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25402A -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25402A
CN112525402A CN202011324315.3A CN202011324315A CN112525402A CN 112525402 A CN112525402 A CN 112525402A CN 202011324315 A CN202011324315 A CN 202011324315A CN 112525402 A CN112525402 A CN 112525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rail vehicle
force measuring
measuring system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43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万秀
张春玉
张猛
冯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243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254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25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2540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8459 priority patent/WO202210539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52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measuring forces due to impac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078Shock-testing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该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包括:第一平板、至少一个传感器组以及匀力板,其中,每个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个传感器,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平板的一侧表面的预设位置。匀力板位于传感器远离第一平板的一侧。可见,本方案中,通过在传感器组的一侧表面设置匀力板,通过匀力板实现分散撞击应力的作用,使得作用到传感器上的冲击力变小,进而提高了传感器的耐冲击力。除此,本方案由于匀力板的存在,还可以使得传感器分布在匀力板的部分区域,使得整个动态测力系统中传感器的总数量要小于现有的将传感器依次平铺的方式中传感器的总数量,可见,本方案能够降低系统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背景技术
列车一旦发生碰撞事故,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因此,会在轨道车辆出厂之前进行碰撞试验。而碰撞试验需要测定车辆碰撞时的撞力分布情况,以便分析撞击部位的结构和受力状况,从而为设计安全列车车身和改进优化车身结构提供实验依据。
发明人发现,目前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中,如图1所示,在碰撞墙1上依次均匀设置多个传感器2,通过传感器获取列车碰撞时的撞击力。其系统成本较高,除此,在该动态测力系统中,轨道车辆直接撞击传感器,而传感器无法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进而使得传感器损坏。
基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既能降低系统成本又能提高传感器的耐冲击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既能降低系统成本又能提高传感器的耐冲击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包括:
第一平板;
至少一个传感器组,每个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表面的预设位置;
匀力板,位于所述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加强筋结构,设置在所述匀力板靠近所述传感器的一侧表面。
可选的,
沿所述传感器的延伸方向,所述加强筋为网格结构。
可选的,
每个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四个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的四个角处。
可选的,
所述第一平板以及所述匀力板的预设位置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传感器的一侧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平板固定,所述传感器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匀力板固定。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加强筋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靠近所述传感器的一侧表面。
可选的,还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传感器组信号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传感器获取的轨道车辆的撞击力。
可选的,还包括:
控制器,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相连,用于基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分析结果,以使所述目标分析结果进行展示。
一种测力方法,应用于任意一项上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包括:
通过所述传感器获取待测车辆的撞击力;
基于所述撞击力,生成所述目标分析结果。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所述程序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传感器获取待测车辆的撞击力;
基于所述撞击力,生成所述目标分析结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该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包括:第一平板、至少一个传感器组以及匀力板,其中,每个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表面的预设位置。匀力板位于所述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可见,本方案中,通过在传感器组的一侧表面设置匀力板,通过匀力板实现分散撞击应力的作用,使得作用到传感器上的冲击力变小,进而提高了传感器的耐冲击力。除此,本方案提供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中,由于匀力板的存在,还可以使得传感器分布在匀力板的部分区域,使得整个动态测力系统中传感器的总数量要小于现有的将传感器依次平铺的方式中传感器的总数量,可见,本方案能够降低系统成本。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中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力墙的受力云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力墙的又一受力云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力墙的又一受力云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力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轨道车辆碰撞测试系统的碰撞墙通常采用传感器直接进行撞击试验,或者加盖一层防护盖,将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测力墙上,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测量。而发明人发现,采用传感器依次均匀排布会导致系统成本过高且无法承受大力值冲击等问题。
基于此,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包括:第一平板11、至少一个传感器组12以及匀力板13。
其中,每个所述传感器组12包括至少两个传感器121,所述传感器121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11的一侧表面的预设位置。匀力板13位于传感器121远离所述第一平板11的一侧。
可见,本方案中,通过在传感器组的一侧表面设置匀力板,通过匀力板实现分散撞击应力的作用,使得作用到传感器上的冲击力变小,进而提高了传感器的耐冲击力。除此,本方案提供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中,由于匀力板的存在,还可以使得传感器分布在匀力板的部分区域,使得整个动态测力系统中传感器的总数量要小于现有的将传感器依次平铺的方式中传感器的总数量,即本方案能够降低系统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发明人在研发本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若不安装匀力板,碰撞时,会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即仅接触点能够测试数据,未接触到的传感器不会有测试数据,而试验前的理论分析并不能完整预测出传感器的具体碰撞位置,因此会有很多传感器设置冗余。
其次,单体传感器的量程较小,若为了扩大单体传感器的量程,需增大单体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这为碰撞墙的安装和调试带来许多的困难和不便。除减少传感器数量、扩大测试量程外,匀力板可以有效减少测力时传感器产生的物理形变,保证碰撞墙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为了更大程度的增加匀力板的耐冲击力,本方案提供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如图3所示,还包括:第一加强筋结构21。
该第一加强筋结构21设置在所述匀力板13靠近所述传感器的一侧表面。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沿所述传感器的延伸方向X,所述第一加强筋可以为网格结构。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不进行限定。
可见,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提供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中,由于设置了匀力板,使得作用到传感器上的撞击力进行分散,进而本方案中,只需在匀力板下安装几个传感器即可,进而减少了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的总成本。
除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中,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平板靠近所述传感器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二加强筋结构,进一步加强传感器的耐冲击力。
示意性的,结合图2-图5,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中,每个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四个所述传感器为例对本方案提供的动态测力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如下:
其中,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的四个角处。且,所述第一平板以及所述匀力板的预设位置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传感器的一侧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平板固定,所述传感器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匀力板固定。
除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动态测力系统还可以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以及控制器,其中,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传感器组信号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传感器获取的轨道车辆的撞击力。控制器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相连,用于基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分析结果,以使所述目标分析结果进行展示。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匀力板使用方式包含几种方式,除此,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是否需要使用匀力板,可随需要拆除作为每个传感器独立测试状态,或选择更加适合的组合。除此,匀力板下的传感器的布局可随实际冲击试验的需求合理更改安装个数、分布位置以及量程。布局和使用更加灵活,既可组合也可以分离。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通过测力面板匀力板技术和合理布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能在使用较少的测力传感器的情形下,满足吸能元件和吸能组件的测力需求,整个测力系统可以根据需要上下、左右任意调节,传感器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大大缩短试验准备时间。此外,传感器表面增加了匀力板,单个传感器不容易过载,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承受大力值冲击的问题的同时,减少了对大吨位测力传感器的数量需求。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可根据试验需求,采用匀力板内置传感器布局仿真列车车头结构,仅需在列车主要撞击部位布置传感器,完成测力传感器组在第一平板上的布局。完成碰撞后,测力单元输出的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送入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根据采集数据输出单个测力单元的碰撞力图,也可以定义输出多个测力单元的碰撞力之和,碰撞力能够以二维图、三维直方图的直观方式绘制,如图6-8所示,能够读取全部测力单元的数据,输出整个测力墙的受力云图动画,也可以方便捕捉测力墙受力在各个区域的变化和分布情况,最终实现试验数据和仿真结果的对比。
结合附图可知,三分量测力平台在X方向在施加300kN力情况下,理论分析位移变化量约为0.17mm,Y方向在施加300kN力情况下,理论分析位移变化量约为0.25mm,主方向Z在直径为800mm的范围内施加600kN的力的情况下,位移变化量约为0.87mm。
而碰撞墙要求测试传感器的位移变化量1mm(变形过大会导致冲击力过于集中,影响匀力板下面传感器受力的均匀程度),因此仿真结果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能够满足系统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测力方法,应用于任意一项上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如图9所示,包括步骤:
S91、通过所述传感器获取待测车辆的撞击力;
S92、基于所述撞击力,生成所述目标分析结果。
该测力方法的工作原理请参见上述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在此不重复叙述。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参见的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测力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所述程序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传感器获取待测车辆的撞击力;
基于所述撞击力,生成所述目标分析结果。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包括:
第一平板;
至少一个传感器组,每个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表面的预设位置;
匀力板,位于所述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
一种测力方法,应用于任意一项上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包括:
通过所述传感器获取待测车辆的撞击力;
基于所述撞击力,生成所述目标分析结果。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所述程序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传感器获取待测车辆的撞击力;
基于所述撞击力,生成所述目标分析结果。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该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包括:第一平板、至少一个传感器组以及匀力板,其中,每个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表面的预设位置。匀力板位于所述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可见,本方案中,通过在传感器组的一侧表面设置匀力板,通过匀力板实现分散撞击应力的作用,使得作用到传感器上的冲击力变小,进而提高了传感器的耐冲击力。除此,本方案提供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中,由于匀力板的存在,还可以使得传感器分布在匀力板的部分区域,使得整个动态测力系统中传感器的总数量要小于现有的将传感器依次平铺的方式中传感器的总数量,可见,本方案能够降低系统成本。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平板;
至少一个传感器组,每个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至少两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表面的预设位置;
匀力板,位于所述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加强筋结构,设置在所述匀力板靠近所述传感器的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传感器的延伸方向,所述加强筋为网格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感器组包括四个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的四个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板以及所述匀力板的预设位置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传感器的一侧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平板固定,所述传感器的另一侧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匀力板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加强筋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平板靠近所述传感器的一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传感器组信号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传感器获取的轨道车辆的撞击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相连,用于基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分析结果,以使所述目标分析结果进行展示。
9.一种测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包括:
通过所述传感器获取待测车辆的撞击力;
基于所述撞击力,生成所述目标分析结果。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所述程序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传感器获取待测车辆的撞击力;
基于所述撞击力,生成所述目标分析结果。
CN202011324315.3A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Pending CN1125254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4315.3A CN112525402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PCT/CN2021/118459 WO2022105398A1 (zh) 2020-11-23 2021-09-15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4315.3A CN112525402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25402A true CN112525402A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9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4315.3A Pending CN112525402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25402A (zh)
WO (1) WO20221053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5398A1 (zh) * 2020-11-23 2022-05-27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16270A (ko) * 2010-04-19 2011-10-26 국방과학연구소 전투차량 프레임 구조물의 충격특성 데이터를 획득하기 위한 시험장치
CN102507213A (zh) * 2011-10-31 2012-06-20 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汽车碰撞测力墙
CN103940624A (zh) * 2014-05-09 2014-07-23 中南大学 耦合乘员行为检测的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
CN107449621A (zh) * 2017-09-04 2017-12-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移动式轨道车辆碰撞测力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5402A (zh) * 2020-11-23 2021-03-19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16270A (ko) * 2010-04-19 2011-10-26 국방과학연구소 전투차량 프레임 구조물의 충격특성 데이터를 획득하기 위한 시험장치
CN102507213A (zh) * 2011-10-31 2012-06-20 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汽车碰撞测力墙
CN103940624A (zh) * 2014-05-09 2014-07-23 中南大学 耦合乘员行为检测的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
CN107449621A (zh) * 2017-09-04 2017-12-0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移动式轨道车辆碰撞测力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平等: "轨道车辆大吨位组合式承载结构测力墙设计方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5398A1 (zh) * 2020-11-23 2022-05-27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05398A1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2732B2 (ja) 建造物の地震応答を迅速に評価する光学式層間変位計システム
RU2016119014A (ru)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ы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и контро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JP2020042030A (ja) 自動車の車体表面の凹み及びデントの試験方法
CN100557405C (zh) 齿轮式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保护装置检测试验设备
CN106500900A (zh) 一种拉索索力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WO2015033603A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176051A (zh) 自动泊车系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WO2019111841A1 (ja) 損傷診断装置、損傷診断方法、及び、損傷診断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記録媒体
CN112525402A (zh) 一种轨道车辆碰撞用动态测力系统以及测力方法
CN103776610B (zh) 动态冲击试验装置
CN112326113B (zh) 一种测力天平标定系统和方法
CN105628280A (zh) 装甲车辆综合传动装置应变片测力支撑座
CN106706960B (zh) 一种用于加速度传感器期间核查的坠落试验台及检测方法
CN116223066B (zh) 汽车碰撞假人胸部生物逼真度评估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03090901A (zh) 传感器在线校准方法
CN116164921B (zh) 燃料电池堆的台架振动测试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0836126A (zh) 一种便携式隧道溶洞顶板竖向位移实时监测报警装置
US2011013098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signal
CN111089673B (zh) 一种锁紧释放机构接触力测量方法
CN105180887A (zh) 一种大跨度梁挠曲变形测量方法
CN115371928A (zh) 气囊支架系统、模态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8827185A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身的三维重建装置及三维重建方法
CN113447283B (zh) 一种列车车下减振器的失效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606354B (zh) 装甲车辆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竖直方向受力标定试验台
CN106980013A (zh) 土壤测量试验装置用测量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