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6394A - 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6394A
CN112536394A CN202011395277.0A CN202011395277A CN112536394A CN 112536394 A CN112536394 A CN 112536394A CN 202011395277 A CN202011395277 A CN 202011395277A CN 112536394 A CN112536394 A CN 112536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otating wheel
plate
vertical plate
tens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52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联章
黎炳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 Yue Electricity H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i Yue Electricity H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i Yue Electricity H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i Yue Electricity H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52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63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6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63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3/00Coiling wire into particular forms
    • B21F3/02Coiling wire into particular forms helically
    • B21F3/04Coiling wire into particular forms helically externally on a mandrel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23/00Feeding wire in wire-work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包括工作台,安装导轨组,所述安装导轨组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夹棒转动机构,所述夹棒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导轨组上;滑台模组,所述滑台模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安装导轨组平行设置;张力控制放线机构,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台模组上;送导线针机构,所述送导线针机构设置在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上。本发明通过夹棒转动机构、张力控制机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线能够根据需要缠绕到棒体上;设置在所述送导线针机构能够使得棒体上的线缠绕更均匀;夹棒转动机构的部分可以在导轨上移动,能够适用于大小不同的产品,适用性高,机械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绕线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
背景技术
加热棒作为一种加热元件常用于需要加热的设备上,加热棒是将金属丝缠绕到棒体上,然后通电,金属丝发热,使得棒体能够对水等物体加热。现有的对棒体进行绕线的动作常用绕线机,现有的绕线机只能够用于对棒体进行均匀绕线,但是由于加热棒在应用时通常是两边的温度低,中间的温度高,不能够均匀加热,因此现有的绕线机不能够满足对不同棒体的绕线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棒体绕线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包括工作台,还包括:
安装导轨组,所述安装导轨组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夹棒转动机构,所述夹棒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导轨组上;
滑台模组,所述滑台模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安装导轨组平行设置;
张力控制放线机构,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台模组上;
送导线针机构,所述送导线针机构设置在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上,所述送导线针机构与安装在所述夹棒转动机构上的工件处于同一水平线。
优选的,所述安装导轨组包括固定导轨和活动导轨,所述活动导轨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中间,两个所述固定导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且分设在所述活动导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夹棒转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导轨组上,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第一转轮、所述活动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轮,所述活动导轨上且处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之间设置有第四转轮,所述第四转轮位于所述第三转轮正上方,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三转轮与所述第四转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从动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主动转轴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轮上。
优选的,所述主动转轴与所述从动转轴处在同一水平线。
优选的,所述滑台模组包括第二电机、滑轨、滚珠丝杆、丝杆螺母座和滑台,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滚珠丝杆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杆,所述滚珠丝杆设置在所述滑轨的内部,所述滚珠丝杆上设置有丝杆螺母座,所述丝杆螺母座固定连接所述滑台。
优选的,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包括底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第三电机、传动轮组件、弹簧、编码器和张力控制组件,所述第一立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立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紧贴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均垂直所述底板,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的顶部,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二立板,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上可随所述第三电机同步转动,所述传动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张力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上且连接所述张力控制组件,所述编码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上且线路连接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编码器传动连接所述张力控制组件。
优选的,张力控制组件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通过传动轴分设在所述第一立板的两侧,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编码器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轮上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二转轮上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支杆。
优选的,所述传动轮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分设在所述第一立板上。
优选的,所述送导线针机构包括送针气缸、安装头和针头,所述安装头连接所述送针气缸的气缸杆,所述针头设置在所述安装头上。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照射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夹棒转动机构、张力控制机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线能够根据需要缠绕到棒体上;设置在所述送导线针机构能够使得棒体上的线缠绕更均匀;夹棒转动机构的部分可以在导轨上移动,能够适用于大小不同的产品,适用性高,机械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张力控制机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张力控制机构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滑台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丝杠螺母座与滑台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工作台1、安装导轨组2、固定导轨21、活动导轨2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夹棒转动机构5、第一电机51、第一移动板52、第二移动板53、主动转轴54、从动转轴55、第一转轮56、第二转轮57、第三转轮58、第四转轮59、滑台模组6、第二电机61、滑轨62、滚珠丝杆63、丝杆螺母座64、滑台65、张力控制放线机构7、底板71、第一立板72、第二立板73、第三电机74、传动轮组件75、第一传动轮751、第二传动轮752、第三传动轮753、弹簧76、编码器77、张力控制组件78、第一转轮781、第二转轮782、传动轴783、第一支杆784、第三转轮785、第二支杆786、线圈79、送导线针机构8、送针气缸81、安装头82、针头83、照射灯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包括工作台1,安装导轨组2,所述安装导轨组2通过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夹棒转动机构5,所述夹棒转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安装导轨组2上;滑台模组6,所述滑台模组6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与所述安装导轨组2平行设置;张力控制放线机构7,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7设置在所述滑台模组6上;送导线针机构8,所述送导线针机构8设置在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7上,所述送导线针机构8与安装在所述夹棒转动机构5上的工件处于同一水平线。在进行加工时,将工件夹在所述夹棒转动机构5上,从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7上牵引金属线通过所述送导线针机构8送到工件上,所述夹棒转动机构5带动工件转动,工件转动会牵引线缠绕在工件上,所述送导线针机构8将线送到工件附近,这样可以使得绕线出来的工件上的线更均匀,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7在所述滑台模组6上移动,根据工件缠绕的密度情况不同,需要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7在所述滑台模组6上的移动速度不同,且由于放线的情况不同时,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7能够调节放线的速度,使得工件上的线缠绕的更好,当工件的大小不同时,可以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导轨组2上的夹棒转动机构5的部分来调节夹棒转动机构5结构之间距离,这样使得产品能够适用于大小不同的工件,适应性更好,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导轨组2包括固定导轨21和活动导轨22,所述活动导轨22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的中间,所述活动导轨22是可以转动的,两个所述固定导轨2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固定连接且分设在所述活动导轨22的两侧。设置三个导轨可以使得所述夹棒转动机构5的安装更稳定以及在所述安装导轨组2上移动时更平稳。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棒转动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51、第一移动板52、第二移动板53、主动转轴54和从动转轴55,所述第一电机51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移动板52与所述第二移动板53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导轨组2上,即所述第一移动板52与所述第二移动板53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导轨21和活动导轨22上,所述第一移动板52与所述第二移动板53通过套筒设置在所述固定导轨21和活动导轨22上,这样设计可以调节所述第一移动板52到第一固定板3的距离,即可以根据工件的大小进行调节,所述第一移动板52和所述第二移动板53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可以通过锁紧件使得整体的位置固定,所述第一电机51的电机轴上设置有第一转轮56、所述活动导轨22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轮57,所述第二转轮57连接在所述活动导轨22上,所述活动导轨22上且处于所述第一移动板52与所述第二移动板53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轮58,所述第一移动板52与第二移动板53之间设置有第四转轮59,所述第四转轮59位于所述第三转轮58正上方,所述第一转轮55与所述第二转轮57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三转轮58与所述第四转轮59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从动转轴55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上,所述主动转轴54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轮59上。所述第一电机51转动所述第一转轮55转动,所述第一转轮55通过皮带带动所述第二转轮57转动,所述第二转轮57带动所述活动导轨2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转轮58转动,所述第三转轮58通过皮带带动所述第四转轮59转动,进而带动主转动轴54、工件和从动转轴55转动,这样设计结构合理,效果好。
根据设计需要,所述主动转轴54与所述从动转轴55处在同一水平线。这样的设计更合理。
具体的,本发明中采用滑台模组6,所述滑台模组6包括第二电机61、滑轨62、滚珠丝杆63、丝杆螺母座64和滑台65,所述第二电机6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滚珠丝杆63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1的电机杆,所述滚珠丝杆63设置在所述滑轨62的内部,所述滚珠丝杆63上设置有丝杆螺母座64,所述丝杆螺母座64固定连接所述滑台65。所述第二电机61转动,带动所述滚珠丝杆63转动,所述丝杆螺母座64在转动的滚珠丝杆63的作用下移动,同时带动所述滑台65移动,所述第二电机61的转速可以控制,即所述滑台65的移动速度可以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7包括底板71、第一立板72、第二立板73、第三电机74、传动轮组件75、弹簧76、编码器77和张力控制组件78,所述第一立板72设置在所述底板71上,所述第二立板73设置在所述底板71上且紧贴所述第一立板72,所述第一立板72与所述第二立板73均垂直所述底板71,所述第三电机74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73的顶部,所述第三电机74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二立板73,线圈79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机74的电机轴上可随所述第三电机74同步转动,所述传动轮组件75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72上,所述张力控制组件78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72上,所述弹簧76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73上且连接所述张力控制组件78,所述编码器77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72上且线路连接所述第三电机74,所述编码器77传动连接所述张力控制组件78。所述线圈79的线依次穿过所述张力控制组件78、传动轮组件75连接到工件上。线是穿设在工件上,所述夹棒转动机构5带动工件转动,使得线张紧,在张紧过程中,根据绕线的速度不同需要对线的张紧进行控制,根据绕线的张紧程度不同,线拉动所述张力控制组件78转动,由于所述编码器77与所述张力控制组件78传动连接,当所述张力控制组件78转动时,也会带动所述编码器77转动,所述编码器77识别转动信号进行反馈然后控制所述第三电机74的转速,即控制所述线圈79放线的速度。
所述张力控制组件78包括第一转轮781、第二转轮782,所述第一转轮781和所述第二转轮782通过传动轴783分设在所述第一立板72的两侧,所述第二转轮782与所述编码器77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轮781上设置有第一支杆784,所述第一支杆784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转轮785,所述第二转轮782上设置有第二支杆786,所述弹簧76连接所述第二支杆786。所述第一支杆78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杆786的长度。为了便于对所述第二支杆786的位置进行限制以及对所述张力控制组件78零点位置的调整,所述底板71上设置有限位开关787,所述限位开关787位于所述第二支杆786转动方向上。这样设计使得产品的设计更好,便于调整。在所述第二立板73上设置有第二立板73,所述弹簧76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立板73,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杆786,使得所述张力控制组件78在绕线时能够撑紧,防止随意转动,所述第一转轮781与所述第二转轮782是同步转动的,所述线圈79在进行绕线时需要经过所述第三转轮785,即在线张紧调整时,所述第三转轮785在绕线的带动下发生转动,同时在所述第一支杆784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转轮781、第二转轮782转动,再通过皮带带动所述编码器77发生转动,编码器77此时产生转动信号,所述弹簧76此时发生弹性变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轮组件75包括第一传动轮751、第二传动轮752和第三传动轮753,所述第一传动轮751、第二传动轮752和第三传动轮753分设在所述第一立板72上。所述第一传动轮751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72的侧边且位于所述第三电机74的下方,所述第二传动轮752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传动轮751相对应的另一边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轮781的下方,所述第三传动轮753位于所述编码器77与所述第一转轮781的下方。
来自所述线圈5的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转轮785、第一传动轮751、第二传动轮752、第三传动轮753连接到工件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导线针机构8包括送针气缸81、安装头82和针头83,所述安装头82连接所述送针气缸81的气缸杆,所述针头83设置在所述安装头82上。来自所述线圈79的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转轮785、第一传动轮751、第二传动轮752、第三传动轮753然后从所述针头83的内部穿过,然后连接到工件上,在工作时,所述送针气缸81将针头83和从针头内部穿过的线送到工件附近,靠近工件,这样可以使得工件在进行绕线时能够更加的均匀。
由于本发明需要进行绕线操作,因此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照射灯9。所述照射灯9发光照射在所述张力控制机构8上,这样可以使得穿线的时候光线充足,更加方便穿线的操作。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导轨组,所述安装导轨组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夹棒转动机构,所述夹棒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导轨组上;
滑台模组,所述滑台模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与所述安装导轨组平行设置;
张力控制放线机构,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台模组上;
送导线针机构,所述送导线针机构设置在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上,所述送导线针机构与安装在所述夹棒转动机构上的工件处于同一水平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导轨组包括固定导轨和活动导轨,所述活动导轨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中间,两个所述固定导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且分设在所述活动导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棒转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主动转轴和从动转轴,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导轨组上,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第一转轮、所述活动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轮,所述活动导轨上且处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与所述第二移动板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之间设置有第四转轮,所述第四转轮位于所述第三转轮正上方,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第二转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三转轮与所述第四转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从动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主动转轴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轴与所述从动转轴处在同一水平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模组包括第二电机、滑轨、滚珠丝杆、丝杆螺母座和滑台,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滚珠丝杆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杆,所述滚珠丝杆设置在所述滑轨的内部,所述滚珠丝杆上设置有丝杆螺母座,所述丝杆螺母座固定连接所述滑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控制放线机构包括底板、第一立板、第二立板、第三电机、传动轮组件、弹簧、编码器和张力控制组件,所述第一立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立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紧贴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均垂直所述底板,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的顶部,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第二立板,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上可随所述第三电机同步转动,所述传动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张力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上,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上且连接所述张力控制组件,所述编码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上且线路连接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编码器传动连接所述张力控制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张力控制组件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通过传动轴分设在所述第一立板的两侧,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编码器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轮上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二转轮上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支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分设在所述第一立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导线针机构包括送针气缸、安装头和针头,所述安装头连接所述送针气缸的气缸杆,所述针头设置在所述安装头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照射灯。
CN202011395277.0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 Pending CN1125363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5277.0A CN112536394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5277.0A CN112536394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6394A true CN112536394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1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5277.0A Pending CN112536394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63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3979A (zh) * 2022-04-26 2022-07-12 常州超迪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组合型拉丝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3979A (zh) * 2022-04-26 2022-07-12 常州超迪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组合型拉丝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36394A (zh) 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
CN209859700U (zh) 一种自动在变压器电缆线包裹皱纹纸的装置
CN214078990U (zh) 一种可调节的棒体绕线机
CN205645532U (zh) 一种电磁线绕线装置
CN108750803B (zh) 一种收线装置
KR20210060565A (ko) 필라멘트 와인딩 장치
CN111115368B (zh) 一种电缆放线装置
CN210378747U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机
JP2013028438A (ja) テンション装置、自動巻線機、テンション制御方法、及び巻線の製造方法
CN115971602B (zh) 一种集成电路板自动钎焊装置
CN211545532U (zh) 一种可检测线径的收线机
CN217676183U (zh) 一种管子自动绕线设备
CN217376704U (zh) 一种收卷机
CN113896029A (zh) 一种螺旋线绕线机
CN114476814A (zh) 一种电缆放线装置
CN109230806B (zh) 一种主动放线装置
JP3523648B2 (ja) 給糸緩衝装置
CN214989300U (zh) 一种电缆电线生产制造用绕线机
CN106516869A (zh) 自动焊接式自动连续放线系统
CN219885336U (zh) 一种绕线机的张力机构
CN214920070U (zh) 一种发热丝成型绕线设备
CN219567149U (zh) 一种储线张力装置
CN215496233U (zh) 一种电阻绕线机
CN216945627U (zh) 卧式绕线机分线夹紧机构
CN212315152U (zh) 一种绕线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