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5871B - 可动构造体和人形体 - Google Patents

可动构造体和人形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5871B
CN112535871B CN202011153493.4A CN202011153493A CN112535871B CN 112535871 B CN112535871 B CN 112535871B CN 202011153493 A CN202011153493 A CN 202011153493A CN 112535871 B CN112535871 B CN 1125358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tting
rotation axis
rotating
movable structure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534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5871A (zh
Inventor
福元和正
奥野彰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d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d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d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nd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543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26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5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58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5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58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3/00Dolls
    • A63H3/10Flat toy figures provided with limbs, with or without arrangements for making them stand up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动构造体和人形体。例示性的目的在于,能够使人形体适当地形成多种多样的姿势。可动构造体用于使人形体的预定部位能够可动,其中,该可动构造体包括:第1配件和第2配件,其形成所述预定部位;以及第1连接配件,其用于连接所述第1配件与所述第2配件,所述第1连接配件包括:第1转动部,其将所述第1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以及第2转动部,其将所述第2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所述第1转动部和所述第2转动部设为:所述第1配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2配件的转动轴线在所述第1配件与所述第2配件的连接方向上不互相重叠。

Description

可动构造体和人形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人形体的可动构造体。
背景技术
在人形体的各部位(例如,胴体部、臂部、腿部等)设有用于使该部位能够可动的可动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用户能够使用这样的可动构造将人形体变为期望的姿势(例如,前屈姿势、后屈姿势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1-1384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人形体中也存在能够形成多种多样的姿势的人形体,而能够谋求在姿势改变之前、改变之后以及改变的中途,其姿势都被适当地(没有不自然的感觉地)实现。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目的在于,使人形体能够适当地形成多种多样的姿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涉及可动构造体,其用于使人形体的预定部位能够可动,其中,该可动构造体包括:第1配件和第2配件,其形成所述预定部位;以及第1连接配件,其用于连接所述第1配件与所述第2配件,所述第1连接配件包括:第1转动部,其将所述第1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以及第2转动部,其将所述第2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所述第1转动部和所述第2转动部设为:所述第1配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2配件的转动轴线在所述第1配件与所述第2配件的连接方向上不互相重叠。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人形体能够适当地形成多种多样的姿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人形体整体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人形体的胴体部的构造的分解图。
图3A是表示人形体的胴体部能够形成的姿势的一种(直立姿势)的剖面图。
图3B是表示人形体的胴体部能够形成的姿势的一种(前屈姿势)的剖面图。
图3C是表示人形体的胴体部能够形成的姿势的一种(后屈姿势)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人形体的头部、胴体部和腰部的构造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其中,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另外,所有的在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特征的组合未必是发明所必需的。也可以是,对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多个特征中的两个以上的特征任意地进行组合。另外,对于相同或者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人形体1整体的主视图。以下,在对各部位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时,存在记载有前(前方)、后(后方)、左(左侧方)、右(右侧方)、上(上方)、下(下方)等的情况,这些表达是以人形体1为基准的相对的表达。例如,前(前方)对应于人形体1正面侧,后(后方)对应于人形体1背面侧。
人形体1包括:头部11、胴体部12、臂部13、腰部14和腿部15。头部11在胴体部12上方被支承为能够转动。臂部13在胴体部12上部侧方被支承为能够转动。腰部14在胴体部12下方被支承为能够转动。腿部15在腰部14下方被支承为能够转动。
胴体部12是包括胸部121和腹部122的部位,另外,腹部122分为上腹部122U和下腹部122D。胴体部12构成为能够在这些胸部121、上腹部122U与下腹部122D之间可动,详细内容随后叙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形体1为人模型,但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猫、狗等其他的动物的模型。
图2表示胴体部12的分解图(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未图示)了实质上无关的一部分的装饰配件)。胴体部12包括胴体部配件P11~P17和它们的连接配件P21~P26。这些配件P11~P17、P21~P26直接地或间接地相互连接。
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在图中用虚线的箭头表示这些配件P11等之间的连接关系。
配件P11和P12直接地相互连接,并且局部借助配件P21连接。配件P17相对于配件P11从前方连接。配件P13和P14直接地相互连接,并且局部借助配件P23连接。配件P15和P16直接地相互连接,并且局部借助配件P25、P26连接。
配件P22包括转动部B22U、B22D以及基部B22。转动部B22U被固定于基部B22上表面,转动部B22D被固定于基部B22下表面。转动部B22U、B22D是上下一对球形轴,一个(上方侧)转动部B22U与配件P2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另一个(下方侧)转动部B22D与配件P2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
基部B22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设置,转动部B22U、B22D设为在上下方向上(在视线沿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至少局部不互相重叠,换言之,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在水平方向上偏移,详细内容随后叙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部B22U位于前方侧并且转动部B22D位于后方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转动部B22U位于基部B22的一端部,转动部B22D位于基部B22的另一端部的方式,但并不限于该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部B22U和转动部B22D以它们彼此分离开的方式配置于基部B22的两端部,从而能够防止在配件P22转动时基部B22的各端部与其他的配件干涉。
与上述配件P22同样,配件P24包括转动部B24U、B24D以及基部B24。转动部B24U被固定于基部B24上表面,转动部B24D被固定于基部B24下表面。转动部B24U和B24D是上下一对球形轴,一个(上方侧)转动部B24U与配件P2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另一个(下方侧)转动部B24D与配件P2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
基部B24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设置,转动部B24U、B24D设为在上下方向上至少局部不互相重叠,换言之,一者相对于另一者在水平方向上偏移,详细内容随后叙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部B24U位于后方侧并且转动部B24D位于前方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转动部B24U位于基部B24的一端部,转动部B24D位于基部B24的另一端部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部B24U和转动部B24D以它们彼此分离开的方式配置于基部B24的两端部,从而能够防止在配件P24转动时基部B24的各端部与其他的配件干涉。
配件P11、P12、P17和P21相互连结而形成胸部121。配件P13、P14和P23相互连结而形成上腹部122U。另外,配件P15、P16、P25和P26相互连结而形成下腹部122D。
配件P22利用转动部B22U将配件P21连接为能够转动,并利用转动部B22D将配件P23连接为能够转动,由此,将胸部121和上腹部122U连接为能够相对转动。另外,配件P24利用转动部B24U将配件P23连接为能够转动,并利用转动部B24D将配件P26连接为能够转动,由此,将上腹部122U和下腹部122D连接为能够相对转动。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胸部121、上腹部122U和下腹部122D之间的上述转动由作为上述的转动部B22U等的球形轴来实现。因此,此处所说的转动除了包括人形体1的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转动(即,前屈、后屈和侧屈)之外,还包括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周向的转动(即,回转或者扭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胴体部12在胸部121、上腹部122U和下腹部122D之间具有使前屈、后屈、侧屈和回转均能够实现的可动构造)。可动构造也可以表述为关节构造、变形构造、姿势改变构造等。另外,具有可动构造的物体能够表述为可动构造体,即,可以说该可动构造体是人形体1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件P22(P24)包括作为转动部B22U、B22D(B24U、B24D)的球形轴,但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这些球形轴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这些球形轴嵌合的嵌合部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相反。例如,也可以是,球形轴设于配件P21,并且与该球形轴对应的嵌合部设于配件P22。因此,可以说球形轴和供该球形轴嵌合的嵌合部均能够表述为转动部。
另外,利用配件P22等实现的转动机构并非限定于转动部B22U等,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构造(例如,使用了棒状的轴体的构造、将两个以上该轴体组合而成的构造等)。
图3A~图3C表示将图2的配件P11等组装起来的状态下的胴体部12的剖面图(以穿过胴体部12的中央部且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平行的面为剖面。另外,配件P17未图示)。图3A表示人形体1(或者胴体部12)的直立姿势下的胴体部12的剖面图。图3B表示人形体1的前屈姿势下的胴体部12的剖面图。图3C表示人形体1的后屈姿势下的胴体部12的剖面图。
在此,图3A的直立姿势对应于配件P22、P24(或者基部B22、B24)均成为大致水平姿势且胸部121、上腹部122U和下腹部122D实质上沿铅垂方向排列的状态。图3B的前屈姿势对应于利用配件P22和/或配件P24的转动使胴体部12的至少一部分成为向前方倾斜的姿势的状态。图3C的后屈姿势对应于利用配件P22和/或配件P24的转动使胴体部12的至少一部分成为向后方倾斜的姿势的状态。
根据可动构造,由图3A(直立姿势)和图3B(前屈姿势)之间的比较可知,配件P22的转动部B22U和配件P24的转动部B24D使得胴体部12前屈。更详细而言,转动部B22U容许胸部121相对于上腹部122U向前方转动,转动部B24D容许上腹部122U相对于下腹部122D向前方转动。由此,在上述前屈时,能够防止构成胴体部12的各个配件P11等之间的干涉。
另外,在上述前屈时,上腹部122U与转动部B22D的相对位置以及上腹部122U与转动部B24U的相对位置实质上没有改变(或者,相对位置的变动量比较小)。
同样地,由图3A(直立姿势)和图3C(后屈姿势)之间的比较可知,配件P22的转动部B22D和配件P24的转动部B24U使得胴体部12后屈。更详细而言,转动部B22D容许胸部121相对于上腹部122U向后方转动,转动部B24U容许上腹部122U相对于下腹部122D向后方转动。由此,在上述后屈时,能够防止构成胴体部12的各个配件P11等之间的干涉。
另外,在上述后屈时,胸部121与转动部B22U的相对位置以及下腹部122D与转动部B24D的相对位置实质上没有改变(或者,相对位置的变动量比较小)。
胴体部12的姿势能够改变为前屈和后屈中的任一者,因此配件P22设置为分别在转动部B22U、B22D容许相对于配件P21、P23的沿上下方向的预定量的摆动较佳。同样地,配件P24设置为分别在转动部B24U、B24D容许相对于配件P23、P26的沿上下方向的预定量的摆动较佳。
另外,在人形体1的直立姿势下,配件P22的转动部B22U与配件P24的转动部B24U位于在上下方向上至少局部互相重叠的位置较佳。即,转动部B24U至少局部位于转动部B22U的正下方的位置较佳。由此,能够使人形体1的姿势具有魅力(例如,在直立姿势下威武)。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件P22的转动部B22U和B22D之间的水平方向(此处为前后方向)上的距离比配件P24的转动部B24U和B24D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大。由此,胸部121与上腹部122U之间的相对的可动区域比上腹部122U与下腹部122D之间的相对的可动区域大,能够使例如人形体1的前屈姿势和后屈姿势显得生动,使该姿势具有活力感。另外,在扭动身体(上半身)的动作中,也能够进行更自然的动作、不自然的感觉较少的动作。
另外,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配件P22,转动部B22U位于前方侧并且转动部B22D位于后方侧,另外,对于配件P24,转动部B24U位于后方侧并且转动部B24D位于前方侧。在这样的结构中,配件P22、P24设置为转动部B22U、B24U位于在上下方向上互相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使配件P22、P24靠近地设置,也能够使胴体部12的内部构造比较简单。
在此,一边参照图3A~图3C一边对直立姿势、前屈姿势和后屈姿势进行了叙述,但根据本实施方式,上述配件P22、P24也能够利用作为转动部B22U等的球形轴容许人形体1进行侧屈姿势和回转姿势。
图4表示人形体1的剖面图(以穿过胴体部12的中央部且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平行的面为剖面)。人形体1还包括:在胴体部12上方用于将头部11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支承配件P9111和在胴体部12下方用于将腰部14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支承配件P9114。根据这样的结构,头部11能够相对于胴体部12转动,另外,腰部14能够相对于胴体部12转动。
在此,头部11的转动轴线AX5位于比利用配件P22的转动部B22U进行的配件P21(胸部121)的转动的转动轴线AX1靠后方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使人形体1的姿势具有魅力(例如,在直立姿势、前屈姿势下威武)。
该转动轴线AX5位于比利用配件P22的转动部B22D进行的配件P23(上腹部122U)的转动的转动轴线AX2靠前方侧的位置较佳。由此,能够使人形体1的姿势更具魅力(例如,在直立姿势、后屈姿势下更加威武)。
另外,腰部14的转动轴线AX6位于比利用配件P24的转动部B24D进行的配件P26(下腹部122D)的转动的转动轴线AX4靠后方侧的位置较佳。由此,能够使人形体1的姿势更具魅力(例如,在直立姿势、前屈姿势下更加威武)。
另外,在将利用配件P24的转动部B24U进行的配件P23(上腹部122U)的转动的转动轴线记作轴线AX3时,在前后方向上,轴线AX1位于轴线AX3与AX4之间,并且轴线AX6位于轴线AX2与AX3之间。由此,能够使人形体1的姿势更具魅力(例如,在直立姿势下更加威武)。或者,也可以使轴线AX1、AX3、AX6实质上沿铅垂方向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配件P9111包括将头部11支承为能够转动的球形轴,但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球形轴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该球形轴嵌合的嵌合部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相反,即,球形轴也可以设于头部11。对此,支承配件P9114也同样。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人形体1具有用于构成能够可动的预定部位(此处是胴体部12)的可动构造,例如包括用于连接配件P21和P23(胸部121和上腹部122U)的连接配件P22。配件P22包括:将配件P21连接为能够转动的转动部B22U和将配件P23连接为能够转动的转动部B22D。这些转动部B22U、B22D设为它们的转动轴线在配件P21与P23的连接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人形体1的上下方向)上不互相重叠。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人形体1的姿势在其改变之前、改变之后和改变的中途均更加自然,例如,胴体部12能够适当地形成直立姿势、前屈姿势、后屈姿势、侧屈姿势和回转姿势中的任一者。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人形体1能够适当地形成多种多样的姿势。
另外,人形体1还包括用于连接配件P23和P26(上腹部122U和下腹部122D)的连接配件P24。配件P24具有与上述配件P22同样的结构,即,包括:将配件P23连接为能够转动的转动部B24U和将配件P26连接为能够转动的转动部B24D。这些转动部B24U、B24D设为它们的转动轴线在配件P23与P26的连接方向上不互相重叠。根据这样的结构,胴体部12能够在胸部121、上腹部122U和下腹部122D这3个部位之间适当地可动,能够使人形体1可适当地形成的姿势多样化。
在实施方式中,胸部121由配件P11、P12、P17、P21形成,但胸部121也可以由单个配件构成。对此,由配件P13、P14、P23形成的上腹部122U以及由配件P15、P16、P25、P26形成的下腹部122D也同样。因此,通过将包括转动部B22U、B22D的配件P22和/或包括转动部B24U、B24D的配件P24应用于形成胴体部12的一部分的两个配件之间,从而能够适当地实现实施方式。
另外,实施方式所说明的上述的内容并不限于胴体部12,也可以应用于人形体1的任一部位。
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Claims (11)

1.一种可动构造体,其用于使人形体的预定部位能够可动,其中,
该可动构造体包括:
第1配件和第2配件,其形成所述预定部位;
第1连接配件,其用于连接所述第1配件与所述第2配件;
第3配件,其与所述第1配件以及所述第2配件一起形成所述预定部位;以及
第2连接配件,其用于连接所述第2配件与所述第3配件,
所述第1连接配件包括:
第1转动部,其将所述第1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以及
第2转动部,其将所述第2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
所述第1转动部和所述第2转动部设为:所述第1配件的转动轴线和利用所述第2转动部进行的所述第2配件的转动的转动轴线在所述第1配件与所述第2配件的连接方向上不互相重叠,
所述第2连接配件包括:
第3转动部,其将所述第2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以及
第4转动部,其将所述第3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
所述第3转动部和所述第4转动部设为:利用所述第3转动部进行的所述第2配件的转动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3配件的转动轴线在所述第2配件与所述第3配件的连接方向上不互相重叠,
所述预定部位是所述人形体的胴体部,
所述第1连接配件位于所述胴体部的胸部与上腹部之间,所述第2连接配件位于所述胴体部的上腹部与下腹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构造体,其中,
该可动构造体还包括第1支承配件,该第1支承配件在所述胴体部上方将头部支承为能够转动,
所述头部的转动轴线位于比利用所述第1转动部进行的所述第1配件的转动的转动轴线靠所述人形体后方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动构造体,其中,
所述头部的转动轴线位于比利用所述第2转动部进行的所述第2配件的转动的转动轴线靠所述人形体前方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动构造体,其中,
该可动构造体还包括第2支承配件,该第2支承配件在所述胴体部下方将腰部支承为能够转动,
所述腰部的转动轴线位于比利用所述第4转动部进行的所述第3配件的转动的转动轴线靠所述人形体后方侧的位置。
5.一种可动构造体,其用于使人形体的预定部位能够可动,其中,
该可动构造体包括:
第1配件和第2配件,其形成所述预定部位;
第1连接配件,其用于连接所述第1配件与所述第2配件;
第3配件,其与所述第1配件以及所述第2配件一起形成所述预定部位;以及
第2连接配件,其用于连接所述第2配件与所述第3配件,
所述第1连接配件包括:
第1转动部,其将所述第1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以及
第2转动部,其将所述第2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
所述第1转动部和所述第2转动部设为:所述第1配件的转动轴线和利用所述第2转动部进行的所述第2配件的转动的转动轴线在所述第1配件与所述第2配件的连接方向上不互相重叠,
所述第2连接配件包括:
第3转动部,其将所述第2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以及
第4转动部,其将所述第3配件连接为能够转动,
所述第3转动部和所述第4转动部设为:利用所述第3转动部进行的所述第2配件的转动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3配件的转动轴线在所述第2配件与所述第3配件的连接方向上不互相重叠,
所述第1转动部相对于所述第2转动部位于所述人形体前方侧,并且所述第3转动部相对于所述第4转动部位于所述人形体后方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动构造体,其中,
所述第3转动部至少局部位于所述第1转动部的正下方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可动构造体,其中,
所述第1转动部与所述第2转动部之间的在人形体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比所述第3转动部与所述第4转动部之间的在人形体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大。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可动构造体,其中,
所述预定部位是所述人形体的胴体部,
该可动构造体还包括第1支承配件,该第1支承配件在所述胴体部上方将头部支承为能够转动,
所述头部的转动轴线位于比利用所述第1转动部进行的所述第1配件的转动的转动轴线靠所述人形体后方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动构造体,其中,
所述头部的转动轴线位于比利用所述第2转动部进行的所述第2配件的转动的转动轴线靠所述人形体前方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动构造体,其中,
该可动构造体还包括第2支承配件,该第2支承配件在所述胴体部下方将腰部支承为能够转动,
所述腰部的转动轴线位于比利用所述第4转动部进行的所述第3配件的转动的转动轴线靠所述人形体后方侧的位置。
11.一种人形体,其中,
该人形体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动构造体。
CN202011153493.4A 2019-11-28 2020-10-26 可动构造体和人形体 Active CN1125358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4304.6A CN115282609A (zh) 2019-11-28 2020-10-26 可动构造体和人形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5570 2019-11-28
JP2019215570A JP6931382B2 (ja) 2019-11-28 2019-11-28 可動構造体および人形体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4304.6A Division CN115282609A (zh) 2019-11-28 2020-10-26 可动构造体和人形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5871A CN112535871A (zh) 2021-03-23
CN112535871B true CN112535871B (zh) 2022-07-26

Family

ID=750135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4304.6A Pending CN115282609A (zh) 2019-11-28 2020-10-26 可动构造体和人形体
CN202011153493.4A Active CN112535871B (zh) 2019-11-28 2020-10-26 可动构造体和人形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4304.6A Pending CN115282609A (zh) 2019-11-28 2020-10-26 可动构造体和人形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6931382B2 (zh)
CN (2) CN11528260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0226B1 (ja) * 2019-09-26 2021-01-06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模型玩具用部品
JP7254878B1 (ja) 2021-11-08 2023-04-10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及び可動構造体
JP7474897B1 (ja) 2023-09-01 2024-04-25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模型玩具及び関節構造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8959A (ja) * 1994-08-05 1996-04-16 Onilco Innov Sa 腕の駆動装置を備え、話のできる、顔の表情を変える人形
CN202822761U (zh) * 2012-09-03 2013-03-27 陶章菊 空心管操作木偶
WO2015198727A1 (ja) * 2014-06-27 2015-12-30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の首の関節及び人形体
TWM528197U (zh) * 2016-02-17 2016-09-11 zhen-gui Liao 玩偶骨架
CN106659941A (zh) * 2014-10-10 2017-05-10 株式会社万代 人偶玩具的肩关节结构和人偶玩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5991U (ja) * 1984-08-30 1986-03-27 株式会社 タカラ 人形の首構造
WO2005056143A1 (de) * 2003-12-15 2005-06-23 Annette Himstedt Gelenk für puppe
JP5645624B2 (ja) * 2010-12-01 2014-12-24 有限会社ダイスプロジェクト 人形玩具の肩関節構造及び人形玩具
JP6162270B1 (ja) * 2016-01-28 2017-07-1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型玩具
JP6745717B2 (ja) * 2016-12-28 2020-08-26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玩具の手首関節構造及び人形玩具
JP2019030684A (ja) * 2018-09-26 2019-02-28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玩具の肩関節構造及び人形玩具
JP6818824B2 (ja) * 2019-08-02 2021-01-20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の足首の関節構造および人形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8959A (ja) * 1994-08-05 1996-04-16 Onilco Innov Sa 腕の駆動装置を備え、話のできる、顔の表情を変える人形
CN202822761U (zh) * 2012-09-03 2013-03-27 陶章菊 空心管操作木偶
WO2015198727A1 (ja) * 2014-06-27 2015-12-30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人形体の首の関節及び人形体
CN106659941A (zh) * 2014-10-10 2017-05-10 株式会社万代 人偶玩具的肩关节结构和人偶玩具
TWM528197U (zh) * 2016-02-17 2016-09-11 zhen-gui Liao 玩偶骨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75546A (ja) 2021-11-04
CN115282609A (zh) 2022-11-04
JP2021083770A (ja) 2021-06-03
CN112535871A (zh) 2021-03-23
JP6931382B2 (ja) 202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35871B (zh) 可动构造体和人形体
CN111790163B (zh) 关节构造和人形体
JP5027902B2 (ja) 人形体の腰部関節構造
JP6030615B2 (ja) 人形玩具の肩関節構造及び人形玩具
CN114832390A (zh) 人型玩具
CN115300915A (zh) 模型玩具和可动构造
JP3863501B2 (ja) 形態変形玩具
JP2019030684A (ja) 人形玩具の肩関節構造及び人形玩具
JP2024015240A (ja) 人形体及びその関節構造
JP5379887B2 (ja) 人形体の腰部関節構造
JP7129217B2 (ja) 人形の腰部関節構造及び人形
JP2023021401A (ja) 模型部品、及び関節構造
CN114712867B (zh) 人形体和可动构造体
CN114307178B (zh) 人形体和转动机构
JP7105105B2 (ja) 人形の関節構造及び人形
CN112870732B (zh) 构造体
JP6411429B2 (ja) 人形玩具の肩関節構造及び人形玩具
JP7143472B1 (ja) 人形型玩具、及び模型の連結部材
CN114712866A (zh) 人形体和关节构造
CN117919728A (zh) 模型玩具和可动构造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