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9291A - 净化控制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净化控制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9291A
CN112539291A CN202010996626.8A CN202010996626A CN112539291A CN 112539291 A CN112539291 A CN 112539291A CN 202010996626 A CN202010996626 A CN 202010996626A CN 112539291 A CN112539291 A CN 112539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olenoid
inflow
control valv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66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村祐一郎
中神有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manakodens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manakodens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manakodens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manakodens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39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92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净化控制阀装置。净化阀(3)包括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第一电磁阀、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第二电磁阀。净化阀(3)包括一体地设置在外壳上并且能够连接外部配管的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流入口(31a)以及流出口(32a)配置成,在外壳的高度方向、横向以及进深方向的所有方向上,相较于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不向外突出。根据此结构,可实现净化阀(3)安装空间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净化控制阀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9月2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72396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中的公开,涉及一种净化控制阀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17876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内置有分别打开和关闭独立的内部通道的多个电磁阀的流量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由于专利文献1的流量控制装置内置有多个电磁阀,因此装置的体型容易变大。从能够容纳在有限的安装空间这一方面来看,这种流量控制装置具有改进的余地。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安装空间的小型化的净化控制阀装置。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多种方式,采用彼此不同的技术手段以实现各自的目的。
所公开的净化控制阀装置之一包括:外壳;第一螺线管部,其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并产生使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一内部通道的第一阀体位移的电磁力;第二螺线管部,其设置于外壳的内部,并产生使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内部通道的第二阀体位移的电磁力;流入口,其为与外壳一体设置的管状部,并形成相较于第一内部通道和第二内部通道位于更上游的流体流入通道;以及流出口,其为与外壳一体设置的管状部,并形成相较于第一内部通道和第二内部通道位于更下游的流体流出通道。
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被配置于,在外壳的高度方向、横向以及进深方向的所有方向上,相较于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不向外突出的位置。
根据该净化控制阀装置,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被配置于,在外壳的高度方向上,相较于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不向外突出的位置。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被配置于,在外壳的横向上,相较于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不向外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地,流入口以及流出口被配置于,在外壳的进深方向上,相较于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不向外突出的位置。据此,由于流入口以及流出口不存在于外壳体型的外侧,因此可以获得抑制了包括用于连接外部配管的部分在内的体型的净化控制阀装置。因此,净化控制阀装置能够实现安装空间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净化控制阀装置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从正面观察连接器时的净化控制阀装置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净化控制阀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从正面观察流入口时的净化控制阀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从正面观察第一被安装部时的净化控制阀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从流入侧外壳侧观察时的净化控制阀装置的外观图。
图7是从流出侧外壳侧观察时的净化控制阀装置的外观图。
图8是示出了2个电磁阀、流入口以及流出口的位置关系的概要图。
图9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净化控制阀装置中2个电磁阀与3个被安装部的位置关系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对与在先方式中说明过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有时使用同一参照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仅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时,关于结构的其它部分可采用之前说明过的其它实施方式。不仅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指明能够进行组合的部分之间可以组合,只要组合未明显产生障碍,即使未指明也能够对实施方式之间进行部分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8,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净化控制阀装置用于安装在车辆上的蒸发燃料净化系统、即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中。净化阀3是净化控制阀装置的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将吸附于吸附罐13的燃料中的HC气体等供给到发动机2的进气通道。由此,能够防止来自燃料箱10的蒸发燃料被排放至大气。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包括,构成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2的进气通道的发动机2的进气系统、以及将蒸发燃料供给到发动机2的进气系统的蒸发燃料净化系统。
通过发动机2的进气压力而被导入到进气通道中的蒸发燃料,与从喷射器等供给到发动机2的燃烧用燃料混合,并在发动机2的燃烧室内燃烧。发动机2至少将从吸附罐13脱离的蒸发燃料和燃烧用燃料混合并燃烧。在发动机2的进气系统中,构成进气通道的进气管21连接至进气歧管20。该进气系统是进一步在进气管21的中途设置节流阀25、空气过滤器24等而构成的。
在蒸发燃料净化系统中,燃料箱10和吸附罐13通过构成蒸汽通道的配管11而连接。在蒸发燃料净化系统中,吸附罐13与进气管21经由构成净化通道的配管14和净化阀3而连接。并且,也可以在净化通道的中途设置净化泵。空气过滤器24设置在进气管21的上游部,用于捕捉进气中的灰尘等。节流阀25为进气量调节阀,其调节进气歧管20的入口部的开度,从而调节流入进气歧管20内的进气量。进气通过进气通道,流入到进气歧管20内,与从喷射器等喷射出的燃烧用燃料以预定的空燃比进行混合,并在燃烧室内燃烧。
燃料箱10例如为存储汽油等燃料的容器。燃料箱10通过形成蒸汽通道的配管11连接到吸附罐13的流入部。吸附罐13为在内部封入活性炭等吸附材料的容器。吸附罐13经由蒸汽通道引入在燃料箱10内产生的蒸发燃料,并将该蒸发燃料暂时吸附到吸附材料上。
阀模块12与吸附罐13一体设置,或经由导管部设置于吸附罐13。阀模块12包括罐隔离阀和内部泵。罐隔离阀打开和关闭用于吸入外部的新鲜空气的吸入部。内部泵是能够向大气排放气体或吸入大气的泵。吸附罐13具备罐隔离阀,从而能够使大气压作用于吸附罐13内。吸附罐13通过吸入的新鲜空气可容易地使吸附在吸附材料上的蒸发燃料脱离,即能够进行净化。
净化阀3为净化控制阀装置,所述净化控制阀装置具有打开和关闭作为净化通道的一部分的内部通道的阀体。净化控制阀装置在内部具有多个电磁阀。净化阀3能够允许或阻止向发动机2供给来自吸附罐13的蒸发燃料。对净化阀3的结构进行说明。净化阀3具有电磁阀,该电磁阀打开和关闭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多个内部通道中的每一个。净化阀3具有一个流入口31a和一个流出口32a。流入口31a经由所连接的配管14与吸附罐13连通。流出口32a经由所连接的外部配管与进气管21连通。在净化阀3的内部,设置有在相较于流入口31a的下游侧形成分支的两个内部通道。这两个内部通道在更下游处汇集于流出口32a。两个内部通道中的每一个,是独立地由电磁阀打开和关闭的结构。
在车辆行驶时,当控制装置使净化阀3成为开阀状态时,因活塞的吸入作用而产生的进气歧管20内的负压与施加于吸附罐13的大气压之间会产生差异。吸附罐13内所吸附的蒸汽燃料因该压力差而流过净化通道、净化阀3,并通过进气管21内被吸引到进气歧管20内。
被吸引到进气歧管20内的蒸发燃料,与从喷射器等供给到发动机2的原来的燃烧用燃料混合,并在发动机2的气缸内燃烧。在发动机2的气缸内,燃烧用燃料与进气的混合比例即空燃比被控制为预先确定的预定空燃比。控制装置通过对净化阀3进行占空比通电控制,来调节蒸发燃料的净化量,使得即使对蒸发燃料进行净化也维持预定空燃比。
在图2~图8中,结合方向相当于高度方向,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相当于横向。与结合方向和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相当于进深方向。进深方向是在图2~图8中沿着一侧方向和另一侧方向的方向。
如图2、图6和图8所示,净化阀3内置有第一电磁阀37和第二电磁阀38,作为多个电磁阀的一个示例。第一电磁阀37和第二电磁阀38分别由同样的构成部件构成。第一电磁阀37和第二电磁阀38分别具有螺线管部41、阀体42和筒状部331。第一电磁阀37具有第一阀体42a、以及产生使第一阀体42a位移的电磁力的第一螺线管部。第一阀体42a能够打开和关闭连通至一个筒状部331内的第一内部通道43a。第二电磁阀38具有第二阀体42b、以及产生使第二阀体42b位移的电磁力的第二螺线管部。第二阀体42b能够打开和关闭连通至另一个筒状部331内的第二内部通道43b。在筒状部331的端部设置有阀座332,该阀座332在阀体关闭的状态下落座,在阀体打开的状态下分离。第一电磁阀37和第二电磁阀38是例如在未施加电压时被控制为关闭内部通道的关闭状态、以及在施加电压时被控制为打开内部通道的打开状态的常闭式阀。
各电磁阀具有图2所示的阀体42、螺线管部41等。螺线管部41包括线圈部410、绕线管411、固定芯413、可动芯412、轴构件415、弹簧414等。螺线管部41被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包覆部覆盖。包覆部与外壳一体形成。也可以说螺线管部41通过包覆部而被树脂模制。螺线管部41的中心轴,也是电磁阀的中心轴。由于螺线管部41的比重大于外壳,因此螺线管部对于外力容易振动。
可动芯412由透磁材质例如磁性材料构成。作为筒状体的可动芯412,包围从开口端内插的状态的轴构件415和弹簧414。阀体42由橡胶等可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阀体42以利用基部和阀部从两侧夹着可动芯412的头部的方式、安装在可动芯412上而与可动芯412成为一体。
固定芯413可滑动地支承可动芯412,该可动芯412通过电磁力抵抗弹簧414的作用力而在轴向上移动。弹簧414以轴向的一端部与固定在固定芯413上的轴构件415接触、轴向的另一端部与可动芯412的头部接触的状态,设置在可动芯412的筒状部的内侧。因此,弹簧414提供使可动芯412向阀座332侧移动的作用力。固定芯413固定轴构件415,并且被组装到绕线管411。固定芯413、轴构件415、可动芯412、阀体42设置成轴心呈同轴。轴构件415例如由尼龙、含有玻璃纤维而被强化的尼龙形成。固定芯413、可动芯412由透磁材质而构成。固定芯413例如由冷镦用碳素钢线形成。各电磁阀根据向线圈部410通电时产生的电磁力与弹簧414的作用力之间的平衡来驱动阀体42,由此打开和关闭内部通道43。
外壳上设置有从第一电磁阀37的螺线管部41侧向与螺线管部41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连接器31c。外壳上设置有从第二电磁阀38的螺线管部41侧向与螺线管部41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连接器31d。各连接器内置有用于向线圈部410通电的端子。连接器是支承从外壳的内部贯穿底部而向外部突出的端子的树脂成形部。端子是与线圈部410电连接的通电用端子。连接器上连接有用于供给来自电源部、电流控制装置的电力的电源侧连接器。当连接器与电源侧连接器连接、从而端子与电流控制装置等电连接时,净化阀3能够控制向线圈部410通电的电流。
如图2~图8所示,净化阀3具有流入侧外壳31、流出侧外壳32以及座阀构件33作为外壳。流入侧外壳31、流出侧外壳32、座阀构件33由树脂材料形成。流入侧外壳31包括:供来自吸附罐13的蒸发燃料流入的流入口31a、以及设置在相较于流入口31a的下游的流入侧腔室31b。流入侧外壳31上,设置有通过焊接或粘接而与流出侧外壳32的凸缘部结合的凸缘部。流入侧外壳31和流出侧外壳32在夹持座阀构件33的外周缘的状态下,两者的凸缘部彼此重合而接合成一体。流入侧外壳31的凸缘部,是从位于流入侧外壳31的下游端部的下游开口部的外周缘呈放射状突出的部分。
流入口31a是内部具有流体的流入通道的管状部,位于流入侧外壳31的上游端部,并一体地设置于流入侧外壳31。流入口31a与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中形成净化通道的配管14连接,并经由配管14与吸附罐13连通。流入口31a,可以是作为流入侧外壳31的一部分而设置的结构,也可以是与流入侧外壳31结合的其他部件。
流入侧腔室31b,在上游端与通道横截面积小于流入侧腔室31b的流入口31a内的通道连通。流入侧腔室31b在相较于流入侧腔室31b的下游,与第一内部通道43a和第二内部通道43b连通。流入口31a内的通道横截面积,是用与该通道的中心轴正交的平面截取流入口31a时的截面积。流入侧腔室31b的通道横截面积,是用与流入侧腔室31b形成的通道的中心轴正交的平面截取流入侧腔室31b时的截面积。净化阀3内的通道在从流入口31a内的通道到达流入侧腔室31b处,通道横截面积急剧增加。流入侧腔室31b提供可抑制净化阀3中产生的脉动的腔室容积。
流入侧外壳31形成为包括第一侧壁311、第二侧壁312、第三侧壁313以及第四侧壁314。这些侧壁构成内置内部通道的外壳的轮廓。流入侧外壳31,具有与下游开口部相对并连接这些侧壁的连接壁部。连接壁部是覆盖第一电磁阀37以及第二电磁阀38的轴向端部和流入侧腔室31b的壁部。
第一侧壁311与第二侧壁312相对。第三侧壁313与第四侧壁314相对。第一侧壁311与第三侧壁313和第四侧壁314相邻并将它们连接。第二侧壁312与第三侧壁313和第四侧壁314相邻并将它们连接。连接器31c和连接器31d以从第三侧壁313向外突出的方式延伸。
流入口31a沿着连接壁部、第三侧壁313和第四侧壁314延伸。流入口31a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于流入侧外壳31中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位于相同的位置、或相较于最外侧部位于更内侧。流入口31a配置成在高度方向上相较于该最外侧部不向外侧突出。例如,如图2~图5、图8所示,相当于高度方向上的最外侧部之一的高度限度线为假想线1H。假想线1H是流入侧外壳31中最外侧部的高度限度线。流入口31a配置为在高度方向上相较于假想线1H不向外侧突出。
流入口31a也可以是,位于比连接壁部更靠近流出侧外壳32处的结构。连接壁部,是在外壳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之一。流入口31a也可以是相较于连接壁部在高度方向上不向外侧突出而位于内侧的结构。在此情况下,流入口31a设置成,从流入侧外壳31的凸缘部起的高度尺寸低于连结壁部。
流入口31a在横向上相对于外壳中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位于相同的位置、或相较于最外侧部位于更内侧。流入口31a配置成相对于该最外侧部在横向上不向外侧突出。例如,如图2~图8所示,相当于横向上的最外侧部之一的横向限度线为假想线1S、假想线1S1、假想线2S、假想线2S1。
假想线1S是相当于外壳中位于第一侧壁311侧的凸缘部的外周缘的横向限度线。流入口31a配置为,在横向上相较于假想线1S不向外侧突出。假想线1S1是相当于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一被安装部34的外周缘的横向限度线。流入口31a配置为,在横向上相较于假想线1S1不向外侧突出。
假想线2S是相当于外壳中位于第二侧壁312侧的凸缘部的外周缘的横向限度线。流入口31a配置为,在横向上相较于假想线2S不向外侧突出。假想线2S1是相当于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二被安装部35的外周缘的横向限度线。流入口31a配置为,在横向上相较于假想线2S1不向外侧突出。
流入侧外壳31,容纳第一电磁阀37、第二电磁阀38。如图6所示,第一电磁阀37和第二电磁阀38在流入侧外壳31内,排列配置在靠近第三侧壁313的一侧。第一电磁阀37和第二电磁阀38沿着第三侧壁313排列。第一电磁阀37配置成,与第一侧壁311和第三侧壁313这两者相邻。第二电磁阀38配置成,与第二侧壁312和第三侧壁313这两者相邻。流入口31a和流入侧腔室31b在流入侧外壳31内,配置在与第一电磁阀37和第二电磁阀38相反一侧的另一侧。流入口31a和流入侧腔室31b配置成,沿第一电磁阀37和第二电磁阀38的排列方向排列。流入侧腔室31b,形成在第四侧壁314与第一电磁阀37和第二电磁阀38之间。
座阀构件33具有两个筒状部331。两个筒状部331中的每一个,均为从板状部的两面突出的形状。筒状部331具有向上游侧或阀体侧突出的上游侧突出部、以及向下游侧或流出口32a侧突出的下游侧突出部。板状部的外周缘,是由流入侧外壳31和流出侧外壳32夹持的部分。两个筒状部331中的一个,具有内部的第一内部通道43a、以及形成于前端的第一阀体42a的阀座332。两个筒状部331中的另一个,具有内部的第二内部通道43b、以及形成于前端的第二阀体42b的阀座332。第一阀体42a的阀座332和第二阀体42b的阀座332,位于流入侧外壳31的内部。两个筒状部331的下游端部,位于流出侧外壳32的内部。
流出侧外壳32包围两个筒状部331中从座阀构件33的板状部突出的下游侧突出部。流出侧外壳32包括:向进气管21流出蒸发燃料的流出口32a、以及设置在流出口32a的上游侧的流出侧腔室32b。流出侧外壳32的凸缘部,是从位于流出侧外壳32的上游端部的上游开口部的外周缘呈放射状突出的部分。流出侧腔室32b在下游端,与通道横截面积小于流出侧腔室32b的流出口32a内的通道连通。流出侧腔室32b在外壳的内部,连接流出口32a、第一内部通道43a和第二内部通道43b。
流出口32a是内部具有流体流出通道的管状部,位于流出侧外壳32的下游端部,并一体地设置于流出侧外壳32。流出口32a经由所连接的外部配管,连通至进气管21内。流出口32a,可以是作为流出侧外壳32的一部分而设置的结构,也可以是与流出侧外壳32结合的其他部件。
流出口32a配置成,沿第一电磁阀37和第二电磁阀38的排列方向排列。流出口32a朝向前端沿着与流入口31a相同的方向延伸。流出口32a和流入口31a沿着横向或进深方向延伸。
流出口32a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于流出侧外壳32中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位于相同的位置、或相较于最外侧部位于更内侧。流出口32a配置成相对于该最外侧部在高度方向上不向外侧突出。流出口32a设置成,从流出侧外壳32的凸缘部起的高度尺寸等于或小于流出侧外壳32的最外壁部。
例如,如图2~图5、图8所示,相当于高度方向上的最外侧部之一的高度限度线为假想线2H。假想线2H是流出侧外壳32的最外侧部的高度限度线。流出口32a配置成,在高度方向上相较于假想线2H不向外侧突出。
流出口32a在横向上相对于外壳中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位于相同的位置、或相较于最外侧部位于更内侧。流出口32a配置成,相较于该最外侧部在横向上不向外侧突出。流出口32a配置成在横向上相较于假想线1S不向外侧突出。流出口32a配置成,在横向上相较于假想线1S1不向外侧突出。流出口32a配置成,在横向上相较于假想线2S不向外侧突出。流出口32a配置成,在横向上相较于假想线2S1不向外侧突出。
如上所示,流入口31a配置成,在高度方向上相较于假想线1H及假想线2H不向外侧突出。流出口32a配置成,在高度方向上相较于假想线1H及假想线2H不向外侧突出。
净化阀3经由多个被安装部,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在车辆侧构件上。例如,在车辆侧构件中埋置有与螺栓螺合的内螺纹部。净化阀3具有从流入侧外壳31的第一侧壁311向外突出的第一被安装部34。第一被安装部34上,设置有在使流入侧外壳31与流出侧外壳32重合的结合方向上贯穿的安装孔。第一被安装部34的安装孔是用于插通与车辆侧构件结合的螺栓等固定部件的通孔。第一被安装部的中心,相当于第一被安装部34中的安装孔的中心。第一被安装部34配置在流入侧外壳31中偏向一侧的位置。第一被安装部34在流入侧外壳31上,以相对于第一电磁阀37排列的方式配置于侧方。
净化阀3具有从流入侧外壳31的第二侧壁312向外突出的第二被安装部35。第二被安装部35上设置有在使流入侧外壳31与流出侧外壳32重合的结合方向上贯穿的安装孔。第二被安装部35的安装孔是用于插通与车辆侧构件结合的螺栓等固定部件的通孔。第二被安装部的中心,相当于第二被安装部35中的安装孔的中心。第二被安装部35配置在流入侧外壳31中偏向一侧的位置。第二被安装部35在流入侧外壳31上,以相对于第二电磁阀38排列的方式配置于侧方。第一被安装部34、第一螺线管部、第二螺线管部、第二被安装部35配置成,在第一螺线管部与第二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上重叠。
净化阀3具有从流入侧外壳31的第三侧壁313向外突出的第三被安装部36。第三被安装部36位于流入侧外壳31的一侧,并设置在与第一被安装部34和第二被安装部35相邻的第三侧壁313上。第三被安装部36上,设置有在使流入侧外壳31与流出侧外壳32重合的结合方向上贯穿的安装孔。第三被安装部36的安装孔,是用于插通与车辆侧构件结合的螺栓等固定部件的通孔。第三被安装部的中心相当于第三被安装部36中的安装孔的中心。
如图6所示,连结第一被安装部的中心、第二被安装部的中心和第三被安装部的中心而绘制的假想三角形,位于外壳的一侧。第一螺线管部的中心轴与第二螺线管部的中心轴的中点,位于假想三角形的内侧区域。第一螺线管部和第二螺线管部还可以是,配置成各自的中心轴与假想三角形的边重合的结构。
第二电磁阀38构成为,使得流过全开的第二内部通道43b的流体流量在多个电磁阀中最少。第一电磁阀37构成为,使得流过全开的第一内部通道43a的流体流量多于第二电磁阀38。净化阀3中,第一电磁阀37是提供大流量性能的流量调节阀,第二电磁阀38是提供小流量性能的流量调节阀。
第一内部通道43a形成为,使能够流下的流体流量大于第二内部通道43b。通过该结构,可使伴随第一阀体42a的开闭动作的振动大于伴随第二阀体42b的开闭动作的振动。净化阀3具有第一被安装部34和第二被安装部35间隔着第一螺线管部而排列的结构,作为能够抑制该振动的结构。
例如,在向发动机2的供给流量为小流量需求的情况下,第一电磁阀37为闭阀状态,第二电磁阀38由控制装置进行通电控制而成为开阀状态。在小流量需求时,控制装置控制通电接通时间相对于一个周期的时间的比率、即占空比,对第二电磁阀38的线圈部410进行通电。在小流量需求时,通过占空比通电控制,使得在第二内部通道43b中流通的小流量的蒸发燃料从流出口32a供给到进气管21内。
当从小流量需求过渡到需要较多供给流量的大流量需求时,则第二电磁阀38常时开阀,第一电磁阀37在占空比通电控制下成为开阀状态。大流量需求时,除在全开状态的第二内部通道43b中流通的小流量之外,还通过占空比通电控制将在第一内部通道43a中流通的大流量的蒸发燃料从流出口32a供给到进气管21内。在小流量需求时,在向大流量需求时过度中,以增加第二阀芯42b的打开状态率从而增加供给流量的方式进行控制。在大流量需求时,以从第二阀芯42b为常开状态时的供给流量开始、增加第一阀芯42a的打开状态率从而增加供给流量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这样的控制,使得大流量需求时的流量增加率大于小流量需求时的流量增加率。在净化阀3从向发动机2的供给流量为零的状态开始供给时,提供小流量性能的第二电磁阀38被控制为先成为开阀状态。
此外,第一电磁阀37和第二电磁阀38也可以构成为,在各自的常开状态下的内部通道中流动的流体流量相等。
对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净化阀3公开的净化控制阀装置所带来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净化控制阀装置包括,设置于外壳内部的第一螺线管部以及第二螺线管部。第一螺线管部产生使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一内部通道43a的第一阀体42a位移的电磁力。第二螺线管部产生使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内部通道43b的第二阀体42b位移的电磁力。净化控制阀装置包括,与外壳一体设置的管状部、即流入口31a以及流出口32a。流入口31a形成相较于第一内部通道43a以及第二内部通道43b位于更上游的流体流入通道。流出口32a形成相较于第一内部通道43a以及第二内部通道43b位于更下游的流体流出通道。流入口31a以及流出口32a被配置于,在外壳的高度方向、横向以及进深方向的所有方向上,相较于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不向外突出的位置。
据此,流入口31a以及流出口32a配置于在外壳的高度方向上、相较于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不向外突出的位置。流入口31a以及流出口32a配置于在外壳的横向上、相较于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不向外突出的位置。流入口31a以及流出口32a配置于在外壳的进深方向上、相较于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不向外突出的位置。这样,流入口31a、流出口32a存在于与外壳的体型相同的位置、或者不存在于外壳的体型的外侧。净化控制阀装置能够抑制包括外部配管连接部分在内的体型,并能够实现安装空间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优选配置成位于相较于外壳的最外侧部的内侧。据此,能够实现使连接到流入口31a、流出口32a的外部配管的一部分位于相较于外壳的体型的内侧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与净化控制阀装置及外部配管相关的安装空间的小型化。
流入口31a,优选为沿着横向或进深方向延伸的形状。根据此结构,能够提供在不从外壳的、横向的最外侧部或进深方向的最外侧部突出的范围内延伸的流入口31a。该净化控制阀装置容易将沿横向或进深方向延伸的外部配管与流入口31a连接,并能够抑制包含外部配管的高度方向的安装空间。
流出口32a、优选为沿着横向或进深方向延伸的形状。根据此结构,能够提供在不从外壳的、横向的最外侧部或进深方向的最外侧部突出的范围内延伸的流出口32a。该净化控制阀装置容易将沿横向或进深方向延伸的外部配管与流出口32a连接,并能够抑制包含外部配管在内的高度方向的安装空间。
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优选为沿着横向或进深方向延伸的形状。根据此结构,能够提供在不从外壳的、横向的最外侧部或进深方向的最外侧部突出的范围内延伸的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可以提供一种即使将沿横向或进深方向延伸的外部配管与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连接、也能够抑制包含外部配管在内的安装空间的净化控制阀装置。
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优选为沿着横向或进深方向延伸的形状、且沿相同方向延伸。将沿横向或进深方向的相同方向延伸的外部配管与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连接的净化控制阀装置,能够抑制包含外部配管在内的安装空间。
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优选为沿着第一螺线管部与第二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形状。根据此结构,能够提供在不从外壳的、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的最外侧部突出的范围内延伸的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在将沿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外部配管与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连接时,净化控制阀装置能够抑制包含外部配管的安装空间。
流入口31a和流出侧腔室31b,优选沿着第一螺线管部与第二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排列配置。净化控制阀装置能够将流入口31a和流入侧腔室31b的占有空间抑制在,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上的外壳的体型范围内。因此,可以获得能够实现安装空间小型化的净化控制阀装置。
此外,流入口31a和流入侧室31b与位于一侧的第一螺线管部以及第二螺线管部相邻,并且在另一侧排列配置。该净化控制阀装置能够抑制,在流入口31a和流入侧腔室31b与第一螺线管部及第二螺线管部相邻的方向上的体型。
第一螺线管部的中心轴和第二螺线管部的中心轴,配置于与连结第一被安装部34的中心、第二被安装部35的中心和第三被安装部36的中心而绘制的假想三角形的边重合的位置。在净化控制阀装置中,两个电磁阀为调节流量而重复开闭动作。净化控制阀装置的外壳等,可能会因重复的开闭动作而产生振动。因此,根据净化控制阀装置,两个螺线管部的中心轴设置成,配置于与连结三个被安装部的中心而绘制的假想三角形的边重合的位置。根据此结构,可以在外壳等的能够抑制振动的部位中提供有效的固定力。因此,净化阀3可以实现耐振动性能的改善。
第一螺线管部和第二螺线管部在外壳的内部排列配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第三被安装部36设置在外壳上位于一侧的侧壁上。根据该结构,净化控制阀装置中,由于作为重物的螺线管部偏向一侧配置,因此重量平衡偏向一侧。由于第三被安装部设置在与另外两个被安装部相邻的一侧的侧壁上,因此该净化控制阀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偏向一侧的位置产生较大的振动。
进一步地,第一被安装部34和第二被安装部35中的至少一个,在外壳上偏向一侧配置。根据该结构,借助从第一被安装部34和第二被安装部35中的至少一方获得的固定力,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偏向一侧的位置产生较大的振动。
进一步地,第一被安装部34和第二被安装部35在外壳上偏向一侧配置。根据该结构,借助从第一被安装部34和第二被安装部35中的两方获得的固定力,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偏向一侧的位置产生较大的振动。
第三被安装部36设置在外壳上位于一侧的侧壁上,第一被安装部34和第二被安装部35在外壳上偏向一侧配置。进一步地,第一被安装部34、第一螺线管部、第二螺线管部、第二被安装部35配置成在两个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上重叠。根据该结构,第一被安装部34,第二被安装部35和第三被安装部36在外壳的一侧以包围2个螺线管部的方式固定于车辆侧构件。根据该净化控制阀装置,能够发挥防振性能,以集中且强力抑制因螺线管部的动作而在外壳的一侧变大的振动。
第一被安装部34、第一螺线管部、第二螺线管部、第二被安装部35配置成在第一螺线管部与第二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上重叠。根据该净化控制阀装置,第一被安装部34和第二被安装部35以包围2个螺线管部的方式固定于车辆侧构件。由此,获得防振性能,以集中且强力抑制因螺线管部的动作而在螺线管部的周边产生的振动。
就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而言,一方是打开和关闭的频率比另一方大的阀体。第一螺线管部和第二螺线管部中产生使打开和关闭频率较大的阀体移位的电磁力的螺线管部、第一被安装部34和第二被安装部35,以重叠的方式排列配置。据此,能够发挥防振性能,以集中且强力抑制因驱动打开和关闭频率较大的阀体的螺线管部而在外壳上变大的振动。
两个螺线管部中产生使打开和关闭频率较大的一方的阀体移位的电磁力的螺线管部的中心轴,配置在与假想三角形的边重合的位置。据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于驱动打开和关闭频率较大的阀体的螺线管部而变大的外壳等的振动。
第一内部通道43a比第二内部通道43b流下的流体流量大,第一螺线管部、第一被安装部34和第二被安装部35,以重叠的方式排列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发挥防振性能,以集中且强力抑制因打开和关闭流动有较多流体流量的阀体的螺线管部而变大的外壳等的振动。
两个螺线管部可以为设置成这样的结构,即中心轴配置于与连结三个被安装部的中心而绘制的假想三角形的内侧区域重合的位置。根据此结构,可以在能够抑制外壳等的振动的部位中提供有效的固定力,净化阀3能够实现耐振动性能的改善。
第一阀体42a和第二阀体42b中,一方是打开和关闭频率比另一方大的阀体。多个螺线管部中产生使打开和关闭频率较大的阀体移位的电磁力的螺线管部的中心轴,配置在与假想三角形的内侧区域重合的位置。据此,能够提供有效的固定力,该固定力可以抑制由于驱动打开和关闭频率较大的阀体的螺线管部而产生的外壳等的振动。
第一内部通道43a是比第二内部通道43b流下的流体流量大的通道。第一螺线管部的中心轴,配置在与假想三角形的内侧区域重合的位置。据此,净化阀3能够提供有效的固定力,该固定力能够抑制因第一阀体42a对流体流量大的通道进行打开和关闭的开闭动作而产生的外壳等的振动。
(第二实施方式)
参考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流入口31a朝向前端延伸的方向与流出口32a朝向前端延伸的方向不同。第二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结构、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流入口31a的前端和流出口32a的前端相互位于相反侧。流入口31a以其前端位于第一螺线管部侧或第一安装部34侧的方式延伸。流出口32a以其前端位于第二螺线管部侧或第二安装部35侧的方式延伸。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就将外部配管连接于彼此向相反侧延伸的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的装置而言,能够抑制包含外部配管在内的安装空间。进一步地,流入口31a和流出口32a,优选向横向或进深方向延伸。根据该净化控制阀装置,能够抑制高度方向的体型,并且能够抑制在横向或进深方向上包含外部配管在内的安装空间。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的发明内容不限于列举出的实施方式。发明内容还包括列举出的实施方式和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它们而得到的变形实施方式。例如,发明内容并不限于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部件、要素的组合,可通过多种变形来实施。发明内容可通过多种组合来实施。发明内容还可具有可追加到实施方式中的追加部分。发明内容还包含实施方式中部件、要素被省略的实施方式。发明内容还包含一个实施方式与其他实施方式间部件、要素的置换或组合。
能够实现说明书中公开的目的的净化控制阀装置,不限于包括一个流入口和一个流出口的方式。能够实现目的的净化控制阀装置,也可以是将流入口和流出口分别设置成,与电磁阀的个数相同数量的结构。能够实现目的的净化控制阀装置也可以是,具有一个流入口和与电磁阀的个数相同数量的流出口的结构。能够实现目的的净化控制阀装置也可以是,具有与电磁阀的个数相同数量的流入口和一个流出口的结构。
说明书中公开的净化控制阀装置至少包括:第一被安装部34、第二被安装部35和第三被安装部36。净化控制阀装置可以是,除这三个安装部之外还具有附加的被安装部的结构。

Claims (9)

1.一种净化控制阀装置,其包括:
外壳(31,32);
第一螺线管部(37),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产生使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一内部通道(43a)的第一阀体(42a)位移的电磁力;
第二螺线管部(38),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产生使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内部通道(43b)的第二阀体(42b)位移的电磁力;
流入口(31a),其为与所述外壳一体设置的管状部,并形成相较于所述第一内部通道和所述第二内部通道位于更上游的流体流入通道;以及
流出口(32a),其为与所述外壳一体设置的管状部,并形成相较于所述第一内部通道和所述第二内部通道位于更下游的流体流出通道,
所述流入口以及所述流出口被配置于,在所述外壳的高度方向、横向以及进深方向的所有方向上,相较于位于最外侧的最外侧部不向外突出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被配置成相较于所述最外侧部位于更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化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流入口为沿着所述横向或所述进深方向延伸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化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流出口为沿着所述横向或所述进深方向延伸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化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为沿着所述横向或所述进深方向延伸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流入口的端部和所述流出口的端部位于同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化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为沿着所述第一螺线管部与所述第二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延伸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化控制阀装置,其包括:
流入侧腔室(31b),其在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于所述流入口的下游侧,并且通道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流入口内的通道,
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入侧腔室,在所述第一螺线管部和所述第二螺线管部的排列方向上排列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化控制阀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螺线管部和所述第二螺线管部,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排列配置在偏向一侧的位置,
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入侧腔室,排列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螺线管部和所述第二螺线管部相邻的另一侧。
CN202010996626.8A 2019-09-23 2020-09-21 净化控制阀装置 Pending CN1125392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2396 2019-09-23
JP2019172396A JP7205432B2 (ja) 2019-09-23 2019-09-23 パージ制御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9291A true CN112539291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14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6626.8A Pending CN112539291A (zh) 2019-09-23 2020-09-21 净化控制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05432B2 (zh)
CN (1) CN112539291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3097B1 (en) * 1997-08-25 2001-09-04 John E. Cook Automotive evaporative emission leak detection system
CN102812220A (zh) * 2010-04-19 2012-12-0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冷却剂控制阀
US20130042839A1 (en) * 2010-08-25 2013-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ual electromagnetic valve and evaporated gas treatment system
CN103032575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株式会社Tgk 控制阀
JP2014227972A (ja) * 2013-05-24 2014-12-08 浜名湖電装株式会社 蒸発燃料パージ装置
WO2016135823A1 (ja) * 2015-02-23 2016-09-01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流体制御弁
CN106641384A (zh) * 2015-10-28 2017-05-10 浜名湖电装株式会社 电磁阀
CN107781066A (zh) * 2016-08-24 2018-03-0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蒸气净化系统
US20180347511A1 (en) * 2015-05-15 2018-12-06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vaporated Fuel Processing Devices
JP2021050692A (ja) * 2019-09-26 2021-04-01 浜名湖電装株式会社 パージ制御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0073B1 (en) 1999-08-26 2002-05-2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vaporative emission storage canister with integral filter and vent solenoid
CN106979357B (zh) 2017-03-22 2023-07-07 宁波奉化胜雄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阀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3097B1 (en) * 1997-08-25 2001-09-04 John E. Cook Automotive evaporative emission leak detection system
CN102812220A (zh) * 2010-04-19 2012-12-0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冷却剂控制阀
US20130042839A1 (en) * 2010-08-25 2013-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ual electromagnetic valve and evaporated gas treatment system
CN103032575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株式会社Tgk 控制阀
JP2014227972A (ja) * 2013-05-24 2014-12-08 浜名湖電装株式会社 蒸発燃料パージ装置
WO2016135823A1 (ja) * 2015-02-23 2016-09-01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流体制御弁
US20180347511A1 (en) * 2015-05-15 2018-12-06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vaporated Fuel Processing Devices
CN106641384A (zh) * 2015-10-28 2017-05-10 浜名湖电装株式会社 电磁阀
CN107781066A (zh) * 2016-08-24 2018-03-0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料蒸气净化系统
JP2021050692A (ja) * 2019-09-26 2021-04-01 浜名湖電装株式会社 パージ制御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05432B2 (ja) 2023-01-17
JP2021050750A (ja)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5569B2 (ja) 電磁弁
JP2015218799A (ja) 電磁弁
US10428771B2 (en) Vaporized-fuel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0173378B (zh) 内燃机的流体控制装置
JP2000170948A (ja)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および燃料蒸発ガス排出抑止装置
JP7192728B2 (ja) パージ制御弁装置
JP2006305517A (ja) フィルタ装置
CN112539291A (zh) 净化控制阀装置
JP7192727B2 (ja) パージ制御弁装置
JP7306238B2 (ja) パージ制御弁装置
WO2022051708A1 (en) A three port, five-way magnetically latching valve for fuel vapor management systems and systems incorporating same
JP7205431B2 (ja) 流量調整装置
US11060485B2 (en) Control valve assembly
JP7006553B2 (ja) パージ制御弁
JP2019203396A (ja) パージ制御弁
JP7347195B2 (ja) パージ制御弁装置
US11028790B2 (en) Purge control valve device
WO2019060736A1 (en) SOLENOID-ACTIVATED VACUUM PUMP FOR A MOTOR SYSTEM AND SYSTEM EQUIPPED WITH SAME
JP2019190397A (ja) パージ制御弁
JP6930438B2 (ja) 流量調整装置
JP7151523B2 (ja) 制御弁アセンブリ
WO2021059724A1 (ja) パージ制御弁装置
JP2003074419A (ja) 電磁弁の取付装置
JP2007240010A (ja)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JP2020190222A (ja) 流量調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