87%,产物纯度约为98%。
实施例3
在氮气氛围下,将9.2 g商购的二甲基氯化铝、40 ml的正十六烷和0.27 g的铜粉加入玻璃反应釜中,铜粉与二甲基氯化铝中铝元素的重量比为0.1。开启搅拌,保持玻璃反应釜内温度在100 ℃,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1.1 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4.6 g的金属钠全部滴加完毕,继续搅拌约2.2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之间的馏分,得到约6.2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86%,产物纯度约为97%。
实施例4
在氮气氛围下,将5.4 g的铝屑和0.01 g的银粉加入玻璃反应釜中,银粉与铝屑的重量比为0.0019。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 ℃,搅拌15 min后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通气速率控制在0.05-0.1 g/min。继续搅拌10 min,使用针筒注射器滴加约0.5 g的碘甲烷,调节氯甲烷的速率至0.3-0.5 g/min,控制反应压力在115-120 kPa。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维持反应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总时长约2.4 h,获得倍半甲基氯化铝。
向玻璃反应釜内加入40 ml的正十六烷,保持玻璃反应釜的温度在100 ℃,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5 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13.8 g金属钠滴加完毕。当金属钠滴加结束后,搅拌约3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的馏分;经分析,得到约13.3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92%,产物纯度约为98%。
实施例5
在氮气氛围下,将5.4 g的铝屑和0.54 g的铜粉加入玻璃反应釜中,铜粉与铝屑的重量比为0.1。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 ℃,搅拌15 min后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通气速率控制在0.05-0.1 g/min。继续搅拌10 min,使用针筒注射器滴加约0.5 g的碘单质,调节氯甲烷的速率至0.3-0.5 g/min,控制反应压力在115-120 kPa。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维持反应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总时长约2.4 h,获得倍半甲基氯化铝。
向玻璃反应釜内加入40 ml的正十六烷,保持玻璃反应釜的温度在100 ℃,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3 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速率约为0.2 g/min,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13.8 g金属钠滴加完毕。当金属钠滴加结束后,搅拌约3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的馏分;经分析,得到约13.9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96%,产物纯度约为97%。
实施例6
在氮气氛围下,将5.4 g的铝屑和0.1 g的金粉加入玻璃反应釜中,金粉与铝屑的重量比为0.019。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 ℃,搅拌15 min后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通气速率控制在0.05-0.1 g/min。继续搅拌10 min,使用针筒注射器滴加约0.5 g的碘甲烷,调节氯甲烷的速率至0.3-0.8 g/min,控制反应压力在115-120 kPa。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维持反应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总时长约4 h,获得倍半甲基氯化铝。
向玻璃反应釜内加入40 ml的1,2,3,4-四氢化萘,保持玻璃反应釜的温度在100℃,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2.3 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13.8 g金属钠滴加完毕。当金属钠滴加结束后,搅拌约3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的馏分;经分析,得到约14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97%,产物纯度约为97%。
实施例7
在氮气氛围下,将5.4 g的铝屑和0.01 g的银/铜合金(银/铜重量比为3:14)加入玻璃反应釜中,银/铜合金与铝屑的重量比为0.0019。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 ℃,搅拌15 min后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通气速率控制在0.05-0.1 g/min。继续搅拌10 min,使用针筒注射器滴加约0.5 g的倍半甲基氯化铝,调节氯甲烷的速率至0.3-0.8 g/min,控制反应压力在115-120 kPa。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维持反应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总时长约3.3 h,获得倍半甲基氯化铝。
向玻璃反应釜内加入40 ml的1,2,3,4-四氢化萘,保持玻璃反应釜的温度在100℃,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4.5 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13.8 g金属钠滴加完毕。当金属钠滴加结束后,搅拌约4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的馏分;经分析,得到约14.1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98%,产物纯度约为98%。
实施例8
在氮气氛围下,将5.4 g的铝屑和0.02 g的镍加入玻璃反应釜中,镍与铝屑的重量比为0.0037。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 ℃,搅拌15 min后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通气速率控制在0.05-0.1 g/min。继续搅拌10 min,使用针筒注射器滴加约0.5 g的碘甲烷,调节氯甲烷的速率至0.3-0.8 g/min,控制反应压力在115-120 kPa。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维持反应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总时长约3.3 h,获得倍半甲基氯化铝。
向玻璃反应釜内加入40 ml的1,2,3,4-四氢化萘,保持玻璃反应釜的温度在100℃,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5 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13.8 g金属钠滴加完毕。当金属钠滴加结束后,搅拌约4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的馏分;经分析,得到约13.8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96%,产物纯度约为97%。
实施例9
在氮气氛围下,将5.4 g的铝屑和0.02 g的钴加入玻璃反应釜中,钴与铝屑的重量比为0.0037。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 ℃,搅拌15 min后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通气速率控制在0.05-0.1 g/min。继续搅拌10 min,使用针筒注射器滴加约0.5 g的碘甲烷,调节氯甲烷的速率至0.3-0.8 g/min,控制反应压力在115-120 kPa。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维持反应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总时长约3.3 h,获得倍半甲基氯化铝。
向玻璃反应釜内加入40 ml的1,2,3,4-四氢化萘,保持玻璃反应釜的温度在100℃,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4.4 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13.8 g金属钠滴加完毕。当金属钠滴加结束后,搅拌约4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的馏分;经分析,得到约13.9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96%,产物纯度约为97%。
实施例10
在氮气氛围下,将81 g的铝屑加入玻璃反应釜中,搅拌装置为四氟搅拌桨上缠绕银丝构成,银丝约0.73 g,银丝与铝屑的重量比为0.009。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 ℃,搅拌15min后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通气速率控制在0.05-0.1 g/min。继续搅拌10 min,使用针筒注射器滴加约6 g的碘甲烷,调节氯甲烷的速率至0.3-0.8 g/min,控制反应压力在115-120kPa。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维持反应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总时长约5.4 h,获得倍半甲基氯化铝。
向玻璃反应釜内加入600 ml的1,2-邻二氯苯与正癸烷(1,2-邻二氯苯与正癸烷的体积比1:4),保持玻璃反应釜的温度在100 ℃,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5 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05-110 kPa,直至207 g金属钠滴加完毕。当金属钠滴加结束后,搅拌约5.5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的馏分;经分析,得到约211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98%,产物纯度约为97%。
实施例11
在氮气氛围下,将5.4 g的铝屑和0.01 g的氯化铋加入玻璃反应釜中,氯化铋中铋离子与铝屑的重量比为0.0012。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 ℃,搅拌15 min后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通气速率控制在0.05-0.1 g/min。继续搅拌10 min,使用针筒注射器滴加约0.5 g的碘甲烷,调节氯甲烷的速率至0.3-0.8 g/min,控制反应压力在115-120 kPa。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维持反应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总时长约2.6 h,获得倍半甲基氯化铝。
向玻璃反应釜内加入40 ml的正十六烷,保持玻璃反应釜的温度在100 ℃,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6 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05-110 kPa,直至13.8 g金属钠滴加完毕。当金属钠滴加结束后,搅拌约3.1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的馏分;经分析,得到约13.5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94%,产物纯度约为96%。
实施例12
在氮气氛围下,将5.4 g的铝屑和0.017 g的氯化钴加入玻璃反应釜中,氯化钴中钴离子与铝屑中铝元素的重量比为0.0014。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 ℃搅拌15 min后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通气速率控制在0.05-0.1 g/min。继续搅拌10 min,使用针筒注射器滴加约0.5 g的碘甲烷,调节氯甲烷的速率至0.3-0.8 g/min,控制反应压力在115-120 kPa。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维持反应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总时长约2.3 h,获得倍半甲基氯化铝。
向玻璃反应釜内加入40 ml的正十六烷,保持玻璃反应釜的温度在100 ℃,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4 g后,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05-110 kPa,直至13.8 g金属钠滴加完毕。当金属钠滴加结束后,搅拌约3.1 h后直至氯甲烷不再吸收,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的馏分;经分析,得到约13.6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94%,产物纯度约为97%。
对比例1
在氮气氛围下,将11.3 g商购的甲基二氯化铝和40 ml的正十六烷加入玻璃反应釜中。开启搅拌,保持玻璃反应釜内温度在100 ℃,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1 g后发现金属钠的表面逐渐出现灰黑色物质。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前期气体吸入相对较快,而后期发现玻璃反应釜内出现黑色固体,气体无明显吸收。仍然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9.2 g的金属钠全部滴加完毕,继续搅拌约2.2 h后停止通气,此时氯甲烷也不再被吸收,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之间的馏分,得到约1.3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18%,产物纯度约为81%。
对比例2
在氮气氛围下,将20.5 g商购的倍半甲基氯化铝和40 ml的正十六烷加入玻璃反应釜中。开启搅拌,保持玻璃反应釜内温度在100 ℃,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4 g后发现金属钠的表面逐渐出现灰黑色物质。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前期气体吸入相对较快,而后期发现玻璃反应釜内出现黑色固体,气体无明显吸收。仍然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13.8 g的金属钠全部滴加完毕,继续搅拌约3.1 h后停止通气,此时氯甲烷也不再被吸收,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之间的馏分,得到约2.1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15%,产物纯度约为83%。
对比例3
在氮气氛围下,将9.2 g商购的二甲基氯化铝和40 ml的正十六烷加入玻璃反应釜中。开启搅拌,保持玻璃反应釜内温度在100 ℃,向玻璃反应釜内分批滴加熔融金属钠(使金属钠熔融的加热温度为130 ℃),滴加1.1 g后发现金属钠的表面逐渐出现灰黑色物质。开始通入氯甲烷,继续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前期气体吸入相对较快,而后期发现玻璃反应釜内出现黑色固体,气体无明显吸收。仍然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4.6 g的金属钠全部滴加完毕,继续搅拌约2.2 h后停止通气,此时氯甲烷也不再被吸收,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之间的馏分,得到约1.2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17%,产物纯度约为80%。
对比例4
在氮气氛围下,将5.4 g的铝屑加入玻璃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 ℃,搅拌15 min后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通气速率控制在0.05-0.1 g/min。继续搅拌10 min,使用针筒注射器滴加约0.5 g的碘甲烷,调节氯甲烷的速率至0.3-0.5 g/min,控制反应压力在115-120 kPa,总时长约2.4 h。上述步骤中,氯甲烷基本未被吸收,说明铝屑与氯甲烷基本未反应,很难有效获得倍半甲基氯化铝。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对比例4中大体相同,所不同在于延长反应总时长至7天,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在氮气氛围下,将5.4 g的铝屑加入玻璃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并加热至90 ℃,搅拌15 min后开始通入氯甲烷气体,通气速率控制在0.05-0.1 g/min。继续搅拌10 min,使用针筒注射器滴加约0.5 g的碘甲烷,调节氯甲烷的速率至0.3-0.5 g/min,控制反应压力在115-120 kPa,持续反应直至铝屑被完全反应生成倍半甲基氯化铝,反应总时长为7天。
对比例6
在氮气氛围下,将20.5 g商购的倍半甲基氯化铝、40 ml的正十六烷和0.1 g的银粉加入玻璃反应釜中,银粉与倍半甲基氯化铝中铝元素的重量比为0.019。保持玻璃反应釜内温度在100 ℃,开始通入氯甲烷,滴加熔融金属钠同时保持通气,通过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调节氯甲烷的速率保证尾部无气体排出,保持玻璃反应釜内的压力为110-115 kPa,直至13.8 g的金属钠全部滴加完毕,继续搅拌约3.1 h后停止通气,将反应体系降至室温。
在玻璃反应釜上安装蒸馏装置,将压力调节为12-14 kPa之间,收集60-68 ℃之间的馏分,得到约12.5 g的三甲基铝,反应产率约为80%,产物纯度约为97%。
以上,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2、实施例3和对比例3中可知,当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为商购时,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后,反应产率和产物纯度均有明显提升。
由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4至实施例12中可知,当倍半甲基氯化铝来源于金属铝与氯甲烷反应生成时,相比于商购的倍半甲基氯化铝,反应产率和产物纯度均有明显提升。
由实施例4和对比例4中可知,当不含催化剂时,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金属铝与氯甲烷基本很难反应生成倍半甲基氯化铝,从而基本无法有效制备三甲基铝;由实施例4和对比例5中可知,当含有催化剂时,金属铝与氯甲烷的反应速率会大幅增加,反应总时长由7天缩短至2.4 h。
由实施例2和对比例6中可知,在气压范围、原料添加比例等实验条件大致相同时,氯甲烷在部分的金属钠与倍半甲基氯化铝混合后再通入时,反应产率有明显提升。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申请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申请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4)

1.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金属M和氯甲烷的体系发生反应,生成三甲基铝和金属M的氯化物;其中,所述催化剂选自电化序排在金属铝之后的金属或其离子;所述金属M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或其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催化剂和所述溶剂的存在下,所述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所述金属M反应原位生成新生成铝,所述新生成铝与所述氯甲烷反应生成倍半甲基氯化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甲烷在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与部分的金属M混合后再通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的金属M相对于所述反应所需全部的金属M的重量比在(0.001-0.5):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所述倍半甲基氯化铝的过程如下:在所述催化剂以及引发剂的存在下,通过金属铝与氯甲烷反应生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选自碘单质、1,2-二溴乙烷、碘甲烷以及倍半甲基氯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电化序排在金属铝之后的第ⅠB族金属或其离子以及第Ⅷ族金属或其离子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选自银、金、镍、钯、铂、铜、铁以及铑中至少一种的金属单质或其离子,或者选自银、金、镍、钯、铂、铜、铁以及铑中至少两种构成的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相对于所述甲基二氯化铝或倍半甲基氯化铝或二甲基氯化铝中铝元素的重量比在(0.0001-0.1):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M选自钠、钾以及镁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单质,或者选自钠、钾以及镁中的至少两种构成的合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正十六烷、正癸烷、1,2-邻二氯苯、1,2,3,4-四氢化萘、角鲨烷以及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在80 ℃至130 ℃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在一个大气压至130 kPa之间的气压下进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甲烷的通气速率根据所述反应的温度变化以及配备在实验装置尾部的气体流量计的示数进行调节。
CN202110190944.XA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5523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0944.XA CN112552324B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US18/546,323 US20240132526A1 (en) 2021-02-20 2021-04-01 Preparation method for trimethylaluminum
JP2023544458A JP2024506516A (ja) 2021-02-20 2021-04-02 トリメチルアルミニウムの製造方法
EP21926220.1A EP4296271A1 (en) 2021-02-20 2021-04-02 Preparation method for trimethylaluminum
PCT/CN2021/085466 WO2022174503A1 (zh) 2021-02-20 2021-04-02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KR1020237028954A KR20230133905A (ko) 2021-02-20 2021-04-02 트리메틸알루미늄의 제조 방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0944.XA CN112552324B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2324A true CN112552324A (zh) 2021-03-26
CN112552324B CN112552324B (zh) 2021-05-11

Family

ID=75034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0944.XA Active CN112552324B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32526A1 (zh)
EP (1) EP4296271A1 (zh)
JP (1) JP2024506516A (zh)
KR (1) KR20230133905A (zh)
CN (1) CN112552324B (zh)
WO (1) WO20221745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4503A1 (zh) * 2021-02-20 2022-08-25 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8906A (en) * 1990-02-16 1990-08-14 Ethyl Corporation Trimethylaluminum process
US5359116A (en) * 1992-05-13 1994-10-25 Witco Gmbh Process for preparing trimethylaluminum by reducing methylaluminum chlorides with sodium using high shearing forces
JP2006342101A (ja) * 2005-06-09 2006-12-21 Shin Etsu Chem Co Ltd 有機金属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09263326A (ja) * 2008-03-31 2009-11-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トリメチルアルミニウムの製造方法
JP2016141631A (ja) * 2015-01-30 2016-08-08 日本アルキルアルミ株式会社 トリメチルアルミニウム−ジメチルアルミニウムハイドライド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9843895A (zh) * 2016-10-20 2019-06-04 东曹精细化工株式会社 含有铝合金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三烷基铝的制备方法
CN110727000A (zh) * 2019-11-19 2020-01-2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gnss高采样率数据的小周跳修复方法
CN111116625A (zh) * 2019-12-20 2020-05-08 南京奥格美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三甲基铝的洁净工艺方法
CN111116618A (zh) * 2019-12-20 2020-05-08 南京奥格美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制备烷基金属化合物的方法
CN112028920A (zh) * 2020-08-28 2020-12-04 江西佳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非极性溶剂合成高纯度三甲基铝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06942A (en) * 1957-07-11 1961-10-31 Nat Distillers Chem Corp Recovery of by-product aluminum and preparation of aluminum alkyls
CN105175440A (zh) 2015-09-30 2015-12-23 江西佳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CN111072700A (zh) 2019-12-20 2020-04-28 南京奥格美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三甲基铝的新方法
CN112552324B (zh) * 2021-02-20 2021-05-11 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8906A (en) * 1990-02-16 1990-08-14 Ethyl Corporation Trimethylaluminum process
US5359116A (en) * 1992-05-13 1994-10-25 Witco Gmbh Process for preparing trimethylaluminum by reducing methylaluminum chlorides with sodium using high shearing forces
JP2006342101A (ja) * 2005-06-09 2006-12-21 Shin Etsu Chem Co Ltd 有機金属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2009263326A (ja) * 2008-03-31 2009-11-1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トリメチルアルミニウムの製造方法
JP2016141631A (ja) * 2015-01-30 2016-08-08 日本アルキルアルミ株式会社 トリメチルアルミニウム−ジメチルアルミニウムハイドライド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9843895A (zh) * 2016-10-20 2019-06-04 东曹精细化工株式会社 含有铝合金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三烷基铝的制备方法
CN110727000A (zh) * 2019-11-19 2020-01-2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gnss高采样率数据的小周跳修复方法
CN111116625A (zh) * 2019-12-20 2020-05-08 南京奥格美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三甲基铝的洁净工艺方法
CN111116618A (zh) * 2019-12-20 2020-05-08 南京奥格美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制备烷基金属化合物的方法
CN112028920A (zh) * 2020-08-28 2020-12-04 江西佳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非极性溶剂合成高纯度三甲基铝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4503A1 (zh) * 2021-02-20 2022-08-25 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52324B (zh) 2021-05-11
WO2022174503A1 (zh) 2022-08-25
KR20230133905A (ko) 2023-09-19
JP2024506516A (ja) 2024-02-14
US20240132526A1 (en) 2024-04-25
EP4296271A1 (en) 2023-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rensbourg et al. Water-soluble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5. The regio-selectiv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unsaturated aldehydes to saturated aldehydes in an aqueous two-phase solvent system using 1, 3, 5-triaza-7-phosphaadamantane complexes of rhodium
Caubère Complex Reducing Agents (CRA's)—Versatile, Novel Ways of Using Sodium Hydride in Organic Synthesis
CN112552324B (zh) 一种三甲基铝的制备方法
Mak et al. The crystal-structure of silver (I)(2-carbamoylphenoxy) acetate
JP3480298B2 (ja) C60誘導体
CN113492021B (zh) 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A2367958A1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alt melts, and the use thereof
Ashby et al. Hydrometallation of 1-octene with grignard reagents. Alkylmagnesiums and alkylmagnesium hydrides catalyzed by dicyclopentadienyltitanium dichloride
US20230312358A1 (en) A method for catalytic synthesis of ammonia under normal pressures
EP2083003A1 (en)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1,1,1,3,3-pentachlorobutane
CN108558943B (zh) 一种解离甲基二氯化膦和三氯化铝络合物的方法
CA1134805A (en) Hydrocarbon soluble magnesium compositions of high magnesium content
CN109317204A (zh) 一种镍团簇及Ni@MOFs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291167A (zh) 由元素磷制备含氧酸的方法和设备
GB1561730A (en) Organometallic halide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JP2000226214A (ja) 高純度錫酸アルカリ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3485757B2 (ja) アルカリアルコラートの接触反応による製造のための方法
JPS6191145A (ja) アルカリ金属アマルガムとアルコールからのアルカリ金属アルコレートの接触的製造法
CA2704992C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alkylaluminum monohalide
CN1332965C (zh) 一种由钨合金废料合成羰基钨的方法
CN104557574B (zh) 一种制备2,5‑二甲氧基‑4‑氯苯胺的方法
US3984475A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bstituted ketones
US3109014A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monomethyldichlorosilane
US2778847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crylonitrile
CN114524839B (zh) 一种硬脂氧基三甲基硅烷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