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7710A - 一种升降器及救生保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器及救生保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7710A
CN112537710A CN202010821064.3A CN202010821064A CN112537710A CN 112537710 A CN112537710 A CN 112537710A CN 202010821064 A CN202010821064 A CN 202010821064A CN 112537710 A CN112537710 A CN 112537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elevator
channel
car
evac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10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8210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771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0683 priority patent/WO202112926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7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77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23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i.e. lay-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2Devices monitoring the user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bstract

一种升降器及救生保障方法,采用按需规划疏散通道,包括各类高层建筑在发生预警后,最佳时限内完成疏散和/或救援的规划设计,优化电梯配制模式,包括增设座椅式升降通道的创新结构和/或保障方法,解决高层疏散难题,同时能解决短距出行,公共交通密度成本矛盾,或快递货流的定点或预约交付难点疼点,同时能解决特殊时间段个人防护或短距隔离的保障,减少或避免共用产品或与不确定载体直接接触的安全风险,同时给各国各地区资源不足的矛盾,共同为造福全球努力。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器及救生保障方法
技术领域
各类升降需求相关的产品,含台阶或配套平移斜行曲线运动垂直升降的规划或保障方法。
背景技术
各个领域越来越多应用成熟升降设备的今天,需求越来越细化;本文整合优化创新的产品,包括升降产品或升降系统就是为解决此需求矛盾,包括高楼疏散或免接触升降方法;以期让各领域能更合理的发挥升降效能;更好的满足细分需求;以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住宅写字楼商场医院机场车站街区举例。
发明内容
为解决细分需求矛盾或消防救援思维设计;本文创新升降设备在现有升降技术或设备优点的基础,进行了各优点的整合与创新;使之附合细分的升降需求,通过更合理的规划设计,结构优化创新,运行保障方法,实现减少等待时间,保障按需升降的良好体验,或效能效益的提升,需保持距离或免接触式升降通行或免接触交互或交流的公共区域,防护椅或其通道体系能为安全和谐健康舒畅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以人流总用时总效益总成本为主要参数作为验证标准;平均每层总用时,或总候时为升降体验作为设计依据;众多实用例子参数或场景,以人为本,按固定需求舒适体验为基本建造要求;对相对稳定的临时人流或突发大流量进行预测评估做好应急预案,高层建筑一小时内所有人员能全部撤离的方案,有条件的国家或区域可按消防时限规划,例如 30层设计能在3分钟完成疏散,优选本文所述一种产品,包括携行座椅,通过重力滑降方式,含重力控速装置自行移动,其它名称等同,是最佳个人随行救生保障品。
附图说明
图1多种移动斜行升降方式的简明图示,上部为常见的跨街区或道路,中间为采用创新全自动的电梯安稳或高效或节能的升降结构简图,左下为不同载额升降通道的组合图,右下为能重力索降或杆降或自带动力上升的简明示图,A升降区域;B配重模块;C升降模组;D测控区域;E外力升降;F垂直区多轿厢或房车自动开车升降区示意图;K过街通道能通车辆或只通行人;P配套节能利用或服务区;S全互通升降设备组合;T通道两侧节能升降设备;W有人或无人驾驶的移运工具;X连接道,能作为休闲道或预约公交道路等;Z各类型专用道或繁忙街区等;YK垂直通道驳接换乘区,K1k2混合电梯结构轿厢,1K2K3K4K5K6k7k8k各通达分段轿厢,F1F2F3F4车辆或移动工具禁停升降通道,HJ滑降措施或随行座椅升降通道,GL多层建筑,HS索道,SJY索降座椅或索道升降产品,XXY杆降座椅或垂直升降产品。
升降产品附图为座椅升降的简易图一个,现有技术人员看文字能理解;附图可看或不看,暂以过街通道为例分步说明,对应少量行人或人流密集道路,其它场景例也能适用或有启发作用。
街道常见有人形横道,或有天桥或地下通道,或有电梯;直穿车辆繁忙的道路影响车辆通行,相比休闲道或完全分离的过道安全性低;因各种因素,行人不走或不能经天桥或地下通道或电梯通过道路;给本已拥堵的道路更增加拥堵或安全风险;本文提供的思路或结构或保障方法,有助行人更乐于按规划设计的线路过道路,进一步保障过街道路的通行安全或舒畅体验。
过街天桥两侧的电梯,暂以T区域为例:与此前常规电梯相比,主要区别特征在于:1、具有全自动开门或关门功能;2、具有预约开门或关门功能;3、轿厢配重或蓄能利用方式不同;4、天桥一侧或二侧电梯能组合配重节能;5、天桥一侧轿厢能一分为二或多轿厢合并扩容;6、具有外力升降或蓄能;7、重力或蓄能的综合利用;8、不同层面的控制板在升降通道外面;或没有控制面板,采用预约或预设控制终端或全自动控制;9、上述八项与此前技术能整合单一应用,或按需多项组合应用
S区域全互通升降为例:道路两侧配有能载人或车辆的升降器;四组升降器的组合使用在相交道路的四角区域;
乘员进入检测区或预约时间,电梯便会启动自动装置,采取提醒阻止或按时依次到达楼层自动开门,进入电梯后自动关门,完成升降开门,开关自动依次循环,电梯内部的楼层控制面板能直接取消。
此实用创新产品包括座椅使用名称较多,不同名称或形状或结构功能或用途等同的新产品,统一理解为等同,比如为了乘坐公共交通不计入随身携带重量或尺寸,产品名称统称轮椅,或叫变型车等,都同在本文重力滑降或自身动力升降产品保护范围;文中错别字或不同人员有争议时,以发明人解述确认。
具体实施方式
A升降区域:指升降通道,配套调控范围;A区自成体系,能单独或多套组合运用。
B配重模块:核载8人按30KG、60KG、120KG、260KG自动选配重,能按需不设配重或按需另设配重模组数量,重量。例如采用液压蓄能或其它方式蓄能,同样可以起到节能安稳之作用;蓄能方式可以是电能,势能,热能等多种已知技术;本文举例适用单一或组合形式体现;对应不同场景或不同环境不同范围的不同需求。举例平时结合休闲健身为主,优选携行背包式动力椅,比如手摇脚踩座椅产生动力升降;结合消防功能时,升降通道选配轮滚动力或外接电源措施;上下行人众多时,自动配重是最佳节能方式之一;不对称升降时,则宜选配蓄能或就近组合平衡不对称方式;部分举例有更详细说明实用场景等。
C升降模组升降台,轿厢吊钩吊篮等;本文以安全性高的电梯轿厢为例进一步说明,其它同理。
D测控区域有或没有都不影响升降功能及实用性,选配测控区域功能,更有效能或少等促舒畅。
E外力升降手摇脚踩或履带轮滚或外接电源或各类蓄能动力等;不同需求,不同场景选配方案。
F垂直区多轿厢串联或并联或串并组合结构,多轿厢优化方案单项举例,加A区属混合组举例;
F区域,同一垂直通道中多轿厢指二个或以上轿厢;配套统一限速控制模块或系统,可升级改建为能自行移动自动脱挂的轿厢,或直接改建成车辆或移动工具自带动力升降的结构,以期小型车辆含轻型房车能开车实现垂直升降或高坡度的斜行或曲线上升或下降。
例1:三个轿厢各自对应负二层负一层地平层,三轿厢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方式运行;适合每层人数都多,楼层少于15层为佳;超过十层建议采用循环方式,升降轿厢数一般少于楼层数,合计轿厢数量能等于或大于楼层数量的二倍,考虑到效能效益,区域受限,成本,节能环保,建造周期维护安稳等,升降轿厢数量考虑防坠可选楼层数减1,作为上升轿厢数或下降轿厢数,选配自带动力升降功能,能实现断电时使用电梯升降,主要是靠重力下降为主,等同消防电梯或具有疏散扩展功能。
例2: 负二层负一层地平层,同时上升二个楼层后,三轿厢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方式运行,此方式主要缓解相对拥堵的地平层或候时较长的楼层;
例3:多轿厢能独立升降,地平层轿厢直升18层再依次按需上升,能到最高点;负一层升地平层或2层,然后直升10层再每层上升至17层;负二层每层依次上升最高到9层;楼层数不同,升降需求不同,对应轿厢数量,每个轿厢到达的楼层可按需另设;本方案区别于此前已有的双轿厢直通或多轿厢分段;属二者优点组合,有直通到顶也有分段升降的新方法。
例4:二个或以上轿厢为一组,以期实现重力组合方式下的节能或升降效能的提升,属于多轿厢分段运行的优化创新;二个轿厢组结构为例,负二到4楼,4楼到8楼,4楼是换乘区;8楼到12楼,12楼到17楼,12楼是换乘区;开门关门6。6秒,出门进门8秒,检测运行6秒,一般乘员采用分段接驳换乘的升降效率是不同乘员一同升降的3倍或以上。
例5:例4优化方法之一;负一层地平层2楼3楼一个或一组轿厢升降循环,楼层少相对更有序,出门进门按6秒,4个楼层60秒一个循环;3楼到9楼,9楼到16楼为一个轿厢组;效能体验更高。
例6:楼层大于12层,特别是30层甚至大于60层的高楼,建议优选本例通道组接驳升降方式:一个通道或一组通道中,有一个或多个采取六段通达或直达的升降轿厢,一组通道中,一个或多个通道有按需依层停靠的升降轿厢;比如66层高楼按需分为N段含六段,负二层到3楼的轿厢与负一层到4楼的轿厢为一组,4楼到9楼与5楼到10为一组,10楼到19楼与11楼到20楼为一组,20楼到35楼与21楼到36楼为一组;36楼到50楼与37楼到51楼为一组,51楼到65楼与52楼到66为一组,此六段能接驳方式通达所有楼层;相邻通道中配有能直达的轿厢,能直达一般指底层到顶层或带有车辆可通行的楼层;相邻通道负二层一分钟内能直达66楼;或地平层直升5楼,再直升11楼,21楼,37楼,52楼,66楼能六段通达,各楼层通达时间约10秒至6分钟;负二层到地平层作为一段加上则是七段通达;每段范围或通达段数可按需增加或减少;优选配有断电备用动力源或切换接口及监测调控防火救援设备。
例7:过街场景,A区二个轿厢为一组或更多轿厢为一组;或多组轿厢配套组合形成区域通行组合;与此前多轿厢技术的主要区别特征是:轿厢能选配自动配重或自动蓄能用于升降;或轿厢能全自动升降开门关门;或升降时有更换公益广告,循环供水等功能结构;两侧道路街区能实现匹配节能或跨越道路或街区直送对面。这种提升重力效能的方法,特别适合只有上下层或常停层数不多的区域;上下层最常见的人行天桥,过街隧道,商场车站广场等。层数不多的住宅多层商场航站楼
应用场景举例:部分人行天桥形同虚设,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采用本升降器,能让过街更附合通行需求与习惯,比如通行用时,等同或更优先最佳通行习惯;舒适稳畅的通行体验,天桥或地下通道统称为休闲道,让经过优化改良的人行天桥或人行地下通道发挥其更广泛有益的作用,增加人行过街安全,同时可美化居住区环境和相对降低噪声,保障舒适安全的休闲生活。
过街场景所用升降设备变化后区别特征在于:升降设备能固定在通道中;也能按需与固定通道分离,分离结构包括导轨,绳索,磁力,弹扣,链条,轮子等常见技术之一,或升降设备本身就具有自行移动分离或组合,升降设备移动距离一般在三公里半径内,此距离主要作用是范围内可移动升降设备能更好的配合支持各升降通道临时或突发流量,从而以较少的固定基建成本,应对流量波动时也能稳定如常。
进一步与街区类短距离移动工具,有人或无人驾驶车辆进行优化组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减少车辆占地,运营管理等成本;此设计有此前六站通达公交系统中,也解决类似于解决最后一公里并有重大扩展创新;与过街升降通道组合优化的运用,属小区域公共系统进一步优化组合解说一例,考虑到24服务水平等同不下降,此升降设备为无人驾驶,单独设计配合专用通道,也可以与街区或短距无人车辆等同,配合安全措施相互补充到位即可通用;能分离自行移动的升降系统,配有能重力滑降装置,或靠自带动力升降结构,此预案适合需考虑救援或消防通道等要求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现例。
此产品也叫保障椅,生存椅,随身床,携行具,健身器,防护车,滑降疏散座椅,救援车等等,是集日常生活,办公,出行,健身,集会,消防疏散,防护救援,野外生存,预约集控,自动预控等众多功能与一身的日常用品,应急防护救生的基本保障品,因轮椅在众多国家都附合独立通行,乘车乘飞机能不计入携带用品尺寸或重量,故本例就以能垂直滑降的轮椅或绳索滑降的轮椅统称为重力滑降轮椅,乘车时简称轮椅就行,此轮椅配套电动或风动或油气等动力,即为动力升降轮椅,日常应用的电动轮椅,加装本文所述的脱挂式滑降结构或上升结构,可称为电动升降轮椅,考虑常见复杂环境自救或参与救援或野外生存训练,生活用品,救生用品或工具,多能源发电机或多种能源蓄能装置,隔离防护用品等配套,称为全功能生存保障轮椅,建议例为基本生存保障用品,家家户户必备或人人必选座椅。
仅考虑日常应用加应急疏散,电动轮椅一侧或多侧,配装带有一组动力齿轮和一组定位平衡滑轮的封口装置,高层建筑固定专用通道上配一组垂直导轨,导轨至少一侧带有供齿轮配套的齿轨道或链条,轮椅通过自行移动磁撞或信号交互接入垂直轨道,或进入升降区域后,由升降系统接管轮椅移动,到达对应建筑层后或离开升降控制区后,恢复轮椅的全部功能,包括限速限时限重等等,自行移动上升通道,建筑成本相对较低且快速,维护成本相比系统管控整个升降区域要低N倍,适合同时上升需求不高的时段,相反系统管控适合更高安全需求或同时上升或下降需求高的场所,整幢大楼所有的需求,都能在出行前完成排序,交互确认后自动调控,按道路每3秒通行一辆车为安全,单个通道每分钟能通行20辆轮椅,单个垂直导杆或导轨可以有一个通道,或二个通道,大于轮椅尺寸的升降杆还能有三个以上通道,考虑到成本及预留安全备用通道,优选单杆单通道或双通道的结构,上升与下降通道分离为佳,脱挂式重力滑降杆的另一重大优势,在于应急疏散时,所有升降通道都可以转为同时上升或下降,滑降对应高楼,上升对应地下建筑撤离。
重点仍是:固定车辆或设备对应固定流量,机动车辆或设备对应临时流量或突发大流量。
例8:通行健身场景,宁静舒畅的通行体验是居住区休闲生活区最佳的安全措施,本产品与生活健身深度溶合,升降通道或升降载人设备中,带有手摇或脚踩或其它肢体训练结构器件,使之即是升降通行设备,也是健身设备;缓慢通行过程中完成健身。
例9:商务楼政务办公医院等多层公共场景:五层以内优选自动开关门升降;12层或以上加配预约直达或接驳通达组成升降组;地下二层地上28层合计30层举例:四个升降通道中;第一通道负二层到28层可直达或按需分层升降;第二通道中,负二层到地面三层为一段升降区,负一层到28层为第二段升降区;第三通道平均每六层为一个升降区,五个升降区划分30层,每个升降区层数可相同或按实际升降需求调整,比如6到8楼为服务集中转换区时,此三层楼可作为一个升降段,或负二到8楼,一楼直升6楼7楼8楼9楼10楼设置带重合的二个升降段;11楼到16楼、17楼到22楼、23到28楼各为一个升降段;第四通道按需可直达任何一个楼层,默认五段接驳通达,一楼直升6楼,升11楼再17楼,升23楼再升28楼,这六个楼层如果有升降需求则停靠开门,反之能任一楼层直达,各楼层升降需求越多越复杂,则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的组合方式,升降效能越发突出,对比此前常规升降方法,效益或体验更明显。
运行方法变化: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第二段可按需快速转为五段接驳,能应对更大更复杂的升降需求。
运行变化二:第二通道第二段配二个或以上轿厢,同时同向升降,此方法是单双停的优点组合再次优化,一个通道具备常规二个通道或更多通道的功能或效能;五个轿厢能隔五层升降,一个通道就能达到第三第四这二个通道组合的效果,非常适合各楼层,同时都有升降需求的高层区域,此方法适合第三第四通道组合的备选扩容预案,或者通道数量受限的区域扩容方案。
运行变化三:多轿厢循环运行在单个通道或多个通道中,此前常规设计为二个或以上通道组成循环,本文建议采用单通道完成循环,通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减少轿厢尺寸减少方式,实现单个通道多轿厢的循环运行;30层建筑采用58个或60个轿厢依次循环,考虑减少建造成本周期高度实用适用体验等,轿厢数量建议少于楼层数,轿厢之间一般采用分离或至少有一个或以上可以实现独立运行,主要作用是节能、运行效能效益更高,或升降体验更安全或更舒畅。
运行变化四:双轿厢串联或并联组合或混合,能实现更优节能,区配不同升降需求时保障能力更稳定。
三通道能大小通道组合接驳运行节能或采用完全等同载量容器结构,例如:进K1能直达任一层,K2上顶面;进1K换乘2次或3次能达顶层;1K-8K配对运行节能或走分段;YK为分段预防中间位或换乘区;K1或K2能独立运行或配对运行,或与1K-8K配重运行。
应用场景结构例:乘坐者在检测区域或预约高层建筑所要去的楼层,电梯内部常见的楼层控制面板放在电梯外面的检测区或直接取消;电梯内外按需设有或不设置应急按键救援消防功能。
应用场景推荐例:自动开关门的公共电梯单个尺寸:建议采用1。2米X1米左右,能进入轮椅,核载630KG,4至8人,考虑重力节能建议采用2个升降容器或以上的电梯组进行升降;考虑偶尔应急担架需求,二个升降容器能按需安稳快捷合并为一个整体,例如二个1。2米X1米合并成1。2米X2米或以上,合并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模块,升缩轿厢,框接或轨导夹接等;过街升降高度一般为三到五米,自动检测开门,行人进出,关门,升降,再开门关门升降的循环用时,一般能在20秒内完成上升或下降;每分钟3次升降X2个轿厢X平均6人=36人次/分钟;每小时能升降2000人次;能满足大部分区域的升降需求;采用更多或更大容器的电梯组,能满足4000人次或以上的升降需求;例如轿厢尺寸采用1。5米X2。4米核载21人核载1。6吨,改用六个轿厢循环结构时,能减少近一半的开关门及进出轿厢的等待时间,7560人次X2=15020人次/小时,等同或高于常规扶梯每小时万人的运载量,且解决了轮椅,担架等运载升降问题,是广场车站密集人流的可扩容方案之一。聚多种电梯扶梯优点于一身的五段通达配合直达电梯组,是现有电梯改建快成本低效率高,解决局部拥挤或减少等待总时间的有效措施。
实用场景评估验证例:30层高楼所有人员撤到安全区,每个楼层平均各有300人,每分钟每层各有2人或以上到达电梯区域测算验证;主出口共计配有一组2台核载1。6吨核载21人的电梯能从顶层直达地面层,加核载630KG核载8人分段接驳通达电梯3组6个轿厢,核载8人直达电梯一组2个轿厢。
负二层到地面三层人员,通过第二通道这一段升降区电梯或人行楼梯撤离到安全区;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电梯,直达有满载率人群10楼以上楼层或有人等待的顶层,达到满载率或满载即直达地面层撤离,反之则再下降停靠23楼、17楼、11楼再直达地面层撤离;4至10楼走第三通道分段升降区到地面层,6至10楼走第四通道到地面层,11至28楼人极少且行走快捷者可选分段多次接驳到达地面层,大部分人员集中在23楼或17楼或11楼,换乘第一或第二通道电梯直达地面层;其中第一和第四通道为重点人群优先,按需或默认作为消防救援通道,重点保护及快慢人群分离,保障安全及高效升降;
每分钟每层各有5人以上到达电梯区域测算,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建议采用三联装或可分离的多轿厢结构;每个通道三个轿厢,一次能运载按60人计算,平均2分钟一个来回,60X2X30=3600人次,一个半小时就能撤完,第三通道地面层分段升降区,专职4楼至10楼升降,第4通道配合或考虑实际环境影响,以及部分重点人群优先等作为机动调控,进一步保障一个多小时升降过程的安稳有序高效。
更高安全需求或其它需求,包括免接触安全需求,例如增加升降通道,或车辆通道直接到达对应楼层;高层建筑之间配连接通道等等,优选随行座椅升降的实用创新结构,或开着小车垂直升降系统。
常规设计方案推荐例:所有楼层配免接触防护救援升降需求作为主要设计参数,候时加升降出电梯,10楼以内最长5分钟;20楼以内最长8分钟,30楼以上最长10分钟;候时优选半分钟内能进电梯为佳;每楼层上升加开门进出关门检测时间建议在20秒以内;候时超过3分钟高层区域,建议采用分段接驳通达;比如12层或以上可分为二段或更多段升降区。安全考虑优选能滑降疏散为主的专用道。
此前一幢高30层,每层240人建筑中的全部人员,疏散到室外的时间约为80分钟。优化创新思路:10层以上通过电梯疏散,能控制在30分钟内,最长60分钟为设计救援电梯量参数。现有技术高层电梯具高载量救援功能时,远比其它消防救援设备更及时高效,单人座椅滑降则在防护疏散更具优势。
应急疏散30层高楼推荐例:楼梯与电梯混合使用进行疏散,10层内走楼梯配合低层电梯或分段电梯疏散;11-20层楼梯电梯各半数,21-30层电梯为主少量楼梯配合为辅,一般人员与慢行人员分乘对应电梯提高运行效率。为达到预期的疏散效果,30层*240人合计7200人次,电梯群组的数量设计一例如下:四通道全计12个轿厢,四通道为单个井道或二到四个井道任选;其中二个通道合计8个轿厢,组成能循环升降或一上一下配组升降,8个轿厢能二个一组或四个一组外,按需能8个一组或每个轿厢在区域内独立升降;余下二个通道合计四个轿厢,每个通道各有二个轿厢,每个轿厢能独立运行或配组运行;结构设计考虑闲时忙时或应急救援所需,如果有半数人员采用座椅滑降疏散,时间还能减半
应急疏散运行推荐方案之一:7200人次-3600人次不乘电梯,一个通道2个轿厢专用于慢行人员外,减去约15层人员楼梯疏散,3600人次能用10个轿厢/12=30次升降,二个轿厢为一组同时升降方式,或部分三轿厢四轿厢一组方式升降提高同步自动开关门的运行效率,地面层或相近的二个楼层为配套疏散层;电梯运行设计直达任一楼层不超过一分钟,分段运行或一次换乘通达时限不超过二分钟,与常规电梯运行的主要区别特征在于:本设计思路在全自动开关门创新控制上增加每次升降最长时限控制,循环运行在疏散模式时执行预定编组方案,即多轿厢同时附合满载率直降疏散层的运行方法;以最少的开门次数,避免不必要的人挤人无法关门影响,实现同时间内最多的载人次数;加二通道二个载货救援电梯,载货电梯专用于消防救援搜索不计入疏散用时计算,一个载货电梯一次能载二辆救援车及四辆带有各类生命探测仪的机器人,做到一次探测搜索即准确无误及时救援或撤离,配套各类救援车辆能有效提升搜救效率,对应救援人抬肩背,预设的无人驾驶救援车直达有生命存在区域,具有更准确快捷安全实施救援撤离,为抢救治疗争取最多的安全保障,争取完成疏散后五分钟内复核确认无误撤离;因此防烟疏散电梯楼梯运行保障的设计时间至少为一小时或以上,再次建议验证后优选普及座椅升降的创新模式。
上述疏散方案小结:有望半小时内完成疏散,1小时救援限时的设计,优于大部分高楼疏散设计,特别是无人驾驶的救援车辆能通过电梯到达各个搜救楼层,相比现有救援方法又多了一种更高效实用的救援通道,特别是抢救重伤员等,相比云梯空中救援等具有无可比拟的多项优势。高层实现8分钟内全部疏散,则各轿厢每分钟合计至少载450人,则需要二通道组合16个轿厢的循环电梯二组,也就是6通道群控电梯组;或附合8分钟以内疏散完成的其它组合,例如不同区域增加电梯数量或增大轿厢载量等;部分高层考虑防烟救援成本,则还有待继续研究创新,超过30层越多越需考虑升降疏散为主;高层人员乘坐次数多的部位,只要条件许可优先采用二通道或多通道组合升降模式,二通道可选择分段分层运行加分段限时直达或通达任一楼层,直达时间推荐一分钟以内,多次停靠或换乘到达限时二分钟内为佳,或二通道多轿厢循环运行模式;三通道四通道六通道为大流量主通道或疏散救援主通道;升降通道外理论上能实现无等候时间,实际等候时间推荐20秒以内,最长候时不超过一分钟为佳;日常使用参考节能乘坐习惯;疏散救援则直达为主,对限时要求高作为设计主参数并进行验证;考虑外部救援到达所需时间,认为新建高楼还是以预防自救为主,包括增设座椅滑降通道或自带动力上升的升降通道,进行防震防火等设计维护进行保障,避免一处起火引发整幢起火最佳,疏散救援为备用方案;众观高楼疏散实例与起火仅几分钟的消防疏散要求严重矛盾,以5分钟内能全部到达各楼层防烟区或临时安全区,1小时内能全部疏散为最低设计标准,现有高楼相对更容易改造,防烟区承重隔热等需重点验证是否安全舒畅。
以6通道群控为例,6通道群控电梯有50个轿厢或能按需增减轿厢数量对应不同人群的升降需求;66层X每层240人计算,30层内疏散救援参考上述,货梯救援适用66层在内的各层,31层-66层参考本次6通道群控电梯组完成疏散,36层X240人=8640人次/50个轿厢/每轿厢核载12人/要求8分钟内疏散完成=需要2组6通道群控电梯或等同此效率的电梯数;再举例疏散方式之,66层中的20层走楼梯完成疏散,防烟楼梯一般人员能在三分钟内完成,少量慢行人员乘坐防烟救援货梯疏散,余下46层乘坐电梯疏散,则46层X240人/每个轿厢核载12人/8分钟内完成疏散=2组6通道群控电梯或等同此效率的电梯数,比如采用1组6通道,3组二通道分设不同区域减少主通道拥挤,或三组四通道等方式;综上所述采用二通道组合多轿厢模式,不任是分段运行或分段接驳运行,或对称同时上下运行,或循环运行,都有利于大幅提高运行效率,能按需在快行或慢行模式转换,二通道组合多轿厢模式区别于单通道多轿厢模式,主要在于同时间内的运载效率或面对疏散时的安全感;四通道或六通道一般可直接预设为快行通道加慢行通道,对应人员疏散后转成另一模式运行,故更多通道组合的多轿厢模式面对高层疏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适用疏散时间使用的高压气体或水池,能有效促进高层疏散安全或节能。
双通道或更多通道的轿厢速算方法:防烟疏散救援需求在人群习惯和成本管控等条件下,如果带有缓冲场地能用于周转,平均每个通道最大的轿厢数能大于建筑层数;仅双通道垂直或近垂直范围内,平均每通道轿厢数一般不超过建筑层数;考虑到经济实用以及高效等因素,推荐所需轿厢数按一定时间内疏散完成进行最少量计算,同时考虑通道故障等因素,集中到一起的通道数或轿厢数,一般不超过疏散方案中所需的半数;四轿厢以内货梯因尺寸越大,一般不计入疏散载量,而是优先作为救援专用通道;大于双通道的货梯则计入疏散载量,并作为第二救援通道次序使用,其它客梯以所在位置和轿厢数量少的作为备用救援通道的先后次序;即疏散通道一般先用于疏散再用于救援;货梯救援通道先用于救援完成,以期疏散救援能同步开展,疏散完成后救援人员或设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核撤离。
推荐及原由:双通道多轿厢模式与此前公开的多轿厢技术主要区别在于:具备对称运行节能、重力下降节能、轿厢自动按需配重、轿厢在双通道中直接平移换位结构或换位节能、具备疏散救援功能、高层附合限时疏散、同时间同面积条件下运载能力高于此前技术、运行方法优于此前应用技术,同时间内运行效率高;双通道多轿厢按需运行所需的轿厢个数,余下轿厢一是用于自动配重节能,二是能用于减少或稳定候时,三是能用于应急疏散救援的快速反应或更高运行效率或载量;真正实现日常应用与应急疏散相结合,减少占用或建造成本,能在日常运行和应急疏散救援得到更好的平衡或更安全的保障;日常不太使用的轿厢直接放置在升降需求较少的高层或指定层,相比单独设置轿厢放置区或加设一个通道实施轿厢放置等方案,双通道直接放置多轿厢或通道中设有增减轿厢功能的设计结构更具明显优势;每个通道或每组通道能独立运行,又能组合群控运行,适合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运行需求,二个区域或以上实现所有人员按时疏散的设计结构,同样更附合安全保障稳定,比如三组群控电梯,有条件情况下可按五分钟内完成疏散的设计,就算一组电梯出现故障也能在8分钟内完成疏散,相比大部分高层一小时的疏散设计,更具安全保障;又因应急疏散与日常使用习惯基本相同,应急处置能更平衡高效,避免或减少疏散救援中发生的二次危险,减少救援所需时间或风险,增加救援人员的安全。
双通道多轿厢升降结构或材料,能使用导轨、气压,液压、链条、绳索、曳引等技术或组合运用等现有方法,推荐创新要点:高压空气蓄能或直接使用的主要作用一是升降节能、二是高压空气能起到一定的防烟排烟、三是高压空气能起到一定的防火灭火,四是能在一定区域内提供人员所需的呼吸气体增加安全疏散或被救援撤离的机会;水能日常生活必须品,目前大部分高层都有配套,推荐创新点在于日常也能正常使用或增加蓄能利用的机率,日常使用作为日常维护检验,相比仅仅定期检验与不定期查验更安全有效稳定;水作为防火的主要手段之一,各环节加增日常使用能有效减少防火建造或维护的综合成本;多轿厢自动按需作为对称节能或作为配重节能;多轿厢同时上升下降或平移结构创新,能有效提升运行效率或载量,这是双通道疏散救援最有力的保障措施。
综上所述,双通道组合结构或运行方法,能整合此前技术众多优点外,又创新本文所述的各项优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整合创新,达成了此前应用没能实现的多项目标;最主要的三点创新成果认为是更安全,高层限时疏散成为可能,不再因占地或成本等因素受限;增加了救援车辆或设备乘坐电梯实施救援的新方法或启示,减少救援用时保障救援安全;更高效,同等占地同时间内升降效率更高或载量更大;更低成本,设计成本,建造成本,维护成本,运行成本等多方位得到体现;综合扩展应用例或启示,新增的动力升降产品及通道结构,则是跨越式的实用创新,增一条全新的安全保障通道。
20层以内或按需求层设计疏散救援滑道,滑道类型不限,主要考虑高层与生活休闲溶合,综合资源等成本更合理设计,此类设施限时通行能力有限时,仅作为备用救援通道;限时通行能力大,比如5分钟内通行能力,大于预计层总人数五分之一以上,并且附合疏散需求的保障时,则作为应急疏散推荐通道设计;其它类型的通道同理,优选本文所述随行滑降椅作为日常使用和应急自动疏散工具统一配备。
点对点门对门无视换乘升降或平移举例:此为慢行人群或希望一步到位人群的推荐例,条件许可情况下建议选配或直接作为必配设备,提升安全,提升效率提升习惯性的舒畅通行;上述提到了能乘坐电梯实施救援的车辆或设备,本例所用车辆或设备等同或简化,日常通行主要考虑舒畅时效,应急疏散一般也都在安全撤离时间内;有人或无人驾驶的微型车辆或设备,在解决道路拥堵方案或过街通道中都有提到,本次主要考虑专属与公共的平衡规划,原则上固定的公共微型车辆或微型轿厢或其它可移动的设备,能按预设或按需到达目标点,目标点可以是电梯层指定停靠位置,也可以目标门口或目标室内位置,行进路线可以是专用线,也可以是与行人共享的通道;暂用无人驾驶微型车辆作为所有可移动设备的举例说明,简称车辆;车辆尺寸一般小于所经轿厢尺寸,能预约或一定范围内直接与电梯交换信息,人员或物品等遇到电梯时无须下车,车辆直达到电梯轿厢中完成升降,再平移到所需目标位置;保障高效的重点在于无人驾驶按需排序;专属车辆或有人驾驶建议走慢行电梯或救援通道的电梯,或仅限于闲时通行避免通行通道拥堵。
配可移动车辆或可移动轿厢等设备,更多优点在于循环电梯再无通道中冲顶坠地等危险;能实现更快捷安稳的垂直升降或斜向升降或平移通行;按每次乘坐8人8秒完成一次设制,平均每秒通行一人,8分钟能疏散480人次或960人次,疏散通道具有三层时,8分钟内能疏散的人员是2880人以内,因采用车辆乘升降或平移通道模式疏散,疏散通道数量位置相比固定的电梯通道行走为主,可选范围更广,比如负二层到六楼设车辆行进专用通道,则每组升降双通道每次最多有8个或16疏散升降口,2到4层可通行车辆比较常见也足以让高层建筑实施5分钟疏散的设计方案,余下时间用于救援复核;日常运行每小时单向能载3600人次,上下合计运载7200人次;每次用时及乘员数能按需增减;通道中的轿厢也可按需简化为升降平台;能实现车辆行进自动开门自动关门或无需电梯门的设计结构;可能的缺点是同时间段人员齐聚时所需的可移动设备,需要较多占地用于通道外乘坐,同时到达的人员不多时或设为疏散防烟区域时,则占地较多就是安全保障的优点;乘坐可移动设备进行平移或升降,更能有效避免通道的拥挤进一步保障通行安全有序。
高层推荐备选创新疏散方法:固定滑杆或滑轨加配套坐椅或配套的短距移动设施等,作为电梯或楼梯通道的疏散补充;选用滑杆滑轨主要考虑垂直下降疏散占地少,利管控维护等优点,配套坐椅主要考虑安稳舒畅快捷,可预设线路自行移动,能一键式执行疏散动作或直接归疏散滑道统一调控排序;坐椅在预设区,全智能自动化控制挂接滑杆下降,有望每五秒每杆滑道完成一次疏散指令,十组滑杆8分钟设计得当能疏散三千多人,自动技术措施到位理论每秒一次效率更高;非常适合20层以上备选措施;对于疏散用时大于8分钟的商务楼写字楼政务楼等办公场所,改建快周期短占地少成本低,建议条件有限情况下作为改造首选方案,有条件验证本文限时疏散设计选改造或增加升降通道让凳椅升降成主导;高层二分钟内完成全部疏散,五分钟内容复核救援撤离作为目标,全部到达安全区有困难的,以到达防烟救援区为目标。
现有国内外高层自救逃生装置或下降装置注重从高层到地面,容易忽略从房间内到建筑物外的特殊要求;现有下降装置对固定有要求或对使用人员有要求,故只适合少量人群应地适宜的备选,比如滑杆与绳索下降快,难在练习时间长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果高楼全是特种兵或专业登山人员,仅通过滑索也能从百米高层或二百米高层在一分钟内完成疏散;本文所述的创新在于,通过设备整合优化取替专业训练,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实现持续稳定的下降,从而实现一般人员都只需简单了解或日常出行过程中掌握熟悉操作即能实现滑降;条件许可,部分慢行成员能过训练或定制配套自动化设备也能实现,甚至重伤病员通过配套滑降措施研发的救援车辆或设备滑降;考虑安全优先选配充气滑梯或安全滑索或滑轨等作为快速稳定下降疏散的备选,作为自救或救援通道一般不计入疏散通道载量计时;双重或以上组合保障稳时舒畅时,能作为日常下降通道使用或救援练习,验证通过才计算疏散载量作为疏散用时设计;条件许可再次推荐升降通道加可移动设备实现门对门或点对点的方案并入全市域一体规划;资源有限考虑成本占地等因素则认证通过再作为备选疏散方案,希望应急疏散永远都只是练习;多组凳椅升降组合能取代常规电梯或共存。
公共繁忙高层建筑,日常使用建议采用双轿厢或三轿厢设计,双轿厢等同单双层二个通道的组合;三轿厢以上则类似于分段接驳通达,三轿厢以内比较适合21层以内,更多轿厢采用循环结构配置也是很不错的方法,空气高压存储和水势能存储利用,建议作为必配选项,有利于升降节能或增加疏散救援安全。
百层以上建筑或高楼升降需求大,建议加配三轿厢组或五轿厢组,形成六轿厢或10轿厢跨层同进同出的升降通道,或二通道合计16个轿厢以上的循环升降组合;余下同上述30层配套组合例或类似。
直达电梯建议采用大小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的人流量,主要作用是节能或安稳高速;多轿厢节能结构时,大小组合主要是考虑通道范围是否受限或建造成本周期是否在接受范围内。
例10:现有电梯群组的优化改良方案例:暂以各类高层采用四电梯组,六电梯组为例说明,适用于政企大楼商务楼住院楼等等);很多高层设有单层双层停靠井道,建议按上述优化为多轿厢方案,单井道双轿厢至十轿厢能采用同上同下运行,能分轿厢分段运行,上下分段配对运行等模式;单井道能设为二通道或三通道,或双井道组成双通道的循环结构;
10。1:单井道直接采用双轿厢或更多轿厢对提高升降效率是最直接的方法,为克服其缺陷,使之更附合提效降能的实用性,本例以单井道单轿厢改为双轿厢或四轿厢等,双轿厢为上下结构,繁忙时各自对应上半楼层或下半楼层,空闲时等同未优化改良的单轿厢带配重(仅增加轿厢优化运行不改或少改其它结构及设备的方案,一个楼层可能因多了轿厢无法到达,或轿厢采用可移方案能直达任一楼层)各种变化同理;部分单井道也能改建为双通道实现10。2方案中的功能。
多轿厢采用上下结构时的运行方法:双轿厢固定对应上半楼层或下半楼层,形成相互配重作用;四轿厢则能形成相互配重外,还能形成上半段或下半段的相互配重;就近另外一个井道实行每次上升或下降时,最多停靠六个楼层(比如只停靠二段分割部位的楼层,或预设的少数楼层,当然停靠六个以上楼层也是可行的,仅不同升降需求对应不同的效率或成本或升降用时),配合分段运行的井道电梯,实现全楼层通达,此井道电梯主要负责上半段直达地面层,或下半段直达上半段楼层;
此种配合方式,主要区别特征或优点在于,减少各楼层的开关门时间,进出电梯交流时间,以及相近楼层运行较慢的时间;
10。2:双井道组合优化,具有10。1功效外,更具多轿厢的组合优点,还能实现多轿厢的循环运行方案;比如单井道采用四个轿厢,二个井道合计八个轿厢,具有单层或双层停的优点外,还具有隔四层停或配合行走一层楼梯健身等运行方案的众多优点;还能配合或直接采用循环运营方案。
例11:常规多电梯组或群控电梯的优化创新及改良推荐例;主要区别在于快慢行分离选项;
11。1:设有单双层的电梯组,除上述改为多轿厢电梯或驳接组合外,本身仅仅改变运行方式也能指升效率或节能,隔层停靠改每层有响应即能停外,每个井道电梯每隔五层即直升五层,依次循环;每隔五层也可按需求调整为其它相同或不同的楼层数;或者增加备选忙时预案,一台电梯每隔三层停,停靠层的上层下层,一般人员通过楼梯完成,实现快速到达又附加行走健身,原单层或双层停各自对应上半部或下半部分层楼;另半部分层楼实施直达预设,比如应急直达或达满载率直达等;此方案配合四轿厢联动及节能设备,上面有提到过,则更适合复杂升降需求的稳定。
11。2:第三井道电梯每隔五层停靠或其它预设楼层,作为应急集中层或作为11。1配套的快速升降通道,闲时则为直达任一楼层或病残妇幼等慢行人群优先电梯。
例12:常见的四井道或六井道电梯组;其中二个井道电梯采用四轿厢或更多轿厢组合,增加载量的同时实现重力节能;余下井道电梯不作变化或多轿厢组合,比如二个井道轿厢组合,第三个井道每五层为一段独立升降,当然按需每段高度也可不同;第四个井道为应急救援电梯或称消防电梯,第五第六井道电梯为备用电梯组;本例优化建议加配重力蓄能设备或熏力利用措施,比如重力发电,重力蓄水,重力压缩气体,重力液压蓄能,重力警示灯,重力标语变化或广告开关,重力喷泉或给花草树木浇水等,更好的节能减排,电梯升降产生的重力直接运用,实用性创造性更适合全球推广;特别是液压设备,压缩空气,水流本身就一直广泛在应用中,建议组合运用。
比如第三井道电梯,地下二层采用液压电梯或空气为动力的电梯,这二类能相互组合运用;楼顶改建为采用集水或蓄水结构,起到防晒防火又能蓄水或蓄能节能减排消防等多重作用;负一层或地面层到顶层采用钢丝绳曳引结构或导轨结构;空气罐则作为重力节能蓄能设备使用。
上述疏散方案同样适用于楼梯结构的升降方式,区别与人员走(跑)楼梯疏散;与此前楼道电梯最大的区别,或者说结构不同方法不同增加的优势在于:同时间内疏散人群都多,或适用人群更广,或不同人流物流环境下更舒畅;建造或维护成本更低,载人载物设备与楼道措施采用可分离配套的设计,能满足日常固定舒畅应用,所有人员应急撤离优势更明显;轮椅床铺大件物品通过楼道电梯成为可能,相比人抬肩背效率更高或更舒畅;并且设计方法不影响梯道功能或效率或扩展。
坡道结构形态各不相同随处可见,升降设备是城市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舒适安稳快捷过街或上下高楼,或通行各类坡道,集观光休闲、健身、整合商圈业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使空间资源实现集约、高效的利用的桥梁。
本升降产品能保留疏导交通的功能,也能用于绿化、公共设施、互动娱乐设施等等,采用重力下降的过程,实现蓄水洗手,花草树木,公益宣传或广告内容更替等。
日常应用或应急疏散重新规划提升安全或舒畅平衡的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各行各业;提升安全认识且能有条件实现的,日常建议备一天的生存用品,座椅可当背包携带锻炼或按需自动随行漫步,或骑行赶路,随时疏散或应急救援准备的配三天到七天生存或救援必备用品,有预警或核生化考虑的按各国指导意见配备:积极备份救生安全用品,一个救生包或救生箱内含逃生用品与生活用品,各国按需推荐救生包所含用品清单与建议备选用品作用及使用方法等;救生包保质期二年以上,有条件的可选择五年以上保质期的产品。每年或定期检查,提前更换或保持期内使用。
人工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取代人类现在工作岗位前景下,各国有条件的加快自定优化保障标准:从起点开始,终生实行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基本保障,不任高低贵贱,富有贫穷,上至各国元首政要,各行专家学者,特殊人才专业人才,下至普通工作人员,老年婴幼儿等等,都一视同仁按时发放;是各国现有保障制度救济制度的优化方案,知足常乐!应急救援包作为每个家庭必备或定期回收更换,基本安全保障促各国人类持续发展:基本保障之上继续激励扩展新工作;有理想有竞争促发展,比如深海航天人才极缺!
全球疫情下特增加补充验证说明:基本保障能对按需舒畅通行有积极作用,特别是最近的各国疫情下的通行,侧面验证了按需舒畅的实例;比如各国或地区限行下,如果能保障基本生存(生活必须品正常供应),相对于国家面对复工压力就能轻松很多;比如疫情下的基本医疗保障能更深入人心,各国有关部门就能更及时准确有效的安排管控,如果人人都配本文所述无接触防护随行椅,则能避免被动传播机率,大幅减少疫情扩散风险。各国一直在向此方向前行,再次提及主要是建议各国加速基本保障完善的执行优化落地。本文所述一种产品,同样适用于特殊环境下的升降需求,能无缝对接专用道休闲道等通道的按需通行;点对点或门对门的道路通行进一步延伸到车库对车库的按需通行保障,有望全面实现室内对室内的全程预控到达;甚至高层床位直接平移或升降移动接缝道路车辆到达的安稳舒畅通行,类似于房车进高楼或上述提到的应急救援车辆直接当作床铺日常使用,考虑到资源矛盾或使用成本等,建议各国机构或有志人员,在上述基础进一步深化改良应急救援车辆或设备的平民化,为不同人群从室内到室内按需安稳舒畅升降平移通行做出更佳的方案与贡献;例如可以人工或按预设或自动平移或升降的椅子,比应急救援车辆或能升降的其它设备更适合广泛应用推广,已知的技术能实现各种不同的移动方案,日常是普通椅子,特殊情况下能快速转为具备一定防护能力的超微车辆或设备,配套固定此椅子或能固定类似短距移动设备的车辆实现不同距离的安稳舒畅升降平移通行,成为后续全新的一种通行方式,供各国进一步研究加速推广应用造福人类;此椅子或车辆或类似设备能扩展为具备人类健身功能或蓄能等。
椅子外其它日常使用产品结合例,同样适用上述,本例选椅子作为建议方案,主要考虑大部分人群每天都会使用,而全自动化带移动预案的座椅,更能预防拥挤,能更安稳高效执行疏散,成本效益推广等多方面带有明显优势,比如高楼上普通人员坐在椅子上收到各类撤离信息时,不仅能通过常规电梯有序疏散撤离,还能按预案走上述方案中的滑杆或滑索或滑轨或磁道等滑降通道; 在应急疏散或救援需要争分夺秒情景时,能转为全部上升或全部下降的模式,这个模式是与此前已有循环电梯最关键的区别之一,座椅或其它载具不固定在升降或斜行或平移通道上又是一个最关键的区别特征;虽然固定在通道中也适用于日常需求,考虑疏散或救援强烈建议预设自控统一安全平稳有序的调度下舒畅通行。垂直通道各层起点或终点,配选曲线能增加平滑舒适感或升降效率。
建议:各国各地区按国情或各地不同需求进一步深研综合改良创新的高效节能产品,利人利已造福全球人类。轻型椅参数一例供参考:固定或折叠后的尺寸重量等,附合各国各地区通行或携带规定;本例以日常休闲办公会议等使用和配套公共交通携带换乘推荐参数:自重不超过8KG,通用尺寸25X36X50CM,每次蓄能可行驶大于2KM,重视个人防护时段则配选座椅防护套氧气瓶碗匙筷杯等,作为应急疏散产品则增加不少于5KM的自动行驶蓄能,具备自身动力升降区域则配套对应安全挂载结构,公共升降区域或人员众多时配套统一标准的各项预案减少人为不稳定的干扰保障通行效能;个性化区域可按需设计各项参数,比如同一高楼全部采用更舒适的老板椅或车载航空椅等,或蓄能行驶大于10KM,或适合慢行人员的轮椅尺寸等等;无人驾驶公共车辆按需通行重在公共换乘或固定线路通行,能按预案疏散的座椅则重在个人短距移动或配套公共交通远行接驳,公共车辆能实现门对门点对点的规划设计,座椅能实现室内对室内直达的规划设计,资源有限分配矛盾突出情况下,更合理的规划设计更需突出利国利民利人利已的总需求保障,知足常乐与竞争发展继续共存。座椅自动滑降疏散方案或座椅滑轨升降方案欢迎合作加速推广应用,也包括车辆升降或其它可升降平移设备,或各国在疫情严重期间各自先扩展研究改良规划设计或产品造福人类。
此前的保障按需通行具备部分隔离防控救援功能及应急措施,上述座椅或似类能载人或载物的设备,日常使用的其它物品,同样可以按需优化改造为可自行升降或斜行或平移的半智能或全自动或人工智能的全自动物品,例如除凳子椅子、床、桌、柜、箱子外,生活中常用的冰箱、厨房、衣柜、甚至整个车子或房子都能成为可升降或斜行或平移的保障品;各类房车具备了移动出行需求,是加强个人防护与日常乘坐的更加细分有效的产品之一,比如无人驾驶座椅为小汽车外形;等同汽车能垂直开上楼;对应的实用场景,坐在椅子上返回小汽车或房车等,返回舒适的小区,车子走汽车垂直或斜行通道到对应楼层再进门,座椅下车到指定房间预定位置;物品能直接拿到座椅上或汽车上,再垂直或斜行或平移到目的地;效率或舒适性高于此前已有电梯模式;带有座椅升降通道或汽车升降通道的别墅或高楼房型有望普及。本例推荐座椅以适合推广普及为主线,重视座椅之间的联系或区域系统的联动调控,不缺资源或不太考虑资源的更高标准座椅也适用但不推荐,集体保障类座椅为主辅与个性化座椅。座椅之间自行互动相比人工更快更稳定,比如汽车之间带有自动协调功能或系统远程调控功能,则相撞机率就更少。慢行车辆或座椅等产品因为慢,配套产品之间的协调功能或通过系统调配相对容易或成本低,加快普及推广能早日造福更多人群。
上述举例中的自行移动斜行升降与无人驾驶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按需预设方案实现快速推广应用普及,而无须继续漫长的测验及高成本运行;不考虑或较少考虑预设线路外的无人自动驾驶,避免了现有无人驾驶面对新环境或不同环境下需应对快速变化的通行难题,成熟技术的优化创新促日常应用的实用性直接体现。预设通道建议为专用道,避免干扰,具备升降疏散移动的座椅时速建议等同或不超过人跑速度;同一楼群或同一区域建议配套按需调控系统实现高效节能的全自动人工智能通行,相对密集或有条件的能选配座椅专用道路或类似于全程由通道系统调控的其它专用通道,全程由系统统一调控速度;人员能按需预约出行或到达时间,或能按需互动变更时间或目的地,或能按个人喜好主动让行或希望超越他人,或跟随组队等,系统按总需求计算调控或提醒或推荐或引导变道,或对所有系统调控座椅按次或按天或按其它时段进行收费或发放费用做为奖励,一般情况下各类基本保障人人均等分配,希望变更的采用鼓励或竞争方式取得,例如此产品通道,希望每次都优先通行或不让行的,可以通过给系统成员补偿方式取得更多的通行权益,平时多让行多礼让能增加排序前移。能自行移动高安全级别多功能座椅,可来自汽车或飞行器中的椅子,或直接由汽车或飞行器变化而来,因成本或研发周期等本文少作举例,各国各企按需是否深入研发。
未来水上房子或能飞的房子仍会长期受限于较少人群拥有,房车受各国政策习惯等影响普及进程仍任重道远;而具备自动行走乘坐食宿防护综合功能或适用于野营生存的个人或班组用具,认为更有机率在较短时间内在军民多领域范围实现推广普及应用;比如消防员配备滑降座椅自动出警时间会更平稳安全或更舒畅快捷等;军人集结能更快更稳时更轻松或新增此装备下的新战法等;具备电力风能水能人力等动力能源的设备辅助下,适用于日常更有助于应急预案更有效的达成。
有条件则提前优选综合防护的全功能全地形单人携行椅,能携带常见携行具或直接整合日常必须品,常用工具,日常应用及应急救生救援所需的各类用品,集日常生活休闲健身办公,高层疏散探测救援,水陆二用的野外生存辅助于一身,短距飞行按需选配,具有房车大部分功能,或当作房车座椅或战车配套产品等,人力水力热力风力等综合发电或蓄能装置和利用装置,构建自救或待援的基本保障,各类探测设备及预警防护装备及自行交互移动控制,是乘员最佳帮手,轮式和步行结构为基础,配选履带或桨叶或轨道或索道模式,实现常见复杂环境下的无障碍通行,多座椅能合拼或组装模式是功能扩展的重大亮点之一,推荐轮椅类结构附合多国道路通行或乘车规定,军用或权属区域则不限。
军用携行折叠床座椅,配船形装甲底盘或防弹材料等同散兵坑随身带,加滑降功能提速弥补单兵携行装备应急反应防护生存增强的一项空白;供各国各地区参考确定是否深入研发。
文中所述能自动平移斜行升降座椅或此基础上的单兵携行装备套装:含分离或能穿戴在成员或器具上的多功能产品,日常使用与训练或战时防护结合等优点利普及;例如单兵携行必备轻装仅12公斤内,加防弹工具帐篷救援床座椅携带9天补给;选配脚踩水风空气太阳能等动力,加各辅助装备百公斤,平时人背携行座椅训练,或战时携行座椅自动带人快速反应;平战结合弥补单兵装备携行扩展的空白选项;
本文架构思路进行整合优化创新,还能多套产品联动实现成熟技术或将成熟技术结合的众多扩展,比如越6米高障碍或沟渠,导轨或绳索升降滑行楼道通行等;是现用或在研技术优化应用普及的扩展。
此军民领域实用普及的产品,包括轮椅防护罩,为免接触式公共通行交流增安全和谐稳定舒畅:
1、单兵应急动力作为前线后勤保障的补充,弥补现有快反装备的不足,或需长期训练的难题;
2、日常应用与应急救援或战时有效结合或按需配套的有机结合,减少普及成本或总战力提升所需时间
3、减少集结或移动时间,应急快反新成员装备助力各个领域,随行椅走预设路途能快于跑步运动, 日常使用能上下台阶或乘坐电梯,座椅靠肩背近似人员乘扶梯的辅助方式,或轮椅固定在扶梯方式乘坐
4、动力来源广泛设计适合常见复杂环境下的动力恢复,蓄能方式为充电或人力或风能或水能或空气或太阳能或油气或分解氧气等,多种环境生存保障必备;仅日常疏散考虑成本,可选配单一动力源的产品
5、因产品整合了日常使用的凳子或椅子,座椅或床等常用品的保障压力将明显减少,配套掩体或水路两用功能等于同时具备行军床铺或单兵工事装备,实现机器作用效能加倍或防护更安全。
6、按需预设联动或系统预案,更能保障安全稳定快捷舒畅,免接触需求下单人专用方式防护新措施。
实用场景举例:室内室外快速集结或疏散:楼层滑降或训练地移动到达等于或快于跑步;进出战车或飞机等于或快过跑步;座椅可按需配套研发成新式单兵防护携行具,仅携行具能反过来载兵水路通行;本思路重在应用现有成熟技术的优化创新,更优资源整合在短时间促进局部或整体战力的提升。
舰船配置能平移斜行升降的座椅,相比走楼梯更安全舒畅快捷,是此前电梯技术应用的再次优化升级后的一种创新方案;也是保障按需通行方案中的创新产品之一,个人或公共通行无人驾驶车辆或设备实现了点对点门对门通达到室内对室内通达的综合实用性创新,能自行平移斜行升降的座椅或车辆等设备,在个人防护或整体防护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认为是防护优先于权利或权利优先于防护最佳的矛盾解决方案,能避免重防护严重影响生活生产实例风险,又能避免重权利缺少防护导致多国安全严重扩大的实例。
单兵装备与日常使用例:50KG内含常见功能或提速或携带作用的装备;100KG携行用品应急集合或疏散或就近带防护挖壕;以及按需或个性化定制的设备都以跟随或配合单兵为主的宽度为限,设备折叠后宽度或高度以单兵动作尺寸为主参数,总成本等同情况下增生存机会,复杂地形下适应力更强,例如带防护板带动力的船形结构的座椅能当散兵坑用,能坐还能当梯子当滑轨等,步兵下战车时防护力增加,应急工兵作业时加了一道防护,或减少单兵携带压力;能配合单兵战车或无人单兵战车无人机运用;日常使用集训战时等综合考虑总成本宜推广实用。比如单兵防弹服与外骨骼装备与日常生活使用的座椅床铺、各类箱子背包的整合,能加快反应速度或整体联动或防护能力增加或总成本减少等。此单兵携行椅还与机械化之间增进协调,比如做为各类车辆座椅,短距快速反应或复杂环境通行或生存适应提升的一种补充方案。
座椅作为最常见广泛实用的日常用品,结合后续研发能成为各种脑力或肢体辅助训练必备品,比如写字训练或画图等基础标准化,本文结合常见技术或战车配套或其它已知技术研发能快速普及的产品,能作为单兵无人战车可拆装的可移动座椅;单兵必备装备+随行座椅补充装备+战车强化装备;在资源矛盾突出下,此改进车辆或飞机适用范围更广,是相对更经济普及的方案。希望全球资源能造福更多人类。
常规座椅优化创新分项整合举例:1、四脚凳子或椅子的二侧或前后加上滑降装置移动装置,就等于自带了电动车电梯,加上探测感应联动装置,就能在高楼疏散中提高生存保障;2、常用凳子或椅子增加滑降设施或上下楼梯的装置;3、凳椅增加单项或多项助力源;4、凳椅增加自行移动或升降或斜行预设方案或能调整行进方式的方案;5、凳椅之间增加直接互动的预案或通过系统进行协调管控的协议;6、凳椅增加应急防控方案应对自身故障或人为故障或天灾等自然灾害时的预设方案;7、凳椅溶入本区域的规划设计或跨区域之间的规划设计之中;8、凳椅作为个人的必备保障品按需随行或分拆携带;9、整合其它救生必备品适应短时生存所需;10、整合日常生活用品适应大于一个月的正常生活保障;
共公休闲通道中自由预设或协定为主,专用通道一般由系统全面接管调控;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及普及经济实用等,上述各项推荐分为一般人员,个性显明人员,训练有素人员三类分别设计对应的产品类,有条件的可以全部按需个性化设计,通用调控标准相一致,有利于更经济普及推广;功能上分为日常应用类或日常应用加应急救援相结合二类;各国各地区按需求决定及条件自由选择。
特别说明:具备自行滑降的凳椅原先为解决高楼慢行人员快速有序疏散,考虑到实用率及实际生活所需及普及成本的经济性等方方面面,最终决定让坐椅具备自行升降平移斜行的能力,不同人群都适用,认为是前期容易大范围普及的最佳方案;全球疫情防控最佳的无接触法,正好防烟要求相似,配防护功能的座椅包括带密封防护罩轮椅,小团体或区域能实施小车为基本保障的疏散方案;后续保障认为是个人与团队或区域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因全球疫情等特殊原因,增强了个人基本保障必须加重防护的意识,故而防护服防护罩或其它防护品,建议随坐椅同时配备携带。此前的缓堵不停车通行方案中,已有包含个人或多人预约出行方案,公共交通每次候时建议五分钟内不超过10分钟或按预约时间;本例坐椅作为个人防护为主的补充方面,进一步弥补了公共移动车辆或设备的不足,且实现了门对门舒畅通行到室内对室内舒畅通行的扩展,含免接触式通行或交流的产品或新体系;是相比小汽车更经济、更环保、更容易普及等优点的日用品,及短时间人人都能拥有的应急疏散救援设施;带防护的舒适移动病床或者小病房等于成为可能,滑降通道让全员短时疏散及为可能;相较部分高楼一小时以上的疏散预案对应大火扩大的矛盾,以全员疏散用时1分钟或高楼8分钟的滑降设计,从无力应对到生存希望的跨越,普及推广此实用价值欢迎合作应用或合作进一步研发,加快造福全球,谢谢。
带防护罩的个人随行轮椅一例:采用轮椅名称主要考虑到乘车乘坐飞机等不计入行李范围,并且本文所述凳椅目标就是,例为各国个人的基本生活保障疏散等的必须品;展开后尺寸能做为床或担架,折叠收缩后携带尺寸等同小行李箱当凳子,能通过本文所述各种创新方法或已知产品相同的技术结构实现在楼道行进或平地轮椅模式等,如果军用推荐优选上述全功能全地形的结构或配装防弹板床等。
与常规凳椅或轮椅对比,主要区别特征在于:日常应用的同时能加快应急疏散或救援,适用人群更广泛或更经济或更利普及推广;采用创新的随行凳椅,类似行走上下楼梯或自带轨索上下楼梯或垂直上升下降或滑降或斜行上下高楼的方法,日常生活中实用且安全快捷外,各类应急疏散救援等场景或需防护交互场景中,明显更突出其创造性的实用价值。例如全球疫情下,乘坐电梯升降很难做到间隔控制,凳椅升降因为采用单凳或单椅自动调控升降或预约调控模式,防护间隔更有保障,每时升降能力更高或每时运营成本更低或更环保等,每3秒通过一次等于每小时升降1200人次,配套设备有升降杆或导轨或磁道或链条等成熟技术加自动调控系统或预约系统。应用场景为真正发生大火时,采用本系统滑降方案,单通道6分钟通疏散120人次以内,所有滑降人员初期按每分钟百人设计通道数量,并定期不定期实际验证通过检测确保安全舒畅;楼道在疏散时对慢行人员非常不利,市面上能上下楼的轮椅此时很难发挥应急作用;而待消防员到场、展开火灾扑救和营救还会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牵制和干扰,所花费的时间会更长更困难成本更高危险更大,双脚行走技术乘坐还不稳定或价格高普及难,其它行走方式受限多等,本座椅上下楼创新采用成熟的各项技术,以三个或以上支撑的创新结构,交互升降移动方式实现上下楼道台阶;包括乘扶梯,或轨绳方式拉升或转动实现上楼或重力滑降;主要优点在于技术成熟可靠,组装快捷或成本相对低兼利普及。实用场景凳椅能自行上下公共交通工具,因为不同人群都适用,公共交通座椅量将大幅减少或无固定座椅成为可能,同时也避免了一般人员与慢行人员之间的乘车用时差距;公共场所或交通工具可区分为自动通行通道或步行通道,真正实现日常化的无障碍通行利国利民,此技术普及应用在众多方面都体现了明显优势,特别是残障人员具此拥有了与一般人员相同的通行能力,专门为之建造的无障碍通道得以大幅提升使用率,或无须再专门新建此类通道,本座椅完全适应现有的常规通道的通行能力,通行速度初期按一般人员快走作为默认时速,最高不超过跑步或电动车时速标准,可按不同人群或使用区域预设或自行调控速度或所有座椅统一由系统自动调控通行受限区域时间段,人为关闭或故障等因素不受系统统一调控的,默认排序在后或直接限走其它安全通道;具备自动固定与分离此凳椅的公共交通工具为权要项之一,固定位能结合滑降固定区域或统一设定凳椅的其它区域,区别于常见的人为固定轮椅或童车等;因凳椅自备防护服或防护罩等区隔陌生人员,能实现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调控间距减少人工交织感染等风险;同时记录的是椅子自动互动信号,对应的核查分级能更好保障个人隐私权等,遇感染也能快速追踪或联系到实际感染的凳椅或人员。遇到倒地路人是否应该去扶的问题也将成过去,特别是多功能救援座椅本身也是救援床时更能争抢救治时间;每个保障凳椅建议拥有全救唯一的标识,确保各区域自动调控通行的安稳舒畅,或按需自定各区域统一标识,比如同一高楼或同一街道或同一城市或同一个洲或省或国。
在各类特殊场景或个性化需求场景中,凳子或椅子或床的形状或结构可以千变化万,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让飞机或房车作为凳子或椅子使用,因本文主要考虑全球资源能更好更久的为全人类服务,总权利总效益总成本为主导思想,重点推荐各类常见的凳椅床做为功能扩展的首选;应用验证到宣传推广普及,事关各国各地区各方权利的保持或重新分派;各国各地区接受或普及时间有长短;故增加可移动滑降或上升的设备或系统做为支援后备力量,供消防或应急部门或各类救援机构的常备设备;相比高层建筑或地下工程中使用固定的升降通道;能装在各类移动车辆或飞机或船舶或其它设备进行组建凳椅升降通道,或自行移动组建升降通道的车辆或其它各类形状结构的自行移动组建升降通道的设备;能补充现有消防救援装力量的不足之处;在探测领域或军事领域或其它需要组建升降通道的区域,推荐本文携行座椅升降系统;此设备只在相近环境中使用时,可按需设计精简实用的结构;常在不同环境中或常在不确定环境中使用中,变形结构模组化,更能应对各类复杂环境中安全稳定的组建升降通道,或快捷组建回收此凳椅升降通道,此设备包括动力结构,通道连接模组,探测计算模组,预设移动方案或系统调控模组,自检提醒或自检调控模组,各移动升降联动或合并模组;理论上本移动系统能在短时间内组建几十米到几百米高的升降通道,或短时间内组建几米至几万米的轨道或绳索通道,用于运送人员或物资等。本产品主要承担每米承重300KG以内人员或物资,1万吨物资按20公里时速送到百公里外,用时按一切顺利预计在6小时,为人抬肩背或空降或车辆运送,增加了一条新的输送方法,供实测验证再进一步改良固化;例如粮食与水常见包装重量在5到50KG,通过移动座椅再分送各分散需要的点;本文所述的产品含有此前疏散或救生用品的众多优点外,最大的创新优点在于,多优点的整合优化后,实现了从救生需要众多训练甚至需要附合条件的人员才能使用,转变为大部分人群都适用且只需少量练习或无须练习的跨越;或事后救援转为事前预防自救为主的跨越;从应急自主行动转向集体预案疏散或救援为主;从各救援设备相互独立作业转向各救援设备能相互组合扩展模式; 单座椅无法通过的河道或坡道,N个水上座椅能组成船式或索桥或轨道实现过河或过坡;有点类似舟桥编组过河但又有很大不同;能在建筑中升降的座椅,配合缆车能实现更宽广的通道规划,把观光为主的缆车,配上本座椅正好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 更多更好的溶入到日常出行中;座椅可以开进缆厢中,也可以直接脱挂在索轨上等,座椅之间能自动协调,进行缆车区别能被缆车系统直接管控排序时速等;缆车通道两点之间运行扩展到能多点运行上下人员或货物;特别是高层之间或高落差区域的通道建造,是常见的高速道路最强有力的补充, 相近设备或可能相撞或拥堵的联动协调预制标准协议,或系统区域内自动接管或分流阻控的能力至关重要,这是与汽车人员控制为主或系统提醒为主的重大区别。
家家户户或者人人都配有此座椅情况下,各类外送品在小区大门或大楼门前交接能成主流,机器人送货同样需消毒检测或隔离保持距离;避免各类不安全因素在楼内交接增加不可控风险;上述内容及保障按需通行的方法供各方参考或合作, 保障按需通行和本升降系统或电梯或凳椅或床等常见的各类产品,适合军用民用,欢迎各市或各地区或国家机构或企业对接合作验证研发生产推广,本文申请后在公开实审前不主动修改,早日公开希望能早日造福社会或提升个人应急防护保障标准提升安全感健康幸福感,国泰民安!希望能让各行业启迪出更好更佳的思路方法,更好的为人类造福保护全球。
推荐理由:打通一条可供汽车通行的道路,所需时间或成本或维护难度要比一条能自行组建的通道高几倍到几十倍,因采用自行移动探测等设备,特定环境下更能保障救援人员安全;多模块组合可以增加承载量,适用于较大跨度的区域,比如跨越10米河沟或街区,每米承载1吨以上的通道理论同样可行,作为上述装备的配选补充,但不在本文推荐范围,本文重点推荐的都是可短时间内验证应用或量产或推广普及的实用性产品或系统或方法;这也是重点推荐座椅升降通道的必然,日常需求与疏散或救援相结合,一般人员或特训员或移动缓慢人群都可快速适应使用;不同群体有各自独立的通道互不干扰,混合通行则通过本座椅通道,自动调控统一到,有序的安稳舒畅环境中;区域组建的通道,能适合不同尺寸的座椅或车辆或其它产品,节能高效实用结合,快速普及仅推荐相同或相近原则。

Claims (11)

1.一种升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结构,移动结构,自控装置;所述固定结构配套成熟的乘载技术,乘载人数不超6人或核载重量不大于600KG,包括核载100KG的单人防护产品,单人防护产品包括能滑降的轮椅,移动结构有创新结构配套各类已知移动技术的二次优化方法,自控装置为已有技术的优化或直接使用各类已知能控制开启或移动方式或速度的控制装置,此装置包括机械式或电子产品装置或各类已知技术的各类组合;产品自重在5KG到300KG之间,最高速度不超过此前世界上人类安全滑降记录的每秒速度,排除特征相附但已经出现过的各种产品或此前已申请专利但还没公开完成相同的产品。
2.根据权1所述的一种升降器,其特征在于,还配置有按预计路途或时间或其它预设触发条件,自动提醒产品主人或直接到达目的地的装置,其它预设触发条件包括乘员自主控制或各类已知探测设备实现预设方案或人工智能自主选择方案。
3.一种升降器,其特征在于:三个或以上支撑完成独立移动上下楼结构, 区别于人工边上辅助或遥控产品,区别于先上升再平移的结构,或轮椅乘员控制上下楼的已有产品,或楼道电梯往返式已有产品,区别于或者说排除履带式上楼或缆车拖拉等已知产品相同的结构,创新结构包括能自动乘扶梯,或系统调控上下楼的座椅或其它形状能载人产品,包括合拼后只有一个或二个支撑,但整个支撑外框大于0.1平方,支撑包括全轮式或全为其它形状或组合,各支撑分为固定式或能变形式,能变形式指:支撑数量能组合成或分拆形成不同的结构或位置,变型式在支撑数量或位置变化后,保持能乘载人员或装载物品功能;支撑结构变化后能产生不同的变化效果或不同移动配置结构。
4.根据权3所述的一种升降器,期特征在于:移动装置包括同时具有轮子和伸缩装置的结构,伸缩装置或轮子或组合,采用三点或更多支撑,循环斜行的升降结构,斜行方式包括同时上升平移结构或斜行轨结构,包括同时在第一台阶第二个台阶上有支撑保障平衡,第三台阶支撑随重心移动而移动,或者第一第二台阶有一组支撑,第二第三台阶有一组支撑,每组台阶支撑包括三个或四个能伸缩带减振的轮子的结构,三个台阶的支撑点按照每个台阶支撑或每组台阶支撑,依次交替或循环移动的结构,或包括轮子通过一键式或自动的折叠或伸缩导轨上下台阶的结构,或包括自带钩杆或绳索挂到楼道扶杆上,进行提升或下降的结构, 驱动能坐人的产品,采用循环或交替行进,实现平移或横移或斜行或曲线运动或垂直下降或上升,或者采用链条带动或磁道引导或气动飞跃上下楼梯等已知技术结合本文所述的结构,包括轮子和伸缩移动装置属固定结构,或能组拆不同数量能变化的结构,包括带链条或齿或轮或皮带或索钩的导轨,导轨含单条或双条梯形;动力来源行进方式分为人力产生结构或其它动力来源利用结构或蓄能结构。
5.一种升降器,其特征在于:能人工驾驶或自动垂直上升或下降到不同高度建筑能坐人的产品之间,包括能采用重力自动滑降的座椅,具有自动交互排序提醒或主动变速礼让通行模块,或能被系统接管统一调控通行的模块,区别于常见的垂直升降产品,即排除吊蓝,观光缆车,电梯轿厢或升降救援车等已在使用或已公开的技术产品,欢迎各权利拥有者共建技术池,共同加快个人随行移动工具的推广或基础保障范围的扩展。
6.一种升降器,其特征在于: 能自动通过滑杆或滑绳或滑轨或链条或气体或液体通道,滑降到不同高度建筑能坐人的产品,固定滑道或脱挂式通过滑道的产品有重力蓄能或重力直接利用模块,蓄能结构为已知技术下的各类创新结构装置,包括链条式制动或限速蓄电结构,或测量滑降总重量限速的往返式气体或液压压缩结构或高位蓄水控制滑降速度的结构,直接利用模块为已知技术下的各类创新结构装置,包括给树木花草酒水,或重力灯,重力风扇,重力制动,重力喷泉,排除已知蓄能产品中完成相同的结构。
7.一种升降器,其特征在于:能脱挂滑杆或导轨或绳索等通道的能坐人产品,脱挂为已知技术下的创新结构或位置,包括直接碰撞式结构或挂钩式结构,或托夹式结构,或吸附式结构,结构位置在一侧或两侧都有,或在背后或底部,或顶部或在前面,或按需配有进行滑降区域之前或进入滑降区域后,能进入自动通过垂直方式或曲线运动或斜行方式的装置。
8.根据权7所述的一种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滑降区域或外部有指示引导或分流标示或信号,或配有应急阻断分流措施,分流措施包括标示提示提醒,或自动语音警告或预警联动,其中标示或信号分有形可见或仅特定产品或人员可见,有形可见标示包括自动验证通行方向标,或一般人员通行方向标,或疏散救援方向标。
9.一种升降器,其特征在于:多个单品之间配有能按需组合或拼接的结构或系统统一感应拼接装置模块,拼接分为单人接单人成双人结构,或单人拼双人成三人结构,双人拼双人结构,或多个垂直通道能按需在不同时段组合同升或同降的结构,包括供汽车动力实施垂直升降的通道,或专为单人椅自动实施重力滑降或单人椅所带动力实施升降的通道结构,即能单杆上升或下降,也能多杆组合成一个扩展移动平台或带有防护厢体的可自行脱挂移动升降的轿厢或房车小屋,单个通道能一直上升或下降的结构,是区别于其它此前升降通道一升一降模式的重大区别之一,所有通道在应急疏散时都能开启自动有序下降模式的结构,是通过升降通道安稳有序快捷疏散的重要保障措施,能否用于消防疏散或疏散效率也是重大区别之一。
10.一种升降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防护罩结构的椅子,或具有按需拆装或变换防护级别的防护结构,能按级别避免间接接触或直接接触,增加特殊时间段的个人防护安全,或配带日常生活用品携带结构或脱挂模块,防止共用的安全风险,或带有其它救生或救援功能模块的结构,或能自行上下交通工具或固定在其它交通工具上的上述产品;或其它能固定此类座椅的各类公共交通车厢或移动工具。
11.一种救生保障方法,特征在于:同一通道或多个通道中,存在二种不同类型或以上的升降设备,包括液压电梯加空气电梯组合,区别于全是液压电梯;或者特征在于:一个通道中存在二段以上升降结构,各段之间采用完全隔离各自独立升降或采用能按需分段节能运行的结构方法,分段节能运行指二个轿厢或更多轿厢组合同步运行,或指重力节能利用的结构或方法;或者特征在于: 通道中电梯轿厢数量大于二个或有二组不同类型电梯,各轿厢能独立运行,或按需求相互组合实现一起上升下降或对应轿厢有上升也有下降;或者特征在于: 二个井道中的轿厢相互关联配对,每个井道中的轿厢数为二个或以上,同一井道中的多个轿厢为直接串联或可分离运行,或同时存在直接串联的轿厢与没有串联的轿厢结构;或者特征在于: 二个井道中的多轿厢,能形成一个井道上升,一个井道下降方式的循环升降结构,主要区别特征在于,各轿厢可独立在分段区域内上升或下降,也可与其它轿厢按需串联运行;或配有比常见电梯更具优点的重力蓄能设备或重力直接利用的措施;或者特征在于: 轿厢或通道上配有重力配重节能结构或重力压缩空气蓄能结构,或多元化直接利用重力的结构,或实现节能减排的措施方法;或者特征在于: 二个或以上通道关联或组合中,至少一个通道能实现分段同时运行升降,至少一个通道能按预设层或在另一通道的各分段层停靠,实现直达或组合通达各层;或者特征在于: 常见的四个井道或六个井道的群控电梯组,二个配有同步升降轿厢的井道,轿厢为二个或以上串联,各轿厢分别对应单层停双层停或隔几层停;底层或顶楼能按需不配设,或配设液压电梯或空气电梯增加井道升降效能或节能;或者特征在于: 群控电梯系统中,带有分段升降,或带有多轿厢相互配重结构,或带有快速直达或预设层之间直达,各层慢行直达或通达结构;或者特征在于: 升降停靠开关门全自动,能通过预约模式或预设监测,自动开关门,自动升降,自动调控的预案,或专用升降通道拥有能自动分流或阻断非预设车辆或其它能自行移动的设备或人员的调控设备;或者特征在于: 通过自身动力能垂直升降或斜行移动或曲线运动的座椅或车辆或其它形状的产品,或能提供这类产品自行升降的通道或建筑物;或者特征在于: 可分段到达又能直达的电梯区域,有电梯换乘选项或自动匹配提示,用于分离快慢通行需求,提升舒畅高效的结构标识;或者特征在于: 一组电梯中,按不同时间的升降需求,相邻通道配有不同大小或不同升降载额的容器,区别于此前相近电梯组群各通道采用相同载额,或区别于仅日常使用没有考虑全部能用于消防疏散救援;或者特征在于: 双通道组合模式能定时或按需自动循环运行,或单个容器能独立直达或分段升降或平移;或者特征在于: 能通过电梯实施救援的各类无人驾驶车辆或设备,此车辆或设备具有自主或摇控乘坐电梯,或能主动探测搜索或返回探测画面声音等各类生命特征信息,或能主动或按摇控指令实施施救返回,或配合其它探测搜索设备进行跟实施救援工作;或者特征在于: 双通道多轿厢模式与此前公开的多轿厢技术主要区别在于:具备对称运行节能、或重力下降节能、或轿厢自动按需配重、或轿厢在双通道中直接平移换位结构或换位节能、或者具备疏散救援功能、或高层附合限时疏散、或同时间同面积条件下运载能力高于此前技术、运行方法优于此前应用技术,或同时间内运行效率高;或者特征在于: 电梯配套自行车辆或可移动轿厢等设备,实现快捷精确升降或平移;或者特征在于: 固定在通道中的轿厢无须按键,通过无线或免接触等方式,在车辆或可移动轿厢等设备中操作或显示;或者特征在于: 接驳换乘组合方式运行,能进行先上升后换乘下降到达,或先下降后换乘上升的运行方式;或者特征在于: 滑杆或滑轨或绳索配套座椅或其它设备达成滑降,或通指固定能智能自动调控的下降系统;或者特征在于: 能按预设线路或自动疏散系统升降或平移或斜行的座椅或其它设备;或者特征在于: 带有综合高效或节能或快速或效益选项的界面或控制项设备或系统;或者特征在于: 能自动规避碰撞或让行功能的预设功能或系统联动协调控制功能;或者特征在于: 能自行滑降或使用自带动力升降或斜行或平移或上下楼梯的折叠床或座椅,或通过无动力的滑杆或轨或链条或磁轨或绳索等上下楼的方法;或者特征在于: 移动方式具有导轨或滑绳或链条或行走或跳跃或跟随或前后交替的一项或多项组合;或者特征在于: 能自行上下楼梯或山坡的折叠床或座椅,凳子或椅子或床或其它形状能重力垂直滑降模式;或者特征在于: 单组滑降设施能单独下降或单独上升或单独斜行或同时升降或混合移动,两组或以上的滑降设施,能并联组网扩大单次载量或单次载宽或单次载重,或升降循环的设施,在应急疏散时能转为全部上升或全部下降的模式,这个模式是与此前已有循环电梯最关键的区别之一,座椅或其它载具不固定在升降或斜行或平移通道上又是一个最关键的区别特征;虽然固定在通道中也适用于日常需求,能考虑疏散或救援建议预设自控统一安全平稳有序的调度下的重力舒畅滑降模式,又是重要区别特征 ;或者特征在于: 能自行移动滑降的凳、椅、床或其它结构产品,为单人使用或限载总重量300KG内的产品,或者能携带一天或以上生活用品或救生用品的结构;或者特征在于:能依次排队升降,没有开门或关门或自动有形或无形方式开门关门,预约或自动调控,让通行更安稳有序,坐在椅子看书或风景而无须关注被挤插队或忘记升降,区别于常规电梯每个通道只能视轿厢上升或下降,轿厢开关门或人员物品进出都会中断运行,电梯忙时人挤人影响心情;或者特征在于: 前后或左右或上下相邻座椅或可移动设备具备信息相互接收反馈联动调控功能,或通过系统实现更远距离的互动或预约或调控,区别于汽车之间只有简单声音或灯光信号,需人员互交控制;或者特征在于: 升降通道或座椅专用通道能单独构建,或采用此前保障按需通行中的左右互通或穿跨互通结构,构建垂直面的交叉通道系统,或相互组合构建立体交叉的通道;或者特征在于: 垂直通道各层起点或终点,配有曲线结构,配合凳椅配套装置,在垂直通道口或更远开始升降准备;或者特征在于: 具有脱挂式升降通道的楼房或其它二层或以上的建筑;含汽车自行驱动装置上楼,区别与汽车进轿厢或挂载板再由固定设备提供动力上升或下降的模式,或含上述座椅或能载人或载物的其它形状产品,依靠自身动力上升或下降的模式,或升降通道全程调控进行通道区域产品自行移动的系统,区别于此前系统仅能派出移动工具载运车辆到指定地点存放的模式。
CN202010821064.3A 2019-12-24 2020-08-14 一种升降器及救生保障方法 Pending CN1125377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1064.3A CN112537710A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升降器及救生保障方法
PCT/CN2020/130683 WO2021129269A1 (zh) 2019-12-24 2020-11-21 一种保障按需通行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1064.3A CN112537710A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升降器及救生保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7710A true CN112537710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13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1064.3A Pending CN112537710A (zh) 2019-12-24 2020-08-14 一种升降器及救生保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7710A (zh)
WO (1) WO202112926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7305A (zh) * 2022-01-14 2022-02-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一种温室大棚气体浓度三维立体测量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4021A (en) * 1975-02-18 1976-03-16 Melvin F. Smith, Jr. Emergency escape mechanism
US4125172A (en) * 1978-01-25 1978-11-14 Walter Hatala Emergency escape apparatus
CN1585663A (zh) * 2001-11-15 2005-02-23 奥托·斯特劳斯 高层建筑的降落伞援救系统
CN201431713Y (zh) * 2009-04-27 2010-03-31 陈雨彤 高楼火灾逃生座椅
CN201492831U (zh) * 2009-09-08 2010-06-02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商用高层建筑的紧急疏散室
CN101795734A (zh) * 2007-03-30 2010-08-04 生命救援有限公司 从高层建筑中疏散占用者的系统
CN101920075A (zh) * 2010-08-04 2010-12-22 重庆交通大学 高楼逃生器
CN102026684A (zh) * 2007-12-27 2011-04-20 Ah发明股份公司 用于使人员从建筑物中撤离的装置
CN102441240A (zh) * 2010-10-08 2012-05-09 刘秋平 一种逃生系统
CN202908279U (zh) * 2012-08-14 2013-05-01 浙江师范大学 对称折叠式变形组合椅
CN105536162A (zh) * 2016-01-13 2016-05-04 山东科技大学 缓降式老年人火灾救生管道
CN108394419A (zh) * 2017-09-08 2018-08-14 丁向明 单人兼容轨道交通系统
CN108543237A (zh) * 2018-05-03 2018-09-18 无锡泰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轮轨式逃生设备
CN109045492A (zh) * 2018-05-21 2018-12-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高层建筑机械救援系统
CN109675216A (zh) * 2017-10-19 2019-04-26 田海飞 一种用于高楼救援及逃生的滑索系统
CN109748175A (zh) * 2019-01-31 2019-05-14 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快速救援设备及救援方法
CN209548555U (zh) * 2019-02-20 2019-10-29 青岛德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层建筑安全防护逃生装置
CN111223322A (zh) * 2020-02-24 2020-06-02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自动泊车、取车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8171A (zh) * 2006-01-24 2007-08-01 潘玉恒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无障碍立交桥
CN100491635C (zh) * 2006-04-18 2009-05-27 钟宝驹 采用模块设计快速改变道路通行格局的方法及装置
CN201116354Y (zh) * 2007-08-27 2008-09-17 郑权泽 双层立交桥
RU2445419C2 (ru) * 2010-05-24 2012-03-20 Магомедриза Салихович Гамидов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здания безостановочного и безопасного проезда автомобилями перекрестка, лежащего на одном уровне
WO2012061925A1 (en) * 2010-11-13 2012-05-18 Antonio Loro Weaving-free interchange with few bridges and exterior exits and entrances only
CN102071608A (zh) * 2010-12-21 2011-05-25 章锦松 城区道路四维二维自由路有机网络
CN106548633A (zh) * 2016-10-20 2017-03-2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路网潮汐交通流可变导向车道控制方法
CN206843870U (zh) * 2017-06-15 2018-01-05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方便停车的道路系统
US10606964B2 (en) * 2017-06-20 2020-03-31 Autodesk, Inc. Inlet spacing on road grades
CN107476153B (zh) * 2017-06-26 2019-10-11 彭高培 匹配多维路网
CN107704964A (zh) * 2017-10-13 2018-02-16 刘鹏 超大规模抗阻塞个性化高速交通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8716173A (zh) * 2018-06-11 2018-10-30 周建海 一种自动驾驶汽车专用道路及其使用方法
CN110184867A (zh) * 2019-06-10 2019-08-30 葛志凯 缓解交通拥堵且降低车辆排放污染的道路规划方法和系统
CN110322070A (zh) * 2019-07-05 2019-10-11 葛志凯 道路规划方法和系统
CN111074706A (zh) * 2019-12-06 2020-04-28 王伟兵 一种保障按需通行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4021A (en) * 1975-02-18 1976-03-16 Melvin F. Smith, Jr. Emergency escape mechanism
US4125172A (en) * 1978-01-25 1978-11-14 Walter Hatala Emergency escape apparatus
CN1585663A (zh) * 2001-11-15 2005-02-23 奥托·斯特劳斯 高层建筑的降落伞援救系统
CN101795734A (zh) * 2007-03-30 2010-08-04 生命救援有限公司 从高层建筑中疏散占用者的系统
CN102026684A (zh) * 2007-12-27 2011-04-20 Ah发明股份公司 用于使人员从建筑物中撤离的装置
CN201431713Y (zh) * 2009-04-27 2010-03-31 陈雨彤 高楼火灾逃生座椅
CN201492831U (zh) * 2009-09-08 2010-06-02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商用高层建筑的紧急疏散室
CN101920075A (zh) * 2010-08-04 2010-12-22 重庆交通大学 高楼逃生器
CN102441240A (zh) * 2010-10-08 2012-05-09 刘秋平 一种逃生系统
CN202908279U (zh) * 2012-08-14 2013-05-01 浙江师范大学 对称折叠式变形组合椅
CN105536162A (zh) * 2016-01-13 2016-05-04 山东科技大学 缓降式老年人火灾救生管道
CN108394419A (zh) * 2017-09-08 2018-08-14 丁向明 单人兼容轨道交通系统
CN109675216A (zh) * 2017-10-19 2019-04-26 田海飞 一种用于高楼救援及逃生的滑索系统
CN108543237A (zh) * 2018-05-03 2018-09-18 无锡泰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轮轨式逃生设备
CN109045492A (zh) * 2018-05-21 2018-12-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高层建筑机械救援系统
CN109748175A (zh) * 2019-01-31 2019-05-14 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快速救援设备及救援方法
CN209548555U (zh) * 2019-02-20 2019-10-29 青岛德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层建筑安全防护逃生装置
CN111223322A (zh) * 2020-02-24 2020-06-02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自动泊车、取车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7305A (zh) * 2022-01-14 2022-02-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一种温室大棚气体浓度三维立体测量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29269A1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0077B (zh) 悬挂式智能立体轨道交通系统及方法
CN109422165B (zh) 智能并行电梯系统
CN109422166B (zh) 智能多井道电梯系统
US8915669B1 (en) Cross street transit and multimodal multi-level station and pedestrian-oriented interchange
JP6553639B2 (ja) 乗客用高架都市交通システム
EP2989040B1 (e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ovement system
KR100969228B1 (ko) 도시철도 벌집형 역사 구조
JP2016121021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エレベータ
CN204055768U (zh) 一种地铁车站
TW316893B (zh)
CN106428028A (zh) 网格状悬挂式空中城市公交运输系统
CN104474715B (zh)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过山车安全监控方法
CN112537710A (zh) 一种升降器及救生保障方法
CN201077456Y (zh) 公共功能网桁架轨悬吊升降交通系统
CN101327886A (zh) 缆车电梯
CN101280543A (zh) 双面高架路及配套设施
CN104129696A (zh) 高效节能电梯及其应用
Tough et al. Passenger conveyors
CN103132743A (zh) 双吊仓垂直悬挂水力平衡式立体车库
CN104492086A (zh) 基于语音识别的过山车安全监控系统
CN106553942A (zh) 一种偶数轿箱高效节能电梯
CN114436098A (zh) 一种串联多轿厢单向循环电梯装置及布置运行方法
RU104569U1 (ru) Стан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а глубокого заложения двухуровневый
RU103818U1 (ru) Стан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а мелкого заложения
CN209337918U (zh) 楼道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