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3398B - 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和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和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13398B
CN112513398B CN201980045119.1A CN201980045119A CN112513398B CN 112513398 B CN112513398 B CN 112513398B CN 201980045119 A CN201980045119 A CN 201980045119A CN 112513398 B CN112513398 B CN 112513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connecting member
building materials
fitting
parallel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51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13398A (zh
Inventor
小林正典
山上重雄
村上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ultural Volume Do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ultural Volume Do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ultural Volume Do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ultural Volume Do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13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3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13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13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1/00Border constructions of opening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Frames to be rigidly mounted in such openings
    • E06B1/02Base frames, i.e. template frames for openings in walls or the like,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securing a further rigidly-mounted frame; Special adaptations of frames to be fixed therei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1/00Border constructions of opening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Frames to be rigidly mounted in such openings
    • E06B1/04Frames for doors, windows, or the like to be fixed in openings
    • E06B1/52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1/00Border constructions of opening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Frames to be rigidly mounted in such openings
    • E06B1/56Fastening frames to the border of openings or to similar contiguous frames
    • E06B1/60Fastening frames to the border of openings or to similar contiguous fram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anchoring means
    • E06B1/6069Separate spacer means acting exclusively in the plane of the opening; Shims; Wedges; Tightening of a complete frame inside a wall ope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70Door lea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96Corner joints or edge joints for windows, doors, or the like frames or wings
    • E06B3/964Corner joints or edge joints for windows, doors, or the like frames or wings using separate connection pieces, e.g. T-connection pieces
    • E06B3/9644L-shaped corner pieces having two articulated or flexible joined legs; Corner joints with variable ang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Corner Units Of Frames Or Wings (AREA)
  • Hinges (AREA)
  • Door And Window Frames Mounted To Opening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用于连接两个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20A)配备有用于连接这些建筑材料的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和平行化装置(45),平行化装置具有用于使这些连接构件(21、22)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平行或近似平行地对准的平行化功能。第一方向是与两个建筑材料之间的间隔的方向(M)和两个建筑材料中的一个的厚度方向两者均正交的方向。平行化装置(45)的平行化功能消除施加在至少一个连接构件(21、22)上的负载。连接构件(21、22)的相对于间隔方向(M)的倾斜角度是由于通过平行化功能进行的消除而彼此背对的倾斜角度(θ1、θ2)。由于该构造,即使该间隔较小,也可以有效地执行用于连接设置为之间具有间隔的两个建筑材料的作业,并且在连接作业之后,可以使得建筑材料中的一个建筑材料相对于另一个建筑材料不能动。

Description

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和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和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和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其可以用于连接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建筑材料,更具体地其可以用于连接位于诸如壁的骨架侧的建筑材料和诸如开口框架的装置侧建筑材料,所述开口框架例如为铰链门装置、滑动门装置或类似装置的门框。
背景技术
以下专利文献1公开了门框被布置在作为建筑物的骨架的壁中,其中门框的内侧是通过铰链门被打开和关闭的出入口。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特开第6-1058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用于将诸如门框的开口框架布置在形成在壁中的开口内侧的作业包括以下作业:将作为用于铰链门的建筑材料的开口框架与形成在壁侧的骨架侧建筑材料以一间隔布置,并通过使用连接构件连接骨架侧建筑材料和开口框架。这种连接作业是用于将开口框架附接到骨架侧建筑材料,以使得所述开口框架不可移动的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以及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用于连接布置为之间具有间隔的两个建筑材料的作业即使当所述间隔较小时也能够由该连接配件和连接方法有效地执行,并且该连接配件和连接方法能够在连接作业之后使一个建筑材料相对于另一个建筑材料不能动。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是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所述连接配件连接两个建筑材料,所述两个建筑材料布置为在这两个建筑材料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连接配件包括: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插入在两个建筑材料之间,并且用作用于连接两个建筑材料的构件;和平行化装置,所述平行化装置具有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在与两个建筑材料中的一个建筑材料的厚度方向和所述间隔的方向两者均垂直的第一方向上对准并且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彼此平行或彼此几乎平行的平行化功能,其中平行化装置可以由被引起以作用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的负载消除平行化功能,以及通过平行化功能的消除能够使通过平行化装置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平行或彼此几乎平行地对准的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的相对于所述间隔的方向的倾斜角度彼此相反。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中,当将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插入在两个建筑材料之间时,平行化装置的平行化功能使这些连接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平行或几乎平行。因此,即使当两个建筑材料之间的间隔较小时,也可以将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充分地插入该间隔中。
此外,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被插入在两个建筑材料之间之后,平行化装置的平行化功能消失,并且这使连接构件相对于所述间隔的方向的倾斜角度彼此相反。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连接两个建筑材料。因此,可以使两个建筑材料中的一个建筑材料相对于另一个建筑材料在第一方向上不能动。
在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中,平行化装置的平行化功能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平行或几乎平行。另外,在这些连接构件被插入在两个建筑材料之间之后,使这些连接构件相对于两个建筑材料之间的间隔的方向的倾斜角度彼此相反。这可以通过将中心轴插入到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每一个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中并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可围绕该中心轴枢转来实现,其中所述中心轴具有沿两个建筑材料中的一个建筑材料的厚度方向的轴向方向。
该中心轴也可以用于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每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两个中心轴。也可以使用共用于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的一个中心轴。使用共用于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的一个中心轴可以通过使用共用构件来减少构件的数量和制造成本。
此外,平行化装置可以是任意装置,只要该装置具有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对准并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彼此平行或几乎平行的平行化功能,并且只要该平行化功能可以由于作用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的负载而消失。该平行化装置的一个示例是突片,该突片形成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朝向另一个连接构件突出,并且与另一个连接构件接触。仅需要使该突片通过作用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的负载而可弯曲,并通过这种弯曲消除平行化功能。
平行化装置的另一个示例是置于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之间的摩擦装置。该摩擦装置的摩擦力用作平行化功能,并且使得可以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对准并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彼此平行或几乎平行。此外,该平行化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当大于摩擦力的负载作用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时平行化功能消失,并且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的相对于两个建筑材料之间的间隔的方向的倾斜角度彼此相反。
平行化装置的又一个示例是突起/凹部装置,所述突起/凹部装置包括形成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一个中的凹部、和形成在另一个连接构件中并且可拆卸地配合在该凹部中的突起。当突起配合在凹部中时,产生平行化功能,因此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可以在第一方向上被对准并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彼此平行或几乎平行。另外,平行化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当上述负载作用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时,平行化功能消失,这是因为突起从凹部脱出,并且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的相对于两个建筑材料之间的间隔的方向的倾斜角度彼此相反。
当使用上述突片作为平行化装置时,还可以在一个连接构件的靠近突片的那部分中形成具有低强度的强度降低部,并使突片通过该强度降低部由较小的负载而可弯曲。
因此,由于突片可以通过作用在一个连接构件上的小负载而容易地从强度降低部弯曲,因此可以容易地对一个连接构件执行操作,以便消除平行化装置的平行化功能。
要说明的是,强度降低部可以是任意部分,只要该部分降低一个连接构件的强度即可。强度降低部的一个示例是形成在一个连接构件中的凹口。强度降低部的另一个示例是形成在一个连接构件中的薄部分。
还可以在突片的两侧形成两个强度降低部。两个强度降低部可以使突片能够由较小的负载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是一种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所述连接方法连接两个建筑材料,所述两个建筑材料布置为在这两个建筑材料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连接方法包括:第一作业步骤:通过形成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平行化装置的平行化功能,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在与所述两个建筑材料中的一个建筑材料的厚度方向和所述间隔的方向两者均垂直的第一方向上对准,并且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彼此平行或彼此几乎平行,并且在这种状态下,将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插入在两个建筑材料之间;第二作业步骤:在所述第一作业步骤之后,通过消除平行化装置的平行化功能,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相对于所述间隔的方向的倾斜角度彼此相反;和第三作业步骤:在所述第二作业步骤之后,通过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连接两个建筑材料。
在该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的第一作业步骤中,在通过平行化装置的平行化功能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对准并且使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彼此平行或几乎平行的状态下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插入在两个建筑材料之间,因此,即使当这些建筑材料之间的间隔较小时,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也能够被充分地插入到该间隔中。
此外,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被插入在两个建筑材料之间之后的第二作业步骤中,平行化装置的平行化功能消失,因此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的相对于两个建筑材料之间的间隔的方向的倾斜角度变得彼此相反。在这种状态下,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在第三作业步骤中连接两个建筑材料。这可以使两个建筑材料中的一个建筑材料相对于另一个建筑材料在第一方向上不能动。
将要通过上面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和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被连接的两个建筑材料可以是任意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的一个示例包括诸如壁的骨架侧建筑材料、和被布置成在水平方向上与该建筑材料相对的开口框架。该开口框架可以是用于铰链门装置的门框、用于滑动门装置的开口框架、和用于将被形成在壁中的通过开口的开口框架中的任一个。此外,两个建筑材料中的一个建筑材料可以是用于容纳通常从门框打开的防火门的门壳。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和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还可以用于连接诸如包括建筑物的中间柱的支柱、横梁、横杆和面板的两个建筑材料,即,本发明可适用于任意建筑材料。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和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可适用于将要在诸如建筑物的结构中新形成的建筑材料,并且还可适用于将要修理的建筑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效果:用于连接布置为之间具有间隔的两个建筑材料的作业即使当该间隔较小时也有效地被执行,并且在连接作业之后使一个建筑材料相对于另一个建筑材料不能动。
附图说明
图1是铰链门装置的整体前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被应用于所述铰链门装置;
图2是示出作为位于铰链门装置侧的建筑材料的门框的整体前视图;
图3是显示第一连接配件和第二连接配件经由辅助构件连接门框和作为骨架侧建筑材料的加强构件的结构的整体前视图,其中所述辅助构件附接到加强构件;
图4是沿图3所示的线S4-S4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显示图3所示的整个第一连接配件的立体图,其中包括图3和4所示的辅助构件;
图6是图5的前视图;
图7A是显示作为第一连接配件和第二连接配件的构成构件的第一连接构件的平面图;图7B是图7A的侧视图;
图7C是图7A的仰视图;
图7D是图7A的后视图;
图8A是显示当负载作用时第一连接构件的平面图;
图8B是图8A的侧视图;
图8C是图8A的仰视图;
图9A是显示作为第一连接配件的构成构件的第二连接构件的侧视图;
图9B是图9A的后视图;
图10是通过实线显示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一连接配件的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彼此平行或几乎平行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11是显示当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处于图10中的实线所指示的状态时的第一连接配件的侧视图;
图12是沿图11所示的线S12-S12截取的截面图;
图13是显示当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如图5和6所示弯曲如狗后腿时的第一连接配件的侧视图;
图14是沿图13所示的线S14-S14截取的截面图;
图15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显示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通过使用联接配件与附接到图4所示的加强构件的辅助构件联接之前的状态;
图16是与图13类似的视图,显示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通过使用联接配件与由双点划线指示的加强构件联接的状态;
图17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显示图16的状态;
图18是显示第一连接配件的第一连接构件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状态下被作为被锁定构件的中心轴锁定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图19是与图16类似的视图,显示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通过使用布置在中心轴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侧的联接配件与附接到加强构件的辅助构件联接的状态;
图20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显示图19的状态;
图21是显示可应用图19和图20所示的联接配件的建筑物的结构的平面剖视图;图22A是显示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构件的侧视图。
图22B是图22A的后视图;以及
图23是显示用于通过使用联接配件联接图22A和图22B中所示的第一连接构件与附接到图4所示的加强构件的辅助构件的负载作用在第一连接构件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图1示出了铰链门装置的整个前视图。在该铰链门装置中,铰链门1附接到门框2,从而可绕铰链3枢转,并且门框2布置在形成于作为建筑物骨架的壁4中的开口4A内。图2示出了铰链门1被附接之前的门框2。如图2所示,门框2是作为出入口11的开口框架,所述出入口11的内侧通过铰链门1打开和关闭。由于本实施例的门框2是四边式框架,因此门框2包括左侧框架构件2A和右侧框架构件2B、上框架构件2C和作为门槛构件的下框架构件2D。框架构件2A、2B、2C和2D预先在工厂中被焊接,并且被运送到安装有铰链门装置的诸如建筑物的结构的建筑现场。
要说明的是,门框2也可以是没有下框架构件2D的三边式框架。
图3示出了门框2布置在图1和图2所示的壁4中的状态。图4是沿着图3中所示的线S4-S4截取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图1和图2中所示的壁4是通过将诸如石膏板的面板6固定在芯构件5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而形成的建筑物骨架。门框2布置在图1和图2所示的形成在壁4内的开口4A内侧。图3示出了在壁4的内部形成的大量的芯构件5中的布置在沿水平方向与门框2的左侧框架构件2A和右侧框架构件2B相对的部分中的芯构件5A和5B、以及布置在沿竖直方向与门框2的上框架构件2C相对的部分中的芯构件5C。
在用于将门框2布置在壁4的开口4A内侧的作业之前,图3和图4中所示的加强构件7预先与芯构件5A、5B和5C联接。另外,辅助构件8通过图4中所示的固定配件9附接到每个加强构件7。曲柄形定位构件10与每个辅助构件8联接。在使每个定位构件10沿门框2的厚度方向(铰链门1和壁4的厚度方向)与加强构件7的两个表面之一接触之后,辅助构件8通过固定配件9附接到加强构件7。因此,每个辅助构件8沿门框2的厚度方向被设置在预定位置中并附接到加强构件7。
在以上说明中,芯构件5、加强构件7和辅助构件8是作为建筑物骨架的壁4的构件,因此芯构件5、加强构件7和辅助构件8是骨架侧建筑材料。另一方面,铰链门1和门框2是将被安装在壁4中的铰链门装置的构件,因此铰链门1和门框2是铰链门装置侧建筑材料。
图3示出了在执行用于将门框2布置在壁4的开口4A内侧的作业之后,门框2通过使用连接配件20经由辅助构件8被连接到加强构件7的状态。多个连接配件20被形成为用于门框2的左侧框架构件2A和右侧框架构件2B以及上框架构件2C中的每一个,并且经由辅助构件8将门框2连接到加强构件7。作为连接配件20,使用多个第一连接配件20A和两个第二连接配件20B。第一连接配件20A包括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而第二连接配件20B包括第一连接构件21,但是不包括第二连接构件22。多个第一连接配件20A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结构。因此,图5和图6作为图3中所示的多个第一连接配件20A的典型示例,示出第一连接配件20A,该第一连接配件20A布置在图4所示的门框2的侧框架构件2A上,并将侧框架构件2A连接到辅助构件8,该辅助构件8附接到与前述芯构件5A联接的加强构件7。图5和图6未示出侧框架构件2A。
要说明的是,图3中所示的两个第二连接配件20B也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结构。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配件20B布置在多个第一连接配件20A的下方,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配件20A竖直地布置在左侧框架构件2A和右侧框架构件2B中的每一个上。
图5示出了第一连接配件20A的透视图,其中包含辅助构件8。图6是图5的前视图。如图4同样所示,第一连接配件20A包括形成为帽子形状的轴承构件23、由轴承构件23支撑的中心轴24、以及上述的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门框2的厚度方向是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并且在轴向方向N上的两个端部用作保持部24A并保持中心轴24。如图4所示,中心轴24作为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共用的插入构件被插入穿过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可以绕中心轴24自由地枢转。此外,第一连接构件21的位于壁4侧的端部通过作为自钻螺钉的联接配件25与辅助构件8联接。同样,第二连接构件22的位于壁4侧的端部通过作为自钻螺钉的联接配件34与辅助构件8联接。
图7A、图7B、图7C和图7D示出了第一连接构件21。图7A、图7B、图7C和图7D分别是第一连接构件21的平面图、侧视图、仰视图和后视图。第一连接构件21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和弯曲而获得的产品。第一连接构件21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连接部26。两个连接部26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彼此分离,并且通过桥接部27彼此联接,其中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是所述桥接部分27的横向尺寸。桥接部27被桥接在两个连接部26的端部之间,所述连接部26的所述端部位于垂直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的整个第一连接构件2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此外,假设垂直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且垂直于整个第一连接构件21的厚度方向的方向是每个连接部26的纵向方向,则每个连接部26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是连接部26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26A和26B到达门框2和作为壁4的骨架的辅助构件8的尺寸。
如图7A和7C所示,每个连接部26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26A和26B中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具有扭转角度90°-α,该扭转角度90°-α作为相对于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垂直的方向朝向第一连接构件21的外侧倾斜的角度。两个连接部26的扭转角度90°-α是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的扭转角度。另一方面,如图7A和图7C所示,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没有如上所述的这种扭转角度。端部26A和26B之间的部分是用于逐渐消除扭转角度90°-α的中间部分26C。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具有作为用于插入中心轴24的插入部的大直径的第一孔28,而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具有用于插入图4所示的联接配件25的小直径的第二孔29。在存在上述扭转角度90°-α的范围内,连接部26还具有用于插入随后参照图19和图20进行说明的联接配件50、51的第三孔30。
此外,桥接部27具有细长孔31。细长孔31在连接部26的纵向方向上是细长的,并且用作形成在桥接部27中以降低桥接部27的强度的强度降低部。
如上所述,第一连接构件21由两个连接部26和桥接在连接部26之间的桥接部27形成,并且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截面是大致U形截面。然而,由于上述扭转角度90°-α,两个连接部26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朝向第一连接构件21的外侧敞开。换句话说,端部26A形成沿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向外敞开的倒V形。
图8A、图8B和图8C示出在沿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彼此相反的方向上的负载W作用在连接部26的位于辅助件8侧的端部26A上的状态。当图4所示的联接配件25将连接部26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与辅助构件8联接时,出现类似这样的状态。当如上所述的负载W作用在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上时,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的图7A和7C所示的扭转角度90°-α减小或消失,并且负载W的影响使桥接部27在桥接部27的厚度方向(整个第一连接构件21的厚度方向)上变形,例如,使桥接部27在突出到第一连接构件21的外侧的方向上弯曲。负载W的影响还在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上产生扭转角度90°-β,该扭转角度作为相对于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垂直的方向朝向第一连接构件21的内侧倾斜的角度,所述端部26B经由中间部26C连接到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扭转角度90°-β是在相对于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彼此相反的方向上的扭转角度。
因此,在整个第一连接构件21中,由两个连接部26的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形成的形状是V形,由于扭转角度90°-β,该V形朝向第一连接构件21的内侧闭合。
要说明的是,细长孔31形成在桥接部27中并降低桥接部27的强度,因此,由于负载W,桥接部27容易变形,例如如上所述地弯曲。因此,更加可靠地发生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的扭转角度90°-α的减小或消除以及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的扭转角度90°-β的生成。
图9A和图9B示出了第二连接构件22。图9A和图9B分别是第二连接构件22的侧视图和后视图。与第一连接构件21类似,第二连接构件22是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板获得的产品。第二连接构件22也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连接部35。两个连接部35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彼此分离,并且通过桥接部36彼此联接,其中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是所述桥接部36的横向尺寸。桥接部36被桥接在两个连接部35的端部之间,所述连接部35的所述端部位于垂直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的整个第二连接构件2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此外,假设垂直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且垂直于整个第二连接构件22的厚度方向的方向是每个连接部35的纵向方向,则每个连接部35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是连接部35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35A和35B到达门框2和作为壁4的骨架的辅助构件8的尺寸。
此外,在每一个连接部35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35A和35B中,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35A相对于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35B稍微朝向第二连接构件22内侧弯曲。在该端部35A和35B中,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35B具有作为用于插入中心轴24的插入部的大直径的第一孔37,而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35A具有作为用于插入图4所示的联接配件34的插入部的小直径的第二孔38。此外,连接部35具有用于插入随后参考图19和图20描述的联接配件50和51的第三孔39。
此外,桥接部36的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36B具有突片40,所述突片朝向中心轴24突出,换句话说,朝向第一连接构件21突出。桥接部36的端部36B具有在靠近突片40的部分中的凹口41。在本实施例的端部36B中,两个凹口41形成在突片40的两侧。要说明的是,如图9B所示,该实施例的突片40被形成为从桥接部36朝向第二连接构件22的沿厚度方向的内侧略微弯曲。
如果负载沿整个第二连接构件22的厚度方向作用在突片40上,则如上所述的形成在第二连接构件22中的突片40能够在该厚度方向上弯曲。桥接部36的端部36B的形成在突片40的两侧的两个凹口41用作用于降低桥接部27中的突片40的近端部的强度的强度降低部。因此,即使作用在突片40上的上述负载较小,突片40也能够被容易地弯曲。
在用于制造门框2的工厂中,包括上述第一连接构件21、第二连接构件22、轴承构件23和中心轴24的第一连接配件20A被组装成图10(第一连接配件20A的前视图)和图11(第一连接配件20A的侧视图)所示的结构。该组装例如通过以下过程被执行:将作为共用插入构件的中心轴24插入到形成在第一连接构件21的连接部26中的第一孔28和形成在第二连接构件22的连接部35中的第一孔37中,进一步将中心轴24插入到帽子形状的轴承构件23中,并且执行在中心轴24的两个端部上形成保持部24A以便防止从轴承构件23移除的过程。
要说明的是,根据该实施例的中心轴24是外螺纹杆,其中许多突起和凹部通过螺纹脊和槽在轴向方向上交替地形成在所述外螺纹杆的表面上。
图12是沿图11所示的线S12-S12截取的截面图。图12示出了由如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构件21、第二连接构件22、轴承构件23和中心轴24组装的第一连接配件20A的截面图。在工厂组装的第一连接配件20A中,形成在第二连接构件22中的突片40与形成在第一连接构件21中的桥接部27的后表面27A接触。因此,中心轴24是共用插入构件的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通过中心轴24连接。此外,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在垂直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的方向上彼此平行或几乎平行。
因此,突片40形成使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在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垂直的方向上对准并使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彼此平行或几乎平行的平行化装置45。另外,如随后将要描述的,当第一连接配件20A插入到图3所示的门框2与作为壁的建筑材料的辅助构件8之间的间隙中时,平行化装置45的平行化功能可以使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在垂直于门框2与辅助构件8之间的间隔的方向以及垂直于门框2的厚度方向(也就是图1和图2所示的壁4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对于布置在门框2的侧框架构件2A和2B中的第一连接配件20A来说是竖直方向,而对于布置在门框2的上框架构件2C中的第一连接配件20A来说是水平方向)上对准,从而使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彼此平行或几乎平行。
如图4所示,在制造门框2的工厂中,上述第一连接配件20A通过焊接等将轴承构件23固定到门框2的左侧框架构件2A和右侧框架构件2B以及上框架构件2C而被附接到门框2。图3所示的第二连接配件20B包括第一连接构件21、轴承构件23和中心轴24,因此,第二连接配件20B具有通过从第一连接配件20A移除第二连接构件22而获得的结构。如上所述的第二连接配件20B也通过将轴承构件23固定到门框2的左侧框架构件2A和右侧框架构件2B而在工厂中被附接到门框2。
在工厂中附接有第一连接配件20A和第二连接配件20B的门框2被运输到图1所示的铰链门装置将被安装的施工现场。之后,在将壁4(参见图2)的面板6(参见图4)附接到芯构件5之前,第一连接配件20A和第二连接配件20B被插入到辅助构件8与门框2的左侧框架构件2A和右侧框架构件2B之间的水平间隔中,并且第一连接配件20A被插入到辅助构件8与门框2的上框架构件2C之间的竖直间隔中。因此,门框2以及第一连接配件20A和第二连接配件20A和20B布置在图1和图2所示的壁4的开口4A内侧。在这种状态下,辅助构件8被附接到与芯构件5A、5B和5C(参见图3)联接的加强构件7,从而形成图2所示的壁4。要说明的是,用于将辅助构件8附接到加强构件7的作业直接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将门框2以及第一连接配件20A和第二连接配件20B布置在壁4的开口4A内侧的作业之前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当执行如上所述的用于将门框2和第一连接配件20A以及第二连接配件20B布置在壁4的开口4A内侧的作业时,对于多个第一连接配件20A中的插入到辅助构件8与门框2的侧框架构件2A和2B之间的水平间隔中的第一连接配件20A,即使当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能够绕中心轴24枢转时,上述平行化装置45的平行化功能也能够将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在垂直于作为加强构件7与侧框架构件2A和2B之间的间隔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于门框2的厚度方向的竖直方向上对准的同时,使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彼此平行或几乎平行。此外,对于将要插入到门框2的上框构件2C与附接到与芯构件5C联接的加强构件7上的辅助构件8之间的竖直间隔的第一连接配件20A来说,平行化装置45的平行化功能在使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在垂直于作为上框架构件2C与加强构件7之间的间隔的竖直方向且垂直于门框2的厚度方向的水平方向上对准的同时使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彼此平行或几乎平行。
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当第一连接配件20A的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可绕中心轴24枢转,并且加强构件7与侧框架构件2A和2B之间的水平间隔以及上框架构件2C与加强构件7之间的竖直间隔较小时,第一连接配件20A也能有效地被插入到这些间隔中。这种插入作业可以通过仅使第二连接配件20B的第一连接构件21绕第二连接配件20B的中心轴24立起而进行。由于少数工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容易地完成插入作业,因此可以提高可施工性。
在如上所述将多个第一连接配件20A插入到辅助构件7与侧框架构件2A和2B之间的水平间隔中以及插入到上框架构件2C与加强构件7之间的竖直间隔中之后,工人执行用于使第一连接配件20A中的每一个的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连接构件绕中心轴24朝向侧框架构件2A和2B或者上框架构件2C的相反侧枢转的作业。这种枢转作业可通过例如将工具等插入到图7A、图7B和图7D中所示的第一连接构件21的第二孔29和第三孔30以及图9A和9B所示的第二连接构件22的第二孔38和第三孔39中来执行。
图13示出了在执行该枢转作业之后第一连接配件20A的侧视图。图14是沿图13所示的线S14-S14截取的第一连接配件20A的截面图。如图14所示,当进行上述枢转作业时,由于工人的枢转作业的负载,形成在第二连接构件22中并与第一连接构件21的桥接部27的后表面27A接触的突片40从连接到第二连接构件22的桥接部36的部分弯曲,并且这消除了平行化装置45的平行化功能,因此,对于多个连接配件20A中的插入到加强构件7与侧部框架构件2A和2B之间的间隔中的第一连接配件20A来说,如图10所示的双点划线所指示的,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围绕中心轴24枢转,以使得相对于作为加强构件7与侧框架构件2A和2B之间的间隔的方向的水平方向M的倾斜角度θ1和θ2为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的角度。这使得可以将辅助构件8插入(参见图15)在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的两个连接部26和35(参见图7A至7D和图9B)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之间以及端部35A之间。此外,对于插入到上框架构件2C与辅助构件8之间的间隔中的第一连接配件20A来说,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围绕中心轴24枢转,以使得相对于作为上框架构件2C与加强构件7之间的间隔的方向的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是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的角度。这使得可以将辅助构件8插入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的两个连接部26和35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之间以及端部35A之间。
因此,在每个第一连接配件20A中,第一连接构件21相对于辅助构件8与侧框架构件2A和2B之间的间隔的方向以及相对于上框架构件2C与辅助构件8之间的间隔的方向形成倾斜角度,并且第二辅助构件22相对于辅助构件8与侧框架构件2A和2B之间的间隔的方向以及相对于辅助构件8与上框架构件2C之间的间隔的方向在与第一辅助构件的倾斜角度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形成倾斜角度。
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连接配件20A中,第二连接构件22具有如上所述形成在第二连接构件22的突片40的两侧的两个凹口41。因此,即使当用于从连接到第二连接构件22的桥接部36的部分弯曲突片40的上述枢转作业的负载较小时,工人也能够可靠地弯曲突片40。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第一连接配件20A的构成构件的中心轴24是插入构件,所述插入构件插入到第一连接配件20A的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两者中,以便使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可枢转。因此,与将用于使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中的每一个可枢转的中心轴用于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中的每一个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构成第一连接配件20A的构件的数量。这使得可以简化结构并降低制造成本。
图15示出了如上所述辅助构件8插入在第一连接配件20A的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中的两个连接部26和35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之间以及端部35A之间的状态。
在进行上述作业之后,工人将两个联接配件25(参见图4和图13)插入到形成在第一连接配件20A(参见图3)的第一连接构件21的连接部26中的第二孔29(参见图7A、图7B和图7C)中,并将两个联接配件25拧入到辅助构件8中,从而将第一连接构件21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与辅助构件8联接,如图16和图17所示。此外,工人将两个联接配件34(参见图4和图13)插入到形成在第一连接配件20A的第二连接构件22的连接部35中的第二孔38(参见图9A和9B)中,并将两个联接配件34拧入到辅助构件8中,从而将第二连接构件22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与辅助构件8联接,如图16和图17所示。
此外,对于布置在门框2的左侧框架构件2A和右侧框架构件2B的最下部中的两个第二连接配件20B(参见图3)中的每一个来说,工人使第一连接构件21围绕中心轴24枢转,并使第一连接构件21在上述水平方向M上的角度(参见图10)与上述第一连接配件20A的第一连接构件21的倾斜角度θ1相同或几乎相同,并通过使用两个联接配件25将第一连接构件21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与辅助构件8联接。
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配件20B被形成而没有使用第二连接构件22,这是因为通过省略期望布置在第一连接构件21下方的第二连接构件22,第二连接配件20B可以有效地布置在左侧框架构件2A和右侧框架构件2B的最下部中。
当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联接配件25和34进行用于联接第一连接配件20A和第二连接配件20B的联接作业时,门框2经由多个第一连接配件20A的第一连接构件21的两个连接部26和第二连接构件22的两个连接部35连接到辅助构件8,并经由两个连接配件20B的第一连接构件21的两个连接部35连接到辅助构件8。在用于将门框2连接到辅助构件8的这种连接作业中,插入到加强构件7与侧框架构件2A和2B之间的间隙中的第一连接配件20A具有如下所述的姿态,通过该姿态,由第一连接构件21在作为加强构件7与侧框架构件2A和2B之间的间隙的方向的水平方向M上形成的倾斜角度θ1和由第二连接构件22在水平方向M上形成的倾斜角度θ2处于相反的方向上(参见图10)。门框2连接到辅助构件8,从而在竖直方向上不可移动。此外,在上述连接作业中,插入到上框架构件2C与辅助构件8之间的间隙中的第一连接配件20A具有如下所述姿态,通过该姿态,由第一连接构件21在作为上框架构件2C与加强构件7之间的间隙的方向的竖直方向上形成的倾斜角度和由第二连接构件22在竖直方向上形成的倾斜角度处于相反的方向上。因此,门框2连接到辅助构件8,从而也在水平方向上不可移动。
另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当第一连接配件20A的第一连接构件21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参见图4和13)通过插入到形成在第一连接构件21的连接部26中的第二孔29(参见图7A、图7B和图7D)的两个联接配件25与辅助构件8联接时,来自联接配件25的负载W作用在连接部26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上,如以上参照图8A、图8B和图8C所述。负载W的这种作用减小或消除已经存在于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中的扭转角度90°-α,并且在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中产生扭转角度90°-β,其中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与如前所述的端部26A相对。
图18是第一连接构件21的连接部26的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的放大剖视图,并且示出了如上所述的扭转角度90°-β形成在端部26B中。如图18所示,当扭转角度90°-β形成在第一连接构件21的连接部26的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中时,扭转角度90°-β是朝向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垂直的方向倾斜的角度,因此,形成为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中的插入部以便插入中心轴24的孔28也朝向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倾斜,并且孔28的角部28A锁定在中心轴24的表面上。换言之,中心轴24用作孔28的角部28A锁定在其上的被锁定构件。孔28到被锁定构件上的这种锁定使得包括作为构成构件的第一连接构件21的第一连接配件20A在门框22的厚度方向(作为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不可移动。因此,门框2连接到作为骨架侧建筑材料的辅助构件8,从而在门框2的厚度方向上不可移动。
特别地,作为本实施例的被锁定构件的中心轴24是外螺纹杆,其中许多突起和凹部通过螺纹脊和槽在轴向方向上交替地形成在所述外螺纹杆的表面上,孔28的角部28A如上所述更可靠地锁定在中心轴24的表面上。因此,门框2能够连接到辅助构件8,以使得门框2在门框2的厚度方向上更可靠地不能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通过上述联接配件25和34与辅助构件8联接。辅助构件8通过图4所示的定位构件10被设置在门框2的厚度方向上的预定位置而被附接到加强构件7。因此,由于孔28的角部28A锁定在中心轴24的表面上,所以门框2通过被设置在门框2的厚度方向上的预定位置而被布置。
在如上所述的该实施例中,当来自图4所示的联接配件25的负载W(参见图8A和8B)作用在第一连接构件21的两个连接部26中的每一个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上时,形成在第一连接构件21中的桥接部27在桥接部27的厚度方向上变形,例如,在朝向第一连接构件21的外侧突出的方向上弯曲,并且这在第一连接构件21的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26B中形成扭转角度90°-β,如参照图8A、图8B和图8C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于降低桥接部27的强度的强度降低部分的细长孔31形成在桥接部27中。因此,负载W更可靠地引起桥接部27的变形,例如桥接部27的弯曲,并且这形成位于门2侧的端部26B的扭转角度90°-β。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配件20A的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的两个连接部26和35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和35A通过两个联接配件25和两个联接配件34与辅助构件8联接。如图16和图17所示,联接配件25和34相对于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布置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的相对侧,并且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的相反方向上将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和35A与辅助构件8联接。
另一方面,图19和图20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使用一个联接配件25和与该联接配件25不同的另一个联接配件50,以便将第一连接配件20A的第一连接构件21的两个连接部26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与辅助构件8联接。联接配件25和50相对于第一连接构件21布置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的同一侧,并且被布置在沿轴向方向N的相同的方向上。如图19所示,联接配件50是插入到两个连接部26D和26E中的连接部26D中并将连接部26D拉向连接部26E侧的联接配件,其中所述连接部26D布置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与设有联接配件25和5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另外,一个联接配件34和与该联接配件34不同的另一个联接配件51被用于将第二连接构件22的两个连接部35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35A与辅助构件8联接。联接配件34、51也相对于第二连接构件22布置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的同一侧,并且布置在沿轴向方向N的相同的方向上。如图19所示,联接配件51是插入到两个连接部35中的连接部35D中并将连接部35D拉向连接部35E的联接配件,其中所述连接部35D布置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与设有联接配件34和5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例如,如图19所示,联接配件50和51是自攻螺钉,包括头部50A和51A、从头部50A和51A向前延伸的小直径轴部50B和51B、以及从小直径轴部50B和51B向前延伸的大直径外螺纹部50C和51C。图7A至图7D和图9B所示的形成在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中的第三孔30和39的直径小于大直径外螺纹部50C和51C的直径且大于小直径轴部分50B和51B的直径。
因此,当联接配件50和51插入到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的一对连接部26D和26E以及一对连接部35D和35E中的连接部26E和35E的第三孔30和39中,并且通过使用工具被旋转而前进时,通过大直径外螺纹部50C和51C在第三孔30和39的内表面上形成内螺纹。当通过使用工具使联接配件50、51旋转而进一步前进时,大直径外螺纹部50C和51C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与设有联接配件25、34、50和5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连接部26D和35D的第三孔30和39中形成内螺纹。在这种状态下,联接配件50和51的小直径轴部50B和51B已经到达与设有联接配件25、34、50和51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连接部26E和35E的第三孔30和39,并且小直径轴部50B和51B在第三孔30和39中空转。另一方面,大直径外螺纹部50C和51C将与设有联接配件25、34、50和5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连接部26D和35D拉向与设有联接配件25、34、50和51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连接部26E和35E。
因此,在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的两个连接部26和两个连接部35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和35A中,在与设有联接配件25、34、50和5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26A和35A被强力地压靠在辅助构件8上。这将端部26A和35A置于在与所述端部与辅助构件8联接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下。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将第一连接配件20A的第一连接构件21和第二连接构件22的连接部26和35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和35A与辅助构件8联接的所有联接配件25、34、50和51都可以布置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的同一侧。因此,工人能够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的同一侧执行通过使用工具使联接配件25、34、50和51旋转并前进的作业。这使得可以有助于作业,缩短作业时间,并能够提高作业的施工性。
要说明的是,在图19和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类似于联接配件25和50的联接配件被用于将形成第二连接配件20B(参见图3)的第一连接构件21的两个连接部26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26A与辅助构件8联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孔30形成在第一连接配件20A和第二连接配件20B的第一连接构件21的两个连接部26D和26E中。此外,第三孔39形成在第一连接配件20A的第二连接构件22的两个连接部35D和35E中。因此,与图19所示的示例不同,联接配件25、34、50和51也可以布置在第一连接构件21的连接部26D侧,和第二连接构件22的连接部35D侧。因此,可以根据铰链门装置的每一个安装部位的状态自由选择设有联接配件25、34、50和51的一侧。另外,对于将被布置在图3所示的门框2的左侧框架构件2A和右侧框架构件2B以及上框构件2C中的第一连接配件20A和第二连接配件20B来说,用于将门框2连接到壁4的辅助构件8的作业可以通过将联接配件25、34、50和51布置在门框2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来进行。
图21是显示建筑物等的结构的平面剖视图,其中,如参照图19和图20说明的那样,在所述结构中,将所有联接配件25、34、50和51布置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的同一侧是有效的。在该结构中,通常打开门框62内侧的出入口60的防火门61可围绕门框62与用于容纳关闭的防火门61的门壳65之间的铰链63打开/关闭。门壳65连接到具有大厚度的后壁64。图19和图20所示的第一联接配件20A和第二联接配件20B以及联接配件25、34、50和51用于将门壳65连接到后壁64。因此,即使在门壳65的在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被壁64覆盖的结构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第一连接配件20A和第二连接配件20B以及联接配件25、34、50和51而有效地执行用于将门壳65连接到后壁64的作业。
图22A和图22B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构件121。图22A和图22B分别是第一连接构件121的侧视图和后视图。与图7A至图7D所示的第一连接构件21类似,作为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板而获得的产品的第一连接构件121包括两个连接部126,所述两个连接部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彼此分离并且彼此相对,并且桥接部127在整个第一连接构件121的厚度方向上在垂直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的一侧被桥接在两个连接部126的端部之间。因此,两个连接部126通过桥接部127相互联接,其中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为所述桥接部的横向尺寸。另外,每个连接部126在垂直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并且垂直于整个第一连接构件121的厚度方向的方向上具有纵向尺寸,并且该纵向尺寸是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126A和126B到达门框2和作为壁4的骨架的辅助构件8的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构件121中,如图22A所示,每个连接部126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126A和126B中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126A在沿连接部126的纵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同时在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向外延伸。因此,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两个端部126A形成在连接部126的纵向方向上向外敞开的倒V字形状。另一方面,在每一个连接部126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126A和126B中的位于门框2侧的端部126B沿连接部126的纵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同时在垂直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的方向上延伸,因此门框2的两个端部126B彼此平行。
另外,在每个连接部126中,在门框2侧的端部126B中,大直径的第一孔128被形成为用于插入中心轴24的插入部,并且用于插入图4所示的联接配件25的小直径的第二孔129被形成在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126A中。在连接部126中的每一个中,在偏离端部126A的位置中第三孔130还被形成用于插入参照图19和图20所述的作为自攻螺钉的联接配件50,其中所述端部126A形成在连接部126的纵向方向上向外敞开的倒V字形状。
此外,桥接部127包括从桥接部127的在连接部126的纵向方向上的端部127A和127B沿连接部126的纵向方向向内切割的凹口131和132。凹口131和132用作形成在桥接部127中以降低桥接部127的强度的强度降低部。
图23示出了沿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上的相反方向的负载W作用在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126A上以便通过使用图4中所示的联接配件25或图19和图20中所示的联接配件50将连接部126的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126A与辅助构件8联接的状态。当负载W作用在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126A上时,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126A变得彼此平行,并且门框2的端部126B在负载W的影响下形成在连接部126的纵向方向上向外敞开的倒V字形状。因此,门框2的端部126B和形成在端部126B中的第一孔128相对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成倾斜角度γ。
因此,类似于图18所示的状态,同样在该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构件121中,第一孔128的角部锁定在由形成在中心轴24的表面上的螺纹脊和凹槽形成的突起和凹部上。这使得第一连接构件121在门框2的作为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的厚度方向上不能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构件121中,凹口131和132在桥接部127中被形成为强度降低部。因此,当上述负载W作用在位于辅助构件8侧的端部126A上时,门框2的端部126B和形成在端部126B中的第一孔128相对于中心轴24的轴向方向N更加可靠地成倾斜角度γ。这使得可以更加可靠地使第一孔128的角部锁定在由形成在中心轴24的表面上的螺纹脊和凹槽形成的突起和凹部上。
代替先前描述的第一连接构件21,上述第一连接构件121可以用在第一连接配件20A和第二连接配件20B中。因此,由形成在第二连接构件22中的突片40形成的平行化装置45也可应用于图22A、图22B和图23所示的第一连接构件121。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连接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建筑材料,更具体地,能够用于将诸如壁的骨架的建筑材料连接到装置侧建筑材料,所述装置侧建筑材料例如是诸如铰链门装置、滑动门装置等的门框的开口框架。
附图标记说明
1:铰链门
2:作为铰链门装置的建筑材料的门框
2A、2B:门框的侧框架构件
2C:门框的上框架构件
4:作为骨架的壁
7:作为骨架侧建筑材料的加强构件
8:作为骨架侧建筑材料的辅助构件
20、20A、20B:连接配件
21、121:第一连接构件
22:第二连接构件
23:轴承构件
24:中心轴:
25、34、50、51:联接配件
26、126:连接部
26A、126A:辅助构件侧端部
26B、126B:门框侧端部
27:桥接部
40:突片
41:作为强度降低部的凹口
45:平行化装置
M:作为间隔的方向的水平方向
N:轴向方向
θ1、θ2:倾斜角度

Claims (6)

1.一种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所述连接配件连接两个建筑材料,所述两个建筑材料布置为在这两个建筑材料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连接配件包括:
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插入在所述两个建筑材料之间,并且用作用于连接所述两个建筑材料的构件;
平行化装置,所述平行化装置具有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在与所述两个建筑材料中的一个建筑材料的厚度方向和所述间隔的方向两者均垂直的第一方向上对准并且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彼此平行或彼此几乎平行的平行化功能;和
中心轴,所述中心轴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中的每一个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中,并且具有沿所述一个建筑材料的厚度方向的轴向方向,
其中所述平行化装置能够由被引起以作用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的负载消除所述平行化功能,
通过所述平行化功能的消除能够使通过所述平行化装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平行或彼此几乎平行地对准的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相对于所述间隔的方向的倾斜角度彼此相反,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通过联接配件与所述两个建筑材料中的另一个建筑材料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能够绕着所述中心轴枢转,
所述平行化装置包括突片,所述突片形成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构件中,并且通过朝向另一个连接构件突出而与所述另一个连接构件接触,
所述突片能够由所述负载弯曲,以及
当所述突片被弯曲时,所述平行化装置的平行化功能消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其中,所述中心轴是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共用的中心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其中
所述一个连接构件包括在所述突片附近的部分中具有低强度的强度降低部,以及
由于所述强度降低部,所述突片能够通过小的负载被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其中,所述强度降低部包括形成在所述一个连接构件中的凹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其中,所述强度降低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突片的两侧的两个强度降低部。
6.一种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所述连接方法连接两个建筑材料,所述两个建筑材料布置为在这两个建筑材料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连接方法包括:
第一作业步骤:通过形成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平行化装置的平行化功能,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在与所述两个建筑材料中的一个建筑材料的厚度方向和所述间隔的方向两者均垂直的第一方向上对准,并且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彼此平行或彼此几乎平行,并且在这种状态下,将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插入在所述两个建筑材料之间;
第二作业步骤:在所述第一作业步骤之后,通过消除所述平行化装置的所述平行化功能,使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相对于所述间隔的方向的倾斜角度彼此相反;和
第三作业步骤:在所述第二作业步骤之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连接所述两个建筑材料,
其中通过由联接配件将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与所述两个建筑材料中的另一个建筑材料连接而执行所述第三作业步骤。
CN201980045119.1A 2018-07-05 2019-07-02 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和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 Active CN112513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8166A JP7068078B2 (ja) 2018-07-05 2018-07-05 建材の連結具及びその連結方法
JP2018-128166 2018-07-05
PCT/JP2019/026258 WO2020009103A1 (ja) 2018-07-05 2019-07-02 建材の連結具及びその連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3398A CN112513398A (zh) 2021-03-16
CN112513398B true CN112513398B (zh) 2023-01-13

Family

ID=69060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5119.1A Active CN112513398B (zh) 2018-07-05 2019-07-02 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和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20793A1 (zh)
EP (1) EP3819454A4 (zh)
JP (1) JP7068078B2 (zh)
CN (1) CN112513398B (zh)
AU (1) AU2019297850B2 (zh)
TW (1) TWI716025B (zh)
WO (1) WO20200091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5471B2 (ja) 2020-03-16 2024-03-07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建材用連結具の操作工具
JP7445472B2 (ja) 2020-03-16 2024-03-07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建材の連結作業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74432U (zh) * 1971-12-17 1973-09-17
JPH07229354A (ja) * 1994-02-21 1995-08-29 Hiroshi Kikko 中間開度保持機能を備えた蝶番
CN105735804A (zh) * 2016-03-16 2016-07-06 北京正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自闭式合页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127Y2 (zh) * 1973-11-19 1978-03-17
JPS5982184U (ja) * 1982-11-26 1984-06-02 山崎産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サツシ窓枠の取付調整具
DE8400332U1 (de) * 1984-01-07 1984-03-29 SCHÜCO Heinz Schürmann GmbH & Co, 4800 Bielefeld Eck- oder stossverbinder fuer bauprofile
JP2577335Y2 (ja) 1992-07-15 1998-07-23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ドアユニット
JP3215604B2 (ja) * 1995-06-27 2001-10-0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間仕切り用の開口枠の構造
AUPO291296A0 (en) * 1996-10-11 1996-11-07 Rudduck, Dickory Building elements
KR20090008920A (ko) * 2007-07-19 2009-01-22 이승득 건축용 창틀 지지구
CN103003056B (zh) 2010-07-16 2015-06-17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高分子制品及高分子制品的制造方法
JP6697258B2 (ja) 2015-12-25 2020-05-20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建材の連結構造及びその連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74432U (zh) * 1971-12-17 1973-09-17
JPH07229354A (ja) * 1994-02-21 1995-08-29 Hiroshi Kikko 中間開度保持機能を備えた蝶番
CN105735804A (zh) * 2016-03-16 2016-07-06 北京正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自闭式合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297850B2 (en) 2022-04-14
WO2020009103A1 (ja) 2020-01-09
AU2019297850A1 (en) 2021-02-04
EP3819454A1 (en) 2021-05-12
US20220220793A1 (en) 2022-07-14
EP3819454A4 (en) 2021-12-22
CN112513398A (zh) 2021-03-16
TW202006235A (zh) 2020-02-01
JP7068078B2 (ja) 2022-05-16
JP2020007749A (ja) 2020-01-16
TWI716025B (zh) 2021-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54761B (zh) 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构件、连接配件、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112513398B (zh) 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配件和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方法
AU2016316135B2 (en) Longitudinal joint structure for hat-type steel sheet piles, longitudinal joint hat-type steel sheet pile unit, and steel wall
JP7128863B2 (ja) 建材の連結構造及びその連結具
JP7105822B2 (ja) 建材の連結具、その連結構造及びその連結方法
JP7105821B2 (ja) 建材の連結具、その連結構造及びその連結方法
JP7105832B2 (ja) 建材の連結具、その連結構造及びその連結方法
CN113811663B (zh) 用于建筑材料的连接装置、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JP7085588B2 (ja) 建材の連結構造及びその連結具
JP7085589B2 (ja) 建材の連結構造
JP6628663B2 (ja) リニューアル用確認具
JP2022151784A (ja) パネル係止金具及び耐力構造
JP7360362B2 (ja) 建材の連結装置、その連結構造及びその連結方法
WO2023058223A1 (ja) 建材の連結具、その連結構造及びその連結方法
JP2016160701A (ja) 建造物
JPH0790943A (ja) 建物構成材の接続方法及びその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89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