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0661B - 电感部件和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感部件和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0661B
CN112530661B CN202010980000.8A CN202010980000A CN112530661B CN 112530661 B CN112530661 B CN 112530661B CN 202010980000 A CN202010980000 A CN 202010980000A CN 112530661 B CN112530661 B CN 1125306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insulating resin
core
resin body
conducto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800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0661A (zh
Inventor
佐佐木达哉
长谷川信
野口郁乃
田村俊光
平井真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30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0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0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0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01F17/062Toroidal core with turns of coil around 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95Windings disposed upon ring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3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2Insulating of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2Insulating of windings
    • H01F41/1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从绝缘树脂体受到的应力的电感部件。电感部件具备:环状的芯体;第1线圈和第2线圈,其相互的卷绕轴线并行地卷绕于上述芯体,且包括导体部和覆盖该导体部的被膜;第1绝缘树脂体,其对上述第1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以及第2绝缘树脂体,其对上述第2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上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上述第2绝缘树脂体在上述第1线圈和上述第2线圈的相互对置的面之间的空间中没有连接而分离。

Description

电感部件和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部件和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感部件,存在记载于日本特公平7-58651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部件。该电感部件具备:环状的芯体、相互对置地卷绕于芯体的第1线圈和第2线圈、一体地密封芯体和第1、第2线圈的模制树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58651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电感部件中,存在如下之担忧:模制树脂一体密封芯体和第1、第2线圈,因此在产生磁致伸缩时换句话说在若对强磁性体施加磁场则形状产生变形的现象时,芯体从周围的模制树脂受到应力,磁特性产生变化,电感值(L值)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从绝缘树脂体受到的应力的电感部件和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电感部件具备:
环状的芯体;
第1线圈和第2线圈,其相互的卷绕轴线并行地卷绕于上述芯体,且包括导体部和覆盖该导体部的被膜;
第1绝缘树脂体,其对上述第1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以及
第2绝缘树脂体,其对上述第2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
上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上述第2绝缘树脂体在上述第1线圈和上述第2线圈的相互对置的面之间的空间中没有连接而分离。
根据上述方式,第1绝缘树脂体和第2绝缘树脂体在第1线圈和第2线圈的相互对置的面之间的空间中没有连接而分离,因此第1线圈和第2线圈的相互对置的面之间的空间没有被第1、第2绝缘树脂体填埋。由此,能够通过第1、第2绝缘树脂体仅使所需要的部分绝缘,能够控制第1、第2绝缘树脂体的量。因此,能够减少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从第1、第2绝缘树脂体受到的应力。
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
上述第1线圈的上述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和上述第2线圈的上述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位于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
上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上述第2绝缘树脂体位于上述芯体的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
在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上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上述第2绝缘树脂体的高度不足上述第1线圈和上述第2线圈的高度的1/4。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第1绝缘树脂体和第2绝缘树脂体的高度不足第1线圈和第2线圈的高度的1/4,因此能够进一步控制第1、第2绝缘树脂体的量,能够进一步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从第1、第2绝缘树脂体受到的应力。
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
具备:环状的芯体;
第1线圈和第2线圈,其相互的卷绕轴线并行地卷绕于上述芯体,且包括导体部和覆盖该导体部的被膜;
第1绝缘树脂体,其对上述第1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以及
第2绝缘树脂体,其对上述第2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
上述第1线圈的上述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和上述第2线圈的导体部的上述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位于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
上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上述第2绝缘树脂体位于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
在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上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上述第2绝缘树脂体的高度不足上述第1线圈和上述第2线圈的高度的1/4。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第1绝缘树脂体和第2绝缘树脂体的高度不足第1线圈和第2线圈的高度的1/4,因此能够通过第1、第2绝缘树脂体仅使所需要的部分绝缘,能够控制第1、第2绝缘树脂体的量。因此,能够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从第1、第2绝缘树脂体受到的应力。
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
上述第1绝缘树脂体对上述第1线圈的在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外表面进行覆盖,
上述第1绝缘树脂体的在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平坦,
上述第2绝缘树脂体对上述第2线圈的在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外表面进行覆盖,
上述第2绝缘树脂体的在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平坦。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1绝缘树脂体的端面和第2绝缘树脂体的端面平坦,因此在将电感部件向安装基板安装时,能够通过吸嘴可靠地吸附第1、第2绝缘树脂体的平坦的端面。
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
上述第1绝缘树脂体不存在于上述第1线圈的在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外表面,
上述第2绝缘树脂体不存在于上述第2线圈的在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外表面。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从第1、第2绝缘树脂体受到的应力。
另外,在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具备以下工序:
将第1线圈和第2线圈相互的卷绕轴线并行地卷绕于环状的芯体,并将上述第1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和上述第2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配置于在上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的工序;
使上述芯体的上述端面向下并将上述第1线圈的上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和上述第2线圈的上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浸渍于树脂槽的工序;
保持使上述芯体的上述端面向下的状态,对在上述第1线圈的上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和上述第2线圈的上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附着的树脂进行加热固化,在上述第1线圈的上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形成第1绝缘树脂体,在上述第2线圈的上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形成第2绝缘树脂体的工序。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第1、第2绝缘树脂体仅使所所需要的部分绝缘,能够控制第1、第2绝缘树脂体的量。因此,能够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从第1、第2绝缘树脂体受到的应力。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电感部件和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从绝缘树脂体受到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上方立体图。
图2是电感部件的下方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电感部件的内部的上方立体图。
图4是电感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电感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电感部件的剖视图。
图7A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B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C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对线圈卷绕于芯体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感部件;2...壳体;21...底板部;22...盖部;3...芯体;3a...主体部;3b...绝缘膜;31...长边部分;32...短边部分;301...下侧端面;302...上侧端面;303...内周面;304...外周面;41...第1线圈;41a...对置面;41b...上侧端面;41c...下侧外表面;410...折曲销构件;410a...导体部;410b...被膜;411、412...第1、第2直线销构件;411a、412a...导体部;42...第2线圈;42a...对置面;42b...上侧端面;42c...下侧外表面;420...折曲销构件;420a...导体部;420b...被膜;421、422...第1、第2直线销构件;421a、422a...导体部;51~54...第1~第4电极端子;61...第1绝缘树脂体;61a...上侧端面;62...第2绝缘树脂体;62a...上侧端面;70...树脂槽;71...树脂;80...加热装置;S...空间;Z1...第1区域;Z2...第2区域;H...线圈的高度;h...绝缘树脂体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对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电感部件进行说明。此外,附图中一部分包括示意图,有时不反映出实际的尺寸、比率。
(第1实施方式)
(电感部件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2是电感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3是表示电感部件的内部的上方立体图。图4是电感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图4所示,电感部件1具有:壳体2;环状的芯体3,其收纳于壳体2内;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其相互对置地卷绕于芯体3;以及第1~第4电极端子51~54,其安装于壳体2,并与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连接。电感部件1例如是共模扼流圈等。
壳体2具有底板部21和覆盖底板部21的箱状的盖部22。壳体2由具有强度和耐热性的材料构成,优选由具有阻燃性的材料构成。壳体2例如由PPS(聚苯硫醚)、LCP(液晶聚合物)、PPA(聚邻苯二甲酰胺)等树脂或者陶瓷构成。使芯体3的中心轴线与底板部21正交地将芯体3设置于底板部21。芯体3的中心轴线是指芯体3的内径孔部的中心轴线。在从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壳体2(底板部21和盖部22)的形状为矩形。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2的形状为长方形。此处,将壳体2的短边方向作为X方向,将壳体2的长边方向作为Y方向,将壳体2的高度方向作为Z方向。此外,在壳体2的形状为正方形的情况下,壳体2的X方向的长度与壳体2的Y方向的长度相同。
第1~第4电极端子51~54安装于底板部21。第1电极端子51和第2电极端子52位于底板部21的在Y方向上对置的两个角落,第3电极端子53和第4电极端子54位于底板部21的在Y方向上对置的两个角落。第1电极端子51和第3电极端子53在X方向上对置,第2电极端子52和第4电极端子54在X方向上对置。
在从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芯体3的形状为长圆形(轨道形状)。在从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芯体3包括沿着长轴延伸且在短轴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长边部分31和沿着短轴延伸且在长轴方向上对置的一对短边部分32。此外,在从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芯体3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或者椭圆形。
芯体3例如通过铁氧体等陶瓷芯体或者由铁系粉体成型、纳米结晶箔制作的磁性芯体构成。芯体3具有:在中心轴线方向上对置的下侧端面301和上侧端面302以及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下侧端面301与底板部21的内表面对置。上侧端面302与盖部22的内表面对置。芯体3使芯体3的长轴方向与Y方向一致地收纳于壳体2。
芯体3的与周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是矩形。下侧端面301和上侧端面302垂直于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地配置。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平行于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地配置。在该说明书中,“垂直”不局限于完全垂直的状态,也包括实质上垂直的状态。另外,“平行”不局限于完全平行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
第1线圈41在第1电极端子51与第2电极端子52之间卷绕于芯体3。第1线圈41的一端与第1电极端子51连接。第1线圈41的另一端与第2电极端子52连接。
第2线圈42在第3电极端子53与第4电极端子54之间卷绕于芯体3。第2线圈42的一端与第3电极端子53连接。第2线圈42的另一端与第4电极端子54连接。
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在芯体3的短轴方向上对置地沿着长轴方向卷绕。换句话说,第1线圈41卷绕于芯体3的一个长边部分31,第2线圈42卷绕于芯体3的另一个长边部分31。第1线圈41的卷绕轴线和第2线圈42的卷绕轴线并行。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相对于芯体3的长轴对称。
第1线圈41的卷数与第2线圈42的卷数相同。第1线圈41向芯体3卷绕的卷绕方向与第2线圈42向芯体3卷绕的卷绕方向成为相反方向。换句话说,第1线圈41的从第1电极端子51朝向第2电极端子52的卷绕方向与第2线圈42的从第3电极端子53朝向第4电极端子54的卷绕方向成为相反方向。
而且,共模的电流在第1线圈41中从第1电极端子51朝向第2电极端子52流动,在第2线圈42中从第3电极端子53朝向第4电极端子54流动,换句话说,使共模的电流的流动朝向相同地连接第1~第4电极端子51~54。若共模的电流在第1线圈41流动,则在芯体3内产生由第1线圈41形成的第1磁通量。若共模的电流在第2线圈42流动,则在芯体3内,向在芯体3内与第1磁通量相互增强的方向产生第2磁通量。因此,第1线圈41与芯体3和第2线圈42与芯体3作为电感成分工作,相对于共模的电流除去噪声。
第1线圈41由多个销构件例如利用激光熔接、点焊、焊接等连接而成。多个销构件不是印刷布线、导线,而是棒状构件。销构件具有刚性,比电子部件模块间的连接所使用的导线不易折弯。具体而言,销构件比在芯体3的下侧端面301、上侧端面302、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经过的周向一周的量的长度短,另外,刚性本身也高,因此不易折弯。
多个销构件包括大致以U字状折弯的折曲销构件410和大致以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销构件411、412。第1线圈41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1直线销构件411、多组折曲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第1直线销构件411。第1直线销构件411与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长度不同。若关于折曲销构件410的弹簧指数进行说明,则如图8所示,在将折曲销构件410卷绕于芯体3的下侧端面301、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时,对于折曲销构件410的位于芯体3的外周面304的角部处的曲率半径R1和折曲销构件410的位于芯体3的内周面303的角部处的曲率半径R2而言,折曲销构件410的弹簧指数Ks小于3.6。这样,折曲销构件410刚性高,不易折弯。
折曲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通过例如激光熔接、点焊、焊接等交替连接。在折曲销构件410的一端连接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一端,将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另一端连接于其他的折曲销构件410的一端。通过反复上述连接,从而将多个折曲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连接,所连接的多个折曲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以螺旋状卷绕于芯体3。换句话说,通过一组折曲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构成一组单位要素。
折曲销构件410沿着芯体3的下侧端面301、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各自的面平行地配置。第2直线销构件412沿着芯体3的上侧端面302平行地配置。第1直线销构件411沿着芯体3的外周面304平行地配置。
第1电极端子51与一个第1直线销构件411连接,该第1直线销构件411与同该第1直线销构件411邻接的折曲销构件410的一端连接。第2电极端子52与另一个第1直线销构件411连接,该第1直线销构件411与同该第1直线销构件411邻接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一端连接。
与第1线圈41相同,第2线圈42由多个销构件构成。换句话说,第2线圈42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第1直线销构件421、多组折曲销构件420和第2直线销构件422、第1直线销构件421。折曲销构件420和第2直线销构件422交替连接并卷绕于芯体3。换句话说,多个折曲销构件420和第2直线销构件422连接,所连接的多个折曲销构件420和第2直线销构件422以螺旋状卷绕于芯体3。
第3电极端子53与一个第1直线销构件421连接,该第1直线销构件421与同该第1直线销构件421邻接的折曲销构件420的一端连接。第4电极端子54与另一个第1直线销构件421连接,该第1直线销构件421与同该第1直线销构件421邻接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一端连接。
图5是电感部件1的俯视图。图6是在电感部件1的Y方向的中心经过的XZ剖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销构件410~412、420~422)分别包括导体部和覆盖导体部的被膜。导体部例如是铜线,被膜例如是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被膜的厚度例如为0.02~0.04mm。
具体而言,第1直线销构件411、421由没有被膜的导体部411a、421a构成。第2直线销构件412、422由没有被膜的导体部412a、422a构成。折曲销构件410、420由导体部410a、420a和被膜410b、420b构成。
在折曲销构件410、420的一端和另一端中,导体部410a、420a从被膜410b、420b暴露。换句话说,第1直线销构件411、421、第2直线销构件412、422和折曲销构件410、420彼此在暴露的导体部411a、421a、412a、422a、410a、420a处接合。
电感部件1还具有:对第1线圈41的局部进行覆盖的第1绝缘树脂体61和对第2线圈42的局部进行覆盖的第2绝缘树脂体62。作为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热固化性的环氧类的树脂。具体而言,第1绝缘树脂体61对第1线圈41的从被膜410b暴露的导体部411a、412a、410a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第2绝缘树脂体62对第2线圈42的从被膜420b暴露的导体部421a、422a、420a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
第1绝缘树脂体61和第2绝缘树脂体62在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的相互对置的面(对置面41a、42a)之间的空间S中没有连接而分离。具体而言,第1线圈41的对置面41a和第2线圈42的对置面42a位于芯体3的内周面303。空间S位于第1线圈41的对置面41a与第2线圈42的对置面42a之间。第1绝缘树脂体61设置于图5的第1区域Z1,第2绝缘树脂体62设置于图5的第2区域Z2。换句话说,第1绝缘树脂体61和第2绝缘树脂体62在芯体3的上侧端面302上没有连接。此外,也可以是,第1绝缘树脂体61和第2绝缘树脂体62在芯体3的上侧端面302上连接。换句话说,第1绝缘树脂体61和第2绝缘树脂体62在空间S中分离即可。
根据上述电感部件1,第1绝缘树脂体61和第2绝缘树脂体62在上述空间S中没有连接而分离,因此上述空间S没有被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填埋。由此,能够通过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仅使所需要的部分绝缘,能够控制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的量。因此,能够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从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受到的应力,能够抑制L值的降低。相对于此,以往,芯体和第1、第2线圈由模制树脂一体地密封,因此在产生磁致伸缩时,存在芯体从周围的模制树脂受到应力,磁特性产生变化,L值降低之担忧。例如,作为一实施例,在芯体、第1线圈、第2线圈的整体由模制树脂一体地密封的以往的结构中,尽管L值降低了40%左右,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L值抑制为10%以下的降低。
另外,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在上述空间S中没有连接而分离,因此上述空间S没有由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填埋。由此,能够较长地确保沿面距离,能够抑制高电压下的绝缘劣化。另外,在第1线圈41与第2线圈42之间存在空间S,因此不易在第1线圈41与第2线圈42之间存留液体等。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线圈间电位引起的迁移的产生,从而抑制高电压下的绝缘劣化。相对于此,以往,第1线圈与第2线圈之间的空间由模制树脂填埋,因此当在模制树脂内内含有气泡的情况下,高电压并且耐湿环境下,恐怕产生线圈间的沿面放电、迁移。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形成有第1线圈41的状态下,对于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靠正Z方向侧的上表面的高度而言,相邻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高度相同,该上表面与芯体3的上侧端面302平行。针对第2线圈42也相同。由此,在使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固化时,能够使第1绝缘树脂体61的正Z方向(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一侧)的上侧端面61a平坦,能够使第2绝缘树脂体62的正Z方向(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一侧)的上侧端面62a平坦。
另外,在形成有第1线圈41的状态下,对于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靠负Z方向侧的下表面的高度而言,相邻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高度相同,该下表面与芯体3的上侧端面302平行。针对第2线圈42也相同。由此,能够使芯体3的上侧端面302与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距离恒定,在使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固化时,能够防止气泡进入内部。
在形成有第1线圈41的状态下,多个折曲销构件420与芯体3的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平行。针对第2线圈42也相同。由此,能够使折曲销构件420与芯体3的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之间的距离恒定,在使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固化时,能够防止气泡进入内部。
另外,在形成有第1线圈41的状态下,多个折曲销构件420彼此平行。针对第2线圈42也相同。由此,能够使折曲销构件420彼此的距离恒定,在使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固化时,能够进一步防止气泡进入内部。
如图5和图6所示,第1线圈41的暴露的导体部411a、412a、410a的局部和第2线圈42的暴露的导体部421a、422a、420a的局部位于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一侧的上侧端面302侧。第1绝缘树脂体61和第2绝缘树脂体62位于芯体3的上侧端面302侧。在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Z方向)上,第1绝缘树脂体61和第2绝缘树脂体62的高度h不足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的高度H的1/4。据此,能够进一步控制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的量,能够进一步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从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受到的应力。
具体而言,第1绝缘树脂体61的高度h大于第1线圈41的高度H的0倍且不足该第1线圈41的高度H的1/4,第2绝缘树脂体62的高度h大于第2线圈42的高度H的0倍且不足该第2线圈42的高度H的1/4。优选第1线圈41的高度H与第2线圈42的高度H相同,第1绝缘树脂体61的高度h与第2绝缘树脂体62的高度h相同。第1绝缘树脂体61的高度h与第2绝缘树脂体62的高度h独立设定即可,不足分别与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对应的第1、第2线圈41、42的高度h的1/4即可。
第1绝缘树脂体61覆盖第1线圈41的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一侧的上侧外表面41b,第1绝缘树脂体61的上侧端面61a平坦。第2绝缘树脂体62覆盖第2线圈42的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一侧的上侧外表面42b,第2绝缘树脂体62的上侧端面62a平坦。据此,第1绝缘树脂体61的上侧端面61a和第2绝缘树脂体62的上侧端面62a平坦,因此在将电感部件1向安装基板安装时,能够通过吸嘴可靠地吸附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的平坦的上侧端面61a、62a。另外,不会使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的涂覆量产生不均,因此能够使由磁致伸缩引起的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给予芯体3的应力均匀化,能够减少L值的标准离散。
第1绝缘树脂体61不存在于第1线圈41的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另一侧的下侧外表面41c。第2绝缘树脂体62不存在于第2线圈42的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另一侧的下侧外表面42c。据此,能够更加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3从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受到的应力。
优选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覆盖折曲销构件410、420的导体部410a、420a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422的导体部412a、422a全部。由此,能够更加提高绝缘性。
优选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还设置于折曲销构件410、420的导体部410a、420a与芯体3之间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422的导体部412a、422a与芯体3之间。由此,能够确保第1、第2线圈41、42与芯体3之间的绝缘性。芯体3具有铁氧体等主体部3a和覆盖主体部3a的树脂等绝缘膜3b,可确保芯体3的绝缘性,通过成为上述结构,能够更加提高第1、第2线圈41、42与芯体3之间的绝缘性。
优选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在相同线圈41、42中还设置于构成相邻的匝的折曲销构件410、420的导体部410a、420a之间和构成相邻的匝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422的导体部412a、422a之间。由此,能够防止相同线圈41、42内的短路(局部短路),能够确保相邻的匝之间的绝缘性。
优选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对折曲销构件410、420的导体部410a、420a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422的导体部412a、422a进行覆盖,并从芯体3的上侧端面302至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的局部连续覆盖。由此,将导体部和芯体3固定,能够防止由于振动而使导体部和芯体3碰撞这种情况。
(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电感部件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7A所示,将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相互的卷绕轴线并行地卷绕于芯体3,将第1线圈41的暴露的导体部411a、412a、410a的至少局部和第2线圈42的暴露的导体部421a、422a、420a的至少局部配置于芯体3的上侧端面302侧。此时,芯体3、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组装于底板部21。
其后,如图7B所示,使芯体3的上侧端面302向下并将第1线圈41的暴露的导体部411a、412a、410a的至少局部和第2线圈42的暴露的导体部421a、422a、420a的至少局部浸渍于树脂槽70。液体状的树脂71进入树脂槽70。树脂71是热固化性树脂。此时,树脂71附着于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的规定的高度的范围(换句话说,不足线圈高度H的1/4),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在树脂槽70内定位并且浸渍于树脂槽70内。
其后,如图7C所示,保持使芯体3的上侧端面302向下的状态使在第1线圈41的暴露的导体部411a、412a、410a的至少局部和第2线圈42的暴露的导体部421a、422a、420a的至少局部附着的树脂71加热固化,从而在第1线圈41的暴露的导体部411a、412a、410a的至少局部形成第1绝缘树脂体61,在第2线圈42的暴露的导体部421a、422a、420a的至少局部形成第2绝缘树脂体62。此时,使多余地附着于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的树脂71一边流动一边被加热。在烤箱、热板等加热装置80上进行加热。加热装置80的加热面平坦,因此,能够将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的上侧端面61a、62a加工为平坦的面。
此外,第1绝缘树脂体61和第2绝缘树脂体62形成为在第1线圈41与第2线圈42之间的空间S中没有连接而分离,但也可以是,在制造时,控制为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在空间S中没有连接而分离地进行制造。另外,在芯体3的短边部分32的上侧端面302也附着树脂71,但也可以是,除去该树脂71而使第1绝缘树脂体61和第2绝缘树脂体62在上侧端面302处没有连接,或者也可以是,直接留下该树脂71而简化制造。
其后,如图4所示,覆盖盖部22而使芯体3和线圈41、42收纳于壳体2内,来制造电感部件1。
根据上述电感部件1的制造方法,能够通过绝缘树脂体60仅使所需要的部分绝缘,能够控制绝缘树脂体60的量。因此,能够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3从第1、第2绝缘树脂体61、62受到的应力。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电感部件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中,也可以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相比,第1、第2绝缘树脂体在第1线圈与第2线圈之间的空间中相连。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具体而言,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具备:环状的芯体;第1线圈和第2线圈,其相互的卷绕轴线并行地卷绕于芯体,且包括导体部和覆盖该导体部的被膜;第1绝缘树脂体,其对第1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以及第2绝缘树脂体,其对第2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第1线圈的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和第2线圈的导体部的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位于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一侧的上侧端面侧。第1绝缘树脂体和第2绝缘树脂体位于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一侧的上侧端面侧。在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第1绝缘树脂体和第2绝缘树脂体的高度不足第1线圈和第2线圈的高度的1/4。
据此,在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第1绝缘树脂体和第2绝缘树脂体的高度不足第1线圈和第2线圈的高度的1/4,因此能够通过第1、第2绝缘树脂体仅使所需要的部分绝缘,能够控制第1、第2绝缘树脂体的量。因此,能够减少在产生磁致伸缩时芯体从第1、第2绝缘树脂体受到的应力。
第2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相同。
此外,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变更。例如,也可以将第1和第2实施方式各自的特征点进行各种组合。壳体的形状、芯体的形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能够进行设计变更。另外,线圈的数量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能够进行设计变更。

Claims (7)

1.一种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的芯体;
第1线圈和第2线圈,其相互的卷绕轴线并行地卷绕于所述芯体,且包括导体部和覆盖该导体部的被膜;
第1绝缘树脂体,其对所述第1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以及
第2绝缘树脂体,其对所述第2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
所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所述第2绝缘树脂体在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的相互对置的面之间的空间中没有连接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位于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
所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所述第2绝缘树脂体位于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
在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所述第2绝缘树脂体的高度不足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的高度的1/4。
3.一种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的芯体;
第1线圈和第2线圈,其相互的卷绕轴线并行地卷绕于所述芯体,且包括导体部和覆盖该导体部的被膜;
第1绝缘树脂体,其对所述第1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以及
第2绝缘树脂体,其对所述第2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进行覆盖,
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导体部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位于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
所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所述第2绝缘树脂体位于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
在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所述第2绝缘树脂体的高度不足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的高度的1/4。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绝缘树脂体对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一侧的外表面进行覆盖,
所述第1绝缘树脂体的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平坦,
所述第2绝缘树脂体对所述第2线圈的在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一侧的外表面进行覆盖,
所述第2绝缘树脂体的在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平坦。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绝缘树脂体不存在于所述第1线圈的在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另一侧的外表面,
所述第2绝缘树脂体不存在于所述第2线圈的在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另一侧的外表面。
6.一种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
将第1线圈和第2线圈相互的卷绕轴线并行地卷绕于环状的芯体,并将所述第1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的工序;
使所述芯体的所述端面向下并将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浸渍于树脂槽的工序;
保持使所述芯体的所述端面向下的状态,对在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附着的树脂进行加热固化,在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形成第1绝缘树脂体,在所述第2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形成第2绝缘树脂体的工序,
所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所述第2绝缘树脂体在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的相互对置的面之间的空间中没有连接而分离。
7.一种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
将第1线圈和第2线圈相互的卷绕轴线并行地卷绕于环状的芯体,并将所述第1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从被膜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配置于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的工序;
使所述芯体的所述端面向下并将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浸渍于树脂槽的工序;
保持使所述芯体的所述端面向下的状态,对在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附着的树脂进行加热固化,在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形成第1绝缘树脂体,在所述第2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至少局部形成第2绝缘树脂体的工序,
所述第1线圈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导体部的所述暴露的导体部的局部位于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
所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所述第2绝缘树脂体位于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侧,
在所述芯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所述第1绝缘树脂体和所述第2绝缘树脂体的高度不足所述第1线圈和所述第2线圈的高度的1/4。
CN202010980000.8A 2019-09-19 2020-09-17 电感部件和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5306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0636A JP2021048319A (ja) 2019-09-19 2019-09-19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インダクタ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19-170636 2019-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0661A CN112530661A (zh) 2021-03-19
CN112530661B true CN112530661B (zh) 2022-10-04

Family

ID=74846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80000.8A Active CN112530661B (zh) 2019-09-19 2020-09-17 电感部件和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90793A1 (zh)
JP (1) JP2021048319A (zh)
CN (1) CN112530661B (zh)
DE (1) DE1020202116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65471A1 (en) * 2020-11-24 2022-05-26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High current surface mount toroid indu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0695B2 (ja) * 1985-03-11 1994-06-29 株式会社東芝 樹脂モ−ルド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888546B2 (ja) * 1989-07-18 1999-05-10 株式会社東芝 巻線装置
JPH07320969A (ja) * 1994-05-26 1995-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イル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030028B2 (ja) * 1996-12-26 2008-01-09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Smd型回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156703A1 (en) * 2004-01-20 2005-07-21 Mark Twaalfhoven Magnetic toroid connector
US7710228B2 (en) * 2007-11-16 2010-05-04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Electrical inductor assembly
US7990244B2 (en) * 2007-11-16 2011-08-02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Inductor winder
US20090128276A1 (en) * 2007-11-19 2009-05-21 John Horowy Light weight reworkable inductor
TW200929277A (en) * 2007-12-19 2009-07-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mposite inductor
JP5510709B2 (ja) * 2010-01-22 2014-06-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US9153372B2 (en) * 2011-06-27 2015-10-0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Indu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8922311B2 (en) * 2012-09-25 2014-12-30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Electrical indu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ooling an electrical inductor assembly
JP5915518B2 (ja) * 2012-12-26 2016-05-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定子製造方法、コイル捻り治具、及び固定子製造装置
WO2015125620A1 (ja) * 2014-02-24 2015-08-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モジュール
US20160181007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WO2017141838A1 (ja) * 2016-02-15 2017-08-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583542B2 (ja) * 2016-04-01 2019-10-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US10804023B2 (en) * 2016-12-15 2020-10-13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Integrated inductor windings and heat pipes
JP6631584B2 (ja) * 2017-04-20 2020-01-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及び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JP6937992B2 (ja) * 2017-06-08 2021-09-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EP3428937A1 (en) * 2017-07-11 2019-01-16 Premo, S.A. Hollow toroidal magnetic power unit
JP2019134611A (ja) * 2018-01-31 2019-08-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
DE102018111468A1 (de) * 2018-05-14 2019-11-14 Schaffner International AG Drossel mit Stromschienenwindun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90793A1 (en) 2021-03-25
DE102020211683A1 (de) 2021-03-25
CN112530661A (zh) 2021-03-19
JP2021048319A (ja) 2021-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4950B2 (en) Coil component assembly for mass production of coil components and coil components made from coil component assembly
US10446313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11657955B2 (en) Surface mount inductor
US10366819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60045548A (ko)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614207B2 (ja) コイル部品アセンブリ、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161944A (zh) 表面安装电感器
CN112530661B (zh) 电感部件和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2530663B (zh) 电感器部件
CN112151232A (zh) 电感器
JP6489283B2 (ja) 面実装型電子部品の端子構造、及びその端子構造を有する面実装型電子部品、並びに面実装型リアクトル
CN112530662B (zh) 电感部件和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
US11817246B2 (en) Wire-wound coil component and drum core
CN113410023B (zh) 电感部件
CN111128513A (zh) 线圈部件和电子器件
JP2019186523A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US11361898B2 (en) Coil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674969A (zh) 电感器部件
WO2023042512A1 (ja) 電子部品
CN111161943A (zh) 表面安装电感器
WO2023176682A1 (ja) インダクタ部品
US20220310315A1 (en) Inductor
US20220310309A1 (en) Indu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ductor
CN113496811A (zh) 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149637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