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4015B - 波导管缝隙天线 - Google Patents

波导管缝隙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4015B
CN112544015B CN201980052061.3A CN201980052061A CN112544015B CN 112544015 B CN112544015 B CN 112544015B CN 201980052061 A CN201980052061 A CN 201980052061A CN 112544015 B CN112544015 B CN 112544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layer
waveguide
slot antenna
power supply
waveguide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20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44015A (zh
Inventor
高桥裕之
平野聪
森奈绪子
青木生朗
安达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er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GK Spark Plu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GK Spark Plu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GK Spark Plu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44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4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44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4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H01Q21/0037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linear waveguide fed arrays
    • H01Q21/0043Slotted wavegu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 H01Q13/18Resonant slot antennas the slot being backed by, or formed in boundary wall of, a resonant cavity ; Open cavity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20Non-resonant leaky-waveguide or transmission-lin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22Longitudinal slot in boundary wall of waveguide or transmission line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Wave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供电部的构造和配置来保持良好的特性并且适合小型化的波导管缝隙天线。波导管缝隙天线构成为,在波导管设有在电介质基板的下表面与上表面之间贯通地形成的供电部(15),该波导管由电介质基板(10)、形成于电介质基板的下表面的第1导体层(11)、形成于电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并设有一个或多个缝隙(14)的第2导体层(12)、以及将第1导体层与第2导体层电连接并沿第1方向(X)延伸的1对侧壁部(W1、W2)构成。一个或多个缝隙包括沿着第1方向具有缝隙长(L)的第1缝隙(14a),在从第2方向(Z)观察的俯视视角下,供电部配置于与第1缝隙重叠的位置,且供电部具有沿着第1方向不超出缝隙长的范围的构造。

Description

波导管缝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使用电介质基板构成的波导管设有一个或多个缝隙的波导管缝隙天线。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用微波段、毫米波段的高频信号的无线通信中,众所周知一种在波导管形成有多个缝隙,将从供电部供给的高频信号向波导管传播并作为电磁波从多个缝隙辐射的波导管缝隙天线。近年来,鉴于波导管缝隙天线的小型轻量化、加工的容易性,提出了一种具有如下构造的波导管缝隙天线,即:构成以包围电介质基板的方式形成有上下的导体层、侧面的通路导体群的波导管,在导体层的局部设有多个缝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关于这样的构造的波导管缝隙天线,提出了一种设有短路壁部的构造,该短路壁部成为与波导管的信号传输方向正交的短路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构成了设有短路壁部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情况下,通常配置为,在从层叠基板的高度方向看时,供电部不与缝隙重叠,且配置为,从距缝隙较远的一侧的短路壁部的位置至供电部的位置为止的距离为管内波长的1/4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513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513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使波导管缝隙天线小型化,需要极力缩短沿着信号传输方向的长度。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构造中,由于波导管内的驻波的周期性导致难以使供电部接近短路壁部,使供电部和缝隙接近会由于彼此的干扰而导致产生特性上的问题。因而,根据上述波导管缝隙天线的构造,不得不使短路壁部、供电部、缝隙分开地配置,波导管缝隙天线的沿着信号传输方向的长度不可避免地变长。除此之外,还具有这样的担忧:在供电部的上端部和形成于电介质基板的导体层之间产生的电容对特性产生影响。这样,根据以往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构造,具有这样的课题:在保持良好的特性并且谋求波导管缝隙天线的小型化上存在限度。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能够提供一种基于供电部的构造和配置来保持良好的特性并且适合小型化的波导管缝隙天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具有波导管,该波导管由电介质基板(10)、第1导体层(11)、第2导体层(12)以及1对侧壁部(W1、W2)构成,该第1导体层(11)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下表面,该第2导体层(12)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在该第2导体层(12)设有一个或多个缝隙(14),该1对侧壁部(W1、W2)将所述第1导体层与所述第2导体层电连接,在作为信号传输方向的第1方向(X)上延伸,该波导管缝隙天线具有供电部(15),该供电部(15)至少在所述电介质基板的下表面与上表面之间贯通地形成,向所述波导管供给输入信号,所述一个或多个缝隙包括沿着所述第1方向具有预定的缝隙长(L)的第1缝隙(14a),在从与所述第2导体层垂直的第2方向(Z)观察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供电部配置于与所述第1缝隙重叠的位置,且所述供电部沿着所述第1方向不超出所述缝隙长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波导管缝隙天线,形成了将构成波导管的电介质基板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贯通的供电部,将该供电部配置为,在从第2方向观察的俯视视角下,形成于与第1缝隙重叠的位置且不超出第1缝隙的缝隙长,因此,与使供电部和缝隙在第1方向上分开地配置的以往的构造相比,主要能够格外缩小波导管缝隙天线的第1方向的尺寸。在该情况下,第1缝隙和供电部的上端部作为具有一体的形状的1个天线进行作用,因此,能够抑制因彼此的干扰对天线特性产生的影响。此外,供电部为不以预定的间隔与第2导体层相对的构造,能够降低供电部与第2导体层之间的电容成分,因此高频特性提高。
本发明的供电部能够构成为,包括:供电端子(15a),其与第1导体层配置于同一平面内,不与第1导体层相接触;上端部(15b),其与第2导体层配置于同一平面内,不与第2导体层相接触;以及供电用通路导体(15c),其下端与供电端子相连接,其上端与上端部相连接。根据这样的构造,由于供电部的上端部与第2导体层配置于同一平面内,因此,尤其能够格外降低上端部与第2导体层之间的电容成分,并且能够与供电用通路导体的直径相应地适当调整阻抗匹配。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构成为,设有短路壁部(W3),该短路壁部(W3)将第1导体层与第2导体层电连接,并成为波导管中的与第1方向正交的至少一个短路面,短路壁部与供电部之间的沿着第1方向的距离相当于波导管的管内波长的1/4倍。由此,关于波导管内的驻波,能够使电场的零点与短路壁部的位置一致,能够使电场的峰值与供电部的位置一致。在该情况下,1对侧壁部和短路壁部各自能够由分别将第1导体层与第2导体层连接的多个通路导体构成。由此,在制作电介质基板时应用层叠技术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以所期望的形状形成波导管的侧壁部和短路壁部。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从第2方向观察的俯视视角下,一个或多个缝隙排列于从1对侧壁部之间的与第1方向和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偏移的位置。由此,主要能够与波导管内的磁场分布相对应地将各个缝隙配置于最合适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缝隙仅包括第1缝隙。或者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缝隙包括第1缝隙以外的缝隙,一个或多个缝隙中的相邻的缝隙彼此排列于隔着第3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在第3方向上对称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将电介质基板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贯通的供电部配置为在俯视时与第1缝隙重叠,因此,能够实现波导管缝隙天线的小型化。此外,以供电部在第1方向上不超出第1缝隙的缝隙长的范围为前提,供电部和第1缝隙在不会彼此干扰的情况下作为一体的天线进行作用,也能够降低供电部与第2导体层之间的电容成分,因此,能够确保波导管缝隙天线的良好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构造例的图,图1的(A)是从上方看波导管缝隙天线而得到的俯视图,图1的(B)是图1的(A)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A-A剖面的剖视图,图1的(C)是从下方看图1的(A)的波导管缝隙天线而得到的仰视图。
图2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效果的比较例的图,图2的(A)是与图1的(A)相对应的俯视图,图2的(B)是与图1的(B)相对应的剖视图,图2的(C)是与图1的(C)相对应的仰视图。
图3是示出从天线特性的方面来说不优选的供电部15的第1配置例的图。
图4是示出从天线特性的方面来说不优选的供电部15的第2配置例的图。
图5是表示变更了供电部15的位置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6是表示变更了缝隙14的个数的第2变形例的图。
图7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制作方法的概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不过,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方式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被本实施方式的内容限定。
首先,使用图1来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构造。图1的(A)是从上方看本实施方式的波导管缝隙天线而得到的俯视图,图1的(B)是图1的(A)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A-A剖面的剖视图,图1的(C)是从下方看图1的(A)的波导管缝隙天线而得到的仰视图。另外,在图1中,为了方便说明,分别用箭头示出彼此正交的X方向(本发明的第1方向)、Y方向(本发明的第3方向)、Z方向(本发明的第2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波导管缝隙天线具有包括陶瓷等电介质材料的电介质基板10、形成于电介质基板10的下表面的包括导电材料的导体层11(本发明的第1导体层)、形成于电介质基板10的上表面的包括导电材料的导体层12(本发明的第2导体层)、将上下的导体层11、12连接起来的多个通路导体13、形成于上表面的导体层12的多个缝隙14(14a、14b)以及在电介质基板10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贯通地形成的供电部15。另外,在图1的(A)中,示出从导体层12侧透视多个通路导体13的状态。
电介质基板10具有以X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方体的外形形状,通常层叠多个电介质层而形成。电介质基板10的周围中的上下侧(Z方向上的两侧)由前述的1对导体层11、12覆盖,沿着4个侧面(X方向和Y方向各自的两侧)排列有前述的多个通路导体13。通过这样的构造,电介质基板10作为由包括1对导体层11、12和多个通路导体13的金属构件包围的波导管发挥功能。该波导管以X方向为信号传输方向,例如以上下面为H面的TE10模式作为主模式进行传播。
多个通路导体13为在分别贯通电介质基板10的多个贯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而成的多个柱状导体,相邻的通路导体13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波导管的截止波长的一半以下。多个通路导体13中的每个通路导体13的下端与导体层11相连接,多个通路导体13中的每个通路导体13的上端与导体层12相连接,多个通路导体13中的每个通路导体13的柱状导体的侧面不向外部暴露地由电介质基板10覆盖。如图1的(A)所示,多个通路导体13被划分为在从Z方向观察的俯视视角下,在X方向上以两列延伸的1对侧壁部W1、W2和在Y方向上以两列延伸的1对短路壁部W3、W4。即,在包括电介质基板10的波导管中,1对侧壁部W1、W2构成两侧的XZ平面的侧面,1对短路壁部W3、W4构成与信号传输方向即X方向垂直的YZ平面的短路面。
另外,1对侧壁部W1、W2和1对短路壁部W3、W4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使用多个通路导体13构成的情况,也可以使用在从Z方向观察的俯视视角下包围电介质基板10的四个边的整面状(日文:ベタ状)的导体壁来构成。此外,假定使本实施方式的波导管缝隙天线与其他波导管、设备相连接的情况,即使是省略了1对短路壁部W3、W4中的任一者或两者的构造,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多个缝隙14在导体层12沿着X方向以预定的间隔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从图1的(A)的右侧起依次设有缝隙14a、14b这两个缝隙的情况。在从Z方向观察的俯视视角下,各个缝隙14a、14b呈具有X方向上的预定的缝隙长L和Y方向上的预定的宽度的矩形的形状。另外,在与一个缝隙14a重叠的位置设有供电部15,关于该构造见后述。由图1的(B)可知,在两个缝隙14的位置,导体层12开口,下侧的电介质基板10局部地暴露。此外,如图1的(A)所示,缝隙14a、14b配置于从1对侧壁部W1、W2之间的Y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向彼此对称的位置偏移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两个缝隙14的缝隙长L、间隔以及Y方向上的偏移量,与波导管内的电场和磁场的分布相应地适当设定,以提高天线的特性。
如图1的(B)所示,供电部15由与下表面的导体层11配置于同一平面内的供电端子15a、与上表面的导体层12配置于同一平面内的上端部15b以及将该供电端子15a和上端部15b电连接的供电用通路导体15c构成。供电端子15a和上端部15b由与导体层11、12相同的导电材料形成,但不与导体层11、12接触。因而,在从Z方向观察的俯视视角下,在供电端子15a和上端部15b的周围分别形成有环状的去除图案。这样,供电部15具有在电介质基板10的下表面与上表面之间贯通的构造,来自外部的输入信号经由供电端子15a依次向通路导体15c和上端部15b供给并在前述的波导管内传输。供电用通路导体15c形成为圆柱状,其直径被适当设定,以使供电部15的阻抗匹配最优化。
如前述那样,在从Z方向观察的俯视视角下,供电部15局部地配置于与右侧的缝隙14a重叠的位置。即,供电部15和缝隙14a重叠的区域具有缝隙14a的矩形的基本形状中的长边的局部以半圆状突出的形状。此外,供电部15的中心位置与右侧的短路壁部W3之间的沿着X方向的距离被设定为波导管的管内波长的1/4倍。这是为了在波导管内的X方向上产生的驻波中,使电场的峰值与供电部15的位置一致,使电场的零点与短路壁部W3的位置一致。通过以上那样的供电部15的构造和配置,能够获得使本实施方式的波导管缝隙天线小型化的效果,并且能够得到减少在供电部15与导体层12之间产生的电容成分的效果。以下具体地说明这些效果。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效果的比较例,且示出了设有供电部20的波导管的缝隙天线的构造,该供电部20具有以往的构造和配置。图2的(A)是与图1的(A)相对应的俯视图,图2的(B)是与图1的(B)相对应的剖视图(图2的(A)的B-B剖面),图2的(C)是与图1的(C)相对应的仰视图。在图2的构造中,设有与本实施方式的供电部15(图1)的构造和配置不同的供电部20。此外,图2中的电介质基板10a与供电部20的配置相应地,X方向上的尺寸比本实施方式的电介质基板10长。除此以外的构造与图1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在图2中,在从Z方向观察的俯视视角下,供电部20配置于不与两个缝隙14重叠的位置。这是主要用于抑制两个缝隙14(14a、14b)与供电部20之间的电磁波的干扰的配置。另一方面,电介质基板10a内的、供电部20的中心位置与左侧的短路壁部W4之间的沿着X方向的距离被设定为波导管的管内波长的1/4倍。这是为了在波导管内的X方向上产生的驻波中,使电场的峰值与供电部20的位置一致,使电场的零点与短路壁部W4的位置一致。通过这样的供电部20的配置,图2的电介质基板10a的X方向上的长度与图1的电介质基板10相比,需要2倍以上。
此外,图2的供电部20由与下表面的导体层11配置于同一平面内的供电端子20a、形成于电介质基板10a的内层的上端部20b以及将该供电端子20a和上端部20b电连接的供电用通路导体20c构成。图2的供电部20的构造与图1的供电部15显著不同的点在于,供电部20未在电介质基板10a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贯通,上端部20b在Z方向上配置于比图1的上端部15b低的位置。并且,由于上端部20b的高度的不同,图2的供电用通路导体20c的Z方向上的高度比图1的供电用通路导体15c短。不过,供电端子20a的X方向上的长度比图1的供电端子15a长。
本实施方式的供电部15的构造和配置对于减小电介质基板10的尺寸是有效的,但作为前提,需要考虑供电部15和一个缝隙14a重叠的配置对天线特性产生的影响。图3示出从天线特性的方面来说不优选的供电部15的第1配置例。在第1配置例中,将供电部15的X方向上的位置保持为与图1相同,将供电部15的Y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为,以不与缝隙14a重叠的方式远离该缝隙14a。在第1配置例中,供电部15作为缝隙14a的附近的独立的天线发挥功能,有可能由于在X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的疑似的两个天线彼此干扰而导致缝隙14a的天线特性劣化。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供电部15的配置,作为在缝隙14a的矩形的基本形状中重叠有供电部15a的形状而成的一体的天线进行作用,能够抑制前述的彼此的干扰。
另外,图4示出从天线特性的方面来说不优选的供电部15的第2配置例。在第2配置例中,供电部15的位置超出了缝隙14a的沿着X方向的缝隙长L的范围。因而,在缝隙14a的矩形的基本形状中重叠有供电部15a的形状而成的一体的缝隙具有比缝隙长L扩展的缝隙长。通常情况下,波导管缝隙天线的谐振频率依赖于缝隙14的缝隙长,因此,无法避免第2配置例的供电部15的配置对具有图1的构造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谐振频率产生影响。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供电部15的配置,由于不超出缝隙14a的沿着X方向的缝隙长L的范围,因此,能够避免前述那样的对谐振频率造成的影响。在此,缝隙14a的缝隙长L的范围的意思为,由划定矩形的缝隙14a的、沿着X方向延伸的1对长边夹着的区域。
另一方面,当着眼于本实施方式的供电部15的电容成分时,由于上端部15b与导体层12配置于同一平面内,因此,上端部15b与导体层12之间的电容变小。与此相对,在以往构造的图2的供电部20中,内层的上端部20b沿着Z方向以距上下的导体层11、12较近的距离在Z方向上与上下的导体层11、12相对。并且,介电常数较高的电介质基板10a介于上端部20b与导体层11、12之间。关于各供电部15、20,也存在供电端子15a、20a、供电用通路导体15c、20c的电容成分,但尤其是上端部20b的Z方向的位置的不同的影响较大,因此,图2的供电部20与本实施方式的供电部15相比,电容成分非常大。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供电部15与图2的供电部20相比,能够减少电容成分,从而能够提高高频特性。
如以上所述,应用本发明的波导管缝隙天线通过采用与以往构造不同的供电部15的构造和配置来实现小型化的效果,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特性。若对比图1和图2,则能够明确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X方向上的尺寸主要依赖于缝隙14的个数和配置,不会因设置供电部15而导致X方向上的尺寸扩大。另一方面,以往构造的图2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X方向上的尺寸除了缝隙14的个数和配置之外,通过设置供电部20而沿着X方向需要多余的尺寸。例如,当对比图1和图2时可知,通过应用本发明,波导管缝隙天线的X方向上的尺寸与以往构造相比大约为一半以下。
应用了本发明的波导管缝隙天线并不限定于图1的结构,以起到本发明的效果为前提,具有多种变形例。图5是变更了供电部15的位置的第1变形例,且示出与图1的(A)相对应的俯视图。即,在从Z方向观察的俯视视角下,图1的(A)的情况为供电部15的局部与缝隙14a重叠的配置,与此相对,第1变形例的情况为供电部15的整体与缝隙14a重叠的配置。换言之,在从Z方向观察的俯视视角下,供电部15的圆形的区域包含在缝隙14a的矩形的区域内。另外,图5的供电部15的Z方向的构造和X方向上的位置与图1是同样的。在第1变形例中,即使设置供电部15,也能够保持缝隙14a自身的基本形状。此外,关于波导管缝隙天线的小型化、良好的特性等效果,即使采用第1变形例,也与前述相同。
另外,图6是变更了缝隙14的个数的第2变形例,且示出与图1的(A)相对应的俯视图。由图6可知,在导体层12仅配置有1个缝隙14a。图6中的与缝隙14a重叠的供电部15的配置是与图1的(A)同样的。采用第2变形例的情况与设有多个缝隙14的情况相比,虽然波导管缝隙天线的辐射电平较小,但能够最大程度地缩小波导管缝隙天线的X方向上的尺寸,因此是最适合小型化的结构。
另外,只要作为波导管缝隙天线发挥功能,则缝隙14的个数并不限于1个或2个。例如即使是排列3个以上的多个缝隙14的情况,通过应用本发明,也能够比以往的构造中的设有相同数量的缝隙14的情况更能够在波导管缝隙天线的小型化中得到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个缝隙14具有相同的缝隙长L的情况,但多个缝隙14也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缝隙长。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波导管缝隙天线的制作方法的概要。首先,作为构成电介质基板10的多个电介质层,准备例如由刮刀法形成的低温烧制用的多个陶瓷生坯片30。然后,如图7的(A)所示,在各个陶瓷生坯片30的预定位置实施冲切加工,使多个导通孔31开口。另外,各陶瓷生坯片30中的各导通孔31的位置及个数与成为波导管的1对侧面及1对短路面的多个通路导体13的配置、供电用通路导体15c的配置相对应地设定。
接着,如图7的(B)所示,利用丝网印刷分别对开口于各个陶瓷生坯片30的多个导通孔31填充含Cu的导电性糊剂,从而形成多个通路导体13和1个供电用通路导体15c。接着,如图7的(C)所示,利用丝网印刷对最下层的陶瓷生坯片30的下表面涂布含Cu的导电性糊剂,从而分别形成导体层11和供电部15的供电端子15a。同样地,利用丝网印刷对最上层的陶瓷生坯片30的上表面涂布含Cu的导电性糊剂,从而分别形成具有缝隙14a、14b的导体层12、由环状的去除图案包围的供电部15的上端部15b。
然后,按顺序层叠多个陶瓷生坯片30,然后通过加热加压来形成层叠体。然后,通过对得到的层叠体进行脱脂、烧制,如使用图1已说明的那样,完成了由电介质基板10构成的波导管缝隙天线。
以上基于本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多种变更。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图1的构造例是一个例子,只要能够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则能够对于使用其他构造、材料的多种波导管缝隙天线来广泛地应用本发明。并且,关于其他的点也不会由上述实施方式限定本发明的内容,只要能够得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则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内容,而是能够适当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缝隙14a的基本形状作为在X方向上具有长边的矩形进行了说明,但缝隙14a的形状也可以是在X方向上具有长边的矩形的角部具有曲线状或直线状的倒角部的大致矩形。在该情况下,缝隙14a的缝隙长L的范围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意思为由沿着X方向延伸的1对长边夹着的区域,但该1对长边不包含倒角部。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介质基板;11、12、导体层;13、通路导体;14、缝隙;15、供电部;30、陶瓷生坯片;31、导通孔;W1、W2、侧壁部;W3、W4、短路壁部。

Claims (7)

1.一种波导管缝隙天线,其具有波导管,该波导管由电介质基板(10)、第1导体层(11)、第2导体层(12)以及1对侧壁部(W1、W2)构成,该第1导体层(11)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基板(10)的下表面,该第2导体层(12)形成于所述电介质基板(10)的上表面,在该第2导体层(12)设有一个或多个缝隙(14),该1对侧壁部(W1、W2)将所述第1导体层(11)与所述第2导体层(12)电连接,在作为信号传输方向的第1方向(X)上延伸,
该波导管缝隙天线的特征在于,
该波导管缝隙天线具有供电部(15),该供电部(15)至少在所述电介质基板(10)的下表面与上表面之间贯通地形成,向所述波导管供给输入信号,
所述一个或多个缝隙(14)包括沿着所述第1方向(X)具有预定的缝隙长(L)的第1缝隙(14a),
在从与所述第2导体层(12)垂直的第2方向(Z)观察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供电部(15)配置于与所述第1缝隙(14a)重叠的位置,且所述供电部(15)沿着所述第1方向(X)不超出所述缝隙长(L)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15)构成为,包括:
供电端子(15a),其与所述第1导体层(11)配置于同一平面内,不与所述第1导体层(11)相接触;
上端部(15b),其与所述第2导体层(12)配置于同一平面内,不与所述第2导体层(12)相接触;以及
供电用通路导体(15c),其下端与所述供电端子(15a)相连接,其上端与所述上端部(15b)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
该波导管缝隙天线还具有短路壁部(W3),该短路壁部(W3)将所述第1导体层(11)与所述第2导体层(12)电连接,并成为所述波导管中的与所述第1方向(X)正交的至少一个短路面,
所述短路壁部(W3)与所述供电部(15)之间的沿着所述第1方向(X)的距离相当于所述波导管的管内波长的1/4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管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1对侧壁部(W1、W2)和所述短路壁部(W3)各自包括分别将所述第1导体层(11)与所述第2导体层(12)连接的多个通路导体(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2方向(Z)观察的俯视视角下,所述一个或多个缝隙(14)排列于从所述1对侧壁部(W1、W2)之间的与所述第1方向(X)和第2方向(Z)正交的第3方向(Y)上的中心位置偏移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导管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或多个缝隙(14)仅包括所述第1缝隙(14a)。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导管缝隙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或多个缝隙(14)包括所述第1缝隙(14a)以外的缝隙(14b),所述一个或多个缝隙(14)中的相邻的缝隙(14a、14b)彼此排列于隔着所述中心位置在所述第3方向(Y)上对称的位置。
CN201980052061.3A 2018-11-26 2019-11-01 波导管缝隙天线 Active CN112544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0670A JP7149820B2 (ja) 2018-11-26 2018-11-26 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JP2018-220670 2018-11-26
PCT/JP2019/043126 WO2020110610A1 (ja) 2018-11-26 2019-11-01 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4015A CN112544015A (zh) 2021-03-23
CN112544015B true CN112544015B (zh) 2023-08-08

Family

ID=70852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2061.3A Active CN112544015B (zh) 2018-11-26 2019-11-01 波导管缝隙天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1940B2 (zh)
EP (1) EP3890113B1 (zh)
JP (1) JP7149820B2 (zh)
KR (1) KR102444699B1 (zh)
CN (1) CN112544015B (zh)
FI (1) FI3890113T3 (zh)
WO (1) WO20201106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6347B2 (ja) * 2018-09-18 2022-05-27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導波管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2861A (ja) * 1999-09-29 2001-04-13 Kyocera Corp 積層型開口面アレイアンテナ
CN101179149A (zh) * 2007-11-12 2008-05-1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单点同轴馈电低轮廓背腔圆极化天线
JP2008167246A (ja) * 2006-12-28 2008-07-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導波管アレーアンテナ
JP2008312248A (ja) * 2008-08-11 2008-12-25 Kyocera Corp 積層型開口面アレイアンテナ
CN101814661A (zh) * 2009-11-20 2010-08-25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梯形波导缝隙阵列天线单元
CN104221217A (zh) * 2012-03-29 2014-12-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波导管缝隙阵列天线装置
CN204333277U (zh) * 2014-12-09 2015-05-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宽带单腔波导缝隙谐振天线
WO2015162992A1 (ja) * 2014-04-23 2015-10-2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導波路型スロットアレイアンテナ及びスロットアレイ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WO2016016968A1 (ja) * 2014-07-30 2016-0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及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6213553A (ja) * 2015-04-30 2016-12-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周波数共用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ンテナ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CN108832244A (zh) * 2018-06-27 2018-11-1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毫米波的基片集成波导匹配负载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48626B1 (fr) * 1989-06-20 1991-08-23 Alcatel Espace Element rayonnant diplexant
JP2005051330A (ja) 2003-07-29 2005-02-24 Kyocera Corp 誘電体導波管線路と高周波伝送線路と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周波回路基板ならびに高周波素子搭載用パッケージ
JP3996879B2 (ja) 2003-07-29 2007-10-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誘電体導波管と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線路の結合構造およびこの結合構造を具備するフィルタ基板
US8599090B2 (en) * 2008-02-28 2013-12-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Waveguide slot array antenna apparatus
US9105966B1 (en) * 2010-08-17 2015-08-11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ntenna with an exciter
KR101242389B1 (ko) 2011-08-10 2013-03-15 홍익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메타물질 하이브리드 패치 안테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099789B1 (en) * 2012-09-05 2015-08-0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ual-band inverted slot antenna
WO2015133454A1 (ja) * 2014-03-03 2015-09-1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実装方法
US10014583B2 (en) * 2016-10-13 2018-07-0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ander-type, frequency-scanned antenna with reduced beam squint for an automated vehicle radar system
US10505279B2 (en) * 2016-12-29 2019-12-10 Trimble Inc.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s
GB2563834A (en) * 2017-06-23 2019-01-02 Decawave Ltd Wideband antenna array
US10971806B2 (en) * 2017-08-22 2021-04-06 The Boeing Company Broadband conformal antenna
WO2019198990A1 (ko) * 2018-04-10 2019-10-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레이다
EP3565059B1 (en) * 2018-04-30 2021-04-07 NXP USA, Inc. Antenna with switchable beam pattern
US11424548B2 (en) * 2018-05-01 2022-08-23 Metawav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eta-structure antenna array
EP3850706A4 (en) * 2018-09-10 2022-06-01 HRL Laboratories, LLC ELECTRONIC STEERING HOLOGRAPHIC ANTENNA WITH RECONFIGURABLE EMITTERS FOR WIDE BAND FREQUENCY TUNING
CN113330645B (zh) * 2018-11-09 2024-04-09 索尼公司 天线装置
US11133594B2 (en) * 2019-01-04 2021-09-28 Veoneer Us, Inc. System and method with multilayer laminated waveguide antenna
US11804660B2 (en) * 2019-02-25 2023-10-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for integration with a display
JP7228536B2 (ja) * 2020-01-15 2023-02-24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探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2861A (ja) * 1999-09-29 2001-04-13 Kyocera Corp 積層型開口面アレイアンテナ
JP2008167246A (ja) * 2006-12-28 2008-07-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導波管アレーアンテナ
CN101179149A (zh) * 2007-11-12 2008-05-14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单点同轴馈电低轮廓背腔圆极化天线
JP2008312248A (ja) * 2008-08-11 2008-12-25 Kyocera Corp 積層型開口面アレイアンテナ
CN101814661A (zh) * 2009-11-20 2010-08-25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梯形波导缝隙阵列天线单元
CN104221217A (zh) * 2012-03-29 2014-12-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波导管缝隙阵列天线装置
WO2015162992A1 (ja) * 2014-04-23 2015-10-2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導波路型スロットアレイアンテナ及びスロットアレイ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WO2016016968A1 (ja) * 2014-07-30 2016-0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及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4333277U (zh) * 2014-12-09 2015-05-1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宽带单腔波导缝隙谐振天线
JP2016213553A (ja) * 2015-04-30 2016-12-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周波数共用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ンテナ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CN108832244A (zh) * 2018-06-27 2018-11-1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毫米波的基片集成波导匹配负载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ptimum Design of Traveling-Wave SIW Slot Array Antennas;Seyed Ehsan Hosseininejad;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4015A (zh) 2021-03-23
WO2020110610A1 (ja) 2020-06-04
JP7149820B2 (ja) 2022-10-07
US20210265736A1 (en) 2021-08-26
KR20210005285A (ko) 2021-01-13
EP3890113A4 (en) 2022-07-27
KR102444699B1 (ko) 2022-09-16
US11631940B2 (en) 2023-04-18
EP3890113A1 (en) 2021-10-06
FI3890113T3 (fi) 2024-04-23
JP2020088607A (ja) 2020-06-04
EP3890113B1 (en) 2024-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67787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5326649B2 (ja) アンテナ、アレイアンテナ、プリント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US20120287019A1 (en) Wideband antenna
JP5726983B2 (ja) チップ状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送受信用通信回路基板
US7369088B2 (en)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00079243A (ko) 무한 파장 안테나 장치
JP2005051331A (ja)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線路と誘電体導波管との結合構造
CN112544015B (zh) 波导管缝隙天线
JP7255997B2 (ja) 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JP4713367B2 (ja) 開口面アンテナ
JP2000252712A (ja) 誘電体導波管線路と高周波線路導体との接続構造
CN111602289B (zh) 天线和通信设备
KR102428983B1 (ko) 도파관
WO2023079903A1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
JP7409778B2 (ja) 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JP7117953B2 (ja) 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JP2018026793A (ja) アンテナ素子
JP2021136624A (ja) アンテナ素子及びアレイアンテナ
JP4280160B2 (ja) 誘電体共振器及び誘電体フィルタ並びに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WO2021079782A1 (ja) 絶縁伝送装置
JP2022086862A (ja) 導波管構造体及びホーンアンテナ
CN117099258A (zh) 电介质滤波器
JP4301290B2 (ja) インピーダンス変換方法および共平面多層インピーダンス変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