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4286A - 光传输系统和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传输系统和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4286A
CN112514286A CN201980051740.9A CN201980051740A CN112514286A CN 112514286 A CN112514286 A CN 112514286A CN 201980051740 A CN201980051740 A CN 201980051740A CN 112514286 A CN112514286 A CN 112514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de
transmission
signal
optica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17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乾哲郎
西泽秀树
冈本圣司
平野章
小林正启
犬塚史一
桑原世辉
田中贵章
北村圭
小田拓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14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42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a supervisory or additional signal
    • H04B10/0779Monitoring line transmitter or line receiver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6Polarisat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传输系统,其是具备光发送装置和经由光传输路径来接收从光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的光接收装置的光传输系统,具备:传输模式选择部,其从作为与传输性能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即传输模式信息的、光发送装置和光接收装置的传输性能所共有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传输模式信息;信号发送部,其基于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而将经调制的信号发送至光接收装置;以及信号接收部,其接收信号,基于传输模式选择部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而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

Description

光传输系统和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传输系统和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8年8月7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148920号而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入于此。
背景技术
伴随着光传输用的数字信号处理(以下称为“DSP”(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 Processing)。)的高功能化,不仅调制方式增加,而且波特率、例如FEC(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等纠错编码的类别、载波数等与传输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增加,传输模式多样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基于训练信号而选择最佳调制方式的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536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具有不能与除了调制方式以外的波特率、纠错编码的类别、载波数等与传输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对应地选择最佳传输模式这一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以提供能够从由传输性能相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确定的传输模式中选择最佳传输模式的技术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光传输系统,其是具备光发送装置和经由光传输路径来接收从前述光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的光接收装置的光传输系统,具备:传输模式选择部,其从作为与传输性能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即传输模式信息的、前述光发送装置和前述光接收装置的前述传输性能所共有的多个前述传输模式信息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前述传输模式信息;信号发送部,其基于所选择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而将经调制的信号发送至前述光接收装置;以及信号接收部,其接收前述信号,基于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所选择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而对所接收的前述信号进行解调。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上述的光传输系统,还具备:信号质量检测部,其检测所接收的前述信号的信号质量;和信号质量判定部,其基于表示前述信号质量检测部所检测到的前述信号质量的信息而判定前述信号的信号质量是否被允许,在由前述信号质量判定部判定为前述信号的信号质量不被允许的情况下,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选择优先级次高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
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上述的光传输系统,前述光发送装置具备: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其将包括该光发送装置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前述光接收装置;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其从前述光接收装置接收包括前述光接收装置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以及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前述光接收装置具备: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其从前述光发送装置接收前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其在前述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接收前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时,将前述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前述光发送装置;以及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上述的光传输系统,前述光发送装置的前述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将前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与作为电力集中于一个以上的特定频率的信号序列的导频音信号重叠并发送至前述信号发送部,前述光接收装置的前述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接收与前述信号接收部所接收的前述导频音信号重叠的前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上述的光传输系统,前述光发送装置的前述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将前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写入至前述信号所包括的主信号的信号帧的预定字段并使其发送至前述信号发送部,前述光接收装置的前述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读出前述主信号的前述信号帧的前述预定字段所包括的前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上述的光传输系统,还具备控制装置,前述控制装置具备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在选择前述传输模式信息的情况下,生成指定所选择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将所生成的前述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发送至前述光发送装置和前述光接收装置,前述光发送装置和前述光接收装置以与从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发送的前述传输模式指定信号相应的传输模式进行动作。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上述的光传输系统,还具备管理装置,前述管理装置具备: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其存储配备于前述光传输路径的各种模块、前述光发送装置和前述光接收装置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以及前述光发送装置和前述光接收装置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和传输设计处理部,其针对每个前述传输模式信息,基于前述物理特性参数而算出传输质量,生成包括基于所算出的传输质量而选择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将所生成的前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发送至前述控制装置,前述控制装置的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从所接收的前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前述传输模式信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其是具备光发送装置和经由光传输路径来接收从前述光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的光接收装置的光传输系统中的传输模式选择方法,从作为与传输性能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即传输模式信息的、前述光发送装置和前述光接收装置的前述传输性能所共有的多个前述传输模式信息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前述传输模式信息,基于所选择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而将经调制的信号发送至前述光接收装置,接收前述信号,基于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所选择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而对所接收的前述信号进行解调。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上述的光传输系统,还具备管理装置,前述管理装置具备: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其存储配备于前述光传输路径的各种模块、前述光发送装置和前述光接收装置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以及前述光发送装置和前述光接收装置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传输设计处理部,其针对每个前述传输模式信息,基于前述物理特性参数而算出传输质量,生成包括基于所算出的传输质量而选择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网络设计信息存储部,其收集包括前述光传输路径的拓扑信息、节点信息、路径信息的任一个或全部的网络信息,存储所收集的前述网络信息;以及网络设计处理部,其针对每个前述传输模式信息,使用前述网络信息来进行要求提高网络利用效率的光通路的容纳设计处理,由此针对每个前述传输模式信息而将附加表示优先级的信息的前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发送至前述控制装置,前述控制装置的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从所接收的前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前述传输模式信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上述的光传输系统,前述控制装置还具备: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其存储配备于前述光传输路径的各种模块、前述光发送装置和前述光接收装置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以及前述光发送装置和前述光接收装置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和传输设计处理部,其针对每个前述传输模式信息,基于前述物理特性参数而算出传输质量,生成包括基于所算出的传输质量而选择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将所生成的前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输出至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从所输出的前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前述传输模式信息。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上述的光传输系统,前述控制装置具备:信号质量检测部,其检测所接收的前述信号的信号质量;和信号质量判定部,其基于前述信号质量检测部所检测到的表示前述信号质量的信息而判定前述信号的信号质量是否被允许,前述传输模式选择部在由前述信号质量判定部判定为前述信号的信号质量不被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优先级次高的前述传输模式信息。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能够从由传输性能相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确定的传输模式中选择最佳传输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发送装置的内部构成和与另外的装置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OTN帧的构成的图(其一)。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纠错编码部的内部构成和与另外的功能部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OTN帧的构成的图(其二)。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送信号格式的构成的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传输模式信息表的数据构成的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的数据构成的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内部构成和与另外的装置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纠错解码部的内部构成和与另外的功能部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的数据构成的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侧系统中的光接收装置与光发送装置的连接关系的图(其一)。
图1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送侧系统中的光发送装置与光接收装置的连接关系的图(其一)。
图1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传输模式选择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送侧系统中的光发送装置与光接收装置的连接关系的图(其二)。
图1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侧系统中的光接收装置与光发送装置的连接关系的图(其二)。
图1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外的构成示例的光发送装置的内部构成和与另外的装置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图1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外的构成示例的光接收装置的内部构成和与另外的装置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图1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传输模式选择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传输模式选择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5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7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依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S的构成的框图。光传输系统S具备发送侧系统T、接收侧系统R和光传输路径3。发送侧系统T具备光发送装置1t、光接收装置2t和多路复用部4T。接收侧系统R具备光接收装置2r和光发送装置1r以及多路复用部4R。
光传输路径3将发送侧系统T与接收侧系统R物理连接。光传输路径3在发送侧系统T与接收侧系统R之间进行信号光的传输。光传输路径3是例如光纤300。多路复用部4T、4R连接至光纤300的两端。
多路复用部4T连接至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和光接收装置2t。多路复用部4R连接至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和光发送装置1r。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所发送的信号光通过光传输路径3传输至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另外,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所发送的信号光通过光传输路径3传输至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多路复用部4T、4R可以是进行波长多路复用的功能部,也可以是不进行波长多路复用的功能部。例如,作为本发明的适用情况,还包括不进行波长多路复用的仅一个波长的发送侧系统T和接收侧系统R的对置的构成。即,还包括如下的构成:在发送侧系统T和接收侧系统R中,不是作为波长多路复用而是作为对光发送装置1t和光接收装置2r进行多路复用的部分(多路复用部)包括多路复用部4T、4R。
在光传输系统S中,光发送装置1t与光接收装置2r成为对置关系、即成为使传输模式一致而将信号光从光发送装置1t发送至光接收装置2r的关系。同样地,光发送装置1r与光接收装置2t成为对置关系。
在图1中,决定发送侧系统T与接收侧系统R之间的传输模式,不过由于通常在上述的对置关系中成为双向相同的传输模式,因而将主要说明的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与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之间以实线表示,而光接收装置2t和光发送装置1r以虚线表示。此外,将发送侧系统视为下游侧、将接收侧系统视为上游侧,在从发送侧向接收侧的上行链路与从接收侧向发送侧的下行链路的传输模式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在下行链路的光接收装置2t与光发送装置1r之间已决定最佳传输模式而成为通常的运用状态,也可以进行与光发送装置t1和光接收装置2r之间同样的处理来决定传输模式。
发送侧系统T的“发送侧”和接收侧系统R的“接收侧”是为了说明的简便名称。其含义表示:光发送装置1t是在进行选择光发送装置1t与光接收装置2r之间的传输模式的处理时发送导频音信号的一侧,光接收装置2r是接收该导频音信号的一侧。因此,相反地在进行选择以虚线表示的光发送装置1r与光接收装置2t之间的传输模式的处理的情况下,接收侧系统R成为发送侧系统,发送侧系统T成为接收侧系统。
(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发送装置的构成)
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和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具备相同构成。以下,边参照图2边以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为例进行说明。
光发送装置1t对作为发送对象的信息的主信号进行调制而生成信号光,将所生成的信号光送出至光传输路径3。如图2所示,光发送装置1t具有利用两个正交的极化波(即,X极化波和Y极化波)来并行地传输主信号的构成。
光发送装置1t具备分帧部11t、纠错编码部12t、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多路复用部14t-1、14t-2、电光转换部15t-1、15t-2、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时钟控制部17t、控制信息调制部18t和控制部10t。此外,在图2中,将包括分帧部11t、纠错编码部12t、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多路复用部14t-1、14t-2、电光转换部15t-1、15t-2、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和时钟控制部17t的构成称为信号发送部110t。
分帧部11t接收连接至光发送装置1t的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路由器或Ethernet(以太网)(注册商标)交换机等IP类装置所发送的客户端信号,形成包括所接收的客户端信号的信号帧。作为信号帧,例如适用如图3所示的ITU-T G.709建议的OT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帧40。分帧部11t在OTN帧40的信号帧中将为了进行监视而使用的信息等写入至开销部41,将所接收的客户端信号写入至负载部42。
纠错编码部12t接受来自控制部10t的纠错编码指定信号,对分帧部11t所输出的信号帧进行纠错编码指定信号所表示的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而生成纠错编码。另外,纠错编码部12t将所生成的纠错编码写入至OTN帧40的纠错编码部43。例如,如图4所示,纠错部12t具备外编码纠错编码部121t、内编码纠错编码部122t和主信号分离部123t。
内编码纠错编码部122t例如进行基于软判定纠错技术的编码。在此,软判定纠错技术是以多个阈值辨别信号而进行兼具“接近0的1”或“接近1的1”等表示“盖然率”的似然信息的判定的技术,能够实现接近理想的香农(Shannon)极限的纠错能力。
外编码纠错编码部121t例如进行基于硬判定纠错技术的编码。在此,硬判定纠错技术是以一个阈值辨别信号且作为0或1的任一个值而进行判定的技术。利用内编码纠错编码部122t来进行的软判定纠错技术中,作为实现接近理想的香农极限的纠错能力的代价会容易产生校正后的比特差错率歪斜(裾を引く)的差错平底。因此,通过利用外编码纠错编码部121t来进行的硬判定纠错技术来除去该差错平底,能够实现非常高的纠错能力。照此,将在内编码上使用基于软判定纠错技术的编码且在外编码上级联利用硬判定纠错技术的编码而使用的方式称为级联编码方式。
作为软判定纠错技术,例如适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以下称为“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 Check))。作为硬判定纠错技术,例如适用作为块编码技术的里所(以下称为“RS”(Reed-Solomon)。)编码、BCH(Bose-Chaudhuri-Hocquenghem)编码等。可以在内编码纠错编码部122t、外编码纠错编码部121t的各个中进行比特的排序即交织,进行抗突发差错性的提高。作为示例,可以适用在对于BPSK信号的比特差错率(以下称为“BER”(Bit Error Rate)。)“10-12”下的NCG(净编码增益:Net Coding Gain)为“8.35dB”、FEC开销为“6.7%”的利用RS-FEC纠错技术来进行的编码。
此外,在图4中,以要求高纠错能力的情况为前提,示出适用具备外编码纠错编码部121t和内编码纠错编码部122t的级联编码方式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如图5所示,由外编码纠错编码部121t编码的外编码纠错编码43-1和由内编码纠错编码部122t编码的内编码纠错编码43-2被写入至图3所示的OTN帧40的纠错编码部43。
与此相对,在所要求的纠错能力不那么高的情况下,可以仅具备任一方,例如仅具备进行利用硬判定纠错技术的编码的外编码纠错编码部121t,在此情况下,仅由外编码纠错编码部121t编码的外编码纠错编码43-1被写入至纠错编码部43。
在纠错编码部12t中,主信号分离部123t将内编码纠错编码部122t所输出的串行信号转换成并行信号而生成作为两个二进制序列的信息的X极化波用和Y极化波用的主信号。另外,主信号分离部123t将所生成的X极化波用的主信号输出至主信号调制部13t-1,将所生成的Y极化波用的主信号输出至主信号调制部13t-2。
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各个从控制部10t接受调制方式信号,基于调制方式信号所表示的调制方式(即,映射规则)而调制作为纠错编码部12t所输出的主信号的各自对应的X极化波用的主信号和Y极化波用的主信号。另外,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通过调制而生成发送符号序列,将所生成的发送符号序列输出至各自连接的多路复用部14t-1、14t-2。作为调制方式,适用例如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或Q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QAM(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调制等。此外,适用的调制方式也可以是除了这些调制方式以外的调制方式。
X极化波用的多路复用部14t-1将主信号调制部13t-1所输出的X极化波用的发送符号序列调入,并将控制信息调制部18t所输出的既定信号调入。另外,多路复用部14t-1针对每个所调入的X极化波用的发送符号序列插入调入的既定信号,由此进行时分多路复用而生成X极化波用的信号序列。
Y极化波用的多路复用部14t-2将主信号调制部13t-2所输出的Y极化波用的发送符号序列调入,并将控制信息调制部18t所输出的控制信号调入。另外,多路复用部14t-2针对每个所调入的Y极化波用的发送符号序列插入所调入的控制信号,由此进行时分多路复用而生成Y极化波用的信号序列。
电光转换部15t-1进行多路复用部14t-1所输出的X极化波用的信号序列的电光转换,将X极化波用的光信号输出至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电光转换部15t-2进行多路复用部14t-2所输出的Y极化波用的信号序列的电光转换,将Y极化波用的光信号输出至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
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连接至光传输路径3的多路复用部4T,对电光转换部15t-1、15t-2各个输出的X极化波用的光信号和Y极化波用的光信号进行极化波多路复用,由此生成经极化波多路复用的时分多路复用的信号光。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将所生成的信号光送出至光传输路径3。关于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送出的信号光50的发送信号格式,如图6所示,进行时分多路复用而在Ns个(Ns≧1,Ns是正整数)作为发送符号序列的主信号信息40-1至40-Ns之间形成Nt个(Nt≧1,Nt是正整数)控制信息45-1至45-Nt。此外,控制信息45-1至45-Nt在信号光50的X极化波中是既定信号,而在信号光50的Y极化波中是控制信号。
时钟控制部17t从控制部10t接受波特率控制信号,设定光发送装置1t在内部具备的时钟的时钟频率,以便主信号的波特率成为由波特率控制信号指定的波特率。例如,如果时钟控制部17t从控制部10t接受将主信号的波特率设为32GBaud的波特率控制信号,则以成为该波特率的方式设定时钟频率。另外,如果时钟控制部17t接受将主信号的波特率从32GBaud的状态变更成64GBaud的波特率控制信号,则超频(Clock up)、即使时钟频率增加而将主信号的波特率设为64GBaud。另外,如果时钟控制部17t接受相反地将主信号的波特率从64GBaud的状态变更成32GBaud的波特率控制信号,则缩频(Clock down)、即使时钟频率减少而将主信号的波特率设为32GBaud。
控制部10t具备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t、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和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在此,边参照图7边对传输模式信息进行说明。传输模式信息是将与传输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例如调制方式、波特率、纠错编码类别的参数组合而成的信息。在图7所示的传输模式信息表1000中,示出例如将六种调制方式、两种波特率以及两种纠错编码类别的参数组合而成的二十四类传输模式信息。另外,在该示例中,在传输模式信息中,也对二十四类组合的每个中的传输容量进行记载。对各个传输模式信息如“传输模式”项目所示的那样赋予“模式1”、“模式2”等传输模式编号。
如图7所示,如“调制方式”的项目所示,六种调制方式是BPSK、QPSK、8QAM、16QAM、32QAM、64QAM。如“波特率”的项目所示,两种波特率是32GBaud、64GBaud。如“纠错编码类别”的项目所示,关于两种纠错编码类别,一个是外编码上组合里所(RS)编码、内编码上组合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LDPC)的RS-LDPC的级联编码FEC。另一个是外编码上组合BCH编码、内编码上组合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LDPC)的BCH-LDPC的级联编码FEC。
光发送装置1t和光接收装置2r的各个预先存储如图7所示的传输模式信息表1000那样的数据构成的表,从而如果在光发送装置1t与光接收装置2r之间仅收发传输模式编号,则各个装置能够与该表对照而特别规定调制方式、波特率、纠错编码类别。例如,在“模式5”的情况下,能够将调制方式特别规定为QPSK,将波特率特别规定为32GBaud,将纠错编码类别特别规定为RS+LDPC。在“模式16”的情况下,能够将调制方式特别规定为16QAM,将波特率特别规定为64GBaud,将纠错编码类别特别规定为BCH+LDPC。另外,存储于传输模式信息表1000的信息不会如图7那样限于二十四类,也可以伴随着技术的进展或新功能的增加而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在传输模式信息表1000中以调制方式、波特率、纠错编码类别三个种类的组合设定二十四类以上的模式,也可以新增加除了调制方式、波特率、纠错编码类别三个种类以外的信息。
在控制部10t中,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t例如预先存储图8所示的数据构成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存储能够在光发送装置1t中传输的传输模式信息。图8示出在图7所示的传输模式信息表1000中作为发送侧所具有的功能而存储纠错编码类别为RS+LDPC的传输模式信息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一个示例。
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作为发送信息而生成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该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包括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t存储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传输模式”的项目所存储的全部的传输模式编号。另外,如果从外部供给信息,则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将所供给的信息作为发送信息而调入。
另外,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以发送信息作为信号序列,针对每一比特而对信号序列进行差动编码,将差动编码信号输出至控制信息调制部18t。另外,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生成电力集中于一个以上的特定频率的信号序列,将所生成的信号序列作为既定信号而输出至控制信息调制部18t。
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从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接收包括示出能够在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中传输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该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是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对光发送装置1r发送且光发送装置1r经由光传输路径3来发送至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的信息。另外,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将所接收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
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在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t存储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传输模式”的项目所存储的全部的传输模式编号和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所输出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中提取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
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选择所提取的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中优先级最高的传输模式编号。在此,优先级是表示预先确定的优先程度的信息,例如,包括多值度更高的调制方式、更高的波特率的传输模式信息成为更高的优先级的传输模式信息。例如,在图7所示的传输模式信息表1000所示的传输模式信息中,传输容量大(多值度高且波特率高)的传输模式编号的优先级高。
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在内部具有存储区域,将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使其存储。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进行以下的处理。例如,在通知信号所包括的通知是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情况下,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参照内部的存储区域而选择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优先级次高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通知信号不经由外部回路从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内联地发送至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
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读出表示与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的“调制方式”的项目的调制方式的信息、“波特率”的项目的波特率的值、表示“纠错编码类别”的项目的纠错编码方式的信息。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生成包括表示所读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的调制方式信号而输出至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生成包括所读出的波特率的值的波特率控制信号而输出至时钟控制部17t。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将包括表示所读出的纠错编码方式的信息的纠错编码指定信号输出至纠错编码部12t。
控制信息调制部18t接受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所输出的既定信号和差动编码信号,利用差动编码信号来对既定信号进行调制而生成控制信号。另外,控制信息调制部18t将既定信号输出至X极化波用的多路复用部14t-1,将控制信号输出至Y极化波用的多路复用部14t-2。
既定信号和控制信号在通过多路复用部14t-1、14t-2与主信号进行时分多路复用之后,通过电光转换部15t-1、15t-2转换成光信号。由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对既定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光信号进行极化波多路复用而生成的信号成为作为电力集中于一个以上的特定频率的信号序列的导频音信号。
此外,控制信息调制部18t也可以与上述构成相反,将控制信号输出至X极化波用的多路复用部14t-1,将既定信号输出至Y极化波用的多路复用部14t-2。在此情况下,控制信息45-1至45-Nt在信号光50的X极化波中成为控制信号,在信号光50的Y极化波中成为既定信号。
(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构成)
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和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具备相同构成。以下,边参照图9边以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为例而进行说明。
光接收装置2r接收光发送装置1t送出且光传输路径3传输的信号光。另外,光接收装置2r针对所接收的信号光而使用配备于内部的局部振荡用激光器来进行相干接收,从信号光解调原信号。
光接收装置2r具有图9所示的内部构成,具备极化波分离部21r、光电转换部22r-1、22r-2、AD(模拟到数字:Analog-to-Digital)转换部23r-1、23r-2、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纠错解码部25r、解帧部26r、时钟控制部27r、控制信息解调部210r和控制部20r。此外,在图9中,将包括极化波分离部21r、光电转换部22r-1、22r-2、AD转换部23r-1、23r-2、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纠错解码部25r、解帧部26r和时钟控制部27r的构成称为信号接收部220r。
极化波分离部21r连接至光传输路径3的多路复用部4R,接收光发送装置1t送出且光传输路径3传输的信号光。该信号光如上所述是进行时分多路复用的信号进行极化波多路复用的信号光。另外,极化波分离部21r针对所接收的信号光在光区域中进行极化波分离,分离成两个正交的X极化波和Y极化波,将分离的X极化波和Y极化波的每个输出至光电转换部22r-1、22r-2。
具体而言,极化波分离部21r例如在内部具备极化波分集90度混合耦合器和局部振荡用激光器,使用这些器件来进行极化波分离。极化波分离部21r将分离的X极化波输出至光电转换部22r-1,将分离的Y极化波输出至光电转换部22r-2。
X极化波侧的光电转换部22r-1将极化波分离部21r所输出的X极化波的信号光调入并转换成电模拟信号,将所转换的电模拟信号输出至AD转换部23r-1。Y极化波侧的光电转换部22r-2将极化波分离部21r所输出的Y极化波的信号光调入并转换成电模拟信号,将所转换的电模拟信号输出至AD转换部23r-2。
AD转换部23r-1、23r-2的每个将各自连接的光电转换部22r-1、22r-2所输出的电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由此生成数字接收信号。另外,AD转换部23r-1、23r-2的每个将所生成的数字接收信号输出至各自连接的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另外,AD转换部23r-1、23r-2将所生成的数字接收信号输出至控制信息解调部210r和控制部20r。
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从控制部20r接受调制方式信号,按照与调制方式信号所表示的调制方式对应的解调方式即解映射规则对各自连接的AD转换部23r-1、23r-2所输出的数字接收信号所包括的主信号进行解调。主信号解调部24r-1所解调的主信号成为与X极化波的信号光对应的主信号,主信号解调部24r-2所解调的主信号成为与Y极化波的信号光对应的主信号。
纠错解码部25r从控制部20r接受纠错编码指定信号,针对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所解调的主信号进行与纠错编码指定信号所表示的纠错编码方式对应的解码的处理。纠错解码部25r进行解码处理时所使用的纠错编码也可以使用主信号的OTN帧40的纠错编码部43所包括的纠错编码的信息。
纠错解码部25r与光发送装置1t的纠错编码部12t所具备的外编码纠错编码部121t和内编码纠错编码部122t对应,例如,如图10所示,具备内编码纠错解码部251r和外编码纠错解码部252r。内编码纠错解码部251r例如进行利用LDPC的软判定纠错技术的解码,外编码纠错解码部252r例如进行利用RS-FEC或BCH-FEC等硬判定纠错技术的解码。此外,在光发送装置1t的纠错编码部12t仅具备外编码纠错编码部121t的情况下,纠错解码部25r也仅具备外编码纠错解码部252r。
在纠错解码部25r中,主信号合成部253r将由与主信号解调部24r-1所输出的X极化波的信号光对应的主信号和与主信号解调部24r-2所输出的Y极化波的信号光对应的主信号构成的并行信号转换成串行信号而输出至内编码纠错解码部251r。
解帧部26r从图3所示的OTN帧40的负载部42读出客户端信号,将所读出的客户端信号输出至连接至光接收装置2r的IP路由器或Ethernet(注册商标)交换机等IP类装置。
时钟控制部27r从控制部20r接受波特率控制信号,设定光接收装置2r的时钟的时钟频率,以便接收主信号时的波特率成为由波特率控制信号指定的波特率。例如,如果时钟控制部27r从控制部20r接受将波特率设为32GBaud的波特率控制信号,则以成为该波特率的方式设定时钟频率。另外,如果时钟控制部27r接受将波特率从32GBaud的状态变更成64GBaud的波特率控制信号,则超频、即使时钟频率增加而将波特率设为64GBaud。另外,如果时钟控制部27r相反地接受将波特率从64GBaud的状态变更成32GBaud的波特率控制信号,则缩频、即使时钟频率减少而将波特率设为32GBaud。
控制信息解调部210r具备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控制信息提取部212r-1、212r-2和差动解码部213r。在控制信息解调部210r中,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将AD转换部23r-1、23r-2的每个所输出的、主信号信息和控制信息被进行时分多路复用而成的数字接收信号调入,从所调入的数字接收信号中基于导频音信号的特定频率检测图6所示的信号光50所包括的控制信息45-1、45-2、……、45-Nt的位置。此外,光发送装置1t所发送的导频音信号的特定频率预先供给至光接收装置2r。另外,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将所检测到的控制信息45-1、45-2、……、45-Nt的位置作为时机信息而输出至控制信息提取部212r-1、212r-2。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控制信息45-1至45-Nt在X极化波中是既定信号,在Y极化波中是控制信号,因而在AD转换部23r-1所输出的数字接收信号的控制信息中包括既定信号,在AD转换部23r-2所输出的数字接收信号的控制信息中包括控制信号。
控制信息提取部212r-1、212r-2的每个基于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所输出的时机信息而从各自连接的AD转换部23r-1、23r-2所输出的数字接收信号中检测包括控制信息45-1、45-2、……、45-Nt的区间,将所检测到的区间的信号输出至差动解码部213r。差动解码部213r使用控制信息提取部212r-1、212r-2所输出的信号来进行差动解码处理,由此生成差动解码信号,将所生成的差动解码信号输出至控制部20r。
控制部20r具备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r、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和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
在控制部20r中,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r预先存储图11所示的数据构成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在光接收装置2r中存储能够传输的传输模式信息。图11示出在图7所示的传输模式信息表1000中存储传输模式编号为“模式1”、“模式5”、“模式9”、“模式13”的传输模式信息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一个示例。
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对差动解码部213r所输出的差动解码信号进行解调而从差动解码信号取得光发送装置1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另外,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将所取得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另外,如果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取得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则将发送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指示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
如果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从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接受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指示信号,则生成包括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r所存储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传输模式”的项目所存储的全部的传输模式编号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另外,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连接至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将所生成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另外,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在将所生成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之后,将检测信号质量的信号质量检测指示信号输出至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
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在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r所存储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传输模式”的项目所存储的全部的传输模式编号和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所输出的光发送装置1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中提取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
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选择所提取的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中优先级最高的传输模式编号。此外,成为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选择时的基准的优先级与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的优先级相同。因此,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按照优先级而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和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按照优先级而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成为相同的传输模式编号。
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在内部具有存储区域,将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使其存储。另外,在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从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接受通知信号的情况下,在通知信号所包括的通知是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情况下,参照内部的存储区域而选择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优先级次高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
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读出表示与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的“调制方式”的项目的调制方式的信息、“波特率”的项目的波特率的值、表示“纠错编码类别”的项目的纠错编码方式的信息。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生成包括表示所读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的调制方式信号而输出至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生成包括所读出的波特率的值的波特率控制信号而输出至时钟控制部27r。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将包括表示所读出的纠错编码方式的信息的纠错编码指定信号输出至纠错解码部25r。
在光发送装置1t中新选择传输模式信息时,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按照新选择的传输模式而进行光发送装置1t所发送的信号光的信号质量的检测。
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在内部具有标志的区域,该标志的初始值是“OFF”。另外,如果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从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接受信号质量检测指示信号,则将标志设定成“ON”。另外,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在标志为“ON”的状态下进行信号质量的检测。此外,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也可以不使用标志。在此情况下,如果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接受信号质量检测指示信号,则使用导频音信号来基于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所检测到的时机信息从控制信息进行OSNR检测。
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例如根据导频音信号的特定频率的强度检测信噪比(以下称为“SN”(Signal-to-Noise)比。),将所检测到的信噪比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此外,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不限于SN比,也可以将特定频率的强度本身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另外,也可以将比特差错率(BER)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另外,将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连接至极化波分离部21r的两个输出端,基于从该输出端得到的光信号检测光信噪比(以下称为“OSNR”(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也可以将所检测到的OSNR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
另外,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也可以作为信号质量检测方法使用从OTDR(光时域反射计: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s)、光谱分析仪、功率计等测定器得到的信息。能够通过从测定器得到的信息而特别规定信号劣化位置或使信号质量检测高精度化,能够得到仅通过现有的光传输系统无法得到的信息。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将测定器与光传输系统S分开准备,也可以作为在光传输系统S中具备测定功能的构成。
另外,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将表示所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信息输出至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且将标志设定成“OFF”。另外,在标志为“OFF”的状态下,在得到来自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的输出的情况下,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不进行信号质量的检测。这是因为并非是在光发送装置1t中新选择传输模式的情况下的数字接收信号。
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基于表示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所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信息和根据所检测到的信号质量预先确定的阈值来判定信号质量是否为被允许的质量。
另外,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在判定为信号质量是被允许的质量的情况下,经由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来将信号质量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内联地发送至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另外,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将该信号质量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
另外,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在判定为信号质量是不被允许的质量的情况下,经由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来将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内联地发送至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另外,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将该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
(关于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
如上所述,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是与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相同的构成。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示出光发送装置1r的各功能部的情况下,将符号的“t”的英文置换成“r”而示出。例如,在示出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选择部的情况下,作为“传输模式选择部103r”而示出。
另外,如上所述,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接收光接收装置2r所发送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而且,光发送装置1r将所接收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经由光传输路径3来发送至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因此,如图12所示,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连接至光接收装置2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然后,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接收光接收装置2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所发送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将所接收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作为发送信息调入。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以发送信息作为信号序列,针对每一比特而对信号序列进行差动编码,将差动编码信号输出至控制信息调制部18r。另外,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生成电力集中于一个以上的特定频率的信号序列,将所生成的信号序列作为既定信号而输出至控制信息调制部18r。由此,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与导频音信号重叠,通过光传输路径3而传输到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
(关于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
如上所述,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是与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相同的构成。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示出光接收装置2t的各功能部的情况下,将符号的“r”的英文置换成“t”而示出。例如,在示出光接收装置2t的传输模式选择部的情况下,作为“传输模式选择部203t”而示出。
另外,如上所述,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接收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所发送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然后,光接收装置2t将所接收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因此,如图13所示,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t连接至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
光接收装置2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t对差动解码部213t所输出的差动解码信号进行解调而从差动解码信号取得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然后,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t将所取得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由此,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能够取得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传输模式选择处理)
图14是示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S来进行的传输模式选择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虚线的箭头表示光发送装置1t与光接收装置2r之间的信息的收发。
(光发送装置1t的步骤ST1的处理)
光发送装置1t的控制部10t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接受由利用者进行的操作或根据光发送装置1t的启动的时机而开始处理。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生成包括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t存储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传输模式”的项目所存储的全部的传输模式编号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以所生成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作为信号序列,针对每一比特而对信号序列进行差动编码,将差动编码信号输出至控制信息调制部18t。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生成电力集中于一个以上的特定频率的信号序列,将所生成的信号序列作为既定信号而输出至控制信息调制部18t。
在此,对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所进行的差动编码进行说明。在差动编码中,在将第n号(n≧0,n是整数)的设定信息设为C(n)(C(n)是1或0的两个值)时,如下式(1)所示,第n号的输出(差动编码信号)D(n)以 C(n)和D(n-1)的排他性的逻辑和表示。但是,在式(1)中,D(-1)=1。
[数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接着,对既定信号(即,电力集中于特定频率的信号序列)进行说明。作为电力集中于特定频率的信号序列,例如能够使用在IQ平面上相对于原点而成为点对称的关系的交变信号。作为一个示例,在生成BPSK信号的情况下,使用如-S、S、-S、S、……、-S、S那样使两个信号点交替地重复的交变信号即可。
另外,在生成QPSK信号的情况下,如果将信号点作为(实部,虚部)而表示,则使用如(S,S)、(-S,-S)、(S,S)、(-S,-S)、……、(S,S)、(-S,-S)或(S,-S)、(-S,S)、(S,-S)、(-S,S)、……、(S,-S)、(-S,S)那样使两个信号点交替地重复的交变信号即可。在此,S表示任意的实数。另外,(实部α,虚部β)能够作为复数而表示为α+jβ。但是,j是虚数单位。该交变信号能够产生集中于两处的特定频率的电力。
另外,也可以使用如-S、-S、S、S、-S、-S、S、S、……、-S、-S、S、S那样使一个信号各重复两次的交变信号或使用各重复M次(M>0的正数)的交变信号。照此,能够通过对重复多次的交变信号进行乘法运算或卷积而使电力集中于4处以上的特定频率。另外,还能够通过将周期不同的多个正弦波重叠而生成电力集中于两个以上的特定频率的信号。另外,还能够通过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来仅将信号重叠于特定的副载波而生成具有特定频率的信号。而且,还能够通过使用特定频带信号序列和另外的信号序列来扩散而扩大电力集中的频带。
控制信息调制部18t接受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所输出的既定信号和差动编码信号,利用差动编码信号来对既定信号进行调制而生成控制信号。具体而言,在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所输出的既定信号是-S、S、-S、S、……、-S、S的情况下,在差动编码信号为D(n)=1时,控制信息调制部18t作为控制信号而输出-S、S、-S、S、……、-S、S。另外,在差动编码信号为D(n)=0时,控制信息调制部18t使符号反转,作为控制信号而输出S、-S、S、-S、……、S、-S。此外,关于D(n)=1和D(n)=0,符号的反转也可以是相反的,即,在D(n)=1的情况下,输出S、-S、S、-S、……、S、-S,在D(n)=0的情况下,输出-S、S、-S、S、……、-S、S。
控制信息调制部18t将既定信号输出至X极化波用的多路复用部14t-1,将控制信号输出至Y极化波用的多路复用部14t-2。X极化波用的多路复用部14t-1针对主信号调制部13t-1所输出的每个X极化波用发送符号序列而插入控制信息调制部18t所输出的既定信号,由此进行时分多路复用而生成X极化波用的信号序列。Y极化波用的多路复用部14t-2针对主信号调制部13t-2所输出的每个Y极化波用发送符号序列而插入控制信息调制部18t所输出的控制信号,由此进行时分多路复用而生成Y极化波用的信号序列。
电光转换部15t-1、15t-2的每个进行多路复用部14t-1、14t-2所输出的X极化波用和Y极化波用的信号序列的电光转换,将X极化波用和Y极化波用的光信号输出至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
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对电光转换部15t-1、15t-2的每个所输出的X极化波用的光信号和Y极化波用的光信号进行极化波多路复用,由此生成经极化波多路复用的时分多路复用的信号光。此时,在上述的差动编码信号是D(n)=0的情况下,从一个极化波输出的信号内的控制信息成为使另一个极化波的控制信息的相位反转的信号。
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将所生成的信号光送出至光传输路径3。由此,包括重叠有光发送装置1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导频音信号的信号光通过光传输路径3而传输到光接收装置2r。
(光接收装置2r的步骤SR1的处理)
光接收装置2r的极化波分离部21r接收包括通过光传输路径3传输的导频音信号的信号光。极化波分离部21r针对所接收的信号光而在光区域中进行极化波分离,分离成两个正交的X极化波和Y极化波,将分离的X极化波和Y极化波的各个输出至光电转换部22r-1、22r-2。光电转换部22r-1、22r-2的每个将极化波分离部21r所输出的X极化波和Y极化波的信号光调入并转换成电模拟信号,将所转换的电模拟信号输出至各自对应的AD转换部23r-1、23r-2。
AD转换部23r-1、23r-2将各自连接的光电转换部22r-1、22r-2所输出的电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由此生成数字接收信号,将所生成的数字接收信号输出至各自连接的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AD转换部23r-1、23r-2将所生成的数字接收信号输出至控制信息解调部210r的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和控制信息提取部212r-1、212r-2。
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接收AD转换部23r-1、23r-2所输出的经时分多路复用的数字接收信号,从所接收的数字接收信号中基于已知的导频音信号的特定频率而检测图6所示的信号光50所包括的控制信息45-1、45-2、……、45-Nt的位置。
作为检测控制信息45-1、45-2、……、45-Nt的位置的方法,例如,存在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在数字接收信号中将电力集中于特定频率的位置作为控制信息45-1、45-2、……、45-Nt的插入位置而检测的方法。电力集中的位置是例如在算出数字接收信号的特定频率的信号电力且所算出的信号电力超过既定阈值时的位置或在超过既定阈值的信号电力中最大的位置。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将所检测到的位置作为时机信息而输出至控制信息提取部212r-1、212r-2。
控制信息提取部212r-1、212r-2的每个基于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所输出的时机信息从各自连接的AD转换部23r-1、23r-2所输出的数字接收信号中检测包括控制信息45-1、45-2、……、45-Nt的区间,将所检测到的区间的信号输出至差动解码部213r。
差动解码部213r使用控制信息提取部212r-1、212r-2所输出的信号来进行差动解码处理,生成差动解码信号,将所生成的差动解码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例如,如果将第n号帧中的控制信息提取部212r-1、212r-2的每个的输出信号设为Rx(n,k)、Ry(n,k),则差动解码信号Z(n)以下式(2)表示。
[数2]
Figure 182553DEST_PATH_IMAGE002
但是,在式(2)中,“*”表示复共轭。另外,“K”表示存储于控制信息提取部212r-1、212r-2的每个的缓存部的数字接收信号的长度,K>k≧0。
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将差动解码部213r所输出的差动解码信号调入,对所调入的差动解码信号进行解调而从差动解码信号取得光发送装置1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在此,如果将第n号帧中的差动解码信号设为Z(n),则判定结果P(n)以下式(3)表示。但是,在式(3)中,第P 个(>0)是判定阈值。
[数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利用上述的控制信息调制部18t、控制信息解调部210r和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来进行的调制解调方法不依赖于调制方式。因此,由于未决定传输模式,因而即使在如不能在光接收装置2r中辨别光发送装置1t所发送的信号光的主信号的调制方式那样的通信环境下,也能够发送光发送装置1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将所取得的光发送装置1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如果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取得光发送装置1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则将发送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指示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
(光接收装置2r的步骤SR2的处理)
如果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从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接受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指示信号,则生成包括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r存储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传输模式”的项目所存储的全部的传输模式编号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将所生成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
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在将所生成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之后,将检测信号质量的信号质量检测指示信号输出至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接受信号质量检测指示信号而将标志设定成“ON”。
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进行与上述的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在步骤ST1中在使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与导频音信号重叠发送时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即,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r使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与导频音信号重叠而经由光传输路径3来发送至光接收装置2t。
(光接收装置2r的步骤SR3的处理)
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的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在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r存储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传输模式”的项目所存储的全部的传输模式编号和从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接受的光发送装置1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中提取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选择所提取的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中优先级最高的传输模式编号。
在图8所示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和图11所示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中,共同的传输模式信息是“模式1”、“模式5”、“模式9”、“模式13”。在此,如果优先级将调制方式的多值度的高低作为第一优先,将波特率的高低作为第二优先,则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从“模式1”、“模式5”、“模式9”、“模式13”中选择包括多值度最高的16QAM的调制方式的“模式13”。
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将作为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的“模式13”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使其存储。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从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读出与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模式13”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读出作为表示所读出的传输模式信息的“调制方式”的项目的调制方式的信息的“16QAM”、“波特率”的项目的波特率的值“32GBaud”、表示“纠错编码类别”的项目的纠错编码方式的信息“RS+LDPC”。
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生成包括表示所读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16QAM”的调制方式信号而输出至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生成包括所读出的波特率的值“32GBaud”的波特率控制信号而输出至时钟控制部27r。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将包括表示所读出的纠错编码方式的信息“RS+LDPC”的纠错编码指定信号输出至纠错解码部25r。
由此,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所选择的传输模式(即,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以16QAM的调制方式进行解调,由时钟控制部27r设定的光接收装置2r的时钟以将波特率设为“32GBaud”的时钟频率进行动作,纠错解码部25r以“RS+LDPC”的方式进行纠错解码。
(光发送装置1t的步骤ST2的处理)
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t,进行与上述的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在步骤SR1中在接收重叠有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导频音信号而取得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时的处理同样的处理。即,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t接收光发送装置1r所发送的导频音信号而取得与导频音信号重叠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t将所取得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接收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将所接收的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
(光发送装置1t的步骤ST3的处理)
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在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t存储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传输模式”的项目所存储的全部的传输模式编号和从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接受的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中提取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
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选择所提取的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中优先级最高的传输模式编号。如上所述,此外,成为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选择时的基准的优先级与光接收装置2r的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的优先级相同。因此,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在步骤SR3中选择与光接收装置2r的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相同的“模式13”的传输模式编号。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将作为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的“模式13”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使其存储。
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从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读出与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模式13”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读出表示所读出的传输模式信息的“调制方式”的项目的调制方式的信息“16QAM”、“波特率”的项目的波特率的值“32GBaud”、表示“纠错编码类别”的项目的纠错编码方式的信息“RS+LDPC”。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生成包括表示所读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16QAM”的调制方式信号而输出至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生成包括所读出的波特率的值“32GBaud”的波特率控制信号输出至时钟控制部17t。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将包括表示所读出的纠错编码方式的信息“RS+LDPC’的纠错编码指定信号输出至纠错编码部12t。
由此,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以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所选择的传输模式(即,16QAM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由时钟控制部17t设定的光发送装置1t的时钟以将波特率设为“32GBaud”的时钟频率进行动作,纠错编码部12t以“RS+LDPC”的方式进行纠错编码。
(光发送装置1t的步骤ST4的处理)
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的信号发送部110t进行主信号的生成。即,在信号发送部110t中,分帧部11t将客户端信号调入,将所调入的客户端信号写入至OTN帧40的负载部42,将为了进行监视而使用的信息等写入至开销部41并输出至纠错编码部12t。纠错编码部12t对分帧部11t所输出的信号帧进行从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接受的纠错编码指定信号所表示的“RS+LDPC”的纠错编码方式的编码而生成纠错编码。纠错编码部12t将所生成的纠错编码写入至OTN帧40的纠错编码部43并将OTN帧40输出至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
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的每个通过从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接受的调制方式信号所表示的调制方式“16QAM”而调制作为纠错编码部12t所输出的主信号的各自对应的X极化波用的主信号和Y极化波用的主信号。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通过调制而生成发送符号序列,将所生成的发送符号序列输出至各自连接的多路复用部14t-1、14t-2。多路复用部14t-1、14t-2对主信号的发送符号序列和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多路复用。电光转换部15t-1、15t-2将多路复用部14t-1、14t-2所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对光信号进行极化波多路复用并将光信号送出至光传输路径3。
(光接收装置2r的步骤SR4的处理)
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的极化波分离部21r接收包括通过光传输路径3而传输的主信号的信号光。极化波分离部21r针对所接收的信号光而在光区域中进行极化波分离,分离成两个正交的X极化波和Y极化波,将分离的X极化波和Y极化波的每个输出至光电转换部22r-1、22r-2。光电转换部22r-1、22r-2的每个将极化波分离部21r所输出的X极化波和Y极化波的信号光调入并转换成电模拟信号,将所转换的电模拟信号输出至各自对应的AD转换部23r-1、23r-2。
AD转换部23r-1、23r-2将各自连接的光电转换部22r-1、22r-2所输出的电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而生成数字接收信号。AD转换部23r-1、23r-2将所生成的数字接收信号输出至各自连接的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另外,AD转换部23r-1、23r-2将所生成的数字接收信号输出至控制信息解调部210r的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和控制信息提取部212r-1、212-r-2。
在此,由于标志成为“ON”,因而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使用导频音信号来检测信号质量,例如检测从数字接收信号的特定频率的强度得到的SN比。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将表示所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信息(即,所检测到的SN比的值)输出至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且将标志设定成“OFF”。
(光接收装置2r的步骤SR5、SR6、SR7的处理)
光接收装置2r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基于预先确定的阈值和表示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所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信息而判定信号质量是否为被允许的质量(步骤SR5)。例如,在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是SN比的情况下,在SN比的值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判定为信号质量是被允许的质量(步骤SR5,是)。在判定为信号质量是被允许的质量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将信号质量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r,将信号质量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步骤SR6)。
另一方面,在SN比的值不到阈值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判定为信号质量是不被允许的质量(步骤SR5,否)。在判定为信号质量是不被允许的质量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将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r,将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步骤SR7)。
在从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接受信号质量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的情况下,光接收装置2r的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将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作为在运用中使用的传输模式信息而确定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从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接受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的情况下,光接收装置2r的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进行步骤SR3以后的处理。在步骤SR3中,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从共同的传输模式信息中选择作为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优先级次高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的“模式9”。
(光发送装置1t的步骤ST5、ST6的处理)
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从光接收装置2r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接收通知信号(步骤ST5)。具体而言,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接收从光接收装置2r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输出且从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内联地发送至光接收装置2t的通知信号。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判定所接收的通知信号是否为信号质量允许通知(步骤ST6)。在判定为所接收的通知信号是信号质量允许通知的情况下(步骤ST6,是),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将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作为在运用中使用的传输模式信息而确定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所接收的通信信号不是信号质量允许通知(即,是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情况下(步骤ST6,No),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进行步骤ST3以后的处理,在步骤ST3中,从共同的传输模式信息中选择作为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优先级次高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的“模式9”。
通过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在光传输系统S中,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203r从作为与传输性能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即传输模式信息的光发送装置1t和光接收装置2r的传输性能所共有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传输模式信息。光发送装置1t的信号发送部110t基于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而经由光传输路径3来发送经调制的信号。光接收装置2r的信号接收部220r接收光传输路径3所传输的信号,基于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而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光接收装置2r的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检测信号接收部220r所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光接收装置2r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基于表示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所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信息而判定信号的信号质量是否被允许。在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判定为信号的信号质量不被允许的情况下,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203r选择优先级次高的传输模式信息。
由此,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和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能够从彼此共同地具有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中选择优先级高且信号质量良好的传输模式信息,开始依据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表示的传输模式的运用。如上所述,伴随着光传输用的数字信号处理(DSP)的高功能化,调制方式增加,波特率也变得可变,从而通过传输模式而占有的频带各不相同。而且,附加纠错编码类别这样的参数,从而传输模式多样化。照此,光传输系统S能够从多样的传输模式中选择最佳传输模式。
换言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光发送装置1t接受利用者的操作或在启动的时机将示出该光发送装置所具有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的列表发送至光接收装置2r。如果光接收装置2r从光发送装置1t接收传输模式编号的列表,则将示出该光接收装置所具有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的列表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t,交换示出彼此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的列表。如果交换结束,则光发送装置1t和光接收装置2r从共同的传输模式中选择在在满足信号质量的条件下,多值度更高的调制方式、更高的波特率的传输模式的在收发期间匹配的纠错编码类别的传输模式。该处理的流程是所谓的AutoNegotiation(自动谈判)的处理次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根据该次序进行在最佳传输模式下的链接建立。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在从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对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发送光发送装置1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时,另外在从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对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发送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时,设为使用即使在调制方式不能辨别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收发的导频音信号的构成。因此,即使未预先在发送侧和接收侧进行预先确定调制方式等前处理,也能够例如在除了光发送装置1t以外的装置启动的状态下启动光发送装置1t并且开始上述的图14所示的处理。
此外,作为上述的图14所示的处理的前提,在处于另一种对置关系的光接收装置2t与光发送装置1r之间也选择相同的传输模式,但该前提不是必须的前提条件。与光发送装置1t和光接收装置2r进行图14的处理并行地,光发送装置1r和光接收装置2t进行图14的处理,以便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输模式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本发明。由此,能够与光发送装置1t和光接收装置2r进行最佳传输模式的选择的处理并行地,也在光发送装置1r与光接收装置2t之间进行选择最佳传输模式的处理。
在此情况下,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与光接收装置2t的连接关系成为图15所示的关系。在作为在已在光接收装置2t与光发送装置1r之间完成传输模式的选择的情况下的构成的图13中,光接收装置2t的差动解码部213t仅输出包括“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差动解码信号。与此相对,在并行地进行光发送装置1r和光接收装置2t的图14所示的处理的情况下,光接收装置2t的差动解码部213t进一步输出包括“光发送装置1r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差动解码信号。因此,光接收装置2t中的控制部20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t有必要基于差动解码部213t输出的差动解码信号所包括的信息的内容而分开进行处理。
在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t对差动解码部213t所输出的差动解码信号进行解调而取得“光发送装置1r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信息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203t。另一方面,在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t对差动解码部213t所输出的差动解码信号进行解调而取得“光接收装置2r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信息输出至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t。
另外,由于光接收装置2t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t将“光接收装置2t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因而如图15所示,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
另外,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与光发送装置1r的连接关系成为图16所示的关系。在作为已在光接收装置2t与光发送装置1r之间完成传输模式的选择的情况下的构成的图12中,光接收装置2r的差动解码部213r仅输出包括“光发送装置1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差动解码信号。与此相对,在并行地进行光发送装置1r和光接收装置2t的图14所示的处理的情况下,光接收装置2r的差动解码部213r进一步输出包括“光接收装置2t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差动解码信号。因此,控制部20r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有必要基于差动解码部213r输出的差动解码信号所包括的信息的内容而分开进行处理。
在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对差动解码部213r所输出的差动解码信号进行解调而取得“光发送装置1t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信息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另一方面,在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对差动解码部213r所输出的差动解码信号进行解调而取得“光接收装置2t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信息输出至光发送装置1r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102r。
照此,有必要在光发送装置1t与光接收装置2r之间和在光发送装置1r与光接收装置2t之间并行地进行图14的处理的情况是各自所具有的传输模式不同的情况。与此相对,例如,在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和光接收装置2t一体地构成而能够传输的传输模式的种类一致,或者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和光发送装置1r一体地构成而能够传输的传输模式的种类一致的情况下,没必要并行地进行图14的处理。这是因为能够仅通过利用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和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来进行的图14所示的处理来同时选择在光发送装置1t与光接收装置2r之间和在光发送装置1r与光接收装置2t之间的最佳传输模式。但前提是从光传输路径3的发送侧系统T向接收侧系统R的路径的传输质量和从接收侧系统R向发送侧系统T的路径的传输质量不存在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在从接收侧系统R向发送侧系统T的路径的传输质量比从发送侧系统T向接收侧系统R的路径的传输质量更大程度地变差的情况下,存在在光发送装置1t和光接收装置2r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中无法正常地进行从光发送装置1r向光接收装置2t的传输的可能性。此外,也可以在图14所示的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的步骤SR6的处理之后,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发送表示以最终选择的传输模式完成传输模式选择处理的响应信号,在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能够正常地接收该响应信号的情况下,过渡至通常的运用状态。在此,“传输质量”指在接收侧系统R接收信号时的OSNR。
(第一实施方式的另外的构成示例)
也可以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S中,将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置换成图17所示的光发送装置1ta,将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置换成图18所示的光接收装置2ra。
在图17所示的光发送装置1ta中,对与光发送装置1t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标号,以下对不同构成进行说明。光发送装置1ta不具备光发送装置1t所具备的控制信息调制部18t和多路复用部14t-1、14t-2。光发送装置1ta代替分帧部11t而具备分帧部11ta,代替控制部10t而具备控制部10ta。控制部10ta代替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而具备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a。
此外,在图17中,将包括分帧部11ta、纠错编码部12t、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电光转换部15t-1、15t-2、极化波多路复用部16t和时钟控制部17t的构成称为信号发送部110ta。
在图3所示的OTN帧40的开销部41中,存在由标号410、411表示的两处RES(保留:Reserved)的字段。RES410、411是为了将来的标准化而利用的预定字段。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a将发送至光接收装置2ra的光发送装置1ta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输出至分帧部11ta,分帧部11ta形成OTN帧40,在将为了进行监视而使用的信息等写入至开销部41时,将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a所输出的光发送装置1ta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写入至RES410、411的字段。由此,光发送装置1ta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作为主信号的一部分而经由光传输路径3来传输至光接收装置2ra。
在图18所示的光接收装置2ra中,对与光接收装置2r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标号,以下对不同构成进行说明。光接收装置2ra不具备光接收装置2r所具备的控制信息解调部210r。光接收装置2ra代替解帧部26r而具备解帧部26ra,代替控制部20r而具备控制部20ra。控制部20ra代替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而具备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a。
此外,在图18中,将包括极化波分离部21r、光电转换部22r-1、22r-2、AD转换部23r-1、23r-2、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纠错解码部25r、解帧部26ra和时钟控制部27r的构成称为信号接收部220ra。
如果解帧部26ra将纠错解码部25r所输出的已纠错的OTN帧40调入,则从OTN帧40的负载部42读出客户端信号,将所读出的客户端信号输出至连接至光接收装置2r的IP类装置。另外,解帧部26ra读出写入至OTN帧40的开销部41的RES410、411的字段的光发送装置1ta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解帧部26ra将所读出的光发送装置1ta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输出至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a。由此,光接收装置2ra的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a能够取得光发送装置1ta所发送的光发送装置1ta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另外,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a将所取得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203r。另外,如果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a取得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则将发送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指示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202r。
如上所述,在使用OTN帧40的RES410、411的字段来发送信息的情况下,与使用导频音信号的情况不同,在接收侧不能识别发送侧的调制方式的状态下,不能在接收侧解调而取得信息。因此,在光发送装置1ta和光接收装置2ra中,例如有必要预先确定在启动时自动地设定的传输模式的初始值。例如,将多值度和波特率最低的传输模式编号为“模式1”的传输模式作为初始值而预先确定。光发送装置1ta基于初始值的传输模式“模式1”而将经调制的主信号发送至光接收装置2ra,从而光接收装置2ra能够基于初始值的传输模式“模式1”来对所接收的主信号进行解调而取得信息。
另外,在使用OTN帧40的RES410、411的字段来发送信息的情况下,电力不会如使用导频音信号的情况那样集中于特定频率。因此,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不能将从特定频率的信号的强度得到的SN比或该强度本身作为信号质量而成为检测对象。因此,该另外的构成示例中,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例如将在纠错解码部25r中得到的比特差错率(BER)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而检测。另外,也能够预先作为使用导频音信号的与图2所示的光发送装置1t或图9所示的光接收装置2r同样的构成,将从导频音信号得到的OSNR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而检测,将OTN帧40的RES410、411的字段用于传输模式信息的发送。
在图1的光传输系统S中,在将发送侧系统T的光发送装置1t置换成图17所示的光发送装置1ta且将接收侧系统R的光接收装置2r置换成图18所示的光接收装置2ra的情况下,处于另一种对置关系的从光发送装置1r向光接收装置2t的发送通过导频音信号而发送信息。因此,成为使用OTN帧40的RES410、411的字段的收发和利用导频音信号来进行的收发并用的构成。另外,也可以相反地,在图1的构成中,光发送装置1t和光接收装置2r依然作为使用导频音信号的构成,将处于另一种对置关系的光发送装置1r和光接收装置2t置换成使用OTN帧40的RES410、411的字段的构成。
另外,在图1的光传输系统S中,也可以将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和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置换成使用上述的OTN帧40来收发发送侧和接收侧的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光接收装置2ra或光发送装置1ta的构成的装置。通过如此构成,光发送装置1ta与光接收装置2ra和光发送装置1ra与光接收装置2ta之间的发送侧和接收侧的传输模式候补信息的收发全都使用OTN帧40的RES410、411的字段来进行。
另外,也可以适用兼备光发送装置1t的构成、光发送装置1ta的构成的光发送装置和兼备光接收装置2r的构成、光接收装置2ra的构成的光接收装置。照此,从而能够使用导频音信号和OTN帧40的RES410、411的字段的两个系统来发送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或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因而能够提高可靠性。不仅提高可靠性,而且将OSNR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而检测,因而还能够实现使用导频音信号并将OTN帧40的RES410、411的字段的方面用于传输模式信息的发送这样的灵活的实施方式。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光接收装置2r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将通知信号内联地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t的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但本发明的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对于通知信号,也可以使用接收侧系统R的光发送装置1r和发送侧系统T的光接收装置2t来从光接收装置2r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t。
(第二实施方式)
图1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Sb的构成的框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标号,以下对不同构成进行说明。光传输系统Sb具备光发送装置1b、光接收装置2b、光传输路径3b和控制装置6。光传输路径3b具有光纤300,将光发送装置1b所输出的信号光传输至光接收装置2b。控制装置6和光发送装置1b以及控制装置6和光接收装置2b例如通过专用回路或互联网等通信回路而连接。
控制装置6是具备例如SDN(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控制器或现有类型的操作系统的装置,具备传输模式选择部60、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61和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61也可以预先存储例如图8所示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和图11所示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也可以从光发送装置1b和光接收装置2b的任一个收集信息。
传输模式选择部60在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61所存储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中提取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60选择所提取的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中优先级最高的传输模式编号。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优先级被预先确定,例如,与包括多值度更高的调制方式、更高的波特率的传输模式信息对应的传输模式编号成为更高的优先级。
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60在内部具有存储区域,将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使其存储。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60生成包括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b和光接收装置2b。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60在从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接收通知信号的情况下,在通知信号所包括的通知是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情况下,参照内部的存储区域而选择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优先级次高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的通知信号的输出目的地是传输模式选择部60。
光发送装置1b具备信号发送部110b和控制部10b。信号发送部110b连接至光传输路径3b,例如,具有在图17所示的信号发送部110ta的构成中将分帧部11ta置换成图2的分帧部11t的构成。
控制部10b具备传输模式接收部120和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b。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b预先存储图8所示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传输模式接收部120接受控制装置6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所发送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从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b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读出传输模式指定信号所包括的传输模式编号的传输模式信息。另外,传输模式接收部120基于所读出的传输模式信息而将调制方式信号输出至信号发送部110b的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将纠错编码指定信号输出至纠错编码部12t,将波特率控制信号输出至时钟控制部17t。
光接收装置2b具备信号接收部220b和控制部20b。信号接收部220b连接至光传输路径3b,例如具有图9所示的光接收装置2r的信号接收部220r的构成。
控制部20b具备传输模式接收部230、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b和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b预先存储图11所示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传输模式接收部230接受控制装置6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所发送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从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b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读出传输模式指定信号所包括的传输模式编号的传输模式信息。另外,传输模式接收部230基于所读出的传输模式信息而将调制方式信号输出至信号接收部220b的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将纠错编码指定信号输出至纠错解码部25r,将波特率控制信号输出至时钟控制部27r。
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进行信号质量的检测。另外,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将表示所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信息输出至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
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例如将使用导频音信号来从控制信息检测的OSNR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而检测。此外,也可以将在纠错解码部25r中得到的比特差错率(BER)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
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也可以与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同样地作为信号质量检测方法而使用从OTDR、光谱分析仪、功率计等测定器得到的信息。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传输模式选择处理)
图20是示出利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Sb来进行的传输模式选择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虚线的箭头表示在光发送装置1b、控制装置6以及光接收装置2b之间的信息的收发。
控制装置6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接受由利用者进行的操作或根据控制装置6的启动的时机或光发送装置与光接收装置的连接的时机而开始处理。传输模式选择部60从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61读出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步骤SCb1)。
传输模式选择部60在所读出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中提取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传输模式选择部60选择所提取的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中优先级最高的传输模式编号,将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使其存储(步骤SCb2)。
传输模式选择部60生成包括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输出至光发送装置1b和光接收装置2b(步骤SCb3)。光发送装置1b的传输模式接收部120接收控制装置6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所发送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步骤STb1)。
光发送装置1b的传输模式接收部120从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b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读出与所接收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包括的传输模式编号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传输模式接收部230基于所读出的传输模式信息而将调制方式信号输出至信号发送部110b的主信号调制部13t-1、13t-2,将纠错编码指定信号输出至纠错编码部12t,将波特率控制信号输出至时钟控制部17t,进行传输模式的设定(步骤STb2)。光发送装置1b的信号发送部110b发送主信号(步骤STb3)。
光接收装置2b的传输模式接收部230接收控制装置6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所发送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步骤SRb1)。利用光发送装置1b来进行的步骤STb1中的接收传输模式指定信号的时机和步骤SRb1的接收传输模式指定信号的时机也可以由于控制装置6与光发送装置1b之间的距离和控制装置6与光接收装置2b之间的距离的差异而存在若干时间差。
光接收装置2b的传输模式接收部230也同样地从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b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读出与所接收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所包括的传输模式编号对应的传输模式信息。传输模式接收部230基于所读出的传输模式信息而将调制方式信号输出至信号接收部220b的主信号解调部24r-1、24r-2,将纠错编码指定信号输出至纠错解码部25r,将波特率控制信号输出至时钟控制部27r,进行传输模式的设定(步骤SRb2)。
光接收装置2b的信号接收部220b接收通过光传输路径3而传输的主信号。光接收装置2b的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检测主信号的信号质量(步骤SRb3)。在此,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将BER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而检测。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将表示所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6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步骤SRb4)。
控制装置6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从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接收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步骤SCb4)。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基于预先确定的阈值和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而判定信号质量是否为被允许的质量(步骤SCb5)。
在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所检测到的BER的值不到阈值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判定为信号质量是被允许的质量(步骤SCb5,是)。在判定为信号质量是被允许的质量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将信号质量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60。传输模式选择部60将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作为在运用中使用的传输模式信息而确定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所检测到的BER的值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判定为信号质量是不被允许的质量(步骤SCb5,否)。在判定为信号质量是不被允许的质量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将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60。在从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接受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的情况下,传输模式选择部60进行步骤SCb2以后的处理。在步骤SCb2中,传输模式选择部60从共同的传输模式信息中选择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优先级次高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在步骤SCb3中,生成包括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而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b和光接收装置2b。
通过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光传输系统Sb的控制装置6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c从作为与传输性能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的传输模式信息的光发送装置1b和光接收装置2b的传输性能所共有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传输模式信息。光发送装置1b的信号发送部110b基于传输模式选择部60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而经由光传输路径3b来发送经调制的信号。光接收装置2b的信号接收部220b接收光传输路径3b所传输的信号,基于传输模式选择部60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而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光接收装置2b的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检测信号接收部220b所接收的信号的信号质量。控制装置6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基于表示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所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信息而判定信号的信号质量是否被允许。在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判定为信号的信号质量不被允许的情况下,传输模式选择部60选择优先级次高的传输模式信息。
由此,控制装置6能够从光发送装置1b和光接收装置2b共同地具有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中选择优先级高且信号质量良好的传输模式信息。然后,控制装置6能够使光发送装置1b和光接收装置2b进行利用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表示的传输模式来进行的运用。即,光传输系统Sb能够从由与多个传输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的组合确定的传输模式中选择最佳传输模式。
换而言之,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控制装置6从光发送装置1b和光接收装置2b所共有的多个传输模式中选择作为多值度更高的调制方式、更高的波特率的传输模式的在收发期间匹配的纠错编码类别的传输模式,由此能够进行在最佳传输模式下的链接建立。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控制装置6选择传输模式信息,将包括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b和光接收装置2。因此,即使是在光接收装置2b侧不能识别光发送装置1b侧的调制方式的状态,也能够不预先在发送侧和接收侧进行预先确定调制方式等前处理就进行图20所示的处理。
(第三实施方式)
图21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Sc的构成的框图。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标号,以下对不同构成进行说明。光传输系统Sc具备光发送装置1c、光接收装置2c、光传输路径3c、控制装置6c和管理装置7。管理装置7和控制装置6c、控制装置6c和光发送装置1c以及控制装置6c和光接收装置2c例如通过专用回路或互联网等通信回路而连接。
光发送装置1c具备信号发送部110b和控制部10c。控制部10c具备传输模式接收部120、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b和信息蓄积部150。信息蓄积部150在内部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区域,也可以将与光发送装置1c有关的信息(例如,通过光发送装置1c的光接口而收发的光信号的发送光水平、接收光水平、中心频率、波长偏移等按时序得到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依次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蓄积,也可以在必要时监测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
光接收装置2c具备信号接收部220b和控制部20c。控制部20c具备传输模式接收部230、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b、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和信息蓄积部250。信息蓄积部250在内部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区域,将与光接收装置2c有关的信息(例如,通过光接收装置2c的光接口而收发的光信号的发送光水平、接收光水平、中心频率、波长偏移等按时序得到的物理特性参数的历史信息)依次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蓄积。
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将使用导频音信号来从控制信息检测的OSNR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而检测。另外,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将表示所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信息输出至控制装置6c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
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也可以与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同样地作为信号质量检测方法而使用从OTDR、光谱分析仪、功率计等测定器得到的信息。
光传输路径3c具有光纤300-T、300-R、WSS(波长选择开关:Wavelength SelectiveSwitch)301-T、301-R、光放大器302-T、302-C、302-R,将光发送装置1c所送出的信号光传输至光接收装置2c。
WSS301-T、301-R是波长选择交换机,也可以将进行波长选择的信号光的中心频率、滤波器带宽、滤波次数、插入损耗、极化波相关损耗(以下,也称为PDL(PolarizationDependent Loss))等按时序得到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依次写入至内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区域而蓄积,也可以在必要时监测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
光放大器302-T、302-C、302-R是放大信号光的放大器,也可以将进行放大的信号光的输入功率水平、输出功率水平、增益、噪声系数(以下称为“NF”(Noise Figure)。)等按时序得到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依次写入至内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区域而蓄积,也可以在必要时监测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
控制装置6c与控制装置6同样地是SDN控制器或具备现有类型的操作系统的装置,具备信息收集部62、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和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信息收集部62经由通信回路来连接至光发送装置1c的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b、信息蓄积部150、WSS301-T、301-R、光放大器302-T、302-C、302-R、光接收装置2c的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b、信息蓄积部250。
另外,信息收集部62从光发送装置1c的信息蓄积部150的内部的存储区域、光接收装置2c的信息蓄积部250的内部的存储区域、WSS301-T、301-R的内部的存储区域和光放大器302-T、302-C、302-R的内部的存储区域读出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将所读出的物理特性参数写入至管理装置7的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而使其存储。
另外,信息收集部62还能够读出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而得到的与光传输路径有关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将其写入至管理装置7的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而使其存储。关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而得到的与光传输路径有关的物理特性参数,存在波长分散、极化波模式分散、极化波相关损耗、非线性系数等。还能够使用这些物理特性参数来进行设定成在某些据点之间连结的光传输路径的光通路的传输设计。
另外,信息收集部62从光发送装置1c的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b和光接收装置2c的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b读出各自所存储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另外,信息收集部62将所读出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写入至管理装置7的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而使其存储。
传输模式选择部60c从包括从管理装置7供给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传输模式编号。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优先级被预先确定,例如与包括多值度更高的调制方式、更高的波特率的传输模式信息对应的传输模式编号成为更高的优先级。
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在内部具有存储区域,将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使其存储。另外,传输模式选择部60c生成包括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c和光接收装置2c。另外,在从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接收通知信号的情况下,在通知信号所包括的通知是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情况下,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参照内部的存储区域而从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中选择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优先级次高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
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接收管理装置7所发送的OSNR的值,将所接收的OSNR的值作为阈值。另外,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基于该阈值和从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接收的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而判定信号质量是否为被允许的质量。
另外,在判定为信号质量是被允许的质量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将信号质量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另外,在判定为信号质量是不被允许的质量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将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60c。
管理装置7具备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和传输设计处理部72。如上所述,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存储由信息收集部62写入的光发送装置1c、光接收装置2c、WSS301-T、301-R、光放大器302-T、302-C、302-R的物理特性参数、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
传输设计处理部72基于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所存储的物理特性参数、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进行基于光发送装置1c与光接收装置2c之间的电平图(level diagram)的网络整体的传输设计处理。
另外,传输设计处理部72作为传输设计处理的结果而算出光发送装置1c与光接收装置2c之间的传输质量,基于所算出的传输质量来将多个传输模式信息作为候补而选择。另外,传输设计处理部72生成包括所选择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输出至控制装置6c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另外,传输设计处理部72作为传输设计处理的结果,算出在光接收装置2c中接收光发送装置1c所发送的信号光时作为信号质量而能够允许的OSNR。另外,传输设计处理部72将所算出的OSNR的值发送至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管理装置的处理)
图22是示出利用第三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7来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进行图22所示的流程图之前,在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中,已通过控制装置6c的信息收集部62而写入有WSS301-T、301-R、光放大器302-T、302-C、302-R、光发送装置1c和光接收装置2c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另外,在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中,通过控制装置6c的信息收集部62而写入有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
管理装置7的传输设计处理部72从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所存储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提取共同的传输模式信息。传输设计处理部72针对所提取的每个传输模式信息而基于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所存储的物理特性参数来进行传输设计处理,算出每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质量(步骤SMc1)。
传输设计处理部72在基于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所存储的物理特性参数而进行传输设计处理时,算出在光接收装置2c中接收光发送装置1c所发送的信号光时的OSNR(步骤SMc2)。
传输设计处理部72基于所算出的传输质量来例如从传输质量高的传输模式信息按顺序将预先确定的数量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作为候补而选择,生成包括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步骤SMc3)。
传输设计处理部72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发送至控制装置6c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将所算出的OSNR的值发送至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步骤SMc4)。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传输模式选择处理)
图23是示出利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Sc来进行的传输模式选择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虚线的箭头表示光发送装置1c、控制装置6c以及光接收装置2c之间的信息的收发。
在图22的步骤SMc4的处理中,管理装置7的传输设计处理部72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发送至控制装置6c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将所算出的OSNR的值发送至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控制装置6c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c接收传输模式候补列表。控制装置6c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接收OSNR的值(步骤SCc1)。
传输模式选择部60c从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将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使其存储(步骤SCc2)。
传输模式选择部60c生成包括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输出至光发送装置1c和光接收装置2c(步骤SCc3)。
在光发送装置1c中的步骤STc1至STc3中,进行与图20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发送装置1b中的步骤STb1至STb3相同的处理。另外,在光接收装置2c中的步骤SRc1至SRc2中,进行与图20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2b中的步骤SRb1至SRb2相同的处理。
光接收装置2c的信号接收部220b接收通过光传输路径3c而传输的主信号。光接收装置2c的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检测主信号的OSNR(步骤SRb3)。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将所检测到的OSNR的值发送至控制装置6c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步骤SRc4)。
控制装置6c的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从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接收OSNR的值(步骤SCc4)。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将在步骤SCc1中从管理装置7的传输设计处理部72接收的OSNR的值作为阈值,基于该阈值和从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接收的OSNR的值而判定信号质量是否为被允许的质量(步骤SCb5)。
例如,在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所检测到的OSNR的值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判定为信号质量是被允许的质量(步骤SCc5,是)。在判定为信号质量是被允许的质量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将信号质量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60c。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将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作为在运用中使用的传输模式信息而确定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OSNR的值不到阈值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判定为信号质量是不被允许的质量(步骤SCc5,否)。在判定为信号质量是不被允许的质量的情况下,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将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在从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接受信号质量不允许通知的通知信号的情况下,传输模式选择部60c进行步骤SCc2以后的处理。在步骤SCc2中,传输模式选择部60c从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中选择在该时刻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优先级次高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编号,在步骤SCc3中生成包括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而发送至光发送装置1c和光接收装置2c。
通过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构成,在光传输系统Sc的管理装置7中,传输设计处理部72针对光发送装置1c和光接收装置2c的传输性能所共有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的每个,基于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所存储的物理特性参数而算出传输质量。传输设计处理部72生成包括基于所算出的传输质量而选择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发送至控制装置6c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c。由此,第三实施方式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c能够选择作为根据基于配备于光传输路径3c的各种模块、光发送装置1c和光接收装置2c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传输设计而要求的传输质量高的传输模式的优先级高且OSNR的值大的最佳传输模式。
(第四实施方式)
图24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Sd的构成的框图。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标号,以下对不同构成进行说明。光传输系统Sd具备光发送装置1c、光接收装置2c、光传输路径3c、控制装置6c和管理装置7d。管理装置7d和控制装置6c,控制装置6c和光发送装置1c以及控制装置6c和光接收装置2c例如通过专用回路或互联网等通信回路而连接。
管理装置7d具备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传输设计处理部72d、网络设计处理部74和网络设计信息存储部73。
传输设计处理部72d与传输设计处理部72同样地进行传输设计处理而生成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传输设计处理部72d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输出至网络设计处理部74。另外,传输设计处理部72d与传输设计处理部72同样地算出在接收光发送装置1c所发送的信号光时作为信号质量而能够允许的OSNR。传输设计处理部72d将所算出的OSNR的值发送至网络设计处理部74。网络设计信息存储部73预先存储光传输路径3的拓扑信息、节点信息、路径信息等。也可以使用控制装置6c的信息收集部62b来收集光传输路径3的网络的拓扑信息、节点信息、路径信息等信息。由此,始终能够收集包括在该时刻的光频利用效率的网络信息。
网络设计处理部74将传输设计处理部72所输出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和OSNR的值调入。另外,网络设计处理部74针对传输模式候补列表所包括的每个传输模式信息而使用网络设计信息存储部73所存储的信息来进行要求提高光频利用效率的光通路的容纳设计处理。光频利用效率是指效率良好地利用有限的光频资源,表示例如分配至某个信号的频率的比率。另外,网络设计处理部74例如基于作为容纳设计处理的结果而得到的每个传输模式信息的光频利用效率,针对传输模式候补列表所包括的每个传输模式信息而附加表示优先级的信息。另外,网络设计处理部74将附加有表示优先级的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60c。
另外,网络设计处理部74将传输设计处理部72所输出的OSNR的值输出至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管理装置的处理)
图25是示出利用第四实施方式的管理装置7d来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进行图25所示的流程图之前,在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中,已通过控制装置6c的信息收集部62而写入有WSS301-T、301-R、光放大器302-T、302-C、302-R、光发送装置1c和光接收装置2c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另外,在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中,通过控制装置6c的信息收集部62而写入有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
管理装置7d的传输设计处理部72d从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提取共同的传输模式信息。传输设计处理部72d基于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所存储的物理特性参数而进行传输设计处理,算出所提取的每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质量(步骤SMd1)。
传输设计处理部72d基于所算出的传输质量例如从传输质量高的传输模式信息按顺序将预先确定的数量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作为候补而选择,生成包括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输出至网络设计处理部74(步骤SMd2)。
在基于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所存储的物理特性参数而进行传输设计处理时,传输设计处理部72d算出在光接收装置2c中接收光发送装置1c所发送的信号光时的OSNR(步骤SMd3)。传输设计处理部72d将所算出的OSNR的值输出至网络设计处理部74。
网络设计处理部74将传输设计处理部72d所输出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和OSNR的值调入。网络设计处理部74针对所调入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所包括的每个传输模式信息,使用网络设计信息存储部73所存储的信息来进行要求提高光频利用效率的光通路的容纳设计处理。网络设计处理部74基于作为容纳设计处理的结果而得到的每个传输模式信息的光频利用效率,按光频利用效率高的顺序,针对传输模式信息而附加表示优先级的信息,以便成为高的优先级(步骤SMd4)。
网络设计处理部74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60c。网络设计处理部74将传输设计处理部72所算出的OSNR输出至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步骤SMd5)。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传输模式选择处理在图23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传输模式选择处理中将控制装置6c的步骤SCc2的处理置换成以下所示的处理,除此之外,进行与图23所示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传输模式候补列表所包括的传输模式信息中,附加表示优先级的信息。因此,在最初的步骤SCc2的处理中,传输模式选择部60c按照在传输模式候补列表所包括的传输模式信息中附加的表示优先级的信息而选择与优先级最高的传输模式信息对应的传输模式编号。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将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使其存储。在第二次以后的步骤SCc2的处理中,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在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中选择内部的存储区域所存储的传输模式编号的优先级次高的传输模式编号,将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编号写入至内部的存储区域而使其存储。
通过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构成,在光传输系统Sd的管理装置7d中,网络设计处理部74针对传输设计处理部72d生成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所包括的每个传输模式信息,基于网络设计信息存储部73所存储的信息而算出表示优先级的信息。控制装置6c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c按照网络设计处理部74所算出的表示优先级的信息而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传输模式信息。
(第五实施方式)
图26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Se的构成的框图。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标号,以下对不同构成进行说明。光传输系统Se具备光发送装置1c、光接收装置2c、光传输路径3c和控制装置6e。控制装置6e和光发送装置1c以及控制装置6e和光接收装置2c例如通过专用回路或互联网等通信回路而连接。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点是:控制装置6e代替信息收集部62而具备信息收集部62e且还具备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e和传输设计处理部72e的点;以及光传输系统Se不具备管理装置7的点。
信息收集部62e经由通信回路来连接至光发送装置1c的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b、信息蓄积部150、WSS301-T、301-R、光放大器302-T、302-C、302-R、光接收装置2c的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b、信息蓄积部250。
另外,信息收集部62e从光发送装置1c的信息蓄积部150的内部的存储区域、光接收装置2c的信息蓄积部250的内部的存储区域、WSS301-T、301-R的内部的存储区域和光放大器302-T、302-C、302-R的内部的存储区域读出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将所读出的物理特性参数写入至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e而使其存储。
另外,信息收集部62e还能够读出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而得到的与光传输路径有关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将其写入至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e而使其存储。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而得到的与光传输路径有关的物理特性参数存在波长分散、极化波模式分散、极化波相关损耗、非线性系数等。还能够使用这些物理特性参数来进行设定成在某些据点之间连结的光传输路径的光通路的传输设计。
另外,信息收集部62e从光发送装置1c的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b和光接收装置2c的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b读出各自所存储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另外,信息收集部62e将所读出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写入至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e而使其存储。
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e存储由信息收集部62e写入的光发送装置1c、光接收装置2c、WSS301-T、301-R、光放大器302-T、302-C、302-R的物理特性参数、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
传输设计处理部72e基于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e所存储的物理特性参数、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进行基于光发送装置1c与光接收装置2c之间的电平图的网络整体的传输设计处理。
另外,传输设计处理部72e作为传输设计处理的结果而算出光发送装置1c与光接收装置2c之间的传输质量,基于所算出的传输质量来将多个传输模式信息作为候补而选择。另外,传输设计处理部72e生成包括所选择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将所生成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输出至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另外,传输设计处理部72e作为传输设计处理的结果,算出在光接收装置2c中接收光发送装置1c所发送的信号光时作为信号质量而能够允许的OSNR。另外,传输设计处理部72e将所算出的OSNR的值输出至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
如上所述,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6e具备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e和传输设计处理部72e,由此执行图22所示的处理。
通过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即使不使用管理装置也能够进行传输设计。其结果能够容易适用于点对点地连结数据中心间的数据中心/互连等,能够提高运用性。
(第六实施方式)
图27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光传输系统Sf的构成的框图。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标号,以下对不同构成进行说明。光传输系统Sf具备光发送装置1c、光接收装置2f、光传输路径3c和控制装置6f。控制装置6f和光发送装置1c以及控制装置6f和光接收装置2f例如通过专用回路或互联网等通信回路而连接。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点是:控制装置6e还具备信号质量检测部204f的点;以及光接收装置2f代替信号接收部220b而具备信号接收部220f且不具备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的点。
信号接收部220f接收通过光传输路径3c而传输的主信号。信号接收部220f基于传输模式选择部60c所选择的传输模式信息而对所接收的主信号进行解调。信号接收部220f将经解调的主信号输出至控制装置6f的信号质量检测部204f。
信号质量检测部204f使用导频音信号来从自信号接收部220f输出的主信号将OSNR作为表示信号质量的信息而检测。信号质量检测部204f将表示所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信息输出至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
信号质量检测部204f也可以与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同样地作为信号质量检测方法而使用从OTDR、光谱分析仪、功率计等测定器得到的信息。
通过上述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构成,没必要针对每个光接收装置2f而准备许多信号质量检测部,在控制装置6f中准备一个信号质量检测部即可。因此,能够削减在光接收装置2f的台数增加的情况下系统整体的成本。另外,还能够谋求将在信号接收部220f中接收的保持原样的原始数据转送至控制装置6f而通过使用深度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来高度分析等功能性的提高。
如上所述,光传输用的DSP的高功能化而导致调制方式增加,波特率也变得可变,从而通过传输模式而占有的频带各不相同。另外,关于由于光技术的进展而导致削减电中继的全透明光网络区域扩大,网络的拓扑也从Point-to-Point(点对点)复杂化为环、网。除了传输设计的观点之外,第四实施方式的传输模式选择部60c不仅进行使光频利用效率提高而谋求网络整体的频率资源的效率化的容纳设计处理,而且对传输模式信息赋予优先级,从高的优先级的传输模式信息按顺序选择。因此,能够选择作为传输质量高的传输模式且光频利用效率高且OSNR的值大的最佳传输模式。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作为传输模式信息,作为使调制方式、波特率、纠错编码类别组合而成的信息,但如果是与传输性能有关的参数,则可以是任何参数,例如也可以包括载波数等参数。
另外,在新开发纠错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能够对传输模式信息的纠错编码类别追加该新纠错技术作为参数来选择。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在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中仅包括传输模式编号而发送,但本发明的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和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中包括传输模式信息本身。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传输模式选择部60、60c在传输模式指定信号中包括传输模式编号而发送,但也可以在传输模式指定信号中包括传输模式信息而发送。通过如此处理,从而光发送装置1b、1c没必要具备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b,同样地光接收装置2b、2c、2f没必要具备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b。取而代之,在第三至第六实施方式中,成为预先使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b所存储的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信息和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200b所存储的接收侧传输模式信息表2001r的信息存储于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中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t作为预先存储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构成,但本发明的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在控制部10t配备接受利用者的操作而将信息写入至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t的写入处理部,该写入处理部接受利用者的操作而将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写入至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t。而且,如果该写入处理部结束发送侧传输模式信息表1001t的写入,则也可以对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101t发送使图14所示的步骤ST1的处理开始的开始指示信号而使图14的处理开始。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示出使用图3所示的ITU-T G.709建议的OTN帧40的示例,但也可以适用如具有预定字段那样的另外的帧。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配备于光接收装置2r、2ra的内部,信号质量检测部204t、204b、204c配备于光接收装置2t、2b、2c的内部,但也可以是配备于测定器等外部的装置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六实施方式中,在信号质量的判定中使用OSNR,但也可以使用BER。
另外,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中,传输设计处理部72或网络设计处理部74算出成为阈值的OSNR,但也可以不算出OSNR,而是预先将预先确定的阈值供给至信号质量判定部205c。
另外,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中,以管理装置7、7d与控制装置6c之间的接口、控制装置6c与光发送装置1c之间的接口、控制装置6c与光接收装置2c的接口、控制装置6c与光传输路径3c的各种模块(即,WSS301-T、301-R、光放大器302-T、302-C、302-R)之间的接口适用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为前提,但也可以是TL-1(事务处理语言1:Transaction Language 1)等现有类型的接口。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信号质量判定部205r、205c进行使用阈值的判定的处理。另外,控制信息检测部211r、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201r也进行使用阈值的判定处理。在这些判定处理中,“是否超过阈值”、“是否不到阈值”、“是否为阈值以上”、“是否为阈值以下”这样的判定处理只不过是一个示例,也可以根据表示成为判定对象的信号质量的信息的种类或阈值的确定方式而分别置换成“是否为阈值以上”、“是否为阈值以下”、“是否超过阈值”、“是否不到阈值”这样的判定处理。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信号质量检测部204r、信号质量检测部204b、信号质量检测部204c也可以将从纠错解码部25r、220b得到的比特差错信息作为信号质量而检测。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二实施方式中,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也可以被包括在控制信息中。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关于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传输模式选择部203t、传输模式选择部60、传输模式选择部60c,选择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中优先级最高的传输模式编号时,以成为传输容量最大的方式选择候补,但也可以将成为低耗电的传输模式的编号或光频利用效率变好的传输模式的编号作为优先级高的传输模式编号而选择。在照此构成的情况下,首先,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传输模式选择部203t、传输模式选择部60、传输模式选择部60c选择共同的传输模式编号中在收发期间要求的传输容量的候补的传输模式编号。在收发期间要求的传输容量也可以预先被设定。例如,如果在收发期间要求的传输容量是200G,则传输容量200G的传输模式编号是“模式7”、“模式8”、“模式13”和“模式14”的四个。传输模式选择部103t、传输模式选择部203t、传输模式选择部60、传输模式选择部60c在所选择的收发期间要求的传输容量的候补中选择耗电变低的传输模式或选择光频利用效率变好的传输模式。耗电变低的传输模式或光频利用效率变好的传输模式也可以预先根据调制方式、波特率和纠错编码类别的任一个的组合而设定。
在上述的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包括“存储部”的名称的功能部(即,传输模式信息存储部100t、100r、200r、200t、100b、200b、61、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71和网络设计信息存储部73)是非易失性存储区域。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信息调制部18t、控制信息解调部210r和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10t、10r、20r、20t、10ta、20ra、10b、20b、10c、20c所包括的各功能部中,除了包括上述的“存储部”的名称的功能部以外的功能部也可以例如是通过在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中执行程序而构成的功能部。
因此,也可以在计算机中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控制信息调制部18t、控制信息解调部210r和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的名称的功能部、即控制部10t、10r、20r、20t、10ta、20ra、10b、20b、10c、20c。在此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用于实现该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并将记录于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读入至计算机系统并执行来实现。此外,在此所述的“计算机系统”作为包括OS或外围设备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另外,“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的存储装置的记录介质。而且,“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还包括如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回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路那样在短时间期间动态地保存程序的记录介质、如成为在此情况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在一定时间保存程序的记录介质。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而且也可以是以与已记录于计算机系统的程序的组合而能够实现前述功能的程序,也可以是使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等可编程逻辑装置来实现的程序。
以上,参照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具体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伴随着高功能化而具有多种多样的传输模式的DSP中,能够不仅包括调制方式,而且还包括波特率、纠错编码类别、载波数等各种参数地选择最佳传输模式。
符号说明
1t、1r……光发送装置、2r、2t……光接收装置、3……光传输路径、4T、4R……多路复用部、9……通信回路、T……发送侧系统、R……接收侧系统、S……光传输系统、300……光纤。

Claims (11)

1.一种光传输系统,其是具备光发送装置和经由光传输路径来接收从所述光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的光接收装置的光传输系统,具备:
传输模式选择部,其从作为与传输性能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即传输模式信息的、所述光发送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的所述传输性能所共有的多个所述传输模式信息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所述传输模式信息;
信号发送部,其基于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而将经调制的信号发送至所述光接收装置;以及
信号接收部,其接收所述信号,基于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而对所接收的所述信号进行解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系统,其中,还具备:
信号质量检测部,其检测所接收的所述信号的信号质量;和
信号质量判定部,其基于表示所述信号质量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信号质量的信息而判定所述信号的信号质量是否被允许,
在由所述信号质量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信号的信号质量不被允许的情况下,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选择优先级次高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光发送装置具备:
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其将包括该光发送装置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的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所述光接收装置;
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其从所述光接收装置接收包括所述光接收装置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的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以及
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
所述光接收装置具备:
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其从所述光发送装置接收所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其在所述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接收所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时,将所述接收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发送至所述光发送装置;以及
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光发送装置的所述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将所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与作为电力集中于一个以上的特定频率的信号序列的导频音信号重叠并发送至所述信号发送部,
所述光接收装置的所述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接收与所述信号接收部所接收的所述导频音信号重叠的所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光发送装置的所述传输模式候补发送部将所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写入至所述信号所包括的主信号的信号帧的预定字段并使其发送至所述信号发送部,
所述光接收装置的所述传输模式候补接收部读出所述主信号的所述信号帧的所述预定字段所包括的所述发送侧传输模式候补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系统,其中,
还具备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
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在选择所述传输模式信息的情况下,生成指定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将所生成的所述传输模式指定信号发送至所述光发送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
所述光发送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以与从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发送的所述传输模式指定信号相应的传输模式进行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传输系统,其中,
还具备管理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具备:
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其存储配备于所述光传输路径的各种模块、所述光发送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以及所述光发送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和
传输设计处理部,其针对每个所述传输模式信息,基于所述物理特性参数而算出传输质量,生成包括基于所算出的传输质量而选择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将所生成的所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从所接收的所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所述传输模式信息。
8.一种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其是具备光发送装置和经由光传输路径来接收从所述光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的光接收装置的光传输系统中的传输模式选择方法,其中,
从作为与传输性能有关的多个参数的组合即传输模式信息的、所述光发送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的所述传输性能所共有的多个所述传输模式信息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所述传输模式信息,
基于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而将经调制的信号发送至所述光接收装置,
接收所述信号,基于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所选择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而对所接收的所述信号进行解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传输系统,其中,
还具备管理装置,
所述管理装置具备:
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其存储配备于所述光传输路径的各种模块、所述光发送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以及所述光发送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
传输设计处理部,其针对每个所述传输模式信息,基于所述物理特性参数而算出传输质量,生成包括基于所算出的传输质量而选择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
网络设计信息存储部,其收集包括所述光传输路径的拓扑信息、节点信息、路径信息的任一个或全部的网络信息,存储所收集的所述网络信息;以及
网络设计处理部,其针对每个所述传输模式信息,使用所述网络信息来进行要求提高网络利用效率的光通路的容纳设计处理,由此针对每个所述传输模式信息而将附加表示优先级的信息的所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从所接收的所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所述传输模式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
传输设计信息存储部,其存储配备于所述光传输路径的各种模块、所述光发送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的物理特性参数的信息以及所述光发送装置和所述光接收装置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和
传输设计处理部,其针对每个所述传输模式信息,基于所述物理特性参数而算出传输质量,生成包括基于所算出的传输质量而选择的多个传输模式信息的传输模式候补列表,将所生成的所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输出至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
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从所输出的所述传输模式候补列表中按优先级高的顺序选择所述传输模式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信号质量检测部,其检测所接收的所述信号的信号质量;和信号质量判定部,其基于所述信号质量检测部所检测到的表示所述信号质量的信息而判定所述信号的信号质量是否被允许,
所述传输模式选择部在由所述信号质量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信号的信号质量不被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优先级次高的所述传输模式信息。
CN201980051740.9A 2018-08-07 2019-06-18 光传输系统和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Pending CN1125142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8920 2018-08-07
JP2018148920 2018-08-07
PCT/JP2019/024152 WO2020031514A1 (ja) 2018-08-07 2019-06-18 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モード選択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4286A true CN112514286A (zh) 2021-03-16

Family

ID=69414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1740.9A Pending CN112514286A (zh) 2018-08-07 2019-06-18 光传输系统和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546064B2 (zh)
EP (2) EP4246834A3 (zh)
JP (2) JP7152682B2 (zh)
CN (1) CN112514286A (zh)
ES (1) ES2960709T3 (zh)
WO (1) WO20200315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93560B2 (en) * 2014-10-10 2020-06-23 Nec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mitter,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method
EP4246834A3 (en) * 2018-08-07 2023-11-01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port system and transport mode selection method
JPWO2022153353A1 (zh) 2021-01-12 2022-07-21
US20240064077A1 (en) 2021-01-13 2024-02-22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elay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11356174B1 (en) * 2021-01-20 2022-06-07 Ciena Corporation Estimating performance margin of a multi-section path using optical signal-to-noise ratio (OSNR)
WO2022230175A1 (ja) * 2021-04-30 2022-11-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接続ノード装置、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接続方法
WO2023112261A1 (ja) * 2021-12-16 2023-06-2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測定方法
JP2024064698A (ja) 2022-10-28 2024-05-14 日本光電工業株式会社 除細動器用電極パッド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96602A1 (en) * 2008-02-05 2009-08-06 Ross Saunders Adjustable Bit Rate Optical Transmission Using Programmable Signal Modulation
CN102342041A (zh) * 2009-03-04 2012-0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传输装置
US20170324496A1 (en) * 2014-11-28 2017-11-09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port system and resource optimization method
CN108352920A (zh) * 2016-01-12 2018-07-31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传输系统、光发送装置以及光接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24585A (en) 1976-08-18 1978-03-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lame-resis ting self-welding wire
US20030099014A1 (en) * 2001-04-26 2003-05-29 Egner Will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design of an optical network
EP2340629B1 (en) * 2008-09-23 2019-06-19 HMD global Oy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29236B2 (en) * 2009-04-08 2013-04-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ransmission of status updates responsive to status of recipient application
JP5277071B2 (ja) * 2009-05-25 2013-08-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光集線装置および光加入者装置
US8699880B2 (en) * 2010-01-21 2014-04-15 Ciena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ceivers for use in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5593840B2 (ja) * 2010-05-28 2014-09-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機および光受信機
JP5803164B2 (ja) * 2011-03-10 2015-11-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器
US20150043364A1 (en) * 2012-02-03 2015-02-12 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 Dynamic routing method in ad-hoc network and network device therefor
JP6348900B2 (ja) 2012-05-10 2018-06-27 バイエル ファーマ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凝固因子xiおよび/またはその活性化形態である因子xiaに結合しうる抗体ならびにその用途
US10580075B1 (en) * 2012-08-16 2020-03-03 Allstate Insurance Company Application facilitated claims damage estimation
US9509484B2 (en) * 2012-10-25 2016-11-29 Sckipio Technologies S.I Ltd Schem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saving in vectored communications
US9337935B2 (en) * 2013-09-08 2016-05-10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s Llc Coded modulation for small step-size variable spectral efficiency
JP5753604B1 (ja) 2014-03-27 2015-07-2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送受信方法
JP6557956B2 (ja) * 2014-09-30 2019-08-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EP3855647B8 (en) * 2014-10-10 2024-05-01 NEC Asia Pacific Pte Ltd. Optical transmitter,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070206B2 (en) * 2014-12-30 2018-09-04 Infinera Corporation Reduction of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WSS) filter-based impairment using differentiated channel modulation formats
US9660752B2 (en) * 2014-12-30 2017-05-23 Infinera Corporation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WSS) based multiplexing architecture
US10069617B2 (en) * 2015-03-02 2018-09-04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om a transmitter device to a plurality of receiver devices
EP3101224B1 (en) * 2015-06-05 2023-07-12 Services Pétroliers Schlumberger Backbone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network management scheme for downho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GB201516759D0 (en) * 2015-09-22 2015-11-04 Univ Aston Mode division multiplex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20170134089A1 (en) * 2015-11-09 2017-05-11 Mohammad Mehdi Mansouri Ra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figuring an optical network
US20190356378A1 (en) * 2017-01-06 2019-11-2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404377B2 (en) * 2017-07-31 2019-09-03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Optical transceiver having switchable mod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ata bandwidths
US10461881B2 (en) * 2017-09-25 2019-10-29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igning modulation format in optical networks
US10355779B2 (en) * 2017-09-25 2019-07-16 Fujitsu Limited Virtual optical network service with guaranteed availability
US10700940B2 (en) * 2017-11-29 2020-06-3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US10595300B2 (en) * 2018-06-15 2020-03-17 Landis+Gyr Innovations, Inc. Channel hopping sequence generation with variable channel width
CN110621048A (zh) * 2018-06-19 2019-12-27 索尼公司 用于卫星通信的用户设备
US20210320856A1 (en) * 2018-07-18 2021-10-14 Telecom Italia S.P.A.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 packet-switch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4246834A3 (en) * 2018-08-07 2023-11-01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port system and transport mode selection method
CN112840631B (zh) * 2018-08-21 2022-04-08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经由数字用户线路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JP7147368B2 (ja) * 2018-08-23 2022-10-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方法
US11212793B2 (en) * 2018-11-06 2021-12-28 T-Mobile Usa, Inc.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using subframes
WO2020136853A1 (ja) * 2018-12-27 2020-07-0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装置及びチャネル状態情報測定方法
US10637570B1 (en) * 2019-01-16 2020-04-28 X Development Llc Adaptive rate modem
EP3996289A1 (en) * 2019-04-11 2022-05-11 Nexite Ltd. Wireless dual-mode identification tag
US11044161B2 (en) * 2019-10-11 2021-06-22 Huawei Technologies Canada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latency-aware embedding of a virtual network onto a substrate optical network
CN113411844B (zh) * 2020-03-17 2022-08-09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装置间侧链路资源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US11595141B2 (en) * 2020-04-17 2023-02-28 Rockwell Collins, Inc. Unified communications link status analyzer apparatus for agile control in contested environments
FR3112254A1 (fr) * 2020-07-01 2022-01-07 Sagemcom Energy & Telecom Sas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 mode de communication entre deux dispositifs voisins d’un reseau.
US20220006491A1 (en) * 2021-06-29 2022-01-06 Sagemcom Energy & Telecom Sas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in a plurality of frequency bands between two neighbouring devices of a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96602A1 (en) * 2008-02-05 2009-08-06 Ross Saunders Adjustable Bit Rate Optical Transmission Using Programmable Signal Modulation
CN102342041A (zh) * 2009-03-04 2012-0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传输装置
US20170324496A1 (en) * 2014-11-28 2017-11-09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port system and resource optimization method
CN108352920A (zh) * 2016-01-12 2018-07-31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传输系统、光发送装置以及光接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46064B2 (en) 2023-01-03
JP7152682B2 (ja) 2022-10-13
EP4246834A2 (en) 2023-09-20
EP3817246A1 (en) 2021-05-05
EP3817246A4 (en) 2022-03-23
US20210314067A1 (en) 2021-10-07
EP4246834A3 (en) 2023-11-01
US20240137128A1 (en) 2024-04-25
JPWO2020031514A1 (ja) 2021-08-02
EP3817246B1 (en) 2023-08-09
WO2020031514A1 (ja) 2020-02-13
JP2022173469A (ja) 2022-11-18
ES2960709T3 (es) 202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52682B2 (ja) 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モード選択方法
US10090962B2 (en) In-band signaling for reconfiguring software defined optics
CN107534517B (zh) 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分组生成第二数据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US9438371B2 (en) Linear dispersion polarization-time codes and equalization in polarization multiplexed coherent optical system
EP304246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cascaded single partity check coding
US201501629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n optical path
JP2016076943A (ja) 高次変調を用いた複数の非同期データストリームの伝達
EP3080936B1 (en) Coded modulation for small step-size variable spectral efficiency
JP2015188165A (ja) 光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送受信方法
WO2013131462A1 (zh) 一种实现对波长标签进行编码的方法和系统
JP4388730B2 (ja) 差分波長分割多重/分離化方法とその装置
US9838148B2 (en) Optical receiver and superimposed signal detecting method
US11812205B2 (en) Optical cross-connect device,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line connection error detection method
EP4214861A1 (en) Messaging channel in a coherent optical dsp frame
CN114726436A (zh) 一种波分复用系统波长通道监测方法及装置
US11658737B2 (en) Messaging channel in a coherent optical DSP frame
US7542674B1 (en) Optical lin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JP5068387B2 (ja) 光送受信システム、光送受信装置および光送受信方法
EP3766197B1 (en) Optical transcei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571221B2 (en)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hierarchical modulation
WO2016156411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